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投融资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投融资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投融资案例

产业投融资案例范文1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投融资;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多元化融资服务为先导,以连续性金融产品为支撑。针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创新的需要,推出研发经费融资业务;针对产业集群趋势,推出集群化现金管理业务;针对人才建设需求,推出银校企合作项目。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有产品和创新产品有机结合,形成“产品链”,开展一系列的连续性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融资、咨询、理财、管理、合作等至上而下的一连串服务,从而有效拓展新兴产业客户及“产品链”客户。发展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就是强化人才建设。因此,培养大批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至关重要。

一、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融投资活动实际操办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金融服务与产业发展之间对接的效率和效果。高校在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上,应立足于服务于地方经济出发点,培养熟悉多种金融工具,同时了解行业特点的金融人才,培养出既能供职于金融机构来设计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融资工具,又了解行业特性胜任新兴产业内部融投资工作的人员。因此,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对金融人才需求的特点汲取时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要工作。

一是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对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课进行调整,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专业限选课,在上述三类课程设计中,在重基础原则的前提上适当增加专业教育,扩大应用性知识课程的比例,增设更加凸显产业投融资知识与技能的课程,以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发展需要。如增设“产业金融概论”、“产业融资理论与实务”、“产业投资基金”、“企业并购与重组”和“企业与个人信用管理”等主要课程。

二是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方案中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相关产业发展和专业培养要求,按照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划分实践教学层次,通过多层次的通识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等课内外实践环节,合理安排实践课程教学,使得实践教学环节更加体现综合性的特点。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重点培养、普遍提高、内选外聘、优化结构”宗旨,以提高整体教学科研水平为目标,建设并形成一支以专家、教授为核心,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实施“2个三”建设计划,即教师队伍要达到“三高”:高水平、高学历、高师德;“三位一体”:即形成专兼结合、一专多能、双语型师资队伍格局。

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团队教师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团队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从国内外一流高校引进优秀青年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培养,以充实团队力量;强化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建立团队成员合作机制和激励竞争机制;鼓励现有教师通过到外校进修学习、短期培训、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完善知识结构;有系统的加强本专业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培养计划;建立专家指导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任金融领域的投融资专家或骨干人员共同参与课程的讲授、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三、加快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

按照以各级“质量工程”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创新实验计划等项目共同支撑起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制订分阶段、分层次课程建设工作规划,以确保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一是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依据“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原则,妥善处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从单纯知识的传授向强化能力的培养方面转化。通过科学规划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动态比例关系,考虑到教学计划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基础课程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在专业课程方面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现有金融专业课程简化为宏观、微观、工具、创新四大模块,强化其中微观和工具模块的课程,以兼顾适应学科发展最新动向和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能力培养的目标。

二是规划编写系列教材

教材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的培养,体系科学、内容创新的教材的编写、出版与使用是重中之重。结合各项质量工程建设,并针对目前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的特色教材缺乏的现状,应组织团队,尤其是吸收金融领域的投融资专家或骨干人员参与教材的规划与编写,优化教材体系设计,增加内容的针对性,强化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的相关案例等。

四、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优化校内实验教学条件。在现有实验室基础上,完善产业投融资技术综合能力实验室的场地、软、硬件环境建设,搭建以模拟银行为中心的大企业产业金融平台、以信用支持平台为基础的模拟中小企业产业金融平台和创新型的产业金融风险分析平台,培养学生结合产业特点为产业提供投融资策划并进行投融资风险技术性分析的能力,以最终建成开放的、有一定学科覆盖面和较强研究实力的产业金融投融资重点实验室。

产业投融资案例范文2

一、准确识别演艺产业投融资风险

演艺产业投融资活动包括签订投融资协议、资金投入以及投融资企业通过演艺产品的生产销售最终将收益返还给投资方等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投资方的投资收益无法按期收回。如果投资方采取一些不恰当行动的话,则会导致投融资活动无法按照预先双方理想的方式继续进行,从而带来相应的不确定性。上述完整的演艺产业投融资活动中可能出现变动,并给投融资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即演艺产业的投融资风险。投融资过程中最常见的六类风险如下:

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源于两个方面:技术难度和完工难度。演艺产业是一个创意密集型产业。从创意本身的产生、形成完整的演艺作品到能够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整个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风险性。另外,以音乐会为代表的现场演出,天气、技术等原因会使得原本设计得比较完善的演奏计划无法实施,从而影响演出效果,严重时会导致演出被迫中断。这些风险因素一旦发生作用,演艺产品的生产消费就无法完成,相应的融资效益自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投资大型演出项目时,不仅面临来自演艺创作方面的风险,还要注意演出过程中涉及的舞台搭建、舞台设备生产等相关环节带来的技术风险。

