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类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类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类问题

环保类问题范文1

一、高职院校环保教育和学生环境意识现状

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主要倾向于轻工和服务类专业,就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教学的重点仍然停留在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上,没有根据社会对行业关注焦点的转变而革新观念和教育方法,至少在环保教育方面仍就是一块“短板”。轻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很重,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配合国家环保法令的颁布,各轻工行业企业必须改进生产技术和废弃物处理设备,既要节约物质能源,又要保护周围环境。然而,除设有环境专业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环境知识和意识培养有一定要求和标准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都很少或未涉及环境素养的评价标准,致使为社会输出的人才质量并不是那么的完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相应大打折扣。通过对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及结果统计分析,高职大学生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意识还很欠缺,个人的环境素养仍停留在中学素质教育阶段的较低水平,不够成熟,笔者希望通过高职阶段的教育,学生能够从大局出发,纵观世界,深化思想,明确环境保护的个人使命,并在个人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将这种理念广泛宣扬和实践,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净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贡献。

二、高职院校环保教育问题分析

1.环保教育未得到学校相应的重视。因领导层面的工作重点常落在招生就业、校园规模的扩大、教师待遇的提升等方面,而对于人才的培养革新却往往落后于社会环境变化需求的步伐,就目前顺应群众呼声的环保教育在现有的高职院校中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皮革专业为例,该院皮革专业创办于1994年,1999年开始招收高职大学生。现有在校学生300余人,已培养毕业生2500余人,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的教学体系,相对中南地区的其他高职院校,皮革专业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但由于传统的皮革制造业对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随着环保政策的出台和市场竞争的自然淘汰,那些生产规模小,对环境污染大的工厂纷纷倒闭,大中型企业工厂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的生产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便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拥有较高的环境素养。而学校对于皮革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策略依然停留在以追求高就业率的校企合作层面,人才培养目标仍然是简单的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口号,没有对行业企业及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及时的教学与办学思路的转变,近年来,招生与就业正逐步走下坡路。所以,要想皮革专业能持续的发展,学院的领导层面必须对国家政策的出台及时做出回应,与时俱进,转变思想,重新确定环保知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符合行业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的硬件和软件在发展过程中会随着社会的舆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转变,同时对员工的技能知识和综合素质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就当前而言,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必然包含了专业技能和环境素养,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仍未能跟上企业转型的节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口号虽很响亮,但具体的培养方案却忽视了环保教育的环节。当前,各大皮革生产企业的生产线为符合国家环保部门制定的合格标准,均引进了先进的清洁生产设备和新的生产效率评价体系,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对皮革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增添相应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做出相应的升级,那么其人才的输出将不能满足企业的持续发展,从而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率。

3.行业内环保知识欠缺和教师资源缺乏。皮革行业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但行业内推崇的一直是高质量和高产能,很少从宏观的角度关注行业对周边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所谓的清洁生产观念还需要植入制革业的人心,行业内专业人士对节能生产技术的探索与创新还很缺乏,因此,对于皮革行业人才的培养,其行业内环保知识必然是非常欠缺的,持有传统教育观念的专业教师,往往停留在本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缺乏更新,学生便很难接收到关于专业内的环境知识,脱离了时代要求和生产实际的教学,也就达不到因“时”施教和因“实”施教的作用。

4.环保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通过对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皮革专业的实地走访,以及其对专业课程的安排和专业教材的选取,发现该专业并没有把基础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纳入必修或选修课程之列,行业内的环境知识没有在专业教材中有所体现,教师的授课计划与教案内容对专业领域的环境知识也是涉及甚少。通过调查,这种环保教育课程体系的不完善并不是该专业独有的现象,甚至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和各专业在这方面都不够完善。

三、高职院校学生环保教育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学生是环保教育的对象,也是传播环保理念的载体,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有效的。通过开展有意义的社团活动,张贴宣传标语,组织具有环保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多次召开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融入浓烈的环境教育氛围中,耳濡目染,相互影响,抓典范,奖先进,必然比纯粹的思政教育课程得到的效果更快更好。

