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理论与实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理论与实践范文1
审计学是会计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已从事审计教学多年,对此有以下理解。
一、进行审计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整体优化的必要性
(一)审计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关系
对实践性较强的审计学课程来说,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就好比“一辆车的两个轮子”。理论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加强基础知识,提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就审计学课程进行理论教学,可使学生对审计原理和方法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具有设计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实践环节是对理论教学进行全面掌握和实施的过程,是一次再创造和深化的过程。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认识能力,对彻底掌握审计学这门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审计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状
近期,笔者对西安地区部分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就审计学课程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许多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在审计教学的实践环节作了一定程度的努力,但教学效果没有得到质的提高,所以对审计学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进行整体优化显得尤为必要。
二、对审计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进行整体优化的途径及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
由于审计学课程具有法规条文多、内容难理解、逻辑关系较强,信息量较大等特点,所以提倡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增强直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把教学内容用文本、图形、声音、影像、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有机组合并呈现出来,通过借助多媒体使教学做到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只是辅助代替教师完成难以完成的教学任务,所以必须与教师的讲授和板书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审计课程的积极性;同时,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具体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案例选编应结合审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应具有基础性、示范性和代表性,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对于编好的案例,教师应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之前进行预习并做出初步分析;三是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要维持讨论秩序、控制讨论局面;四是分组讨论完后,由各组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系统的阐述,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总结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分析问题的路经和方法,评价不同的思维方法;五是案例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应当具备准备和组织案例讨论教学的能力外,更应当具备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贯通和融合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及竞争能力等,审计学这门课程有必要向学生提供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就是有必要安排审计实验。审计实验能够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审计的具体操作,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审计理论的基础上,在实验室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审计实验室的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应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开放式,这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软件建设是指审计实验教学需要借助一套审计实验软件来进行,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抽查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资料,并编写审计工作底稿,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实际的审计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四)课程实习
1.短期调查。为了加深对审计学中某一个概念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进行短期调查。比如,审计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内部控制制度,为了让学生对它更深入地理解,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到采用集中收款方式的大型百货商场购物观察,描写购物过程并对商场柜台销售与收银环节的内控制度进行评述。类似这种实践方式可以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是一个较受学生欢迎的方法。
2.课程实习。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好审计学这门课程,有必要利用寒暑假安排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课程实习,在实习单位,应以学生顶岗操作为主,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充当所在单位的某一角色进行实际业务处理,可以检验其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所达到的水平与程度。由此,必须提高对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适当增加资金投入。
(五)审计学课程考试方式和内容的改革
由于审计学课程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依靠“理论+实践”形成的,所以审计学课程的考核目标与考试重点为:学生对审计基本理论、现行法规的理解和案例分析能力的综合运用。为了适应会计专业本科学生学习的特点,真正考出他们的能力与水平,可以把审计学课程的考试设计为两大块:第一块为客观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审计学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考试方式为闭卷;第二块为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和本课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为开卷。
【参考文献】
审计理论与实践范文2
[关键词]计量营销;财务;营销投资回报率;实际运用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7-0008-05
1引言
