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教育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用电教育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用电教育培训

安全用电教育培训范文1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的一个必要的平台,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的社区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要求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成为人们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让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让远程教育有效地服务于社区教育是一条农村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1 背景分析

远程教育服务于社区教育是信息时展的趋势,社区与远程教育的有效结合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远程教育是形成学校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的一个起点,社区教育必须与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的变化相适应。

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有效结合,主要体现在:

1)教育和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思想奠定了基础;

2)远程开放教育目标,为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开放的社区教育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3)具备完善的技术支持服务的远程教育服务网络体系和本土特色奠定了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

从中国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实践来看,远程教育可以提高教育理念和社区教育的水平,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可以促进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的质量,并进一步扩大远程教育的领域和内容。

2 可行性分析

下面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来进行以“农远”为依托的远程教育服务于社区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1 优势分析

抓住近年来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契机,晋城市电教馆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晋城电教网站,形成了市、县、乡、校的四级远程教育网络,全市1883所中小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卫星接收系统、教学光盘播放系统等设备,这些设备及远教资源优势(包括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发的科教混合资源,包括健康、卫生、安全、体育、法制等内容),可以为社区居民送来系统、全面的各级各类科学技术教育资源,构建以网络为载体、以社区为平台、以电教馆为核心的远程教育体系,让远程教育更加有效地为社区教育服务。晋城市电教馆开展远程教育服务于社区教育的项目具有以下优势。

1)系统优势。晋城市电教馆是教育局下设的统筹规划、分级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其独特的系统网络平台的决策管理教学和中央电教馆、省电教馆教学体系的深度融合,在不同层次和不同层面上完善了社区教育的教学体系。中央、省、市、县的四级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可以为所有求学者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电教馆目前已建成并拥有宽带专用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地网)和覆盖各地的电教馆系统。电教馆依托自身的网络教育系统,为社区教育由城市社区向农村社区延伸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技术优势。结合三网,即天网(卫星接收网,以远教配备的卫星接收系统为主,实现远程学习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和数据交换)、地网(使用高速互联网拓展学习社区教育领域)、人网(依靠学校的师资力量建立培训中心,逐步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开展以“三网合一”为特点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天网的建设,将现代开放远程教育机制引入到社区教育中,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先进文化传播的途径也得以有效延伸。地网的建设,使社区教育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范围更加广阔。人网的建设,使社区教育的体系和机制更加合理和有效。近年来,晋城市依托农远工程,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以“天网、地网、人网”三网结合为特点的网络远程教学环境已初步形成。

3)资源优势。根据农远资源、中央、省教育信息的资源以及电教馆音像教材等资源, 根据社区教学需要进行整合,以便满足多种类型、各个层次、不同年龄的人群的学习需求。

4)管理优势。电教馆本来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开放度比较高的, 以电化教育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机构。在电化教育教学方面,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和实践探索, 特别是近年来,农远工程的全面实施,薄弱学校改造的全面推进,以电教馆牵头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已全面形成,其教育管理服务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更加丰富和规范, 并完善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手段,为社区教育服务提供了更有利的管理和技术条件。

2.2 组织形式

以“农远”资源为依托,结合晋城电教网站,在市电教馆成立远程教育社区服务中心,成立相关部门制订各级各类教学计划、实施方案,联合农远设施和项目学校,共同组建“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平台。

人员可由市电教馆人员兼任,远程教育服务于社区服务时,围绕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市教育行政部门,成人教育的有关政策,电教馆提供相关的网络平台和技术服务支持,扩大社区教育的推广和应用,先在社区进行全面、充分的调查,再根据社区需求进行分析,通过三网,整合各级各类资源,建立社区教育急需的资源中心,进行多形式、多方式、多模式的教育和培训,进而直接服务于社区,服务于群众。

目前全国社区教育可分三种类型:一是以社区学校为中心,连结所在社区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二是以社区为中心,主要依托于以街道办事处,由社区教育机构、部分企业单位共同参与组建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三是以工业区或农业县为单位的以地域划分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晋城市可采取第一种模式开展社区教育。

2.3 技术条件

1)软件。利用电教馆丰富的技术条件,建成较为齐全的网络学习资源库,主要包括:教师使用的资源(课件、音视频素材、习题辅导、课堂实录等),学生使用的资源(在线答疑系统、教师讲解、网上课程辅导等)。

