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范文1
一、物理基本概念教学与实验探究教学相结合,注重概念形成的过程
物理概念教学常以实验探究教学为基础,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物理概念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运用。第一,实验教学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离开了实验的概念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即使照本宣科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把本来生动的、丰富的物理知识变成一堆枯燥难懂的物理概念定义,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有些物理实验本身就是物理概念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例如,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使学生建立大气压的概念,通过比较物质吸热多少的实验,使学生建立比热容的概念,等等。第三,物理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提供良好的物理情境。学生要形成物理概念,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实验。若把概念教学与实验探究教学结合起来教学,能使学生对物理概念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
二、物理基本概念教学与概念中的关键词理解相结合,注重概念理解的准确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某一物理概念时,应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这个概念的内容指是什么,更要让学生通过“关键词”的理解明白此概念的适应范围。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某一个物理概念后,必须能确切地理解,正确地表达该概念。例如在谈到“速度”时,概念中有个“单位时间”,这里的“单位时间”怎么去理解,教师就要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最后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理解好“单位时间”后,又如“密度” 概念中的“单位体积”、 “压强” 概念中的“单位面积”等相似的概念,学生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再例如,在讲解重力的方向时,如果教师只是告诉学生“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而没讲清楚“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和垂直向下(垂直于支持面向下)”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的话,学生常常感到很迷惑,在知识运用时也难免会出错。因此,教师应在探究某个概念时,要科学、准确地表达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形成明确的科学概念。
三、物理基本概念教学与实验研究方法相结合,注重概念教学的直观性
初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的研究方法有许多,如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模型法等研究方法,如果选择不恰当,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也会增加学习的难度。比如,学习电流、电压概念时,由于电流和电压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分别采用跟水流和水压进行类比,把概念教学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之上,学生可以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进行加工、分析、理解。如此以来,学生对抽象的概念不再感到陌生,内容不再陌生了,理解起来也就容易了。又如学习磁感线概念时,由于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学生更难于理解,我们可采用模型法,用具体的事物替代抽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尤其是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能充分把握好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学研究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话,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正确理解,又能熟悉和掌握物理研究方法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物理基本概念的能力。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范文2
【关键词】:物理试题 中考 分析思考
中考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与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中考试题本身的质量如何,更是备受师生和学校的关注,它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各级教育部门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初中物理中考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物理学科目标方面所达成的水平,它既是衡量学生物理学习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中考也承载着“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的重任,因此中考还对初中物理教学有一定的观念引领和导向作用。
一、中考试题应发挥物理教学引领性作用。
每年呈现的中考试题,是师生改革教与学方式的载体,它会促使教师反思平时的教学,寻找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和不足。反映学生对知识是否真正的理解,从另一侧面引导我们老师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真正理解,注重通过创设情景来呈现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到理性认识;要关注知识的迁移,把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与生产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逐步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增长能力。如重力的方向是重力概念中的基础知识,教学中,有的老师通过实验让学生感悟、认识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以及该方法的特点垂直水平面向下,并通过生活实例体验重力方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对重力方向的理解得到提升,启示我们教师教学中应从多角度,多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
二、中考试题应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
对任何复杂或简单的题目的解答,都离不开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应用,只有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规律,才能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因些在复习中,我们要把初中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单位及换算、需记常量、实验目的和原理等梳理出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和深刻的印象,这几年中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的考查。例如:比较压力作用效果、比较做功的快慢、欧姆定律的得出等等。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复习,要注意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要联系实际,同时辅助必要的练习加以巩固。要重视课本,重视教材内容和教材功能的挖掘,注意教材每幅插图所蕴涵的物理意义,近几年中考常出现用课后小实验、课本各类图表和图形渗透来实现物理知识的考查,值得重视。
三、中考试题应注重社会实践性。
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中考物理试题也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经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注重在真实、生动的生活情景中考查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试题应注意向联系实际的方向引导,注意知识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的意识。具有生活情趣以及物理意味的试题在中考中的出现,关注了学生对物理知识应用的体验和感悟,大大激发教师将教学与生活、实际应用结合的热情,使教学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我们提倡中考试题尽量原创,生活的素材、实际教学中的实验就是原创题的源泉,这样具有实用性的原创不仅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发展,为以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四、近几年题型结构匹配基本情况分析。
随着考试评价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诊断、选拔的评价题型日臻完善。从这几年试卷的试题结构来看,大多选用了单选、多选、填空、作图、实验、简答、计算等题型。对物理学科来说,作图、实验题型的学科特征非常明显,都有实验题,非常难能可贵,因为利用物理知识辨析事物诸因素之间的物理关系,解决现实中的物理问题,是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应用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在近几年的试卷中,题型及其总量均题型一脉相承,求稳的特征比较明显。从题型赋分来看,单选、填空、实验和计算题型,构成了整卷的核心题型,比较好地反映了诊断学生物理知识、实践能力水平的命题初衷,整套试题在题型建构上,明显起到促进教学、稳定教学的效果。