本文拟通过实际案例――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型防蚊用品”项目在汕头大学的运营,计算项目的营销投资回报率,量化营销投资对防蚊项目带来的收益。此外,由于营销手段是多样的,我们将运用顾客反馈收集数据,建立李克特量表模型,对多种营销手段带来的效益加以量化,找出能够带来最大回报的投资手段。最后本文将从具体案例拓展到广泛应用,寻求建立一般性的理论,适用于量化出各种营销手段所取得的效益,便于企业对营销支出的分配。最终使企业的营销效益最大化。
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必定是赢利的。换言之,赢利就是一家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而企业营销的最终目的,也是在于增加企业的价值。所谓价值经营就是从价值的角度来考察企业,所以,企业管理就是价值管理,而营销、财务和生产管理均是实现价值战略的职能活动。[1]因此,有效地管理营销支出,增加营销投资回报是提高公司价值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企业对于营销部门资源配置的忽视,营销很多时候会被看做一项短期的费用,或者是提高产品销售量或者企业知名度的工具。如何有效地做好营销部门的资源配置,使得营销效益最大化,这就要用到营销投资回报率这一概念。在营销项目的评估决策过程中不仅需要将各营销项目所能产生的增量价值进行比较,还需要同时考虑营销项目所需要投入的资金资本。而以营销项目创造的回报额和投入的成本额两者得出的比值作为依据的营销回报率评估法正是可以实现企业营销项目利润最大化的最佳评估方法。[2]
但是,要计算营销投资回报率确实是一件比较复杂而困难的事情。第一,由于营销而带来的收益本身就很难界定,第二,营销方式的种类非常多,而不同种类所带来的收益影响也不尽相同。估算营销投资回报率是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考虑如何处理不同的营销方案和活动之间的关系,许多营销投资活动的回报,很可能被显示为其他营销活动所带来的回报。[3]
本文以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新型防蚊用品”作为实例,以顾客回访作为核心方法,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该项目的营销投资回报率,通过实际操作以及延伸推理,探讨将营销投资回报率计量分析方法运用到一般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领域的路径与模式。
2市场营销投资回报率相关内容
市场营销投资回报率是由杜邦公司所创立的一个概念,其意思是营销投资所产生的收益除以营销投资成本所得的百分比。企业可以根据市场营销回报率来了解一个营销策划项目的效益,从而决定是加大项目宣传还是减少或停止继续投资该营销项目。迄今为止,营销绩效衡量指标已发展为4大类16种,包括:①财务产出指标:利润,销售收入和现金流量;②非财务指标:市场份额、服务质量、适应性、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和品牌资产;③投入指标:营销资产、营销审计、营销执行和市场导向;④多维指标:效率、效果和多变量分析。[10]本文采用财务产出指标,即利润、销售收入和现金流量作为衡量标准。但是由于营销学术界至今为止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我们在具体实践中都会遵守以下共识:
营销投资回报率(%)=因营销而带来的收入增长(元)×边际贡献率(%)-营销支出(元)营销支出(元)×100%
通常来说,如果营销投资回报率为正,则营销支出就被视为是合适的。对市场营销方面的投资往往具有高度的风险,因为资金投放到营销领域时一般发生在当前,而不像把钱投放到库存及工厂。但在营销的财务领域中,财务报表有时候也难以反映出一个企业在营销方面的支出,起码并不是十分具体。因此,用上述的指标来计算就可以使营销投资回报率得以量化。本文将计算出防蚊项目的营销投资回报率,以评估营销活动的效果。
但是,营销活动在现实中是十分复杂的,而不是单一的。常见的营销方式包括:电视广告、杂志广播、户外广告、网络广告、企业网站、社交网络、博客微博、事件营销等。所以,运用营销投资回报率指标时要注意这并不是单一的营销投资,而是多重的。例如一个顾客既从电视上看到企业广告,又从户外灯箱了解到企业的产品,但是最终引起他的购买欲望的是电视上的具有创意的广告。因此,我们需要向顾客收集反馈信息,并把数据加以整理量化。
由公式可以看出,要想提高营销投资回报率,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方法便是提高营销带来的收入增长或者减少营销支出。提高营销带来的收入增长,通常要通过提高营销方式的质量来实现,但营销方式是否被消费者所喜爱却是一个难以确定的事情,毕竟不同的消费者,其喜好也会有所不同。而减少营销支出的做法确实非常简单,也是很多公司常用的方法。[4]
毫无疑问,在衡量标准方面,确定营销投入指标要比产出指标容易得多。例如,“营销花费”是经常被提及的标准,营销是否成功,这个前置标准显然非常重要,然而,营销投资回报率(MROI)的复杂性在于,产出与营销花费之间有个迟滞期,而一些非营销可控的因素也会对产出产生影响。[9]
蓝斯古德(James D.Lenskold)提出的营销ROI测评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每一项的营销项目划分为不同的投资层次水平,将每一份营销投资增量均视为一项独立投资。[5]我们认为这个思路非常富有创意,且在实践中也可行,值得我们将其运用到具体的计量营销实践之中。
营销资金分配不合理是众多业务遍及全球的跨国公司的通病。由于大型企业所经营的产品种类繁多,市场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广且性质复杂,营销部门对营销开支的有效管理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营销投资分配方法和所取得的效益,是企业未来需要认真关注的领域。[6]
3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文需要研究三个问题:
(1)营销投资回报率在“新型防蚊用品”项目中的运用。
(2)计算多种营销手段在本项目中分别带来的营销投资回报率。
(3)将上述方法推广到一般企业的营销投资回报率的计算中。
3.1实践应用项目简介
作为本研究的项目个案――“新型防蚊用品”,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此项目也是由本文研究成员之一、汕头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黄彦明同学参与运作的,因此其营销数据以及收入数据来源都十分准确以及详细。
此项目的开展时间从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开展时间为1年,2012年2月―2012年6月是在进行队员招募、团队分工、产品研发、市场调研等前期预备工作。而2013年2月―2013年6月为产品推广时间。
此项目主要是研发防蚊产品――窗纱,并通过各种营销方式向汕头大学的同学推广这个产品,为购买产品的同学制作纱窗并免费安装。而项目的营销方式主要有三种:微博营销、户外海报、活动营销。我们也将对这三个方式的营销投资回报率进行计算。
本文基于一个实际的案例,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型防蚊用品”项目在汕头大学的运营,收集数据并加以整理得出结论。本项目是一个新项目,因此营销基数为零,此计算方法也能简化营销投资回报率的计算。本项目运用了三个营销手段:微博营销、户外海报与活动营销。
3.2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向曾经购买过新型防蚊窗纱的顾客进行反馈调查,利用李克特五点量表,了解影响他们做出购买决策的营销活动的比重。李克特(Likert)量表是属评分加总式量表最常用的一种,属同一构念的这些项目是用加总方式来计分,单独或个别项目是无意义的。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加总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6]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没有”、“非常小”、“较小”、“一般”、“较大”、“非常大”六种回答,分别记为0,1,2,3,4,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基于李克特量表的理论,我们设计的问题见表1:
在数据收集后,我们运用Excel进行数据输入和整理,根据计算思想,求出每种营销活动所带来的收入增长(具体运算方法看下文“顾客反馈资料”),从而算出每种营销方法的市场营销投资回报率。
然后,我们将对三个回报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知道哪种营销方式最能影响顾客的购买决策,哪种营销方式带来的回报是最大的,该数据可以为未来的营销投入分配做出参考。
3.3研究贡献
营销开支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投资。通常情况下营销投资区别于有形资产,是无法看见的。因此营销投资结果难以量化,也难以用来评估营销投资是否有效。但是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时,商家坚持认为营销活动会促进财务的增长,因为其他竞争对手都在不断投入营销,如果自身企业忽略了这一领域,则一定会落后于人。而且,营销人员的许多活动有持久效果,因此他们的许多活动应该会吸引新的投资。有些人认为营销应被视为一项开销,而且有必要关注它是否是有必要的开销。因此,无论从宏观或是微观上看,营销投资回报率是一个必要而且有用的指标。
