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有机化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化学有机化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范文1

关键词: 高考化学试题 有机化学 命题特点 命题趋向

1.前言

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品质,是个体适应并胜任于活动和调节自身行为的心理可能性与现实相统一的品质。一种具体的能力是由智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真正形成某种能力,仅有相应的智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智力、知识、技能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它们与能力的关系可以大致用下图表示:

由此可见,考查能力,就是对智力、知识、技能三方面综合应用的考查。

高考中对有机化学内容的考查,由低到高可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综合应用。了解:对所学有机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理解(掌握):领会所学有机化学知识的涵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综合运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有机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2.高考化学中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特点

2.1考查考生能否从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认识(推测)其性质。

例1:(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12题)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

B.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

例2:(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第12题)利尿酸在奥运会上被禁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尿酸衍生物利尿酸甲酯的分子式是CHCl0

B.利尿酸分子内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不超过10个

C.1mol利尿酸能与7mol H发生加成反应

D.利尿酸能与FeCl色反应

例3:(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第12题)咖啡鞣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结构简式如下所示。关于咖啡鞣酸的叙述不正确性的是()。

A.分子式为CHO

B.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都有在同一平面上

C.1mol咖啡鞣酸水解时可消耗8mol NaOH

D.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2.2对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从结构式确定其分子式和最基本的一些有机化学反应等方面进行考查。

如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第29题的(5)、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25题的(2)属于对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方面的考查;2008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第29题的(5)属于对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面的考查;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第28题的(1)、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第29题的(1)属于对从结构式确定其分子式方面的考查;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29题的(2)属于对最基本的一些有机化学反应方面的考查。

2.3考查考生能否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模型认识其结构,再从结构推测性质;或能否从性质推测结构。

例4:(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第29题)萨罗(Salol)是一种消毒剂,它的分子式为CHO,其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

(1)根据上图模型写出萨罗的结构简式。

(2)萨罗经水解、分离、提纯可得到纯净的苯和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请设计一个方案,说明苯酚、碳酸、水杨酸的酸性依次增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时符合下列四个要求的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

①含有苯环;②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③在稀NaOH溶液中,1mol该同分异构体能与2mol NaOH发生反应;④只能生成两种一氯代产物。

(4)从(3)确定的同分异构体中任选一种,指定为下列框图中的A。

写出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并指出相应的反应类型。

①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DE,反应类型:。

(5)现有水杨酸和苯酚的混合物,它们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mol。该混合物完燃烧消耗aL O,并生成bg HO和cL CO(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①分别写出水杨酸和苯酚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可用分子式表示)。

②设混合物中水杨酸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列出x的计算式。

例5:(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25题)有机物A为茉莉香型香料。

(1)A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C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其中R和R′代表不同的烃基):

A的化学式是,A可以发生的反应是(填写序号字母)。

a.还原反应 b.消去反应有

c.酯化反应d.水解反应

(3)已知含有烃基的有机物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烃基R′的有机物R-OH的类型属。

(4)A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甲基,A的结构简式是。

(5)在浓硫酸存在下,B与乙醇共热生成化合物CHO的分子式是。

(6)在A的多种同分异构体中,分子结构中除烃基R′含有三个甲基外,其余部分均与A相同的有种。

例6:(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第29题)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D的化学名称是。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有机物须用结构简式表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B的分子式是。A的结构简式是。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4)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个。()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与B有相同官能团,()不与FeCl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5)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途。

另外,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第28题的(2)、(3)、(4),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29题的(1)、(3),均属这类题型。

3.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趋向

普通高校招生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高考试题不仅要对学科知识和具体技能进行考查,而且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科基本规律与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度。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化学有机试题可知,关于有机化学知识的考查,其发展趋势,是更加重视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考查,侧重于对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查,即侧重对高层次要求的考查,这是因为高层次的要求中一般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基于新信息题能够满足上述要求,故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对有机化学内容的考查以这类题型为主。这类题的背景是考生从未接触过的新概念、新原理、新知识或新方法,要求考生通过自学,迅速接受新信息,运用新信息,还必须迁移已有知识来解答新问题。这一类题提供的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种:一是有机化学新成就(新发现、新产品、新材料);二是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有关知识;三是环境、健康、能源等应用性知识。解这种试题,考生必须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现有只含C、H、O的化合物A―F,有关它们的某些信息,已注明在下面的方框内。