2.完善课程体系,增设相关环保教育课程。首先,通过设置公共必修课,比较系统地传授环境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如将《环境保护概论》、《可持续发展概论》等课程像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一样列入全校的公共必修课;其次,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如皮革专业可让学生选修《清洁生产》课程,材料加工专业设《环境材料学》选修课,生物制药开设《生态学》选修课,让学生从自己的专业视角去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第三,将行业环保知识和理念融入校本教材,在各专业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容。如在皮革制造专业的教材中引入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的讲解内容,或是介绍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等,既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第四,加大环保教育在实习实训中的比重。例如在皮革专业的实习和实训环节,要求学生观察制革过程中哪些环节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哪些环节对资源的浪费较多,并在实习报告中阐述自己对制革过程中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技术改进见解,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环境素养,积累环保知识,充分将专业与环境保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环保类问题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环境 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3)11-0067-01

21世纪以来,人类的生产力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更加严峻。2013年1月14日,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联合一份名为《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提出,尽管中国政府竭尽全力在解决环境问题,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之中,仍有七个位于中国。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不仅仅是城市的环境问题严重,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水土流失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都在影响着中国综合实力的进一步发展。改善环境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需要我们一代代不懈的努力。大学生作为当代国家建设者的主力军,其在各个方面发挥的作用比其他群体强大很多,对社会群体的环保意识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已经刻不容缓。

所谓环保意识既包括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和认知程度,同时也表现在人们为保护环境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身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环保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实践才能。[1]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主要通过平时学习生活中的环保知识的接受以及环保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的。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接受的环保知识包括平时不经意间浏览的和学校刻意安排传授的。校园当中存在大量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如:随手乱丢手帕纸、烟头、塑料袋等生活垃圾,随意践踏草坪,离开教室不关灯和吊扇等。以上不文明的行为对我们的校园环境造成破坏,显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不仅是自身修养能够决定的,还需要学习环境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大学生在我国已经占到人口总数的3%左右,其对环保责任的认识对我国的环保政策的建立和实施将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2]。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其环保意识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大学生生活中接触的知识环境也会对其环保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调查基于安徽某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生。用于统计分析学生所学专业对其环保意识存在的影响。本次对该校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大学生环保意识问卷调查,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强弱程度,是否具有良好的环保习,是否具有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另一方面,调查问卷也是对大学生很好的一种提醒形式,通过提醒唤醒大学生心中对环保本有的责任心,引导其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

1.总体上来看,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整体水平较高。例如,对"自认为环保意识如何?"近40%的同学认为很强。而对于其中的"是否关心环保方面的问题?"93.52%的同学关心或比较关心。而当看到水流不止或房间灯没关时,有88.27%的同学会立即关掉;而认为与自己无关的同学仅占2.38%。而在"认为个人在环保过程中作用"中,过80%的同学们认为会起到非常大或比较大的作用。在"是否对破坏环境问题表示反感"中,95.84%的同学会非常反感或一般反感。对"禁塑令"的态度问题,有55.26%的同学非常赞同,37.01%的同学会觉得支持但不方便,仅有3.62%的同学反对;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54.86%的同学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谋求幸福,32.99%的同学认为人应利用自然,不过仍有2.6%的同学认为人应征服自然。在"科技能解决所有环境问题"中,55.54%的同学认为不太同意。由以上可见,多数同学的环保意识较强,但仍有少部分同学环保意识较低,有待学习和改善。

2.从所学专业与环保有关学院和其他学院的对比上来看,相差不多,与环保专业有关的学院学生的环保意识略高于其他专业的同学。在环保意识一题中,统计的结果相差不大;在见水流灯开是否立刻关上一题中,与环保专业有关的学院的92%要略高于其他学院的88%。而在对环境破坏是否反感一题中,与环保专业有关的学院的63.52%要高于其他学院的55.82%。在人与自然关系一题中,与环保专业有关学院有57.32%的同学认为应顺应自然,与其他院的55%接近。整体分析发现,所学专业与环保有关学生的环保意识要略高于全校平均水平。

