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化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化学方法

初中化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化学 基础 方程式 学习方法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均衡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差别。教学实践中,如果用同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将会出现好学生学习过于轻松,容易对化学产生轻视,后进生学习过于缓慢,对化学产生为难情绪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解决这一矛盾。每一个后进生,都是在某一个知识难点上与其他学生产生差距,在这些知识难点的差距日积月累,就造成后进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化学学习成绩差。作为教师,我们的目标就是尽量延缓在这些知识难点面前学生的分化。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方法范文2

关键:初中化学 兴趣教学 方法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等层面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现代科技文明的重要标志。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知识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如何很好地引领学生步入化学殿堂?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让学生更高效率的掌握初中化学知识?这些问题无疑都是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然则,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毫无疑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关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对其都有近乎统一、明确的认识。孔子在《论语• 雍也》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代陈颐又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而欧洲伟大思想家和诗人歌德也曾讲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脑是一个耗散系统,学习者只要对学习有兴趣,便可使人脑这一系统处于开放状态,且学习兴趣越浓,教学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干扰越小,信息输入量就越大,人脑这个耗散系统熵减少的就越多,有序化程序就越高,即智能水平越高,而这正是教学中的最佳状态。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一个人的注意力、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乃至想象力都与兴趣紧密相关。在兴趣中学习,思维最主动、最活跃,智力和能力都能得意充分发展。进一步讲,兴趣必然引起追求,而追求和研究则会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笔者在多年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在引导和培养学生化学兴趣方面做过大量的探索和尝试,现对主要经验加以梳理,期待与同行、方家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和分享。

        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许多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和解释分析自然界中的现象是学习化学的主要目标。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把获得化学知识的过程转为理解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

        首先,从第一堂化学课始,就要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世界中,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化学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餐及稀有气体等成份组成,我们需要其中的氧气来维持呼吸;我们的食品主要包括糖类、油、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牛素等成份,我们的服饰主要依赖于植物纤维和化工纤维,我们的钢筋混凝土房屋离不开碳酸钙、铁等化学物质,我们乘坐的汽车、轮船等行驶工具离不开汽油燃料,而汽油主要成份为烷烃……。学习化学知识可以让学生从丰富的宏观世界逐步进入到神奇的微观世界。其次,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用化学理论鲜明生动地解释一些熟悉的事例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变化的本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理论的认识,更增进了他们对化学这一现代学科的认同感,无疑也有助于点燃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激情和信心。例如,在碳酸钙一节的教学,先提出水壶中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怎样才能够除去水垢?然后分析如下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结合碳酸盐的性质讲授除水垢的原理及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此外,初中化学教学还应该注重联系当前主要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以及三聚氰胺、苏丹红等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应用化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让学生们认识到哪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会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危害,以及我们如何防范这些危害发生。这样不仅可以逆向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

        二、注重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观刺激,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能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许多教学实践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例如:镁带燃烧、不纯氢气的爆炸等实验现象都能使学生感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即使平时注意力不集中或较顽皮的学生,都会提神静气,主动关注和参与实验,并因实验成功而感到欢欣鼓舞。

        因此,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教学必须注重实验。凡是用教学内容涉及到的实验,只要条件允许,教师都应亲自演示操作,而且要变一些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因为“百闻不如一见”, “百见不如一练”。 

此外,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些辅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温度一定时,饱和的食盐水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往饱和食盐溶液里加高锰酸钾粉的实验进行观察和验证,这比单纯用溶解理论来解释直观和容易得多。又如,在学习co2 能否供给呼吸时,引导学生补充做一个把蝗虫放到充满co2 的瓶子里的实验,实验结果既便可理解,又过目难忘。学校还应该定期开放实验室,为实验课中因操作迟缓而未做完成实验的同学或完成但实验效果不佳的同学提供补做的机会,为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想通过实验途径解决的同学提供研究的平台,也为怀疑自己新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的同学提供检验的场所。通过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习境界的转变。

        三、科学授课,增进兴趣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化学新课程提出的“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精髓。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应当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给每个学生的学习留有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被动式的学习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①凡是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不要由教师提出;凡是学生能够说出的答案,就不要由教师直接给出。②教师要服从于学生,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想法,不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师相同。③进度要服从于效果,当学生进行研究、讨论、思考而占用较多时间时,不要为赶进度而打断学生思路。④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共同探讨每个问题。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就感,从而获得学习化学的激情。