2)硬件。利用电教馆和社区中小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主要有:农远工程配备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学校自建的电子阅览室、资源中心网站服务器、校园网等。

2.4 保障措施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彻底解决系统部门分割,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政府部门合作,加强和引导社区教育工作,完善基本信息、管理制度和社区教育统计分析,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鼓励大中型企业和其他社会单位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进社区终身教育的发展。

2)加速机制的构建。为了保证社区教育的长期效果,加强机制建设是确保社区教育快速发展的首要任务。例如经费保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管理机制、监督和评估机制。

3)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社区教育如同一个大学校,要有专职和兼职的教师来进行系统的教学和授课,根据政府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精神和要求,社区教育师资管理办公室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分期、分层、分批地提供系统的培训计划,从社会心理学、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提高教师素质,深刻理解终身教育科学服务体系和文化素养的概念,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创新服务。

4)搞好教育培训的分工合作。以电教馆为中心的社区教育(培训)应该发挥龙头作用,电教馆负责组织优秀的教师进行授课,并提供培训时的相关技术服务,各个街道(乡镇)、居委会负责组织不同层次的居民进行按时上课、定时学习等事宜,分工合作,共同确保社区教育的实效性。

5)深化终身教育科研。构建终身教育体制,深化终身教育科研是社区教育长效发展的保障,在要学习和汲取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世界情况,以学校和社区相结合为单位进行终身教育的深化教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社区居民的多方位需要,进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训机制的探讨,进一步推进社区终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城市的社区居民主要以岗位技能培训和自主创业培训为主,针对农村社区居民要以养殖业、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扫盲培训、学力继续教育培训为主。

3 结束语

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实现农村社区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把远程教育的优质资源有效地运用到社区教育中,是提高农村全民教育的质量,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依托农远工程发挥远程教育的最大优势,服务于农村社区教育的运行模式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农村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结合,将会全面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国.远程教育拓展社区教育的路径选择与实践探索:基于福建电大的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7).

安全用电教育培训范文2

关键词:农电工培训 供电企业 分析与对策

一、前言

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广西大型重点的国有企业,联合40家控股供电公司、26家控股发电公司、1家物业公司和5家参股公司组建而成。员工人数约达26000人,农电工约占一半的数量。在电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电力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企业的竞争实质是对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对高技能人才的竞争。集团公司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越来越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将培训视为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农电工的全面教育培训工作,农电工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县级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抓好农电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是县级供电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企业培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荔浦供电分公司的实际情况,浅谈如何抓好农村电工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工作思路。

二、当前本企业农电工现状分析

随着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逐步完善,农电体制改革后,供电企业实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模式,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农村电工在农村电网管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他们担负着农网设施的保安员、农民群众用电的服务员、农村电力市场的推销员,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形象工程。截止2010年12月,公司员工399人,其中正式员工197人,农电工202人(其中:技师9人、高级工50人、中级工70人、初级工47人,助理工程师6人、技术员4人)。公司人员构成错综复杂,专业知识、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技能差别较大。特别是农电工大多是本乡本土的本地人员,由于他们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知识结构贫乏,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场所分散,纪律约束较少,个别人员还存在着“人情电”、“关系电”、“电老虎”等诸多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刚刚招工进来的。在专业技术方面,大部分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较低,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文化程度也比较低,有的农村电工甚至只是小学文化水平。公司员工的技能水平的普遍较低,已经影响到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供电企业在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方面多下功夫,探索适合本公司的教育培训方式。

三、农电工培训的紧迫性

电工属于特种行业。农电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本企业的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农电工在本企业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加强农村电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电工队伍势在必行。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加强职工教育工作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才可能真正满足日益现代化的电网发展的要求,促进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电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作为县供电企业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工作目标为中心,充分认识到加快企业现有员工培训的紧迫性和艰巨性,高度重视农电工教育培训工作,以促进企业的新发展。着重加强对农电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通过企业文化理念、思想观念教育使农村电工员思想意识从普通的农民工、农村社会青年向农村电工员转变,让他们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人民电业为人民”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客户至上”的道德观念,深刻理解服务“三农”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升供电企业的服务形象,提高农村电工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城乡用电的“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和“同网同价”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农村电工的责任意识和归属感