3.从学环境专业与同个学院内其他非环境专业对比中看,环境专业的环保意识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具体来看,在环保意识一题中,环境学生38.75%认为很强,略高于学院整体的34.26%,但在个人在环保中起到作用大小一题中,认为非常大的资环有39. 74%,远高于其他专业的29.72%;同样的,在对污染环境行为是否反感一题中,67.95%的环境同学认为非常反感,远远高于其他专业的55.82%。同时,在关于"禁塑令"看法一题中,环境的非常赞同的53.75%也是高于其他专业的46.15%。

二、结语

环境专业同学的环保意识、对环保的关注程度要略强于其他专业,可见平时的专业导论概论的学习是有一定影响的;同时,与环境专业同学院的学生的整体环保意识、环保关注度略高于其他学院的同学,可以认为是在与环境专业同学的交往中的互相影响起到了些许积极作用。但是调查中发现一个普遍性问题,当代大学生在环保实践方面做得不足,没用把自己的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到平日的生活当中。今后,对于大学生教育的知识指导实践方面还有待加强,让专业知识指导实际行动也是当代教育需要提升的地方。校方也需要组织更多关于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培养的集体活动或者讲座。把国家建设主力军的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养成社会环境保护责任感,对社会整体的环保意识形成拥有巨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环保类问题范文3

关键字: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对策

在工业社会发展之初,人类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环境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灾难,给人类的生命以及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此时,人们方才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社会公众的参与是指在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组织以及社会团体都享有环境保护的权利,都必须要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社会公众的参与是开展环保事业的基础,是改善环境问题的关键。如果缺少社会公众的参与,各项环保措施便不能落实到位,环保工作便不能有效的开展起来。同时,社会公众的参与对于环保事业有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如果缺失,那么环保工作的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鉴于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我国在开展环保事业时,必须要重视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以此推进我国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国便开始着手环境保护工作,党和政府在这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倡导走群众环保路线,其中就有公众参与环保的思想。只是在起步时期,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强,很多环保措施都未建立起来。加之受到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公众参与环保的发展进程缓慢,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更别说亲身参与到环保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此时,很多公众开始意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环保的呼声开始高涨,亲身参与环保工作的意识不断增强,一批批民间环保卫士不断涌现,比如王文胜、霍岱珊、田桂荣等。同时,还出现了很多民间环保组织,比如自然之友、可可西里、地球之友、北京地球村等,这些民间组织先后发起了保护母亲河、保护藏羚羊等活动,将我国的环保工作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使环保意识渐趋深入人心。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也更加重视环保工作的立法,从1979年试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到2013年颁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期间出现了很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为我国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问题

(一)公众参与度低

公众参与度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部分的参与都属于末端参与。即是指大部分的公众参与都是在生态环境被破坏后亦或是出现重大的环境污染并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以后,才响应号召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去。这种“告知性参与”,因为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公众意见常常易被忽视。末端参与,无法起到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阻止生态环境破坏的作用;其二,参与的行为层次较浅。限于当前我国公民的环保水平以及责任意识淡薄,很多公众在参与环保行动时,往往都只是集中在较为浅显的层次,简单的环保行为方面,比如节约用电用水等个人行为。

(二)公众参与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环保公众参与的形式单一,层次低,很多时候只是集中于宣传阶段。参与方式大多是在节假日搞一些象征性的环保活动,而缺乏持续性,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同时,公众参与的深度不够,参与的内容层次低,没有将环保工作上升到社会责任上。另外,公众参与的领域尚未触及到环境保护的决策方面,尚停留在“听指挥”的阶段,这些现象都体现出我国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水平较低。

三、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制度

虽然我国在环保方面颁布了很多法规制度,但是在公众参与环保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和空白,未明确公众的环境权益。鉴于此,政府必须要不断完善公众参与环保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起完善的环境利益约束机制以及处理机制,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矛盾,确保公众能够通过合法、快捷、有效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促使其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二)公开环境信息

政府要严格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公开环境信息,让社会公众全面的了解到当前的环境情况,告知社会公众坏境保护工作的迫切性,促使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同时,环境信息公开,还有助于社会公众参与环保监督工作,防止重大污染事件的出现。

