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困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职业困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职业困惑

大学生职业困惑范文1

关键词:就业困惑;层次;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46-02

大学毕业生是否实现就业,是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评判指标之一,而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更是高校是否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高校对就业的高度重视使近几年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提高,就业指导目标也从过去简单的以就业率为导向提升到提高就业质量的目标。要在实现高就业率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就需要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有实际效果的就业指导,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其顺利就业、充分就业、满意就业。

一、就业指导定位及现状

就业指导应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在充分发掘学生的个人特点的前提下,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促使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自觉、合理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构建自身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终实现选择合适职业的过程。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与学生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面对高年级学生的就业教育多于低年级学生的就业教育;针对就业技巧的教育多于就业观念教育;面向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类教育多于个性化就业指导;对就业的教育多于创业引导;就业心理调适的关注;就业理论教育多于实践教育。就业过程、就业结果的最终受众是学生,能否真正将正确的就业观念内化至学生内心将直接决定就业指导的效果。本文将从学生的就业困惑出发,构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就业指导体系。

二、学生就业困惑调查

笔者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学生目前希望解决的就业困惑或问题进行调查,涉及117名学生。虽然学生的调查样本量较小,但调查结果页说明了一些问题。经统计,学生就业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定位问题。绝大部分学生对自身还缺乏准确的定位,他们最常问的问题是“我能干什么”或者“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2.就业选择问题。在调查中除了少部分大一学生,其余学生对于就业、考研、出国、考公务员、创业等不同发展方向有了或多或少的思考和选择。

3.就业竞争力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就业竞争力的强弱与个人综合素质紧密相关,他们提出了“自己需要怎样提升”、“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什么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工作”、“行业对自身有什么素质要求”等问题。

4.就业技巧问题。随着近几年社会大环境对就业的关注,学生普遍对就业技巧表示重视,提出了“怎样的简历能够吸引HR的注意”、“求职面试应怎样表现”、“怎样在求职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怎样能有更多的途径去寻找好的就业机会”等问题。

5.心理调适问题。高年级的学生由于直接面临到就业压力,提出了“怎样调适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工作”等就业期间心理调适的问题。

6.发展前景问题。31%的大四学生和14%的大三学生对工作后自身的发展空间表示关注。他们提出了“如何判断公司未来发展的前景”、“职业能给我带来什么”等问题。

三、分层次就业指导方案设计

通过调查可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的关注点和担忧的问题有所不同,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针对本科各个年级的学生,需要设计侧重点不同、连贯的、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低年级侧重于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毕业班学生则应侧重择业观、就业环境分析、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1.就业探索期——职业观念树立。在学生入学初就结合入学教育,在认识专业的前提下通过就业方向介绍、优秀毕业生讲座等方式向学生灌输和渗透就业观念。专业教师可向学生强化专业学习目标及专业培养目标,让学生能够明确所在专业与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关系。辅导员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减少大学入学初容易出现的“迷茫期”。同时可结合团体辅导开展认识自我、团队意识培养等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在不断突破自我、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过程中锻炼社会交往、人际沟通等能力,为未来的各项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后,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对自己性格、兴趣、未来就业意向做主动思考和探索,指导学生制订可行的大学生活规划和学习目标。

2.就业定位期——职业生涯规划。进入大二后,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归属感已基本建立,也开始逐步感受到就业压力,他们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问题,迫切地想了解未来就业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就业指导工作应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将有利于学生寻找差距,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按照自己的目标和立项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促进学生在发展智力的同时主动培养情商和逆境商,保持平常心,培养克服困难、阻力的恒心和毅力,使自己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在形势政策课的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转变精英教育的观念,对自己未来的择业期望进行合理定位,清楚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分工中的位置,积极参与竞争,勇敢面对挑战。

3.就业实践期——就业技巧、就业选择教育。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的主动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将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发展趋势、职业特点、未来国家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不同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进行分析和讲授。同时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发展方向及该行业所需的素质、技能,使学生对职业现状和行业发展职业有较为客观、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需求变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的影响,并促使他们发现不足与发展空间,以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各学院可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学生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实习活动,让学生主动拥抱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就业素质,锤炼成才品质。

