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is instantly many people care about, and the rapid urban renewal rate ha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ir existence.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om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mode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s its successful respectively way, the hope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department.

Key words: th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update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尤为悠久,很多古老的建筑既见证着我们曾经的辉煌,又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此必须予以积极保护。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运动的不断高涨,原有的建筑逐步被高楼大厦所取代,这其中有很多历史建筑也惨遭不幸,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和人文损失,有志之士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积极呼吁相关部门的保护和支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所有人都有足够的认识才是根本之道。

很多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古建筑非常多,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建筑都是成片存在的,我们称之为历史街区,这些历史街区的存在让我们对过去的生活有了很多的理解,价值极大,但是只是单纯的进行保护效果又不好,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护与利用合为一体,使其重换青春,本文即基于这样的目的做了探讨,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我国的历史街区归纳而言有以下四种,其一是以古城文化为依托发展文化经济的历史街区,如丽江、平遥等均通过政府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伤修缮,成为了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其二是处于城市黄金地段的老商业街区和办公街区的“置换”,典型案例就是上海的外滩。其三是以艺术家自发改造为主的产业建筑历史街区,最初是在上海,一些艺术家在苏州河沿岸地区自发改造的中小型产业建筑遗产成为了艺术家的工作室,随后在北京、杭州、成都出现了有类似的项目。其四是城市居住型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改造,最典型的就是上海的“新天地”,随后这一模式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以上总结的四种模式基本可以代表我国现阶段历史建筑街区改造项目实践中的典型实施方式,这四种方式打破了历史街区保护文物化的传统模式,为各种类型的历史街区的再利用做出了探索。但必须指出由于各个案例所拥有的先天条件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均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他们的成功之处有的可以借鉴,但很多都是无法复制的。假如来个不假思索的拿来主义,对于很多城市中的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可能弄巧成拙。

1历史古镇中的历史街区

历史古镇的特殊性显而易见,古镇的存在往往得益于其所处的较为偏远的地理位置,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使得城镇的历史街区结构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完整的历史街区和城市风貌使这些古镇被列入了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单,同时个别古镇还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在文化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以后,地方政府对于城市发展的策略也相应做出了调整,大部分这一类型的古镇如丽江、平遥都将文化经济和旅游产业作为了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政策和地方财政的倾斜在保护工作的初期占主导地位,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社会效应的扩散,市场投资也进入了这类古镇的保护和开发,由此这些古镇的保护工作进入了良性的循环。

2城市中的历史街区

第二类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街区改造的先行成功案例,分析他们对现阶段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这种操作方式的实践城市都是在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的历史地位,经济支撑能力、政策优势和国际化程度都是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以外滩“置换”为例,30年代,这儿就曾经是远东著名的金融街,大量的银行集聚与此。改革开放后,为了重建上海金融中心,在明确的政策倾斜下,“置换”的操作方式才得以实现。“置换”的历史建筑的产权往往归国有,并且可被列入“置换”名单的建筑其经济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被严重低估了而己。而且在优良的地产价值的背后,上海巨大的利好政策吸引着外资银行来参预“置换”的操作。而在其他的历史建筑更新保护的操作上,历史建筑在地产价值和经济地位上很少有能和外滩建筑相提并论的。大部分建筑的价值体现在他的年代价值、历史地位、建筑艺术价值上,这些价值很难在短期内换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在没有可观的政策条件下,很难会有买家来接手这些无利可图的项目。

