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审计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审计前景范文1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143-02

在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财务管理的地位愈来愈高。提升财务水平有利于企业的资源有效利用,节约成本、控制费用、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在企业资产升值方面创造更大的利润与效益。低能耗、高收益能够使企业经济与管理之间安全协作,紧密联结。所以说,精益的财务模式是企业战略的保障。

一、财务管理集中制的背景

(一)管理弊端

神东煤炭在1998年由神府煤炭和东胜有限公司合并而成。在合并之前,两个公司的财务人员处于分散状态。财务管理是分权式管理,公司设财务机构以及会计账簿独立核算,期末定期报送书面报表。管理层于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搜集公司经营信息。

这样的管理模式弊端重重:一方面由于监管不力,各单位财务状况自成一家,缺少政府一体化的指导。从另一方面来说,会计信息传递速度相当缓慢,二级单位只有在会计期末才能得到经营状况,这无疑雪上加霜。每个单位的财务部都在设置独立的账套,方法以及口径很难统一。在多头开户下导致经济效率不高,资金缺乏有效控制。

(二)当前财务核算职能

1998年8月公司合并后,除了之前的五个矿、三个厂仍旧财务独立外,剩下的财务管理人员建立了结算中心,统一管理。从这几年的并行运作来看,集中管理的会计核算远远优于独立核算。独立核算机构的财务核算往往存在工作薄弱、监督不力、执法不严等情况,违法情况时有发生。

2004年,公司从专业化角度对公司财务进行全盘改革,撤消了之前的结算中心,重新创办了分公司的核算中心。核算中心统一发放工资、承担办公设备以及交通日常费用、管理财务人员的档案。核算中心下面分别设置成本办事处、费用办事处以及综合办事处。成本办事处负责公司矿井生产以及洗选中心的核算与管理;费用办事处负责物资供应以及地面费用单位的核算与管理;综合办事处负责各个单位的考核、监督、任免等日常事务。

当前的公司财务部与核算中心负责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财务部负责制定公司内部的财务制度,协调内部财务工作,负责生产成本、综合管理以及基建管理等方面。核算中心负责二级单位的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的工作。

二、财务管理运行模式

(一)会计委派与集中核算结合

会计委派与集中核算结合的方式是对下属矿井和辅助作业单位委派财务人员,其他地面辅助及单位集中核算的方式。该方法主要特点在于:公司派遣企业会计人员,下属机构不得干涉委任财务的公司。这种会计管理是解决会计不力监督非常有效的措施。

就神东公司的煤炭分布地域性、核算量不同来看,大柳塔矿等十个生产矿井与八个辅助单位以及洗选中心实行财务委任制,每个单位平均三个财务人员。人员分配问题上,对业务量大、远离矿井的单位配备四名财务,其他单位分配由财务科长、会计、出纳三名财务人员组成。物流中心由于核算的特殊性。配备八名财务人员。

(二)会计轮岗制

会计轮岗制指的是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定期或者不定期施行岗位轮换制。岗位轮换制的优势有以下四点。

1.培养员工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特长。财务工作相对于其他类别的工作来说,比较枯燥无味。人事部门在每个职工入职前会就职工的性格、个性进行简单的考察,随后安排合适的岗位,但是这样的安排难免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有些公司会存在编制方面的问题。综合而言,在财务部门实行轮岗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性。

2.公平竞争。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从详细的角度来说,会有技术含量高低之分。每个人都想从事有技术含量的财务工作,实行轮岗能够促使会计在每个岗位上都有机会公平竞争。

3.培养全方面人才。每个岗位虽然联系紧密,但是比如长期从事出纳的工作,那么你的会计思维就很有可能局限在现金这一领域,对于成本核算以及原材料方面了解并不是那么的详细,员工应该及时更新、及时补充知识。

4.对于公司来说,遏制腐败极其关键,极其重要。一个人在某个地方时间长了,自然会与周围的人建立某些联系,适时轮换,能够防患于未然。我国很多地方,比如税务局为防止腐败滋生,领导部门往往会实行轮换制,领导往往在一个地方的任期仅仅只有三年,三年后就领导表现来说,决定平调、升职还是贬职。

三、财务管理制的保障

(一)优化岗位培训

神东煤炭集团于2004年优化岗位培训。对于不能胜任岗位但又无需辞退的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末位,虽然违纪但是不够开除的职工,公司组织这部分人参加岗位培训,合格的再重新上岗。这里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同事评价、领导评价、先进评比、专业评比。待岗时间控制在半年以内,经济待遇较之前适当调低,绩效和成绩挂钩,岗位工资按标准发放,待岗人员不得发放超额的绩效工资。考核达到要求后重新上岗。

实行岗位优化培训制度,在提高财务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严肃财务纪律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绩效考核制度

