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与环境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与环境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与环境的区别

环保与环境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装饰

建筑文化的发展要遵循历史的文脉、传承人类的文明,才能得到更大的飞跃。生态建筑这个新的课题在现阶段被更多的人认知,并在各个国家盛行,许多学者呼吁绿色环保,希望绿色环保的生态建筑可以和室内装饰整合。但是生态建筑和一般建筑的区别往往被人们忽视,部分人认为只要把绿色引入建筑就达到了生态环保的目的。其实不然,生态建筑的室内装饰必须与建筑本身相适应,二者应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实现对空气流通、气候变化的自动调节,同时也会使室内环境变得更优,即室内的空气质量、温度、舒适感、自然光照效果以及阻隔噪音的效果等大大提高。

一、生态建筑中人与环境的关系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千世界,这里人与环境是共存的,我们不能丢弃一面而只看另一面。因此,在生态环境中我们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1.生态系统的形态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英国生态科学家坦斯利首先提出的,他把“系统”和“生态”两个概念结合起来,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群落的功能和作用。环境内部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生态系统。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环境同样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体是人,基础是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因此,主体的意识形态反映了主体对环境的态度,而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可使主体的意识形态发生转变,从而改变环境的基础条件。人类庞大的生态系统是人与环境相互制约且相互依存的有机生命体。2.生态建筑与人的关系发展生态建筑的目的在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它运用各种科技手段,提高建筑在热能、光能、声音和视觉上的宜人性,使建筑的舒适度逐步提升到新的高度。而那种单一地使建筑回归原始意义上的自然状态的观点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相违背的。生态建筑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重要使命,它应该适应人的活动和行为。这就要求生态建筑既要保证建筑本身的安全性和公共性,又要满足人际交往、沟通等各方面的要求。人类对环境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据此,与人相关的环境大体可分为:其一,私人的家庭环境。即家庭居住空间的内部环境,这是人们工作之余休息的场所。一般人们对这一空间环境的私密性要求高一些,需要其有很强的舒适性。其二,个人占有的工作环境。每个人参与工作时都占有一定的工作环境。这类环境大多属于公共环境,在公共环境中要注意个人空间的分隔性。其三,居住社区环境。在居住环境中,对整体社区的规划要从绿化和安全性着手,让人与社区环境和谐共处。其四,景观环境。人们进行日常户外活动时所处的景观环境,大部分是以公共形式出现的,如锻炼、娱乐、休闲时所处的小区绿地、公园、草地、林荫道等。其五,公共场所环境。公共场所是大家公用的空间,人们对该对环境的要求是整洁、干净、明亮。人类是按自身的需求改变环境的,这些环境包括私密环境和公共环境,这也证明人类的个性和共性存在。个人具有独特个性,表现出自身性格与他人的区别,这是每个人独有的特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给人与人之间的合理关系带来了挑战,人类差异的变化影响了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二、推进生态建筑的重要性

环保与环境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特点;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

时下,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生命周期内部,最大限度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在有效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为人类提供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在高效、适用的使用空间中和建筑形成自然共生。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以及与一般建筑的区别

绿色建筑作为人类生态智慧和生态文明的结晶,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步骤的重要环节,它是自然生态和人类文明有机协调的建筑样式,为人类提供了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工作空间,在更加高效的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生存环境。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特点

绿色建筑作为新型的生态价值观,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主要包括:节约能源、资源、回归自然等内容。节约能源,是在充分利用太阳能设备,使用节能采暖、空调或者建筑围护结构的同时,减少空调、采暖,在风冷系统利用中,根据自然通风相关原理结构,在正确运用当地气候总体布局以及平面形式的同时,让建筑物充分利用夏季主导风向。

在建筑物材料、建造、建筑设计选择中,根据资源利用特点,在正确使用资源的同时,尽量节省资源。为了保障建筑物生机、活力,在建筑物外部和周边环境相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动静结合、和谐一致的特点,逐渐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在绿色建筑物中,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主要指:在建筑物施工设计中,尽量不采用对人体有害的装修材料、建筑材料,在建筑物内部湿度恰当、空气清新的过程中,让居民身心健康,感觉良好。