基于营销投资回报率的实践运用,我们希望本文的理论研究能够广泛应用于普遍企业的营销投入管理中,量化不同营销手段带来的营销投资回报率。由于行业性质的不同,企业选取顾客进行回访的抽样方法也有所不同,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方法,需要依据行业特性、产品属性、地域、人口特征等选取。我们将重新把营销投资回报率、权重公式、抽样方法总结并整理成一般形式,希望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理论可以给予相关行业企业的市场营销投资一定的参考贡献。
4研究资料呈现及研究发现阐述
4.1基本数据呈现
基于本项目的实际运用,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新型防蚊用品”,我们选取其中的产品新型防蚊窗纱为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下是项目基本数据的呈现(见表2):
在这部分,本文首先介绍通过顾客反馈资料,运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的数据对不同营销方式的营销投资回报率进行计算,再对研究项目的三种营销方式分别进行研究,通过运用销售数据、营销支出数据和顾客回访数据计算其营销投资回报率。三种营销方式分别为微博营销、户外广告营销、活动营销。而计算市场营销投资回报率时,需要用到的“产品边际贡献率”的计算为:
产品边际贡献率=(销售收入-可变成本)/销售收入=(60-33)/60=45%
4.2顾客反馈资料
在计算市场营销投资回报率时,我们必须获得因营销而带来的收入增长这一项数据,但是,如上文提到的,不同的营销活动对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我们是以微博营销、户外海报、活动营销分别作为单独的一项营销活动来进行计算。要了解研究项目三种营销活动对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从而计算出每种营销活动的对应所带来的收入增长,我们认为对已购买项目产品的顾客进行顾客反馈调查问卷是最直观而又最准确的。
我们针对购买了项目产品的顾客通过面对面、电话或者网络的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总共回收了48份,有效问卷为100%。
根据顾客反馈的数据,我们运用Excel软件,首先根据问卷题目设置了四个指标,分别是宿舍号、微博营销得分、户外广告营销得分和活动营销得分。然后将对应数据进行录入,最后得出顾客反馈综合数据表。
然而,这个数据表并不能直接的进行计算,于是,我们根据顾客反馈综合数据表,对每一个宿舍对于三种营销活动的评分进行加总,并计算每种营销活动得分所占的百分比,具体公式为:
以顾客反馈数据为例,宿舍A505在填表时,在“微博营销”这一项选择了4分,在“户外广告活动”这一项选择了3分,在“活动营销”这一项选择了2分,那么对于A505这位顾客来讲,营销活动得分百分比为=4/(4+3+2)=44.4%。依此类推,我们制作了“不同营销活动的影响百分比数据表”。
然后,根据这个表,我们就可以算出每种营销活动所带来的收入增长,计算原理是这样的,我们把每个顾客所感知的每种营销活动对其购买产品的影响进行量化,然后根据这个量化数据进一步处理的百分比数据可以了解到每种营销活动对于一个顾客购买这项产品的影响比值,将这个比值乘以这个顾客购买产品所带来的收入就可以算出每种营销活动在这个顾客身上所给公司带来的收入增长,然后将每个顾客身上所给公司带来的收入增长进行叠加,就能算出这种营销活动所带来的收入增长。为了方便计算,可以直接将一种活动得分所占的百分比(每顾客)进行叠加,再乘以每个顾客购买产品所带来的收入增加,即可算出这种营销活动所带来的收入增长(因为每个顾客只购买了1个产品),公式如下:
一种营销活动所带来的收入增长=这种营销活动得分的总百分比×产品单价
由此公式及产品单价(60元),可以算出三种营销活动各自所带来的收入增长,计算如下:
微博营销所带来的收入增长=1931.7%×60=1159.02(元)
户外广告营销所带来的收入增长=1683.1%×60=1009.86(元)
活动营销所带来的收入增长=1129.8%×60=677.88(元)
4.3微博营销的营销投资回报率
中国已经进入微博时代,新浪与腾讯微博、网易微博和搜狐微博的注册用户总数已经突破3亿,每日登录数超过了4000万。[7]微博营销是在微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指通过微博平台为商家、个人等创造价值而执行的一种营销方式。该营销方式注重价值的传递、内容的互动、系统的布局、准确的定位,微博的火热发展也使得其营销效果尤为显著。微博营销涉及的范围包括认证、有效粉丝、话题、名博、开放平台、整体运营等。
本文研究项目――新型防蚊用品项目,根据现代需求,微博营销是现今最受欢迎的营销项目之一,因此微博营销成为了项目的其中一个重点的营销方案。本研究项目通过创立项目微博(微博网址:http:///u/2053189550),然后在微博上投放项目的最新消息,播放“真人漫画”广告,并和汕大同学进行互动。微博营销所投资的成本(见表3):
根据上文的边际贡献率以及微博营销所带来的收入增长,可以算出微博营销活动的营销投资回报率,公式为:
微博营销投资回报率=(1159.02×45%-295)/295=110.70%
由此看来,微博营销对于整个项目的收入增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仍然有不足,给项目带来的效益不算很高,应该要对微博营销进行一些结构上的调整,比如增加与校园同学的互动,并且提高微博内容的价值,从而提高转发量。
4.4户外广告营销的营销投资回报率
广义上,户外广告指在城市道路、公路、铁路两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地面部分、河湖管理范围和广场、建筑物、构筑物上,以海报、灯箱、电子显示装置、展示牌等为载体形式和在交通工具上设置的商业广告。户外广告具有到达率高、视觉冲击力强、时间长、千人成本低等优点。
本文研究项目――新型防蚊用品项目运用了户外广告中的海报媒体进行营销。因为新型防蚊用品项目是一个校园项目,因此选择汕头大学日常人流密集的地方进行户外广告营销,有利于增强营销效果,加大曝光率。同时此举可降低千人成本,合理控制营销支出,使营销支出最物有所值。防蚊项目团队设计了多款海报,通过生动的颜色搭配漫画元素的运用,使整个广告更加生动吸引人,直观性更强烈。学生在远处留意到海报后,会驻足停留,关注海报上的创意与内容,从而更能吸引消费者关注防蚊产品。而海报的张贴选址于上述的较多人流经过的地方。我们希望通过此静态形式24小时持续不断地发挥宣传效应,利用时效长的优势,长时间广范围地吸引潜在的消费者。
本次户外海报的营销支出(见表4):
根据上文的边际贡献率以及户外广告营销所带来的收入增长,可以算出户外广告营销活动的营销投资回报率,公式为:
户外广告营销投资回报率=(1134.04×45%-108)/108=372.52%
因此,户外广告的营销投资回报率相对最高,这是因为户外广告的营销支出比较低而带来的营销收入增长比较高。由于在校园范围内,缺乏电视、户外灯箱、霓虹灯等资源,所以户外海报的张贴对于吸引消费者有巨大作用。户外海报具有静态、24小时、曝光率高的优势。由此推广及其他校园创业项目,可以考虑更多地使用户外广告营销。
4.5活动营销的营销投资回报率
活动营销是指企业通过介入重大的社会活动或整合有效的资源策划大型活动而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产品销售的一种营销方式。通过近距离接触消费者,活动营销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本文研究项目――新型防蚊用品项目作为一个校园项目,希望可以更好地提高在汕头大学的学生当中的知名度。因此,在2013年5月11日当天,参与了汕头大学名为上善若水的慈善营销大赛。上善若水慈善营销大赛是由汕头大学商学院各大学生组织联合举办,针对全校师生的营销大赛,大赛的部分收入将用于慈善用途。活动营销所投资的成本(见表5):
根据上文的边际贡献率以及活动营销所带来的收入增长,可以算出活动营销的营销投资回报率,公式为:
活动营销投资回报率=(677.88×45%-371)/371=-17.78%
活动营销投资回报率出现负数,我们可以得知,这次活动营销的回报小于支出,从数据上看,这次活动营销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赠送的礼品费用较高,另一方面,宣传不足,吸引的人流量太少。因此建议把礼品的费用用在宣传上。
4.6实践总结
根据上述微博营销、户外广告、活动营销三种营销活动投资回报率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
微博营销投资回报率=110.70%
户外广告营销投资回报率=372.52%
活动营销投资回报率=-17.78%
由此可见,户外广告营销的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因此,根据三种活动的投资回报率,我们建议增加户外广告营销的投资,改变微博营销的方式,取消或者改变活动营销投资的方式。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汕头大学还有很多不同的校园项目,有卖纪念品的,有卖零食的,有卖杯子的。本文计算出来的投资回报率并不能通用于其他校园项目当中。因为,每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的特性,而正因为产品本身的特性,注定了每一个校园项目最适合的营销活动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营销活动的投资回报率肯定也是有差异的。因此,不能盲目地跟风或者模仿其他项目的营销活动。