3历史建筑的保存质量和建筑类型

从历史街区内部建筑的保存质量和建筑类型来看,上述的几种历史建筑分别代表着近现代西方建筑进入中国时的几种建筑类型,分别是早期20年代折中主义的办公建筑,30年代新式石库门的居住建筑和30年代装饰艺术风格的物流仓储建筑。其中办公建筑的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基本已经采用了现代建筑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式,物流仓储建筑的结构形式也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木屋架,石库门建筑的结构形式是砖木结构。由于年代并不久远,而且建筑的结构形式都相当牢固,长期以来有人居住使用,维修保养比较得当,因而对它们的修复措施在技术上较为简单,在国外可供借鉴的工程实例也较多。同时在内部功能组织上,当时这些建筑的设计标准和现代建筑相差不远,略加改造就能满足新的使用功能要求。但是在我国的大部分城市中,近现代的建筑遗产往往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由于木结构的耐久性和坚固程度无法和砖石建筑相比,即便是相同时期建造的建筑,其现状质量与砖石结构的相比也相差很远,大部分都年久失修,残损严重而无法继续使用。在内部功能上,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布局和现代生活的要求相去甚远,必须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才能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这几个项目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应用符合自己自身发展规律的模式,基本做到了历史街区改造更新的可持续发展。但在现有条件下这些模式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他们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因此并不具备普遍意义。可以说在摸索的阶段,我们把容易改的都改了,而剩下的城市中的历史街区都是改造难度大的项目,而且还必须在更为规范的制度和法规下解决以往历史街区改造项目中存在经济平衡,开发定位,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欢.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J].山西建筑.2009(05)

[2]黄娅,李和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J].山西建筑.2009(07)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71-0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工作关系到患者的安康及治疗效果,而产科护理工作者,尤其是助产士,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护理专业的群体,其护理工作关系母婴生命的健康,甚至影响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重新审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好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和预防措施,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我院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防范对策。

1产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1.1.1护理人员素质欠缺。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语言修养差,护患沟通不充分,服务意识较差等。

1.1.2专科技术操作等问题导致母婴意外创伤。一是多数人认为分娩是正常生理现象,在就医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产妇和家属均无思想准备,无法接受现实,情绪失控,发生纠纷。二是产科意外来势凶猛,后果严重,有时造成的远期后果不可弥补。

1.1.3法律意识淡薄,不重视护理文书书写 产科病历中,护理记录表格填写较多,会出现护理记录不真实或忽视非操作性记录。如宣教、告知性护理措施等无记录、前后护理记录不符或与病程记录不一致,甚至个别提前写病情记录及交班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慎独精神,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意义。

1.1.4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 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部分人员缺乏与孕产妇和家属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对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生硬,引起家属的反感,同时对孕产妇在分娩过程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和人文关怀,使其不满而遭投诉。

1.2孕产妇的不安全因素:(1)孕产妇的心理障碍导致不安全的行为,如产后抑郁症、新生儿性别歧视带来的失落感、自杀或产妇行为威胁到新生儿等;(2)孕产妇及家属的医从性不够导致护患间不配合,如孕产妇自行外出、回家等。

1.3硬件设施的不安全因素:由于孕妇大腹便便,行动变得相对迟钝、缓慢,应急能力差而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如浴室内缺少扶手,地面过滑、地上有水或鞋子无防滑垫时均易滑倒,所有这些在设施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都是护理工作中要关心并引起重视的。监护设备故障可以导致判断失误,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如新生儿需要抢救时,因抢救用物不全,延误抢救时机,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2助产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应对措施

2.1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记录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诉诸于法律。产科属高危专业,应突出安全管理概念。因此,医院应经常组织助产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法律知识,结合典型的纠纷事例开展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明确了护理记录的法律效率。医院为适应新的医疗法规的要求,从法律角度重视规范的护理记录,特别是直接记录分娩过程的产程观察及分娩记录产程图以及有家属签字的阴道助产同意书、难产处理知情书等。强调助产士书写病历要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并保持纪录的连续性,前后不矛盾,不伪造、不涂改,项目齐全,字迹清晰,同时妥善保管产科病历,以备举证。

2.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依德管理 加强医疗道德建设是预防医疗纠纷的必要举措[8]。助产工作单独操作机会多,技术性强,责任重大,涉及母子两个生命的安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医德和高度责任感,才能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最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孕产妇。我院经常利用各种会议、查房、讲座、质量分析会进行职业道德和安全助产教育。利用好的典型广泛宣传,分析纠纷事例敲警钟。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了助产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念,使每一个助产士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9]。