神东煤炭集团选择绩效考核试点全面评价员工,使得员工在压力与动力并存的状态下,奋发向上。考核主要运用于改进工作、薪资管理、岗位调整方面。核算中心成立专门考核小组,就岗位职责、工作环境等方面编制了岗位说明书。对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并且设置相应分数。

在设置绩效指标方面尽可能方便工作、方便考量。财务部门的考核包括现金往来、凭证设置、报表管理、档案管理、采购结算、水费管理等方面,根据各个季度的考核重点配置不同分数。神东煤炭集团对于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是为了不断改进工作,促使财务工作能达到新的层次与高度。

四、精益的财务模式

(一)精益管理的基本概念

精益管理在最初的生产管理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后来逐步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精益即以最少的资源成本、时间、空间创造更大的价值,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产品和及时的服务。

(二)精益模式重要协作过程

企业精益管理是永无止境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在精益的思想下,神东煤炭财务部在ERP系统的帮助下,建立了可持续化的精益财务管理有关模式。精益财务管理不仅仅是简单降低能耗与成本,而是着眼企业经济活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在集团“创百年神东,做世界煤炭企业领跑者“的企业战略引领下,集团制定契合的财务管理目标,明晰财务出发点,激励财务人员积极财务管理,确定管理方向。集团财务实施集中体现在以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为主的专业化财务主体。首先,全面预算管理在综合各系统数据以及定额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发展的财务管理预期计划,并下达到集团各部门进行严格执行。其次,成本管理、资金管理、集团资产管理这几大经济支柱可以准确达到预期,实现总体的财务预期。会计核算作为三大支柱的基础能够精准反映企业财团的管理情况,使得部门及时了解财务达标状况,了解当下的生产活动。此外,财团将核算出来的数据反馈出来,为未来提供更多的支持。

若要完成上述财务管理,需要财务管理制度、相关流程以及财务工具的支持。在持续发展制度的保障实施以及完善指引下,财务管理顺利施行。高度集中的ERP把财务管理部门相关的单位融合在一起,联系在一起,使得财务数据能够快速共享,支撑财务核心活动的实施,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在精准的状态下发现的财务管理中的更多需求能够促使集团进一步改善ERP功能。

(三)精益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首先,精益的企业财务管理包括:企业战略、财务目标管理、财务核心管理、财务制度管理、集成的财务管理工具等,各方面的要素相互辅助,缺一不可。

其次,精益的企业财务管理各部分之间相互配合,循环改进,形成及时反馈的管理体系。企业站在战略的角度上,在企业战略使命的带领之下,指定符合的战略目标,为实施财务管理指明了道路与方向。以成本管理、资产管理以及会计核算为主导的财务主体专业化实施下,促进企业目标的施行,相应的财务管理流程保障了财务主体活动的开展,支撑了财务的有效实施。

在财务精益化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促使财务不断完善,可持续化的财务制度和流程会引导企业应用信息财务管理工具,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流程以及制度,满足管理需要。企业财务各部分精细运作,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的经济效益。指定与企业财务管理相契合的目标、财务管理专业化的内容、持续发展的财务制度、财务流程、集成化的财务管理协调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与方法可以大力提升企业的水平,推动企业的财务管理越来越好。

财务审计前景范文2

1加强财务审计理论知识的普及教育

以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培训为契机,考虑各系统模块的功能合并,或者设计数据接口,实现数据一次录入,信息资源共享。财务审计信息化通常是指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审计活动,财务信息化系统为财务报告提供数据或为数据的产生提供保障。例如财务系统(会计核算系统、会计报表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资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等)、SAP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结算管理系统及以上系统的集成系统等,各系统模块均应加入相关查询参数,便于对相关系统进行查询和统计。

2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培训与学习,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财务审计提出了空前的挑战,表现在计算机审计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数据测试,也可以用于测试信息处理系统以及具体的应用控制。电子通讯的一般风险包括发生故障和由于噪音或中断、信息丢失、信息发送错误、信息错误、引入未经批准的信息问题以及备份要求有关的问题等。电子邮件的使用使得电子通讯联系促进了文本、数据、图像和声音的通讯更加便捷,也产生了数据泄密、网络故障、数据流失和出错的风险等各种风险,这种风险可以通过接触控制、信息安全性政策和加密得到控制,已有的控制方法如:自动报警、例外情况报告和加密措施等。

二、财务审计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1变革财务审计信息化体系

面对种种挑战,财务审计信息化要采取策略和措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网络技术运用于财务审计,已不仅仅是是对财务部门的改革,其实它已经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应结合集中管理和实时控制的特点,组织创新的基础上,重组财务审计管理体系,抛弃财务审计作为事后的反映、控制的旧观念与体制,把财务审计的重点转移到计划、决策与分析上来,运用财务管理的手段与方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硬件优势,综合各部门的相关信息从财务审计进行预测、分析、计划和控制。