把农电工纳入公司的日常管理。对聘用的农电工,公司根据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确定用工形式,明确工作岗位及职责,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增强了农电工的责任意识。同时,在公司财务制度和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力所能及为农电工解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劳动保护等“五险一金”福利问题,使广大农电工有归属感,树立主人翁意识,调动了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三)建立和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 努力打造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

为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和激励性,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岗位设置对农村电工培训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围绕建立适应农村电力市场经济形势需求的农电教学,培训机制,立足长远,系统规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电工培训道路。在培训上应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计划,并将农电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为每个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搭建起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提供充分的培训机会,将培训与农电工的发展结合起来。首先,把培训效果纳入对员工绩效考评的范畴,所设置的员工绩效考评制度,包含对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的目标要求;其次,把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改进状况作为动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依据,使员工培训与晋升、职业发展密切关联;再次,把培训作为激励员工的重要途径,依据员工绩效状况及对组织的贡献大小,确定员工受培训机会的多少及所参与培训档次的高低,使员工为获得培训的机会而积极进取。最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联合办学等途径,花大力气,解决好农村电工员的职前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公司、部门、站所三级培训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对农村电工进行培训教育,积极探索农村电工培训的新路子,建立一支高素质有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对农村电工的培训往往局限于季节性的速成班培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较落后,与新形势下电力技术发展要求格格不入,加上现有企业的培训教材与农村电工所需的实际需求反差较大,制约了农电工对培训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公司领导班子加大投入培训力度,成立培训机构领导小组,并由公司总经理任培训小组长,大力挖掘人才,努力改善现有的技师队伍结构,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提高技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老师队伍的凝聚力,积极派遣兼职教员参加各种教学提升班子培训,更新教学观念,制定和编写确实可行培训教材和内容,使农电工的培训由被动型向主动型、从随意化向制度化的方向转变,从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培训的实用性、计划性和多用性。努力探索培训出一支懂技术,会管理,一专多能的新型农村电工队伍。

(四)严格五项制度,为培训取得成效保驾护航

要想保证培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在日常的管理上下功夫,不让培训流于形式,浪费资源。多年来,荔浦供电分公司按照集团公司职教工作要求,通过五项措施,力保培训效果。一是严格请假制度,公司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参加培训,严格培训纪律,原则上没有特殊情况都要参加培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的,必须按要求请假。二是严格考勤制度,每次培训都进行签到考勤,凡是参加培训的学员不充许无故旷课、迟到、早退。三是严格考试制度,去年以来所举办的培训班都进行了考试,并做好学员培训考试成绩登记和反馈工作,把培训考试成绩存入员工个人学习档案,通过考试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考试成绩列入职教年度考核内容。四是严格考核评估制度,培训评估是一个完整培训流程的最后环节,既是对整个培训活动实施成效的评估与总结,同时评估的结果双是为下次培训需求提供重要信息依据。五是严格培训归档制度,注重抓好培训登记建档工作,每期培训班结束后,及时将员工培训的计划、方案、办班通知、学习内容、考试成绩、总结等进行收集整理,并为每个员工建立了职工培训情况登记表,为员工绩效考核、专业技术评聘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五)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打造一支坚强的内部培训师队伍

无论什么样的培训,都要通过培训师资来完成。因此,培训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与坏。对于县供电企业,培训师资来源不外乎有两种:一是外部聘请;二是企业内部专、兼职教师。然而,外聘师资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一是费用比较昂贵,二是外聘教师对企业情况不掌握,缺乏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上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县供电企业应尽可能挖掘内部培训资源,充分发掘不同类别、工种、专业领域员工特长和优势,使其经过适当培训后,成为这一领域的培训师。这样,既可以降低培训成本,又可以挖掘企业人才,还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特点、设备技术、管理要求等实际情况,使培训有的放矢和因人施教,从而有效提高培训效果。

(六)重视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离开了安全生产,企业就不能健康、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加强对农村电工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对新招聘录用的农村电工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把农村电工员纳入公司管理后,跟农村电工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更好地调动农村电工的积极性,为适应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组织农村电工员进行有效的特种作业培训、安规知识培训考试和参加一年一度的普法知识学习考试,通过培训考试使农村电工员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自觉做一名守法、懂法、用法的公民,公司农电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公司电网建设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运行,从而有效的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供电企业农电工培训是提升企业工作绩效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坚实保障。县级供电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大批业务技能过硬的农村电工人才来补充偏远地区的供电服务队伍,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提高农村电工队伍素质成为当务之急。搞好员工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后来的工作,只有充分挖掘农村电工教育的潜力,使科学技术与公司电力生产工作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使公司的抄、核、收等供用电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探索出一条适用本企业员工培训的新路子、新方法,全面提升员工素质,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真正在未来激烈的供电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权,为企业的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赵雪.浅谈市场化进程中的电力企业培训[J].商场现代化,2009,(06).