在绿色建筑建造过程中,建造特点主要表现在:在明确要求建筑物地理环境条件中,避免土壤中出现大量有害、有毒物质,在地下水资源纯净,地温适宜的过程中,地磁始终满足建筑物构造要求。在构造材料选购中,建筑物通常采用天然木材、竹材、树皮等相关材料,在严格检验处理的过程中,进一步保障建筑材料安全性。另外,绿色建筑还必须根据地理环境要求,配备对应的热水、采暖、发电或者风力发电设备,从而保障天然资源充分利用。

(二)一般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区别

在传统建筑中,建筑物考虑的最多的是避雨遮风的使用效益,很少结合对环境产生的后果。一般建筑,由于建筑物大部分和自然环境相隔离,因此,室内环境往往不利于保持身心健康;绿色建筑在整合传统建筑特点的过程中,将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有效连接,对室内环境品质有了很大改善。由于建筑物商品化,在传统建筑物中,建筑风格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和特点;绿色建筑一般不采用建筑风格,在充分利用当地风俗特点的同时,根据当地历史文化,结合当地风俗特点,在自然和人相互和谐的同时,创造出更加新颖独特的建筑美学。

在普通建筑物中,一般能耗较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建筑物在使用以及建造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占全球总能源消耗的50%左右,生成了34%的污染源;绿色建筑由于广泛利用地热能、太阳能、沼气、风能,产生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普通建筑物在拆除、建造时,由于没有注重到相关因素,对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绿色建筑在吸收建筑物原材料加工、开采、运输、建筑物拆除、废弃过程中,根据环境要求,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标准,在污染最小化的过程中,对人类进行负责。

二、促进绿色建筑设计的改进措施

为了从根本上增强绿色建筑设计效益,必须将绿色建筑体系硬件、软件设施有机的联系起来,从建筑师实践经验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保障绿色设计以及建筑创作技术。

(一)绿色建筑节地节能设计

为了确保土地利用效益,从建筑角度来看,节能用地作为当前建房活动节省用地面积,让绿化面积不损失、少损失的重要手段,必须提高用地效率。例如:建设高层、多层建筑,减小建筑密度,增强建筑容积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环境,提高城市容量;在城市居住区中,对后续发展保留发展余地,增强住宅用地集约面积,在完善绿化面积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住宅区生态环境建设;在乡村、城镇建设中,根据坡地、零散地特点,在因地制宜的过程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地方材料充分利用,让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相互融合,增强绿化面积使用效益。

另外,由于寒冷气团频繁侵袭,在和世界维度相比,我国寒冷的天气相对较长,供暖日相对较多;为了保障建筑温度,必须提高供暖设施,在优化冬季室温的同时,节省供暖能源。目前,我国建筑节约能源技术根据内容不同可以分成护墙、采暖、空调通风等,北方冬季一般通过集中供暖的方式,进行供暖。

(二)绿色建筑设计节能环保材料以及高新技术应用

绿色建筑作为相互作用、协调的智能系统,建筑结构、外层材料是能源交换的主要界面,在自然能源转换、收集的过程中,必须有效防止能源流失;在具备气候调节能力的同时,保障气候环境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在建筑材料选择中,结合材料性能,保障材料始终没有毒性物质释放。

室内环保材料主要指建筑物主体结构完工后,对建筑物内部墙面、地面、顶棚进行的装饰、美化处理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在达到装饰的目的的同时,不断满足材料功能。室内建筑材料一般分为:地面、墙体、装饰线、紧固件、顶部、胶粘剂以及连接剂等类型。让装饰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充分展现适用、经济、美观的作用,避免不环保材料释放的苯、甲醛以及苯系物对居民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建筑装修风格中,装修材料是室内环境的主要危害;因此,在装修时,必须选用符合环保指标以及国家标准的装修材料,充分展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势。

结语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节约能源、减少建造工序以及使用能耗的重要方式,对增强使用舒适性,解决能源危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努力贯彻设计理念,掌握设计要点,从根本上保障环境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春普.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3(10):50-52.