2财务审计信息化人员素质培养

在实施财务审计信息化时,应注重对人员素质的培养,只有在企业的管理层都能熟练运用网络,企业的网络才能和整个企业的管理结合为一体,才能真正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特别是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应补充新的技术和知识,注重增强财务审计人员跨专业的整合能力及分析、预测能力和领导能力,以及利用信息化技术把企业的产供销、财务预测、控制和内部协调等功能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网络技术运用于企业财务,必须遵循科学的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和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加强对财务发展战略的研究。

3财务审计信息化风险防范

财务审计前景范文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也在逐步实施,企业会计的核算软件也就适时出现了。作为按照国家标准颁布的会计核算软件数据,其作用是为不同的会计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统一的规范格式。在数据接口标准规范化得到广泛实施的背景下,通过对建立在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上的仓库数据的利用,也就成为了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必然。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起步晚,企业信息化发展慢。再加上各种会计核算软件之间的数据结构不同,就导致了各软件之间的数据无法进行更顺利的交换,也就阻碍了财务审计的进行,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会计数据仓库的内容特点等进行深入了解,结合实际从数据统一的角度来分析探讨会计数据仓库在财务审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会计核算数据仓库财务审计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悄然来临,信息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着改变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运行方式。正确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提高作用,它的应用对企业能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占据有利的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信息化规模的增加,各种生产生活中的信息量也随之在飞快的增加着,伴随而来的是信息的处理技术的不断前进,数据仓库技术的出现也就是时展的需求了。通过对会计数据仓库的内容目标以及需求的深入认识和分析,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寻找出一种科学合理又高效的解决手段,以促进会计行业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前进。

一、会计数据仓库的内容

会计数据是经过记录下来的会计业务,是会计信息产生的源泉。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获得的各种原始会计资料和原始凭证以及记账凭证等都称为会计数据。数据仓库技术是最先由外国提出的,他们将其定义为向决策支持提供服务的数据技术。因此数据仓库最基本特点就是存放数据,但是他存放的不只是新的数据,还包括一些旧的历史数据,而这些数据都是从其他数据库中引进的。尽管当前我国的会计行业中所应用软件种类在不断的增多,但是他们之间却往往都是自顾自的,他们所依据的数据平台和所采用的数据结构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就造成了无论是在不同的会计软件之间,还是在会计软件与相关的业务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都存在障碍。在前些年由国家正式颁布的《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中,就以硬性法规规定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数据交换之间存在的障碍。从已经的会计核算软件接口标准的实际应用来看,接口标准的复杂性造成了推广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只要是已经符合了会计数据接口标准要求的,通过相关的核算软件对所导出的数据进行分析,于此同时还要利用数据仓库来对种类繁多的数据进行分类管理,这样的做法无论是对会计数据的利用率,还是对管理决策的质量提高都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虽然当前已经了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的标准,但是因为标准接口的会计数据实际应用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因此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在现阶段如何解决接口标准的应用问题是一项重要的问题。

二、会计数据仓库在财务审计中的建立目标

数据仓库的创建目的主要就是通过它的多维模式结构和快速计算分析能力以及强大的信息输出能力,为企业的决策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会计数据仓库作为数据库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目标更是具有这些特点。首先是为企业单位的分析决策过程提供支持。企业使用会计核算软件是不同的,有可能只是一种有可能是几种,而且再加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企业原来所选用的软件不能完全满足单位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的需求。这时就需要会计数据仓库的使用,基于会计数据仓库中已经具备了具有统一标准的会计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以及经年累月的数据积累,数据仓库中的李叔数据应经形成了规范化。因此企业在依靠会计数据仓库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利用相关分析预测工具对自身的分析决策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其次是为审计的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建立规范化的数据仓库,有利于审计人员更直接的获取被审计企业的业务数据,不必再浪费掉大力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翻找查阅数据资料,在节省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依据会计仓库中的数据基础形成的数据集市,再根据具体的审计需求建立审计的分析模式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数据式审计,有助于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符合当前科技发展的需求。最后是对提高银行等中介机构的工作效率的作用。对于现代社会的企业单位而言,需要使用会计数据核算软件的结构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银行和一些资讯类机构。这些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提供审计或者金融等相关服务,或者是依据企业需要为其提供制度设计改革等中介业务服务。在规范化的企业会计数据仓库帮助下,有助于更好的根据单位自身的业务需求建立适合的分析模型,通过对电子会计数据的分析使用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增强这类机构的信誉度和可靠性的同时,也会对企业生存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上所述,我们就能分析认识到在财务审计中会计数据仓库的建立应用重要性。我们知道财务审计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它不除了检查企业的日常财务外,更是对企业的运营状况的直接反映。与此同时在企业监督的重要环节中财务审计也是十分重要的,它的正确审计是能决定企业以后的生死存亡的。基于对财务审计的内容认识我们知道这个工作的工作量将会十分的巨大繁琐,而企业会计数据仓库的建立就为这种复杂的审计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会计数据仓库在财务审计中的建立模式

