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护理学感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护理学感想范文1
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3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患者,护士对入院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工作,主要护理方向健康教育、心理、饮食和运动等,并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个人护理指导。
结果:在为期8个月的治疗中,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综合治愈率有所上升。
结论: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产生几率,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 脑出血急性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54-02
脑出血具有并发症多、病情发展迅速和病情重等特点,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1]。脑出血病致死率较高,因此,合理、科学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临床治疗选取26例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及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诊疗效果,现简介诊疗情况: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临床患者共计26例,常规组13例,对照组13例。其中,常规组男性患者人数为9例,女性患者人数为4例,平均年龄为51.5±4.7岁;对照组男性患者人数为10例,女性患者人数为3例,平均年龄为58.4±1.5岁,两组患者均有高血压史,都确诊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比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患者病情,对病情不稳定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保持患者呼吸通畅、调高血压、使用脱水剂、预防患者消化道出血、心理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临床诊疗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处理相关数据。
2 结果
比较患者焦虑情况请参照表1。
表2显示对照组患者对护士满意程度要高于常规组患者,并且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也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出血疾病的并发症较多,如:肺部感染或泌尿系统疾病等[2]。而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由于发病速度较快,对患者身体的影响较高,很多患者无法接受肢体突然瘫痪或失语,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患者经常会出现情绪激动等症状,我院综合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规定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像家人一样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耐心为患者讲述病情特点,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与对待疾病,形成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机制。我院患者在心理护理时,尽量避免向患者讲述负面信息,鼓励患者有勇气面对疾病,坚定患者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念。同时在心理和生理上,我院护理人员尽可能满足患者所需,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充分舒缓心理,有助于早日恢复患者健康。
提高患者免疫力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营养供给[3]。我院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中,对营养供给有明确标准,全面分析各阶段患者病情应供给哪些营养物质,这样做符合针对性治疗需求,能够满足患者对饮食的需要,有助于全面提升患者免疫力,可以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具有连续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特征,该护理方法的科学性较高,可以有效预防患者病情的急剧恶化,从而提高了护理效果[4]。采用评价、实施、计划和诊断等方法解决患者遇到的病理难题,体现出我院人性化护理理念。
本次临床诊疗研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有效控制了患者的负面情绪,全面提升护患和谐水平,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在稳定患者病情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除此之外,经本次研究证实,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脑出血救治效果,同时也能在护理过程中发现护士存在的缺失,有助于提高护士护理水平,能够强化护士的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
结合上文临床数据可知,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于淑芹,张晓艳,赵晓阴.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178一179
[2] 朱群仙.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12-13
基础护理学感想范文2
近年来,随着社会医疗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血液净化技术在各医院迅速发展,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但该项技术在我国尚不十分成熟。此外,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医疗护理模式的改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提升。面对新的形势,护理人员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1),加强风险管理,成为医院以及科室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于2010 年 1月至12月,通过分析和探讨影响高危出血倾向患者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中的护理风险隐患的因素,提出干预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1.临床资料
1.1 护理人员:我科共有护理人员 58人,平均年龄45 +20岁;23职称: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5人;护师26人;护士15人。
1.2 设备及工作量:开放床位18张,拥有德国费森尤斯血透机2 台,每月行血液净化治疗30例次左右。
1.3 患者资料:在本科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41例,其中男 26例,女 15例;年龄18 C 78岁,平均 66岁;其中: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6例,复合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8例;文化程度:高中及 以上8例,初中10例,小学 14例,文盲9例。