[2]郑杰.关于推动中国特色绿色建筑设计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23(6):146-148.

[3]刘健,王瑞.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0).

环保与环境的区别范文3

论文关键词:碳关税 立法 贸易保护 碳排放

世界银行此前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可能将面对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我国是全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而且出口的产品以传统工业产品为主,即高耗能、高排碳产品。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已经把这种高耗能、高徘碳产业转移至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自己却以出口技术、服务、高科技产品等为主,规避了碳关税。这样一来,即使我国对相关国家征收同样的碳关税.也是无济于事的,大量的国家财富会以碳关税的形式源源不断的流向国外。因此,2009年7月4日,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反对碳关税

一、在有关国际贸易国际谈判和国内立法过程中应继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是1992年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并确立的,截至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92个国家批准了这份公约.它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而该公约的核心正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内涵由“共同责任”原则和“区别责任”原则两部分构成。“共同责任”的意思是全世界每个主权国家都有责任承担应对全球变暖的义务。共同责任就是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和人民在应对气候问题上齐心协力、不容许有丝毫的逃避和推诿,共同拯救我们的地球家园。相对于共同责任原则来说,“区别责任”原则对于公约的意义更加重大,因为共同责任原则是所有国家都普遍认可的,关键是如何具体承担这些共同责任。前文已经提到,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百年间,已经以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方法和损害地球环境的代价发展了本围工业,发展至今对排碳的依赖程度已经不高,且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减排技术.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大部分_[业才刚刚起步,他们之前并没有发展工业,也没有大量的排放温室气体.他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依靠快速发展工业以增加社会财富、消除国内贫困.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承担同样的减排义务是不公平的。综上所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于全球变暖应当承担“共同但有区别”责任。

二、根据国际贸易法原则,针对对我国产品征收碳关税的国家进行对等措施

由于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已经以立法的方式确立了碳关税征收政策,南此看来碳关税的实施已成定局。既然如此,在明确表示强烈反对和同相关国家紧密磋商的同时,我国也应当制定相应的对策予以积极应对。前文提到,碳关税实质上是具有浓烈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披着“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绿色外衣的关税壁垒。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壁垒的对策主要是通过立法设置相应的关税壁垒.即所谓的“以牙还牙”,具体而言就是也立法开始征收相关国家的碳关税。

然而.我国不能学习美国和欧盟那样对进口产品无一例外的征收碳关税,我国的碳关税仅仅是针对对我国产品征收碳关税的相关国家,对其他国家不予适用。而且,基于公平原则,我国征收的碳关税税率应当比相关发达国家所征税率要高。这样一来,一方面坚持了我国反对碳关税的立场(我国并没有承认碳关税的合理性,因此并没有将其普遍适用于国际贸易领域,我围对相关围家征收碳关税仅仅是一种基于公平的关税对等措施).另一方面还维护了我国的经济利益。削弱了对方产品的竞争力,还增加了财政税收,而这部分增加的税收应当用于对被征收碳关税的国内企业的专项补贴,以使其保持国际竞争力。

三、利用国际贸易组织等多边谈判机制解决贸易与气候的综合问题、促进环保与贸易协调处理机制的确定

环保与环境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港口码头工程;环评要点;环保对策;

中图分类号: U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货物流通量倍增,交通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水路运输由于具有成本低廉、货物量大的优点而成为沿海地区交通设施优先发展的对象。港口码头作为水路运输的枢纽,发挥货物储运流通的功能,近年来迅猛发展。而港口码头工程环境问题在港口码头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尤其显著,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并采取措施解决环境问题对于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港口码头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于环境影响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港口码头工程环评要点及环保对策措施。

2、 港口码头工程类别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特点

2.1 港口码头工程的分类

港口码头工程按照运输货物的性质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集装箱码头、杂货码头、液体化工品码头、散货码头、通用码头以及多用途码头,其中通用码头是指兼顾运输散货及杂货功能,多用途码头是指具有运输杂货及集装箱功能的码头。

