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管理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管理案例范文1
1 影响社区不安全因素
①管理(不严/失控)因素;②服务态度因素;③护理规章制度落实因素;④患者安全管理因素;⑤环境物资安全因素;⑥社会方面的因素。
2 具体表现在
(1)管理(不严/失控)方面。
a)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力、监控不严;对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护士无证上岗;物品、药品放置混乱,位置不固定;消毒隔离执行不严所致院内感染。
b)业务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等均可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
c)护理人员严重不足、配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或分工协调不当。
(2)服务态度方面。护士服务态度差、负性情绪、护患纠纷、发生错误不报告,不采取补救措施;依赖陪人、护工及实习同学,工作责任心差,观察不细等。
(3)护理规章制度落实方面。有章不循,违反制度或技术操作常规;工作计划性不强,工作不按时或遗漏等。
(4)患者安全管理方面。
a) 医院的基础设施、社区物品配备和放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无警示标志、病床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致烫伤;保暖不当致烫伤;呕吐病人、新生儿吐奶致误吸;药物不良反应;病人期望值过高等。
b) 危险品管理及使用不当也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氧气、毒麻药品管理不当、高浓度电解质溶液等。
c)社区的治安问题 如防火、防盗、防止犯罪活动等。
d) 社会环境 患者的经济状况、家庭及社会对病人的关心度,对患者的情绪构成影响。
(5) 环境物资安全类。噪音、环境污染所致的隐性不安全因素,如加床过多致病房消毒隔离不严;丢失医疗文件、患者丢失财物、突然停电时对正在施行抢救的病人造成不良后果;药品质量差、备用抢救药品基量不足等。
(6)社会方面的因素。个别媒体片面报道医疗纠纷,导致病人对医院失去应有的理解和信任,医患矛盾激化,也会导致不安全因素发生。
(7) 病人因素。患者的一些违医行为可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正常工作,如:擅自外出、不按时服药、拒测体温、血压、拒绝翻身等。
(8) 缺乏法制观念忽视护理记录中的法律问题。对临床工作原始记录不重视,病情变化观察记录不及时,甚至伪造生命体征记录,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护理记录存在隐患。
3 管理对策
(1)强化安全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实施全员培训。
结合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案例,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责任心培养。严格持证上岗,完善新护土岗前护理安全教育培训,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演练,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为了确保核心制度的落实,二级护理质控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每周一次的督查活动(如手术室重点抽查手术查对制度,急诊室重点抽查急救物品管理制度、新生儿室重点抽查消毒隔离制度等),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科室并限期落实整改,同时做好追踪复查;建立高效的护理安全监控网络,加强关键环节监控。重点抓4个关键环节:①抓关键病人:急重症病人、疑难病人、手术病人、新入院病人、接受特殊治疗病人、焦点病人;②抓关键时间:节假日、双休日、中午班、夜班、人员少工作忙、交接班时;③抓关键人员:新上岗护士、轮转护士、进修实习人员。实行重点交待、重点跟班,重点查房;④抓关键环节:如病人交接、病人正确识别、药品管理、压疮预防、输血、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皮肤过敏试验、术前准备等。
(3)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是护理安全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加强毕业5年内新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指导,应向科室护理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使她们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和最新的护理标准、要求,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的发生,促进护理安全工作的落实。
(4) 取得领导的支持。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护士长应按职称、年龄、层次、有计划地合理搭配,根据护士的才能、资历,安排适合其能力的工作,防止因疲劳过度或操作环境不良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
(5)完善基础设施创造有安全保证的工作环境。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创造有安全保证的工作环境。更新陈旧的护理设施,损坏的物品在修理前有醒目的标志提醒病人。
(6)加强护患沟通是降低护患矛盾和纠纷的关键环节。重视每位住院病人的满意度,护士长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倾听病人对诊疗、护理及社区管理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不足。护理部定期发放病人意见调查表,了解护理服务质量及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科室,限期作出整改。
(7)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根据护理用品的性能选用正确的消毒的方法。加强院内感染监控,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内感染率。手卫生规范――重要的院感控措施之一。
(8)加强语言修养。 护理人员应使用保护性语言,避免用刺激性语言,自觉地运用语言去护理和愉悦病人的心灵。
(9)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按照重庆市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护理部统一制定护理病历书写标准,护理文书质控小组,制定各专科常见疾病重点观察、记录指引供护理人员参考[3],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鲁清芬.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天津护理,2002,10(4):210-211.