2.市场风险。演艺产品在推向市场后面临市场接受能力以及抵御竞争者能力不确定的风险。首先是市场接受能力导致的风险。演艺产品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是其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前提,该特征也决定了消费者在决定购买此类新产品之前存在一个从熟悉到认可的过程。实际上,演艺产品的生产是在一定的市场需求预测水平上所进行的,而这种对市场接受新演艺产品的程度和数量的预测与实际情况的差距会带来市场接受能力风险。由于演艺产业是一个主观因素占比较高的产业,演出市场是一个艺术创作者与艺术欣赏者的互动市场。获得观众的认可是演出成功的决定因素,演出产品的创作者也应对社会环境、观众心理、区域文化等有很高的判断。这就使得演艺产业的融资效益受到创作者主观判断的影响。其次是来自竞争者的风险。虽然演艺产品的内容较为新颖,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当新产品面市后,其获得成功的模式容易被竞争者复制甚至替代,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者的收益。在抵御竞争者方面,演艺产业需要处理两种竞争问题:一是来自文化产业内部其他门类活动的竞争,二是演艺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

3.管理风险。该风险主要指因演艺产业组织机构不健全、决策机制不合理、管理者水平低下所导致的决策风险与操作风险。当前演艺产业的发展环境经历重大变革,演出院团正在进行大规模转企改制,这一背景下很多演艺企业缺乏有效应对市场需求的管理经验、管理人才和管理机制,从而造成管理风险在当下演艺产业投融资活动中的表现较为突出。投资于演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不止是演出产品,被投资演出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以及财务风险也是投资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经营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管理制度上的缺陷、管理者自身能力不足等方面;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经营者对财务、资金方面的运作和规律缺乏认识,导致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使企业面临资金紧张、财务周转困难的局面。

4.信用风险。演艺产业融资活动中涉及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资金供给方能力或意愿的原因导致资金不能按照原有的融资合约到位,从而对融资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该风险指的是投融资双方中任何一方违反投融资合约、不履行合约义务所带来的风险,目前主要表现为融资方的信用风险。演艺产业“轻资产多,硬资产少”,可抵押性弱的特点导致演艺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很难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这在中小演艺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演艺产业本身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具有投资的集中性和产品时效性强等特点,因而对于资金按照合约规定按进度到位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一旦由于经济发展的宏观原因或是投资企业自身的客观原因导致资金不能如期到位,演艺企业将面临着损失的危险。

5.金融风险。该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各种价格变动对于演艺产业投融资活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投资人的投资机会成本就会发生变化,导致其预期收益水平发生波动;融资方的融资机会成本也会发生变动,导致预期利润率的改变。此外,汇率水平、物价水平等金融价格的波动都会给投融资双方的预期回报产生影响。在中国的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地位将逐渐显现,而市场价格通过自身波动来发挥信号作用的方式也将成为经济生活的常态。这些市场价格中对于演艺产业的企业来说,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三项:一是利率,利率是企业的融资价格,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演艺企业的获利能力。二是物价水平,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演艺企业的经营成本。三是汇率,如果融资活动或者演艺活动涉及外地居民时,汇率风险就可能会出现。这样,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的币种不匹配就会带来汇率风险。

6.政治风险。演艺产品中包含着很多意识形态因素,会对消费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主流的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和主旋律。如果一个演艺产品中的内容触及意识形态底线,必然面临政治风险:因为审查通不过而被禁止进入市场。这样的事件一旦发生,相应的融资收回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演艺市场中,由于盲目跟风而产出内涵低俗的演艺作品,或是聘请的主要演员由于政治问题而不能上台表演从而给演艺企业带来损失的案例仍有发生。文化内容的假、恶、丑给演艺产业投融资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

二、科学评估演艺产业投融资风险

风险评估是一项对信息和技术要求比较强的环节,量化型的风险评估尤其如此。对于演艺产业来说,一方面完整收集风险信息的成本很高,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处于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化企业较少的初期发展水平,缺乏系统全面的数据积累,因此风险评估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即是比较符合我们要求的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可通过下述四个步骤完成。

1.选取指标集。选择能够刻画演艺产业融资风险的指标。根据前文对于演艺产业融资风险因素的分类考察,我们将其中比较显著的风险种类挑选出来,各演艺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选择。在这里,我们选择了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信用风险和金融风险五类,并对每一类一级指标设立若干二级指标进行详细考察,具体内容见表1。

2.确定各指标的加权系数。我们要求的最终结果是对于企业融资风险的综合考量,因而需要对各指标赋予相应权重,反映其在总体风险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以此作为计算最终风险水平的依据。

3.确定备择的评语集。受中国现行贷款分类制度的启发,我们拟将演艺产业投融资风险等级设为风险正常级、风险关注级、风险可疑级、风险障碍级和风险失控级。

三、结论

通过四个步骤的操作,我们可以得出演艺产业投融资风险评估的两级指标结果。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我们可以将风险评估专家的个体的、定性的分析转化成综合的、定量的结果。该结果对于进行投融资决策的演艺企业来说,意义在于:

1.对演艺项目的投融资风险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比较。由于投融资环境的构成要素多样,且要素本身的实际表现会不断发生变化,因而企业在进行相应风险管理时需要进行各种方式的比较分析。量化分析结果的优点就在于,只要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这种比较就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演艺企业既可以对同一项目的风险进行时间上的追踪考察,也可以对不同项目的风险进行空间上的权衡比较。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制定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指标,例如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等,评判的原理与上文所述内容相同。