2.2 港口码头工程环境影响的特点

2.2.1施工期环境影响

港口码头工程在施工期间对于环境的影响与施工类型、码头的结构形式、施工具体内容以及码头工程用地情况等有很大的关系。具体而言,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期间悬浮物的影响

港口码头工程在进行基槽开挖、港池疏浚以及填海造地的过程中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开挖会搅动海底底泥,爆破会对鱼类等造成驱赶甚至死亡,填海工程填海材料无序流失会改变海底面貌,以上活动均有可能对码头工程周围的海域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具体的影响方式为海水中悬浮物浓度增大,一方面海水变得浑浊,使得海水对于太阳光的投射能力大大降低,导致海水中植物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对水生植物的影响较大;另外一方面水生动物难以呼吸,导致水生动物大量死亡。

(2)海域被占用的影响

港口码头工程在施工期间及运营期都会永久性的占用海域,会对海域原本的功能造成较大影响:一方面水产养殖、沙滩观光等难以继续,另一方面对于原本海岸线的影响,改变了其原本形状,对周围海域及水工建筑物的安全产生较大影响。

(3)施工期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施工船舶污染物的排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施工现场产生的污染物,比如生活垃圾、机械清洗用水、施工粉尘以及施工噪声等。

(4)其他影响

港口码头工程在施工期间,会在附近山体进行土石方的开采,导致附近环境生态遭受破坏,甚至引发水土流失。

2.2.2 运营期环境影响

港口码头工程在运营期间对于环境的影响会因为港口码头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环境影响的差别主要是体现在不同类别的港口码头对水环境、空气环境以及环境风险的影响程度有差异:液体化工品码头对水环境影响较大,主要废水为洗舱废水、洗罐废水以及生活废水等,污水大多为石油类,腐蚀性和毒性较高,其他类别的港口码头对水环境影响较小;液体化工码头、散货码头以及通用码头对空气环境影响较大。

3、港口码头工程环评要点

3.1 项目选址

对港口码头工程项目选址是否合理进行分析评价,一方面要符合相关规划,比如项目建设与相关功能区划(环境及海洋功能区划)、产业规划等的相符性分析;另一方面,其选址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如渔业法、地方法规和国际公约等;同时要分析项目建设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及对居住环境的影响是不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3.2 环境现状

港口码头工程建设要对其周边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要对工程附近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和本项目相对位置关系,确定重要敏感目标。如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环境保护目标的建设项目,应明确项目与环境保护目标的位置关系,说明保护区范围、分区、保护对象等。

3.3 工程分析

港口码头工程施工期间要对工程进行分析,一方面是项目建设概况,包括建设规模、储运货物性质、项目平面布局情况、施工工艺以及装卸工艺方案等;另一方面是不同码头类别其污染源进行分析,并阐明其主要环境问题。工程分析应分施工期、营运期,按环境要素(水、生态、气、声、固体废物等)分别阐述影响因素及污染源强。在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的基础上,按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评价时段分别确定代表性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有针对性的开展评价工作。

(1)施工期是水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环节,应重点从施工工艺和方案判别施工全过程可能产生的污染因素。重点考虑陆域形成、港池航道疏浚、码头主体施工、护岸工程等对水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影响。

(2)运营期应从工程特征,尤其是装卸物料的理化、毒理性质及装卸工艺流程,判别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因素。

(3)除此之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分析已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论证已有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根据“以新带老”的原则,结合新项目的建设,提出“以新带老”措施。

4、港口码头工程环保对策措施

4.1 港口码头工程环保对策措施重点

(1)施工期环保措施重点

港口码头工程在工程施工期间要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来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其环保措施重点为:第一,针对疏浚工程和填海工程施工中产生的悬浮物采取的环保措施,如爆破作业应从爆破时间炸药类型,药量控制或爆破管理等方面提出减缓措施;第二,对港口码头工程附近海域水产养殖拆迁进行妥善的安置并采取生态补偿措施;第三,港口码头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附近水产养殖以及敏感目标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采取减缓的措施。

