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实验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范文1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够使教学方法具体化,是一种启发式教育,由于初中生的逻辑能力和理论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只有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它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储备量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验平台,通过物理实验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强化主体印象,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学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启发者和引导者,通过实验教学,能够用趣味的物理教学代替乏味的教学活动,也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创新思路
(一)实验教学方法要具备探索性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不但缺少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发展。而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就应当具备探索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操作、主动探索。以“浮力”的教学为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和内容,给予学生分组讨论的时间,并提出影响浮力相关因素的假设,如形状、密度以及深度等,让学生根据假设来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二)实验教学内容应当跳出教材的局限性
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材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未设计所有教学实验。作为物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自主选择增加实验主题,将物理实验贯串到整个物理教学体系当中。同时,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涉及多样实验器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备小器材,或者运用日常用品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有所突破。例如,在研究摩擦力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摩擦力的滑板,亲自体验摩擦力的效果和对比。这种教材外实验项目的增加,能够让初中生拓宽物理思维,不局限于书本知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主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物理现象进行思考和认知,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具体而言,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只提供必要性的参考建议和意见,让学生独立自考,独立选择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并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感受实验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要多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主动寻求解决方式,这些都是实验教学自主性的体现。
(四)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理解能力,在追求物理成绩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才能进一步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创新思维,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非常规角度来思考物理实验现象。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通过求新求异、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各个角度来研究和思考物理实验现象,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了,才能催化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总而言之,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
三、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一)对传统教学方式做出转变
物理教师应当保证学生直接参与制订教学活动计划,并鼓励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敢于表达想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沉重的作业负担是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弊端之一,教师可以尽量用课堂物理实验来代替课外作业。这样,既没有改变学习物理知识的本质,又能够减轻学生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举两得。
(二)准备充足的物理实验设备是必要的基础工作
物理实验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完善的实验工具和设备,只有保证实验设备的规格、数量和质量均符合标准,才能在充分保护学生安全的同时,提高实验质量。初中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关键时间段,学校应当投入足够的资金来购买与维护物理实验设备,发挥实验设备的最大功效。
(三)实验室应当采取开放式实验模式
目前大部分中学的实验室都是封闭式的,只用于课堂实验。如果在确保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将实验室改为开放式,让学生能够随时到实验室开展感兴趣的物理实验,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主能力,会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展现,也能给予学生验证猜测和想法的良好平台。
(四)大胆创新物理实验方法
在物理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对实验进行创新,从自己做起,教会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通过不同的实验方式来证明猜想,这也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气体压强实验的设计中,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安排使用酒精灯来对易拉罐中的水进行加热,待到有白雾出现在易拉罐口时,让学生在灌口处堵上面团,并冷却易拉罐,此时学生会发现易拉罐发生变形。但是,这个实验的缺点在于易拉罐很容易发生漏气,教师和学生应当有创新意识,可以换用封闭性更好的圆锥形容器等设施。综上所述,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环节,物理实验教学非常重要,教师必须敢于创新,转变思路,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思路和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用多样化的物理实验来代替繁重的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不断强化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扬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54-255.
