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

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1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89-01

小学数学教学从编排与情景设计上都匠心独具,体现出新课程理念。那么,怎样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是其必由途径。下面我从创造生活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些认识及体会。

1.创造生活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整体,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小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使用生活化教学,是小学实施数学生活化的"窗口",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效把握住这一"窗口",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准备:

2.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准备

没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数学教学生活化理论,并能站在前沿,方能跟随课改潮流,使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新课程告诉我们以教材为凭借,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为数学教学生活化打开了"窗口"。

2.2 备课中要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因为教师的备课就是为了上课,如果这一环节没有充分准备,就难以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度,也不利于上课时的选材与发挥。至于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应心中有数,或是相关内容有可供选择的探讨例子。

2.3 为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生活准备

这是要求数学教师注意观察生活、研究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以数学的眼光洞察生活,体会数学的功能与妙趣,从而为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理准备。使自己在教学中从容地选择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有利于自己厚积,在教学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心理与年龄特征的内容。

3.教学方法生活化

要使教学方法生活化就必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显示使学生置身其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带来的乐趣,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彰显自己的创造思维,让学习的动机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充沛。如教学"测量长度",我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身高,需要使用哪些工具。然后我让他们选出一人,再分组讨论怎样给他(她)量,并试着给他(她)量一量,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下册(6)克和千克时,从学生每天吃的鸡蛋和喝的牛奶引入。再让他们动手称一称,从而让他们从感知中体会克和千克的关系。认知身边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学生容易理解。在小学教学中,要做到教学方法生活化,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3.1 选准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因此,选准教学内容非常重要,选准教学内容时必须要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丰富感知力的内容,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他们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因地制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准教学内容。

3.2 要把握好恰当的契机进行切入

要把握好恰当的契机进行切入这与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关。如果在教学时运用学生身边的悬念,巧妙的问题设置,可更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当然,使用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IP等等都能作为很好的凭借,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

3.3 教学设计要富有创新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富有创新,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富有激情。同时,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常教常新"、"教学相长"。

3.4 要有灵活的教学机制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倡他们仔细观察事物及生活,大胆质凝、动手验证,合作分享。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宜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留给他们展示自我、创新自我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创造中成长,并形成主动与人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分享成功时共享欢乐时光,从而幸福、快乐地学习与生活。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小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这样,既培养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做到学致用。

5.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营造应用氛围

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2

    【关键词】农村; 美术; 教师。

    不言而喻,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而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然而,很多农村家长及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却这样认为: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绘画,学会绘画。其实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绘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既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陶冶他们的高尚人格。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美术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理念就是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 40 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认识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中小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及他们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会缺乏审美意识的培养,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则会视上美术课为他们学习语文等文化课的羁绊。

    二、美术教学模式单一。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往往只是对教材内容做简单复述,机械地去执行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而没有去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得更有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太过单一,难以使学生真正从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内容具体分为“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设计·应用”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造型·表现”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美术老师要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 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主要是加强师资培训。培训的目的旨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拓宽加深专业知识,了解教学改革动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与此同时,要做好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抓好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带教工作,使他们更快成长。要多开展教学评优活动,搭好舞台,帮助教师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能力,包括教材分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表达能力、使用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等。

    四、教材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

    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教师仅仅依靠教材而不考虑农村实际情况的现象,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农村的美术教学,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的、地方特色的美术课。例如: 野外写生、萝卜雕刻、泥塑、剪纸、折叠、麦草手工艺术、变废为宝等综合实践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美术学习的教学资源。

    总之,作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农村新课程的特点,不断探索、钻研、思考,改善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这是时代对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孙飞。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观念问题及其出路[J]。 内蒙古教育,2010( 14)。

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3

关键词:问题研究;有关资料;文言文

教师教学用书是教材组件之一,一般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发展中心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与教科书配套发行。本文探讨的对象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的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发展中心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从整体上来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精神并且编写的每一环节都注重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也提供了较大帮助。但经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此套教师教学中仍有需要改进之处。

一、 “问题研究”要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解读

“问题研究”属于阅读板块里课文研讨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研究,目的是帮助教师从细部深入理解课文。可是在这部分中大多是篇目只是罗列几个问题,也没有清晰的层次和设计思路。显然,这与最初的设计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要想让这部分名副其实,必须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一方面,这部分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有代表性,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是有关联且不断深入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课文更准确地掌握文章重难点。另一方面,对课文中学生会出现的疑惑需要在这部分中进行详细的预设,以便教师在备课中有所准备。

二、 “有关资料”的角度有待扩展

这里所谈到的“有关资料”是指作为阅读部分的重要部件出现的资料,包括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有关图表、课文鉴赏和评价、作者写作体会等。这部分不仅仅丰富了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如果把它的角度再进行适当的拓展,其实用价值会更高。

增添一些案例、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特别是一些较为经典的篇目。这些可以帮助教师特别是教学经验较少的教师开阔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技能、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资料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实用价值也是相对较高的,便于教师学习借鉴。

三、 文言文中须对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解释

文言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更是难点,因此教师们在这部分备课过程中都格外细致。不仅希望对课文的内容写作特色及主旨准确把握,更希望对重点字词、句式、重点语句的翻译都能进行详细的讲解。

可是教师教学用书中文言文这一类文章与现代文相比较仅仅是多了“译文”这一小部分。一般教师备课都需要借助教参特别是新手教师,他们更希望从教参中得到更准确更高水平的帮助。所以,教师教学用书中对于文言文不仅限于译文,更有必要对重点字词、句式、典型性语句的翻译进行解释,为教师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资料。

教师教学用书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所以在编写过程中要注重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之真正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陆平.语文教学参考书的研究三十年综述[J].中学语文,2008(11).

