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走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球经济走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球经济走势

全球经济走势范文1

益普索(Ipsos)与路透社合作开展的最新民意测验显示,24个国家的绝大多数(72%)公民对“2012年比201 1年更美好持乐观态度”表示“赞成”,76%中国公民认可这一观点,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与亚太区持平,但低于金砖四国平均表现(84%)。

2012比2011是否更美好

对2012年会更好表示赞成的中国公民中,其中28%的中国公民表示“非常赞成”,略低于全球(30%)和亚太(31%)、低于金砖四国(46%)的比例;48%中国的公民“有些赞成”,高于全球(42%)、亚太(45%)及金砖四国(38%)的表现。在中国,比起男士(70%)而言,有更多的女士(82%)对2012会更美好表示乐观,整体上35-49岁人群(79%)比例最高;家庭收入和学历越高的人群,表示赞成的比例也越高。

生活在法国和印度尼西亚的绝大多数公民持乐观态度,两国各有91%的人“赞成”他们对2012年将更美好充满了乐观。紧随其后的是巴西(90%)、印度(89%)和墨西哥(85%)。另一方面,意大利(45%)、日本(46%)、瑞典(55%)、匈牙利(56%)和英国(58%)选择“赞成”的比例较低。

2012经济走势是否更强

与此同时,全球24个国家只有四成(41%)公民“赞成”2012年的全球经济走势比2011年更为强劲。中国表现为54%,高于全球和亚太区(50%)水平,略低于金砖四国比例(59%);其中有14%表示“非常赞成”,高于全球(9%)和亚太(12%)水平,但略低于金转四国(18%)的比例。41%的中国公民“有些赞成”这一观点,与金转四国41%的比例持平,比亚太表现(38%)略低。在中国,女士的比例(40%)比男士(34%)更高,整体上35 49岁人群(36%)比例最高;家庭收入和学历越高的人群,表示赞成的比例也越高。

全球经济走势范文2

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先扬后抑,年初受宽松的流动性、复苏的全球经济和疯狂的投机炒作等影响,不少工业品期货价格都达到了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至高点,但在欧债危机不断升级打击风险偏好、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大宗商品需求预期不断下调等众因素的合力下,大宗商品自第二季度先后震荡下行,至年底全年跌幅几乎吃尽自2010年中以来的全部反弹幅度。

与此同时,一向被认为是大宗商品“领头羊”的原油,今年走势则相对独立。2011年2月,突尼斯和埃及政局动荡后,国际原油价格迅速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利比亚战乱又将国际油价推升至近三年高点。此后虽然有涨有跌,但布伦特油价迄今仍保持在每桶110美元上下。

2012年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将取决于两股力量的较量:全球经济疲弱、需求不振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力量和全球央行联手释放流动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的力量。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已成不争的事实,而全球央行开始联手释放流动性,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将刺激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宽幅震荡的格局。

具体来看:行情趋势上,由于流动性仍显宽裕,其外溢效应将持续发生作用,大幅下行空间并不存在,然而中长期的多头行情也很难见。各品种方面,农产品及油、糖等食品价格将较工业品价格坚挺,而工业品中金属价格可能较为疲弱,原油走势可能相对独立。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跟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由于全球极端天气增加影响产量预期,而人口增长带来了需求增长预期,再加上最低限价的保护政策,农产品价格大幅走低的可能性不大。此外,由于工业品进入去库存化的周期令投机资金更加看好农产品及食品,2012年国际粮油价格很可能震荡走高。

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导致需求预期减少,工业品价格仍将疲弱,但自2011年二季度以来工业品,尤其是金属已经历了一轮快速大幅的下跌,继续大幅下挫的可能性不大,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缓慢下行。

在工信部最新公布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规划里,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锌(含再生锌)冶炼等都纳入淘汰目标。由此看出金属冶炼供过于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问题,2012年随着国际需求放缓,国内房地产投资和建设继续缩减,供应过剩和需求不振将进一步打压金属价格。

而原油2012年的走势可能更为复杂,经济低迷、地缘政治和金融领域三大因素将起主导作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认为欧债危机的冲击将导致2012年原油价格下跌;国际能源署(IEA)则认为非洲和波斯湾地区的动乱可能导致油价飙升。在经济疲软减少原油需求与产油国政治动荡减少原油供给的双重作用下,明年油价将大幅波动。

全球经济走势范文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和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的联动性明显提高。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探讨两国之间长期国债收益率变动的因果关系,得出美国是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变动对中国产生影响,但中国对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动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国债收益率;格兰杰因果检验