2.风险隐患原因分析与对策
2.1 护理人员方面:(1)护理人员忽略风险隐患: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护士容易忽略风险隐患,不太注重细节问题,但该治疗是一种体外循环治疗,技术复杂,稍不注意细节就可导致严重意外发生。(2)临床经验不足:血液净化治疗是新开展的一项技术,科室组织全员培训学习各项治疗方法,但护士的临床经验仍不足,在遇到应急问题时有可能出现处理不当的现象。(3)知情告知不足: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未进行很好地沟通,使患者和家属 不能正确理解与理性对待各种诊疗意外。例如:血液净化治疗费 用较高,而且短时间内效果不是特别明显,造成患者及家属不理解、不满意。干预对策:做好各种知情告知、签字工作,如首次治疗时告知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股静脉置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血液净化的费用,消毒隔离制度等,并签名。
2.2 科室管理方面:(1)管理监督不够严格:血液净化治疗是一项新业务,专科性较强,医疗、护理、院感都应该重点监测,但在在质控时又因其特殊性常易被各职能部门忽略,从而造成监督不力。 干预对策:护士长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护士长的有力监控在风险防患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护士长要加强对重点对象(新护士、工作较马虎的护士、情绪不稳定的护士)、重点患者(新患者、危重患者、特殊治疗的患者)、重点时段(交接班、节假日)、重点环节(患者管道管理、药品管理、特殊治疗的患者)的质量控制[2],更重要的是通过沟通听取病人和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并通过有效效沟通和积极改进,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科室应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形成护理部―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3级质控体系,定期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及时发现与消除护理隐患。(2)环境中的不不安全因素: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出现停电;因设备紧张无备用血透机,当机器出现故障时导致治疗无法顺利进行。干预对策:制订停电应急预案,如每台机器配备储电设备,保证停电时有120min的储备电提供机器正常运转;制订机器养护制度,平时加强机器的保养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3 患者方面:(1)信任危C的风险:《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社会舆论及医疗卫生行业中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部分人的心理,使他们在看病、治疗中对医护人员持有怀疑态度,不信任护理,个别人甚至故意制造纠纷,想索取巨额赔偿金。(2)防病意识谈薄,知识缺乏:我们面对的患者及家属大多文化层次低下,不仅缺乏相关医学知识,而且对防病意识相当淡薄,在治疗中常出现不合作态度或行为。(3)抗凝是难题:因本组患者都具有出血倾向,故抗凝是难题,一般采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或不应用抗凝剂,这样治疗中就更具有风险。
3.效果
实施风险干预措施后,我科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2009 年 2例,2010 年无护理缺陷发生。患者及家属满意率2009年为92%,2010年为98%。
4.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造成的损害或被投诉的事件[3]。有关专家指出: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4]。临床护理活动,同样也存在风险。虽然护理风险事件不能完全避免[5],但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向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风险隐患的分析及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强化了护士的风险意识,使护理人员能正确处理风险隐患,提升患者的治疗质量,降低治疗风险,消除护理缺陷,提高患者的满意率。这说明做好护理风险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吴洁,牟利宁,孙华.护理行为导致医疗纠纷的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8.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56 -58.
[3]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l.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基础护理学感想范文3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14-02
脑出血具有不易治愈性,同时该病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与手术并发症,因此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负性情绪,治疗信心不足,从而增加了治疗的困难。对于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而言,降低其手术并发症,消除治疗期间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信心尤为关键[1-2]。本院给予脑出血患者综合性护理,观察该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4.32±2.63)岁;出血量12.67~38.24ml,平均出血量(25.66±3.05)ml。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3.84±2.27)岁;出血量13.80~40.15ml,平均出血量(27.03±2.72)ml。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手术治疗,在性别、年龄及出血量等一般资料上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包括心理护理、急救护理及康复锻炼。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采用和蔼的语气、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讲解本院的医疗水平及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获取患者的信任,增强其治疗的信心;急救护理:如患者处于急性期,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并给予降压药与凝血剂类药物;如患者疼痛或者不受控制,适当给予其镇静剂稳定其情绪等;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床上、床下的运动方法。
