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建模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数学建模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数学建模培养

初中生数学建模培养范文1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传统数学课堂乏味、枯燥,常采用强行记忆与“题海战术”,大多数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活动难以提起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随着数学建模思想的引入,其独特的强关联性与可操作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例如:(1)骑行出游时,能否借助自行车的运动,计算出起始点与目的地的距离,并制定一套测量方案,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距离测量。(2)假设一座拱桥,丰水期达到桥洞的一个具体刻度,枯水期又再次回落,让学生抽象出一个函数图象,根据转化成的图象构建坐标系,探究丰水期与枯水期的回落差,得出函数关系式。类似于以上一系列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生活实际出发容易理解,通过此类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积极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得以同步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维

学生对于一些重难点的学习热情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工具,教师要从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角度出发,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情景,并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可以大胆的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意识层面进行培养。比如,在教授学生利用函数模型解答应用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题目:现在一个工厂主要负责制造衣服,制作每件衣服的成本大概在100元左右,在试销售阶段每件衣服的日销售价为x元,日销售量是y件,当x值不断提升时,y值会相?τΦ挠兴?减少,要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函数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解答,怎样的销售方案可以最优化的进行盈利。如果定价太高的话,货卖不动,定低了,赚不到钱。在这种具体的应用矛盾探索中,学生就会尝试着利用自己的建模思维进行有效解题,设立一个一次函数关系式y=-x+200,然后假设好定量和变量,利用模型的概念知识进行有效解答,使学生可以在这种真实的情景化问题解答中有一定的学习突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这种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教学中,学生会意识到数学模型在解决应用问题的高效性,从而让学生有深刻的学习认知,主动自觉的去接受知识渗透。

三、指导学习过程,训练学生数学建模的方法

在数学模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可以灵活的为学生打造知识体系的相关模型,让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差异新选取有效的解题方法。当然,教师的应用解题策略不能够脱离实际,要结合一些生活化的具体实例佐证,让学生在应用数学模型解题中更好地了解建模方法,强化解题效率。比如说工厂制作衣服时所需要的成本和定价销售关系,由于工厂在生产衣服时主要是希望能够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那么教师就要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怎样根据题干中的内容写出利润、成本、销售价、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式,然后结合自己对于函数模型的理解深入探究,分析和总结出最为合理科学的解题步骤。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师主要是起一个教学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加合理客观的了解应用题型的解题层次,掌握一些高效合理的解题技能,深入贯彻建模思想。

四、重视实际问题的选取应用

由于社会以及家庭因素等多方面的作用影响,现在初中生的社会阅历普遍较为浅薄,无法将实际问题与数学原理充分联系。大多实际问题学生难以理解,从而无法建模。由此,让学生学会建模的前提在于从一些较为熟悉,接近于生活的实际问题中选取素材,适当降低建模难度,调整学生自主建模的可能性与合理性,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对建模的兴趣。

五、以构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前文提到,“建模”就是构造模型,但模型的虚体化使得模型构造具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学生自身有足够的构造能力,而学生构造能力的发展往往是基于自身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建模思想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已知条件解决已学知识。而数学建模正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可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重视课本知识功能的应用

数学建模思想应该以正常的课本教学内容为基础,将学生培养出的应用意识融合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应用问题时应从课本出发,将内容平行迁移,保持题目难度与表达重点,在教材例题与应用性问题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对接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初中生数学建模培养范文2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必须以社会需要为依据,根据学生个人的素质和需要,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方法,但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尽最大可能地将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谈点体会.

一、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应让数学课成为初中生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环节,让数学教学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实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1.发挥初中生的自主性学习

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基本在这一时期养成,学生一定要在这一时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的主体意识,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强自控能力,能够主动自愿地接受数学课堂教育,以自主学习的办法将课本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存,并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得以运用.

2.调动初中生学习的能动性

数学的学习一定要积极主动,自己多动脑子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多问别人,然后将所学的在具体的数学应用中去熟练演练,归纳总结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很认知结构,才能在下一个学习中得到更进一步的运用.

3.培养数学学习的创造性

这里的创造性不是指创造新的答案,而是善于一题多解,能够用多种方法来完成一道题目,并能够说出其中的道理.就学生的学习品格而言,要有大胆探索、自主自立、目标明晰等品质,要有创造性的态度和精神.

二、数学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途径

1.数学教育要采取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要求教师在教数学的过程中采用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等是一个中学生应该有的基本观点.