我们通过对财务审计工作复杂繁琐性质的深入认识,明白了建立完善健全的企业会计数据仓库的必要性,通过对数据仓库多维度数据集的建立,分析所有数据,更好的为财务审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仓库在实现数据仓库模型的建立时的首要问题是明确自己的需求。数据仓库使通过数据模型进行表述的,是在对信息的管理中实现管理分析的依据。要想将实际生活中的食物转变为信息世界中的数据,就要依靠数据模型来实现,数据仓库的建立所使用的模型主要是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逻辑模型这两种。而依据财务审计的特殊复杂性,再起会计数据仓库的建立中最主要的还是逻辑模型的设计,尤其是对事实表和维表的设计和粒度的划分。通常在设计好数据概念的模型后,还需要实现从数字从虚拟概念到现实数据的转换。在根据会计核算软件的标准对数据元素格式统一了设计之后,所建立的逻辑模型就会根据数据接口的规定对数据的字段进行格式的描述。一般来说,逻辑模型的设计内容主要是事实表和维表以及粒度这三种。首先是关于事实表的设计。事实表就是能够直接反应出数据仓库应用主题的最主要的表,它涵盖了数据仓库中最主要的信息。由于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都是来自拥有不同的数据接口的数据库,因此在设计模型时要注意这些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会计核算软件的接口标准输出数据文件。数据仓库事实表的设计为我们充分提供了企业财务的具体状况详情和名目条例。在此基础上,事实表在数据仓库中的形式也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通过柱状图线形图以及表格等方式的展示,这样就能在企业的会计数据仓库使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是维表的设计。在数据仓库维表的设计中,首先是要注重其多元化的特点并从中找出关联性。、维表在进行设计时也是需要根据接口标准的规定而来的,也在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和分析。根据事实表设计的维表分为会计期间维表和企业维表等。最后是关于粒度的划分。粒度指的是数据仓库单位中数据保存的细化程度或综合程度的级别。通过划分粒度将会对直接影响到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量和信息查询情况,并且根据用户对数据的要求研究粒度的划分和设计。财务审计中的会计审计通常是按照天数来提取的数据,采用地力度将会是使用按月为单位储存的数据,而针对那些时间较久远的则是使用的按年为单位的数据了。这样的做法既可以保证财务状况的公开透明,有利于财务审计工作的进行。企业的会计数据仓库中数据是具有动态性特点的,这就是要求企业要在建立会计数据仓库后仍然坚持数据的更新维护。通过实施表和维表的设计进行仓库数据模型的创建,更好的服务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

四、会计数据仓库在财务审计中的应用

企业的会计数据仓库的最主要的作用是要为企业的财务审计提供依据的。在企业的财务审计过程中,依照会计数据的标准接口,将会计科目凭证和会计账簿报表等数据归纳,进行统一的规范。因此可以在标准数据接口的实用基础上将每年度的会计数据进行保存,再按照每一年的数据进行输入到会计核算软件之中,利用软件的核算功能对相关的财务进行分析预测,以达到为管理者提供企业正确分析决策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会计行业的要求增大,在数据接口标准化的前提下,会计数据仓库在财务审计中的应用技术和方法会越来越多,并且适用范围也会不断变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审计工作中,采用这种高效简单的审计方法,在节省工作时间和工作人力的同时还能保证完成工作的质量。

五、会计数据仓库在财务审计中的问题

伴随着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产业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虽然现阶段有很多关于会计数据仓库应用的报道,但是透过这些报道不难发现在财务审计过程中数据仓库技术的使用仍然存在种种问题。首先是会计人员观念方面的淡薄,很多人都认为数据仓库只是对数据实施存储归总和转换的地方,在很长的时期内都将数据仓库等同于一个大的信息数据库存在,不能正确认识到数据仓库在数据分析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对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就不能更好的利用数据仓库的优点进行数据分析,会浪费更多的财力物力和时间精力。其次是数据仓库的设计管理方面。会计数据仓库不仅包括丰富的处理内容,还要对其信息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但是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由于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和操作中误差的存在,这些来源十分复杂的数据在进行类型转换长度截取的工作时,常常会出现不必要的错误。这就需要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必要的清理筛选,加强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增加他们的操作熟练性和认真细致度,更好更快地在依靠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完成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的增大,企业建立会计仓库和在财务审计中的应用都是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会计数据在很多企业中的应用实践较少,积累的经验也不够丰富,因此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科学分析寻找解决完善的方法。在不断的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时还要正确的认识到会计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的过程,其在财务审计中的使用更会是一个不断的需要积累和完善的过程。要在财务审计中坚持会计数据仓库的使用,减少财务工作的审计人员数量和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和减轻审计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