1.2.2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采用和蔼的语气、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说明本院的医疗水平及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获取患者的信任,增强治疗信心;②急救护理:指导患者采用平卧姿势同时将枕头适当垫高15~30°;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情况,将患者头部偏向病床的一侧;如患者处于急性期,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并给予降压药与凝血剂类药物;如患者疼痛或者不受控制,适当给予其镇静剂稳定情绪等;③环境护理:每天巡查病房,保持病房的通风、地面及床上用品的清洁情况;将病房的温度控制在28°,光线适宜;④并发症护理:为患者留置导尿管,保持尿管的顺畅;叮嘱患者排便时不要用力,必要时给予其缓泻剂、开塞露;定时为患者翻身,清洗身体并按摩受压肌肉;定期更换病号服与床上被褥等用品;⑤康复锻炼:为患者制定康复锻炼计划,早期的康复锻炼以床上运动为主,可帮助患者活动关节病并指导患者开口说话;患者病情好转后,可尝试性下床锻炼,练习拄杖行走;后期锻炼患者独立行走的能力,并进行自主穿衣、喝水等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治疗依从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负性情绪的评分包括焦虑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进行评定,而抑郁评分则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4]进行评定,分数越低表示患者负性情绪越轻。治疗依从性根据患者的治疗配合情况进行评定,分为积极、一般、消极3个等级:①积极:患者完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工作;②患者基本配合的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③消极:患者完全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④治疗依从率=(积极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研究中的数据资料均运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 检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依从率对比对照组积极9例,一般15例,消极10例,治疗依从率为70.59%;观察组积极11例、一般21例、消极2例,治疗依从率为94.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尿路感染3例、再次脑出血1例、肺部感染3例、压疮2例、便秘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1例、再次脑出血1例、尿路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基础护理学感想范文4
[关键词]PBL教学法;外科护理;中职院校;教学模式
外科护理学是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实践性非常强。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由于学习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缺乏真实感,导致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医疗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岗位需求,因此探索新形势下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非常有必要。为更好的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笔者尝试在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PBL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主促进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与技能,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PBL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笔者随机选择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四个护理班共计188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学校四个护理班共计188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两个班设为观察组,该组男生8例,女生84例,学生年龄在16―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7岁,既往外科护理学理论考核成绩优良率34.7%~38.0%、综合技能成绩优良率55.4%~58.7%;将另两个班设置为对照组,该组男生10例,女生86例,学生年龄在16~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9岁,既往外科护理学理论考核成绩优良率34.3%~39.6%,综合技能成绩优良率55.2%~58.3%。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其他科目成绩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观察组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模式教学,综合临床实际以及护理基本程序,将教学过程分为准备环节、模拟现场环节、小组合作讨论环节以及总结评价环节。具体方式如下:(1)准备环节。按照“组间同质性,组内异质性”原则,将每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7~8例学生,并设定负责组长。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具体章节知识,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制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教学方案的具体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全面且有针对性备课,并将教学目标和病例发放给个小组。学生依据教学目标和病例,进行小组内分工、自学,并进行相应的资料查找、问题分析和解答等工作,为实际教学开展做好充分准备。(2)模拟现场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学生分别进行角色扮演,认真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仔细整理、研究病例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教师以问诊所获得的资料与体格检查为切入点,积极组织学生讨论患者存在或潜在的问题。(3)小组合作讨论环节。按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讨论中充分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合理确定护理方案的优先次序。针对每一个具体的护理问题,均提出预设目标,并提出护理方案,然后形成完整的临床护理病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指导者、帮助者、教育者的重要作用,及时给予学生鼓励、点拨与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意见、提出自己看法。学生则充分发挥自身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4)总结评价环节。教师综合学生们的护理病历以及讨论结果,进行整体的总结、归纳与点评。针对学生讨论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及时疏通,讲清难点、梳理重点,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完成学习目标。
1.2.2对照组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即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教师课堂讲解方式进行,实践知识通过教师示范与讲解方式进行。
1.3观察指标