5结论与建议
如果把本文的研究方法推广到一般企业的运用,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复杂。原因是企业的产品会更多样,营销活动类型也会更多种,而市场更是有多个。因此,针对企业的运用,本文的计量方法还必须考虑到地域、产品等因素。根据朋友网的统计,南方网民和北方网民的上网习惯有着重大的差异,如南方的上网高峰期在晚上9点,而北方则在晚上7点;又如南方网民更喜欢用电脑上网,北方的网民更喜欢用手机上网。因此,这些差异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同一个营销活动在南北方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导致营销投资回报率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因此,要研究企业不同营销活动的投资回报率,首先需要把企业的目标市场按照地域进行划分。
首先,进行顾客回访时,需要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由于行业特性、地域区别、产品属性、消费者描述性特点等因素,选取顾客回访时就要考虑不同的抽样方法。本文所基于的防蚊项目应用,根据产品特性我们选取了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例如,对某品牌面膜的营销投资回报率顾客回访,显然女性消费者比男性要多,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视男性消费者的反馈,就要用到分层抽样;对电影座位或有规律的排序,可以使用系统抽样;对于群内差异大、群间差异小的群体,可以使用整群抽样。
其次,因为不少产品本身是具有季节性的。如棉衣、棉被、冰棍等。所以对于某些特定的产品,我们也可以把季节考虑进去。假设一个生产销售毛衣的企业要研究营销投资回报率,该企业在全中国都进行销售。那么,我们首先可以把市场分为南方和北方,而且由于毛衣是具有季节性的,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季节分别再测量一次。这样,我们就必须根据南北方、四季共测量8次。从而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营销投资回报率,从而找出最有效的营销策略,从而增加、减少或调整现有的营销活动。
第三,如果加入了竞争者的因素,情况也许会变得不一样。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竞争者的营销活动对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有影响作用。不妨假设如果竞争者在营销活动上也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企业辛辛苦苦策略出来的数据还是否有用呢?实际上,本文采取的测量方法是测量某一类产品对消费者的不同营销活动的营销程度,是基于不同营销活动对消费者的刺激效用区别性上。换句话说,这种营销投资回报率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同性质产品在某一个特定的市场,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的刺激效用。在不考虑品牌知名度、价格、质量等的情况下,竞争者对企业营销投资回报率的影响是同幅度增减的。也就是说,因为竞争者的加入而且和企业采用相同类型和同等投资的营销活动,企业所有营销活动的投资回报率都会同幅度的降低。因此,最优营销投资选择并不会因此而发生比较大的改变。但是,如果竞争者和企业采取的营销活动并不是完全相同而且投资也不相等,必然会影响到某一个营销活动的投资回报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测量出来的数据也是可靠的,因此这个数据说明了在目前这一动态环境下,营销投资回报率的实时反映。
参考文献:
[1]庄倩.基于价值管理的营销活动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0.
[2]张立,郑玲.顾客终身价值与投资回报率在营销评估中的比较[J].企业研究,2012(9):62-65.
[3]田广.计量营销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张雪兰,卢敏.基于投资回报的营销绩效衡量体系[J].经济管理,2004(12):78-84.
[5]Wayne D.Hoyer,Deborah J.Maclnnis.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Lawrence A.Crosby,孟群华.衡量营销投资回报率的三大方法[J].市场观察,2009(8):71-72.
[7]蓝斯古德.营销ROI投资[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8]胡介埙,周国红,周丽梅.市场营销调研[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审计理论与实践范文3
【摘 要】北京市怀柔区电教馆从2006年开始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2009年搭建完成了“怀柔区数字办公平台”。本文是笔者多年思考与实践的归纳,其核心是要正确理解“深度融合”,即:服务学校主流工作,使应用平台贴近师生学习与工作实际。本文提出,建设区域统一应用云平台,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并试图提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深度融合;泛在学习;碎片时间;区县聚合模式;教育应用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4-0052-03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核心词是“深度融合”,如何做到“深度融合”?一方面是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深度问题,另一方面是教育应用信息技术的程度和效果问题。介入得深,应用得好,即可谓“深度融合”。笔者作为怀柔区电化教育馆馆长,多年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此,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问题的思考。本文中所提到的“教育”一词,特指国民教育中的学校教育。
现代教育呼唤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现代教育为什么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主要是因为当前信息技术没有和教育深度融合,“浅融合”是有的,但是没有达到教育的本质需求和教育者的心理预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网络与网站建设层次不深,应用缺乏深度
怀柔区学校的校园网大多数局限在校园范围内,服务师生;家长的校外应用很薄弱,这对家校沟通、师生应用移动终端办公学习产生了制约;各级各类网站内容以宣传展示和资源提供为主,似乎做到资源共建共享就是优秀的网站,这样的网站也是有限度地服务于师生工作学习的某一方面,对于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活动,对于学校的教育管理等主流活动,或者说对于学校主流学习和工作的主要方面,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帮助。因此,校园网和学校网站建设的层次还不够深。但是,由于校园网和学校网站又是教育深度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当前的教育应用也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
2. 对师生泛在学习、碎片时间学习和工作缺乏统一有效的引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泛在学习”即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已逐渐成为常态,“碎片时间”,即日常工作和学习之余的闲散、零碎的时间的利用率越来越高。这使IT行业的厂商、运营商迅速抓住了人们的需求,捕捉到了市场商机,为人们提供了相应应用产品与服务,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常态。从教育角度看,IT行业的厂商、运营商出于商业利益给人们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更多的是考虑服务于人,不会基于教育要求,提供以培养人、教育人为目的的产品与服务。如果要使教育内容更多地占领人们的碎片学习时间,特别是充斥师生的学习和工作碎片时间,就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制定措施,正确引导。措施之一就是要给学生和教师提供泛在学习的平台,把教育的触角伸向校内外的每个角落。可惜的是,在我们的学校信息化建设中,这样的平台建设还比较薄弱。