[3] 吴永福.语文教参之我见[J].现代语文,2010(5).

[4] 刘曙峰.中学语文教参编写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4

一、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

对于特殊儿童群体而言,由于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明显低于正常的儿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爱心教育。但是,在特殊教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当中,一些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使得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无法完成对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特别是一些教师仍然以单向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为主,严重的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得特殊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无法实现应有的程度。

2.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不充分

除了对数学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这一因素之外,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不充分也是影响特殊教育教学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一些教师常常忽视了对教材的研读,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对于教材的理解只是处于表面之上,会造成学生思维混乱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学方法的落后也是严重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由于特殊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教师必须要及时改变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此,对特殊教育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尝试是十分必要的。

二、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1.拉近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与一般正常儿童相比较,他们接触生活实际的机会比较少,对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知识仍然感觉到十分的陌生。以聋哑学生为例,由于他们对外界的声音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获取,使得他们对社会生活中资源的接触率十分的稀少,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存在语言的,因此也就不可能通过数学语言来实现对知识的获取。为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实践时,要积极拉近教材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能够为生活实践而服务。例如,在对“认识钟表”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家中的钟表带到学校中来,指导每一位学生亲自感知不同钟表的形状和结构,在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对时针、分针及其读数进行有效的掌握和辨别,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教授。

2.注重对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来说,对其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为了能够使特殊儿童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能够很好的生活,必须将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位置之上。例如对“小明要买5个乒乓球和1个羽毛球,每个羽毛球4元,每个乒乓球2元,求小明实际需要支付多少钱”这一应用题的解决,教师可以将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模拟实际购买的情境,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水平。

3.选择多种方式的教学手段

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5

数学蕴含在文化之中,并传承和孕育着文化的发展。数学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小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初步阶段,是学生了解数学文化,正确认识数学文化价值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文化渗透更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文化敲开数学知识的大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和数学价值观。

数学作为一门理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学科,我们一般倾向于从技术和工具的层面来认识数学,很少提及数学的文化性。《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奠宙先生也说,“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但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通过不懈的努力却只是学到了应对考试的数学,看到的只是试卷上的数学,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于数学的正确认识,形成错误的数学观念,甚至会出现厌烦数学的心理。

另外,基于数学老师对数学文化性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也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开展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数学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把握依旧不够准确,数学作为文化的价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为此,新课程标准鼓励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揭示数学文化的内涵,探索结合数学知识有效渗透数学文化的可行策略,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数学知识,也能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欣赏数学的美妙之处,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探究现实,建构数学图式,从而达到用数学进行交流的目的,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培养独特的数学观察视角,以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接受人格品行的教育,充分发挥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数学文化作为一种隐形的文化渗透在教学中,伴随着数学知识的生成和传播在特定的数学教学中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启迪价值,蕴含在数学文化中的思考方法、数学思想观念和数学品格精神等都会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不管是从数学自身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小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着眼,都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成为数学老师研究数学教材,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学到数学理论知识外更加贴合实际的数学思考方式,鼓励学生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根据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文化渗透的实际情况,本人认为数学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教学策略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作为数学文化的教授者,数学老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补充数学文化知识

小学数学老师虽不以培养未来数学家为使命,但是小学阶段的数学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甚至产生好恶的偏颇倾向,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不仅要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培育学生的文化内涵,应当以自身的优越条件和独特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一些事物,解决一些问题。在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适时地引入和理论知识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平时准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数学文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合理地安排到教学中来。

二、潜心研读数学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并很好地用于课堂教学

数学并不是单纯的数字运算或几何图像的集结,而是蕴含着精彩画面的艺术学科。小学数学教育作为数学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努力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构建和谐平等的数学课堂文化,让学生喜欢学数学,善于用数学解决问题,使学生长久地保持对数学的热爱。以上这些的实现,都需要充分运用教师的智慧去挖掘教材,研究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另外改版后新教材的编写也更加注重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以有趣的图片和实践活动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趣闻,发现以及数学的发展史等等,这些都为教师设计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方向,也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文化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三、数学文化源于生活的需要,密切联系生活,教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些演算的规则和变换的技巧,它的实质则是能够让人们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一般来说数学学得较好的学生,他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对很好,这就说明数学的学习,尤其是推理意识的培养,大大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从生活的需要来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或不自觉用到数学,数学已不再只是为选拔、淘汰式的应试教育服务,而且冲破了理论知识框架的束缚,走向生活,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需要。因此,小学数学课程应把数学知识作为基本材料,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把数学精神作为教化材料,以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将小学数学教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将生活中的问题放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作用和意义,从生活中找到数学,认识数学。

一、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也可以将学生的数学素质进行提升。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结合一些数据,让学生设计一些数学方案。比如,“有50名学生要去动物园参观,动物园的门票是每人20元,组团参观时,满20人打9折,满30人打8.5折,满40人打8折,满50人以及50人以上的打7折优惠,请同学们设计一种最佳的购票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方案设计分析、比较,从学生设计的方案中选出最佳的购票方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还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以及组织能力,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二、开展数学游戏教学,增长学生的知识

设计一些数字游戏、数字接力、数字谜语等,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积极思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和发展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手试一试、做一做,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行锻炼。比如,说让学生对教学楼的楼梯台阶、家里的地板砖等进行统计,将自家房间的面积和地板砖的数目进行统计,认识面积和比例的相关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教学的融入,根据学生特点设置生活场景进行数学教学,将知识和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从生活常识中学到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生活中学到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陈顺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