(1)在化合物A―F中有酯结构的化合物是(填字母代号)。

(2)把化合物A和F的结构式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A;F。

本题是信息迁移题,有的信息是直接给的,有的信息却要考生自己体会出来。要推出A、F的结构,要求有严密的逻辑性,能正向、逆向考虑问题,能从“形式相似”看出“功能相似”。

例8:α-松油醇可经以下路线合成,小方框中的每一字母各代表一种有机物:

可供选择的试剂:①Br②H③O提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1是,试剂2是。

(2)A至H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3)G和H的结构简式分别是:G;H。

(4)E转化为F的反应方程式是。

例9:(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第27题)碱存在下,卤代烃与醇反应生成醚(R-O-R′)

化合物A经下列四步反应可得到常用溶剂四氢呋喃,反应框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molA和1molH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饱一元醇Y,Y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5%,则Y的分子式为,A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A的结构简式是。

(2)第①②步反应类型分别为①,②。

(3)化合物B具有的化学性质(填写字母代号)是。a.可发生氧化反应;b.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均可发生消去反应;c.可发生酯化反应;d.催化条件下可发生加聚反应。

(4)写出C、D和E的结构简式:C、D、E。

(5)写出化合物C和NaOH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写出四氢呋喃链状醚类的所有同分异构的结构简式:。

由于这类题型给出的材料新,考查的知识面广,能力的综合性强,故它有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有机化学素质,而且这类题目可以保证试题的新颖性,引导中学教学跳出“题海”,培养能力,也有利于选拨真正具有学习潜能的考生,必将是今后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趋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编著.高考化学测量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全国卷Ⅱ).

[3]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

[4]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5]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

[6]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

[7]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全国卷Ⅱ).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范文2

自2013年开始,全国十余省份开始采用新课标Ⅱ卷试题进行高等学校招生选拔。之前,因为样本数量太少不便进行研究,至2015年,新课标Ⅱ卷已有三套真题,已经具备进行对比分析的条件。在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化学占到100分,选考题占其中的15分。因为采用新课标Ⅱ卷省份多由原大纲卷省份组成,相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化学与技术”选考题来说,教师和考生对有机化学题更为热衷。

二、新课标Ⅱ卷有机选考题的命题分析

(一)以有机物合成路线为命题框架

近三年命题分别以“化合物(C11H12O3)是制备液晶材料的中间体之一”、“合成立方烷及其衍生物成为化学界关注的热点”、“聚戊二酸丙二醇酯(PPG)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作为命题引言,并以这三种(类)物质的合成路线构建命题框架,突出化学与STSE的联系。

(二)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及迁移应用能力

2013年及2015年命题中均直接呈现四条与题设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教材中未呈现的物质转化关系,有基于核磁共振氢谱对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提示,有基于同分异构体对物质结构的提示,有基于物质性质对物质所含官能团的提示。2014年命题虽没有信息直接呈现,但在合成路线中出现两次“NBS、加热、过氧化物”的条件,第二次呈现时对产物的推导就需要用到第一次呈现时隐含的信息。

(三)侧重对常见官能团的特征性质考查

对官能团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未知物质的推断上,在特定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推断方面也有体现。2013年考查了卤素原子、醇羟基、醛基、烷基、羧基等官能团的特征性质;2014年考查了卤素原子、碳碳双键、烷基、醇羟基等官能团的特征性质;2015年考查了烷基、卤素原子、碳碳双键、醛基、羧基、酯基等官能团的特征性质。可见,每年命题考查的重点官能团有较大的交集,在教学及复习备考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上述官能团。

