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课的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制教育课的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制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法制教育课的心得体会范文1

如今,社会不断开展各种法治实践活动,法治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位置。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法治实践活动的个人心得体会5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法治实践活动个人心得体会1近段时间,学校开展了学法知法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重要理论,通过教师法制教育学习,我受益匪浅,使我坚定了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学生的信念。

在教师法制教育学习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职业道德

真正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关爱和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涵,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每位教师应在教书育人,完成崇高使命的愉悦中升华道德,积极做高尚师德的践行者。

二、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学法用法的重要性

作为人民教师,要做到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必须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贯彻法律知识。当然,前提是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知法、懂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认真履行职责,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坚持做到“为人师表”,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三、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尤为重要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屡增不减,是法制观念淡薄的结果,作为人民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常识是必要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时,生理和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心理上充满着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反抗性的矛盾,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而且他们的人生阅历浅,社会环境却又非常复杂,社会上对青少年诱惑的东西太多,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也发生着重要的影响。如一些非主流文化,网络上负面消极的东西,虚拟的网络世界,扭曲的价值观等。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让我们与法同行,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法治实践活动个人心得体会2我院积极组织全院同志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人响应院里号召,认真学习,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省的具体实践。建设法治社会,必须不断推进依法治省,把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在各个方面、贯穿于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工作。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实践中,要把公平正义作为制定法律和进行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防止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出现与扩大,并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坚持合理合法、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则,建立保障公平正义的防线;把公平正义作为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把公平正义贯穿于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之中,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所有权利的享有都建立在履行义务的基础之上,使遵纪守法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使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立法、执法、司法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各项措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我国是一个法制统一的国家,建设法治社会要在国家统一的法制框架下加以推进,保证国家宪法和法律在浙江的严格实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浙江的贯彻落实,确保我省的法治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法治建设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从理念上更好地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通过改善党的领导来更有效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来更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法治社会,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把党依法执政的过程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过程,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过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把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贯穿于法治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法治实践活动个人心得体会3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警钟常鸣、常抓不懈,是我校师生始终坚持不变的工作态度。我们本学期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了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守护平安”为主题活动,利用晨会、班会、教师会、学生集会、假前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对师生进行了一系列安全教育,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讲安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我们本着教育为先,宣传为重,预防为本的原则,全校上下一条心,共走一盘棋,做到人人增强安全意识,时时加强安全防范,重点抓过程管理,重视每个环节的具体工作,责任分解到人,真抓实干,使学校的安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现就对此项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校长直接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学校教导处、政教处、法制处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二、制度保证措施到位

1、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由学校校长负责,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责任书。

学校与处室和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

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三、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我们积极与公安、卫生、综合治理等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法治实践活动个人心得体会4法制教育一直以来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展观的重要体现。法制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以对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认真抓好大学生法制教育素质,切实做好高校安全工作,是高校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我切身感受到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级符合型人才的需要;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合作的需要;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文化合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使大学生法制教育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降低大学生犯罪率,使大学生认识守法的必要性和犯法的危害性。

法制教育不仅向我们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效武器。法制教育给我们了这样一个信息,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生活的学校,家庭,社会有一个强大的保护网,时时刻刻规范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只有自觉遵纪守法才能健康顺利的成长,并有一个良性发展。

社会,它的含义是先进发达,而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却存在违法犯罪的污点。在这其中,大学生的犯罪率也在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一次又一次的犯罪事实让人们痛心,在依法治国不断深入的纪念,这些高素质且高智商的特殊群体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走进犯罪的深渊,这让同样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我们不禁扪心自问。

人生会面临多次选择,当我们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何去何从时,我们将作出如何的抉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面对那些选择了不归路的人们来说,又是如何的后悔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哀。他们用自己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美好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这些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与自由的可贵的我们,告诉我们应该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学法、懂法、守法。这次法制教育课,我学到了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也提高了法律意识,更明白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用智慧的头脑武装自己。总之,法律教育深入人心,深得人心。