作者:赵丹蕾 单位: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宜斌.数据仓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J].微电脑世界,2010

[2]陈京民.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解立.关于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探讨[J].微电脑世界,2011

[4]乐宁.数据仓库前景无限[J].通信世界,2012

财务审计前景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 风险管理模式 内控机制 坍台

我国的互联网企业起步较晚,在经营模式上尚存在欠缺,比如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所经营的产品或者服务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环,同时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另外,我国互联网企业与外贸关系紧密,依存度高,在经济全球化进展下,全球范围内的经济问题也会影响到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因此,加强互联网企业的风险管理,选择建立稳定的风险管理模式和内控机制迫在眉睫。风险管理模式和控制机制的建立,首先应当对风险存在的原因和类型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一、当前互联网企业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人才压力大

互联网企业是一类新型企业,企业中各类工作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对人才需求较大。互联网企业需要大量高级技术人才,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维持企业发展与稳定。当前,互联网企业在人才招聘上具有压力。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第一,人才在地域分布上过于集中。我国互联网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一些一线特大型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在这些特大型城市中所集中的网络技术人才占到了总人才的一半以上,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招聘与分布之间存在错位现象;第二便是人才的经验不足。当今,我国人才虽然在学历上越来越高,但是在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人才还普遍很年轻,缺乏工作和管理经验,因此,在一些互联网企业中,由于管理者的经验缺乏,也给互联网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财务、审计制度存在缺陷

互联网企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段,其内部制度不尽完善,在财务以及审计方面的制度缺陷,是互联网企业面临的巨大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与顾客经济活动交易中,可能会存在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集中融资风险、兑付风险等;二是,财务审计制度对财务审计机构的依赖性强,而一般的企业并没有将财务审计部门独立设置出来,其功能不能完整发挥;三是财务审计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强,很大程度上造成财务审计工作管理难度增加,制度上形同虚设;四是财务审计人员的从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深刻,欠缺专业的、熟练的操作能力。

(三)经营模式不合理

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模式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在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等方面仍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存在不科学现象,这些体系的不合理、不完善,使得互联网企业经营模式总体上欠缺,会给互联网企业带来经营风险。比如许多互联网企业在经营模式上非常依赖于客户,对客户忠诚度的要求较高,而互联网行业的客户通常掌握了十分全面的信息,会择优选择企业,这样一来,互联网企业对客户吸引的难度增大,客户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四)知识产权风险

互联网行业的更新速度极快,需要不断开发新的知识产权,以此获得企业利益,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许多互联网企业为了更快地提升竞争力,而选择盗版的产品或服务,使得网络市场存在较高的复制率,导致互联网企业的整体利润较低,也给互联网企业带来很高的知识产权风险。

二、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成本与效益难以评估

互联网企业的市场竞争大,而网络资源对企业来说稀缺,因此,互联网企业需要加大成本控制。但是当前,许多互联网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并没有具体可行的标准,难以进行收益量化的控制。成本控制需要把握好一个度,控制过度则会导致产生更高的风险。

(二)控制力度不够

互联网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一些机构的设置并没有发生本有的作用,形同虚设。互联网企业在内部管理中,管理的职权与责任分布不明确,以及互联网企业存在各种后台控制,如订货平台、销售平台等,使得管理者没有再花心思投入这些平台的管理,导致这方面失去监管,对互联网企业环境产生不利因素,甚至会出现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不确定因素多

互联网企业是技术型的企业,与技术的发展联系紧密。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技术革新速度极快,经济环境不稳定,政策不定,等等一系列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互联网企业当前以及今后的发展状态,难以进行各种因素的准确评估。

(四)管理者具有局限性

互联网企业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就需要管理者拥有长远的战略管理目光。在有的互联网企业中,经营管理者存在短视行为,看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目标,缺少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计划,缺乏内部激励机制,给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带来了很大限制性因素。

三、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模式与内控机制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风险战略管理

首先,互联网企业的风险管理模式应该以长远的发展战略为目标,而不应以短期利益为基准。企业首先应该清楚自身的经营类型和经营范围,进而明确自身的风险承受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控制目标的确立。企业的发展计划同时要考虑到自身所在的具体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水平,实现自身业务的协调发展;其次,互联网企业需要构建良好的风险控制内部体系,加强组织体系构建,遵循集中管理与分层管理的结合,加强技术管理、经营体系管理、财务体系管理、人力资源体系管理与构建等;再者,企业要不断完善心理管理平原,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所收集的信息;最后,互联网企业要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经验教训,不断改善喝优化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案。

