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医院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医院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医院报告

乡镇医院报告范文1

一、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医疗机构通过对散发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和上报,可以了解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提供技术支持。2020年各监测医疗机构病例上报情况如下:

1、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工作指标:每年报告病例数≥50例。截至目前,市第一人民医院报告56例,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报告52例。

2、我市6家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任务量为:年上报病例数≥1例。截止目前,冶陶镇卫生院报告1例、阳邑中心卫生院报告6例、徘徊中心卫生院报告1例、康二城卫生院报告1例、大同中心卫生院报告1例、市社区服务中心报告1例。

二、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

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的监测内容为: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2人以上或出现1名及1名以上死亡病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020年通过“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系统”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件。

乡镇医院报告范文2

关键词 伤害;监测;

伤害已成为全世界范围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高发生率和高致残率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给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自2008年起,平阴县作为山东省伤害监测试点县(市、区)之一,开展了住院伤害病例的监测工作。现将2012年度4165例伤害病例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分析对象 全部4家监测医院因伤害而住院的病例,其中县级医院2家,乡镇医院2家。

1.2方法及分析 按照《全国伤害监测方案》及《山东省住院伤害监测方案》的监测报告流程收集病例,数据采用Excel2007软件录入分析,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患者一般信息

2.1 年龄及性别分布

2012年全年共上报病例4165人,其中县级医院报告3356人,乡镇卫生院报告809人。男性2780人,占 66.75 %女性1385人,占33.25%,男性为女性的2.01倍。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

2.2 户籍与职业分布

报告病例中本县患者3854人,占92.53%,本省外地患者252人,占6.05%,外省患者59人,占1.42%。职业分布,以农林渔水利生产人员和家务人员为主,分别占47.95%和15.97%;专业技术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在校学生分列第3-5位,分别占7.97%、7.49%和6.31%;其他各类人员占14.31%。

3 伤害事件的基本情况

3.1伤害地点

按照公路/街道、家中、工业和建筑场所及其他/不详等共9类分类,分布情况见表2

3.2 伤害原因和伤害意图

按照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钝器伤、非机动车车祸、刀/锐器伤等伤害原因分为11类,各类发生的频数及构成比见表3。伤害意图方面,意外事故造成的有3816例,占91.62%;暴力、攻击264例,占6.34%;自杀、自残82例,占1.97%。

4 临床信息

4.1 伤害部位和性质

伤害部位,头面部1280例,占30.73%;下肢、上肢、躯干、多部位分列第2-5位,分别占22.67%、21.10%、13.71%及6.82%、其他伤害部位占4.97%。伤害性质情况,骨折1526例,占36.64%;浅表损伤,有893例,占21.44%;内脏器官损伤、开放性伤、肌肉肌腱损伤、非药品物质中毒分别占17.41%、11.07%、3.36%和2.38%;其他各类性质占7.7%。

4.2结局与医疗费用

伤害患者住院后最常见的结局是治疗后回家,占98.2%;其次是死亡的有25例,占0.74%,转往其他医院,占0.55%。医疗费用情况,4165例伤害产生的医疗费用总共为26012944元,平均每例伤害产生的医疗费用为6246元。

5 讨论

伤害是指由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等。伤害死亡率的不断上升则是引起人群早死、导致生命损失的重要原因。损伤与中毒已成为我国居民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之后的第四死因顺位[2]。通过对平阴县2012年的住院伤害病例监测发现,本县患者3854人,本县户籍人群住院伤害发生率大于1.1%。男性病例为女性病例的2.01倍,显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伤害,这与男女的社会活动情况密切相关;40-60岁是伤害发生的主要人群,占40.91%,20-40岁占32.32%,两项合并, 20-60岁人群占到了伤害住院人群的73.23%,显示中青年人群为受伤害主要群体,与主要是农林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家务人员的职业分别是一致的。公路/街道及家中是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大部分病例为由于意外伤害受伤,跌倒或坠落、车祸最为多见,分别占35.02%和33.98%;钝器伤刀/锐器伤、及中毒,分列第3-5位,分别占19.13%、5.55%及2.21%。从临床信息看,头面部是最常见的伤害部位,占30.73%,下肢、上肢分列第2-3位,分别占22.67%、21.10%。最常见的伤害类型是骨折,占36.64%,其次为浅表损伤893例,占21.44%。从住院的结局来看,大部分患者最后经治疗后回家,平均医疗费用为6246元。