社会发展到今天,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要求我们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为教育本事是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全面素质,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科学文化知识。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素质,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另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生活又要有稳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

通过这次法制教育课程,不仅让我对于法律知识和犯罪影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更使我心灵上得到了法律的洗礼。教育和引导我们面对纷纭的社会,应保持法律,不可逾越之心;权益,务必维护之理。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家园。

法治实践活动个人心得体会520__年3月25日,我参加了曙光乡教育管理中心举办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学习,本次培训是由教育管理中心参加二级培训的王云主任主讲,他从不同的角度向全体听课人员讲述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本次培训,本人有一点粗浅的感悟,现写出来让同行共免。

一: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当今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明白了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的道理。在培训中我了解什么叫“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那就是以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教学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有意识、有计划而又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二:如何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方法:

初中数学教材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处处可以渗透法制教育。认真挖掘数学教材的内容,把教材与现实结合。例如,在教学《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时,情境设计就出现了一与交通有关的图,从而引出五边形内角和的探索。就可以利用这幅图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若我们的生活中缺少法律,也会出现混乱状况。在教学科学计数法时,由我国每年新生婴儿数据可渗透计划生育法等。归结起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法制素养,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

2、精心备教,舍得花时间、精力准备拟渗透的法制内容,认真研究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

3、尊重教材教、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

4、创设适当的情景,要找准渗透点,所渗透的法律知识不能过深,频率不要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五分钟;

法制教育课的心得体会范文2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考得高分就好”等等。其实不然,德育工作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因为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就像讲课的老师们讲到一样,我们是要培养出考取大学而像××××××一样会杀同学的尖子生还是培养出有品德、知善恶的一般学生呢?我想答案是不容置疑的。因为要培养出能遵纪守法、有礼貌有道德而又有知识有理想的接班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我们应该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德育工作是我们中小学校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教育放首位;而对于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我想,我们要开展好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应从思想觉悟上来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会努力地开展工作,抓好德育工作,下功夫去完成好每一个工作内容。面对不断发展而又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越来越不听话的青少年,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德育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我们的这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二、德育工作的艰巨性

就像讲课的田老师讲到一样,我们的德育工作不像文化教育课一样教什么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像其他工作是显而易见的。简单来说是因为德育是对人的心灵的教育和塑造,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指导,是对学生心理的辅导等,换而言之,我们德育工作者既是对学生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成才的导师,也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种多角色的我们,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不下功夫,不从细微工作做起,不研究好工作方法,是不会取好的成果的。况且,在当今这种社会环境下:网络不断侵蚀着孩子们的生活,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家庭教育又滞后不前,等等,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更是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除此以外,德育工作还包括有学校的安全工作等,而安全工作也是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工作,并且学校的安全问题是随时随地都会面临的。

面对如此复杂而的工作内容和任务,而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又不利于开展工作,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是个艰巨的任务。那么,是不是我们就避而不谈德育工作和安全工作呢?我认为这是行不通的,正因为面临着如此多的问题和困难,才更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工作来破除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如何开展好德育工作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让我得到了各位专家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增强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在听了几位老师的精彩讲座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学校的德育工作:

1、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师德是学校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像俗话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况我们是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其实,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师风,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有什么样的校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学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首先做到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这样才会为学校德育工作起一个好的开端。

2、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未成年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中小学校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努力做到是学生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各种生活生存能力,促进他们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4、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按照“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

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方针,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来约束和指导工作,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这样学校的安全工作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法制教育课的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援助;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6-0012-04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五·一二地震发生三年后,不同年龄段学生所呈现出来的由地震灾难带来的心理上的不同反应进行调查。2011年,经全国妇联、四川省妇联审批,崇州市成为中日合作四川大地震灾后心理援助试点地区之一,而元通小学是三个试点单位之一(崇州市上元村心理援助服务站、崇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崇州市元通小学),所以,本次调查研究以元通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