五、重视基本实验能力的考察,凸现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物理实验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逐年递增,考查基本实验知识、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实验设计等方面。近几年中考对实验的考查,都是以教材上的基本实验为依托,做一些适当的延伸,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平时实验教学的开展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中考实验题中常常以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测定物质的密度、伏安法测电阻、测电功率等几个常规实验为素材命题,考查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包括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基本电路元件的使用和电路的连接,以及刻度尺、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等。考查的范围也不局限于课本,使那些试图靠背实验考出高分的现象不再出现。
六、按照“课标”的要求、掌握知识布局。
按照“课标”的要求,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从物理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为初中阶段学生打好物理知识基础的发展角度来看,中考物理试题考查内容结构按照“课标”知识划分的体系结构,“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学业评价目标的达成,其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一致的。从评价角度来说,中考是目前初中生学习成果表达的一个平台,按照新课程理念、“课标”的要求,从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角度,中考考查学生的评价目标及其结构就显得很关键,这直接关系到评价是否有效,是否能够科学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发展状况。
总之:探究是新课标的一个特点,虽然它有固定的环节,但我们中考中的探究能力考查试题不能简单化,标签化,模式化,为体现中考的公平性,试题应力求考查形式、题目的情景、题目思维的方法等方面有创新、有突破,这样的探究才显得有意义,有价值。我们应当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真地对待复习工作,在复习中充分理解改革与继承的关系,注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既关注社会热点,也关注中考动向,努力使复习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范文3
1、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是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二是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是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3、联系实际,帮助理解。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讨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因此,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亦处于核心位置。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形成是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复杂过程。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公式等)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物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物理学科结构的核心。整个中学物理是以为数不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干的一个完整体系,物理基本概念是基石,基本规律是中心,基本方法是纽带。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必须让学生学好基本规律。那么我们该怎么教学呢?
一、在讲解物理基本概念的时候我们应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千万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规律
例如我们在复习物态变化的时候,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升华?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列举生活中同学们可以观察到的一些物理现象,学生更容易理解,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更容易记忆,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讲解概念和规律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忽略了概念和规律的如何形成的过程。经过笔者对初中物理的多年教学摸索,我发现要想让学生彻底的掌握,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从课本上或者老师这里背上概念和规律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其形成的规律。例如我们在教学物理概念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内容,如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例子、学生平时看到的一些现象等,让学生获得具体的直观认识,这就为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有在同学们理解概念和规律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引导同学们进行科学抽象的理解(刚开始比较难),把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关键。观察相同的物理现象,不一样的学生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例如我在讲解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时候。我们知道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只要知道三点就可以了:第一点施力物体是地球;第二点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第三点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而高中所讲到的重力其实并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而是地球吸引力的一个分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不一定是指向地心的。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分析和应用
初中物理教师在引出概念和规律之后,应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并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而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正是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师在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加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学,具体如下:①直接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并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判断物理性质;②充分利用其他的物理知识,为概念和规律的提出做好铺垫,同时也要以相关概念和规律为基础,为其他知识的学习提供方便。
三、在习题讲解和示范中注重概念和规律的运用
每次考试以后我们会经常发现这道题目我们已经在课堂做过很多次了,可是为什么学生还是做错了呢。我们在平时习题教学的过程比较单一,基本都是老师讲题目、学生做题目来巩固。通过大量的习题讲练来学习物理知识,而忽略了书本基本概念和定义的把握,忽略了知识背后的隐藏价值,结果同学们头脑中有的只是一些抽象的字母、公式和内容。我们在制定习题的时候要有特色和针对性,尽量制定的比较全面、便于学生理解。物理习题有的本身就来自于日常生活,是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出来的比较抽象,对于这些题目我们可以将它还原,即原始的物理问题。物理习题我们有的时候需要通过具体的分析来获得答案,这样来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点。题目的难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物理的知识不管在深度上,还是在方法上,学生都应该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我们把难的题目直接摆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可能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还可能让学生失去学好物理的信心。所以我们在制定物理习题的时候,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普通班和重点点,难度梯次上我们可以改变一下,尽量让学生能够体会解出问题的乐趣,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我们可以把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分成几步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我在遇到有关“超市手推车”习题的时候,可以先让同学们利用休息的时间去超市感受一下“手推车中的物理”:①手推车可以任意的改变方向吗?为什么?②手推车为什么在水平地面上推起来比较轻松,而在电梯上推不动呢?为什么?③如果我们在手推车里面放了很多东西,手推车在电梯上会滑下来吗?让学生通过这些思考,在生活中得到体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困生都得到了答案,提高了学习兴趣,我们在讲解的时候,这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形成了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了他们的意识,养成了乐于探索和思考的科学习惯。