产业投融资案例范文3

关键词:房地产 财务主管 投融资 法规 意识

公司财务主管除了管理公司财务工作以外,还应该着眼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制定发展战略、分析评估风险和决策等环节扮演好关键的助手和参谋角色。作为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养。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在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还应该牢牢树立四种意识,即全局意识、投融资意识、法规意识和风险意识。

一、全局意识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金、人才、资源高度集中。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必须从公司的整体战略出发,要有全局意识,绝不能单从财务数据出发考虑问题,而要从公司全局考虑问题。只有具有全局意识,才可能当好公司领导的助手、参谋。

怎样牢固树立全局意识?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行业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的学习,提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高度和能力。第二,要正确处理与上级的关系,做到部门服从公司、下级服从上级,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第三,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与公司内其他部门、其他单位财务部门的协作与配合。相关业务部门需要了解、协助或办理的事,只要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予以方便。与其他单位财务部门业务往来时,要提前通知对方,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加强与其他部门主管的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精诚团结,共同把公司的各项工作做好。最后,要有淡泊名利、献身工作的高尚品格。当个人、部门的局部利益和公司利益或其他部门利益有冲突时,要高风亮节,勇于牺牲。

二、投融资意识

公司以盈利为目的。财务战略以持续盈利、财富不断增长为目标,房地产公司亦然。投资是盈利的前提、基础,融资为投资提供资金保证。房地产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作为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必须树牢投融资意识,要科学地判断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必须保证投资规模与公司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资金需求,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采取灵活有效的筹资方式。

怎样树牢投融资意识?树牢投融资意识,首先,必须加强财经知识学习,要随时掌握行业动态,把握房地产经营的特点、规律。其次,要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吸取同行的投融资经验和教训。第三,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开拓意识,以效率和效益为评判标准科学选择和确定投融资项目,不等不靠。第四,要在原有融资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探究投融资对策。总之,投资必须有回报!融资要控制成本。具有强烈的投融资意识是一个合格的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法规意识

任何公司都必须合法经营,这是基本准则。房地产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涉及到《税法》《合同法》等经济法律和政策规定,这些法规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税务处理问题,和《税法》密切相关。公司对外发生经济行为,均要签订书面合同。房地产公司签订的主要合同有施工合同、销售合同等。作为财务主管,必须树牢法规意识,依据法律合理减低税金,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切实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如果缺乏相应的法规意识,处理不当,会经常导致公司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怎样树牢法规意识?首先,除了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学习以外,作为财务主管还要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确保财务报告合法合规、真实完整。第二,要经常收集同行业反面案例、典型案例,引以为戒。第三,作为公司领导的财务参谋,要提醒、影响领导重视经济法规在日常业务流程中的管控。第四,要引导相关业务部门遵守法规,依法办事,防止和纠正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见利忘义等问题的发生。

四、风险意识

公司必须建立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以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不同风险。房地产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商业机密泄密风险、资金风险、税收风险等。财务信息是公司经营的重要资源,有的财务信息本身就是商业机密,有时甚至涉及公司的生存,因此,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尤为重要,财务主管一定要树牢信息保密意识。房地产公司涉及投融资规模、金额巨大,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确保公司盈利才能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税收风险是房地产公司的最大风险之一。房地产公司是地产税务稽查部门每年稽查的重点,正确处理房地产涉及的税务问题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税收风险。

怎样树牢风险意识?首先,财务主管要熟练掌握金融知识,熟悉国家金融政策,增强识假防伪能力,学会应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对全体财务人员的教育管理,切实提高所属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第二,要配合公司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规章办事,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重大投资方案应当采取集体决策。第三,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软件,正确分析和预测房地产公司面临的各种信息泄密风险、资金风险、税务风险。最后,要亲自参与制定完备的应对各种风险的预案,并经常对照检查和演练。

综上所述,当好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能力,严格管理,树牢全局意识、投融资意识、法规意识和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肖太寿.最新税收政策公司涉税76难点深度解析及经典案例[M].中国市场出版社.2011.

产业投融资案例范文4

所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就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划拨土地,注入优质资产、国企股权等方式,组建一个资产规模和财务状况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该公司以地方财政对公司的注资受益权、补贴,甚至偿债基金等作为保证,通过向银行贷款或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融入资金,并将其重点投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公益性项目等。此类公司名称各异,通常有城建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等。

地方政府建立融资平台为市政基础设施融资,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7月上海成立的上海城投(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为政府、银行、学界甚至大众所关注焦点,则是2009年初以来的事情。2008年底,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的投资刺激计划,其中中央本级投资1.18万亿元,其余则由地方政府配套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融资功能。据统计,截至2009年5月底,全国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总额已高达5万亿元。这次巨额融资有力地保证了各级政府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扩大内需,保证增长起到巨大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财务状况不透明、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银行不良贷款累积等问题也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

本文试图以北京市某区政府融资平台――北京市某公司的融资及运作实践为案例,以分析地方融资平台的运作机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机制

融资平台基本情况

某公司是某区政府指定的政府融资平台,该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由该区国资委100%控股。注册资金10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企业管理咨询和物业管理等。该公司2008年度总资产为12.6亿元、净资产为9.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4.9%、净资产收益率为1.1%。截至2009年9月底,该平台公司的银行贷款余额为45亿元。其中,2009年从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北京银行、上海浦发银行等4家共计贷款40亿元,用于地铁站点建设的拆迁。贷款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下浮10%。本金从贷款提取日算起的第二年起,分四次等额还清。每年分四次支付利息。