(2)运营期环保措施重点

港口码头工程在运营期间一般应提出陆域生活污水、船舶生活污水、船舶油污水的处理措施,环境保护措施应优先考虑利用港区已有处理措施或工程新建处理措施,其次考虑外送处理,以提高措施可操作性。

4.2 港口码头工程环保对策措施研究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港口码头工程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港口码头选址问题,要符合相关规范和法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2)港区布局问题,设计人员在进行港区布局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个因素,比如作业区内将煤炭与粮食紧靠在一起,会造成严重的污染。(3)公共环保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的建设问题,港区内至少要配备垃圾收集船、废水收集船、污水集中处理站以及相关溢油应急器材和应急救援系统等。(4)环保配套设施较为落后,比如防尘设施较为落后,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甚至于周边居民产生纠纷。(5)应急设备问题,港口码头没有配备应急设备,造成应急救援时间过长,也很难达到效果。

因此,针对港口码头中所产生的问题,港口码头工程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环保工程的建设要早于码头工程的建设,在进行港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环境影响评价,从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均衡考虑,对港区规划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加强整个港区的环境保护工作。(2)着重加强港口码头公用环保工程设施的建设,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适当超前建设相关设施和排污口,可分期进行开发建设,确保港区内由于建设产生的工程废水及时有效的处理。(3)港口码头的港区要配备防护设施及处理设施,尽量完善配套设施,使其发挥出污染物处理功能,保证港口码头环境良好,比如船舶垃圾收集船和船舶污水收集船的配备,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船舶排放污染物对港区进行直接排放而造成港区附近海域污染。(4)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港口码头工程施工建设完毕要及时建立能够进行应急处理的应急队伍和相关应急设施,其中由于码头类别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应急队伍和应急设施。(5)港口码头所产生的废水,在进入相关的集中污水处理中心前要进行预处理,确保其能够达到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的水质要求。

5、结语

港口码头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评价要根据不同类别的码头工程而按照不同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采取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与风险应急措施。除此之外,港口码头工程的局部环境保护措施要符合港口码头工程的环境保护条例,对其进行统筹规划,设立相应的环境保护部门,及时有效的消除港口码头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对于环境的影响。本文根据不同类别的港口码头的性质不同而对其环评要点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港口码头工程环保对策措施,以期对于港口码头工程环境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白义. 浅谈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J]. 广东科技. 2008(06)

环保与环境的区别范文5

现目前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经逐渐严重,农村生活中的污染正在加剧,面源的污染已经大幅度的加重,工业、矿区污染提高,人们的饮用水也存在了安全隐患,农村环境保护呈现出“小污易成大污、小污已成大害”的特点。而造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立法不健全

首先,需要提的就是目前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虽然对于农村也建立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有关规定。但是农村的污染和城市的污染存在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因为农村人口的分散性,造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的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其次是农村生态污染面源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最后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污染不易监测性。这与城市和工业的点源污染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农村环境保护污染就形成了难监控、难防治的一种局面。在现行的法律当中虽然有《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保护法》,但是针对农村的环境保护管理的考虑还不够充分。

(二)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财政投入较少,造成污染治理不力

政府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保护财政投入不够,具体的体现在城乡的分治战略之上,导致农村与城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污染防治都侧重于考虑城市以及工业化的城市,但是对于农村的经费就缺乏了必要的管理。但是,现在的城市污染已经伸向农村,但是农村相应环境保护经费保护的财政资金渠道却得不到保护,申请专项治理的排污费难度也较大。