        此外,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也可以使化学教学事半功倍。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色彩、声、乐融合在一起,以达到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可以将原子的结构图制作成动画(flash)形式来展示,为何原子不显电性?当得、失电子时,又为何变成带电的微粒?带何种电荷?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何?这些本来微观世界的知识在我们借助于多媒体的技术使它们成为“宏观世界”,通过运动展示,可使学生更直观、清晰地掌握电子的运动、原子结构以及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得轻而易举。

        四、突破难点、巩固兴趣

        初中化学课程中,分子式、化合价、核外电子排布、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都是难点,许多学生初开始学习化学积极性很高,但一接触到这些难点内容,往往由于挫折感使化学学习兴趣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因此,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重点、难点,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化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化学;课堂;初中;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16-0181-010

引言

当前的时代环境是高科技不断发展,各种教学手段不断增多,学生们学习知识的需求与学习方式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各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资金支持不同,导致各个地区的教学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化学是初级中学的重要课程,既与其他学科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特点。本文以初中化学课堂教育教学现状为背景,对现阶段初中化学课堂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

1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初中化学教师不能一视同仁: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们的要求和期望值往往是不一致的,这极度容易忽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将关注点放在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身上,对于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关心的热度则明显不够,这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不平等。尤其是对一些学习兴趣不高、成绩暂时较差的学生,很多教师更是放之任之,这不仅对学生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也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重大打击,对学生的心理和成长的健康没有益处。而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初级中学的各种课程中,是各种课程的共性问题。

1.2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不够重视: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国内大部分初级中学都配备了自己的实验室,但很多学校很多初中化学教师还没有形成重视实验课、让学生自主实验的意识。这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非常不利,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做实验,而是死记硬背实验结果和操作过程,不仅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记忆没有好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形成自己的动手能力。

1.3课堂教学模式死板:目前还有一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为主,不给学生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思维的惰性,思维的变通性和发散性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束缚。长此以往,就算再给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的机会,学生也无法得到新的认识了。有的老师以集体批阅试卷中标准答案要求十分严格为由,把问题的答案一字一句报给学生,要求学生背诵默写,以提高考分,把化学这一门自然科学课上成了默写课,让化学课的趣味和意义荡然无存。

2当前初中化学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教师对学生关注度较低:教师作为课程活动的组织者,对把握课堂、控制课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初中是学生心理较为叛逆的时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家庭状况,现阶段许多老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起伏,而不考虑在成绩变化的背后所隐藏的学生心理状况。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够,也就无法与学生形成亲情式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的进行和教师指令的下达都没有益处。

2.2教师素质低、师资力量落后:目前初级中学不太重视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对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不足,又加上政府财政资金的缺乏无法满足对教师进行大规模培训的需求。

2.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有些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只是机械的上课、记笔记、背知识,并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自然也不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而且有些同学学习动机不强烈,往往在教师和家长的催促甚至逼迫下才开始学习,而且这种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存在于化学的学习中,其他的课程学习中也有显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不高,即使有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但由于实验课程的缺失和拓展资料的不足,教师在平时没有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无法满足学习化学的欲望。

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3.1提高化学教师自身素质:现阶段科技日新月异、发展非常迅速,初中化学教师的知识储备也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初中化学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理论书籍,真正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面对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的背景,反思自己的教学,彻底摈弃那些陈旧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整合各种教材资源,设计出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教学路径,在研究教学的同时,使学生得到发展,使自身得到提高。

3.2注重实验教学:以往的传统教学中,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因为教学设施不足,实验室设备较差。但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不断提高,大部分学校都配备单独的化学实验室。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给与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知识,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3.3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改革的首要目的是改变学生受教师控制的局面,让学生独自思考、自主学习。因此首先要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时间,把讲授知识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思考、自己体验,让学生自己从中感受化学的魅力。现在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多而不精,教师可以根据市面上的习题和资料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自己精选习题、编印作业,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许多学校已经在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环节,让学生自己交流心中的想法,合作互助解决不懂的问题,既能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经历,又能给教师留下时间重点讲授重难点问题。

4结束语

初中化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任务驱动 初中化学教学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是指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并提高诸多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学习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实施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负担,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核心是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具有“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任务驱动”中的“任务”的设计非常关键,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探究活动指明方向,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持续、深入探究的重要手段。

在设计任务时,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按照“低起点、高落点”的原则精心设计出梯度合适、循序渐进的任务。