[2]殷正用.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167.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范文2
摘要:物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检验物理规律的正确性,而且是探索和揭示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利用实验,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师面对的艰巨任务。根据实验课的特点,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初中 物理 实验 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的物理知识与规律都是经过观察实验、引出猜想、认真思考、不断探究所得到的。脱离观察与实验的物理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如同是空中楼阁。
一、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物理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检验物理规律的正确性,而且是探索和揭示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物理实验尤其感兴趣,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与课堂教学质量,使物理课焕发异彩,为学生所喜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师面对的艰巨任务。根据实验课的特点,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浓厚,热情,积极参与。但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难度的增加,就容易失去兴趣,因此在实验课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与认知的内在动力,是学生探索的源泉。学生对物理学习怀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以一种积极、主动、乐观、愉悦的学习心态来参与教学活动。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愉悦的认知活动,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无穷乐趣,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相反地,如果学生对物理不感兴趣,甚至存在较大的厌烦情绪,他们就会认为物理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自然不利于学生能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充分利用实验鲜明而有趣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过程更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过程,使学生顺利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心理学指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观察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目的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寓教于乐,必须增强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而做好演示实验更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对每个实验都要精心设计、细心安排。仪器要新颖,造型要美观。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对于每个实验的关键部分,都要通过背景衬托,运用声光配合,引起学生的注意,强化他们的感知。同时,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提出带思考性的问题,创设良好的气氛和环境,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他们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目的性的观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做焦耳定律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在观察时,注意两烧瓶中玻璃管液面高度的变化,然后按教学内容做演示实验,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认真地思考液柱产生高度变化的原因。围绕这个目的,学生观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不是只顾看热闹。通过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液柱高度的变化,是由于煤油吸收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而造成的。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上升得越高,再通过观察到的液柱上升的数据关系,分析推理得出定性结论——焦耳定律。由于实验前让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所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极好的动手机会。老师应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实现学生动手技能的培养。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还应让他们能识别并会使用仪器,应用已有的知识安排设计实验方案,科学地分析数据和误差,归纳实验结果并进行初步探索,并且学会排除简单的实验故障等多方面的能力。对初中学生来讲,一方面年轻好动,可塑性强,另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实验尚属初始阶段,实验能力、习惯、作风、精神等素养的培养需长期、耐心、严格的训练过程。教师在实验中,需特别注意通过自己正确的操作示范来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例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常有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电流表、电压表指针反偏的现象,老师只需稍加指导与示范,即可解决问题。但是,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注意实验原理的讲解,而忽视了正确的操作方式的示范,结果导致在实验考查时,学生在操作中“漏洞百出”。
(四)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物理教学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物理知识有着广阔的空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呢?我认为,教师应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多做课外小实验。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无处不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做一些小制作,设计实验过程,然后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问题、总结结果,从而使学生对物理的认识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实践证明,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完成中学物理教学任务,从而使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颖康.改进农村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04).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学习更重视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因为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实验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然而,在如今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不同问题,阻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影响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忽视实验教学。
现在的一些初中物理教师因为思想观念的问题,认为学生只要会解答物理习题,能把初中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步骤背诵下来就是学好了物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不重视物理实验。而且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加之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实验教学,机械式地给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课堂学习中,教师就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学习物体运动的知识,不利用实验加以理解和巩固。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重视演示实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注重教师演示实验,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在一些物理实验中就采用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然而因为物理知识本身是抽象难懂的,学生不能动手实践和领悟知识,这样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在物理课堂中提不起兴趣学习物理知识,在课后也只是马马虎虎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对物理知识失去兴趣,从而阻碍他们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发展。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的《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自己实验,向学生展示成果,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三)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都呈现单一化的形式。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只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在实验上也只是用一种实验方法向同学们展示学习内容,而且有的教师因为课时紧张的原因而忽视学生参与。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也随之降低。