融资平台贷款运作机制

2009年,为了配合北京市开展地铁建设工作,该区需要对地铁途经区域的站点周边进行拆迁。扣除市地铁公司可能给予的补助之外,该区还要出资40亿元左右。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区委、区政府决定通过融资平台贷款的方式解决拆迁资金来源。区发改委在开展调研及与金融机构接洽谈判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区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报告》,明确合作对象、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使用方向、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等关键内容,经人大常委会批准后,贷款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项目建设单位向区政府就贷款提出申请,待区政府主管领导批准同意贷款后,由区发改委向融资平台下达贷款通知,通知明确贷款银行、贷款期限、提款日期、贷款利率、本金利息偿还计划、偿还方式等。投资平台按照贷款通知要求和贷款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并根据具体项目借款合同向金融机构提出提款申请。贷款平台取得贷款后,应将贷款资金于当天向区财政局指定账户办理转账支付,区财政局收到贷款资金后向借款法人开具相应的收据证明,区财政局将贷款资金拨付项目单位。

区财政将贷款还本付息纳入年度预算,并建立偿债基金。在需要还本付息时,融资平台将金融机构发出的还本付息通知书及时转报区财政局,区财政局根据通知书还本付息。本金偿还时,由区财政局提前两个工作日将资金直接拨付至融资平台在贷款银行开设的还款账户;利息偿还时,区财政局提前一个工作日将资金直接拨付至融资平台在贷款银行开设的还款账户。

该区在使用银行贷款方面的相关规定主要有《利用金融机构贷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规定》。根据上述规定和办法,区发改委、国资委、财政局、审计局及具有监督、检查职能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贷款及其使用负有监督、检查、管理责任。

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几个问题

融资运作缺乏一个独立的政府投融资机构作为依托,不能全面掌握全区融资需求和科学规划融资投向。一般是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在缺乏资金、需要外部融资时,才由相关部门针对具体项目和银行洽谈贷款事宜,因此,单个项目谈判成本高,不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尽管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区级领导、各部门协作的贷款模式,但由于各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等方面的考虑,不能形成合力,导致了贷款的高成本、低效率,甚至某种程度上的短视行为。最重要的是,缺乏对全区基础设施投融资规划、降低融资成本、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等方面的统筹考虑。

融资平台功能单一,不具备投资功能。从上述案例融资平台的运作机制看,该平台只是履行政府融资的职能,融得资金后,立即就将所融资金转入财政相关账户,以供项目单位使用。融资平台不具备投资功能,不负责贷款资金的投向、使用及其管理,只是政府进行融资的单纯载体和媒介。由于融资平台没有投资功能,不可能对所融得的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也就没有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使用效率的积极性。

融资平台资产负债率高,具有很大的财务风险。从2009年8月份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看,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2%。而从公司财务角度看,我国公司理想化的资产负债率一般是40%左右,因此,该平台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远高于正常水平。尽管实际上如此高的贷款是由政府提供隐形担保,但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负债以及提供担保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如果出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或者其他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平台公司凭借自身的实力偿还贷款就有困难,极其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该融资平台解决资金需求全部依靠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贷款,并没有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IPO及信托等其他融资方式,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而单纯依靠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大,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尽管银行贷款执行了优惠利率,但是其成本仍然比发行企业债券、IPO、信托等方式要高。此外,从贷款本身看,贷款40亿元,期限5年,执行的优惠年利率为5.184%,第二年开始分四年等额还本,每年均以5年期的优惠利率分四次支付利息。其实第一次偿还的本金实际贷款期限为2年、第二次偿还的本金实际贷款期限为3年,这两笔本金的利率应该执行1~3年期(含3年)的优惠利率(4.86%)。经简单计算,若这两笔本金(共计20亿元)按3年期利率计算,将为该区节约利息费用1600万元左右。

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的几点建议

建立健全投融资机构的投资决策机制。地方政府成立投融资决策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人由党委或者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委员会负责重大投融资事项的决策、相关问题的协调和组织考核等方面工作,并确定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及投资方式。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作为执行机构,在投融资决策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融资、投资及还款等工作。

集中优势资源,组建综合性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投融资平台,实现政府投资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地方政府拥有的优质经营性资源、优质资产以及未来需要资金推动的投资项目全部划拨进入新的平台公司。这样,平台公司拥有了质量良好的资产和稳定的现金流及利润来源,财务形象和未来预期良好,具备了融资和正常运营的能力。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地方国资委所属的优质企业直接划入投融资平台,作为投融资职能启动的支撑,也可以将原属于其他政府部门的特许经营权或可流转的土地、房产等资源划入平台公司,为投融资平台公司带来经营性资源。重新组建的投融资平台要具有融资、投资等综合,不但投资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非经营性项目,而且还可以投资于准经营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