伤害一直被看做是一种随机的和意外的事件,实际上伤害像其他疾病一样,是可防可控的,通过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很多伤害所致的死亡和伤残都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为有效减少伤害的发生,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干预:注意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的危险因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服从车速限制,拒绝酒后驾车,系好安全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及劳动保护,严格劳动纪律,合理安排劳动时间;照看好老人和儿童,避免家庭暴力,不滥用酒精;进行预防中毒的宣传教育,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生处理中毒者的急救水平。因此,它需要全社会范围内政府和社会组织更多的投入和关注,制定伤害预防与控制策略,减少伤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1]段蕾蕾,译.伤害监测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乡镇医院报告范文3

【关键词】HIV/艾滋病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48-02

连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五岭南麓,北江支流连江上游,是粤、湘、桂三省(区)结合部和商贸、文化中心,又是中原往南粤的主要通衢。全市总面积2663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艾滋病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为了解连州市艾滋病疫情发展趋势,做好艾滋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现将连州市2005―2009年艾滋病疫情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艾滋病疫情资料来源于连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资料,人口资料来自统计局人口年报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连州市2005―2009年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连州市自2005年7月由广东省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报回本地首例艾滋病患者,截至2009年12月,全市累计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35例,其中HIV感染者26例,AIDS患者9例,死亡5例;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以来增幅较大(表1)。

表1 连州市2005―2009年艾滋病疫情报告统计

2.2 地区分布

全市12个乡镇(其中10个镇2个民族乡)只有三水乡未报告过病例,其余11个镇乡均报告有HIV感染者/AIDS患者,其中连州镇最多共12例,占总病例数的34.29%;其次为龙坪镇6例,占17.14%;大路边镇5例,占14.29%;星子镇、瑶安乡、丰阳镇、西岸镇各2例,各占5.71%;保安镇、九陂镇、东陂镇、西江镇各1例,各占2.86%。

2.3 年龄、性别分布

35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80岁,以青壮年为主,其中20~39岁年龄组共17例,占48.57%;40~59岁年龄组11例,占31.43%(表2)。

35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男性27例,占整个发病数的77.14%;女性8例,占整个发病数的22.86%;男女性别比为1:0.3。

表2 连州市2005―2009年HIA/AIDS病例年龄分布情况

2.4 职业分布

职业以农民为主,共11例,占总感染人数的31.43%;其次为家政及待业人员共6例,占17.14%;干部职员、教师、公共场所服务员、海员及长途汽车驾驶员各2例,各占5.71%;工人、离退休人员各1例,占2.86%;其他3例,占8.57%;不详5例,占14.29%(详见表3)。

表3 连州市2005―2009年HIV/AIDS病例职业分布情况

2.5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以性传播为主,共29例,占82.86%;注射吸毒、血液传播2例,占5.71%;无发生母婴传播;不详4例,占11.43%。

3 讨论

连州市于2005年7月由广东省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报告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已死亡)后,相继在抗―HIV阳性配偶、吸毒人群、自愿咨询检测人群、劳教收容人员等人群中发现HIV感染者,根据HIV/AIDS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该市艾滋病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两年来增幅较大,每年都以50%的速度增长,反映出该市艾滋病流行相当严峻;全市12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都发现了艾滋病感染者,以农民和青壮年为主,以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这与相关报道一致[1],说明艾滋病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原因是我市地处粤、湘、桂三省(区)结合部,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贸、文化交流的频繁,本地吸毒人群不断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和外出务工人群的增多,他们流动性大,人员组成复杂,容易染上不良嗜好,且处于活跃期,社交复杂,性关系不稳定,加之文化素养低,自我保护意识差,这就加大了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也成为家庭内感染的高危因素,造成HIV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因此必须加强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连州市近年来艾滋病疫情报告数急剧上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继往感染者已进入发病高峰期,同时加强了艾滋病的检测力度,到医院就诊及自愿咨询检测艾滋病的人数不断增多。(2)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艾滋病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3)对感染者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控制传染源力度不够[1]。

连州市属粤北山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HIV/AIDS处于一个较低的流行水平,从2005―2009年HIV/AIDS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来看,艾滋病已呈现从HIV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外来人群向本地人群扩散的危险。随着本地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流动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大,娱乐场所服务人群、静脉吸毒人群的增多,加大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难度,为此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疫情监测力度,积极推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通过专业人员与求询者面对面的协商以降低和消除危险行为开展一般人群的HIV/AIDS筛查检测工作,最大限度的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二是强化娱乐服务场所特定人群的艾滋病干预项目力度,大力推广免费使用安全套,降低HIV感染的高危行为。三是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管理教育,为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如戒毒、提供洁净注射器和美沙酮替代疗法。四是开展全员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墙报、讲座等形式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并将艾滋病防治及禁毒知识纳入初高中、大中院校教学计划,使青少年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有效地阻止艾滋病在连州市的蔓延趋势。五是加强领导及部门配合,艾滋病不仅是一种医学疾病,也是一种社会疾病,需要公安、宣传、教育、民政、文化、妇联、工商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根据各部门职能,将任务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严小霞,黄永春.防城港市1997―2009年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36(5):43-44.