(二)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建设

互联网的企业内部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互联网企业管理层的能力提升、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内部机构建设等。完善互联网企业内部环境建设,是风险管理即内部控制的保障。首先是企业管理层能力提升。互联网企业的管理与传统企业存在一些差别,互联网企业对管理层的专业化程度更高,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掌握互联网专业技术、互联网行业认识,还要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因此,要不断提升管理层的专业技能,加强管理层对企业风险的认识,提升管理者对人的管理能力;其次是互联网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特色所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大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因此,互联网企业需要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大作用,加强企业内部关系协调,分工明确,维护好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促进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等等;最后是企业内部机构的完善,这是企业环境重要内容,需要加强企业组织机构的建设,完善机构功能,提升机构的工作效率。

(四)加强会计责权控制

互联网企业的会计责权控制是其风险管理控制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促进会计权责的分明。由于当前我国尚未对互联网企业设置专门的会计规定,因此,互联网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以《会计法》中相关的规定为依据。由于互联网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互联网企业的会计人员要以会计从业规范为标准,以企业自身实际为依据,进行专门的企业会计规范设计,促进会计的权责分明。第二,设计专门的会计系统与财务系统。互联网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也要明确清楚,两个部门的主要职责要明确。第三是加强内部激励制度的完善。任何企业都需要拥有完善的激励制度,才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对人才的依赖较高,因此,需要更加详细具体的激励措施标准;第三是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信用制度要建立起来,要以互联网经营特点为依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前景较好,但是也存在诸多的发展风险,需要互联网企业认识到风险来源,从各个方面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和内部控制机制,从而促进互联网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军.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

财务审计前景范文5

关键词:绩效审计;发展历程;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098-02

总理日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如何确保这4万亿资金用好、用实、用出效益,也就是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杜绝损失浪费,引起了人大代表以及百姓的热议。人大代表所强调的加强4万亿投资监管的三个关键点之一就是跟踪审计。因此日前应当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当前阻碍绩效审计发展的问题,全面推动绩效审计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中国绩效审计的历史实践与特点

(一)绩效审计实践的三个阶段

1.审计署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审计机关积极开展了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试点工作,提出:“从财务审计入手,加以分析,落脚到经济效益。”据1984年审计资料记载,当时,全国有22 个省、市、自治区的270个县以上审计局,对1 263个部门和被审计单位进行了试审,试审中充分注意到经济效益问题,诸如:天津铁厂经济效益审计报告、湖北省两户纺织企业效益审计报告、辽宁卷烟厂效益审计报告、山西小氮肥行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鞍钢和山东审计局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都是当时比较典型的经济效益审计实例。

当年,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出各类问题总金额30 692万元,其中属于经济效益差的是9 195万元,通过试审,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收节支起了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中期以后,绩效审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 20世纪90年代。1991年初,全国审计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审计机关都要确定一批大中型企业进行经常审计,既要审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又要逐步向检查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方面延伸,并作出适当的审计评价,推动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这个时期,中国审计机关还结合宏观经济财务收入审计,开展了一些事后来看带有宏观经济效益审计性质的经济监督活动。

3.加入WTO后的绩效审计情况。在专项资金投资项目审计方面,开始注入了绩效审计内容,如进行了绩效调查审计,在外资审计领域,明确提出其审计目标是提高外资使用效益。不少地方审计机关积极制订计划,在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等财政投入较多的部门,实施绩效审计,取得一定成效,向审计现代化迈出可喜一步。

(二)中国绩效审计特点

绩效审计走进中国这些年,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尽管时断时续,然而,它仍然体现了自己的特点。

其一,根据中国不成文和成文(《审计法》)法律条文关于“真实、合规、效益”的规定,把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起来,或更严格意义上说,绩效审计寓于财务审计之中。其二,主要以国有企业为审计对象,即是微观经济领域的效益审计,且较多地集中在其财务成果的分析上,对经济活动审计评价的深度和广度都需要进一步开拓。其三,绩效审计主要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国家审计机关尽管试验性地实施了一些绩效审计,但与内审机构比要少。其四,事后审计多,事前审计尚不多见,而事中审计,即对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控制和调节,以推动被审单位改善未来经济效益,实现其潜在利益则更为少见。

(三)绩效审计的初步成效

其一,通过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或调查,初步摸清了被审单位资金运行的效益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其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其四,一定意义上开拓了政府审计领域;其五,专项资金审计或审计调查、基建项目审计或审计调查对未来绩效审计发展,具有典型意义。

(四)中国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1.在现行审计体制下,中国审计机关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围绕着党政工作中心实施审计监督工作,显然这种对国家审计的定位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监督朝服务于人大立法监督方向的转移。

2.在现行审计体制下,审计监督的对象、范围、目标、结果等往往受某个或某些大权在握的领导的个人意志所左右。在现行审计体制下,决定审计根本大事和工作重点的决策者必然是政府首长而不是审计机关自己。这样审计工作的安排就与政府首长工作职责、政绩评价甚至个人偏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3.在现行审计体制下,目前绩效审计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审计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