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波及全球,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中国超越了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对象,并于2009年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经历了衰退,目前正在缓慢复苏。2013年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市场对美国经济向好的预期不断发酵。2015年12月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加息25个基点,新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将维持在0.25%~0.50%,标志着美国自2006年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式划下句点[1]。然而美国国债收益率并没有像市场预测那样随着美元指数的走强而大幅上行,美国国债收益率上行动力匮乏,目前美国国债收益率仍处于历史上偏低位置。

一、中美长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分析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这2个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往往可以从长期国债收益率中反映出来。影响长期国债收益率走势的关键因素是国家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中美两国并非处于同一个经济周期内,美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经济缓慢复苏,而中国经济走出高速增长的周期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中美两国虽然不在同一个经济周期内,但是两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却又有一定的联动性。将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作为中美长期国债收益率代表,选取2002-2015年中美两国10年期国债周平均收益率作为实证检验对象,中国的债券数据来源于中国债券信息网,美国的债券数据来源于美联储公布数据。由图1可知,自2007年起中美国债收益率联动性开始明显提升,因此2015年12月美联储加息,是否会影响中国国债收益率,是否会成为中国国债收益率浮动的原因都值得探讨。根据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将中美2002-2015年经济联动分成4个阶段:2002-2007年中美长期国债收益率相对独立期,2008-2009年中美危机同步期,2010-2012年中美经济分化期,以及2013-2015年中美长期国债收益率趋同期。

2002-2007年中美长期国债收益率相对独立期:2002-2007年中美长期国债收益率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联动走势,更多出现相对独立走势。2002-2003年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直徘徊低位,2003-2004年国债收益率一路走高,2004年底到2005年有一轮明显的“熊市转牛”行情,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了先抑后扬再回落的行情,这与我国当时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分不开[2]。2004-2006年美国连续加息425个基点,促使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波动上行,与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并没有明显相关性。这段时间,导致中美长期国债收益率分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两国货币政策的不同步。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通过汇率改革、经常项目可兑换等一系列金融改革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改革初见成效,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资本市场价格影响力增大。2007年中美长期国债收益率联动程度开始提高。2008-2009年中美危机同步期: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受拖累下滑,危机蔓延之后,各国都进行政策调控缓解危机,中国在此期间多次降息降准,美国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两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共同面对危机的经济基本面是造成2008-2009年两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同步下行的最主要原因。2010-2012年中美经济分化期:此期间,美国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并进行扭曲操作(OT)增长持有国债的加权期限,以此压低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刺激内需、重振国内经济,引导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下行。中国在4万亿投资的刺激下,加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其经济增速恢复到两位数,经济持续向好,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相对高位徘徊[3]。2013-2015年中美长期国债收益率趋同期:2013年美联储加息预期首次发酵,中国受到影响,出现了“钱荒”等一系列事件,全球主要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受影响大幅上行[4]。这段时间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与美国走势高度趋同,2013年出现大幅上行之后,2014年同步出现大幅下降,2015年又同步震荡下行。全球长期国债收益率走势趋同性明显。

二、中美长期国债收益率关系实证分析

中国10年期国债周平均收益率序列设为C,美国10年期国债周平均收益率序列设为U。时间序列通常都有非平稳的问题,为避免造成伪回归,先对C和U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方法是ADF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C和U都是一阶单整过程(表1)。为避免损失有效信息,本文并不对中美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平均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因此用Johansen协整检验来确定两个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确定的均衡关系。根据AIC准则确定的滞后阶数为4,结果如表2。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中美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长期存在惟一的均衡关系。因此,可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来确定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由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可知,在10%显著性水平下,只能接受C不是U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并且拒绝了U不是C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因此U是C的原因。根据检验结果可得知,在中美长期国债收益率联动中,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是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浮动的Granger原因,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随着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动而变动,而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并不是美国国债收益率的Granger原因。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确定了中美10年期国债周平均收益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在两国收益率的长期均衡关系中,C是因变量,U是自变量。这也符合传统观点和市场的经济学逻辑,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变动影响着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因此,随着中美长期国债收益率联动程度的明显提高,投资人也更加关注美国国债市场对中国国债市场的影响,以及今后中国债券市场的收益率走向。