安全用电教育培训范文3

1现状

1.1教育技术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

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地渗透于教学中,逐步引起了各镇中心学校和局直学校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各中小学校校长的重视。大部分学校校长把本校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由于领导重视程度的提高,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1.2教育技术得到了学校管理员的认可

功能室的管理,管理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区中小学各功能室内外环境干净整洁。各功能室规章制度健全,统一悬挂,美观整齐,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各校都建有固定资产登记账,各功能室建有数量明细账,且做到了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仪器设备分类科学,排列存放有序,类签统一制作摆放,柜签、小标签粘贴在指定位置。现有使用表册统一悬挂在指定位置,按要求填写,资料完整齐全,整齐美观。

1.3教育技术得到了学校教师的认同

由于“班班通”资源丰富,图文并茂,涵盖中小学所有学科,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加之襄州区电教站为襄州区中小学校长、电教管理员和骨干教师举办了几轮“班班通”资源应用整合培训,学校也多次进行培训,使得教师对“班班通”操作熟练,使用得心应手。目前,襄州区中小学“班班通”资源应用已步入正轨,一线教师应用“班班通”开展教学已逐渐形成常态化。在省市区组织的教师电教作品大赛活动中,教师的积极性较高,上报作品(包括电教论文、教学案例、课件等)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获奖的等次也有所提高。古驿镇中心小学在班级设立“班班通”应用记载值日生,由学生对本班教师应用情况进行记载,由学生督促教师应用“班班通”开展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张湾办事处云湾光彩小学结合本校实际设计的《教学常规月查分数表》,直观反映了教师应用资源教学的情况,操作性强。朱集镇中学设计的《电教设备应用记载表》,能全面反映教师一节课所使用的设备和媒体资源的情况。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常态。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襄州区中小学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较以往有了较大改进,但是由于领导重视程度、管理人员责任心和自身素质的差异,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镇与镇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功能室建设上不平衡,少数学校工作抓得不实,仪器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1少数学校装备用房不到位

由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布局调整,永久保留的学校学生多,班级多,部分学校还存在几室合一的状况,一些学校存在留守儿童活动室与音、美教室或实验室合用的状况。装备用房不到位,影响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正常开展。

2.2学校之间功能室配备不平衡

2009年没有被确定为全区永久保留学校而在2012年又重新被确定为保留学校的,装备用房得不到保障,学校的实验室、音乐和美术教室等相应功能室在全区薄弱学校改造工作中没有建设到位,大多数学校图书虽然在薄弱学校改造中得到充实,但离国家、省定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且大多数学校的图书存在陈旧、老化、复本率高等现象,不适合学生阅读,严重制约了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的正常开展。

2.3管理人员不稳定

襄州区中小学各功能室的管理人员大多数是兼职,加上学校教师紧缺,流动性大,变动频繁,不稳定。部分学校存在一人管几室的情况,没有达到专人专室的要求。还有些管理人员不是由相应学科的教师担任,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部分管理人员没有参加过培训,素质不高,只能起到保管钥匙的作用,直接影响了各功能室的规范管理。

2.4功能室使用率低

从调查总体情况看,课堂教学中“班班通”使用较多,而功能室使用较少,尤其是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率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因中心学校、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有些领导没有深入功能室研究如何强化设备的应用,有些领导重配轻用,还有些领导缺乏必要措施促进教师使用,把功能室当做学校的一个摆设;二是由于管理人员和教师变更频繁,不稳定、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导致教师怕麻烦不敢用、不愿意用,甚至不会使用功能室,学科之间教师缺乏必要的应用教研活动,没有形成有效的应用合力;三是部分教师把学生分组实验拿到教室演示,把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有些教师直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替代学生实验,等等,导致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不规范,达不到促进学生动手动脑的目的,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对策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到学校,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是教育手段的革新,是促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应用尤为重要。