4.中国的现行审计体制不利于绩效审计的发展。当前绝大多数的预算决策及项目投资的决策和使用权集中在政府或个别负责人手中,权力的集中往往伴随着权力运作上缺乏透明度,如再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制约,既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又容易纵容决策随意性和长官意志等现象发生,从而无可避免地使财政资金出现巨大的浪费和损失。由于许多问题与政府行为有关,审计机关也无可奈何。

5.国家审计机关对在中国条件下,如何实施绩效审计,缺乏一个战略性认识,缺乏一个系统、完整的具有战略性、宏观性的思路,缺乏一部战略性发展规划。绩效审计方面有组织的理论探讨、人才培训很是欠缺。

二、中国发展绩效审计的战略思考

(一)应用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目光,重新认识绩效审计在中国审计的地位

我们讲的中国国情,自然是中国审计直面的国民经济活动,要点有二:一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高速度低效益且重速度轻效益问题;二是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大量严重违纪违规、经济犯罪问题,这两个问题给国民经济所造成的后果和危害是一样的,长时间以来,人们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低效益,甚至不讲效益,不认识,甚至熟视无睹。

在中国发展绩效审计,可以说是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低效益、轻视效益问题,找到其中一条出路。人们称审计者是经济医生,我希望经济医生把绩效审计作为中医药方,对中国国民经济低效益采用既治标又治本的中医疗法,而把财务审计作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应紧应急的西医药方,对经济活动中的违纪违规、经济犯罪,采用西医疗法。只要尽我所能,定有成效。

(二)宏观绩效审计范围和重点

1.财政预算支出计划审计。通过审计弄清有无因支出范围和用途计划不当而可能造成损失浪费现象,这种事前审计是把其作用在预算过程中,从源头上提高财政资金的节约度。

2.财政决算审计。通过对财政预算执行结果的审计,弄清被审单位所花费的财政资金是否获得了效益,这种事后绩效审计的作用在于帮助被审单位总结经验,挽回效益方面损失,从而促进财政资金运行的有效性,或潜在效益。

3.投资项目审计。是对国家投入的建设资金经过投资活动取得的有用效果进行审核和评价。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标准是:(1)是否以最低的消耗、最少的投资、最好的质量和最快的速度形成最大的综合生产能力;(2)能否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投产后的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投资回收;(3)能否为国家提供最大效益,这是杜绝中国民经济发展低效益最重要之渠道。

4.金融审计,即主要对信贷项目计划执行及其结果的审计,在中国金融行业,贷款项目没效益甚至副效益“打水漂”问题十分惊人,审计机关除着力审计其违纪违规、内外勾结的经济犯罪案件外,势必要把对贷款项目效益审计提到日程,这也是解决经济发展低效益的非实行不可的举措。

5.税收审计。通过绩效审计弄清税源流失所造成的损失,以提高税收率。

6.专项资金审计。国家专项资金繁多,审计机关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带有典型主义的资金项目,通过绩效审计,提高其资金使用效果。

(三)微观绩效审计范围和重点

对其绩效审计范围主要是:(1)评价企业效益的指标状况,诸如对活劳动的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生产率与工资利润率),物化劳动的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率和单位设备产品率),劳动占用量和劳动消耗量的综合效益指标 (资金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等的评价;(2)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计划管理情况;(3)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情况。通过绩效审计,确保企业潜在经济效益的实现。

(四)加强绩效审计立法

绩效审计急需强调人大立法监督。从绩效审计的产生和实质看,绩效审计是为了提高政府预算和公共资金支出的透明性和有效性,是为了增强对政府受托经济责任更深层次的评价与监督,这显然就有利于加大对政府公共权力约束的力度,这也正是建立良好所需要的。要积极探讨适合绩效审计的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使绩效审计的监督成效公平、公开。

(五)加快绩效审计人才培训

一个有效的绩效审计工作者,必须具备宏观经济知识和意识;具备宏观透视能力和较强的信息意识;具备高度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专业竞争能力和判断力。这些应当是绩效审计人才培训要实现的目标,也是绩效审计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

(六)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绩效审计经验

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绩效审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更为现实的阶段,它们的绩效审计成功经验,同样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必将为我发展绩效审计以启迪。

合理安排,循序渐进,逐步摸索绩效审计新路子,创建一套适合绩效审计的操作模式与报告模式。绩效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监督,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发展,已成必然。但就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经济秩序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质量和人员的总体素质而言,要达到这方面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财务审计前景范文6

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 历史

信息系统审计是对被审计对象所采用的 计算 机化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了解、测试与评价,并对信息系统对财务报告的 影响 做出判断或单独提出信息系统审计报告的过程。对信息系统审计发展历史的了解,应该从 企业 信息化的发展和审计本身的发展两个方面考察,以了解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系统审计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手工处理