4.就业分化期——就业服务、职业适应指导。进入大四以后,就业指导教育首先需要就业指导部门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即及时宣传各种就业政策、介绍学校就业工作流程,提供畅通的就业信息渠道,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展开协调与沟通。学生工作队伍应随时关注和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做好就业诚信教育、就业安全教育,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进取、务实的就业心态。在大四后期,要做好学生的就业角色转变工作,通过邀请不同行业的精英来校做讲座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较强的合作精神、事业观和社会责任感。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除了对按照学生年级进行普遍的分层次教育以外,还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就业意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如为有出国留学意愿的学生邀请留学回国人员(特别是归国教师)做留学讲座,为愿意投身基层工作的学生提供政策支持,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举办创业讲座、提供创业实践机会等。

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中涉及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教育学科,每一位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参与者必须时刻保持学习、思考、探索的状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将学校的教育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构建出合理、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高适应性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爱如,崔静.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阶段和层次问题[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大学生职业困惑范文2

【关键词】学生求职者;求职困惑;四步求职模型;模型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千千万万学生争取好企业的一两个岗位,可见应届生找工作是很困难的。学生实际技能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很多高校教师连企业的门都没进过,无法为学生提供接近用人单位要需求的诉求的经验等。应届生求职是学生步入社会开展职业生涯中一个非常主要的环节,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笔者通过与若干企业一线HR采访,一方面,短时间内这些学生求职者是无法很好了解自己,导致求职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由于本科学习专业的问题,在就业选择时发现自己的专业跟自己想干的工作不一致,产生求职困惑。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本科应届生求职困惑提出“四步求职模型”来解决此问题。

二、本科应届生的求职困惑

通俗地讲,应届大学生求职表现出来的困惑是各不相同的。笔者通过企业一线HR的采访,提出应届生求职困惑:第一,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自己毕业之后到底要干些什么。对外在的行业、企业一知半解,没有兴趣去分析;对自身能力、个性及兴趣等不知甚解。第二,部分应届生是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其他专业,但企业又认为该学生不是专业科班出身,连面试机会都没有。第三,在面试之前需要准备一份简历。对大部分应届生来说,大学四年并没有很多经历和技能可在简历上展示。企业又需要通过简历来筛选候选人,认为没有亮点的简历也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三、本科生的四步求职模型

通过分析并总结本科应届生的求职困惑,本文提出“四步求职模型”为本科应届生的求职寻找解决方案。如下图:

第一步,了解三业与探寻自我。一般而言,本科应届生是从大三下学期才开始寻找工作,要在大四第二学期初完成就业,因此打算就业的同学则需要形成就业计划。那么,学生求职要了解行业、企业和职业,进行外部定位;冰山模型及其他测试工具对自己进行探寻,经过内部和外部的定位形成就业计划。

第二步,掌握就业渠道与机会。形成自己的就业计划后,应届生则需要掌握就业渠道与机会。企业对应届生校招比社招低,这也决定了作为应届生的就业渠道与机会是不同的。应届生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如就业指导中心、校园宣讲会暨招聘会等和线上途径应届生网、专业招聘网站如无忧,智联等相结合来明确就业意向,但特别提醒应届生去企业前要对招新明辨真假。

第三步,设计简历与准备面试。面对千千万万的企业岗位,应届生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之后则需要进行简历设计和面试准备。本文认为应届生去面试前要分析企业的招聘信息,通过逐一分析企业的招聘信息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提炼有效信息,形成简历。在面试前,可以通过模拟面试和网上资料等多方面准备企业面试。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面试,最后能够收获offer。

第四步,offer决策与实习适应。一般情况下,获得企业offer后,学生求职者会被要求去实习。通过实习过程,学生求职者与企业进行双方选择。在进行offer决策时,应届生一方面要考虑自己与就业计划匹配的企业;另一方面可与其他人商量如家长老师等,最后最初抉择。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研究本科生的求职困惑和采访部分企业一线HR发现本科生应届生基本上是从大三下才开始考虑就业的问题。“缺少清晰职业规划”“大多不知道兴趣是什么,也不知道到底想做什么”等问题在求职过程常常出现中。

本文认为通过“求职四步模型”解决本科应届生在求职过程的困惑。通过第一步的就业计划让职业规模更清晰,能够知道自己的职业走向;第二步第四步应届生可突破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第三步可以解决简历和面试的问题。因此,应届生的求职过程可参考此模型。

参考文献:

[1]王云彪,张义勇.刘海顺.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通识课规划教材・大学生实习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大学生职业困惑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心理;心理困惑;类型;原因;对策建议

大学生谈恋爱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校园现象。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9-23岁之间,从生理上看,他们已开始进入性成熟阶段;从心理上看,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上的成人感更加促使他们对爱情的渴望。这个时期的年轻人追求爱情是正常现象。有学者调查统计,大学生中有55.2%的涉足过恋爱。[1]在安徽某高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22.48%大学生正在谈恋爱,有16.76%的学生正在准备谈恋爱。在对待谈恋爱的态度上,有43.43%的学生支持谈恋爱,有51.99%的学生对谈恋爱无所谓,有4.59%的学生反对谈恋爱。在接待学生来访咨询和网上咨询中,有近40%的问题与恋爱有关。由于恋爱困惑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甚至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正常生活与学习。本文结合调查结果对大学恋爱困惑心理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教育策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恋爱困惑的类型

1、恋爱中的动机困惑

调查结果中显示有11.9%谈恋爱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和恋爱对象结合,学生恋爱中的动机困惑主要有:(1)内心空虚。大学与中学的学习不同,大学是自主学习,中学则是被动学习。所以,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认为大学生活无聊,成天无事可做,想通过谈恋爱来打发时间。(2)从众心理。看到别的同学都有了对象,觉得很不错,还有的认为“大学不谈恋爱会留下很多遗憾”。(3)攀比心理。同学之间有已经恋爱的,没有谈恋爱同学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看到别人成双成对,心里很羡慕。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条件并不比别人差,如果自己没有,就很没面子。(4)玩乐游戏。大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成熟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一些大学生把谈恋爱作为寻求刺激和新鲜感的一种方式,甚至通过频繁换交往对象,来寻求自我满足感。

2、恋爱中的抉择困惑

大学生在谈恋爱过程存在着抉择困惑,主要有:(1)友情与恋情。两人本是异性好朋友,但是由于交往过密等原因,分不清是友情还是恋情。(2)学习与恋情。一些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谈恋爱后发现,恋情的维护需要时间和精力,担心继续下去会影响学习,耽误学业;如果断绝关系又舍不得。(3)道德与恋情。恋爱中的人,渴望与对方亲密接触,又担心伤害了对方或者被对方伤害。(4)现实与恋情。有的已经有恋爱对象,但是在大学里又遇到感觉不错的,不知道如何选择;异地恋爱的两个人相隔很远,虽有精神寄托,但是距离使他们进退两难。

3、失恋

大学生由于失恋而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大学生失恋后拒绝和任何异性的接触,但是内心深处又渴望被别人关怀,很矛盾。有的在遭受失恋的打击之后,在失恋的痛苦中不能自拔,通过逃课、上网等方式寻求自我安慰。

二、大学生恋爱困惑心理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困惑是在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下产生的。

1、个人原因

异往有利于大学生的情感稳定和心理补偿。但是,有些同学却分不清异往和恋爱交往。[2]在异往中,缺乏交往技巧,不能正确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有些大学生把恋爱当成一切,一旦恋爱受挫,认为一切都没有意义,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如自杀等。究其原因,这些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成熟,但是在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耐挫力低。

2、家庭教育原因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一方面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个性强。另一方面,很多是留守儿童长大的孩子,缺乏家庭教育、父母关爱,在与异往中我行我素,容易产生矛盾与困惑心理。

3、社会环境原因

首先,学生进入大学后处于半独立状态,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其次,大学追求个性发展,校园环境宽松,使他们对恋爱行为的顾虑减少。第三,大学校园是一个男女生集体群居的地方,是一块容易滋生爱情的水土。第四,同学中恋爱风气相互影响,恋爱心理互动感染,增加了恋爱行为的内驱力,但这种内驱力并非完全建立在理智的层面上。第五,大量的影视和网络信息中有关情爱的宣传,刺激、诱导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萌动。

三、处理大学生恋爱困惑心理的建议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但是不提倡不反对不代表不教育不引导。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橱窗、心理健康网站、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要让学生认识到恋爱不是摆脱内心空虚与寂寞的手段,也不是同学之间相互攀比条件,更不是游戏。所以要理智对待爱情,不盲目追求,理性对待大学生谈恋爱的利弊,树立健康的爱情观。[3]