明确职能定位,理顺地方政府与平台公司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职能定位应该是:统一的政府融资平台、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政策性投资平台。投融资平台是基于政府拥有的优质资源建立而成,是政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发展难题、实现战略意图、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投融资平台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将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来进行内部管理和作为市场主体进行市场化运作,同时也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指导。一方面,其主要职能受到政府规范,也将得到政府赋予的大量优质资源和经营性资产,在未来经营发展方面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其主要投资决策将受地方政府的指导,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配套和先导产业投资等,要充分显示政府的宏观调控意图。

从地方政府与投融资平台之间的关系来看,平台公司首先是要在政府或者其特设机构的领导下运作,坚决贯彻政府的战略意图,而其自身则通过公司化的运作模式,坚持市场化导向,本身就应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地方政府在投融资平台的具体运作中保持超然的态度,只负责重大投融资的决策,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由微观经营转变为宏观调控。

投融资平台应逐步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模式。在平台公司的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应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专业的经营层队伍,形成有竞争力的专业经营部门。完善投融资决策程序,严格控制投资经营风险。例如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建立了专门的投资事业部,负责中心的投融资工作,以专业的队伍及早甄别防范投资经营风险,并要求重大投资决策需经管理层及最高决策层决议通过,减少了盲目投资可能出现的风险。

平台公司积极采取市场化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投融资平台在行使职能时,不能过度依赖政府支持,应充分利用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募集未来投资经营的资金。除银行贷款外,平台公司可以选择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融资,同时随着发展,可以通过IPO上市融资,实现资产证券化。截至2009年7月份,北京国有资本管理中心已成功发行150亿元的企业债券和两期共200亿元的中期票据,融资期限分为3年期、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等,融资成本显著低于同期银行贷款2个百分点左右。

积极探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考评机制,建立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对政府投融资平台实行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同时要综合考量其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社会效益。投融资平台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积极引入评级机构,定期对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信用评级,并及时信用评级报告。

产业投融资案例范文5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投融资

对策

1. 投融资问题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首要问题

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发展思路,是把传统农业以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为纽带,将农户与农业(包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储运企业和销售企业)和市场三者结合起来,实施农业集约化经营的一个发展过程。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手段,是农村经济实现结构性增长的必由之路。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按照C—D生产函数Y=f(K,L,M, A),农业产业的产出水平主要取决于投入农业的资本、劳动力、土地和农业技术(广义)四种生产要素。对于重庆而言,农业劳动力处于绝对过剩状态,在短期内,农用土地和农业技术的变化不大。由此看来重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真正稀缺的生产要素应当是资本,而不是其他要素。因此,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将主要取决于资本的投入水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投融资问题是重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首要问题。具体而言,投融资问题重要性着重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1 龙头企业的发展必须解决投融资问题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农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培育是一个中心环节,农业企业是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组织基础,而龙头企业则是整合各类农业企业和农业经济组织的关键,通过农业企业可以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更加高效的连接起来,因此,必须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而龙头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大量资金投入为支撑。首先,“龙头”,意味着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农业企业的规模化经营。一是必须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厂房车间、道路等;二是必须不断引进大量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三是企业必须不断以利益机制吸引企业管理人才,并对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再培训;这是农业企业规模化发展即其发展成为龙头企业的三个基本条件,而这三个基本条件的满足无一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次,龙头企业必须有处理各种风险的资本实力。龙头企业通常是以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为依托的农业企业,其显著特点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要受到农业风险的,而对于农业自然风险的处理机制我国尚不完善,相应的农业保险制度尚没有建立;除此之外,龙头企业还要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所以,农业龙头企业要面临的风险要大于一般企业,对于这些风险的防范和处理,离不开企业自身雄厚的资本实力。

1.2 农产品含量的提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现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科技含量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有助于创造名牌农产品,因而科技含量的提高是农产品竞争力的根本保障。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农产品相对过剩现象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市场上出现过剩的一般都是技术含量低、品质欠优而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而真正的技术含量高、品质好的农产品却供不应求,例如:一方面是我国的小麦生产过剩,而另一方面却是我们生产面包用的面粉要依靠进口。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持,而农业的科技进步必须以大量资金投入作为推动力。一方面,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的开发、改进和改良方面,必须有大量的资本投入作为成本;另一方面是除了自主开发和改良以外的高科技引进,农业高科技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其引进必须以大量资金作为引进成本。所以,农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2. 重庆农业产业化中投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投融资总量不足

在全固定资产投资中,农业投资所占比重一直偏低。以重庆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为例,2001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108038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3%,到2002年为191128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仅为1.9% 。从重庆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状况来看,虽然在持续增加,但一直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对于目前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而言,重庆农业投资总量严重不足,资金缺口较大。另外,重庆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还必须处理扶贫开发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问题,这更加剧了资金缺口。在总量不足的情况下,重庆农业产业化投资还存在较大的波动性,时高时低,缺乏投资的连贯性。不仅总量存在波动性,而且各投资主体的投资也存在较强的波动性。比如国家财政投资、地方财政投资、机构投资和农户投资等都存在不稳定性。