(四)考查有机物命名、化学语言、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1.有机物命名方面,2013年考查了有烷基支链的卤代烃命名,2015年考查了多官能团有机物(羟基醛)的命名,2014年虽未直接对有机物命名进行命题,但命题中的“六硝基立方烷”也一定程度上对有机物命名有所涉及。2.化学语言方面,主要考查指定物质结构简式的书写,需要注意的是对键线式的考查幅度加大,需进一步重视。另外这一部分也有对分子式的考查,主要有已知相对分子质量推导分子式及根据物质结构简式反推分子式。3.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涉及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对聚合反应没有显性考查,对有机物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也没有进行考查。

(五)考查同分异构体的辨识及数目推算

同分异构体是有机化学的一大特色知识点,也是区分度较好的命题点。2013年、2015年命题均基于物质合成路线中某一物质的结构简式进一步限定条件,进而推算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并进一步给定某一同分异构体的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要求写出这一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2014年考查同分异构体辨识,同分异构体数目推算较为简单,但要求考生要有较强空间思维能力。

(六)考查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语言,有机化学方程式也不例外。2013年考查烷基与氯气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2014年考查卤代烃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2015年考查卤代烃碱性条件下醇溶液中的消去反应,同时还考查了二元醇与二元羧酸的缩聚反应。除显性考查要求书写之外,在合成路线中凡涉及未知物质推断均一定程度上考查了有机化学方程式。

(七)考查对表征仪器信号的理解及应用

质谱法(MS)、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是教材中要求考生掌握的三种有机物研究方法。在近三年考题中均有体现。2013年、2015年所提供信息中均直接就某一物质核磁共振氢谱进行分析,并在后续同分异构体命题中作为限定条件呈现。2014年命题则是给定一有机物,要求考生对氢原子种类进行推算。但在2015年命题中,有“所有同分异构体在下列一种表征仪器中显示的信号(或数据)完全相同,该仪器是?”的题设,该题除要求考生理解图谱、应用图谱之外,还要求考生真正理解图谱细节所表达的含义。

三、启示

基于上述对近三年新课标Ⅱ卷有机选考题的分析,不难发现:三年考题呈现上均有所差异,但究其所考查知识点却是共性大于个性。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及备考是有重点的、有规律可循的。

(一)注重教材中基本知识的学习

在近三年命题中所考查的化学语言(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有机物命名、常见官能团性质、化学方程式等,均为教材显性呈现、考纲明确要求的基础知识。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就可以以此为基石,攻克难题。

(二)将有机化学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复习

在近三年化学选择题命题中,均包含有机化学相关知识的考查,近三年选择题中分别就常见有机物性质、同分异构体数目、有机物分子式进行了考查。同时,在化学实验题命题中,也常常采用有机物制备或提纯作为命题载体。高三学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做到整体复习。

(三)研读考试大纲、分析历年真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专家命题的重要依据,历年真题是对命题专家命题思维的直接体现,对大纲及真题进行分析才能做到在复习备考中有的放矢。

(四)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强化练习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范文3

1.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和其应用、制备,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教会学生几种题型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考个高分绝对不是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其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用化学学的原理与方法思考、处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倡素质教育,在课堂上要淡化形式,以介绍化学学思想为主,强调化学知识、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仅仅是学化学,更要学会用化学。

2.优化教学过程,做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

2.1目的明确。

教学目的是以教材内容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决定这节课知识掌握方面的目的,思想教育目的,培养技能、技巧方面的目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在上课前就知道本次课所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其比例根据专家研究高达90.41%,而一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本次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学习优秀者可达84.8%,由此可见,在其它因素不高的情况下,课前明确目的,可直接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上课应一开始就应明确地向学生告知本堂课的目的、学习内容,并写出标题。

2.2内容正确。

教学内容要正确,首先是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即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所讲的基本概念、原理准确无误;二是教学内容要符合逻辑体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三是讲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知识点、能力点;四是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思想教育可以点明发挥,这是实现教书育人,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最佳、最主要的途径。