3. 恰切应用媒体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教师们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基本上能用计算机备课,自制课件,课上用多媒体技术配合教学活动等。但是,不管多么先进的技术,也不可能是万能的。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由于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反而束缚了教学行为的现象,比如:教师备课时进行了课前自我设计,课上利用课件教学,出现了按照课件设计教学,形成了“满堂灌”现象,这就违背了学习认知规律。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规律,适切地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屏的交互功能,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技术配合我们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与教育活动之中,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网络与网站建设层次不深,则失去了“深度融合”的物质基础,这对课堂教学和泛在学习应用都会产生制约性影响;对师生泛在学习、碎片时间学习和工作缺乏统一有效的引导,则失去了一块越来越重要的学习与工作阵地;适切应用媒体技术,这是教育管理、研究的永恒课题。上述问题的核心就是没有在较为明确的目的基础上,建设服务于师生学习和工作的应用平台,缺乏有效推动“深度融合”的建设与管理机制。
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深度融合”说起来容易,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做起来更难。难就难在“有原则、无定法”。那么,我们至少理解上可以更加深入,要从现象到本质地去理解。对此,笔者有两点理解。
1. 信息技术要服务(融入)于教育常规工作
“教育常规工作”并不深,为何信息技术服务于并不深的“教育常规工作”却是深度融合了呢?这就要从教育本身的特性上去寻找规律。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课堂教学、教育管理等一切活动,恰恰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常规工作”,这是学校教育的主流工作,之所以要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就是因为目前的信息技术对学校主流工作的服务不到位。差在哪?至少差在还没有搭建相对成型的学生学习、教师工作、干部管理的学习与工作平台,这也是目前呼唤“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根源之所在。使信息技术更加贴近、服务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贴近、服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贴近、服务干部的教育管理,这才是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
2. 信息技术要推动教育创新
信息技术是否与教育深度融合,要看是否推动了教育创新。一种新技术的充分应用必然冲破传统模式,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更加自主的课堂学习模式,深化泛在学习模式,提升自主管理、科学管理水平。这是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检验标准。
因此,如果我们在理解或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概念与工作时,没有把握上述两点,必然就失去了重心,甚至偏离了方向。
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1. 深度了解教育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学校教育对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服务的需求没有止境。出于自己学习、工作层面的需求,一线的师生、学校管理人员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技术上怎样实现就未必清楚,我们需要把他们的需求进行整合、归纳,提出有系统、有条理的教育需求体系。那么,怎样深度理解学校教育对信息技术的需求,笔者认为,要把握三个原则:在应用需求上抓共性;服务针对性上抓主流;服务面上对全体。在学校的教书育人和培养社会合格公民中,发挥信息技术特有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信息技术要在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技术支持和保障作用。
2. 必须搭建满足教育需求的应用平台
笔者在搭建怀柔区统一的教育应用平台的研究与实践中体会到,要想实现信息技术深度满足教育需求,就必须搭建一个基础性的、综合性的应用平台系统,着重建设Web网页形式的“教育云应用”系统,这样的系统应用更方便、更广泛,更能贴近师生的学习与工作实际。
(1)搭建怀柔区教育应用云平台的事例简介
从2006年起,怀柔区电化教育馆着眼于全区教育应用需求的共性,以建设“数字化区县”为理念,研究建设区域数字化学习、办公平台体系。以区县行政区为“域”,整合教育需求,整合教育网络和平台应用功能,建设并形成统一的技术与资源服务内核,以及通过网络和综合平台系统对全体终端用户提供服务的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区县聚合模式”。通过几年的不断研究和探索,2010年,正式命名为“教育应用云平台”模式,即基于怀柔教育区域,搭建的跨区校两级应用的综合应用的“网站”与“区域数字办公平台”的总和;着眼区域整体教育需求、建设和应用的平台。
在同一建设理念下,2013年建设了怀柔区教科研中心网站和怀柔区教科研中心办公云平台系统,即:前台是“网站”,后台是“办公云平台”。
(2)教育应用云平台的特色
①实现了“网站”与“办公”两平台的融合。网站完全公开,办公平台只对内,并按“权限”应用,但是,办公平台需要完全公开的内容可以直接推送到网站相应栏目,实现数据联动,两个平台系统使用同一个数据库,不仅节省数据库空间,还方便了两大平台各个栏目的数据调用或推送,为栏目和功能扩展奠定了基础,极大地减轻了网站管理的工作负担。实现单点登录,多点漫游,使登录便捷、高效。
②资源建设实现共建共享,消除了学校“信息孤岛”。学习、办公资源上传可以分为个人独享、校内共享、区内共享等几个级别,通过资源上传和应用记录统计,激发师生的积极性。这样促进了区域内的资源与信息交流,打破了“校际围墙”壁垒,消除了学校“信息孤岛”。
③实现教育网络和应用云平台的集中管理。为了建设教育应用云平台,反过来也要求教育网络更加集中化管理,在区域内建设形成网络集中运维管理中心,应用云平台和应用技术提供中心,资源集中存储中心、技术服务和保障中心。
④办公云平台成了学习、办公平台。办公云平台建设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要满足学习、办公需求,它服务于教育主体的学习、办公工作,是学习、办公工作的“工作平台”。由于人们对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保障的需求永无止境,办公云平台的建设也就没有终点,永无止境。
(3)在搭建教育应用云平台中的探究与思考
①搭建区域的教育应用云平台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按照“数字校园”的思路,无非是把小的“信息孤岛”变成大的“信息孤岛”而已,对于共建共享和区域内教育均衡化没有明显促进,不能实现区教委、区教研机构实施跨越围墙的纵向管理。这就需要着眼全区去“顶层设计”,建设从学校应用的共性需求入手,通过用户的“权限管理”实现个性化的应用,通过资源存储级别,保障个性化的信息安全。也就是把“数字校园”的概念扩大到“区域数字化”的理念,建设一个满足区域内所有教育需求的学习、办公应用云平台。这样,不仅不会削弱“数字校园”建设,还可以把区域管理、研究功能加入到教育应用云平台中,实现区教委、区教研机构实施跨越围墙的纵向管理和研究体系,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打破了校际间的信息壁垒,消除了以校园为单位的“信息孤岛”,推动了区域内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②搭建区域化的教育应用云平台必须建设好架构基础。由于区域内教育办公云平台是要把所有教育服务集于一身,所以它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建设完善。教育应用云平台必须搭建好基础架构,目的就是要把不同时期、不同开发商的应用产品和“云平台”有效对接。在基础架构中,要把不同数据转化为标准数据,建设统一的“用户身份管理”和“应用权限管理”系统,建设统一的数据库系统等。