(三)加强环保宣传

环保宣传应该从教育开始,应该将环保工作纳入义务教育,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要加强环保工作宣传力度,尤其是在环保意识落后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目前,虽然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是这部分群体的人数较少,环保工作只有广大社会群众积极参与,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问题。

(四)拓宽参与渠道

目前我国社会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少,这导致很多公众虽然有心参与社会环保工作,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渠道,使得很多公众“空有报国志,却无投戎路”。鉴于这种情况,政府要积极建设公众参与的新渠道,拓宽已有的参与渠道,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工作。比如利用网络平台,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环保的网络渠道。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必须要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只有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才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秀娟,钱凤珍,白丽荣等.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以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为例[J].北方环境,2013,(7):83-85.

[2] 梁晓.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2.DOI:10.7666/d.d212774.

环保类问题范文4

随着时间范围的普遍的环境恶化,环保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各种各样关于环保的建议、提案、规则、法律,有人提出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比如,大学英语书的某篇课文宣扬这样一种被称为“理智环保论”的观点,这种观点“理智”地宣称:人类“不是为大自然,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因此人类应该“仅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为了争取支持,该理论“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

(作文库网 zuowenku.net整理)

人类确实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保护环境,但问题在于如何保护。这篇文章宣称我们应该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就是说我们应该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护环境。是谁让环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确实,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业化革命以来的短短几百年里,把环境变得不宜于人类居住的,主要还是人类自己。面对一天比一天恶化的环境危机,不检讨自己的错误,不改变视环境为“自由资源”的错误观念,而是借口某些环境问题不紧急而听任环境继续恶化,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有的态度。

事实已经证明,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因为制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于消除污染要花费的成本。然而,由于这只是“外部不经济”,不用作者自己立即买单,因此他就会对消除这些污染毫无兴趣。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作者在心甘情愿地为别人的“外部不经济”买单的同时,又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大量地为别人,甚至他的后代,制造着代价巨大的“外部不经济”。

该文的另一个奇怪的观点是“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试想一下,如果人们被要求为其它动物作出“牺牲”,那么“牺牲”的会是什么呢——大概仅仅是一些金钱,或者改变食用野味的爱好而已。我们知道,当生物间有冲突的时候,要不两败俱伤,要不总有一个要作出“牺牲”。现在人类不“牺牲”,那只有让其它生物牺牲了。它们应该如何为人类牺牲呢?很简单——献出生命。

作者说,他喜爱北极驯鹿(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这句话说出口的),但是为了能开采到石油,他不惜破坏驯鹿在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因为这样能避免战争。且不说事实已经证明,开采了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不能避免战争;即使可以避免战争,为了人类的石油便宜一些,而使北极驯鹿无法繁衍后代,这种在种族延续和金钱间选择金钱的做法是否理智,实在值得考量。

类似的,作者喜爱斑枭(但愿他喜爱的生物越少越好),但是为了伐木工的生计,他不惜支持他们砍倒森林灭绝斑枭。我不知道作者怎么会持这样一种奇怪的逻辑——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不能找到新工作,并且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因此他们不伐木就无法生存,所以为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只好把斑枭“出卖”了。

在这位作者的眼里,只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利益发生冲突,哪怕只要牺牲人类的很小的利益就能换回其它生物的宝贵生命,他也会认为人比其它生物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理智”的环保观。在这种“理智”的环保观中,我们看不见一点“理智”的影子,透过冠冕堂皇的包装,我们只能看到一种莫名的“唯我独大”的霸气、一种为了一丁点的经济利益可以听任其它生物灭绝的可怕的漠视。

作者说,那些为不会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进行的环保是“奢侈环保”,“奢侈环保”仅当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才是好的。可是,有什么与环保有关的事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吗?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作者对那些为不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而进行的环保是不会支持的。

(作文库网 zuowenku.net整理)

