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质量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质量概念范文1
物理学主要是研究基本的、普遍的规律,因此它的一些基本定律和概念就成为了研究很多自然科学的基础。初中物理学作为一门初中时期的必修课是学生真正接触物理学的开始,这对学生高中物理乃至更深层的物理学习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物理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和实验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内容过于抽象
物理的学习方法有别于语文或者数学的学习方法,不是像语文那样进行记忆,也不是像数学那样来源于公式的推导,物理是以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学工具来研究某些现象的变化规律。但是由于初中物理的学习比较简单,往往是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理想化模型的研究。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对于刚刚学习物理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既不可以采用语文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死记,同时更无法采用数学的公式推导得到牛顿第一定律,因此必须采用物理学习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如,对于欧姆定律理解,通过学习仅仅知道欧姆定律描述的是电流、电压、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而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得到的R=U/I,从数学角度分析就会得出电阻随着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样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因为电阻是导体特有的属性,不会随着电压和电流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缺乏兴趣。
2.实验教学过少
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对于初中生理解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物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现实是初中物理教学更多的只是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学,而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例如,对于欧姆定律的学习,课本上直接给出了电流、电压、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刚刚接触电学知识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同时也很难理解电阻是电器元件的固有属性这样的一个结论。采用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通过实验,测量出电阻两端电流和电压的多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欧姆定律也比较合理,这样的结论也容易被初中生所接受。许多的学校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要么采用语文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这些结论,要么采用数学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题海去理解公式。其实这些对于初中生真正的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均是不利的,所以实验教学过少是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初中物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抽象概念具体化
初中物理中的许多概念规律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比较抽象,例如电阻的概念,密度的概念等。许多物理概念规律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将抽象的概念规律具体化对于初中生学习物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对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讲解,“学生拿一面镜子来自己看看自己,你们发现镜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有什么关系呢?”例如,对于密度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你们说一杯水和一桶水谁的质量大?”,“同样体积的水和油,谁的质量大?”对于这样的问题,初中生都可以回答:对于同样的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对于同样体积的水和油,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那么接下来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质量、密度以及体积之间的关系,并且对于理解密度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这样一个概念也是容易接受的。
2.完善实验设施,强化实验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必须完善实验设施,强化实验教学。实验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基本构成因素,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培养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科学素质;同时实验又具有直观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客观地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物理实验考查已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使物理实验教学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初中阶段有些问题的结论不能通过数学推导直接得到,这时实验推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它的条件是物体在不受外力时的运动情况,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教师如果能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将小车运动的表面多换几个,如粗糙毛巾、棉布、木板、玻璃等,通过观察记录和比较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下滑时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远近,并通过合理的推理就不难概括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这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某些物理概念和定律,同时也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樊建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一基础教育,2010,1
[2]蔡文祥。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应掌握的几种科学探究方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6
初中物理质量概念范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物理教学属于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的认识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供重要保障。
一、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施的不足。作为一门实践性与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物理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实验教学,通过开展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物理概念与知识的理解,易于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便于教师顺利的开展物理教学,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至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然而,就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物理教学中面临着实验实施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学校不重视对实验设施设备的投入,不仅如此,部分的物理教师缺乏对于物理实验的重视,仅仅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为目的,忽视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在错误的教学理念影响下,忽视开展实验课程,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影响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2)忽视初中物理教学。虽然物理属于中考的必考内容,但是所占的分值较少。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在学习语数外等主要课程中,导致物理教学长期处于边缘化的位置,由于学校不重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使得部分的教师逐渐轻视物理教学,导致对于物理学习,学生同样不予以重视,给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造成巨大的影响。
(3)落后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有所改变,对于物理的教学方式提出全新的要求。然而,由于部分的物理教师缺乏对新课改的全面认识,一直沿用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甚至让学生采用机械式的记忆背诵,背诵大量的物理知识概念与公式,既无法激发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也无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至物理教学课堂中,直接影响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长此之外,学生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中感到身心疲惫,失去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难以提升物理学习的成绩。
二、改进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措施
(1)建立实验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学校与教师应当提高对物理实验的重视,学校应当加大对购置物理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定期的维护与检查实验室的仪器,及时地更换破损、老旧的实验设备。同时,根据实际的情况,适当的添加实验室,以保障初中物理实验的顺利进行,保障学生能够独立的开展物理实验。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通过开展实验以验证所学的物理知识,比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磁极相互排斥与吸引的内容时,通过面向学生演示两块磁铁,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两块磁铁所存在的排斥力与吸引力,直观、形象的向学生演示抽象的物理概念,深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