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最初是以手工处理的方式进行的。一个企业的 会计 部门,通过不同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将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财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形成企业内部和外部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这种手工系统的特点是以人为处理工具和以纸张为信息的载体。在这种情况下的审计方式毫无疑问是手工的形式,审计的对象也是人和纸质文档。

2、部分计算机处理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尤其是微型计算机价格的大众化,一些企业开始用计算机来处理部分会计资料。如:企业内部自行开发的工资管理程序、固定资产管理程序等,逐步用机器来代替了部分的人工劳动。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的一种景象。这时,由于有 电子 数据的存在,已经为电子数据处理审计提供了可能。但由于计算机处理的范围还比较小,审计人员完全可以忽略计算机的存在,直接对打印出来的纸质文档进行审计。

3、会计系统全面计算机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会计电算化工作在我国得到大规模的普及,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全面实现计算机化。这时的审计人员已经开始意识到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但这时人们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还停留在对电子数据的采集和 分析 阶段,计算机系统的控制问题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4、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化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会计电算化已逐步走向成熟,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就此停止,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逐渐开始兴起。这时的企业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系统,而是集财务、人事、供销、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系统,财务信息只是这个系统所处理信息的一部分,单独的财务系统已不存在。而这时的审计人员只有对整个系统全面了解,才能把握审计对象的总体情况。

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由于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审计对象的不断变化,促使审计的方式随之改变,信息系统审计也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信息系统审计是审计 理论 与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审计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审计模式经历了详细审计、系统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三个阶段。 现代 审计十分强调对系统控制的依赖。它的基本观点是:设计上合理并且得到执行的控制制度是我们相信财务信息的重要依据。对于控制得好的领域,我们分配较少的审计资源;控制较弱的领域,分配较多的审计资源;如果控制不可依赖,我们则跳过控制测试环节,直接对账户余额和交易发生额进行测试。

在会计信息手工处理的环境下,系统的控制也是由人工完成的,对系统控制的了解和测试也可以由普通审计人员运用一般的财务审计知识来完成。由于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的介入,信息系统的控制越来越多地由计算机来完成,ERP的实现甚至改变了手工环境下的管理方式及业务流程,一般的财务审计知识已无法满足对系统和系统控制进行了解及测试的需要。而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用,使得审计人员对系统控制更加依赖,直接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进行审计已经是不可想象的。信息系统审计因此也从财务审计的一个可以省略的环节成为不可缺少的工作 内容 ,甚至可以独立作为一项审计的任务。

(三)信息系统审计的 发展

从 企业 信息化及审计 理论 与技术两条发展轨迹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系统审计是审计技术与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导致了这方面专业组织的产生。“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1969年在美国成立。从1978年开始,该协会推出“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的 考试 与资格认证,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成为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重要标志。

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紧迫性

由于我们国家的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尚未完全开展起来,一些 计算 机审计的探索与尝试还局限在 电子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领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与控制的 问题 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从逻辑上讲,对系统的依赖是 现代 审计的基本策略,如果被审计对象全面采用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而审计人员又没有对信息系统进行了解和审计,那么这种审计得出结论的可靠性就要受到质疑。整个审计行业,包括政府审计、注册 会计 师审计与内部审计在这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日益严峻,已经危及到了审计行业的生存。“不搞计算机审计,我们就会失去审计的资格”已经逐渐成为审计业界的共识。

我国信息系统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审计观念的转变

观念问题也就是认识问题。如果不转换审计观念,将审计的目标局限为查错纠弊,势必将信息系统审计与当前中心工作对立起来。把审计仅仅理解为“查账”,则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计算机辅助审计或辅助审计软件开发及 应用 的层次上。只有全面树立系统基础审计或风险基础审计的观念,才能理解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意义。审计中发现的很多错弊,由于都是管理上出了漏洞,也就是系统出了问题。一个管理完善的、控制良好的系统,应该能够防止、发现或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审计的任务就是帮助被审计者建立、健全这种机制,而不应该是代替被审计者去履行他们的“管理责任”或“会计责任”。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专业人才

开展信息系统审计需要一批既掌握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又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 目前 审计署干部培训中心开展的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培养及与之相关的在审计人员中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工作,正是为了适应这一现实需要。但从目前的人员数量和知识结构上看,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三)行业标准与实务指南

信息系统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由行业组织出面将实践经验加以 总结 ,并把有关概念、工作流程和技术 方法 固定、统一起来,形成行业的标准和规范。这将是信息系统审计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这也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共同 规律 。没有标准和规范,所有的实践活动只能局限在低水平上重复。

信息系统审计的未来发展前景

未来审计技术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这是国外审计界的一个共识。许多大型会计公司在信息技术领域投入很大的资源也正是由于他们看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