环保类问题范文5

关键词:环保传播 大众传媒 环境意识

“低碳经济”是2003年由英国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最先提出的。是英国在意识到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后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之后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识。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期达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人类社会系统、科学技术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它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由于它的出发点是要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因此要求全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环境意识。在人们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大众传媒无疑是公众获取环境信息最为重要、最为有效、最为便捷的途径。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大众传媒作为环保传播的媒介对引导公众参与环保、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大众传媒在环保传播中的作用――教导、交流、监督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而公众参与的前提是环保宣传教育。只有当公众具备了良好的环保意识与观念时,才会自觉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低碳经济作为一个还未被所有人都熟悉的新概念,还需要媒体的大力宣传。一直以来,大众传媒在环保传播中都发挥着教育引导作用,向公众宣传环境知识,传播环境信息,是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它的教育功能决定了它能够将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值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注入公众的观念意识中,从而做到以环保意识影响环保行为。应该说,近年来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媒体的教育引导。

除传播环境知识外,大众传播媒介还是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它的公共领域特性可以改变过去的单向传播模式,使之成为双向互动,使利益各方分享信息、平等对话、交换意见,以促成相互理解,实现权力机构与公众、权力机构内部系统之间以及公众各群体之间的全方位沟通。在这里,民主对话、民主协商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其所涉及的各方通过这种形式实现双赢。因此,“媒体真正重要的意义和贡献是将有关争论的多种信息而不是只将一种信息传递给公众; 是在鼓励一种对公共事务平等讨论、多方参与的新决策机制”①。这种机制有利于人类在致力于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同时关注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

大众传媒在环保传播中的另一个功能就是环境监视,舆论监督。自然环境中各因素间的微妙平衡时刻关乎人类的生存,了解环境的变化,是人类采取正确应对措施的前提,是人类延续生命、种群的必要条件。因此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普通公民都有环境监视的责任。而大众传媒因其广泛的渗透性,能够更迅速、更全面地向公众提供环境信息,包括灾害信息、自然环境的整体状况以及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人类行为等,更充分地发挥媒体的预警监督作用,从而引起民众的关注和权力部门的重视,形成舆论导向,促使政府有关部门及时解决问题。

提升环保传播能力,促进低碳经济建设

虽然我国的环保教育发展较快,但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都低于及格线。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大多数人的参与;环保教育的发展,呼唤着全民性的觉悟与实践;环保意识的加强,重在面向全社会的宣传,依赖每一位公民环保觉悟的提高。因此,对环保传播负有重大责任,对公众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应进一步提升传播能力,优化传播效果。

更新环保理念,创新传播方式。大众传媒作为公众的教导者,首先需要不断更新环保理念。从目前我国的国情出发, 就是要具备全面的科学发展观。总书记在《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11月27日)中指出:“经济增长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对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环保传播中,首先要转变人类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观念,改变旧的自然观,由单方面对自然环境不断地索取、掠夺变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变旧的价值观,由单纯追求个人享乐到形成发展的长远眼光,摒弃只顾眼前,不顾子孙后代的做法;改变旧的人类中心主义,代之以全新的环境伦理观,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改变旧的科技观,由只重视发明创新向认识科技的两面性,约束人类向自然过度索取和掠夺转变。

在学习先进环保理念的同时,大众传媒还应该进一步创新传播方式。目前的环保传播内容陈旧枯燥,形式简单传统,多为说教和灌输,不大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因此可以通过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艺术活动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美好,在情感上更加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这类活动可以包括欣赏音乐、美术作品及文学作品,使人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情感上回归大自然,在艺术的熏陶中重新感受与自然的亲近。具体的环境行动和环境参与也是环境教育的一种, 媒体可以策划一些公民可以普遍参与的环保活动,并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环保行动得到了关注和肯定。另外,媒体还可以通过宣传环保中的一些模范典型,为民众树立榜样,使更多的人更主动地参与到环保中来。

加强环保交流与合作。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和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因此关注和保护环境是地球上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政府是环境保护的主体力量,其政策对环境有决定性影响。公众的参与是环保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没有公众的支持与参与,环保很难做到持续有效。非政府组织已成为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支生力军,甚至有些重大的环境保护运动首先是由非政府组织发起或倡导的,它们的力量和影响不容忽视。