2.3加强护患间沟通交流,消除纠纷隐患 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支持,若有产妇缺乏对分娩的正确认识,心理承受力差,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心理障碍,而导致人为的护理不安全或产科并发症等。我院是一所专科医院,年分娩量达4 000例以上,有时因护患沟通不到位而发生纠纷,针对此不安全因素,我院产科加强了管理,规范产前、产时宣教,要求护士及助产士在熟练掌握业务技术的基础上,同时掌握一定技术的沟通技巧和交流能力。对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释、宣教,诚恳地回答问题,特别是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情况,要给予人文的关怀和心理疏导及耐心的指导,以解除产妇及家属的紧张情绪,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和意外事件。

2.4重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围产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母婴安全期望的提高,安全助产,减少产科医疗护理纠纷已成为各基层医院产科的工作宗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重视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对产程的影响已成为助产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知识不足,加强对助产人员心理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根据专科特点制定标准的健康教育内容并成册;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和产时指导;允许产妇丈夫、家人或有经验人员陪伴分娩。临床实践证明陪伴分娩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科干预率,使顺产率提高,从而大大减少产伤纠纷的发生。这些措施即使产妇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得到了良好的照顾,又使助产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提高。

总之,妇产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妇产科护士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技巧,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医德,要有精湛的专科技能、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思维能力,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并能运用其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事故的发生,以确保患者及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筠,杨辉,王宝珠.临床护理告知程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3

D产科护理学是女性不同时期的生殖系统生理和病理的变化,并提供相应的身心护理的学科研究,是护理专业课程中的一种,属于临床护理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中明确指出了妇女妊娠、分娩以及产后等相应过程的健康护理,并且加强了异常过程以患病妇女等情况的护理,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1]。所以对于妇产科的护理人员综合水平要求较高,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才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效率。有关文献报道[2]表明,药物因素、护患沟通、消毒隔离以及患者顺应性和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等是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能有效降低妇产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率。本次主要根据以上常见妇产科护理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研究,具体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20-47岁,平均年龄为(32.17±4.63)岁;其中本科及以上患者15例,大专及中专患者39例,高中及以下患者16例。护理人员均是经过专业护理培训的。

1.2 妇产科常见安全隐患及方法措施

(1)药物因素。药物是任何疾病治疗和预防的重要因素,如果临床用药分量不合理,或者对药物的禁忌和适应症了解不够,致使没有及时监测患者的用药变化等情况,都有可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等;从而引发护理事故和医护纠纷。所以临床护理人员要加强药物的各方面知识学习,包括禁忌症和用药剂量等,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

(2)消毒隔离。消毒隔离也是妇产科安全隐患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比如患者的会阴切口和新生儿洗澡时都要进行有效消毒,避免患者切口感染或者引发新生儿的交叉感染[3]。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加强产妇和婴儿病房及物品的紫外线消毒,并且要普及患者和家属的日常防范意识和相关知识,对出院后的相关事项进行规范指导,有助于患者的后期恢复。

(3)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较低。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没有严格遵循医嘱和相关制度,对于药物和相关操作规范了解不够等,使得他们的护理意识和服务技术水平是妇产科护理的重要安全隐患。针对这一点,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培训学习,可以进行定期的教育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达标,提高护理质量。

(4)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产妇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压力也是生产和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和护理工作的进行具有积极意义[4]。很多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和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掌握不够,很容易引发矛盾,造成产妇和家属的不满,不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所以,护理人员可以加强产妇的心理辅导,排解他们的负面情绪,过程中注意用词和语气的亲切感,并且对产妇和家属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可以增强他们的依赖性和安全感,避免一些小事引发产妇和家属恐慌,引起矛盾;并且可以因此提高产妇和家属的依从性,有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方便进行。

1.3 观察指标。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方法策略,对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价,以及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进行观察评分。