2.2 缺乏充足有效的投融资渠道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任何地区来讲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言下之意单纯依靠某一个投资主体的投资很难达到期望的发展水平。因此,要解决投融资问题,必须考虑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多元的投融资主体当中依据本地实际重点发展某几个投融资主体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主要资金来源。但从重庆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投融资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和农户的少量投入,作为拥有投资能力的其他渠道如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外资等实际投资水平几乎在目前的投融资结构中可以忽略。但从现实情况和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营来看,投融资问题的解决必须是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必须充分开拓金融机构、外资等投融资渠道。

2.3 投融资主体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重庆农业投资的主体主要是国家(集体)、金融机构和农户。从市场的角度来着,投资主体的行为取决于市场导向对其的作用,但其真正的动力则来源于利益的调整。由此推论,作为微观层次利益的受益者农户和作为宏观层次的利益承受者国家,都应该承担农业投入份额的主要部分。但目前而言,重庆财政的收入能力和农户的收入水平决定了财政和农户不能成为投资的主要来源。而具备投资能力的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却缺乏投资积极性;另一个可以考虑的主体即外资投入主体也没有能够被有效吸引。这就可以看出重庆目前投融资体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应当重新定位各投资主体在投融资体制当中的作用,特别是对重庆财政具体情况而言在投融资体制中的合理定位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金融机构、外资和工商企业以及其他来源的投资主体缺乏内在投资动力激励的问题。 3. 重庆农业产业化中投融资存在的原因

3.1 财政收入有限和农民增收困难

正如前文,按照市场原则,投资主体的投资动力取决于利益机制的引导,也就是说,作为农业产业化受益者的政府和农户,都应当是农业产业化的投资主导力量之一,但重庆的现实情况决定政府和农户不具备成为农业产业化投资主导力量的能力:一方面,重庆财政收入虽然在近年来一直持续增长,但仍然表现为较大的收支赤字,在2002年时重庆地方财政实现了8523.9亿元的收入,但财政支出就高达15255.9亿元,收支逆差较大,1990~2002年间,重庆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而财政支出年增长高达17.2%;此外,政府财政还要同时面对扶贫开发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这就大大约束了政府的财政投入能力;另一方面,重庆作为“大”,受、等多种因素的,农业生产效率一直偏低,进而农民增收困难,到2002年时,农民年纯收入虽然达到了2476元,但除去农民日常生活开支和农民子女支出外,所剩的能够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当中的资金几乎没有。

3.2 机构为避免信用风险而“惜贷”

作为具备资金投入能力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近年来开展的资产业务一直远低于负债业务总量,重庆市各金融机构2001年和2002年各项存款余额分别为1848.36亿元和2284.63亿元,而同期贷款余额分别为1636.18亿元和1945.42亿元,特别是从2001和2002年的统计数据看,农业贷款在2001和2002年分别为13.01亿元和13.08亿元,农业贷款占比仅为1%,并且农业贷款总量增长缓慢,2002年农业贷款仅比2001年增长0.5%,远低于同期金融机构贷款高达18.9%d的增幅。金融机构之所以对农业采取“惜贷”的态度,主要是出于对潜在信用风险的规避考虑。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各金融机构都在努力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资产质量,另一方面,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存在较大风险,因而投资农业就要面对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等风险,在不能有效消除这些风险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必然对投资农业产业化采取谨慎态度。

3.3 缺乏外资来源

无论从国外还是从我国东部和东南部的部分地区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营来看,在投融资结构当中,外资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内资投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考虑如何有效的利用外资是十分必要的。在重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出于区位、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几乎很少有吸引外资投资农业产业化的成功案例,这与山东、浙江等地区在农业产业化当中利用外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区位因素、自然等因素在以前看来虽然都是先天的不利因素,但反过来,一方面要看到重庆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应当看到整个重庆近些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而对于外资来源少的原因应当从对外宣传、外资利用方式和渠道方面考虑。

3.4 缺乏投融资的主导力量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项浩大工程,所需资金投入数额巨大,因此需要来自各个投资主体的资金投入。按照一般,政府和农户都应当是投入的主导力量,但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投融资主导力量的确立往往应当因地制宜,各地应当根据本地实际确立投融资的主导。对重庆而言,政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投融资的主导,但其投入能力决定这样的投融资结构的低效性,因而,必须考虑如何正确发挥政府在投融资结构当中的作用,确立政府、农户以外的投融资主导,发掘潜在的有投资能力的投资主体作为主要投资者。

4. 优化重庆农业产业化投融资结构的对策

4.1 重新定位政府在农业产业化投融资结构中的作用

政府在农业产业化投融资结构当中不能完全充当投资的主导力量,但并不代表政府在投融资结构优化当中不重要,事实上政府在投融资结构的优化中作用十分重要。关键就在于政府应当改变以往的直接投入方式,相应的将政府的职能转换为: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和为其他有投资能力的投资主体如金融机构和外资创造有利的投资条件并重,引导资金流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项目。这里,一方面应当将有限的财力合理利用,成立专门为龙头服务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为中小型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协助中小龙头企业改善财务结构和生产设施,以解决金融机构投资农业产业化的后顾之忧;从远期看,对于龙头企业,在成熟的条件下应当鼓励其发行股票,促进其股票的上市,逐步以直接融资方式作为重要的资金来源;放松对金融性租赁融资的限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以设备租赁的方式进行融资合作。另一方面,在政策制定上,应当参照东部和东南部分地区的做法,采取更为积极灵活的政策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在宣传方面,政府应当利用多种渠道和机会加大对重庆农业产业化投资收益潜力和投资环境的宣传,使外界加深对重庆农业产业化投融资环境的了解。