3.1加强“3个”保障

3.1.1人员保障

将教育技术工作纳入学校年度主要工作,由各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抓,做到有领导过问、有专班管理、有专人负责。

3.1.2经费保障

各校设立专项经费,从教育公用经费中专项列支教育技术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后期建设、维修、维护和教师培训等工作。

3.1.3制度保障

各校要拿出硬性措施,将教育技术工作列为各学校年终考核内容,将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应用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促使教师人人用、合理用。完善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制度,推进学校教育技术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完备的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队伍。

3.2加强设备管理

按照现代教育技术有关文件要求,制定和完善电教仪器设备管理评估细则,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电脑室、各功能室等的管理细则,以此来促进各项目学校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同时,要求各项目学校制定出本校电教设备管理制度,靠制度管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确保仪器设备不丢失、不人为损坏。

3.3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所有中小学教师和技术人员完成省市区3级教育技术初级培训任务,重点培训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技能、技巧,同时加强校本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积极组织开展远程教育、“班班通”、实验操作等技能培训,扩大教育培训面,增加教师培训人数。同时,广泛开展省市组织的评选活动,以评促学、以评促研、以评促教,进一步提高教师实验教学研究水平,发挥仪器设备的教学功能。

安全用电教育培训范文4

目前,随着我国煤矿的大量开采,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导致安全隐患的因素不外乎两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指的是煤矿的自然地理状况、工业场地的环境状况等。包括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固有的环境、工作面的隐患等;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生产中出现的违章、误操作等,是生产中出现的危害安全的行为总和,当然也包括人员的素质达标、业务的熟练程度、安全观念意识的到位程度等等。

因此必须最大程度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来降低和消除事故的发生。后者主要是靠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实现,目前许多煤矿企业面临安全投入不到位,煤矿机械设备老化甚至出现严重的磨损,矿井安全生产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安全的保障能力较差,安全隐患多,特别是乡镇、个人煤矿设备比较简陋,技术比较落后,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而前者主要是靠强化安全管理来实现。人在安全生产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要提高职工的技术安全素质,就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人的意识和行为,规范人的操作,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增强自主保安、紧急应变的能力;对于煤矿井下条件变化大、下井人员多、层次复杂、工种多、流动性大的特点,要实行“广泛宣传、经常教育、强行培训、岗位练兵”等方式来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其技术安全素质。只有提高了安全意识才能保证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使得煤矿企业的安全科技水平得以大幅提高,如果平时工作中不重视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那么煤矿生产中人为的违章违规作业现象就会较多,不仅影响着煤矿的生产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埋下了安全的隐患,因此安全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二、发挥培训中心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毋庸置疑,对于煤炭行业而言,职工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决定安全生产的诸要素中,人的素质是第一要素,也是最为关键的要素,煤矿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人这一核心。但在我国煤炭行业中,职工平均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统计数据表明平均受教育仅为7年,远远低于冶金、电力等相关行业,和社会上其它的专业技术密集型企业更是无法相提并论,煤矿的技术人员、专家、人才数量比例更是少的可怜。这样的专业文化素养也决定了行业的安全生产素质和安全生产能力,同时也预示着煤矿的安全教育工作是非常艰苦和严峻的,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煤矿企业更是要做好安全培训工作,为煤矿安全生产打好扎实基础。

2.1严抓各项教育工作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是生产的命脉,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安全知识,在安全生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方面,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使全体从业人员真正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强化自我防范能力,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提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杜绝“三违”现象,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为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第一,开展全员培训。为了提高我矿全体职工的业务水平,加快发展的步伐,每年年初都会组织全员进行培训,为合格人员办理培训合格证和上岗证,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教育和补考。第二,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每年都组织进行特有工种的轮训。安排关键岗位人员培训、通风系统人员培训、“三违”培训等,并全部经过考试。此外还进行了应急救援预案培训、操作规程培训、个人安全技能累计考核等。第三,对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工作紧抓不懈,关键岗位从业人员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开展了几批,鼓励低学历的职工进行学历的再升级和再教育,鼓励大家参加各种专业技术的认证考试,通过再教育增强了我矿的人才储备和管理水平。第四,根据我矿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积极与省、市、县各培训单位联系,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安排特有工种外出培训、复训;安排特殊工种外出培训、复训;生产管理人员外出培训复训、再培训等。此外,对管理人员培训也要常抓不懈,定期组织生产系统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保证培训时间,确保培训效率。