1.4 数据处理。研究数据是采用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进行比较,检测结果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则是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若检测显示(p

2.结果

2.1 防范方案策略的实施效果

根据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情况和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策略实施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优于护理前,护理质量也明显提高(p

2.2 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

经过研究表明,措施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高于实施前的8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14.5097,p

3.讨论

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强度较大,而且工作时间也不规律,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更严格,而且护理人员长期精神集中和疲劳工作,使得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增多。所以要加强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排查,制定相对较全面和完善的防范策略,对于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相关文献[5]和本次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问题探究表明,药物因素、护患沟通、消毒隔离以及患者顺应性和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等是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也是妇产科护理工作事故和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6]。

本次研究中,根据以上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和防范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对护理工作质量和医患关系的融洽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了患者的依赖性,使得护理等相关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而且提高了护理效率,也保障了患者身心健康。本次研究统计数据表明,防范策略实施后,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和护理质量评分都优于实验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加强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排查,并根据这些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和防范策略,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好护理效率,为产妇的身心健康提高保障,提升了护理满意度,也有效降低了医患纠纷和事故等的发生概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静华.细节护理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5):680-681..

[2] 庞凤莲.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护理纠纷分析及防范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9):1251-1253.

[3] 郭荣玲.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8):497-497..

[4] 刘艳萍.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4):240-242..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4

1.培养护生沟通能力的意义

1.1培养护生沟通能力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护理是一份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护士承担着照顾者、健康教育者、患者代言人等多重角色,其交流对象包括患者、家属、医生等多种人群,常常需要协调多方间的关系。护士的日常工作包括在医患间传递信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同时,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通过沟通,护士可以从患者的病史中获得82% 的相关信息,为准确诊断疾病提供关键的病史资料[3]。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是顺利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的保证。

1.2培养护生沟通能力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保证

调查显示,目前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都源自于不良的护患沟通[4]。良好的沟通可以增加患者满意度, 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5]。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是护患间情感交流的纽带。

1.3在《基护》实践课程中培养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临床工作中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与患者的接触尤其重要,护士在操作前的解释、操作中的安抚、操作后的说明,是操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有效的沟通能够减轻患者痛苦,缓解患者焦虑,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基护》是主干课程之一,在培养护生专业能力方面占据重要作用,所教授内容从出入院护理、卧位护理到静脉输液、常见急救技术等,涵盖了大部分临床常见护理操作。以往《基护》课侧重于培养护生技能,忽视操作过程中的沟通。

2.护生沟通能力存在的问题

2.1目前沟通课程的局限性

目前护理高等教育也充分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多开设《护理礼仪》、《护理人际沟通》、《护士人文修养》等课程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但往往效果一般。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能够设计模拟的沟通场景有限,而且这些课程安排在《基护》开课前,护生对护理工作还十分陌生。笔者曾教授《护理礼仪》和《护士人文修养》两门课程,对此深有感触。如迎接患者入院时的沟通交流,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护生在设计对话时,只包括“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谢谢!”等一般沟通,而真正重要的环境介绍、制度介绍、注意事项等都被完全忽视,不能达到入院护理的目的。

2.2 沟通理论不能灵活运用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虽然曾在其他课程中学习过沟通技能,但大部分护生仍不能将沟通技能灵活运用。在笔者教授《基护》实践课时,要求学生操作前、中、后适当得和患者进行交流,但往往学生语言局限在“你好”、“我现在给您进行××操作,请您配合”等,交流内容有限,当遇到操作失误等异常情况时,更是不能灵活应对。

3.培养沟通能力的方法

3.1 角色扮演法

部分《基护》操作要直接针对患者,如卧位护理、口腔护理、生命体征测量技术等,练习时由护生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模拟临床情景,有利于护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Peter等[6]报道,采用角色扮演、临床实践体验、场景再现等模式的模拟教学法,可有意设置障碍,模拟如恐惧、忧虑、愤怒、敌视、不合作等特殊病人,以训练学生应付各种特殊情况的技巧,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病人、安慰病人、消除病人的顾虑,这种方式能够消除护生与真实病人进行沟通的障碍,使护生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更好地改善医(护)患关系。