2、指导学生与异性相处

异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朋友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正确处理与异性间的关系,要做到自然交往、适度交往、真实坦诚、留有余地。[4]特别要正确对待比朋友亲、不及爱情的第四类情感。

3、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业的关系

恋爱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然而学业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大学生在学校主要任务是学习,应当把学习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协调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才能维持双方的恋爱关系。[5][6]无论是在恋中是已经失恋,都不能以荒废学业为代价。对失恋的学生加强心理疏导,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老师或与心理老师联系。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学习生活进行合理规划

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很多学生在学校感到空虚,无事可做,对大学的生活没有积极的规划,总是想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聊之余就想通过恋爱方式来解决,虚耗大学时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应加强学风建设,形成认真学习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 刘志翔,毛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的新特点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5.142-144.

[2] 张兆延.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0.23-26.

[3] 马V.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现状及教育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153-154.

[4] 向莉.当代大学生恋爱状况及其引导[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 朱柱,史红选.大学生的恋爱认识误区及思考[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7.01.98-100.

[6] 卜望飞.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大学生职业困惑范文4

职业生涯的规划应该贯穿整个大学期间,但是大部分学生却在毕业时才开始考虑职业规划,大学入学后,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各种考试,对社会需求、市场变化关注度不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更没有把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所学专业相结合。对于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一概不知。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已认识到现在的就业形势,但仍有一部分就业心理很不成熟,如:攀比心理,不想正视现实;观望心理,举棋不定;迷惘心理,职业的定位不准。

2辅导员所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就是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不足;在就业指导工作上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比较简单。

3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3.1提高辅导员的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大部分比较年轻,缺乏工作经验,对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没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就不够充分。所以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要了解国家最新的各项就业政策,并学会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可以给学生提供就业的第一手资料,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加深大学生对国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大学生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所以这就要求学校要健全职业指导的学习机制,丰富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提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其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3.2明确目标、从基础抓起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中重点是就业能力。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从新生进校起就要教育、帮助学生朝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而努力学习奋斗。辅导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沟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合作技能、专业技术运用能力、领导力、决策力等综合能力等。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了,就能在就业中增加一块砝码。

3.3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的观念和心态、准确定位

据相关调查,相当一部分的用人单位曾明确表态,部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过分强调自我实现;期望值过高;过分重视工作的岗位、工作环境和待遇等。因此我们大学生必须要调整自身的就业观念,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对于那部分不急于找工作,不主动联系工作,对就业不重视的同学,我们要加强与他的沟通,不断帮助学生调整就业的心态,脚踏实地、诚实守信才是学生在就业中应有的心态。辅导员还要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这样就能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从就业到创业,是中国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一个根本的转变,也是传统职业价值观的一个根本转变。

3.4求职技巧的指导

辅导员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能力、性格爱好等最为了解。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在学校老师中联系最多的就是辅导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求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5心理困惑的疏导

大学生职业困惑范文5

1.对就业期望过高而产生的困惑

当前正在进行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是旨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大学生聪明才智的积极变革,大学生非常欢迎这一改革,然而,如果青年大学生看不到改革需要有一个过程,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改革,要求过急、过高,过多地从个人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就会使他们出现择业的障碍。这种对改革期望过高的心理便会使毕业生出现择业上的困惑。

2.社会不正之风带来的困惑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竞争机制的引入,按理应该是平等竞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走后门,凭关系,看情面办事等社会腐败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就业。有的大学生认为:“竞争为不正之风开避了新的途径”;也有大学生认为:“‘双向选择’滋长不正之风。”青年大学生对能否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或持否定态度,或表现出忧虑和不安。

3.自我意识误差所造成的困惑

自我意识在青年中期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充满了矛盾,毕业阶段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明显地表现为自我评价呈显著的两极性,一部分人盲目的自信,自我评价偏高,一部分人盲目自卑,自我评价偏低。自我评价偏高的人自诩天之骄子,时代宠儿,这部分人理想色彩甚浓,对未来充满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自我评价偏低的人,他们中有的是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欠佳,自认为临到最后自己无须图什么好的印象,反正不会到理想的单位就业,因而对自己采取放纵的态度。