4.2 大力扶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在众多金融机构当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指合作金融)在投资农业产业化当中具有先天优势,首先,在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比较方面,农村合作金融由于其人员和网点优势,加之对农村环境的熟悉,在向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时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风险管理方面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这样可以相对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在这方面有较低的边际成本。同时,合作金融机构向农业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边际收益主要依赖于贷款利率水平、浮动权和浮动范围,利率浮动范围越大,其边际收益就越大。其次,对于农村合作金融而言,在城市已经有了竞争激烈的各家商业银行,因此,没有必要舍本求末,将业务范围向城市延伸;相反,在农村,当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的网点已经从农村收缩,只有农业银行少量网点和农村合作金融,加之农村合作金融长期立足农村,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和人员都有较合理的分布,便于开展金融服务。这样的经营环境下更能显示出合作金融的优势。但同时农村又面临种种约束,如资本实力、风险管理能力等,这就需要一方面由政府主导建立担保基金,降低这些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另一方面需要鼓励资本具有实力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兼并重组,扩大农村金融的资本实力。同时,要扩大和丰富农村合作金融的业务范围,增强业务能力,在这些金融机构开展适应农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贴现、汇兑、信用证等业务,在成熟条件下,农村合作金融亦可应规模农业企业的要求开展国际业务。

4.3 充分发挥利用外资的潜力

在重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利用外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以实现的。首先,从学角度分析,农业产业的效益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的资源禀赋,而重庆在许多自然资源上有其独特优势,如重庆丰富的药材资源、良好的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等,这意味着投资重庆农业产业化能带来良好的收益;另一方面,重庆在劳动力成本等方面也具备比较优势,加之今年来重庆基础设施和重庆大环境的改善,都使利用外资成为现实的可能。但这里应当重点提出的是,在利用外资方面除了政策优惠和加大宣传外,还应当注意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丰富利用外资的方式;一方面要继续争取间接利用外资,另一方面应当重点加大直接利用外资的规模,在外资直接引进方面,除了鼓励外商直接投资重庆农业产业化发展外,同时也可以积极采用融资租赁、合作开发、并购、BOT等形式引进外资项目。

4.4 合理控制资金的投向

资金在重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是最稀缺的资源,所以,对资金投向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在资金投向方面,应当首先考虑龙头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因为龙头企业在产业化发展中作用特殊,龙头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依托力量,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企业发展

农民增收

农民增加投入

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良性循环;其次,应当增加对农业和农业企业进步的资金投入,只有科技含量高,品质优良的农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农业和农业企业科技的投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效益,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加大对农业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引进的资金投入。

[1].张培刚:农业与化,华中大学出版社[M],武汉 ,2002年第一版11~35

[2].马忠富:合作,中国金融出版社[M],北京,2001年第1版76~77

[3].谢家智,冉光和: 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J],农业,2000年(5)22~26

产业投融资案例范文6

[关键词] 高速铁路;政府投融资;发展模式;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Necessity of Government-Oriented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for High Speed Railway Projects

JIANG Yang

Abstract: High 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is known as a significant strategy of the 21st century. However, the problems are also serious, such as tight budget, poor profitability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operation, and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difficulties caused by rising debt ratio. In the case of high 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ick to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government-oriented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understand its responsibility in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and absorb other investors. In doing so, the funding stability and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of high speed railway, a tremendous project correlates to public welfare and social benefit, could be safeguarded.

Key words: high speed railway,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development pattern, necessity

高速铁路的政府投融资主导型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高速铁路投资建设中,以政府投融资为主,如政府及机构通过财政拨款、特种税费融资、专项基金等方式筹集资金,或通过政府的信用担保进行借款和投资,同时辅之以其他多元投融资主体的加入,包括民间私企和国外资金等,对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融资。政府投融资主导型模式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基础设施可能是以政府所有为主,也可能是以私人所有为主,也就是说基础设施的公有为主还是私有为主并不是划分政府投融资和其他投融资的标准;二是如果一国基础设施产业以私有资本为主体,那么该国在调动私人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产业时,政府起到了主导作用。

一、我国高铁建设投融资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铁路建设投融资的演变

我国铁路建设投融资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国家财政全额承担铁路建设资金阶段、铁路建设资金依靠自身积累阶段以及增加融资渠道促进铁路建设阶段。在国家财政全额承担铁路建设资金的阶段中,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几乎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完成;在铁路建设资金依靠自身积累阶段,铁路的建设有财政拨款向银行贷款转型,建设投资均由铁路部门自己完成;在增加融资渠道促进铁路建设阶段,铁路建设投融资都由铁路部门全部负责,包括银行贷款利息等。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以高速铁路为重点的铁路快速发展关键时期,投融资模式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即坚持政府投融资为主导,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的模式。