2.3方法恰当。

教学方法根据教育学的理论已经总结出十几种,一些优秀教师又摸索和总结出了一些独特的方法。无论我们选择哪种方法或哪几种方法在课堂上进行组合应用,其目的都是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经历体验和感受,最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那种启而不发或简单地多提几个“对不对”、“是不是”的一类简单问题的教学方式,都会冲淡重点,偏离教学目标。教师能否以自己的积极思维来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判断是否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标准,而不是以提问的多寡来衡量。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必须在“恰当”二字下功夫。美国教育家富兰克林曾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最佳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们只有分析多种因素,进行最佳选择、最佳搭配,才能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4结构紧凑。

一堂化学课应由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五个环节来组成,而不是单一的讲授新课这一结构。至于每节课用哪些部分,每部分处的地位,不能机械地用时间多少来硬性规定,而应根据教学目的、任务、性质,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求来确定,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课的结构。但课堂教学不论选取怎样的结构都要环环相扣,顺理成章,融为一体。其次,课堂教学应有张有弛,有讲有练,演示、板书,使用教具、模型、挂图或进行电教辅助教学都应安排恰当,有条不紊,秩序良好。

2.5语言清晰,板书规范。

课堂教学除了应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紧凑外,还应讲究讲课的艺术性。讲授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板书板画、动作及感情的处理上。在语言的处理上,应考虑清晰性、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等问题;在板书板画的设计上要布局合理,具有清晰性、条理性、形象性和灵活性;在动作的处理上应做到准确、明快,富有启发性、感染力;在情感的表达上做到和蔼可亲,语调抑扬顿挫、语言简练诙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3.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组织好教材内容

化学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教会学生正确领会和灵活运用化学学思想、原理和方法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教学过程要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重点,抓住实质,突出重点,明确要求,层次分明,将基本的要领和方法讲透,让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对于那些看似简单却很重要的知识不能一带而过,要将其重要性明确告诉学生,并注意到初学者对新知识的接受有一个过程的特点,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

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难点,教师首先要心中有数,讲到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部分,要适当放慢节奏,紧紧抓住问题的主线和重点,不要让一些细节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要追求一下就讲清楚问题的所有方面,要找好问题的切入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讲清思路和方法。

4.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点的课堂形态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怜沉先生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当今常见的是两种教学形态。一种是接受形态,起点是感知教材,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讲究新旧知识联系;目标是知识的掌握、巩固、熟练,有解题应用能力。另一种是参与形态,起点是以问题作为讲课出发点,学生独立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到一定程度介入,目标是学生独立探究的态度、能力、技能的提高。他认为这两种形态正在互补、整合,可能趋于同一化。目前,我国的课堂形态多数属于第一种。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说,还需要借鉴第二种形态的优点。从课堂形态和氛围来说,我们希望以下六种期望状态的出现。

4.1激发态。

通过创设情景、布疑、启发,使学生总是处于在一种热切求知、兴味盎然的激发状态。

4.2自主态。

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自探、自明、自解,即自己探索,自己归纳结论明白道理,自己解决问题。

4.3活动态。

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做到动眼,动嘴、动手、动身、动脑,要动得充分、动得积极、动得有效。

4.4交互态。

要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地、相互尊重地讨论、交流甚至争辩。体现一种既协作又竞争的态势。

4.5求异态。

在课堂中能出现质疑、提问,善于标新,敢于立异,勇于挑战权威的氛围。

4.6延展态。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范文4

关键词: 2011年高考化学 有机试题 统计分析

化学在高考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机化学是必考内容。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这部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反应类型多且复杂,导致同学们难以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从而造成考试中得分率不高的现象。本文通过对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试题的统计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复习策略。

一、2011年各地区高考卷中有机试题的分值占总分的比重

在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试题常以选择题、综合题的形式出现,但不管题型怎样变化,所占的分值比例基本稳定。综合题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背景,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利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看似繁琐,若能充分地挖掘题目所给的信息,可以发现其实是考查知识在不同背景信息中的迁移能力。综合题是各个热点知识的融合,因此所占的分值相对较大。统计结果如下表1。

