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的角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学研究的角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学研究的角度

文学研究的角度范文1

【关键词】阅读教学;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课的“阶段目标”中规定:要求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评价”,“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同时在阅读课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这些,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又有多少教师落实呢!如何行之有效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高中语文实施研究性阅读的必要性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与鉴赏”部分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由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板块上的理念可知,新课程注重阅读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化发挥以及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间的有机联系,而研究性阅读的最基本特征恰恰与新课程倡导的这些理念不谋而合,研究性阅读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阅读为基础,使学生不再处于等待状态,而是“在做中学”,动态地主动探求对文章的多重解读,初步形成多维的立体的文章解读思维,而这些恰恰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导向。因此,研究性阅读是贯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方式,是应对语文高考考纲的重要手段。研究性阅读所倡导的方法与理念是科学应对高考开放式考题的有效方法,在平时极力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是帮助考生达到这种水平的有效措施。

二、与文本对话,张开想象的翅膀,领悟文本内涵

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其作者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等都和学生自己的经历和积累有着巨大差距,有时甚至是难以逾越。因此,鉴赏文学作品,必须要从作品本身出发,通过与作家、作品“对话”,碰撞出激越的思维火花,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解读课文或阅读材料,用自己的经验、情感、生活理念去寻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如讲授《荷塘月色》第三段时,我请学生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荷叶亭亭、荷花艳艳、荷香袅袅的境界,变课文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并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荷塘情景,让学生仿佛置身在月下荷塘的景色之中,从而领略到这段文字的景物美、语言美和情操美。

三、融入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放在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如学习《阿Q正传》一文,分析完阿Q的性格后,我对学生提问:鲁迅笔下的阿Q是哪个时代的缩影,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人物,怎么看待这种阿Q精神?有学生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失为一道心灵鸡汤,当考试失利的时候经常自我安慰:题目太简单了不适合我。有学生认为精神胜利法是一种乐观豁达,比如皇明太阳能集团就是用精神胜利法启发员工,激励员工,使企业做大做强。

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将课文中的生活画面、人物的喜怒哀乐与学生的情感相衔接,以使学生产生共鸣,与作者共同感悟生活与人生。这样也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四、进行阅读针对训练,总结解题思路

文学研究的角度范文2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1.教学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教学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本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综合的教学目标的高中教师却只是尽力完成教学任务,而非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前,教师缺少很好的评估和对学生充分的分析,对教学内容没有做到有针对性地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由于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切实际,也没有突出重点、难点,一贯的对学生进行技巧和方法性的硬性灌输,很难实现新课标语文教学目标。

2.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忽视学生兴趣

现今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学仍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授课方式单一,课堂气氛呆滞,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也容易对语文产生畏难情绪,学生很难真正地得到实际的练习,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思维得不到发散。这样的教学形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后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厌学语文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3.学生易产生厌学心理

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觉得枯燥,对语文产生厌学心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处理这些厌学心理时采取的不当措施又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的兴趣与质量。学习的心理障碍会进一步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不够,进而直接影响其自信心和语文成绩。

4.教学目的性过强,忽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高中教师不能把眼光仅仅放在教学目标上,还应该言传身教地教学生如何思考,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因为素质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作为思维的发展阶段,高中生思维的全面发展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然而目前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学生怎样学习、如何思考、怎样做人的素质情感目标,这无不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探索

1.通过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应该在备课时设置好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并最后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探究性学习。比如,在学习话剧《雷雨》时,可以设置“《雷雨》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探究”类似的综合性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探讨相关人物个性、时代背景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雷雨》这一课文,还能提高学生对人物分析的能力。

2.学生体验角色创设情境

根据授课的内容,设置引导学生体验角色的情境。还是以《雷雨》为例,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主动创设情境,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并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在情境展示中充分理解人物个性,对悲剧人物的命运感同身受,从而将极大地提高思考能力。

3.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教媒体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经验表明,这些电教媒体深受学生喜爱,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视听等三维手段,可使创设的情景更为形象、生动、逼真。教师可以应用录音、幻灯、DVD、计算机多媒体等各种电教媒体,也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资源,如文字、图片、音乐、动漫等,充分发挥各种元素的作用,主动创设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情景,使教学内容鲜活生动起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课内课外互动一体化