社区管理案例范文2
一、社区矫正工作的范围和适用对象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适用对象为下列五种罪犯:
(一)被判处管制的;
(二)被宣告缓刑的;
(三)被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四)被裁定假释的;
(五)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以上五种罪犯在接受社区矫正后,统称为“社区服刑人员”。
二、社区矫正工作步骤
社区矫正分准备动员、全面实施、进入正常管理程序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准备动员阶段(至4月底)
1、按照上级要求成立市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室,市司法局增设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
2、制订下发《*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
3、召开市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成员会议;
4、召开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动员大会;
5、做好社区矫正工作试点;
6、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有关资料准备;
7、组织接收*机关移交社区矫正对象档案;
8、举行试点乡镇(街道)社区矫正交接仪式,组织其他乡镇(街道)司法所人员进行观摩;
9、组织乡镇(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接受社区矫正业务培训。
(二)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5月—6月)
1、各乡镇(街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明确工作内容、落实要求和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配备工作设施(专用电脑、数码相机、扫描仪);
2、组织司法所人员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
3、指导各司法所进一步核对社区服刑人员,确定列入交接的服刑人员名单;
4、司法所会同*派出所对确定列入交接社区服刑人员组织首次谈话,宣告、告知社区服刑人员须知,并提出要求;按照规范格式要求制作首次谈话笔录,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确定社区服刑人员的监护人;
5、建立社区矫正帮教工作志愿者队伍,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颁发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聘书;
6、建立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确定劳动内容,与劳动基地签定协议书;
7、逐一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并与结对帮教志愿者和监护人沟通情况,确定个性化方案;
8、准备社区矫正责任书和交接仪式有关材料;
9、举行交接仪式;
10、组织好首次社区服刑人员政治理论学习;
11、组织好首次社区服刑人员社会公益劳动;
12、组织好首次社区服刑人员定期考核和讲评工作。
(三)进入正常管理程序阶段(7月一8月)
1、建立健全和完善社区服刑人员档案;
2、组织社区矫正工作专项检查,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3、健全工作制度和与有关部门的经常性联系制度;
4、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人;
5、帮助解决社区服刑人员有关具体困难;
6、做好实施阶段工作总结,提出今后工作措施;
7、接受和参加*市局组织的对口检查,对被查单位作出评估;8、查漏补缺,总结通报。
以上三个工作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按照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厅、浙江省司法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的《浙江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修订)》浙司[20*]100号文件要求执行。
三、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流程
(一)社区矫正的衔接
1、市*局及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将现有社区矫正对象的相关法律文书和监督考察档案等有关材料副本移交给市司法局,由市司法局送达各相关司法所,司法所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书后,要及时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和考察档案。
2、人民法院对构成犯罪的刑事被告人,判处管制、单独判剥夺政治权利或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后,应及时将生效的判决(裁定)书副本和执行通知书,一并送达执行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3、人民法院对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被告人,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将《执行通知书》、《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连同生效的判决(裁定)书副本、结案登记表,及时送达执行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消失后,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余刑1年以上的,由*机关将罪犯交付监狱管理机关收监执行;判处有期徒刑余刑不足1年的,交看守所执行。
4、人民法院对在押的服刑罪犯裁定假释后,应及时将裁定书副本送达提请假释的监狱管理机关或*机关;押犯所在的监狱或*机关看守所,在办理释放手续时,将原判法律文书(或抄件、复印件)、
执行通知书(或抄件、复印件)、假释裁定书副本和罪犯出监(所)鉴定表,一并及时送交执行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5、监狱管理机关或*机关对在押的服刑罪犯,批准暂予监外执行后,应在5日内将审批表副本一式4份送达报请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狱或*机关看守所;押犯单位在办理出监(所)手续时,将原判法律文书(或抄件、复印件)、执行通知书(或抄件、复印件)、审批表副本和罪犯出监(所)鉴定表,一并及时送交执行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6、监狱或*机关看守所对刑满释放后仍需执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在办理释放手续的同时,应将原判法律文书(或抄件、复印件)和罪犯出监(所)鉴定表,一并及时送交执行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7、上述条款中涉及监狱等上级部门按上级社区矫正委员会的规定办理。