③用教育应用云平台实现教育深度应用,占领“泛在学习”阵地。教育应用云平台是以Web网页形式呈现的,教育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师生的学习与工作,创新了师生传统的学习与工作方式,学习从纸质教材看到信息向网上搜索信息转化,备课从过去的纸质备课为主转向以电子备课为主,实现学习、课程、教学和管理的全面融合。教育应用云平台为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也正是教育应用云平台以Web网页形式呈现,各种移动终端设备都可以访问,用户端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办公,为“碎片时间”学习和办公提供了保障。可见,搭建教育应用云平台可以实现教育深度应用,并以正面的方式,占领了“泛在学习”阵地。
3. 推动教育应用平台和媒体技术的深度应用
审计理论与实践范文4
关键词:测试用例;软件测试;同行评审;计数抽样理论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2-0138-02
软件测试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测试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软件产品的质量[1]。软件测试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测试文档,例如测试策划阶段产生的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测试计划文档,测试设计阶段产生的测试说明文档,测试执行阶段产生的测试记录、测试问题报告、测试报告等文档。其中,工作量最大、也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设计测试用例、编写测试说明文档。而对测试过程的质量控制通常是通过同行评审的方式实现,同行专家会对测试项、测试用例进行审查。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软件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45)”中要求:由熟悉软件检测过程以及软件测试的标准、规范、规程,软件质量评价和软件测试质量评价的人员,负责对软件测试人员测试工作实施质量监督,审核软件测试过程和形成的软件测试工作产品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2]。
然而,对于某些功能较多、性能精度等要求较高的软件,测试用例的数量可能有成百上千条,实际评审过程中对所有测试用例进行全数检验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通常,针对测试用例的同行评审在执行过程中对于每种测试类型随机抽取至少20%的用例进行正确性、合理性的评价。但是很多文献通过理论证明,采用百分比抽样检验存在着“大批量严,小批量宽”的弊端[3],且国际中已普遍淘汰百分比抽样检验。
GB-T 2828.2是一个按极限质量LQ检索的计数验收抽样检验系统,适用于孤立批检验[4]。本文尝试将计数抽样理论应用到软件测试用例同行评审中,基于GB-T 2828.2和本组织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针对软件测试用例同行评审的流程。通过采用GB-T 2828.2计数抽样方法克服了传统百分比抽样法的不合理性,在降低抽样的样品数量的同时保证了通过评审的测试用例达到规定的“极限质量”,提高了测试用例同行评审的工作效率。
1 计数抽样的实施过程
GB-T 2828.2提供了两种检验模式,其中模式A适用于“当生产方和使用方都把批作为孤立检验”的情况,即要求硬件的检验批是按类型生产的一个批。本组织测试过程的实际情况是,对于某配置项软件测试项目,一般只任命一名测试人员为负责人,测试过程涉及到的所有文档均由该人员编写,且各测试用例之间无连续性,因此基本上可将全部用例视为一个检验批,并可参考模式A的抽样方案。
本文提出的计数抽样程序如图1所示。首先确定检验批量、再确定极限质量比,接着抽取检验样品并进行评审与判定。后文将对具体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2 批量N的确定
在计数抽样检验中定义“为判定质量而一次提交检验的一批产品为交验批,批中所含单位产品的数量称为交验批量N”。根据本组织的实际情况,由于某一软件配置项的全部测试用例均由同一测试人员编写完成,可基本视作生产条件相同、质量稳定,因此全部测试用例的数量即为批量N。
3 极限质量LQ的确定
极限质量是指对一个被认为处于孤立状态的批,为了抽样检验限制在某一个低接收概率时的质量水平,极限质量的规定方法与AQL相似,只不过极限质量是批不可容许的质量水平。在数值上,极限质量LQ表示为每百单位信息点钟的不合格百分数[5],理论上最小值是0%,最大值是100%,数值越高表示使用方对质量的要求越松。
对软件测试用例进行计数抽样检验,首先就需要定义一个合理的极限质量。在本组织实际工作中,项目等级通常根据重要程度被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项目是最为重要的项目。因此,本文建议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项目的重要等级定义极限质量,对于重要等级较高的项目,可将其极限质量LQ定义在一个较低的数值,从而保证该项目全部测试用例的“整体水平”。例如 A类项目可将极限质量定义在0.5%,B、C类项目的极限质量值可高于A类项目。不同的组织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定义极限质量LQ。值得注意的是,极限质量LQ必须在同行评审实施前定义,且一经定义,在对该批软件测试用例审核过程中不应改变。
4 抽取检验样品
根据组织定义的批量和极限质量可参照GB-T 2828.2 4.5章节的规定查找所使用的抽样方案,用指定的批量和极限质量作为检索值,可在GB-T 2828.2 4.2章节中检索出样本量(n)和接收数(Ac),其中n代表抽取的样品总数,Ac代表当作出批合格判定时样品中所允许的最大不合格数。
对于抽样方案的选择可视项目的类型、规模来确定。软件测试用例的同行评审一般是现场抽样审核,抽样方案大致可分为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两种。其中随机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分阶段抽样等,非随机抽样包括偶遇抽样、判断抽样、雪球抽样等[6]。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软件测试用例的不同类型实施不同的抽样方案。关于抽样方式的可参考GB/T 10111等文献,本文不作论述。
5 样品评审与判定
对抽取出的测试用例按照组织的评审规范逐条进行同行评审,并统计出不合格数。不合格数指在同行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个数。根据以往的项目经验,对软件测试用例的同行评审发现的问题通常分为致命、严重、一般、轻微四个等级,以上提及的问题个数主要指一般或轻微问题的个数。
当同行专家判定的不合格数小于等于接收数(Ac)时,将测试用例返回至相应测试人员修改,修改完成后,由专门核查人员确认问题闭环后通过。
当同行专家判定的不合格数大于接收数(Ac)时或发现了致命和严重的问题,则直接判定本批软件测试用例不通过,待测试人员修改后且核查人员确认已发现的问题闭环后进行复审。复审的基本流程与上文描述的一致,此处建议,复审抽取的样品应不包含初次抽样的样本,以保证抽样质量。
当检验批的软件测试用例通过同行评审后,同行专家可以不必审查其他的测试用例,这样,在保证项目全部软件测试用例整体水平的同时也极大降低了评审工作量。
6 总结
本文将GB-T 2828.2中定义的计数抽样理论尝试应用于软件测试用例同行评审,并提出了一套评审流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在保证评审质量的同时,降低评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不同类型的测试用例制定不同的抽样方、以及根据实践情况改进评审流程都将是本文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肖丰佳 李立新. 软件测试技术研究[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5,25(1).
[2] CNAS-CL45:2013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软件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S].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3] 梁国明. 再谈百分比抽样检验的不科学性[J].兵工标准化,2000(1).
[4] GB-T 2828.4-200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2部分: 按极限质量(LQ)检索的孤立批检验抽样方案[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5] 汪亮.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测试抽样方案的新思路[J].布线全攻略, 2005(105).