注:(1)分值合计栏括号内为有机试题分数,括号前为总大题分数,比重为合计后与试卷上化学试题总分的比值。

(2)题号栏为题目在试卷中的序号。

(3)卷型中的分数是卷面上所有化学题的总分数。

由表1可知,2011年高考试卷中,不管是课改区还是非课改区,有机试题占化学试题的分值比重在13.0%―30.0%之间,平均占20.7%。值得一提的是此比重有增加的趋势,上海卷中有机试题占化学总分数的26.7%,新课标全国卷中占了27%,充分说明了有机化学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2011年高考化学试卷有机试题内容统计分析

高考大纲所涉及的有机化学的知识点较多,但高考并不是面面俱到,相对于历年考试中的重点和热点,有机部分试题并不回避其重点和热点[1]。对2011年全国14套高考化学试题的统计分析,试题中的热点和重点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注:(1)A:同分异构体的辨析、书写;B:判断反应条件及实验操作步骤;C:官能团性质(核磁共振峰)及转化;D:判断物质的种类及状态;E:反应类型的判断及方程式的书写;F:有机物结构名称、分子式及简式;G:相应的计算;H:重要合成材料的用途、性质。

(2)试题内容出现的次数以回答的内容出现的频率来计算。

(3)比重是单项的次数和所有题目总次数的比值。

由表2分析可知,2011年有机化学考查了有机化学的主干知识,考查的有机基础知识主要集中在有机物结构名称、分子式及简式,占34%;反应类型的判断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占31%;官能团及其转化;同分异构体的辨析、书写等部分,综上所述,上述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此类考题常以综合题居多,在形式上灵活多变,在学习中应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归纳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且有较好的再现和辨析能力。

三、结论与教学建议

1.结论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知,2011年全国高考化学卷有机部分所占的比重相对稳定,其中选择题部分以问题、判断、识别、小型框图题为多,非选择题主要以有机合成题迁移能力题的形式出现。有机部分的考点基本上集中在物质结构名称、分子式及简式;反应类型的判断及方程式的书写和同分异构体的辨析、书写,以及官能团性质(核磁共振峰)及转化;判断反应条件及实验操作步骤等知识点。

2.教学建议

(1)构建知识网络,活化复习思路。

高考有机试题再也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升华和深化,所以在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正确解题的前提和保证。有机化学知识点繁多,在教学中,应采取网络化的手段,使孤立的知识点组成点线贯通,形成知识整体框架[3]。清晰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知识的准确、快速提取。其次要注意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还原于生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专题强化,突破重点难点。

由于高考试卷中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系统复习,而且要针对考试重点和难点进行专题突破。汇集典型试题进行分析,掌握解题规律,学会举一反三,跳出题海。针对不同题型进行专项突破训练和变式训练,培养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和迁移化学知识的能力,以适应高考灵活多变的考题。

(3)加强答题规范训练。

在化学考试中,答案书写不规范成为考生失分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规范答题,正确书写化学用语,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良好的答题习惯能促使学生更加充分地挖掘出题目中的信息,准确快速地答题。

参考文献:

[1]董占伟.注重基础关注细节突出方法彰显能力――纵谈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特点及复习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1):50-53.

[2]蔡兴锋.高考有机化学命题研究及复习策略[J].考试研究,2009,(2):65-67.

[3]蔡秋燕.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J].教育研究,2010,(5):75.

[4]刘江田.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特点与复习策略[J].考试研究,2010,(4):63-66.

[5]黄都,刘彩云.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开放性试题统计与分析[J].考试周刊,2010,(51):4-5.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范文5

例1(上海化学卷)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

解析:根据系统命名法可知,(A)应命名为2甲基1,3丁二烯;(B)应命名为2丁醇;(C)应命名为3甲基己烷;而(D)的命名正确.故答案为(D).