文学研究的角度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探究性学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探究性教学,主要表现为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地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允许学生自主地去解读课文。教师不再关注学生阅读的结果,而要关注读的过程。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有效的探究性研究,才能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同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一、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阅读是新课标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过去的阅读改革中我们看多,大多数都是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构建,因此影响了阅读教学的发展。新语文课表体制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说明了语文是交际工具,又诠释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学习语文,既是习得语言的过程,又是提高自我素养,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探究性阅读教学,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这种阅读方式将阅读看做体验探究的过程,从实质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已进入探索阶段,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使得探究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当务之急对探究性阅读的探索,是指导新课程阅读教学的重要实践。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

阅读教学教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构建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的兴趣。但有些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给学生的阅读环境很压抑,课堂以教师为主,教师对阅读的过程具有绝对的掌控权,学生反而成为阅读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阅读氛围沉闷、了无生气,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并且在长期被动接受的情况下形成没有主见、随波逐流的性格。因此,组织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自,给学生充分阅读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的阅读氛围,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体会。

(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抓住机会促进深化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时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阅读自由,明确自己的教学位置,适当地给予学生点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章,鼓励其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授课文《月光启蒙》时,让学生阅读文章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探究文章主旨、思想观点等等。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给予其适当鼓励,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母亲是怎样在月光下对我进行启蒙教育的?不打断解决问题的思路,适当地表扬学生,引导其进行探究性及开放性阅读,对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沟通与交流。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安排一些小练笔,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对课文理解,让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体会写下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启发指导其进行小练笔,我们以《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本篇文章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赞扬了伟大的母爱。所以,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本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在日后的写作中,模仿该写作特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三)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学会阅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绝不是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获得的体验与感悟才是最真切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他们亲历阅读探究的过程,体验阅读的乐趣,感悟阅读素材中的情感,同时,渗透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之中,教师不妨根据阅读文本的难易度以及要求,研读品味重点篇目,对于不同阶段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学会精读、略读和整体游览。积极开展课内探究性阅读教学,在课堂中给他们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充分让学生自己朗读、默读,以读悟情,在读中探究感悟。教师还可以根据阅读的素材之间的关系,积极开展比较阅x,引导他们对其相同点、不同点加以比较,进行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升阅读能力。(四)阅读中激发内心情感,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

阅读与写作都离不开文字积累。语文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感性多于理性。无论是语文习题,还是写作训练都没有标准的答案,一般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开设语文这门学科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通过阅读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概括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阅读教学让学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积累的经验来分析文章,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通过开放式阅读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开展自主性探究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开放式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阅读素材,与阅读文本展开心理对话,从根本上提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首先必须以学生为主,通过开展自主性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内容,体会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在读中陶冶情操,提升阅读语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J].学周刊,2016(04).

[2]樊蕊.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1:111.

[3]郑福海.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绿色通道[J].教育艺术,2016,01:73.

文学研究的角度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新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很多的问题,有些偏离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标等。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这些问题:

1.阅读教学主体学生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重视讲解,突出了主导的作用,甚至主导占据了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大多数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阅读的材料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给的阅读材料。教师设计好阅读教学的框架和思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还有将教学简化成教师读,学生听的过程。学生完全处在学习的被动地位。教师缺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不能全面参与,不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阅读教学就像是一沟死水,了然没有活力。阅读课原来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现在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2.突出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教学中应该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给方法的指引,但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过分注重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决于知识点是否被教材选用,是否是考点。教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素质的提高等待人们的重视,初中教师要对传统阅读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改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1.发挥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初中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组织有潜力的语文老师多到先进的教学地区,向先进的教师学习,逐渐推动我国阅读教学形成新的发展的局面。

2.初中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的精神,更新教学理念,逐渐确立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要确立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运用全新的理念来统帅自己的教学,用课程理论的语言来指导自己的教与教学的行为。

3.灵活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发挥出自己教学智慧。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灵活设计,实现学生被动阅读和主动阅读的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应该突出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主动阅读,教师要用教师为中心的被动阅读,让学生进入阅读的世界中,发挥出师傅领进门的作用。教师要进行讲解、提示和分析,让学生对阅读的技巧和技能的掌握进一步深化理解。教师在启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挖掘作品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主动阅读,鼓励学生产生自己的个性化的思考和见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才能。教要运用好教材中的泛读课文和课外阅读的素材,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展。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改进教学的形式。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运用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发挥出语文教学的浸润学生心灵的作用。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4.语文教师要具备课标的意识

语文教师要研读新课程标准,领悟其精神指导教学。

语文教学要明确学习的基础是知识和能力,贯穿学习的是过程和方法,融合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到这些特点的体现,不能不教这些知识,如果不教就成了应试教育,就不是新课程了。

5.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

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实现教师和文本的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深刻领略书本的精神实质,产生自己的见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重视感悟、拓展和写作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追求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实现产生创造性的见解。