例如以《燃烧与灭火》教学为例,这一节内容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物质的燃烧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教学时可从学习者的实际生活知识出发,并层层递进地设计问题情境、实验探究等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习者对燃烧和灭火进行分析、研究。教学时可逐步设立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原理――在火灾发生时如何自救等系列任务,不仅能驱动学生自觉投入学习,探求新知,而且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步骤

1.创设任务情景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设有待研究的问题情景和情感氛围为教学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任务设置可以是问题情景、主题式学习或探究性实验。研究的任务设置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和心理特征,面向全体学生。对有一定难度的研究问题可化整为零、分步进行、达到适合学生实际的目的。研究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吸引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迫切希望进行研究。

2.引导任务探究

教师根据探究的问题,引导途径,指点方法。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讨论、思维、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在引导研究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将各种片断的素材组织起来,并与已知的知识相联系,提出假设。假设是科学发现、研究的基本形式。教师不仅要提倡学生要有各种猜想、想象,并要指导学生研究因果关系,强调逻辑推理,从中学会独立思维。

3.促成知识获得

验证是学生确立假设是否成立的关键,是获得正确概念、原理、规律的基本保证。研究活动的开展不会一帆风顺,教师要想方设法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主要做法是:激励――不断强化学习动机,点拨――对学生思维障碍和疏漏的即时疏通、调控和补救,促成发现。

4.促进学力发展

将研究发现的概念、原理、规律及时练习巩固。在知识的再现和迁移的过程中加深记忆和理解。并不断运用到新的知识中,解决新的问题,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发展。一旦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经常运用此种教学方法,学生在研究发现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研究发现的能力,还磨炼了钻研问题的意志力,培养了发现问题的洞察力,提高了分析问题的推断力,使综合学力获得了发展。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基本功能

1.重在培养研究能力

2.有助于培养先理解后记忆的品质

3.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促使了教师和学生角色与地位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型学习模式的应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和学生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主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在教学前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创设任务情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多走动,多观察学生,去发现学生在感知理解新知识时的困难和差异,让学生敢于设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把关者,在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后,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纠正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学生是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展其个性特长,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亲身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中主动去获取知识。

五、参考文献

【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胡玉娇,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化学教育》.2008.(2)

郑革,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辽宁高职学报》.2005.(6)

初中化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为学生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化学奠定基础。由于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既复杂又抽象,对于学生来说,化学实验很陌生,与生活距离较远,由此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出发,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实施有效策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关键,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学生对化学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想探索化学中的奥秘。因此,教师要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学生的激情,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最佳教学方案。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物展示、教具模拟、观看挂图、多媒体课件、小实验等辅助教学。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水为什么可以灭火?洗的衣服为什么会干?穿的衣服都是什么材料?蒸出的馒头为什么是松软的?经常烧水的水壶内为什么会沾有白色的东西?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及工农业生产中蕴涵丰富的化学知识,社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要认真学习,就会了解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奥妙之处,由此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围绕一定主题,在小组内进行研讨,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研讨中要指导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问题,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的想法,然后组内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经过集体交流,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更深刻。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团体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个体学习变为组内集体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通过集体学习,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学习成绩都会不断提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根据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以语言形式传授知识的方法

以语言形式传授知识的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和谈话法等。

讲授法,就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讲课既要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又要符合语法规范性,注意语言艺术、肢体艺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如在学习《空气》这一课题时,用讲授法叙述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过程。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要注意控制时间,避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要合理分配时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发表意见而共同学习的方法。例如在讲授《金属材料》课题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教材中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讨论:为什么菜刀用铁制作而不用铅制作?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不用银制作而一般用铜制作?等等。这些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教师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时,要明确讨论要求,使学生的讨论始终同绕主题,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言,相互切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出总结。

谈话法,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谈话法并不直接传授知识。而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寻求正确答案,当学生做了错误的回答之后,教师不直接进行纠正,而是提出补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与改正错误。在谈话法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识。这种方法较易于集中学生注意,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强化教学效果。运用谈话法,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谈话要有计划性,提问的问题要明确,难易要恰当。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探索,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掌握有关化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2.训练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训练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实验法、练习法。

实验法,就是通过化学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学习化学知识的方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论是以实验揭示的,要做好教材的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时要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操作要规范,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上升到抽象思维。

比如教师演示测定自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分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通过多组的演示实验事实,推导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分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好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选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在课外活动中老师指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初中化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习方法 探讨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困难,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会有学生说出"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10min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我都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3.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4.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5.无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培养。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们讨论、老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