8、市司法局、市*局收到人民法院、监狱管理机关和*机关看守所相关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文书、执行通知书后,应在3日内分别转送给相关司法所、*派出所。
9、社区矫正对象回社区报到时,司法所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应当立即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谈话教育,并邀请其家属参加。同时,告知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必须遵守的相关规定。
10、对户籍地与长期居住地不一致的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按照《关于人户分离的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规定》办理。
(二)社区矫正的执行
1、司法所应当对社区矫正对象个人基本情况、所犯罪行及所处刑罚、改造表现、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和矫正情况建立档案,并会同*派出所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矫正方案,建立监督考察小组,落实日常监督管理和考察措施。
2、司法所应当及时与有监督管理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直系亲属签订监督管理协议,明确其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责任。社区矫正对象没有直系亲属的,可与其所在单位、村(居)委会或愿意承担监督管理和教育责任的近亲属签订监督管理协议。
3、司法所应当本着符合公共利益、社区矫正对象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强、易于监督检查的原则,组织、督促、检查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的时间,每月累计不少于2个工作日(16小时)。
4、司法所应当按照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以个别教育为主的原则,定期安排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学习教育活动的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政策、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时事形势等方面。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学习教育的时间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乡镇(街道)应当提供必要的学习教育场所和设施。市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可根据需要组织以市为单位的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5、司法所可以根据矫正工作的需要和可能,组织有关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矫正等活动。结合社区矫正对象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现实表现等制定心理矫正方案,进行心理咨询引导,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6、符合试学条件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部门应当选择适当的学校安排其试学。
7、司法所应当会同*派出所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表现、遵纪守法、参加学习教育和参加劳动改造等情况,每季对其进行—次考评,每年进行一次年度综合考评,并将有关情况填入《社区矫正对象年(季)度考核表》,存入社区矫正对象档案。
8、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的改造表现,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办法》的规定,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奖惩。
(三)社区矫正的解除
1、在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前30日内,司法所应指导其完成《自我鉴定》,并会同*派出所召开由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志愿者、社区矫正对象等相关人员参加的评议会,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社区矫正情况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作出鉴定,并将鉴定结果上报市司法局和市*局。其中,被暂予监外执行和被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期满鉴定情况,由市*局通报该社区矫正对象原关押监狱和看守所。
2、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司法所应会同*派出所向社区矫正对象本人及其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社区矫正。缓刑、假释、管制、剥夺政治权利人员的《缓刑期满证明书》、《假释期满证明书》、《解除管制通知书》、《恢复政治权利证明书》,由当地*机关签发。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对象服刑期满时,由原收押的监狱、看守所办理释放手续。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需要收监执行的,由司法所会同*派出所提出意见,经市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审查后,送市*局审核。其中保外就医的,由市*局通知其原收押监狱、看守所收监(所)执行;因其他原因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由市*局提请该社区矫正对象户籍地的人民法院决定收监执行。同时,将有关的审查、审核意见和该社区矫正对象的考核表等有关材料分别抄送对其作出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监狱管理机关、*机关和原收押监狱、看守所。
4、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被收监执行或在社区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对象,自羁押之日起自然解除社区矫正。
四、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一)例会制度