二、考查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例2 (海南化学卷)下列有机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

解析:因乙烷与乙烯为气态,乙醇与乙酸为液体,则乙烷与乙烯的沸点均小于乙醇或乙酸;又因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即乙酸的分子间作用力比乙醇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且乙酸、乙醇的分子间均能形成氢键,则乙酸的沸点比乙醇的沸点高.故答案为(D).

三、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

五、考查有机物的鉴别

例6 (海南化学卷)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B)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己烯和环己烷

解析:因乙醇与水互溶,而甲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但甲苯的密度比水小,溴苯的密度比水大,则(A)正确;乙醇和苯燃烧时的现象有明显差别(乙醇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苯燃烧时产生明亮的火焰,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而四氯化碳不能燃烧,则(B)正确;乙醇能够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则(C)正确;环己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苯和环己烷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于褪色,则(D)不正确.故答案为(D).

解析:地沟油属于油脂,矿物油属于烃;二者均能够燃烧,则(A)错误;地沟油与矿物油均属于混合物,二者均没有固定的沸点,则(B)错误;地沟油与矿物油的密度均比水小,且均不溶于水,二者与水混合时都浮在水面上,则(C)错误;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矿物油不反应、液体混合物分层,而地沟油能够发生水解生成溶于水的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液体混合物不分层,则(D)正确.故答案为(D).

六、考查有关烃的性质

例8 (全国理综课标卷Ⅱ)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 ℃反应生成硝基苯

(B) 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 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解析:苯能够发生硝化反应,则(A)正确;苯乙烯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B)正确;乙烯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则(C)正确;甲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甲基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则(D)错误.故答案为(D).

七、考查有关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结构特点与性质

例9 (广东理综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B)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C)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

(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

解析:糖类化合物为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够生成他们的物质,所含官能团并不都相同,则(A)错误;水果含有酯类物质而具有香味,则(B)正确;油脂的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盐和丙醇,则(C)错误;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为氨基酸,都含有羧基和氨基,则(D)错误;故答案为(B).

八、考查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与性质

解析:由香叶醇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0H18O,则(A)正确;因香叶醇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B)、(C)错误;因香叶醇分子中含有醇羟基和甲基等饱和烃基,能够发生取代反应,则(D)错误.故答案为(A).

例11 (江苏化学卷)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 可用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C) 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D) 贝诺酯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最终生成乙酰水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钠

解析:贝诺酯分子中有酯基和肽键两种含氧官能团,则(A)错误;乙酰水杨酸分子中不含酚羟基,而对乙酰氨基酚含有酚羟基,可用FeCl3溶液将二者区别,则(B)正确;对乙酰氨基酚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则(C)错误;乙酰水杨酸分子中的酯基在NaOH溶液中会水解,则(D)错误.故答案为(B).

九、考查油脂与酯的知识

例12 (全国理综课标卷W)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动植物油脂短链醇生物柴油甘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

(B) 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C) 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D) “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解析:因动植物油脂与短链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而动植物油脂属于可再生资源,则(A)正确;因R1、R2、R3可能不同,因此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则(B)正确;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则(C)错误;“地沟油”是动植物油脂,可与短链醇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则(D)正确.故答案为(C).

十、考查有机物的分离

例13 (全国理综课标卷Ⅰ)表1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

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

(A)分离溶于水中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除去KNO3中混杂的NaCl重结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解析: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作萃取剂,则(A)错误;乙酸乙酯与乙醇互溶,不能直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则(B)错误;KNO3与NaCl都是易溶于水的固体,但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NaCl大),因此可用重结晶的方法获得纯净的KNO3,则(C)错误;丁醇和乙醚是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则(D)正确.故答案为(D).

十一、综合考查有机物的知识

例14 (山东理综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解析: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被氧化所致,则(A)错误;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化学变化,则(B)错误;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则C错误;用粮食酿酒时,先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然后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变为酒精,都是化学变化,则(D)正确.故答案为(D).