政府、公众、非政府组织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力量,既是大众传媒进行环保传播的信源,同时也是传播环保信息的信宿。作为信息平台的大众传媒应利用自身的特点,将政府、公众和非政府组织连接起来,有效地推动信息交流与主体公平对话,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努力推进各种环保力量间的交流与合作。政府的政策需要通过大众传媒来进行,而对政策的意义及重要性的宣传也多通过大众传媒才能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畅通的传播渠道可以保证民众的知情权,配合政府采取行动。同样,媒体也可以将公众对于某个环境问题的关注进行传播放大,引起政府的重视,进而影响政府的决策。而目前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与媒体的互动尤其频繁和重要。作为一种新生力量,依靠媒体几乎是非政府组织唯一的工作手段。而且很多非政府组织成员本身就是媒体记者,他们在参与环保的同时在第一线进行报道。

当前,国际合作对环境问题的解决也很重要,许多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超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此共同解决环境危机已成为各国不能回避的问题。媒体应通过媒体峰会和宣传报道促进国际间的合作,推动各国政府达成共识、共享节能减排技术和共同实施环境治理法规。

整合媒介传播。在环保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媒介本体特征不同,对事物的报道、问题根源的分析、采取的报道形式都会有所区别,产生的传播效果也不尽相同。宣传图册等传播媒介虽然较为传统,但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民众来说却最为有效和直接、生动。报纸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是大众信息来源的一种主要渠道,可以利用报纸作批评性报道,挖掘环境危机背后的人文根源,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电视感染力强,适合再现形象、现场及过程,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制作故事性、趣味性强的环保节目,通过文字、漫画,甚至电视短剧等多种形式,激发观众的共鸣,使观众真切体会到自然环境的重要、生命的平等和宝贵以及环境问题的巨大危害。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视听综合性电子传播媒介互动性强、容量大、时效性强,可以实现跨地域、跨文化传播,更适合媒体的交流平台角色,利用这个新平台,与传统媒体结合,可以使利益群体参与决策,吸纳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利益的较量和博弈中,构建政府和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表达诉求,以实现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解决环境问题。

将上述媒体进行整合,发挥它们协同作战的强力优势,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吸引不同受众,相互取长补短、互相配合,更容易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同时,媒介整合还有利于发挥共振作用,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对同一个环境问题进行同步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各媒介的特点选择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并在深度和广度上互相推进。

在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下, 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种情形凸显了传媒社会责任的重大。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环保理念,努力推动各环保力量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有效地整合媒介资源,才能不断加大环保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切实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营造有利的舆论, 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 最终保障低碳经济的建设, 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为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低碳经济建设的环境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HB10ISH002)

注释:

①汪永晨:《改变――中国环境记者调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46页。

参考文献:

1.陆红坚:《环保传播的发展与展望》,《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11)。

2.王莉丽:《绿媒体――中国环保传播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贾广惠:《媒介环保传播中预警功能的缺失》,《新闻爱好者》,2007(11)。

环保类问题范文6

关键词:环保;责任;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55-02

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各国虽在经济发展水平、环保治理力度、具体施政措施等方面不尽相同,但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即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多年来,我国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战略地位,持续加大解决环境问题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污染防治水平仍然较低、环境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等原因,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有关研究表明,企业是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环保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环保的建议。

一、企业环保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环保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环保问题归根结底是理念问题。当前,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任务重、压力大、难题多,环保理念和环保知识的缺乏与普及之难是影响全民环保行动的主要障碍。人们对生态的忧患、责任及参与意识不强,特别是在付诸行动上还有差距,许多人对如何维护环保权益和参与环保并不清楚。

(二)清洁化生产管理仍然粗放

企业重生产、轻环保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企业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等方面,存在管理不精细、控制不严格、排放不达标等问题,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环保事故,对环境影响较大,与可持续发展总体要求相差甚远。