元通镇位于崇州市北部12公里处,土地面积23.12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25000多人。镇上有中学和小学各一所(幼儿园不在调查行列)。其中中学生783人,小学生1230人。中学和小学都在地震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虽然无人员伤亡,但是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

本次筛查于2012年1月16日(震后三年多)在崇州市元通镇小学、元通镇中学两所学校进行,由学校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协助施测。参加筛查的学生有1445名,有效问卷1445份,有效回收率100%。数据收集后交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力博士进行了初步的整理

分析。

此次测查评估的内容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分别使用的是CPSS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儿童版、斯宾思儿童焦虑量表、儿童行为自评量表作为筛查工具。本报告呈现了量化指标的初步结果,并提出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初步建议。

一、人口统计学信息

从性别分布来看,此次参加测查的学生中,男生717名(52.5%),女生650名(47.5%),性别分布较均衡。从民族分布来看,汉族学生1443名(99.8%),非汉族为2名(0.2%)。学生年龄分布在8~16岁,平均年龄12.34±1.86。

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一)总体情况

在CPSS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筛查中,基于目前的诊断标准,闯入症状簇有一个阳性症状、回避症状簇有三个阳性症状、高警觉症状簇有两个阳性症状即可判定为PTSD阳性案例;抑郁量表总分大于(或等于)15即判定具有明显抑郁症状;儿童焦虑量表总分大于(或等于)30,即判定具有明显焦虑症状。

结果显示,本次测查的学生中有608人(42.1%)抑郁症状明显,334人(23.1%)焦虑症状明显,231人(16%)可能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59人(4.1%)退缩症状明显,45人(3.1%)违纪症状明显,25人(1.7%)攻击症状明显。

(二)不同性别的症状比较

对不同性别学生症状比较的结果显示,除抑郁总分、攻击总分女生与男生无显著差异外,焦虑总分、PTSD总分、退缩总分女生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违纪总分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三)不同年级各症状的比较

不同年级中小学生经历地震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关于抑郁、焦虑、PTSD、退缩、违纪、攻击等六个方面的具体数据如下:

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事学生在抑郁和PTSD两个方面呈上升趋势:

在抑郁分组中:

施测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人数 662人 783人

百分比 36.6% 31.2% 33.3% 45.7% 53.7% 48.8%

在PTSD分组中:

施测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人数 662人 783人

百分比 9.8% 4.6% 10.0% 19.8% 26.0% 22.6%

本次崇州市元通镇中小学校全体学生筛查结果显示,有231人(16%)可能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若没有及时干预可能会引发如强迫症、自杀行为、攻击行为、物质滥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这些PTSD阳性案例是需要进一步临床诊断和专业干预的重点关注人群;608人(42.1%)抑郁症状明显;此外,超过23.1%的人具有明显焦虑症状,表现为紧张、焦虑不安等;虽然,随着时间推移与对环境的逐渐适应,多数人的抑郁与焦虑症状可能会有所缓 解,但仍有部分个体的抑郁与焦虑症状会持续存在,并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这就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与干预。对本次的筛查结果,尚需要作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以揭示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在后续的心理干预和进一步的心理评估中继续收集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呈现对于原因和对策的解释,以便向学校提出更为具体的工作建议。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会过度夸大了学校在心理援助工作中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社区、家庭的重要作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援助工作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来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科学性和实效性欠缺,造成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援助的滞后甚至走入误区。

(一)心理援助意识薄弱化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是直接面对受灾害影响的中小学生的机构,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工作也直接、方便得多。

由于害怕被贴标签或是其他的原因,大部分受灾人员都会向援助者表达他们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心理援助,即使是天真烂漫学生也不例外。虽然每一个人都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是,受灾者心理恢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笔者这次去日本研修时,听取了日本阪神地震幸存者植松秋关于在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发生后,由于心理援助不及时,造成长达十多年PTSD症状的修复经历。但是,在这次调查所走访的几所学校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问到有无专门的心理教师时,主管的领导和负责的教师回答说:“所有的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当问到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时,他们用开展“心理咨询”这个时髦的词来回答,当问到具体开展了哪些有效的活动时,也用开展“心理咨询”来回答,好像心理咨询是一剂万能药水,什么疑难杂症都可以解决。不难看出,虽然人们对心理援助有了一定的关注,但是还并不清楚心理援助与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调查走访中发现,个别学校在地震前还不时地进行疏散演练,地震后,修建了新的教学楼,三年的时间内反而没有开展过一次疏散演练了。问其原因,回答说:没有时间,再说,不会再发生那样的地震了,楼也修得很结实,震不跨。