6.教师要重视加强课内阅读教学,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

广泛的阅读的目的都是在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形成学生好的阅读的习惯。教师要经过学生整体把握、重点赏读、精心思考等科学的阅读的方法,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将阅读的喜好和阅读的目标充分结合,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境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阅读的计划,选择好的阅读材料,积累阅读材料中的语言和思想。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制定成目录,发给学生。教师可以沟通学生课内和校内外、学校与家庭等,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阅读模式。教师还可以举行专题阅读的讲座,分计划分步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组织学生阅读小组进行充分的课外阅读,进行课外阅读的竞赛、阅读专题讨论活动的开展、书评活动等,教师通过搭建这样的读书平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积累学科知识,练就教学的能力,成为主动的研究者,主动研究新课程,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和学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的水平,保证新课程高效高质地实行。

【参考文献】

文学研究的角度范文5

摘要:小学低段语文阅读能力既关系到小学语文整体的教学质量,又关系到小学低段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在阐述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对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23-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这一表述中,可以看出重视阅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导向。并且在小学第一学段课程标准里提出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但是,从实际的教学中来看,低段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很好。因此,本文将从阅读出现的问题、阅读出现的问题的原因、阅读的重要性、提高阅读能力的建议做些简要分析。

一、小学低段语文阅读出现的问题

1.缺乏阅读自觉性

低段的小学生认识水平和识字量较低,甚至有部分学生不能实现自主阅读,缺乏相应的阅读技巧。不少学生比较偏好看颜色、形象丰富的图画类书籍,而不喜欢阅读文字类的书籍。要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只靠课堂教学讲授的课文内容是不够的。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一种主动阅读的自觉性。

2.缺乏有利的指导

处于低段的小学生, 在语文课堂阅读过程中能力有限, 他们还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或者是在阅读后无法将自己得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应用。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对于看过一遍的东西并没有记住重点, 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应给予小学生合理的引导, 向其传授合适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缺乏主动性

学生回答问题的固定模式,因此,小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要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小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突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科技时代干扰因素太多

现在学生处于一个信息激增、文化多元的高科技时代,电视、电脑、手机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多样的形式,让家长和学生都沉浸其中。相比之下,阅读文字类的书籍就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在低段,更多的学生热衷于玩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看电视,不喜欢坐下来安静地阅读,这种现象在学生离校回家后更为明显。

5.家长的影响

部分家长不重视阅读,认为只要认真学习好教材就可以了。加之受到功利性教育因素的影响,家长们宁愿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数学、英语上,或者是在课余时间让孩子学舞蹈、学音乐、学表演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二、小学低段语文阅读出现问题的原因

1.低段小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的自觉性较低,并且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使低段的老师不得不多花时间在字、词、句的训练上,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更谈不上花大量时间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2.虽然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但低段老师受考试的影响,花大量时间在对字、词、句的训练上,缺乏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大部分老师仅仅停留在口头提醒而已,并没有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阅读书目,也没有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价,更没有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3.学生放学回家后,由于缺少家长的监管,基本上就是看电视或者是玩电脑、手机,很少能做自主地阅读课外书籍。

4.现在的电视节目非常丰富,电脑和手机游戏更是为学生所喜爱,这三个屏幕都大大地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少学生更深迷于其中,连学校的基本学习任务都不能完成。更不用说再抽出时间来阅读。

5.重视学生学习的家长,也受到考试功利性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家长们情愿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数学、英语上,或者是在课余时间让孩子学舞蹈、学音乐、学表演等。学生的课余时间被严重挤压,孩子们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更谈不上坐下来安静地阅读。

三、提高阅读能力的建议

1.阅读内容与教材同步

低段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形象思维为主,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的。一定要遵这一特点,进行选文,不能人为拔高。只有当我们的阅读选文与教材课文相互补充时,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主题产生更为深刻地理解。

2.阅读内容要贴近低段学龄儿童生活

阅读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可以成为阅读的“教材”,阅读也可以成为生

活的“教材”。因而在进行选文时,应该以诗歌、童话、故事为主,或者选择一些短小的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阅读内容要适宜于诵读

课标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

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而,在进行阅读选文时,尽量选择一些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让学生在诵读中去感受语言的优美。特别是我国的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值得让学生去朗读背诵的,并且我们发现低段的学生对背古诗的兴趣是非常高的,因而我们在进行选文的时候,尽量把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古诗选入,让学生进行阅读。

4.阅读内容应富含优秀传统文化

课标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提出了低段的学生要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这就为我们