审计理论与实践范文5
一、审计理论和实证理论的相关性分析
审计理论是来源于审计实践,并在审计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时又不断在审计实践中修正与完善。因此,审计理论是审计实践的科学总结,是通过实践将客观的、合乎逻辑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内容加以概括、抽象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审计理论体系按理论研究的性质,可分为两个层次:审计基础理论和审计应用理论,二者各自具有不同特点。
审计基础理论是研究审计本质、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即能揭示审计实践普遍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在审计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科学水平决定着审计理论体系的水平。其主要特点:1、研究对象的一般性和普遍性;2、研究目的是解决如何正确认识审计实践和从一般意义上组织审计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审计实践要素的基本性问题;3、研究功能的长远性和战略性。
审计应用理论是审计基础理论在具体审计实践中运用的知识体系,也就是关于处理具体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的知识体系。它介于审计基础理论和具体审计实践活动之间。审计应用理论可以使审计基础理论与审计实践的联系更加密切,新的审计基础理论概念更易于在审计实践中贯彻落实。其主要特点:1、研究对象的具体性和特殊性;2、研究目的的针对性;3、研究性质是具有实践性、专业性和服务性。
随着实证研究方法的传播和发展,中外审计专家、学者已经注意到随着审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实证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审计理论研究中,并在审计理论研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证理论是19世纪30年代由孔德在其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的,它所奉行的实证主义只承认存在的事实,一切关于事实的概念都要以经验的实证材料为依据。实证理论的特点:1、实证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要从现象与事实中发现和揭示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并对造成这种规律的因素进行检验,进而对现象与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预测;2、实证研究方法对理论的选择重视其可证实性,要求其转化为具体可检验的假设;3、强调价值中立;4、实证研究是一个从经验向理论推演的逻辑实证过程。
实证理论概念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在会计文献中,在此之前绝大部分会计文献都属于规范性的,强调的是如何限定会计,而不重视以实证的方式去验证这些限定所依赖的重要假设。但是,实证理论并没有及时在审计理论中得到发展,尽管其时首倡审计理论研究的莫茨和夏拉夫认为,“数学法并不适用于审计学,除最简单的模型以外,在审计发展的现阶段,建立适应于审计学的数学模型是不可能的”。但审计本身毕竟就是一种实证性的行为,而且时过境迁,审计理论研究必须引入以数学法为主的实证理论。
二、规范性研究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局限性
规范性研究是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目前我国审计理论研究的主要形式,它在解释国家有关审计政策和制度、制定审计规范,以及规范审计实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审计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审计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然而,规范研究如果仅用一些抽象的范畴去演绎未知,就不可能得到能够正确指导实践的理论原则和操作原则,其可靠性就受到质疑。规范性研究的局限性:1、以规范性的演绎法排斥实证性的归纳法,使审计理论研究从理论走向理论;2、以哲学抽象代替辩证分析,导致了经济业务活动中大量存在的具体问题难以在现有审计理论框架中得到解释,使审计理论缺乏解释能力和现实意义;3、审计理论的研究跟不上我国审计实践飞速发展的步伐,我国当前审计基础理论相对薄弱,滞后于审计实务,而导致改革缺乏坚实的理论,步履维艰,难以整体规划;4、审计理论研究成果与审计实践需要有脱节现象。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审计理论体系,提高审计理论的科学性,应对不断运行的审计过程进行多层次实证研究,力求在复杂的环境下探索新的审计体系。
规范研究所形成的理论,由于受观察角度与范围的限制,其要素之间往往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甚至发生矛盾。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在对审计理论进行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应该采用实证法进行研究。这是因为:(1)规范性审计研究以审计目标和审计假设为前提,进而进行演绎推理,得出衡量审计体系的行为标准。对审计理论采用实证性研究,它没有削弱规范审计理论对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相反,在某些方面可弥补其规范性研究的不足。它可将审计体系构建于实际观察结果的基础之上,而并非个人的知识、经验或判断,它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处理分析数据,在研究手段上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而且其他人也可用同样的程序和方法对研究结论进行验证。因而,它得出的理论解释和建立的模型更具有可信性。(2)有利于解决审计体系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经验式研究、名词之争的问题,使审计理论源于实践又直接用于实践,尽快形成统一实用的审计理论,改变人们对审计的看法,促使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审计研究的理论成果,从而更好地推进审计的发展。(3)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审计理论面向审计实践,进行现实问题的研究。按照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森在《会计理论》一书中所提出的要求,要使理论具有说服力,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关于现实世界的前提,应该以可观察的现象一致为依据。(2)各种理论说明的相互关系,应该就其合理的一贯性予以检验;(3)如果任何一个前提是以价值判断或无说服力的经验检验为依据的,其理论结论或经过检验的假设应受到独立的经验检验。”
三、实证理论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必要性
我们可以看到实证研究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已经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可以说,实证研究在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甚至是一片空白,大多数审计理论工作者对审计的基本问题采用规范性的描述法。规范研究者主张,在审计理论研究过程中应坚持特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即立足于对现有审计环境、审计惯例的分析,从中抽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并将其作为构建审计理论的前提。而实证审计理论工作者则认为,在理论研究过程中事实与价值、手段与目的是分离的。正如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实证会计理论》中所言:“理论只是提供一种限定所必需的两个因素中的一个:特定行为对各种变量的影响;使用者提供了另一要素:目标以及反映变量对目标影响的函数”。他们坚持客观的经验调查,排斥非理性的、功利性的价值判断,主张像自然学那样,以仔细、客观地观察一个实验或一定时期所发生的事实而获取的经验为依据,来构建科学性的审计理论。
审计本身就是一种实证性的行为,采用一定审计程序所搜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审计报告的出具是否真实、合法。从审计的全过程来看,实证理论应该作为审计理论的重要依据,但是在我国的审计理论研究中对实证应用很少,导致了审计结果不准确、审计理论滞后。缺乏对实证理论的重视,主要是对于实证理论的可行性缺乏信心,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而且实证研究会加大审计理论研究的成本。但是,实证理论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应用是完全必须的。下面从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和审计规范三方面论述其必要性。
1、审计目标是审计理论结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它对其他要素起决定和制约作用。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包括审计总目标和实际具体目标。实证理论在审计目标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可以通过实证研究确定审计目标。审计总目标是适应不同的历史时期而不断发展的,可以通过对于各时期的审计需求的实证研究确定总目标,这需要社会整体范围的实证研究,包括对政府、中介、客户、企业等各方面的实证分析;审计具体目标则是根据总目标制定的,而具体要怎样确定也可以通过实证方法进行适当确定。
2、审计假设是为实现审计目标而建立的前提条件。审计假设是指面对多变的审计环境的影响,从实现审计目标出发,对审计实施的一些前提所做出的合理设定。由于审计的内容多样性和审计分类的不同,各个不同性质的审计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审计假设,没有使用于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审计假设,所以要提出正确的审计假设即必须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进行实证分析。
审计理论与实践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审计案例;案例教学的实施
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生产建设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来完成这项任务责无旁贷。
《企业审计》课程是我院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探索《企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源于英文“Case”,指具体事件,来自于现实第一手材料,真实,有环境、有情节,故案例教学也即具体事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企业审计》教学,其优势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审计案例的研究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审计理论的理解,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其实践能力。
(二)审计案例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许多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审计案件及审计技巧,提高认识及感悟水平。
(三)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既有案情又有场景,尤如身临其境,通过认真研究案例,归纳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既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由单纯的理论叙述转向将理论融入具体审计案例方式讲授,形成大视野、大容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引导和鼓励学生跟踪与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审计案例的选取方法