(三)农村人口较多,就造成了生态与人口之间的恶性循环

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但对农村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压力。尤其是在地区偏僻、教育较差的贫困地区,其人口、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发展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四)对生态环境保护没有深入的进行宣传,使得农民缺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总体上来说,中国对于环保的宣传设计的侧重点都是在于城市,在农村开展力度不够深入。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造成农民对农村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大多数的农民认为只有那种像工厂、工业区排出来的污染废水才会形成污染,而对于农家使用的化肥、粪便以及农药都不属于污染的一种。另外,农民往往看重的都是经济利益,忽略了环境保护问题,普遍的农民认为只有自己的生活水平能力提高了,就能够将所有的问题一一的解决好。大多数农民的环境保护保护意识淡薄,这也是农村环境保护受到破坏的原因之一。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解决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保障体系

想要较好的处理目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需要的是一套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来说,需要对畜禽、化肥、农药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规定。此外,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惩治力度不足、立法的内容相对滞后等等问题。所以,对于法律体系,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其一,将农村污染主体的责任范围明确。不仅仅是对于当地政府和乡镇有关企业,更多的还是需要将农民纳入到范畴之内,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其二,增强农村农民的环保意思;其三,深入了解农村有关环保问题,针对问题修改现有的环保立法,加大惩治制度,其中主要的是乡镇企业。

(二)改变农业发展模式,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

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是我国农业能够顺利、正确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找寻源头,从源头上来阻止农业生态污染的继续蔓延。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原理,并且是以农业可持续性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基础,从而促进生态与经济能够得以平衡发展,再将农业的安全生产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摆放在第一位,才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集成产业化的经营体系。如何改变农业发展模式,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呢?其一,应考虑具体农业每一个区域的特点,实施生态防治技术、平衡施肥,从源头开始抓好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其二,结合农业生产的节水灌溉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灌水利用以及化肥使用率。

(三)政府需要加大投入

政府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的财政投入,给予物质保障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两方面入手,其中一方面,政府必须做出不能将排污费当做环保部门管理经费的严格规定;还有就是各级政府应确保环保部门的行政开支有稳定的来源。

(四)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数量,加大对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环保与环境的区别范文6

一、建筑施工企业贯彻实施环保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为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力,已经通过或正在通过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这无疑对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满足市场需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通过对各类建筑施工企业贯彻环境管理体系的实际情况及有关的环境审核中不难发现,建筑施工企业在贯彻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员工贯彻环保标准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国内企业贯彻国际化标准,把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与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结合起来,首先要过的第一关就是企业员工的贯标意识。能否意识到贯彻环境管理体系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推动作用,能否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做好环保工作,关系到贯彻和实施工作的成败。员工意识又可分为管理层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操作层员工的参与意识两层。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仅把通过ISO14000认证工作作为企业经营工作的一块敲门砖和提高企业知名度的一种广告方式,是为了赶潮流、走形式。领导层的态度影响着操作层员工的参与程度,也影响了实施工作的效果。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一般认为,建筑施工企业不像化工、纺织等重污染企业,除了产生一些建筑垃圾外,没有太多的环境污染因素,只要不扰民,不会对社会、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太大的危害,就不会产生环保事故。另外,贯彻和实施工作在当地政府部门或业主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又要投入相当的资金费用,简直是没事找事。这样的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在贯彻和实施环保体系标准时的力度。

(二)贯彻环保标准的方式单一,措施不得力

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在环保方面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但总觉得在体系运行、监控等方面不是很得力、很顺畅。建筑施工企业生产产品的不可重复性、唯一性、相关方环保意识的差异性等因素,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在贯彻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措施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面对如此复杂的施工条件和环境,有些施工企业仅从水、汽、声、碴等方面识别和控制环境因素人手,从大到小,从强到弱,要么是采用规章制度来控制,要么是就事论事,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补,缺少一种总体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三)贯彻实施环保标准的效果不明显

建筑施工企业贯彻实施环保标准的效果不明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反映。一是企业投入相应的管理成本和经济成本在一定的回报周期内不能得到相当或预期的经济补偿和报酬。二是与施工生产有关的各相关方不能自主意识到贯彻实施环保标准工作对自身的利益关系,或者说不能从中直接获利。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于以上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工程产品所处客观环境及施工生产过程的制约