四、合理应用练习和评价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范文5
关键词:物理;思维能力;分析;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00-01
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除教材分析外,还要对学生学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进行分析,论述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的现状,提出优化教学的对策。
一、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
1、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思维定势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思维定势对初中生学习物理会产生错误的思维倾向,同时还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2、思维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因而很容易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和日常观念去分析物理问题。
3、思维独立性
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真正接受一些物理概念,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往往将自己思维作为对概念的理解,从而想当然地认为物理就是这样的。对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在肯定和鼓励的同时,应防止他们走向固执己见的极端化道路。
4、感性认识占主导地位
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初中学生的思维总是从一定的感性材料的归纳中形成物理模型。这种模型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通过运用物理模型进行思维加工而形成的。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过于强调理论分析,就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兴趣,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形象思维阶段停滞不前。
初中生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科本身的原因,主要是教材的内容较难,当然也有教师教学上的原因。笔者通过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
二、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建议
1、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首先要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引用与建立。①基本概念的形成:可通过大量实例和演示实验将一类事物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启迪学生挖掘其本质特征,剔除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概念。注意将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概念的辨析,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知识,不存在疑点、盲点,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提高对概念理解的清晰度。②注意物理概念的探索和推导过程:灌输式教学会让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下降,因此,加强对物理概念的套索。可以将科学的物理思维程序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确规律是如何得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什么等,让物理知识完全“属于”学生自己。
2、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进行。
(1)培养兴趣,实施课外实践活动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产生了兴趣,才会对物理知识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会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教师要将平淡的、枯燥的课堂精心设计成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设置趣味的知识背景和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摸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学生可以在这种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教师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观察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得到启发,产生联想,加强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巩固。
(2)鼓励提问,放飞思想
初中生一开始都是带着浓厚的兴趣接触并开始学习物理的,但过不了多久,一部分学生就会对物理知识麻木,甚至是讨厌。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好奇的各种提问。所以,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赞许他们通过自己眼光提出的问题。教学中也要多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在教学中可以介绍哥白尼、伽利略等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勇于发展的精神。由于初中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有些发问虽然可笑或提法是错误的、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范文6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掌握; 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化学术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由于基本概念不明确而影响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讲清化学概念、使学生轻松、牢固掌握化学知识,我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演示实验讲清基本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直观生动、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课本中有许多基本概念都有对应的演示实验,一般来说,演示一个实验,讲清一个概念。但有的演示实验一个实验可以讲清几个概念。如演示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这一个实验,可以讲清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两个概念。甚至有的演示一个实验可以讲清三个概念。例如演示了配制NaCl溶液一个实验,可以讲清溶液、溶质、溶剂三个概念。当然也有演示两个或者三个实验才能讲清一个概念的。 有时为了讲清一个概念,还需要自行设计补充课本上没有的一些演示实验。例如对于“饱和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学生并不难理解,但对Y尾“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这句话,不一定注意到它的意思。为此可以补充做这个实验:在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晶体,不溶解,所以这种溶液是NaC饱和溶液。但当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时,从溶液出现紫红色现象看出高锰酸钾溶解了,因此这溶液却是高锰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二、通过具体的物质讲清基本概念
对初中学生来说,化学基本概念以前没有接触过。如果抽象讲解,就不易接受,不好掌握,更谈不上应用。所以有些概念要结合在具体物质学习以后来讲解,例如对“同属异形现象”和“同属异形体”两个概念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利用金刚石和石墨这两种具体物质,把金刚石和石墨这两种物质的有关知识讲清楚,强调它们的物理性质虽然差别很大,价格悬殊,但它们两者却是同一种碳元素所形成。在这个基础上,再讲解“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学生就不感到抽象,容易理解了。
三、咬文爵字讲清概念
化学概念的文字表达很讲究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要讲清概念,学生要学好概念,对所有概念要做到咬文嚼字,才能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例如根据电解质的观点。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两字是关键,因为有些化合物如酸式盐,它在水溶液中电离,也有氢离子产生、但同时电离出其它阳离子,故就不是全部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它就不是酸,而是盐。所以对“全部”两字一定要咬文嚼字。
四、从正反两方面讲清基本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例如借助演示实验讲完电解质的概念: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电离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接着提出问题:固态硫酸钠不能导电,它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为什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抓住概念中“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这个条件来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电解质概念的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