(2)提高学校与教师的重视。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直忽视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应当转变错误的观念,率先提高对物理教学的重视,由此教师也将会重视开展物理教学。针对于物理课时安排问题,学校应当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仅仅是盲目的听从上级的安排,科学、合理的安排物理课时。除此之外,学校应当积极的组织召开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共同研究提高物理教学课堂质量与效率的方式,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地发现与解决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3)改进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应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重视创新与改革落后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是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与掌握学生物理学习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式;二是教师应当努力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重视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两者的联系,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摩擦力内容时,结合人们在行走时,鞋面在与地面接触后产生摩擦的现象,水到渠成的导入摩擦力的概念,便于学生加深对摩擦力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提供重要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今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教师应当提高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视,不断的创新与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至物理教学课堂中,推动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保军.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6,17:161-162.
初中物理质量概念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概念 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学习物理知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谓物理概念即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撇开非本质属性,抽出本质属性概括而成。在概念形成阶段,人的认识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在此对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做了一些粗浅的剖析。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公式含意、掌握其法则、规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掌握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法,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能效的重要手段。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都很强,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自然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变化规律。初中物理内容尽管浅显,但知识覆盖面比较广。物理概念的教学实际上也就是从这二方面来进行的。
1.关于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
初中物理给学生介绍了很多有关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如质量、密度、熔点、沸点、比热、电阻等。通过这一类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以此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
2.关于物体间相互作用及变化规律的概念
速度、力、功、功率、机械能、电流、电压等这一类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一个相对的概念。即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都是按一定的物理规律进行的。如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电能、热能、机械能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但在转化过程中都遵循一个规律即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三、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应用
一般来说,初中学生已具备了比较完全的物理感知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周围世界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认识,也能对与物理现象相关联的各种条件作肤浅的分析。在此认识过程中他们表现出较强的心理积极性,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但是在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抽象的时候,他们心理上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不够。这是一个消极的心理因素。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因素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注意到以下几点,肯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
2.通过应用,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深入不下去。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物理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初中学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观察,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上。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
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而且要发现特征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此外,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表现在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往往不能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并加以联结概括,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加以引导。如在惯性教学中,学生往往能根据紧急刹车等现象列举出某一具体物体在某一状态下具有惯性的实例,这时教师就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由此进一步得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的结论。
3.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有些同学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予以理解,却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仅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事实上,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即可收到一石数鸟之效。如复习“电功 电功率”这一章时,学生比较电功和电热计算公式时,发现有时公式形式是相同的,这时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形式上达到统一蕴藏着一条什么规律?使学生联想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何时Q=W,何时Q≠W。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
4.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注意教法的多样化
⑴从错误中强化概念的认识,⑵应用"类比法"帮助理解物理概念,⑶把相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对比教学。
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名称相似,如向下的压力和重力、热量和热能、做功与功率等等对这些概念加以归纳,指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初中物理质量概念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实验教学;概念教学;有效措施
课程教育改革对初中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宗旨以及教学目标而言,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而要对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离不开物理实验教学以及概念教学的配合。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现阶段物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及概念教学的开展质量进行提高呢?下文将分别从物理实验教学和概念教学的具体做法讲起。
一、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教学的开展
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来说,不仅能有效锻炼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以及触觉方面的冲击。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为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张力空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就有了更多的发挥余地,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能参与学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去。
我们都知道,在物理实验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课程的主要模式是以“教师主导、学生观察”的形式而存在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物理实验动手的参与程度几乎为零,教师是实验的直接操作者,而学生只是扮演了笔记记录者和聆听者的角色。这样一来,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根本无法达到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鉴于这种情况,建议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从学校的实际条件出发,充分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条件,如实验设备器材方面等,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一对一的操作,在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并且保证设备安全以及学生人身安全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自由操作创造一定的空间和条件。除了实验环节的重要性之外,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总结工作,从而保证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物理概念教学开展的有效性措施
从上文的相关叙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物理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相关措施,而就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部分来说,虽然看似与实验教学区别开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知道,概念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它直接决定着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效率和结果。那么在物理课程概念教学的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提高相应的教学质量呢?