三、中美长期国债收益率联动原因分析

自2013年起美联储首度预期加息,全球经济体出现巨大波动,各国为了降低杠杆、防止流动性风险,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均作出反应。2014年中国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并从2014年11月起通过连续降息降准支持经济发展。而美国经济虽然并未完全恢复,但是总体向好,美联储不断提高加息预期。在此期间,中美经济基本面出现分化,但是长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反而进一步趋同,这说明除了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周期这两个关键因素之外,还存在其他因素对中美长期国债收益率产生影响。1.影响中美两国长期债券收益率趋同的第一因素是两国的经济基本面。近年来,中美两国贸易频繁,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也使中美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消费能力减弱,经济进入衰退期,中国受到外需减弱的影响,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也急需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5]。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中美两大世界主要经济体也受世界经济走势影响。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在经济危机之后,经济增长率大幅下跌,需求减弱,直接影响其他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速。各国需求不足导致全球性通货紧缩传染,国际石油价格大跌,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等。2.货币政策联动是造成中美两国长期债券收益率趋同的主要原因。中国开启降息降准周期虽然晚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但是全球经济下滑导致全球市场都处于低利率时代,并且从2015年3月起,欧洲央行开启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6],日本央行也于2016年1月宣布降息至-0.1%,负利率适用于超额准备金[7]。在海外零利率的货币环境下,中国和美国迫于外汇压力和自身经济发展需求,长期国债收益率没有上行的动力,两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的联动得到解释。3.国际投资者的参与也增加了中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联动性。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美国国债逐渐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定价的重要标准。对于投资者而言,由于不同国家的国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价格趋势会使国债价格变化趋于一致,这种债券投资的可替代性,也会使各国债券收益率走势出现联动性。

四、结论和展望

全球经济走势范文4

2010年,流动性推动全球商品市场整体上行。展望2011年,由于发达经济体的拖累,全球经济整体复苏仍将步履蹒跚;史无前例的超低利率水平和超宽松的货币环境继续存在;全球汇率和贸易领域将逐步形成一种不稳定的弱势均衡。我们判断,商品价格整体上仍将延续2010年下半年渐行渐高的走势,形成价格总体上涨与局部高企的格局。

流动性推高整体价格

2010年,主要商品价格走势整体经历了先弱势震荡,后单边上扬走势。上半年经济数据方面显示全球经济企稳,但欧洲债务危机升温却吸引了市场大部分目光。美元因为危机升温而被动上涨;以铜、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维持弱势震荡格局;黄金由于避险魅力凸显而脱颖而出,随着危机的深化再次刷新历史高价。

进入下半年,随着欧债危机降温,以及全球紧缩政策缩水带来的流动性恢复,金融资产价格开始走出了一波凌厉上涨攻势,直至去年10月末以中国加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紧缩政策重提,以及美国推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利多兑现,商品和股市才迎来调整。

2011年,发达经济体的去杠杆化进程仍将延续,内部复苏陷入困境;由于库存周期对许多新兴经济体的提振已经进入尾声,货币、财政政策组合的宽松度也在降低,加之发达经济体的拖累,我们预计全球经济体整体复苏仍将步履蹒跚。发达经济体为了保证经济环境不再度恶化乃至崩溃,仍将推行史无前例的超低利率水平和超宽松的货币环境。全球汇率和贸易领域将逐步形成一种不稳定的弱势均衡。

对于商品市场而言,发达经济体推行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其货币本身的贬值,是2011年最重要的主题;新兴国家的紧缩政策或会产生阶段性阻力,但难改总体向上趋势;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外部博弈也将是商品上行的利好。因此我们判断商品价格整体上仍将延续2010年下半年渐行渐高的走势,形成价格总体上涨与局部高企的格局。

估值泡沫全面形成

展望2011年,全球经济整体复苏仍将步履蹒跚。不确定性较大的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依靠内需的复苏难有起色。而新兴市场国家在整体上并没有受到再次衰退的压力。不但经济数据呈现整体上升趋势,而且民间信贷增长更会出现全面的复苏。

这将造成一系列影响。首先,会将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推向贬值。换句话说,由于名义利率和真实利率低下,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无论是作为一种单纯的金融资产,还是作为发行国生产能力的象征,都是无利可图的,而这些货币恰恰是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那么其贬值也就直接等同于商品价格的上涨。

其次,导致投资行为变异。金融领域充裕的流动性和廉价的资金成本,改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货币环境,导致投资行为变异。一方面央行透过购买债券(尤其是国债),将国债利率人为地拉低到史无前例的水平;另一方面央行释放给银行的银根,也因银行惜贷而无法周转到有需要的企业和个人手中,资金被银行反手投入国债市场,进一步拉低国债收益率。同时,由于无风险资产的零回报和借贷炒作的低成本,民间资产被诱导,甚至被逼迫向高风险标的集体转移,从而使商品价格估值泡沫全面形成。

寻求外部新均衡的博弈

在推动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和投资已经难以为继,最后一架马车――进出口将成为美、欧国家仅剩的期望。那么寻找外需的补给、提高本国产品,乃至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成为其未来几年内重要的诉求,并循此路径构建新的外部均衡状态,以此促进内部均衡的重建。