市、乡镇(街道)社区矫正组织应当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传达上级社区矫正工作的指示精神,研究、制定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交流工作情况和工作信息,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请示报告制度
市、乡镇(街道)社区矫正组织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加强组织观念,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逐级上报,不得隐瞒不报,紧急情况要边处置边报告。同时,对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经验、做法、重要活动及典型案例等各种社区矫正工作信息,也应及时逐级报送。
(三)建档统计制度
司法所对社区矫正对象要逐人建档。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情况、改造表现、家庭成员、社会关系、接受教育、参加公益劳动、考察鉴定等情况要记入档案。市司法局和各司法所要建立起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和统计数据分析,要保证真实、准确,不得拒报、错报、漏报、虚报和瞒报。
(四)培训工作制度
市、乡镇(街道)社区矫正组织,要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学习培训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市司法局每年组织一次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者业务培训,乡镇(街道)每年也要组织一次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业务培训,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
(五)监督检查制度
人民检察院对司法行政机关、*机关的社区矫正执行情况实行监督。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上述机关调阅社区矫正工作的档案、资料,可以向上述机关了解社区矫正工作情况,可以找社区矫正对象谈话。司法行政机关、*机关对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工作应予以配合。人民检察院发现社区矫正对象需要收监执行的,可以向市*机关提出检察建议,也可以向原收押监狱、看守所、社区矫正对象户籍地人民法
院提出检察建议。在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监督的同时,社区矫正组织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检查制度,要积极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和上级社区矫正组织的监督检查,要通过设立举报箱、投诉电话等多种形式认真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及时纠正社区矫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处社区矫正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确保公平、公正执法。
社区管理案例范文3
一、工作目标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以强化住宅小区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社区长治久安为核心,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公共服务,确保我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进步,营造和谐、稳定、文明、安全的人居环境。
二、管理体系和职能职责
为保证社会服务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在不打破原有层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原有基础上提档升级,在启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同时,动员一切皆可参与的部门和社员共同来完成社区的服务管理工作。
(一)成立镇社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维稳工作的副县级领导担任组长,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在镇成立社会服务管理办公室,落实专人2—3名负责社区管理工作(公益性岗位人员),办公室设在镇政府,由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镇分管维稳工作副书记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
主要职责:领导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安排部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环境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外来人口管理,落实重点人员的管控措施和收集整理核实社区上报的情报信息等工作。解决下级管理部门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惠民政策的贯彻执行工作。并对综治成员单位、社区办公室、网格员、安保人员进行目标考核。
主要责任人:镇党委书记、镇长。
(二)成立社区服务管理站,配备工作人员1-2名,由社区干部兼任。其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本辖区工作的具体安排部署和网格员的管理指导,负责解决网格内群众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社情民意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组织“网格员”和各机关单位信息人员开展工作,负责指导“网格员”和机关单位信息人员的开展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各项安保工作。
成立县镇保安公司,主要负责社区各单位和居民居住区保安人员的招录、培训和管理。
主要责任人:两个社区大党委书记、社区主任
(三)网格化建设所划分的17个网格配备网格管理员27名(公益性岗位),“网格员”在社区服务管理站的领导和指导下,负责对各个网格的巡查巡逻工作,外来人员的登记和情报信息的收集上报、群众临时事务的处突工作。
每个社区配备片警2名,共4名干警。配合网格员开展治安巡逻和治安执法工作。
主要责任人:公安局负责人、网格员
(四)小区管理
1、单位门卫制度。各单位按照需求,由保安公司派出保安人员,保安人员负责本单位进出人员、车辆的登记、夜间巡逻等工作。负责向单位报告安全隐患,积极提出整改意见。
各单位主要领导是该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主要责任人,单位信息员配合门卫向本网格人员报告本单位的相关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