2.2丰富安全管理培训体系

安全管理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生产氛围,积极拓宽安全教育形式,建立健全系统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化的安全教育环境。首先,我科在课堂学习外,广泛利用电教,音像等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实例教育,使职工能够真正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其次,吸取事故教训,让大家各抒己见,深刻剖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利用停产时间,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人员及时间,通过培训,使职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及事故的危害性,警示从业人员警钟长鸣,时刻紧绷安全弦,大力营造安全氛围,教育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第三,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培训结束时,对职工培训档案进行整理分类,做到了一人一档,一批一档,一矿一档的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培训,使广大职工在安全意识、操作技能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提高,在安全思想上也有再一次提升,为我矿的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我们及时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坚持“在服务中推进工作”的工作理念,充分利用召开班前会和周四例会的机会,以会代训,向工人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宣传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三、小结

安全用电教育培训范文5

巩固提高2014年开展“清剿火患”战役成果,进一步动员广大师生及社会力量,深入排查学校火灾隐患,开展“回头看”活动,采取行政、法律、社会监督等手段,有效控制动态火患,杜绝源头性火灾隐患,全面消除一般火灾隐患,彻底整治重大火灾隐患,进一步夯实火灾防控基础,有效遏制火灾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二、清剿范围和整治重点

(一)未排查整治的单位场所。各学校要对近两年排查不到位、整治不彻底的区域、场所开展新一轮清剿,从严查处火灾隐患不整改、整改不彻底等消防违法行为,彻底消除火灾隐患的死角盲区。

(二)未经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及备案抽查的学校建筑。重点加大对学校校内宿舍(含学校租用的校外师生宿舍)、食堂、礼堂、图书馆、实验室、化学品保管室、仪器室、电教室、电脑室、学校出租房、校园商业网点及民办幼儿园等人员聚集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消除整治建筑耐火等级、生产储存经营和人员住宿防火分隔、安全疏散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以及违章存放易燃易爆化学物品、非法设置可燃物堆场和仓库、违章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堵塞安全出口、违规设置教职员工及学生宿舍等火灾隐患。

(三)重大火灾隐患和突出消防安全问题。各校要重点整治建筑物消防设施损坏、关停、瘫痪,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锁闭,易燃易爆场所未采取防爆措施,学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不落实等问题。要落实重大火灾隐患逐级挂牌督办制度,定期跟踪落实并通报整改进展情况。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3月31日)。各校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并进行广泛宣传、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至12月31日)。

1、开展“除火患、保平安”春季专项行动。围绕“两会”、开学初消防安全保卫任务,重点整治寄宿制学校、民办幼儿园及“三合一”场所,学校建筑施工工地。

2、开展区域性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我局将在分析研判本地学校消防安全形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不少于2次的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民办幼儿园、城乡结合部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各校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情况要及时报教育局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备案。

3、开展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消防安全检查活动。各校要围绕劳动节、国庆节、寒暑假、运动会、艺术节、校庆等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消防保卫任务,组织开展学校及活动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活动。

(三)总结阶段(2015年1月1日至1月5日)。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巩固战役成效,逐步建立火灾防控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市教育局成立“清剿火患”战役领导小组。

2、严格查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各校要深入扎实地开展校园火灾隐患“拉网式”排查整治,摸清底数,建立排查台账,确保全部排查到位。对不能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师生安全的学校、校舍,要采取临时查封措施;对未经消防行政许可的学校建筑工程,要依法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关闭;对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或在人员密集场所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要督促整改,及时纠正,拒不改正的,要及时报告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处理;对违反规定进行电焊等明火作业或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的,对相关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对建筑消防设施损坏、不能正常运行、擅自关停,或者消防控制室人员无证上岗、不会操作设施设备的,要依法从重从严处理;学校自身无力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要报请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解决,采取挂牌督办、跟踪督办、分片包干等办法,确保火灾隐患得到彻底整治。对经整治仍达不到要求的学校,责令暂停招生或依法撤销办学许可。

3、广泛开展学校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板报、专栏以及手机短信、校讯通等,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火灾预防和逃生自救知识。通过在媒体上开设专版、专栏,及时报道战役情况。要组织师生开展消防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师生应急响应、自救自护能力。要加强对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等重点人员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4、着力构建火灾防控长效机制。严把建设工程消防审验关,依法落实有关部门和学校的消防安全责任,防止产生“先天性”火灾隐患。市教育局将督促学校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规定》,切实提升学校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指导学校强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落实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火灾隐患举报监督制度。