4.学习目标上的“空白带”带来的困惑

毕业生心理实际中,学习已不再是大部分人的热点,一部分人一时间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不再是那么关心,如果说前段时间,许多人还把单纯报考研究生作为自己明确的具体的学习目标的话,那么这时,连这一点学习目标也没有了,出现了目标设置上的暂时空缺。一方面觉得四年的学习很快就要结束,心理上有一种自省,后悔当初没有抓紧时间,另一方面,又觉得临近毕业再来抓紧学习,似乎为时太晚,干脆玩个痛快,因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有了放松感。这种对待学习紧张感与放松感的交织心境,就构成了毕业阶段大学生心理上的一个困惑。

5.宣泄意识得不到满足下的自我困惑

毕业阶段大学生心理冲突中,孤独感占据了重要位置,由于内心的极度焦虑,宣泄意识得到加强,他们普遍渴望宣泄,寻找一吐为快的契机,达到自身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缺乏对周围人的信任,不愿轻易打开自己的心扉,暴露自己真实内心世界。所以,他们在与周围的同学交流时,总是躲躲闪闪,含糊其辞,有的甚至编造谎言,借以掩盖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周围人在心理上的“敌意”,使这阶段大学生的社会认识也发生了困惑。

毕业阶段大学生的这种心态还表现为他们对校系领导、教师和辅导员的不信任,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面临毕业时,大部分学生是希望接近教师和干部的,但实际中真正的交际却很少。这种在心理上愿意接近,实际行为上又很少接近的心理反差,无疑会加深毕业生情感的压抑和内心的焦虑。这种心理反差带来的消极影响,有时还表现在同窗好友的关系上。可以这样说,低落的情绪,压抑的情感,人为地造成自我心理封闭,是毕业阶段大学生又一个重要的心理困惑。

6.自卑心理带来的困惑

在求职择业中,一部分大学生面对突至而来的毕业就业,面对不可避免的职业选择,存在着较重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①在职业选择中畏首畏尾,表现怯懦,甚至不敢与招聘代表洽谈;②在学校公布的社会需求中有符合自己要求的单位,因为有别人报了,自己就不敢再报;③在“双向”选择中未被单位录用,情绪一落千丈,悲观失望;④消极等待,听天由命。

二、大学生求职困惑产生原因

大学生求职困惑的原因很多,既有社会改革带来的社会因素,也有学生心理承受力方面的因素,更有自身价值观念的冲突等多方面原因。这里主要谈以下几个方面:

1.深刻的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开放带来了急剧的社会变迁,而急剧的社会变迁又带有一定的不平衡性,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心态的影响一下不适应急剧的社会变化是学生困惑的主要原因。

2.在与社会有巨大距离的象牙塔里,青年大学生建构了自我美好的空中楼阁。然而,当他们走出象牙塔里,即将就业时,更多地看到的不是改革的光辉,而是重重的社会问题.社会上,以权代法,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等歪风邪气大量存在,这些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们抱着美好的愿望和要求行事,而现实给他们的往往是打击。

3.一些毕业生极力推崇自我,相信自我奋斗和自我成功,要求自我解放,不仅要设计自我,还要设计社会,但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知识不足,这种设计往往是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想出来的,很少考虑社会政治、经济、自然和人的因素在设计中的作用和影响,于是,设计方案被实践冲垮了,理想的花环破碎了,从而陷入难以自拔的困惑。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健全的竞争机制,使每个竞争者都有均等的机会,在公平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竞争。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竞争者的积极性,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不公平现象,使人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

三、解决问题的出路

1.要深化高校改革.教育面向社会,就业面向市场,以增强学校办学活力,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学校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要改变招生、培养、就业及使用脱节的状况。

2.有待社会环境优化。由于社会风气不正而难以实行平等的竞争,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和一般工人、居民家庭的学生很担心由于没关系、没门路而找不到工作。加之目前改革实践中暴露出来的某些不深入、不配套,尤其以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为前提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给学生的压力很大.