主要责任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保安公司。
2、居民居住区。小区按照单位管理,实现门卫制度;其他居民居住区,划分为17个居民自治小组,选配小组长17名,承担本小组的治安巡逻、社情民意收集上报和外来人员登记等工作,实现居民自治。
主要责任人:社区居委会、保安公司
三、工作目标
通过关注民生、提高服务群众满意度、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及时掌握人口情况、治安情况、维稳情况、生活质量等情况。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带领和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平安创建工作,维护本辖区社会政治稳定。
四、工作要求
各综治成员单位、派出所、社区和业务公司要充分认识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社区管理工作作为确保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建设工作来抓,把解决严重影响居民安全的问题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作为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实现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有针对性的制定近期整改措施和长期工作规划,常抓不懈,抓出成效。社区大党委在镇党委领导下,组织领导本辖区各支部,安排部署本网格的社区管理工作;组织党员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技、法律、医疗卫生、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五、经费保障
为使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整合公益性资金和其他资金,适当提高“网格员”补助标准,配齐社区管理队伍所需的服装和装备等必需品,要做好经费预算,严格把关,确保社区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
六、强化监督考核
1、明确责任。细化单位部门、民警、网格、小区等不同层面责任主体的职责及任务,尽量优势互补,工作不留空档,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社区管理案例范文4
1不同管理模式的社区消防管理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社区的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物业管理的管理模式的新建社区,其各种相应的配套设施、人力物力以及硬件方面的措施,也得到了完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的社区,在有着坚实的权利当做后盾的政府职能的作用之下,很快地形成了以“块”为主的消防管理网络,一直以来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组织基础。可是一些老城区,以及一些老的城乡结合部,它们的平房区及棚户区等,以居委会为中心的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的社区,以及全面参与民主自治和自我管理为机制,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依然会长期存在。
2对于消防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则会滋生消防隐患
现在,不管是在任何模式下的社区,多数都已经介入了公安,并且设置了社区警务室,社区群众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外勤民警的详细资料,门上加锁、窗户上安装防护栏,社区的入口处增添护栏等等,这无疑使社区的安全问题有了保障。
2.1社区大部分地区设了警务室,使派出所和消防进入了社区。物业的管理只是注重治安方面,并没有对消防管理进行有效的重视,使得社区的管理工作偏重于防盗,致使消防管理不完善。社区内的保安大部分都是临时雇佣,消防意识和专业的消防技能很差,所以会出现:第一,消防设施通常会被锁住,问他们原因,他们回答是小孩经常会去“光顾”,而且经常丢失,所以才上锁;第二,一层窗户的防护栏会上锁,他们说是为了防盗,殊不知,这样一旦发生火情,那么连逃生的道路都被封死。
2.2新建社区内的消防通道、水源、水泵及消防设施不规范。很多社区内安装的给水、生活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使用,管径很小,根本无法满足消防用水的要求,消防车辆无回车场地。很多住宅社区的物业单位,为了使社区达到安静的要求无噪音,禁止所有的车辆进入社区扰民,在社区的入口处设置路障和栅栏,这样一来,一旦发生火情,消防车虽然鸣笛,但却无法准时到达火场,延误了最佳的扑救时间,使群众的财产受到了最大程度的损失。
2.3消防设施配备不足。很多的物业管理单位连消防桶、沙箱及灭火器等最基本的消防器材都没有配备,即使有,也对消防器材的维护保养不够,丢在一旁无人问津。
2.4群众的消防意识不强,家中常生火灾隐患。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大多都要求完美高雅,有时候在装修的过程中,采用大量的可燃性材料,这就埋下了相当大的火灾隐患。
2.5消防巡逻的警力不够。很多的老社区和城乡结合部的平房居民,在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配合下,才有数量不多的治安巡逻队和志愿者团队,以维护社区内部的消防管理,但是他们的消防知识却没有完全普及,这是最薄弱的环节。
3如何提高社区消防管理的建设性措施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安全是我们永久的主题,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基本要求。任何一种管理模式的只能都是确保群众的安全,消防安全同样应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消防安全管理应该怎样去做?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种多元化的机制。
3.1社区内的物业管理单位要在自身的管理范畴内,根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规范做到:第一,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把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实处,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第二,不定期进行进行防火安全的检查,坚决杜绝火灾隐患;第三,保障消防通道的畅通;第四,维护消防设施及器材的完好程度,保护好社区内的消防安全标志不受损坏。其他物业管理单位也要对委托管理的范围内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负责。