3.2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拓宽其知识领域[7]。如“吸氧”这项操作中,设计案例为呼吸衰竭的患者。练习前请护生分析,氧气流量应控制在多少,如何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说明,氧气吸入后的注意事项。在《基护》实践课程中引入案例分析法,能够帮助护生更好理解临床护理工作,培养护生在沟通交流时的灵活应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3 录像教学法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5

收集护理伦理学相关教学资料,如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护理伦理问题、事件等,和护士长确定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计划。组织对所有临床护士进行伦理理论和行为的培训,特别是具有带教资格的教员,要求能够在临床带教中以身作则,充分运用伦理道德观影响护生,带好护生。

2教学实施

2.1用正确的伦理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目前来我院的实习的有大专、本科等多个院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优点是活泼、热情,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不足的是比较自我,对工作不够积极主动,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所以,在带教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不对护生品头论足、当众训斥;要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不以貌取人,感情用事,不可歧视学生。做学生的好榜样,取得尊敬与信赖。护生的生理健康,智力品德,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属于护生的隐私范围。在师生相处过程中,应注意尊重、保护学生的隐私,对学生的倾诉应给予正确的引导。

2.2护理伦理理论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组织专题讲座,集中讲授和复习护理伦理学知识,要确立护理服务的理念,灌输道德标准,在授课过程中以案例分析为重点,配合情景式教学,形象生动的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护理伦理,临床中哪些事件需要用护理伦理知识来分析与决策。

2.3护理伦理问题的临床教学

2.3.1带教教员首先要以身作则的做好每项护理工作,也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位患者,同时建立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在带教过程中有意识的将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伦理问题提出来,也可通过提问式教学法,让护生思考并提出伦理问题。在确定伦理问题后,指导护生对问题进行伦理分析并做出伦理决策。如尊重病人权利、知情同意、保守医密等伦理问题。

2.3.2组织伦理教学查房,寻找护生最感兴趣的伦理问题,征求护生的意见,结合实际布置查房题目与重点。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的去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找相关数据为查房做准备。在查房过程中如遇到不同的观点,可组织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开展辩论,由主持查房者作最后点评。

2.3.3组织案例分析、讨论会,选取典型的伦理学问题,让学生讨论案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缺陷。可采用新苏格拉底法进行教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选择、判断,也会由不同的选择而产生一些冲突,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最后再组织学生用不同的伦理决策模式进行分析,采用关联性论证方法的伦理思维模式思考,从而达到伦理决策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2.3.4让学生认识到护理伦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将护理伦理学纳入出科考核内容范围,同时还应考核其平时处理工作及人际关系的能力。

3教学成效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转变了护生对护理伦理的学习态度,大多数护生提高了医德认识和分析、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并为医德情感、意志培养和信念、行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调动了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充满了活力。护生在教学中获得知识,教员也在讨论中受到启发,师生共同提高,密切了师生的关系。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素质

神经外科是危急重症科室,病人病情变化快、常合并有多脏器功能失调,病情复杂。神经外科护士承担着神经外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大量的基础护理工作,这对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急救技能等基本素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评判性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是一个有目的的内心活动,人们在进行这一内心活动时,将会产生想法并对产生的想法加以判断和评价。其特点是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查和有说服力的评判 [1] 。目前,护士普遍对现代护理观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护理从属于医疗,而非独立学科。观念上的滞后表现为护士的从属性、依赖性的存在,正是这种从属性和依赖性导致护士缺乏评判性思维的主动性。在临床护理中有护士存在机械执行医嘱的现象,对于错误而不切实际的理论观点缺乏鉴别能力、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士的专科和专业技能,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1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1.1明确评判性思维的概念,认清其与开展护理工作的相关性