安全用电教育培训范文6

一、存在问题分析

1.从教学应用来看

首先,大多数教师总体上还处于刚刚会用的阶段,主观上如何解决教师持续的想用;客观上如何能使设备和资源更加好用;如何能使教师们用得好、用得精,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其次,我们目前所普遍重视的以及实际能做到的,还主要集中在教师“教”的一方,如何利用“三种模式”改进学生的“学”,在改进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大多数学校都还没有顾及,而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不相符合的。最后,虽然在工程实施中,也配发了不少学科教学资源,但因班级和学生太多,或因校长和教师不了解学科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还没有真正用起来。

2.从资源建设看

首先,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教师和学生资源需求的深入调查和分析,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各类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其次,鉴于资源严重短缺是目前的主要矛盾,我们现阶段所关注的主要还是资源的“量”,对资源的内容、形式、针对性以及与新课程理念的衔接等,都还关注得远远不够。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环境下,要求各个版本都应当有相应的多媒体资源,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各版本的多媒体配套资源建设情况极不平衡。再次,我们的资源建设更多考虑的还是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相关的,多方面的课外、校外活动资源需求则考虑得很少。最后,目前的资源不论是项目配发的还是市场上能够看到的,适应农村学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还少,如何适应量大面广的农村中小学的特殊需求,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从设备设施看

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数量少,无规范的多媒体教室,大大影响了设备作用的充分发挥。而在学校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教育教学研究管理、师资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教育行政系统的办公自动化等方面,我们还没有起步。这对提高教学应用水平实际上已经形成一种约束。此外,按照要求,“模式二”的项目学校应能接入互联网,但由于经费等多方面原因,加之不少学校尚未搭建起网络平台,一方面使大量的优质资源无法利用,另一方面,计算机的诸多功能也只能处于闲置状态。

4.从制度和机制保障看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农远工程”应用能力培训等与教师的切身利益不直接联系,使得培训工作缺乏应用的利益驱动,实质性地全面推进的难度很大。其次,信息技术费在一些学校仍然难以完全落实。最后,“农远工程”应用情况还缺乏各方认可的评价指标,特别是使用情况、保障情况没有纳入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的考核体系之中,也影响到有关工作的落实。

二、应用工作对策研究

1.健全保障体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首先,要逐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健全的新形势下,学校应从实际出发,确保“农远工程”正常运转的基本费用。在此基础上,学校必须细化管理,在保证最大限度有效应用的前提下,努力节约每一环节的经费支出。硬件更新、软件升级、系统扩容、资源购进,争取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人财物支持。其次,整合专业技术力量。工程的软硬件项目多,所以,会不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故障,而这又涉及许多专业技术知识。在教育教学资源的接收上,目前,远程教育接收平台有四个:通视DVB文件接收系统、以泰文件接收系统、远教IP数据接收系统、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通视DVB,应每天定时接收,天天更新;以泰文件有选择地接收相关内容;远教IP数据按照其公告信息提示的时间准时接收,由于接收的远教IP数据内容对教育教学的帮助很大,又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所以,接收内容不能遗漏。同时,由于远程教育接收开机时间长,运行负荷重,硬件容易损坏,为了不丢失已下载的资源,我们应当将下载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刻盘保存。这就要求学校派专人管理,及时接收管理资源,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资源的充足、合理、最新。

2.加强对教师的宣传和培训

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教学在思想和技能上都准备不足,而对于贫困、边远的山区农村学校的教师来说,问题就更为突出。所以,学校应通过宣传和培训让教师熟悉、会用农远设备,那么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远程教育网中有“同步课堂、示范课、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教育动态、课程改革、精品推荐、古诗词欣赏”等资源,极其丰富、新颖且贴近实际。教学资源栏目内容涉及各科,主要提供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包括视频、动画、演示文稿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等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制作课件做了教学资源上的良好补充。为了广泛应用资源,一方面采取座谈、演示等多种方式,向教师主动介绍远程教育资源所提供的丰富素材,定期分发节目预告,让学科教师熟悉远教资源。另一方面是培训,但是培训的当务之急不是去教教师学习如何打字和进行文字编辑,而是要进行IE操作和具体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系列实际应用程序的应用培训工作,如演示文稿的操作,FLASH动画的操作,媒体播放程序的操作。在培训中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上的资源,积极推进教师信息化建设步伐,凭借以泰接收系统下载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计算机基本操作》、《即学即用FLASH》、《个人网页的制作》、《演示文稿制作》等对全体学科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开展教师综合运用计算机的培训工作,改变过去低水平重复培训的现象,普及与提高并重,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和教育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力。使教师利用远教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