3.2利用好社区内部的现有资源,建立完整的消防安全体制。首先是以社区政府为核心,街道办事处为主题的管理,要发挥自身的协调作用,联合公安、文化、教育及城建等部门及企业单位合为一体,形成一张各尽其责的消防管理防护网,其次是以市场为主体的物业管理公司,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且要通过学习和培训,使物业管理人员加强关于消防安全管理的意识,保证社区内的各类消防器材及消防设施完整有效,并要对其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一旦发生火情,管理人员要做到会报警,会组织人员疏散等最基本的消防自救。
3.3对近期不能开发改建的老社区等要进行消防的投入。号召一些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的群众,一起参加关于社区消防安全事物的管理工作,实行一套全新的民主自治的消防管理模式。在一些社区还应该组成以“十户联防”为主要载体,消防自救等措施,在重要的地点设置消防电,对其配备灭火器、消防栓等常用灭火工具。
3.4成立一支多种形式及多元化的社区消防志愿者队伍,对社区内进行关于消防安全方面的义务巡逻,负责社区内公共设施和居民楼内消防设施的检查,随时制止消防违法行为。
4结语
社区管理案例范文5
一是加强协调沟通。**一路社区有**城、宏城两家大型商业场所及天鑫、广海、华信等物业单位。该社区面积大、临街商铺多、原有保安力量不足、治安防范设施跟不上,又是开放式管理的小区,入屋盗窃成为突出的治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群众安全感。街领导带着这些民生问题,亲自上门社区6家单位座谈协调,分析**一路社区入屋事件多发的原因,听取各单位负责人的意见,提出了实施封闭式管理的工作要求。经宣传动员,反复讨论,社区单位负责人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要从根本上改变治安状况,必须在人防物防技防上下功夫。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3月中旬,街综治办、派出所组织召开社区6家单位负责人会议,通报治安情况,提出工作要求。社区居委采取出刊宣传栏、逐户上门谈话等形式,要求各住户做好防范工作。同时,还印制一批通俗易记的宣传单张派发各商铺,提醒商铺工作人员做好夜间防范工作。
三是狠抓工作措施落实。治安重点整治铺开后,街综治委针对**一路社区的治安问题,将增加保安力量、实施封闭式管理作为第一步工作重点。一方面,由社区民警上门单位做工作,要求保安力量不足的3家单位尽快充实力量。另一方面,由社区居委、社区警务室共同制定封闭式管理的实施方案(经测算:社区6个出口建栅栏长度为60米,约需材料费、人工费15000元)。为解决栅栏建设经费问题,街领导再次深入社区单位宣传动员,得到了各单位的大力支持。经费落实后,社区居委随即联系施工人员和落实材料,并安排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协调。经过15天的连续施工,美观而坚固的栅栏于3月20日安装完毕,并由专人负责定时开放。
四是组织专项行动。三月份以来,街综治委把“洗楼”行动与重点整治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一方面,由街综治委带头,社区民警、居委人员、出租屋管理员共同配合,对社区楼宇进行“地毯式”登记核查,全面掌握出租屋及暂住人员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城管中队,巡逻中队安排力量将**一路社区周边路段作为巡点,实施“滚动式”清理整治。同时,社区民警组织保安实施每周2次伏击行动,打击现行犯罪活动。街综治委组织力量重点整治**一路社区公共场所,依法取缔4家“三无”饮食店、2家“三无”公司、1间地下旅店,净化社区治安环境。
社区管理案例范文6
群防群治就是以职工群众为基础,统筹协调各方面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从而有效抑制、预防和打击各类犯罪,它是治安管理社会化和社会治安具体化的表现。近几年,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油区治安形势也日益严峻,加之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困扰着企业的发展,这对油区治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开展群防群治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开展群防群治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油区治安是社会治安的“子系统”、“晴雨表”,直接关系到油田的发展、岗位职工的人身安全和社会治安的好坏,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搞好油区治安,既是油田党委、和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一是群防群治工作是法律赋予职工的职责。原油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公民有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的义务。同时,职工有依法对企业进行民主管理的权利,在职工中开展群防群治,维护生产治安秩序,是保障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是职工当家做主、保护国有资源的重要表现,更是岗位职工履职尽责的具体表现。
二是渴望安居乐业是广大职工的强烈心声。油区治安形势日益严峻,不法分子由于利欲熏心,气焰嚣张,疯狂作案,甚至恐吓、威胁干部职工。面对越来越严峻复杂的治安形势,干部职工对油区治安稳定和自身安全的渴望也日益强烈,要求“正气”压倒“邪气”的呼声日益高涨,只要把握好职工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措施到位,一定会得到基层单位和职工的支持,群防群治工作也必将见到实效。
二、开展群防群治工作重在抓好落实
(一)责任意识是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不竭的源泉。“保一方平安”是各级党委的重要责任,要搞好群防群治工作必须由党委牵头,部门协调,全员参与,才能将各系统、各部门、各单位的力量统一组织起来,做到齐抓共管,通力合作,使各项措施得以畅通地贯彻落实。各综治委成员部门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各单位与各基层队、班组逐级签订责任书,将工作层层分解,将工作切实贯彻到基层,责任落实到个人,让广大职工明白“油区治安人人有责”,“在看好自己的门,教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的思想指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去主动管好油区治安。
(二)广泛参与是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的基础。通过网络、电视、简报等有方式,广泛宣传群防群治的相关知识,将《综合治理简报》发放到班组,并在送班车,宣传栏上放置《综合治理简报》、《民主与法制》、《法制日报》等宣传材料,使宣传发动“随行入心”,让广大干部职工在参与群防群治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由被动接受到逐步实现自治管理,真正推动油区治安的良性发展。经常性的组织职工、志愿者利用宣传车和法律宣传队深入广大油区、农村进行宣传,强化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在维护油区稳定和净化治安中产生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