组织全病区护士学习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特点、组成、应用意义及与护理程序的关系,让护士认识并达成共识。评判性思维的核心是在质疑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深化的认识过程,护士执行医嘱、观察病情、科学研究中均需应用评判性思维方式来进行护理工作,才能提高护理质量。目前,在美国等护理教育和实践较先进的国家,评判性思维不仅已纳入护理教育中,而且在护理实践的应用中也展现它的应用价值[2]。因此,将评判性思维的理念和技能培养应用于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的继续教育,无疑是对神经外科专科护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护理思维方式的拓展起到推动作用。

1.2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实施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针对神经外科特点,每周组织一次,由护士长主持的护理案例分析和讨论,运用评判性思维的方式,从质疑的角度对案例中护士是否掌握病情观察的要点、护理措施是否得当、记录是否全面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实例验证与实施评判性思维过程,从中学习、获益、加深印象。提高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有效的预防各种差错和纠纷。

1.2.1 病情观察的评判性思维危急重症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后,要进入病情相对平稳的观察阶段,这阶段主要是在延续抢救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相继出现的并发症和病情变化。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多收集资料,善于发现问题,运用评判性思维技巧,判断资料的可信性,并进行归纳作出推论,根据观察,区分病人的资料是否与病情加重问题有关。例1:患者脑垂体瘤术后恢复期,病人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尿量正常,但病人自觉乏力,食欲下降,护士在了解病情后及时汇报了医生,医生认为病人体质虚弱并无异常,但护士坚持病人全身状况不如昨天,后查电解质提示病人低血钠120mmol/L,予及时静脉补充氯化钠溶液并增加食盐的摄入等处理。在日常护理中护士应用评判性思维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及时的汇报病情给医生提供依据,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病情观察的要求反而更高,评判性思维要求护士要对病人的病情观察要有预见性的思考,当然这也要求护士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1.2.2 药物应用的评判性思维护士在执行用药医嘱时病人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首先被护士察觉,护士及时报告医生病情的变化,为医生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3]。例2:患者脑出血、昏迷,交替应用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三种脱水药物,治疗期间护士在应用某一脱水药物时发现病人血压偏低,皮肤粘膜明显干燥、弹性差,此时护士对应用脱水药物的治疗进行评判性思维,收集过度脱水的资料,并将病情汇报医生,停止脱水剂的使用。药物应用的评判性思维是对药物治疗的作用与副作用的临床判断,体现护士对专科知识和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执行医嘱的同时要依据病情的变化确定护理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调整治疗药物,取得更好的疗效。

1.2.3 应用仪器设备的评判性思维评判性思维过程要求人们关注问题、盯住问题、分析和评价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推进问题的更替和转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4]。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仪器设备越来越先进,在临床应用时不仅要求护士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流程,更要求护士在应用仪器前全面评估仪器的性能和病人的病情,进行评判性思考,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仪器设备,取得最佳的效果。例3:护士遵医嘱用药,尼莫同50ml维持12小时静脉滴注,护士选择输液泵设置4ml/h控制输液,预算控制在12小时输完,结果50ml药液在7小时内就全部输完了,不符合医嘱的用药要求。输液泵和微量推注泵,这两种仪器都是用于控制液体输入速度和量的,但其精确度却不同,一般来说输液泵在控制输液的精确性上不如微量推注泵,在使用过程中护士没用应用评判性思维,根据输液的量和所需控制的输液速度来选择仪器,如药物总量大于60ml,一般宜选用输液泵,如药物总量小于60ml,且速度要求慢、精确,则应选用微量推注泵。应用各种仪器设备的评判性思维,是护士利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对病人、病情和仪器设备进行全面评估的体现,运用评判性思维能使危重病人的护理更加具有个体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1.2.4 护理记录中的评判性思维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正确客观地护理记录是高质量护理工作的体现。例4:老年患者,男性,脑出血经保守治疗恢复期,意识朦胧,语言含糊、生活不能自理,由两个女儿照顾其生活,但两个女儿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一向不统一,患者的大女儿不听医护人员劝阻执意为其父亲实施电磁针灸疗法,并亲自在其父亲虎口、内关、足底、后背等多处穴位使用自带治疗仪20分钟并涂抹不明药液,过后护士在为病人翻身拍背时查看了病人的皮肤并无异常,但当班护士认为病人大女儿的行为可能会对病人产生影响,于是将所有情况客观的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十小时后病人的虎口、内关、足底、后背果然出现红斑和水泡,对病人的皮肤造成了极大的损伤,此时病人小女儿对护理工作产生质疑,认为是护理不当造成的,然而客观的记录真实的反映了问题,避免了一场护理纠纷。虽然案例中的情况是少数的,但从评判性思维的角度,护士在护理记录的问题上进行分析思考,虽然当时没有发现病人皮肤异常,但护士有预见的记录为后面发生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1.3运用评判性思维成果,不断改进专科护理工作流程