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方法策略
(一)改变传统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在现代教育社会中,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都已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因为物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在物理课堂中多采取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实践和领悟物理知识。如鲁科版初三物理第十章《物态变化》中的《温度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制作温度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让学生参与其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因时间或者是其他一些原因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现代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动手能力。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从而提高动手能力。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乏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用一种方法讲解,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鲁科版初三物理《电功率》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知识先进行总体了解,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实验,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或者比赛形式促进学生学习,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三、结语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的学科,加之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任何新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物理本身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物理实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范文4
一、 物理实验教学课前设计不尽合理及解决方法
实验教学设计是实验教师为将要进行的实验教学勾画的计划书、课堂的路线图,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前奏,它要主题明确,结构清晰。虽然实验过程中有一定的偏差,但正常情况下没有多大的变化,这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效优质的保证。但在很多情况下,实验效率低、教学效果不好,是由教师对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不足造成的,同时教师在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约束了其在课堂上的驾驭能力,并给我们带来许多无法预料的“麻烦”,直接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准备实验教学设计前,必须仔细钻研课本,全面了解设计的内容,理清课本的知识脉络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以适应学生的实验课堂,随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九年级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教学课前设计,本节的主要任务是:(1)了解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关。(2)学习如何寻找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学的一个转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知识点很简单,但学生很难理解,需要我们按照教材的思路,让学生一步一步去理解。因此,我们在准备实验前,就需要对上下知识点有很深的理解。首先让学生去猜想,分组进行讨论和设计实验步骤及表格;其次按照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实验期间,教师巡视点拨,提示学生注意器材上的铭牌及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电压;为了归纳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每次实验的数据不能少于三组);最后分析与讨论得出实验结论,评估本组实验设计与操作有无失误与不妥,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探究过程,达到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在实验讨论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器材上的铭牌含义和为什么每次实验的数据不能少于三组不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用事实和原因来帮助学生理解。总之,各个实验器材都需要教师在课前作精心准备,以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二、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兴趣的激发和实验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兴趣是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真正对物理实验感兴趣,感觉物理学科很有用的话,就会主动投入到物理的学习中。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掘物理学科尤其是实验资源,让学生感到物理的新奇与魅力,这样,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具备了内在的动机,再加上适当的方法指导,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新学期刚开始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了几个小实验。由于学生平时做实验少之又少,他们对这几个小实验感到很新奇、很有吸引力,且所做的实验都是和课本有紧密联系的,使他们通过实验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满足了好奇心。另外,初中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喜欢表现,所以在课堂上我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竞赛中,我及时巡查并给予每组适当的点拨,让他们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实力强,并在课后给冠军小组发获奖标志。比如在做压强实验时,本实验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各个小组在激烈的讨论中积极寻求结论,然后争先恐后地回答,并急切等待正确结论的公布,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这样的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实验教师还要善于自我反思并勇于创新
同样的教学内容次数多了,时间久了,就会在有意无意之间形成教学经验,这些经验常有明显的个人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很明显的,即单独依靠经验教学,将实验当做一个操作性活动或简单的重复活动,凭自己的直觉从事教学,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相同,认为自己已经教了许多年物理(实验),经验丰富,绝对准确、合理。实际上,这样做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间在物理知识实验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这方面的例子可以举很多,如“探究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本实验的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理解,并能增强识别串联、并联电路的能力;(2)从实验成功的喜悦中获得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为以后的电学实验打下基础。实验器材预先准备好。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方法来探究怎样使两个小电灯亮起来?教师边说边演示,演示完毕,分小组做实验,大家边做边讨论实验要求,师巡回指导。师:要使两个小电灯亮起来,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学生:两种。师:哪两种?生:一种是把小电灯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另一种是把小电灯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实验结论。反思:分析这个教学片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为了顺利达成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事先为学生安排好了探索思路,并限定了学生的探索方向,表面看学生确实是动手动脑了,是在“做中学”,但问题的关键是探究的整个过程都是教师预设的,学生没有任何自,有的只是执行教师的指令,在按图索骥地操作。可以说,这种没有独立思考的操作将学生沦为了工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范文5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运用一定手段(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探索客观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即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然后综合解决的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常用于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教学,我在“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首先确定研究对象是电阻,之后选取长短粗细相同但材料不同的金属丝,比较它们电阻的大小,然后确定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导体的长度,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接着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大小,探究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最后将这些单一关系综合、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得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经过认真的分析,学生掌握了这一探究方法的精髓。在欧姆定律的实验教学中,我用这一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了怎样研究I、U、R之间的关系。