3.要加大就业咨询指导力度。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咨询工作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必须从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发展的高度认识毕业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

首先是正确而全面地掌握就业政策,进行就业政策指导;其次要构建一张覆盖全国的毕业生就业信息联系网,建立富有特色的层次多元化和区域多元化的就业网络。第三要建立一个就业需求信息库,进行择业就业技巧指导;四是建立心理咨询与人才(思维)测评机制,进行心理咨询与人才(思维)测评,为毕业生及时化解就业心理障碍提供服务。

4.引导毕业生主动应对市场。使他们解除就业心理障碍,及时调整心态。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以自信去战胜自卑,但是也不能自视甚高,而要以平常心去对待就业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今天的社会,是改革开放的社会、知识竞争的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毕业生自身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的需要与祖国、人民和社会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实现自身社会角色的转换,实现社会化。

大学生职业困惑范文6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测定,通过对其主观和客观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一定的爱好、兴趣、特征、个性等来不断加深对自我认识了解,从而对自己未来的道理进行设计、实施。

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特征及状况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心理教课教育一般包括对大学生的正确自我认识和客观自我评价、能够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等。

(2)学生心理特征: ①焦虑心理。面对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的环境,一部分刚步入高校的学生从被动学习方式转为主动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的认识和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不明确,对加强改进自我学习的意识还清晰,出现了焦虑和紧张感,甚至是无所适从,没有目标和动力。 ②自卑心理。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未能考入正式的本科院校,从而感觉到自己比别人差,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波动,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来自偏远的山区和农村,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靠父母辛苦劳动赚的,而有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炫耀性的高消费,使得这些贫困学生产生了自卑感。 ③迷茫心理。 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处于人生特殊时期,经历少,精力足,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处理有时候还不得当,存在着片面化和误区。在看待问题上,存在着富有幻想和理想化,阅历少,出现了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从而产生了不平衡心理状态。 ④交往困惑。由于有的学生自身存在孤僻性格,不愿想和别人交往,不想把自己心声与别人表达,还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在交往和沟通上存在困惑和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1、加强了适应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当前在高职院校学生当中,许多心理异常问题存在,比如胆怯、焦虑、逆反、功利、自私等问题,同时在大学生当中也出现了片面追求利益、追星族,攀比风气盛行,这些消极的心理状态必须要以合理的健康积极的心理教育加以改正,加强身体素质,加强认知、感知、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素质,掌握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积极的心理锻炼,不断提高适应能力和满足感。

2、实现了自我减压和自我挑战

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面临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有些面对压力出现了躲避、逃脱,不愿意面对等复杂的心理情绪,有的出现了积极偏激的思维和行为,阻碍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正常发展,对正确的认识和适应职业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加强自我调节和必要的放松锻炼,通过一些心理健康调节法,比如:呼吸训练、视觉化训练、放松神经锻炼等来不断调节和适应性管理。

3、强化了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能够发挥个人专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对不断加强心理承受、承担,不断突破自我,通过发展自己的爱好、兴趣,个性来助推发展。首先,强化了个人的理想志向。志向反映了个人的情趣、理想和人生价值观念,职业规划管理首先就是要突出理想志向。其次,强化了职业路径的选择。我想往哪条职业生涯路线发展?是在心理适应基础上来实现的职业路线思考,通过心理不断训练来做出科学的路径。最后,强化了职业规划的计划和实践措施。在确定职业路径之后,实践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心理教育培训来实践工作、教育、训练等方面的措施来做具体的计划和明确的路径。

三、以心理健康教育创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指导大学生增强职业发展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念和就业观念,不断提高学生了解和适应职业环境,提高在职业环境里的自我认识能力,职业探索能力,职业状况了解能力,把自己所学专长应用到职业管理当中,达到学以致用能力。

2、开展心理咨询和测试,提高适应职业发展的能力

在职业规划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会存在不解和困惑,这就需要专门的辅导教师进行专们指导,通过一些团体训练、交谈、专门软件辅导,及其应用网络技术等方式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适应职业发展的能力。同时对大学生开展合理的、科学的心理测试,来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了解的能力,从而实现自我管理的手段和目的。

3、强化职业培养的锻炼,增强适应职业的信念和勇气

职业培养的锻炼不仅对大学生适应职业能力提供很好基础,同时有提升适应职业的自信心,首先,高职院校要开展相关的模拟培训,通过专门的人员管理模拟培训,把大学生组织起来,利用好相关的信息技术,来创新职业模拟的技术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理解职业、发展职业的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要通过勤工俭学方式来不断提升学生适应职业的管理。通过在大学生生活区、娱乐区来开展公益锻炼岗位,不断让学生感受适应职业的能力。最后,高职院校要加大实习基地和锻炼单位,来通过社会锻炼适应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