(二)心理援助工作学科化

将心理援助融入学校工作中的做法是可取的。2009年,四川省教科所专门编制了一本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生活生命与安全》,并将其纳入了正规的课程之中。但是,这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有的学校在课表上注明“心理健康”,有的学校则是在“实践”课中进行,而且科教师基本由学校行政领导(政教办教师)、即将退休的教师担当,管理实施由学校德育处(办)来负责,片面、方式单调、乏味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灌输,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代替心理援助,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代替心理咨询。

(三)心理援助工作片面化

学校在开展心理援助时,工作重点是倾向于中学生的,特别是高中学生,而忽视了对小学生进行应有的心理援助。同时,即使是中学生,内容也主要偏向于青春期教育、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等方面,忽视了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防灾教育则更是处于游离状态。2013年,在崇州的街子镇举办了声势浩大的“防灾演练”,而且在演练当天全市拉响了防灾警报,但响应的学校寥寥无几。

(四)心理援助工作形式化

作为崇州市名师视导小组成员,笔者参加了小学组几个学校的视导工作,工作中发现:心理援助工作形式化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第一,部分学校设了心理咨询室但是没有设备,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并没有真正实施;第二,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有设备,但是没有专人管理;第三,学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程式化,还是参照语文或数学课的教学方式。一旦有检查,则是全体动员,做资料,选人做一节课。检查完毕又恢复常态,检查组往往也只是翻看一下资料,听一会儿课,在总结时往往会给出很高的评价,皆大欢喜。中学组的情况要稍微好一些,但也只是在有高中部的学校,只有初中或是九年制的学校的情况大同小异,心理援助工作的实施情况最终取决于校长对这项工作的喜欢程度。

(五)心理援助工作强制化

与心理援助工作形式化相反的是,部分援助者过于强化援助的能动性,在实施心理援助的过程中,往往只凭自己的一副热心肠,采用一些不专业的方式进行,比如思想化、政治化的安慰,再不然就是空洞乏味的说教,而并没有真正去体会和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和现实需要,没有认识到援助者的时间表并不代表就是受援助者的时间表,一厢情愿地实施援助,结果反而让受援助者反感,也对心理援助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四、对策与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心理援助工作的认识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学校德育工作与心理援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既有交叉,又各自独立的两个范畴。长期以来,很多人都把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部分人过于强调心育或德育的重要性,因此造成在工作中把心理问题德育化、德育问题心理化的现象。

其次,学校心理援助工作包含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能力实施的心理咨询、防灾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只是进行心理援助的一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防灾教育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援助,心理咨询是专业人员对于专属人群的工作,不应将其功能外延无限扩大化。

再次,应充分发挥受援助者的能动性。强制的援助是不可取的。援助者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创造有利条件、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自己来寻求帮助,这样才能将其自身的自我修复功能充分调动起来,也才能实现援助工作功能的收益最大化。

最后,心理援助工作具有针对性、长期性和长效性。心理援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和看到成效的,例如,针对一例PTSD案例,我们首先要了解它产生的应激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对现有的应激反应展开治疗,并且还要进行长期的跟踪治疗和观察,有可能在一两年内看到成效,也有可能要等十年或更长的时间。

作为援助者,我们能做的、要做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实现自助、助人。

(二)组建专业的援助队伍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学校心理援助中应该对学生实施有能力的心理咨询,这就要求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保健师或心理咨询师,由他们来定期或不定期、有针对性地实施对学生的心理援助,有效地规避由于援助者不专业造成心理问题扩大化的现象。