在每周案例讨论的基础上,每月进行护理质控分析,分析和总结每月的护理质量情况,并应用PTCA循环不断改进科内的工作流程,修改护理常规和一些规范。例5:垂体瘤的患者术后观察尿量,在多次的案例讨论后总结护理流程为,垂体瘤术后病人在尿管留置期间每小时记录一次尿量,尿管拔除后记录每次尿量,每6小时结算一次,并记录24小时的尿总量。同时尿量的观察还应排除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脱水药物的干扰。这样及时准确的观察患者的尿量变化,能及早的发现尿崩等并发症,而且还排除了脱水药物对病情观察的影响。例6:呼吸机的备用状态,在神经外科的急救护理工作中,呼吸机的使用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在案例分析中发现,临床建立人工气道后到连接呼吸机还有一段的时间,主要是在呼吸机管道的连接和参数的调节等环节上,如果呼吸机预先连接好管道备用,则存在管道的消毒和费用问题,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在呼吸机备用时连接好非一次性使用的原装硅胶呼吸机管道,并完成好呼吸机的测试,使呼吸机真正处于备用状态,备用期间管道每周采用环氧乙烷消毒并标注消毒日期,这样既保证了呼吸机的备用,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2效果评价

2.1护士通过对评判性思维的理论学习,明确了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确定了评判性思维在神经外科专科护理中应用的重要作用,评判性思维不只是一种理论,重要的是实践者自身改变其思维方式,认同并接受这种思维方式,通过教育和实施训练,使护士明确评判性思维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现代护理工作对评判性思维的迫切需要。正确树立医生与护士是合作关系,而不时依附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是建立在日益发展的护理学与护士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具体在工作中则体现在专科护理能力的日益完善及对医生工作的配合和监督补充等。

2.2通过对专科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全面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护士拥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是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对患者关爱负责的态度。通过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无形中促进了护士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大家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创造性的工作及不断总结、积累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3评判性思维运用于改进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护士在日常护理中运用评判性思维的成果,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论证新流程是否合理、新规定是否正确,从而促进专科护理的不断发展。

3结果

从2007年开始,通过一年多的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实施,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的学习热情和专科护理的能力得到提高,专科护士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向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80%的护士开始撰写专科护理论文,90%的护士掌握呼吸机、冰毯和重症监护技能。专科护理开展有序,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2007年护理不良事件共6起,2008年1~10月共2起。

4体会

护士是医疗过程中最直接与患者打交道的群体,担任着病情观察、执行医嘱、治疗护理等重任。护士是否具备评判性思维素质,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评判性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性很强的思维技巧,学习时不能按照常规的课堂授课方法进行,而是要让护士亲自参与实践,在日常工作中反复训练和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个人临床经验、专科和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同时应注重护士专业理论的培养。评判性思维是护士在护理程序中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护理管理者要重视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小平.综合性常见的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治疗[J].护理心理学与临床应用学习讲义.2002,8:38-45.

[2]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