2.态度决定高度,端正态度是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初中生学习数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初中数学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运用的技能,所以要想很好地生活就必须认真地学习数学.教师不仅要教数学,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内容和解题技巧,还要让他们热爱数学,乐于学习,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3.爱国主义是中学生必须具有的素质和思想品德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在数学课堂上得到有效的贯彻,在数学课堂上多讲讲古今以来我国的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取得的著名成就,再讲有关的知识时有意识地去挖掘有关的数学发展史料,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数学能力的高低也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而初中数学在应用中是非常普遍和广泛的,培养初中生应用数学能力是一件极其有必要的事情.

数学的建模能力是一个人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数学的实际问题.

例如,甲、乙两名同学进行投掷飞镖比赛,每人各投掷10次,中靶情况如下图.

(2)分别写出甲、乙两名同学这10次投捉飞镖比赛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画出甲、乙投掷飞镖的折线图;

(4)从折线图的走势看,请你分析哪位同学的潜力较大.

初中生数学建模培养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建模教学 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33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将实际的问题运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的一种实践。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题目也比较复杂,很多初中生因为难以有效地应对复杂的数学问题,而在学习的道路上遇到严重的挫折,以至于丧失学习的信心。数学建模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经过简化与假设,将复杂的数学问题以简单的数学方式表示出来,建立起便于学生理解的数学模型,用数学公式进行求解,得出要求的答案。数学建模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消除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但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建模教学,还需要不断地深思。本文就如何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展开论述。

一、数学建模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含义:“数学建模”就是将遇到的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将遇到的复杂问题经过抽象与假设,用数学语言、符号或几何图形等建立一个清晰的数学结构,以便于问题的解决,我们就称这一过程为数学建模。

(2)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对于部分初中生来说,数学既是繁杂的又是不易理解的,并且在实际的生活中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学生之所以会对数学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而没有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上,数学并非是纯理论的,数学是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与发展的,人们在实际的生活中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推动数学学科的发展。

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出,要求学生不仅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提高应用意识,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建模教学就是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密切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既加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又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有效建立数学模型的程序

想要有效地运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就必须熟悉建模的一般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数学模型。

第一步:数学模型不是凭空建立的,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初中学生在建模之前,一定要认真地审题。初中学生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与小学阶段有所不同,小学阶段的数学题目一般都比较简洁,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掌握题目的中心含义,初中阶段的数学题目一般都比较冗长,涉及大量的概念,学生不容易抓住题目的中心思想,甚至会出现漏掉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的现象,因此,广大初中生一定要认真地阅读题目,并对题设中给出的已知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已知条件与所求事项,为建立数学模型打下基础。

第二步:之所以要建立数学模型就是要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因此,在仔细阅读数学题目并掌握其题设条件的情况下,要对数学问题进行简化,抓住主要的内容,摒弃与解决问题无关的次要内容。例如:在做一道数学应用题的时候,关键是要抓住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至于人物的名称和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步:在有效提取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后,需要初中学生将有效信息与题目所求的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将题目中给出的文字性语言转变成数学语言,引入数学公式、图形等,将题目简单明了地表现出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

三、数学建模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数学建模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操作难度比较大,因此,想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深入理解数学建模的内涵,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数学建模能力的提升建立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之上,数学题目尤其是应用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想要有效地利用建模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就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做支撑。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广大初中数学老师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既关注社会又要关注数学发展的前沿,并不断深化对数学建模教学的认识。

(2)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向学生传授数学建模方法很有必要,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仅仅停留在讲解的层面上,要让学生将数学建模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尊重学生在建模过程中具有的创造性的想法。