乡镇医院报告范文4

州局特监科:

为加强我市卫生健康系统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按照甘安办〔2020〕11号文件要求,康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开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确保我市医疗卫生机构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现将医疗机构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明确分工

我局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分解细化任务措施,全面发动,广泛宣传,营造了卫生健康系统人人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氛围。

二、摸清底数、自查自纠

按照州局业务科室和市安委会相关要求,我局开展了医疗卫生机构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一是摸清医院特种设备底数,进一步明白特种设备使用情况。目前,辖区内有17家医疗卫生机构有特种设备(其中有4家乡镇卫生院),共有电梯54台(其中新都桥镇卫生院有4台电梯停用),真空灭菌器4台,医用氧舱2个(其中康定市人民医院1个高压氧舱暂未使用),医用氧气瓶457个,中心供氧系统5套、25个附件。

二是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特种设备自查自纠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能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整改措施,排出整改进度,落实专人负责,限定时间进行整改,并形成自查整改台账,向各监管所报备。目前,已有11家医院报备特种设备安全隐患自查台账。

乡镇医院报告范文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说,传染病直报系统建成后,我国对传染病的监测水平大大提高。现在国家CDC对全国各类传染病的实时情况了如指掌,稍有异动便会及时获知。CDC的网络直报系统在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爆发中,在汶川、玉树等地自然灾害救助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SARS的惨痛一课

回望SARS,王宇说:“非典是传染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疫情,而当时我们对非典详情全然不知,不知道疫情到底多严重、有多少患者,分布在什么地方,或者有多少人死亡。信息不清,更谈不上政府行政决策和公共卫生的有效应急。”这些都暴露了当时中国疾控的薄弱。

关于薄弱的原因,王宇介绍,非典以前,全国各地上报传染病情况,靠的是手工填写报告卡,填好之后再将卡片层层上交到乡、县、市、省、国家卫生部门,最后到达中国CDC。“国家想获知某地或全国传染病的基本情况,最快要一个多月,那时获得疫情数据就像大海里捞针,非常难。”

河南省开封县疾控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早些年,村医骑着自行车到乡镇送卡片,偏僻、路不好走的地方来回要半天或一天时间,他们很少有时间报送传染病情况,除非特别严重。

网络直报系统实现疫情即时报

为了不让历史重演,政府投入2亿多元,加强传染病监测系统的建设,包括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检核。2004年1月,中国CDC建设的“国家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试运行,标志着我国疫情监测、报告手段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

中国CDC信息中心主任马家奇介绍,中国CDC建设的“国家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是全球最大的网络直报系统,其配套的数据中心,现在每年有600多万个案信息会由全国各地上报并存储。

来自中国CDC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12月31日,网络直报系统覆盖了全国所有县级及以上疾控机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率达98%,乡镇卫生院报告率达87%,平均报告时间为0.8天。目前,该系统共覆盖39种法定传染病,建立了霍乱、血吸虫、鼠疫、艾滋病、结核病、不明原因肺炎等单病种监测系统,并开发、实施了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

现在,如果一家县级医院医生在给患者看病时发现了一例人禽流感感染者,从他发现、确诊并录入系统的那一刻起,该县所属市、省CDC及国家CDC都可以实时看到该报告病例的相关情况,如该病例的系统录入人员、确诊医院名称、医生名字、患者姓名、年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市、省卫生疾控部门处理到何种程度等。

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是因为根据要求,当医院发现传染病后要立即上报,甲类传染病必须在2个小时内报告,实行3级审核,所属上级机关要在报告发出2个小时内有所行动进行核实或处理。中国CDC有24小时值班人员进行监督。此外,直报系统还设有预警功能,当严重的或不明原因的疫情出现后,系统会将设置的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相关负责人和管理者手机上。

升级提升系统效率

乡镇医院报告范文6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诊断和治疗

2018年1月1日-6月30日,左权县人民医院结核病门诊新登记活动性结核病人26例,其中肺结核22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肺结核中,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3例(均为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例),新发涂阴肺结核病人19例(含3例重症病例)。