3.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课题研究为导向,提高人与工程的结合

校本教研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种方法性支持系统,贯穿于其它各种校本形式之中。无论是校本课程、校本培训,还是校本管理都必须通过校本教研才能得以实现。实践证明,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建立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长效机制的好办法。如: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认真开展“每周一看,每周一课,每周一议”专题教研活动。其具体做法是:“每周一看”即单周为语文教研组活动时间,双周为数学教研组活动时间,坚持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观看利用远程教育设备下载的优质课例教学。“每周一课”即每周四在45岁以下教师中开展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说、上、评、改”活动,推选教师上公开课、研究课。“每周一议”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教师必须提前一周说课,说课后全体教师展开讨论,提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时切入课堂的最佳运用方案;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各抒己见,共同提高。通过看课、说课、上课、评课,这样才能快速提高远教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应用中较为普遍的共性问题,我们层层梳理,形成课题,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课程专家、教研人员、电教技术人员、优秀教师进行深入研究。教育部门的管理人员直接参与课题研究,对于从应用需要出发确定研究课题,协调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各类实际问题,以及课题研究成果的采纳应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样既促进了应用,又培养了教师,还对学校的课题研究和校本研究工作产生了示范带动作用。

4.健全任务与考核机制,不断提升远程教育应用水平

制定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具体要求,完善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评估考核制度,是驱动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强大动力。项目学校定时检查或随机抽查教师利用网上资料辅助教学情况,每两周对任课教师检查一次,做好记录,评价结果记入任课教师年度考核成绩。任课教师借用资料并用于教学面达到100%,用远程教育资料教学达到总课时的15%以上。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收看CETV和IP数据广播节目40小时以上。任课教师每学期网上观摩优质课10节以上,各学科每学期上优质课2节以上。以农村贫困山区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研究、现代远程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等为主题,积极开展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工作。以研促用,以研促教,采取强推硬逼的措施,规范管理,促进远程资源的应用。

三、农村中小学远教工作努力方向

1.项目教师做好资源的管理,为教师使用提供方便

为了让教师能主动、更多地使用资源,项目教师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远程IP资源,只要教师打开IP浏览器,就可以打开网页,通过网页访问自己需要的资源主页,既方便又快捷。由于项目教师的努力,为资源的广泛使用提供了方便。

2.加强使用研究,让现代教育资源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教师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能使课堂充满生机,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教师对资源的使用兴趣也更高。只要资源有的内容,教师都会想法合理利用,有的教师甚至在互联网上搜索更好的资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发展”专栏成为我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经验是必须的,特别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山区学校。而教育资源中“教师发展”栏目中提供的专题报告、培训教程、教学案例、经验交流等内容,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解决教师培训的好材料。观看专家对新教材的解析、优秀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等,对学校教师教育水平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新课程在我校的顺利实施起到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的作用。我们通过教研活动时间集体组织观看,组织学习讨论和个别教师自己观看,相互研讨等方式,发挥了教师培训材料的真正作用。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等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往往是空洞的说教、耐心的讲解,但收效甚微,对学生的影响也小,时间长了,学生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远教资源中的专题教育内容图文并茂、讲解清楚详细,而且针对性强,有一定的实例来说明问题。于是,我们根据资源的内容开展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远离,珍爱生命》等专题教育。还通过广播电视系统,利用电教馆下发的光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疾病预防知识讲座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防火、防溺水、防止交通事故等教育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光盘统一播放,安全课教师在组织观看后实时进行强调,有的让学生写出观后感,使教育内容深刻于学生心中。由于教育措施得力,在我校周围交通环境复杂的条件下,未发生过安全事故。我们还利用学校的广播系统,办好红领巾广播台,在家长会时,通过广播系统给家长宣传教育方针、政策,指导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充分利用好省、市教育资源网,力争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到达每一所农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