例15 (浙江理综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 [XC

.tif>,JZ] 的名称是2,3,5,5四甲基4,4二乙基己烷

(B) 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等

(C) 苯与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 结构片段为……[XC

.tif>,JZ] 的高聚物,其单体是甲醛和苯酚

解析:对于(A),该化合物的名称为2,2,4,5四甲基3,3二乙基己烷,则(A)错误;对于(B),苯的分子式为C6H6,苯甲酸的分子式为C7H6O2(可变形为C6H6・CO2),因此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则(B)错误;对于(C),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C)错误;对于(D),该结构片段是由甲醛分子中的氧原子与苯酚分子中羟基邻位上的氢原子结合生成水而得到的,则(D)正确.故答案为(D).

十二、有机框图推断题

例16 (全国理综课标卷Ⅰ)查尔酮类化合物G是黄酮类药物的主要合成中间体,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3)E的分子式为,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

(4)G的结构简式为.

(5)D的芳香同分异构体H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H在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F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有

解析: 因A为芳香烃,则A 分子中含有苯环;1 mol A 充分燃烧可生成72 g(即4 mol)水,则A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根据B生成C的条件可知,该反应是羟基的催化氧化,则B分子中含有羟基;A和水反应生成B,这说明A分子中苯环的侧链上含有碳碳双键,

则A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范文6

关键词:提高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思考

随着新课标的推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来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将要向着培养学生的能力转变。高中化学教师怎样能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也是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那么,在新课标的前提下,怎样促使学生经高中化学知识不断转化为多种能力,不断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尽管新课标已经推出,各种关于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活动也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在课堂上,教师的重点仍然是对于课本知识的讲解、分析与强化,学生在课堂上仍然处于被动的状态,其主观能动性根本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看不到充满个性的学生活动,只看到教材、教参和层出不穷的习题,只看到教师围绕着教材、教参和习题精疲力竭的讲解,至于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做。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高考是指挥棒的思想仍然影响着绝大部分高中教师,限制着教师的思想和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高中化学课堂,必须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开放课堂的基础上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必须放弃高考是指挥棒的思想,将课程内容当做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载体和媒介,将自己的创意融入课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真正认识到各种化学现象的本质,掌握化学变化的内在规律,在不断提高化学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切实开展各种互动活动

要想真正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使高中化学课堂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实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一个真正的、效果良好的高中化学课堂,应该是教和学的良性互动,只有认真促进教和学的良性互动,才可以真正让学生进入课堂,进入课程的内容。如果只是单方面的教师活动,而学生不能参与进去,水平再高的教师也无法将学生真正引入到课堂之中,无法使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各种场景,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使整个化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进入到课堂之中,才能够有意识地去探究各种问题,并且带着问题和教师、同学进行讨论,发现高中化学的奥秘,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

三、精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有效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课堂,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认真分析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化学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创建性问题,使学生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解决新知识。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被唤醒,从而真正进入课堂,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例如:在学习浓H2SO4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提出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初中阶段学习到的浓H2SO4都有什么特性?”“通过浓H2SO4和NaCl反应可以制取HCl气体,利用了浓H2SO4的什么性质?”、“将浓H2SO4加入到浓盐酸中,很快就能制取出HCl气体,利用了浓H2SO4的什么性质?”、“怎么稀释浓H2SO4,在稀释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提出来,学生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由于浓H2SO4的化学性质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掌握了一部分,而现在学到的H2SO4的性质只是初中学到知识上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建立在原来知识基础之上的问题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都是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了学习新知识的喜悦,提高了他们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提高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大力加强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几乎所有的化学原理都是从化学实验中获得的。通过化学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探索化学奥秘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盐的水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了下面的实验:分别向CH3COONa、NH4Cl、NaCl三种盐类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让学生观察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的颜色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初中化学过程中了解到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色,碱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色,但是现在这三种盐也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发生颜色的变化,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新问题的出现一下子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化学教师要想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将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课堂上。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志军.谈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