二、对比法(比较法)
“比较”即找出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可以很快认识新事物的研究方法,是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
在比热容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实验装置,来判断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用同样的电热器加热,测出它们的温度升高相同值时所需通电时间不同,也就是吸收热量不同;同样的加热时间,它们升高的温度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但温度变化不同的物质的特性――比热容,使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顺利理解了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在“研究物体浮沉条件”时,我用同一支锡制牙膏壳,先做成盒状放入水中,牙膏壳漂浮于水面,然后把牙膏壳挤成一团放入水中,结果牙膏壳沉底,通过对比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对比学习不但使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学习掌握起来十分容易,而且印象更加深刻,应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三、类比法
类比是指在新事实与已知事物间具有相似的方面作比较。它能启发和开拓我们的思维,能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是提出科学假设和探索新理论的重要途径,它对物理学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对学生物理的学习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教材中用橡皮绕绳运动与月亮绕地球运动作类比引入引力;研究电压的作用时,将电压类比为水压来认识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很抽象,规律的总结也不容易理解,课本中用蚂蚁沿着电流爬行说“N极就在我的左边”,猴子用右手把螺线管夹在腋下,说“如果电流沿着我右臂所指的方向,N极就在我的前方”来类比……这样把晦涩难懂的理论具体化,学生被生动的图像和有趣的类比所吸引,学习物理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效果是明显的。
四、变抽象为具体和理想化法
变抽象为具体指分析概括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与熟悉的事物或知识联系起来,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的含义。例如大气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大气压产生的现象来认识它。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电流时,对导体中有电流时产生的一些现象(如小灯泡发光,发热)来确定是否有电流通过;在研究大气压的值时,用水银柱高所产生的压强来研究大气压;由小磁针N、S极指向偏转,可以知道磁场的存在、强弱和方向;通过扩散现象,可以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等等,都用到了这种方法。
科学的理想化绝不是无根据的幻想,而是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超现实的认识。客观存在的复杂事物具有多方面的特性,处于多种条件下,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起主要作用,并不是所有性质和条件都起同样重要的作用。我们为了能更加清楚地认识事物的某一性质才使用理想化这一分析问题的方式。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教师必然要忽略一些次要性质,因此在实验探究时,应该对一些理想化条件加以限制。例如在杠杆一节的教学中,为什么使用的杠杆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直杆,用线把它的中心位置悬挂起来的目的又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会明确实验用的杠杆可以看作理想的轻质杠杆,杠杆只受到动力和阻力作用,这样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问题就简单化,很容易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理想实验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法则,对过程作进一步的分析、推理。伽利略通过对于一系列实验的分析,并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这一推理为牛顿的第一定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教师运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设计
一、激发实验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进行实验不单是有巩固教材知识的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烈的兴趣,物理的实验教学如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是中学阶段里的基础教学重要的部分之一,实验操作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物理教学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实验兴趣的激发,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教师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激起初中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呢?比如,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感。
例如,在谈到有关“浮力”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可带领学生到户外或者是学校实验室里的水缸,让学生轻松轻松,借机带一些必要的小工具(如硬纸片、塑料、橡胶等),教师可以亲自给学生作示范,比较它们在水里面的动静;或者是下载些相关的视频(比如各种游船、或是其他的一些媒介),再加上些精彩的动画画面或是歌曲什么的,最好是学生平时都喜欢的或者非常流行的,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深出浅入,制定个性化学习机制
对于初中生来说,对知识充满着强烈的好奇感,这就需要教师从中引导,在调动其积极性的同时也得把他们带到实验中来,让他们闻有所悟,学有所得当然,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学习和吸收知识的方法,这要求学生自己自定学习计划。
例如,在研究物态之间的转化时,可以提前给学生讲清楚一些必要的知识预备,让他们提前做好预习的功课,并且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对此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提出他们的要求(如果条件可以的,建议尽量满足他们所有合理的要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制定的计划做出相应的处理接着可以要求学生做些简单的实验,比如将冰放入各种温度不等的水中,看他们的反应程度,可以简单的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水温的不同,而冰块在水中的融化过程和时间也是各不相同的。
三、学有所得,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有的物理教学如同“纸上谈兵”,没有把物理实验所传达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真正的实验操作中才能达到物理学科的最优学习效果作为物理教学者,要正确处理好教材内容和实验操作的关系,要让学生真正的体会物理所蕴含的学科奥妙,就必需得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所以,带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教师在每次实验前,可先给学生讲解实验仪器如何正确的使用,再制定明确的操作步骤在操作规程里,不仅要写出操作的主要步骤,而且要规定出具体的要求;其次,教师要加强指导的作用,并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再次,要处理好实验原理和操作的关系学生实验一方面是为了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验证运用所学的理论;最后,要求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运用原理指导操作;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释操作中出现的种种现象,而且对教学内容尽可能“化繁为简”,这样更加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在试验电阻的大小以及其影响因素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先讲明各种用电器的用法及其用途之后,给学生演示一遍,学生再根据教师演示的方法做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安全问题,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疑问,教师要随机应变地做出处理和指导,解答学生心目中的疑问,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完善总结,得出概括
学生在实验课结束以后,对实验过程及结果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那么,教师就可利用这一心理特征,要求学生写成实验总结,即心得体会要求学生在通过实验之后把自己所悟所得做出的总结写出来,记录他们在试验中的乐趣和感想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做出总体的评价与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