在选文时就提供了一个方向,可以选择富含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来进行主题阅读。在我们传统中的教育中,非常重视文字文章对人的涵养作用的。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能在经典的诗文中得到精神的滋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研究的角度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一、概念界定

“素读”就是指朴素地通过文字符号领会全文的内在蕴意,主张教师不多用其他资料,不滥用多媒体技术,只用最传统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对文本做出朴素的解读。“素读”教学倡导找出散布在作品中的关键词,探索这些词语在作者语言体系中的特殊含义。从语言最小单位―词,到语句,到段落,到作品节奏,逐一加以推敲,最后再把它们组合到一起,最终重新结构整个作品。 简言之,所谓“素读”,是指不追求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的诵读,将所读内容作为永久、终生的记忆,是一个人对于人文素养的原始积累。

“素读”所倡导的基本目标是力求学生专心致志地阅读,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加以诱导,让学生与文本发生最直接的对话,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和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换言之,“素读”就是强调本色阅读,强调最原始也是最语文的阅读。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内涵解读研究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策略的选择有利于学生课内和课外的发展。“素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由传统的专制、封闭式的课堂走向开放、合作性的课堂的一种尝试。

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以最大效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西华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胡婕认为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设计做到以下三点。首先,重视教师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素读”教学重视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对话,因此教师每次备课都必须做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吃透课文,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第二,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为此,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第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二)关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

“素读”追求的是一种本色阅读,力求用本色的阅读设计,养成真实的阅读能力,已达到作者拈花而读者微笑的境界。

为了达到文本“素读”的有效性,华中师范大学教师谢晓艳 老师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提出了文本“素读”的四点有效策略:第一,依照场景素读,入境入情;第二,还原时代背景,“素读”文本;第三,学相声捧眼,“素读”文本;第四,多元素读,入境悟情。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陈琴认为“素读”的内容必须是经典作品。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素读”经典课程必须在学校完成,由教师来引导监督,在常规的语文课堂中为经典“素读”留足空间。

(三)关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设计的课程实施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陈琴老师在《素读经典及课程开展初探》中提出了“素读”的课程实施过程。在她看来,“素读”课程的实施必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素读”的内容必须是经典作品;第二,“素读”经典的时间应该安排在课内;第三,“素读”如何做到“素”而不闷,让文本“素读”充满趣味性。

江苏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贾淑涵老师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素读”的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对于文本“素读”的重视与理解程度将是学生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江苏通州市纱场小学陆云峰老师在《素读:阅读教学的根性觉醒―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审视与本质探寻》一文中指出语文阅读教学应有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和民族个性,而“素读”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读书法,实施的是一种不刻意追求理解的纯粹的“私塾式”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以它独有的特性有助于我们窥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性特质。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

三、研究成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文献数量

据初步统计,2007―2013年期间,发表在期刊报纸上的以“素读”为关键词的文章共32篇,学位论文共18篇,共计50篇。历经7年的文献积淀,相关研究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明显的研究成果分水岭是以2011年为界。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得知,形成这样的原因是:随着对于目前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现状和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于该课题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与认识。并且与此同时,该教学方法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

(二) 内容分布

2007―2013年间,学者对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实施、有效策略和内涵解读等方面。下面专门就以上三个方面的主要观点做详细综述。具体篇数和相关比率参见下表:

四、教学反思与研究趋势

通过对7年来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的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素读”教学的不断实施,我国的研究者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但是仍然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研究内容局限。现在相关的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研究多以内涵解读、课程实施和有效策略为研究对象。从这些方面看来,相关的研究颇多。但是,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新课程标准频频颁发,因此应该自足当下,对比其他阅读教学方法,做一些系统的对比研究,从而取前之精华,去前之糟粕,不断指导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研究并提高其教学水平。

(二)研究深度不够。关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研究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总体来说,研究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在质量方面,表现为调查研究的内容更为具体、细化。 但目前对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于“素读”本身的解读和浅显的课程开展策略,缺乏更加深入的挖掘。

(三)研究角度单一。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研究如何作为一门艺术学来提高教学效果,展现教师个人魅力也将是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现在正在经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通过本次文献综述的研究,发现不足,以便为一线教师和学者提出一些建议,促进“素读”教学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婕.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素读”教学[J].语文学刊,2012,(3)

[2][5]陈 琴.“素读”经典及课程开展初探[J],2009(5)

[3]谢晓艳.文本“素读”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N].阅读 指津,2013(4)

[4]陈 琴.“素读”经典.天津教育报[N],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