全球经济走势范文5

虽然上周的“2万亿”财政刺激政策传言令大宗商品市场一度反弹,但因全球宏观经济数据疲软,农产品上行动力不足,如后续经济政策没有明显变化,豆粕、玉米将会继续弱势振荡。

全球宏观经济疲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市场对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担忧情绪尚未缓解,西班牙银行危机再度掀起,导致该国国债收益率飙升。虽然希腊退出欧元区可能性较小,但债务危机的反复发作长期影响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全球经济也因此受到损害,5月份全球主要经济体数据普遍低迷。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大宗商品全线下挫。如近期宏观形势没有明显改善,大宗商品价格就难以回升。目前市场寄希望于6月6日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及6月20—21日美联储议息会议,但从目前两方的态度来看,LTRO3及OE3短期都难以推出。

利润下滑抑制需求

自2011年9以来,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在国家坚决控物价的情况下,短期猪价难以回升。截止到目前,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13.22元/公斤,同比下降超两成,而自繁自养生猪年内首次出现亏损。上周自繁自养出栏头均盈利-11元/头,猪粮比为5.51∶1,同比下跌29.6%,利润下滑使得养殖户养殖热情大大减弱。受生猪价格走势疲软影响,5月份大部分地区猪仔滞销,预计未来生猪存栏量高企的局面难以持续,饲料消费对豆粕、玉米期现价格的支撑能力将减弱。目前小麦在饲料消费上对玉米及豆粕的替代量仍较大,也从另一方面抑制了豆粕、玉米的现货需求。

天气利于作物生长

自本年度北半球大豆、玉米开始种植以来,美国天气状况良好,大豆及玉米播种进度较往年大幅提前,压制CBOT大豆及玉米走势。截止到5月27日当周,美玉米种植已基本完成;美豆种植已完成89%,去年同期为48%,五年均值为61%。出芽方面,截止到5月27日当周,美玉米出芽率为92%,去年同期为59%,5年均值为69%;美豆出芽率为61%,去年同期为22%,5年均值为30%。

全球经济走势范文6

澳新银行商品研究总监MarkPervan表示,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经济走势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今年反映全球经济的领先指数可能会出现谷底,下半年将有所反弹,因此我们预测未来世界范围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出现反弹。”

“我们不仅要关注世界经济中的大事,还要关注国际资本流向,以及美国货币政策和美元指数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目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复苏的道路上,但复苏的动力正悄然变化。而美国的经济走势、欧洲债务危机、中东局势动荡、日本核泄漏危机是现阶段世界经济面临的几个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除了实体经济的需求之外,大宗商品的价格还与全球资本流动方向有关。正所谓‘大宗商品资本化’,而这个走向明显受制于美国国债的价格,也受制于另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美元指数。”刘元春认为,目前美元指数已经处于低位,但美元的回调很可能是阶段性的,因此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很可能出现高位震荡,但不同大宗商品的表现则各有差异。

刘元春说,全球资本向美国回转的现象可能导致一些资本从大宗商品逃离、从新兴市场国家撤离,这将进一步影响到新兴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证券市场也有很强的联动性,特别是美国的投资基金普遍认为大宗商品和股票市场同属增长型市场,他们在购买证券的同时也会购买大宗商品。可以看到,从2000年开始,证券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走势基本是趋同的。

MarkPervan指出,目前美国较低的信贷成本使得借钱投资大宗商品的回报率非常高。“美国的利率现在呈下滑的趋势,所以投资基金投资在商品上的仓位正在上升。但美国利率的下降空间是有限的,大宗商品的投机仓位应该会有一个下滑,特别是2012年下半年后美国有可能进入加息过程。但令人鼓舞的是,由于美国的经济状况,即使将来加息,幅度也不会特别大,这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是相对有限的。”

业内人士表示,从今年以来大宗商品的价格趋势来看,金属和农产品的价格已经开始走弱。仍在高位的原油和贵金属价格,前者更多倚赖供给端偏紧,后者则是避险情绪上升的表现。

目前来看,美元的短期反弹给大宗商品带来较大的压力,全球制造业的触顶回落,新兴市场为控制通胀而持续紧缩导致需求端的疲软、企业盈利预期下滑导致的被动式去库存给大宗商品以极大的下行调整压力。而去泡沫化(持续的货币紧缩高压势态)与去库存化(持续紧缩下,销售困难与需求偏弱,导致企业被动去库存压力较大)仍将是二季度国内商品市场的主体,商品市场大多数品种的重心将持续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