选用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从审计实务资料中进行概括、总结、提炼,形成实用性强的案例。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选取案例:一是选择国外经典案例。尽管中外司法体制不同,中外审计准则、职业道德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不同,中外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不同,但国外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其审计事业的发展也相对成熟。研究国外审计经典案例可以以他人之石,攻吾之玉。二是选择对我国审计理论与实务有重大影响的国内典型案例。目的是在沉痛的教训中切实反思当前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三是设计审计实施过程中的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审计实践的过程,通过审计案例模拟审计实践,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企业审计》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是以审计案例讲授为主,将审计理论融入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审计理论;实践教学引入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一)将案例引入理论教学
审计发展历程当中,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发生都会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审计理论问题。通过对真实审计案例的介绍,引导学生寻找其理论根源与应对策略,并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审计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推动了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案例教学以审计理论为基础,结合具体个案,将审计问题置于某一情景或某种条件之中,使问题、答案以及课堂知识与审计理论之间建立内在联系,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发现线索、逻辑推理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审计职业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职业洞察力。对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并设计适合课堂讲授的内容、结构,使之能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审计案例教学是开放式教学,同一个审计案例,分析的思路、方法可以是多样的,这就促进了学生不断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引导学生跟踪和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
(二) 实践教学引入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
如果说使用案例进行理论教学是通过案例总结出审计理论,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就是促使学生使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案例中涉及的问题的过程,即完成通过案例总结理论,再将理论用于案例的分析。在进行课堂案例讨论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取合适的审计案例和所学的理论内容匹配。审计理论比较抽象,对于没有从事过实际工作的学生来讲非常不容易掌握。虽然在理论讲授中是引用案例来总结审计理论问题,但是由于审计案例设计内容的片面性,很难使学生在进行理论总结中完全掌握要求的内容。因此在进行课堂讨论案例的选取的时候,要注意到案例和对应的审计理论的匹配。
2.选取的案例能够涉及到对应理论内容的绝大部分。选取的案例和对应的理论部分不仅要匹配,还要注意案例设计的理论内容是否全面。如果选取的案例只涉及到对应理论的部分内容,会使学生忽视未涉及部分,从而导致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应用程度掌握不够。因此,选取的案例要充足,以使学生能够对案例对应的理论部分进行完整的运用。
3.进行讨论的案例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在完成习一个理论学后能够马上运用得比较充分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进行正式的课堂讨论之前要提前布置,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考虑怎样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对案例中的一些比较明显的理论应用部分独立完成;学生讨论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发,逐步深入挖掘案例中涉及到的较隐蔽问题。
4.课上讨论要促使学生充分表达各组的讨论结果。安排课前讨论能够使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讨论结果,避免直接在课上讨论互相影响思路。进行课堂讨论时以组为单位发表各自的见解,这样对于大家已经达到的共识,教师可以在最后的分析时不再重复,只针对学生通过讨论还不能够认识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节省上课时间,提高效率。
四、改革考试模式,课程考核采用全程考核的方式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着滞后性、不全面的弊端。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建立一种过程考核评价机制,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动态考核。
(一)在理论授课阶段引用案例分析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总结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对于不同程度的回答给与学生一定的分数,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怠于思考而导致的发言不积极现象。
(二)在案例讨论阶段,要分成三个部分。
1.课前进行的小组讨论结果要分组总结成书面形式,在讨论开始前上交,并给出一定比例的成绩。教师根据课前的讨论结果来判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也是促使学生进行充分认真的课前讨论的一种强制措施。
2.课上各组分别进行发言,教师可以在各组代表发言时针对他们的讨论结果再进一步提示,对于根据提示能够作出积极反应的小组和个人要给与加分。
3.课堂讨论结束后,各组要在课前讨论和课堂讨论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根据课后总结的情况给与一定比例的得分。
课堂讨论部分的得分按照小组得分加个人课堂表现得分综合给定每位同学的成绩。
(三)综合考核部分
在全部的课程进行后,教师还要以案例分析的考核形式对每位学生进行单独考核。根据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全面程度给出最后部分的考核分数。
这样每位同学的最终成绩有三部分组成,即理论+实践+考核,所占比例分别为:20%、40%、40%。通过这种全程考核方式,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实践性,并使得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客观性。
五、在审计课堂教学中纳入职业道德教育
审计作为审查会计合法性、公允性的职业,诚信正是其首要的职业道德。审计人才是一种智能型人才,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自身作用的发挥。由于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的审计诚信缺失导致的审计失败屡见不鲜。检验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在于检验各类人才在工作中创造性发挥作用。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行业安身立命的基本,事关审计职业的存亡。因此审计入门时就应当加强诚信为本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很多审计案例都可以运用于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比如明星电力事件、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等等。教师可以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校期间、从业前就能够养成诚信为本的职业操守,为今后的诚信执业、诚信审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案例教学注意问题
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审计的理论知识和组织审计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对知识点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将案例用于审计课堂,根据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情况设计合理的案例教学方式。
(一)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案例的安排应与课程体系保持一致,其内容和程序与课堂教学同步。
(二)由于授课进度不同,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知识面由窄到宽,案例也可相应的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
(三)案例教学的形式也应更人性化、多样化,有时,可先讲授审计基本理论再结合相关典型案例,给枯燥的理论加一些鲜活的背景和情节,强调理论知识在案例中的运用,使理论变得生动、易于理解;有时,则可以先给出具体的案例,再引出相关的专业理论加以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
(四)讲授审计方法和审计实务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加入课堂引导案例目的是教学生分析审计案例的思路及审计方法的应用技巧,变抽象谈论为具体分析。加入课堂讨论案例目的在于让学生参与、体验,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案例可以课前先布置,课堂中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剖析案例。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相应的点评和归纳总结,把讨论中遇到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五)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并结合课堂讨论情况,布置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案例,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写成案例分析报告,使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和总结。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在《企业审计》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将一些枯燥的审计理论知识融入生动的审计案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审计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处理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高职审计教学的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安予苏. 浅析案例教学[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