(二)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资金的来源

经国家发改委统计,在高速铁路项目建设中,各种资金来源所占比重分别为:国家财政性资金占12.3%,国内贷款占26.7%,股票债券资金15%,自筹资金42.6%,其他资金占10.1%。截止至2013年3月,政策性银行向高速铁路项目贷款占同期贷款额的19.23%,总金额为7169亿元。除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外,还吸收了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的商业贷款,向五大国有银行的中长期贷款12630多亿元;截至2013年3月,铁路建设债券共发行30期,总额约为6420亿元。另外,我国高铁引用外资的金额在逐年增加,但是与外资合作方式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与投融资总规模相比较仍显不足。

通过以上我国铁路建设资金来源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在资金方面,铁路建设基金已成为稳定资金来源,发行债券和国内贷款规模逐年扩大,通过市场融资的和利用外资进行建设资金的筹集比例仍然比较低。高铁建设资金来源几乎来自于政府投融资,对于高速铁路这一项战略性、社会意义大于经济利益而且资金回报慢、资金投入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如果离开政府投融资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高铁项目建设坚持政府投融资主导模式的必要性

(一)高铁的战略性需要坚持政府投融资主导

高速铁路的建设,是一项具有商业性同时兼备社会公共性的基础设施项目,政府的大力支持是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美国杜克大学社会系教授高柏认为“建设高铁推动欧亚大陆整合将为中国带来一个陆权战略。高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出来的唯一可以改变21世纪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基本格局的战略产业,它的建设将对中国的命运产生深远影响。在高铁的带动下,中国将把西部建设成经济的新增长极,把经济发展由过去的单纯依靠沿海地区的单向驱动变成同时依靠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双向驱动。这将从根本上解决过去30年来由于单纯依赖蓝海战略而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结构不平衡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与社会问题。”因此开发建设高速铁路项目所衡量的不是客流量和利润,而是它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效益,视高铁为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的一部分,而非铁道部的一项投资,因此坚持政府投融资为主导的投融资模式来支持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也是理所应当和十分必要的。

(二)高铁投融资困难和负债比例高需要坚持政府投融资主导

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运营初期资金回笼缓慢,同时债务比例过高。坚持政府投融资为主导,并不能完全消除高铁建设中所有的投融资问题,但在缓解高速铁路投融资困难和负债比例高的情况下十分必要。

2012年8月,中华铁道网对23个铁路建设公司的施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年高铁工程建设70%都面临了不同情况的障碍导致无法正常施工和按时完成。2011年,“7.23”动车事故之后,高速铁路建设的投融资进入了更加严峻的阶段,数据显示,2011年1月到11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491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28.4%。同时高铁融资还面临着银根紧缩、银行信任危机以及铁路债务风险三大难题,高铁项目的投融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大批在建的高铁项目因资金断顿和安全问题而停工,计划在2011年开通运营的汉宜、杭甬、哈大、石武、厦深等高铁线路,都延迟到2012年年末才开通。2012年,铁道部在高铁全路投资规模从7000亿压缩到4000亿。高速铁路建设的投融资困难问题日益明显。

综上可知,高铁运营初期利润不是非常可观,而且高铁的负债比例较高,还本付息的压力非常大。此外,高速铁路的在建工程还有很多,要完成后续建设还需要更多资金投入。以往以铁道部为主导的负债融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速铁路建设投融资的需要,随着铁道部的撤并,构建与高速铁路发展相适应的坚持政府投融资主导的模式己迫在眉睫。因此从高铁项目本身的投融资问题和债务比例问题方面,坚持政府投融资主导的模式对高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相当重要。

三、我国高速铁路项目应始终坚持政府投融资主导发展模式

(一)保证政府直接投资

在政府投融资主导模式中政府直接投资部分,有国内学者认为,政府资本的投入在高速铁路建设的总金额50%-70%可以使高铁的资产负债率更为合理,有利于降低铁道部财务风险,减少融资成本,维持经营状况的稳定。坚持政府投融资主导模式还可以增加对高铁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发行政府担保债券,以降低铁路企业巨额的利息压力。在政府投融资主导的发展模式中,政府除了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同时要给予大环境上的政策支持,也要进一步完善高速铁路项目建设的政府投融资体系,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在市场资源配置方面的关键作用。

(二)实行以政府投融资为主体多元化投融资

坚持政府投融资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要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海外资本的参与和推进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也要保证政府对高速铁路项目的宏观调控和积极主导作用。重点要注意的是在高速铁路项目中,引入其他投融资主体投资和经营管理时,一定不能忽视政府对高速铁路项目的宏观调控管理,也要保证政府在高铁项目中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例如,台湾高速铁路建设应用BOT模式,是项目融资BOT模式的典型案例,在实施过程中,忽略了政府投融资的主导作用和政府对与高铁项目的整体宏观调控,导致连续高比例负债,引起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台湾当局的高速铁路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高铁项目的建设,坚持政府投融资主导的发展模式是十分必要的,积极的引入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使资金来源多渠道,积极利用多种项目投融资的模式,同时明确政府的责任,保证政府对高速铁路项目投融资有效地管理,更好的促进我国高铁事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高柏,等.高铁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徐彦坤.高铁融资模式的现状评估与可持续性路径探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6):94-100

[3]中国铁路总公司.2013年度汇总财务报表审计报告[R].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2013

[4]陈延光.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3(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