(1)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测试(利用闭卷理论测验检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采用病例模拟的方式检验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比较两组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与综合技能水平,满分为100分,成绩超过80分者为优良。(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为①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是否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②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是否有助于巩固知识记忆;③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是否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④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是否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⑤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是否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⑥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是否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⑦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是否有助于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识与感想。共发放188份调查问卷,共收回188份,问卷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学生基础理论成绩与综合技能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论成绩考核优良率(76.1%)、综合技能成绩考核优良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理论成绩考核优良率(42.7%)、综合技能成绩考核优良率(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识与感想
PBL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加深理论理解、巩固记忆、培养学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明显效果,与对照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 PBL教学模式内涵
PBL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促进了教与学的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以“问题”作为基础,以“具体病例”作为先导,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属于启发式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将繁杂的医学知识利用“病例”的方式联接起来,将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进行充分整合,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为牢固的掌握相应知识,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有效缩短临床实践与教学之间的距离,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现代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3.2PBL教学有效性探究
PBL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此次研究中,约有91.3%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病例的引入以及问题的提出,能全面调动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灵活、主动的探究知识,并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与此同时,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习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提高学习自主性的同时,形成了一个不断巩固已学知识、积极接受新知识的螺旋式的良性循环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导下,能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与记忆,全面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
PBL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良好沟通能力。在此次研究中,约有93.5%的学生认为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PBL教学模式真正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协作与沟通交流的平台,不同小组成员可以围绕共同病例查阅资料、研讨交流、分析对比,最后对结果进行整理与加工。通过PBL教学模式的使用,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无法“因材施教”的缺点,真正促进每位学生健康、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各展所能、各施所长,相互之间有分工、有合作,共同面对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相互分享、彼此交流,真正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
PBL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此次研究中,约有91.3%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在“问题”引导下,认真预习、查找整理资料,然后进行问题的总结与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查找,通过思考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PBL教学模式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此次研究中,约有91.3%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PBL教学模式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临床病例,进一步验证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环节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不断进步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分析临床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很好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3中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PBL教学模式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开展比较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多种问题。个人认为中职外科护理学PBL教学模式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缺乏完善的教学支持系统,教辅设备不完善,教学时间不充分;(2)教师缺乏PBL教学经验,无法更好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信息上、方向上的指引。另外,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组织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一直以来,学生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模式,对于部分学习习惯差、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获得信息方式单一,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学习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4中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PBL教学策略探究