(三)空气和水体污染依然较重

据统计,2010年全国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204条河流409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9.9%、23.7%和16.4%。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泊(水库)中,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的湖泊(水库)占42.3%。全国471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其中达到一级、二级、三级标准的城市分别占3.6%、79.2%、15.5%,劣于三级标准的占1.7%。全国开展酸雨监测的494个市(县)中,出现酸雨的有249个,占50.4%。

(四)环保企业技术开发支持能力较弱

我国许多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尚没有长远发展战略,缺乏适应市场竞争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控制体制,企业规模与结构不尽合理,人员素质较低,技术开发能力较弱,产品技术含量低,工艺设备落后,规模偏小,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程度低,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环保需求。

二、加强企业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环保已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环境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已成为重大民生问题。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国环境投诉和上访每年分别以25%、35%的幅度递增,成为社会投诉热点之一。2002年-2010年,全国“12369”环保举报热线接到群众投诉387万件。在一些地方,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群众健康。

(二)国家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进入“十二五”,国家提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提高生态文明的水平等新要求,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统筹排污总量削减、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防范和城乡均衡发展关系,优化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国务院出台《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各地区节能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从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提升企业环保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要掌握政策,领会实质,切实增强环保责任意识

企业是落实环保责任的主体,深刻领会国家环保政策的实质,增强全员环保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才能更好地转变生产方式,在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成长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环保管理,关键要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制度,依靠健全的制度规范作业行为,通过规范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让良好的习惯培育先进文化。要牢固树立“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经营可持续、社会责任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为总体目标,坚持“宁可让装置停工,也要保证环保达标”的思路,增强全员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将环保责任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二)要遵循规律,科学管理,不断完善环保管理机制

企业环保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针对行业特点,符合企业实际。只有坚持科学发展,将环保政策和法规转换为企业制度和规范,建立环保管理长效机制,企业环保才能取得长足进步。

1、要调整优化结构,加强源头预防

源头预防是搞好环保工作的前提。要遵循生产装置生命周期内的运行规律,适时开展达标评估,掌握技术经济指标水平,有针对性地优化生产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收缩或退出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重点做好新建项目前期(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55页)环境影响评价和能源评价,加大清洁原料应用力度,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和可靠的环保设施,提高环保本质水平。严格执行项目建设“三同时”要求,加强新项目可研、设计、施工、验收、后评价等全过程管理。

2、要落实管理责任,加强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强化环保管理的关键。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加强生产操作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确保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减少或避免生产波动导致的异常排放。要全面落实环保达标责任,加强精细化管理,抓好环保瓶颈攻关,加大节能增效和污染减排考核,杜绝“跑冒滴漏”,降低能耗物耗。要建立环保应急管理体系,逐级落实防范和应对环境风险的责任,加强日常应急演练,合理储备应急物资,提高异常情况下环保应急保障能力。

3、要保证合理投入,加强末端治理

末端治理是实现环保达标的保证。要抓住环保达标排放、废物总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保证环保资金投入,推进环保科研开发,加大环保专项攻关。要完善环保设施,推进资源梯级利用,实施污水深度处理,加强废气排放治理,合法处置固体废弃物,减少排放总量,确保排放达标。要加强污染检测和监控,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预警机制,及时削减风险,杜绝环保事故。

(三)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环保已成为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的重中之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加强环保管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立足现状、着眼长远,突出抓好企业环保顶层设计。

1、要深入研究清洁生产规划

清洁生产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根本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家能源战略和环保战略部署,在谋划企业发展规划时,按照环保控制指标要求,解决好宏观定位、微观落实的问题,努力追求生产清洁化、管理现代化和环境优美化,确保企业发展与环保治理相协调,从长远上、根本上推动环保工作上水平。

2、要打好节能增效的攻坚战

节能增效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要深入研究生产结构性矛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坚持技术和管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注重“资源低消耗,排放减量化,循环再利用”,持续完善能源节约和污染减排措施,提高“三废”资源化利用程度,促使节能增效不断取得新成效。

3、要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要把落实环保责任同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教育全员自觉参与环保,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敢于接受社会民众对企业环保的监督,努力建设“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科学发展、环境友好”的企业。

参考文献:

\[1\]张根文.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