与工厂化企业相比,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车间、产品特性、参与生产的人员、工作程序、操作规程等方面不如前者稳定。工厂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特定的规格和型号,生产场地、人员和工作流程等也相对稳定,哪些环节容易产生环境因素,哪些产品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也相对比较固定。同时,参与生产加工的员工也相对稳定,企业对员工的环保意识教育和影响也较好控制。而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产品的不可重复性以及产品加工场地的不同,因而对工程施工的控制工序也因产品类别不同而相异。在城区进行市政工程施工与在山区进行隧道工程施工,对水、汽、声、碴的环保要求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同在城区施工,房建工程与城市道路改建工程的环保要求又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施工场所相对固定、封闭,后者相对开放且涉及的相关方较多,就容易受到相关方的投诉和报怨。从参与施工员工的素质和意识来看,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大多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使用外部劳务和民工,外部劳务和民工又具有分散、流动、意识不容易统一的特点,也给贯彻和实施环保标准增加了难度。建筑施工企业生产产品的特性及所处客观环境的限制,在相当的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其贯彻和实施环保标准的积极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二)贯彻实施ISO14000环保体系后对经济效益的提高不明显

在市场均衡竞争的状态下,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以考虑其正常的社会细胞功能,但其毕竟是一个经济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最终目标,任何投入都渴求得到相应的回报。从目前国内建筑施工市场的规范和竞争态势来看,在环保方面舍得经济投入的建筑开发商非常有限,能不出就不出,能少出就少出,而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也不惜在投标时降低标价,降低相关管理成本,影响到环保资金的投入。没有经济上的保障,贯彻环保标准似乎成了无水之源。建筑施工企业要想从贯彻实施环保工作中取得相应的回报,无论是从经济效益或是社会效益上来看,都不能对其产生直接的效果。因此,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贯彻环保标准工作的开展力度。

三、解决问题的两点措施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在贯彻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时遇到的上述几个问题,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经验,提两点不成熟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一)企业领导层(主要是最高管理层)对贯彻环保标准的认识要到位

企业领导层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环保工作的开展。作为贯彻环保标准的企业领导决策层必须深刻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1.贯彻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市场的准入证明。

尽管不是任何项目都在推广绿色环保工程,但是没有通过相应的环保体系认证可能就没有资格进入相应的建筑市场。因此,贯彻实施环保标准是企业发展所必须的。

2.如果企业建立了环保管理体系,投入了相当的人力和物力,尽管直接的产出和投入不成正比,但一定要维护好体系的正常有效运行,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追求利益最大化。

相反,如果有了一定的投入,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系而不去健全完善,不能保持其正常运行,导致“说”和“做”处于“两张皮”的现象,把其当做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负担,不但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且还会增加管理成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管理,最后是鸡飞蛋打,得不偿失。

3.要认识到贯彻实施环保体系标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从整个社会的环保形势发展来看,重视环境保护,多份人文关

怀是必然趋势。但只要存在经济落后、监督薄弱、环保意识淡漠等影响环保工作开展的根本性因素,就使得贯彻环保标准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企业也应充分认识到,通过贯彻环保标准而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能急功近利,为眼前得失而放弃长远的效益。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做好环保工作。保持体系的正常持续有效运行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保持环保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呢?

1.要以工程项目的环保策划为核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环保工作。

环保策划是环保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在不违犯国家和行业部门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策划应与工程项目所在地的环保意识和要求等实际情况相一致,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应该做到的环保工作。例如,在某山村施工的中小型工程项目,就不能把环保工作的重点仅仅关注在职工厨房的油烟污染、污水排放、生活垃圾的处理方面,而应把如何防止水土流失和植被的保护放在首位,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固然需要注意,但只要入乡随俗,该处理的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即可。

相反,在城区施工,施工噪声、污水排放、工程垃圾和施工垃圾的处理等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应该作为控制的重点。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环保管理体系时,体系的策划不能仅停留在公司一级,而应该从实际着手,以工程项目的环保策划和控制为核心,增强体系的可操作性。

2.加强对员工环保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强化环保体系运行的落实、控制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