基础护理学感想范文5
1.1临床管理见习根据我校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学生在第5学期共有2周临床集中见习时间,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和护理管理学等已开设课程的见习。与学院教务管理部门协调将见习时间安排在护理管理学20学时理论授课结束后,不占用课堂授课学时。教师在见习前与教学医院护理管理部门、有关科室进行沟通,告知护理管理见习目标与内容要求,请其有效配合。学生根据管理见习目标观察带教护士长的管理实践工作,并就见习过程中发现的管理问题访谈带教护士长,在参与具体的护理管理实践过程中获得感悟与体会,发现问题还可与带教护士长以及见习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反思日记,并在见习结束前以“走进护理管理———管理职能或方法的临床实际应用”为主题形成管理见习心得体会。
1.2见习后讨论汇报学生见习结束后安排2次课堂讨论时间,共计4学时。学生以见习小组为单位发表见习感想,介绍护士长的优秀管理经验,对各项管理职能及管理方法在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总结汇报,并上交见习报告。
1.3课程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学生综合成绩评定为终结性评价(期末理论考试,占70%)和形成性评价(见习后小组汇报及见习心得体会,占30%)二者结合,比较2009级(226人)和2010级(272人)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学生考试试卷由教研室统一制定,难度相当。另外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调查,访谈内容包括对该教学模式及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否能激发学习兴趣,是否能加深对护理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等。
2结果
2009级、2010级护生《护理管理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1.84±7.07分、83.29±6.87分,两年级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学生见习后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活跃,汇报内容丰富,包含计划、组织、领导等各项管理职能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对管理者工作的感悟与深刻认识,例如护理管理者的角色内涵,他们是如何发挥职权作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排班,如何授权,如何根据不同级别的护士开展培训,如何应用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随机抽取学生访谈,也显示学生对该教学组织形式十分满意,认为可变被动的抽象理论学习为主动的具体的管理经验和知识学习。
3讨论
护理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国内外在不同层次的护理教育中都有开设专门的护理管理培训项目,最终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护士的管理和领导实践行为以及技巧。国内郑红引导学生在管理理论教学后直接进入临床担当实习护士长,参与病区管理,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促进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国外研究也显示本科护生接触管理实践的机会越多,今后的职业准备就越充分。护生能够深入对护理职业的理解,还可通过反思及早认识到自身是否具备领导者或管理者的特点,从而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或领导力。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管理实践能力,我校改革护理管理学课程,取得了满意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1认识管理者优秀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学生通过访谈认识到了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素质,而管理者往往是行业中优秀护士的代表,因此也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榜样和示范。例如有学生在见习报告中写到“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护士长在护理单元中就发挥着火车头的作用,工作责任重大,涉及面广,琐碎而繁杂”;护士长应“德才兼备,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具备管理协调的经验、良好的沟通技巧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树立起威信,以自身的魅力让护理人员钦佩信任,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小组汇报过程中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工作中发生的小故事来说明护理管理者的闪亮之处。有的被护士长在清晨交接班时亲自为患者翻身处理压疮的不怕脏不怕累的表率精神所感动,有的被护士长在给年轻护士培训时的自信和侃侃而谈所折服,有的对护士长在为病患和家属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细心、耐心表示钦佩尊重等。护理管理者不再有距离感,学生非常自豪地说“我的护士长是某某医院最好的护士长”,在对管理工作加强理解的同时也对护理工作多了一份认识与热爱。
3.2理论联系实际,熟悉临床基本工作流程以往护理管理理论教学时,虽然也有临床教师授课,但在课堂的环境氛围下很难体会临床真实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此次在临床见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必须主动复习课堂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认真观察临床护理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并积极与其沟通交流,以理解掌握所学习理论知识的临床实际应用。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强迫性的死记硬背式学习变为积极的轻松愉快的学习。例如通过参与科室质量控制检查评价活动,理解了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通过参与护士长排班、护理人员业务学习与培训、科室员工绩效考核等,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同时树立毕业后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
3.3培养综合素质,增强人际交流及沟通技巧管理方法和技巧的学了专业应用外,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也提供了帮助。例如学生灵活地将计划的程序、时间管理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考试复习安排、就业计划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传统管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单向流动的,而理论—临床教学模式中知识与思想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临床管理者、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思维能力,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密切。