(一)与实验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
就物理课程的概念教学来说,通常情况下以理论呈现方式为主。而就初中课程的教学现状来说,学生对这部分理论是最不感兴趣的。在上文的叙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概念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那么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实验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概念知识的具体呈现。通过建立这一层关系,我们可以得到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一个启示:那就是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展开具体的概念教学。比如就《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物态变化相关内容的学习,如果只是通过枯燥的理论教学去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物态之间的转化以及各种物质形态的具体定义的话,学生不仅提不起相关的学习兴趣,同时进行记忆以及运用的效率也不见得很高;但是如果换一种教学方式,用实验教学方式代替传统的理论教学的话,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对各种物质形态进行区分的话,可能就会容易许多了,如在“升华和凝华”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对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进行直接的记录和观察的话,必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有效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就物理课程的概念教学来说,如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的话,教师在之前就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互联网信息平台收集一些有效的资料等,同样以“升华和凝华”这一章节的具体内容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专门制作的物理实验视频,为学生直观的展示这一现象,然后再通过有效的理论教学,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
综上所述,从上文的相关叙述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了一些现阶段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以及概念教学开展的有效措施,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因此,物理教育工作者们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对学生负责、对院校课改尽职的原则,对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不断的摸索和探寻,争取为我国课程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毛金华.“非常规”实验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 陈爱文.多媒体投影教学环境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初中物理质量概念范文5
一、还学生一双“自由”、“明亮”的眼睛
新课程标准强调探究式教学,但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初中物理知识是最基础、也是与现实生活最接近的,只有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自然、了解自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体验成功解决问题带来的喜悦,才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有较高的兴趣。
从另一方面讲,解决物理习题的过程是学生还原出题人构造物理模型的过程,一般说来,出题人是根据自己头脑中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结合某些物理关系编写的物理习题,学生在解题时能否正确的还原这个物理模型是解题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注重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详尽讲解课本中重要的定理、定律
课本部分重要的定理或定律的叙述“过于精简”,造成了学生对定理和定律理解的片面性及模糊性。物理学中的概念和定律是几代物理学家经过反复推敲才建立起来的,是以最精简的方式展现在教科书中的。正是由于这种简洁造成了学生的“消化不良”。做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当给学生详尽地讲解定律中隐含的或不易注意的内容。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的条件下,才能更顺畅地解决物理习题。
为了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物理定律以便更好地解决物理习题,教师很有必要对定律进行“咬文嚼字”,扣住其中的关键字词。例如,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叙述,课本中是这样的: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定律本身的简洁性使学生不能清楚地理解物体最终的运动状态。问及很多的学生,他们的答案是有可能静止也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不定性的答案是不符合物理思维的。我们首先应当对学生起引导作用,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到底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静止状态,是什么决定了物体最终的运动状态,引起学生的深思与讨论之后再讲解定律。首先教师应讲清楚“保持”的意思。“保持”就是不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让学生选择一个固定的参考系,如果物体相对于这个参考系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外力消失后,物体仍然相对于这个参考系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这个参考系是静止的,那么当外力消失后,物体仍然会保持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最后我们可以把内容做适当的扩展,讲解这个物理定律的来源,为什么是伽利略做的思想实验结果,却冠名为“牛顿第一定律”?这时我们就应当给学生讲解物理学史,讲解物理学家们发现物理定律的过程和有关的趣事。 转贴于
三、使学生的物理思维逐渐顺应课本本身所隐含的要求