初中生数学建模培养范文4

多媒体具有动态、声音和图像等直观性,能够刺激初中生的多种感官。多媒体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响来创造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情境,使初中生脑、耳、手、眼并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容易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把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生动,把静态的数学问题变得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教学内容直观化、趣味化、多样化,学生兴趣浓厚,课堂生动活泼,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良好学习品质。精彩导入,诱发动机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入课堂情境的作用。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唤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对课堂教学有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探究新知。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能准确地把文字、图形、视频和声音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课堂教学艺术环境,学生兴趣盎然。如教学“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节课时,教师运用CAI课件向学生展示海上日出的情景,伴随着太阳的缓缓升起,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自然引出。教师运用多媒体设置导入情境,在精彩的情境下引出新课。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优美,领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数学价值,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渴求新知,进入最佳的数学探究状态,课堂教学活力无限,为后续教学做了恰当的铺垫,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亲近数学,让数学唤起初中生的探究热情,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巧设问题,激发欲望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心脏,它是打开初中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设置数学问题,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媒体鼓励学生从已知处设问,从无疑处设问,从平常画面上发现问题,自觉地探索新知,使课堂教学活力无限。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教师用课件呈现多幅校园图片,指着图片问:“从图片中能找出哪些平行四边形呢?”学生积极发言,找到很多平行四边形。教师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找出来的?”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引出: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借助鲜艳的色彩和优美的图案,通过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变化的过程,形象生动地描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增加了图形的真实感,渲染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打破了学生齐步走的局面,解决了不能“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使学生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让数学课堂精彩生成,学生享乐数学,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2营造媒体氛围,感悟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动手实践,启发思维动手实践是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基础。通过动手实践,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容易感觉数学知识是现实的、有趣的、极富有挑战性的,与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把形、声、光、色融为一体,打破时空的限制,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会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活动,化“难”为“易”,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培养空间想象力,启发创新思维。用Authorware与几何画板进行课件制作,对动态对象进行有效的“跟踪”,清晰地显示该对象的“轨迹”,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如在教学“动点运动轨迹”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屏幕上缓慢移动点、线、面,矩形的一条边沿其另一边作平移运动,其上的固定点的运动轨迹就是线段。在屏幕上保留它们移动留下的痕迹,清晰地演示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轨迹。通过观察知道:如果动点的轨迹是一条线段,那么其中不变的量就是该动点到某条直线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学生探究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数学天地,让数学知识植根于学生生活的土壤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运用建模,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建模之前必须认真地阅读理解分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创设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精彩情境,有助于学生思考,能灵活自主地进行变式教学,使学生有效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从而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个背景,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很快投入到建模中来。可运用现成的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认真分析,确定解题所需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找出模型中所需的具体数学模型,再用现有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节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巧猜妖魔和孙悟空年龄”,动画音形色具备。一个妖魔吼道:“我在此修炼了几百年,能呼风唤雨,你小小的年纪不配与我说话,快快走开!”齐天大圣孙悟空手打凉棚,哈哈大笑:“何方妖孽,俺老孙在此,你竟敢胡言乱语,我孙子都比你大!俺老孙年龄的1/4在花果山占山为王,然后又做了290天齐天大圣,等于你在下界的290年啊。后来我大闹天宫,在五行山下度过了我年龄的1/2,现在又和师傅去西天取经已经10年了,你来算算俺老孙的年龄?”学生被精美的动画所吸引,对孙悟空的年龄产生好奇心,积极动脑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建模,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列出方程(解答过程略)。通过体验数学建模,学生积极动脑寻找答案,尝到成功的喜悦,为探究新知找到方向,激发了与人交流的热情,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的。

3结语

初中生数学建模培养范文5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能力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0前言

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1.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逻辑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虽然不同的传统学派可以强调不同的侧面,然而正是这些互相对立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综合起来的努力,才构成了数学科学的生命力、可用性和它的崇高价值。

1.1 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强调最多的是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推导,没有从生活经验中去好好领悟数学的需要,所以不难想象,学生对数学内在的真正作用是存在着很大疑惑的。纯粹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能力和修养是不够的,要从更加广阔的意义上去培养初中生“用”数学的意识。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把学到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时展的需要,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用它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因此增强初中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关键。

1.2 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大大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已经慢慢涉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就拿计算机来说,它的理论模型之父图灵就是应用抽象分析方法首先阐明计算本质的一位数学家,图灵仔细地观察发现,一个人进行笔算时总是把一些符号写在纸上,当计算中出现不同的特殊符号时,就改变作计算的动作。而计算者工作时用的是铅笔还是钢笔,用的纸是有行的、无行的或方格纸等,这些都与计算过程的实质无关。图灵在分析计算过程时,正是对过程中一切无关因素加以舍弃,对过程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发现了计算的本质,这样才导致后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更是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并且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也都用到了数学知识,这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

2.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措施

2.1 设计教学方案

首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中改变过来,不要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死记硬背,这样在教学情境中,学生就会不知不觉的养成了不动脑、不动手、不爱看书,过分依赖老师的被动学习习惯。老师可以对教材经心安排下,很好的设计一下教学课堂,让学生们一开始就能进入创新思维的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可以精心选取实际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们通过想办法,相互之间讨论做比较,增强学生们追求新知识的渴望心理。一些和课本内容相关的案例,做到要有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能够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和实践能力。