基础护理学感想范文6
【关键词】非现役护士;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63-02现今,因为各项普法教育不断健全,患者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这就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明显增加,这给护士带来一定的压力[1]。而非现役护士是具有护士资格的、经军队医院考核聘用的工作人员。聘用此类护理人员可对医院的人力资源起到补充作用,使医院的压力得到有效的改善。现今我国的各地医院都在进行各项体制的改革,军队医院聘用此类护理人员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措施。笔者所在医院在护理工作中响应国家提出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要求,对此类护理人员进行积极性的调动,以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服务,让其自身的技术、经验得到不断地提高,实现其个人价值,稳定护理队伍。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及卫勤保障为一体的部队二甲医院,开放床位约200张,护士95名,其中非现役护士80名,占84.2%,年龄18-40岁。2.方法
2.1统一思想和认识,转变非现役护士观念。护理人员都应进行专业知识的提升,专业知识是从事工作的基础,故非现役护理人员也应重视此项观念。除了专业知识还应在思想上不断地提高,转变自身的观念,更好地为患者服务[2]。可定期对此类人员举行相关讲座,学习先进事迹,并写出自身的感想。定期举办职业道德的讲座,由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讲课,不断提升所有人员的职业素养,让所有人都转变过往不好的观念。笔者所在医院定期举行文艺活动,以演出、演讲、征文等形式进行职业宣教,让护士对自身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刻,充满工作的荣誉感。非现役护士年龄普遍偏小,较多为独身子女,容易拈轻怕重,本院针对这一特点,进行针对性地谈话、宣教等措施,增进其各项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3]。
2.2增加各项薪金福利。笔者所在医院一直在不断改善此类护理人员的各项福利薪金,各项保险均给予缴纳,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薪金的设定,在工作中设立奖金制度,不断地改善其各项福利待遇。这让所有人员都有一定的保障,从而更好地进行工作[4]。笔者所在医院对工作满一年的护理人员设定休假制度,其他的奖金额度也和现役护理人员相同,在其符合晋升的资格时,也予以聘用,消除了其对自身专业提升的顾虑,工作效率、责任心等都得到了提高。
2.3对此类人员进行关怀,体现医院的文化建设。建议、帮助所有人员参加各种学会,并在医院中组建互动小组,对工作积极,各项情况优秀的人员推荐入党,让其思想、观念得到更好地发展,也体会到了医院对其的关怀。在具体工作安排中体现合理的排班制度,避免其工作压力过重,注重对其心理健康的辅导,管理人员重视和其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其心理情况,出现心理障碍时及时给予改善。有文献[5]称护士的压力会对各项工作有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也需要来自外部的尊重和关怀。
2.4管理者应做好带头作用,时刻做出表率。在护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做好带头作用,各项工作都应冲到前头,工作态度、工作任务等都应做到最好,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影响其他人员,对非现役护理人员也是一种触动,让其工作积极性更高。表率的作用很大,其会对科室、医院带来不一样的变化,所有人员都会以身作则,工作效率、责任心等都会得到提高。
2.5设立工作监查小组。医院的护理部及相关科室组建成工作监查小组,对各项科室的工作进行抽查,以不断促进工作服务质量的提高。注重基础护理的实施情况,不可只表现在形式上,并建立奖金挂钩制度,相互联系,考核成绩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从而把基础护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6提供增加其各项职业技能、素养的培训机会。鼓励人员进行业余学习,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可依据人员的学习需要进行工作任务的安排,全面考虑其学习的时间性,如其成绩优秀可给予鼓励及派出外院进行学习提高,笔者所在医院已多次派出人员进行学习实习。
2.7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进行各项评优活动,让所有人员都可体现自身的价值,在进行评选中把非现役护士也排入其中,其比例要设定在大于50%。定期开展院“十佳”护士评选,有效调动人员的积极性。3.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提高了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经过开展以来已经有102人次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表扬,和上一年对比增加了25人次。共有12面锦旗送到院办,20余封感谢信发到医务科。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明显地上升。所有非现役护理人员都积极地加入此项活动中,让其各项技能得到了明显地提高。4.体会
非现役护士经过“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培训学习,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医院文化教育、提高福利待遇及组织的关心等,使非现役护士有了职业归属感,调动了非现役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克服畏难情绪,加强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受到了患者的高度赞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每位护士都有分管的患者,而业务技能和沟通能力强的非现役护士承担了责任组长工作,对非现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激发其主动学习热情,提高整体素质。通过简化护理文书等措施,增加了护士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时间,发现问题能及时通知医生解决,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患者满意了,医生感到治疗、护理更到位了,医疗安全更有了保障[6]。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好医院、科室、非现役护士之间的利益关系,既要考虑到医院和科室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又要为非现役护士争取适当的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把他们当作医院护理工作发展的资本,严格非现役标准,择优录用,从严要求,规范管理,严格考核和评价。选好、用好非现役护士,不仅在工资待遇、奖金福利等方面给予保障,而且要让其参与医院内各种活动,从中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使其安心工作,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参考文献
[1]安景,刘培菊.骨科护士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4):4120.
[2]李红,沈宁,何仲.护理本科生专业情感访谈录[J].护理学杂志,2007,22(2):37-39.
[3]吴欣娟,曹晶.以夯实基础护理为切入点全面提升护理工作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08-309.
[4]杨俊,张福华.非现役护士使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