对于本年内确诊的26例结核病人,按照国家化疗方案提供免费抗结核药品,并对他们实施全程督导和强化期督导管理,其中全程督导6例,强化期督导20例。肺结核病人治疗覆盖率为100%。

新登记涂阳肺结核病人两个月末痰菌阴转情况是:2017年10月1日—2018年3月31日登记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2例,两个月末痰菌阴转2例,阴转率为100%。

从肺结核病例队列分析看,2017年1-6月全县共登记活动性结核病人17例,按治疗方案规则服药17例,规则服药率为100。经过治疗,转归情况是: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2例,治愈2例,新发涂阳肺结核治愈率为100%;复发涂阳肺结核病人1例,治愈1例,复发涂阳肺结核治愈率为100%;新发涂阴肺结核病人14例,均按要求完成了规定疗程,成功治疗率为100%。接受治疗病人,全部按要求实施了系统管理,系统管理率为100%。

左权县人民医院已于2016年9月23日开展了结核病痰培养工作。

(二)业务培训和健康教育

左权县疾控中心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乡镇结核病防治人员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技能、政策等有关内容的培训,共组织培训1次17人。

组织开展了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活动主要在左权县汽车站广场开展。3月和5月分别在左权思源学校、龙泉学校举办了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提高了这两所学校师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认知程度。上述健康教育活动,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转诊和追踪

我县非定点医院疗机构共报告肺结核病例6例,转诊6例,转诊率为100%。

通过大疫情系统,2017年12月1日-2018年5月31日共报辖区活动性结核病例43例,其中有重复报告3例,出院病例2例,需要追踪42例。对这42例全部进行了追踪,踪追踪率为100%。通过追踪,到位36例,追踪到位率为85.71%。

 (四)学校疫情处置

2018年1-6月,我县共发病学生病例1例,由左权县博爱医院于5月24日报告,为疑似病例,经到涉县医院住院进一步检查,确定为排除病例,最终确诊为肺炎。

    二、存在问题

1、左权县人民医院(定点医院)

(1)结核病门诊登记初诊病人数量少。

(2)初诊病人痰标本留取数量少。

(3)病原学阳性率低,第一季度出现高假阴性痰片结果。

(4)第二季度未开展痰培养。

(5)临时药品无药品阴凉柜,储存不符合要求,无温湿度记录。

(6)药房药品未列入出入出入库登记本。

(1)结核病防控宣传、培训痕迹资料不全。

2、非定点医院(民营医院)

(1)人员变动后组织机构未及时进行调整。

(2)结核病防控宣传、培训痕迹资料不全。

(3)传染病纸质报告和网络直报信息不一致。

3、乡镇卫生院(分院)

(1)病人追踪工作落实力度不够,个别追踪病人信息没有及时向县疾控中心反馈。

(2)向县结核病定点医院推荐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数量少。

(3)部分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督导频次少,达不到每月一次的要求。

(4)结核病防治培训、宣传痕迹资料不全。

(5)乡村两村结核病档案填写不规范,存在缺项。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左权县人民医院(定点医院)

(1)提高思想认识,从全县结核病整体工作高度着眼和思考问题,牢固树立大局意识,配合做好追踪病人收治管理工作。

(2)按照要求规范开展结核病门诊工作,提高诊疗工作的主动性,采取措施增加门诊就诊者数量。

(3)结核病实验室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做好室内质控,避免出现较大的检测失误。

(4)医院要协调好科室间的配合工作,院内发现报告的结核病例,能在结核病门诊进行登记和管理。

2、非定点医院(民营医院)

(1)继续加强对结核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分解到部门或科室,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出现人员变动时,要及时对结核病防控组织机构作出相应调整。

(2)建立完善结核病防控各项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3)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培训,留存痕迹资料。

(4)开展经常性院内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发现肺结核病病例后,要及时进行报告,并转诊到县医院进行收治管理。

3、卫生院(分院)和村卫室

(1)加大对非定点医院报告病例的追踪力度,提高追踪到位率。

(2)必须向县结核病定点医院推介病人,并做好推介转诊记录,1周内随访就诊情况。

(3)定期开展结核病工作督导和病人随访工作,督导、随访必须达到规定频次,完善相关督导和随访记录。

(4)持续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宣传,年开展的培训宣传工作要留存痕迹资料。

(5)正确使用乡村两村结核病管理档案,按要求进行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