2.2 数学活动课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带着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写调查、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积累相关经验。比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一课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设想,根据今天上课学习到的知识怎样去测量山高、河宽、以及联想一下步聚。再比如学习完“垂线段最短”定理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上体育活动课的时候,根据自己的跳远米度,用垂线段最短定理来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让学生在课堂与现实中寻求解决的答案,在实践中应用,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其实在生活中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3 把习题生活化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习题,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如在学习直角坐标系时,可以把当地区域的地图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建立平面的直角坐标系,然后再写出本地区有关部门的位置,最后坐标确定有关部门的准确位置,把生活中的知识融于课堂中。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 建模训练

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在解应用题时,特别是解综合性比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其际上也就是建构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对选编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保险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通过建模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定义、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经过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数学模型,与现实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3.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探究;留有更多的空间去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数学的能力,达到应用中学、学中应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

参考文献

初中生数学建模培养范文6

1问题情境概述

情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学习行为的环境,而数学情境则是指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据其教学的目标、内容等创设一个运用与其相适应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氛围,由此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其中。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够提供与之相关的信息来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促使学生们能够灵活的运用想象、类比等方法来对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时候需要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启发性。所创设的问题只有具有启发性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认识,进而促使学生们产生一系列相关的联想。第二,针对性。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时候需要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来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问题。第三,连续性。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时候,相关问题之间需要具有承上启下的关联性作用,进而才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数学知识。第四,趣味性。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增添一些趣味性,由此才能够吸引、引导学生更好的探究相关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2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2.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现有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进而进行知识的延伸与发展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层面出发,所引入的知识才能够顺应原有的认知水平,才能够促使学生们自觉、自主的进行学习与发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相关的学习能力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与了解,进而从这一层面出发,寻求更多的信息资料,以此来激活初中生们原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们进行知识的新旧对比,逐渐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类比的方式进行分式基本属性的归纳与整理。通过对全等三角形进行识别,从而归纳出分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来寻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等。通过创设这些问题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来引导学生们学习新知识,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点,促使学生们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2.2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科目本就是一门联系生活,解决生活问题的学科。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使得枯燥的数学知识生活化、丰富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而带给学生们一种亲切感,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思考思维,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创新与创造的能力。例如,在进行“线段大小比较”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们常见的公交车身高线来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在每一辆公共汽车的上车口的车厢内部都会标有1.1m以及1.4m的红线,在小朋友上车时只要脚跟靠墙站立,就能够知道是否需要买票或者是购买半价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们提出免票、半价票以及全票的购买依据及方法是什么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逐步的引出线段大小比较的教学内容。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更加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理,进而促使初中生们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2.3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的数学建模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起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并逐渐的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因此,通过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来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能够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进行全面性的观察,培养初中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初中生更好的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初中数学中类似于建筑、测量等一类的工程型应用问题,在解答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应用与之相关多的图形特性,通过对基本的三角形、圆形等几何知识来进行知识的迁移、转变等,以此来寻找相关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的建立其与之相关的几何图形来从中寻求相关的解题思路,进而更好、更便捷的解决数学问题,寻求相关答案。

2.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来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初中生来说,所学习的相关数学知识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趣味性以及挑战性,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不断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相关的问题情境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与制定,由此来促使学生们能够自觉、自主的去进行分析与探究,引导学生更好的对事物进行观察、实验、验证、分析、推理、交流等等。通过学生们的自主探究来培养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对问题的探究精神,帮助初中生们更好的学习与发展。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乘方”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折纸的情境来探究乘方的相关知识。学生们通过折叠不同大小的纸可以得出再折到第七次的时候就很难再进行折叠,而后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理。之后,教师再通过引导学生们进行相关的计算就能够得出随着纸张折叠次数的增加,其厚度呈现出一种等比级数的增加,而纸张的面积也是随之得到减小。通过应用这种问题情境的创建模式,不仅能够促使初中生更好的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技能,同时这种探究式的问题情境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初中生们的自主性以及分析、探究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们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全面性的提升了初中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与能力。

3结语

问题是人们进行思考的源泉与动力,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有认识到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才能够在教学设计、情境设置的过程中融入相关问题,并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出发,制定出合理的问题情境,进而激发初中生们的学习、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依据教师的设计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树立起数学思维,更加自觉、自主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成绩。

作者:孟宪辉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第十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红梅.中职数学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教育,2011(4):28-30.

[2]顾志林.浅谈初中数学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9).

[3]李方姣.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