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还没有达到相应课本本身所隐含要求的程度,而日常的生活习惯也会误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还是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教师应当瞻前顾后,有时要把课本后面的东西拿到前面来讲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沪科版的初二物理教材把牛顿第一定律拿到质量的前面来讲,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又给学生说明了“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尽管惯性的概念在前面已经学过,但学生对这一抽象的概念还是感觉很陌生,决定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就是质量,在学习重力的计算时,也用到了质量,课本中是以加油站的形式给出的。
总之,“质量”的概念在学习之前反复用到,而课本上的“质量”和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说的“质量”完全不同,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很熟悉的“质量”的理解必然会影响到对有关物理概念的理解。因此,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课本的一些章节的安排顺序加以适当的调整。
此外,我们还应当把课本上严密的科学语言以通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和概念。把中学物理中的概念尽可能集合成各种组合。使学生把这些组合变成自己的概念,并且应当懂得这些概念此时此地在他实际生活环境中的应用。使学生通过实际的应用而由衷地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快乐,并且对学生的实际观察操作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使学生克服物理的思维和现实生活所逐渐养成的思维的矛盾冲突,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的抽象概念。
四、以唯物辩证法贯穿物理教育
初中物理质量概念范文6
一、把握基础,注重概念
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很多前概念。所谓前概念,就是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事物或者事件对物理知识总结的概念。往往这些前概念都是通过粗略观察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没有经过科学验证而得来,或者仅凭直觉,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而得来。这些前概念缺乏科学性,较为表象。然而,物理基础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时必须纠正前概念。前概念是学生通过实际生活总结出来的,其顽固性较强,并不是一两次就能纠正过来的。如在教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知识点时,受现实生活的影响,学生认为“作用力大于反作用力”。从科学角度讲,这一前概念明显是错误的、片面的。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一错误,笔者在课上首先让一个胖且高的同学与一个瘦小的同学进行拔河比赛,结果胖且高的同学赢了,此时很多学生认为“胖、高同学的拉力要大于瘦小同学的拉力”。为了验证其正确与否,教师用两个弹簧秤来模拟刚才的拔河过程,分两种情况:(1)两弹簧勾在一起,处于静止状态,模拟拔河比赛是双方处于僵持状态;(2)两弹簧勾在一起,向一方运动,模拟一方拉向另一方的状态。通过演示,学生们发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由此,学生意识到“作用力大于反作用力”是错误的。通过实验演示,不需要教师的过多解释和反驳,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纠正前概念的错误。
二、课堂设计,激发提问意识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块,而有效的课堂设计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有效手段。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在课堂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以留给学生足够的提问空间为前提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时,在学生已经建立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对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研究与教学。在传统的课堂设计中,教师只注重知识本身的传授,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而笔者在课堂设计时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提出:“在水平路面上,当我们用脚蹬自行车时,自行车就会运动起来,那么当我们不再用力蹬自行车时,自行车是继续运动的还是马上静止的?踢出去的足球,会在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最后还是会停下来,为什么?”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总结出:“当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撤去后,物体仍然能够运动一会儿。”而且有些学生提出:“物体为什么会停止?如何才能使其再运动一会儿?”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明显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与实际生活相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教材不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是一门经典的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同时物理也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生活实际相连,使其具体化。那么如何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呢?首先,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在教材中深挖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实际中,为教学提供有效的、形象的事实依据。其次,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图景的意识。如: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在水平面上的一个物体,用力推它才会动,不用力它就不会动;力气小的人推不动大物体,只能推动小物体,而大力气的人能够推动大物体;坐公交车时,司机猛刹车,人就会向前倾;脚踩到香蕉皮,人会向后倒……这些都是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和景象,提取与力学知识相关的生活图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力学学习更加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物理力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