一方面,培训和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为了更好、更多地吸取先进的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开展好心理援助的前提;另一方面,培训和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有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组建专业的援助队伍,发挥专业人员的特长,除了能让援助内容多样化、深入化,还有助于活动实施的督导和扩大援助面的辐射作用,将援助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下去。

教师的职业性质要求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要适应扮演角色的不断变换外,还要承受来自外界各方面的压力。很难想像,一个自身没有幸福感、安全感和正确价值观的教师会带给学生幸福感、安全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开展多样性的综合实践活动

心理援助因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而有所区别,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又有所重合、延展和升华。小学阶段应以生命安全教育为主,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挫折教育、防灾教育等专题教育。

中学阶段应以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性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挫折教育、防灾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

就开展心理援助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而言,不同的学生个体有着不同的生命体验和表达方式,对表达能力差的小学生可采用绘画语言或一些肢体语言,并逐步向言语表达能力引导;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个体除了采用言语表达外,还可以采用书面语言,比如写一些心情日记等方式。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如班、团队(中小学皆可)活动、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本领和健康的体魄,这对于学生今后走入社会大有益处。

总之,开展体验和实践活动的形式应体现灵活、有效、多样化、多维度、潜移默化的原则,同时,也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区域特征、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将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倡导学生以自主探究、亲历实践与体验、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切莫采用“拿来主义”。

(四)建立心理援助档案

心理援助档案的建立不同于建立其他档案,它涵盖的内容是多样化、多维度的,其中既包括生命个体的家庭资料、学业上的内容记录,也有心理成长的记录,是学生整个人生成长历程的完整呈现。心理援助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自我形成客观、综合的评价,当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心理档案随着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成长中的引导者、帮扶者了解问题所在,及时进行有效的援助,如此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援助体系。

(五)开设防灾教育课

五·一二大地震时,桑枣中学正是因为有了多年类似的教育训练,才有效地保证了学生与教师的生命安全,但是,据了解,直到地震发生后的今天,依然有些学校(包括灾区学校)没有进行相关的、有计划的训练。而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在防灾教育这方面堪称表率,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兵库县立即开设了“防灾教育”课程,他们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防灾教育,形成了一整套优秀的经验,而且一直坚持到今天。

随着大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也越来越多,如何让孩子们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保存自己的生命并能适时解救别人,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开设防灾教育课程,可充分利用多种资源进行,如:外出到受灾点实地考察、观看视频资料、写出心得体会、设计合理化的方案(应急方案、预防保护方案)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习得生命教育的精髓,并将习得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家人,实现教育功能利益的最大化。

(六)结合实际开展心理援助实践研究

结合实际开展心理援助实践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在援助小组内进行信息共享,对案例进行讨论,以便积累更多的专业技能。日本在这一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日本成立了专门的学校心理士学会,除了召开每年一次全国性的学校心理士大会外,平时还组织学校心理士进行专题研讨,赴海外研修,通过多种形式的探讨,交流心理援助理论研究成果和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进展,获得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积累。

另一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进行有价值的科学课题研究的前提,展开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实践经验向理论的升华,对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能有效地弥补当前心理援助工作中科学性和实效性的不足。

五、建议

中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崇州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因此,解决好当下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就是在为崇州明天的辉煌发展铺设康庄大道。

首先,建议在全市展开学习型家庭建设,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在为学生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促使家庭成员共同健康成长。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留守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再次,父母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方面要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首先,要求各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档案登记备案,专门管理,以便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援助。其次,设立家长开放日活动,将家长请进学校,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再次,重视心理辅导、援助活动课的开设和开展,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疑难和困惑,对显性和隐性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援助,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最后,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组建专业的心理援助队伍,形成有效的教学研究,培养全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教师进行自我心理保健,既增进了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能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学生形成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可能。

此外,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社区、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应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在社区、家庭中大力开展心理援助、防灾教育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心理援助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才能形成对学生心理援助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