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特点范文1
【作者简介】顾大权,男,张家港市第一中学教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在职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杨欣,男,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
1.引言
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不断深入,已逐渐深入到教育学的研究领域。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其对学校、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呼唤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人才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综观我们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似乎教师、学生疲于各种考试的现象已有所改变,但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抵触心理,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心理阴影成为教师常见的精神状态,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和进程。解放学生首先要解放教师,解放教师就要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向“人格的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对话组织者”。[1]教师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已成为数学课堂管理上最突出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育管理策略的理论,努力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而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培养与塑造出一批富有全球视野、尊重生命、尊重教育规律的教育管理行家、教学专家和名师;将有助于遏止甚嚣尘上的功利化的应试教育,使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真正的可能,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乐园,同时也让教师享受自主的尊严和职业的幸福。
也唯有真正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终生学习与成长打下基础,引领学生主动地学习和自我发现,实现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2.研究内容与方法
A.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从现实问题和现状入手,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充分调查和了解教师在数学课堂管理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究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堂学习效益形成的原因,并寻求相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笔者通过对中学数学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访谈,并对这些访谈进行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笔者从环境控制、民主管理、师生互动和有效教学四个维度着手展开了调查。
B.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有关的统计方法。本研究将下发103份教师调查问卷,400份学生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数学课堂管理的现状,以及数学课堂管理的特点,比较分析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张家港地区参加初中课堂管理调查的103名初中数学教师为被试,比较不同数学教师管理策略的差异,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97.1%。以张家港地区参加了初中课堂管理调查的400名初中生为被试,了解初中生评价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发展特点,收回有效问卷370份,问卷有效率为92.5%。
C.研究工具
a.自编初中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策略问卷
经过与专家讨论和统计检验,初中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策略问卷共23题,包括环境控制、民主管理、师生互动和有效教学四个维度,采用五点评价。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该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模型拟合指数良好,其中RMSEA=0.09,NFI=0.809,RFI=0.863,CFI=0.841,IFI=0.846,TLI=0.816,说明这23个项目较好地测量了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这一结构;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分别为0.913,分半信度为0.902。
b.自编初中学生数学课堂管理评价问卷
经过与专家讨论和统计检验,初中学生数学课堂管理评价问卷包括环境体验、民主体验、师生互动体验、教学体验四纬度,采用五点评价。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该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模型拟合指数良好,其中RMSEA=0.074,NFI=0.862,RFI=0.841,CFI=0.902,IFI=0.903,TLI=0.887,说明这23个项目较好地测量了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这一结构;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分别为0.927,分半信度为0.871。
3.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特点的比较分析
A.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状况
a.总体状况
为考察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基本状况,我们对参加本次调查的100名被试在课堂管理策略各因素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问卷采用5点问卷,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中等临界值为3分。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总体状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策略的总平均分为4.15,远高于中等临界值,这也就说明张家港地区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策略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从初中生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各因素的来看,发展较为均衡,其中环境控制最高(M=4.37),有效教学最低(M=3.97)。各因素平均值大小依次为:环境控制>师生互动>民主管理>有效教学。
b.性别差异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管理诸因素和总问卷的均值和标准差如图1所示。通过图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男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管理诸因素上的得分都要略高于女教师,尤其是在环境控制和师生互动上。
图1初中数学课堂管理图2初中数学课堂管理
策略的性别差异 策略的学历差异
c.学历差异
以学历为自变量,初中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策略及其各个因素为因量变进行均值和标准差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不同学历数学教师之间的课堂管理策略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在环境控制、民主管理、师生互动还是有效教学上都表现为,研究生>本科>专科。
d.教龄差异
以教龄为自变量,初中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策略及其各个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均值和标准差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不同教龄数学教师之间的课堂管理策略有差异,但不明显。在环境控制上,教龄10-20年以及20年以上的教师得分明显高于10年以下的教师;在民主管理和师生互动上,20年以上>10年以下>10-20年之间;在有效教学上,20年以上的教师得分明显高于10年以下和10-20年之间的教师。
B.初中生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评价差异比较
a.总体概况
为考察初中生对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基本状况,我们对参加本次调查的370名被试在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问卷采用5点问卷,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中等临界值为3分。具体结果见表2。
表2初中生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评价的总体状况
由表2我们不难看出,初中生对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评价较高,平均在4.3。其中,环境控制和有效教学的平均分达到了4.4。
b.性别差异
以性别为自变量,初中生数学课堂管理策略各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均值和标准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男女生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评价的均值和标准差(N=370)
从表3中,不难看出不同性别学生对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评价差异并不显著,但都是男生略微高于女生。
c.年级差异
以年级为自变量,初中生数学课堂管理评价各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均值和标准差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不难看出,不同年级初中生对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评价差异不显著。
4.总讨论
A.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结构
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这一概念包含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诸多概念,乍看之下,大量的信息往往使人不知所措,难以把握其重点,而这也在削弱了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面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希望通过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找到有助于提升我国初中数学课堂管理效率的核心因素集合。在理论层面,有利于拓展和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在实践层面,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B.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特点
a.总体特征
从表1中可以看出,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策略的总平均分为4.15,远高于中等临界值,这也就说明张家港地区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策略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从初中生学业韧性的各因素的来看,发展较为均衡,其中环境控制最高(M=4.37),有效教学最低(M=3.97)。各因素平均值大小依次为:环境控制>师生互动>民主管理>有效教学。虽然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得分总体较为理想,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学课堂管理策略中的环境因素(M=4.27)明显高于有效教学(M=3.97),说明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具体教学方式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初中数学课堂强调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呼唤数学教师的效益意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1]。
b.性别差异
通过图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男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管理诸因素上的得分都要略高于女教师,尤其是在环境控制和师生互动上。这一情况表明,男教师可能在平时数学课堂上更注意对教学环境的把握,喜欢强调师生互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不同性别教师的性格因素有关。
c.学历差异
从图2中可以看不同学历数学教师之间的课堂管理策略存在非常明显差异,无论是在环境控制、民主管理、师生互动还是有效教学上都表现为,研究生>本科>专科。造成这一个效果的原因是由于不同学历教师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导致他们教育的知识、能力、动机和认知方式等不同。非常明显的是,研究生学历的初中数学教师他们更善于控制数学课堂上的环境,采用更加民主的方式管理数学课堂,更注重在课堂上开展师生互动,并注重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很有必要开展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学历水平的教育培训。
d.教龄差异
从图3中可以看不同教龄数学教师之间的课堂管理策略有差异,但不明显。在环境控制上,教龄10-20年以及20年以上的教师得分明显高于10年以下的教师。可见,初中数学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会更善于控制数学课堂环境,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数学课堂环境控制是一项需要经验积累的工作。在民主管理和师生互动上,20年以上>10年以下>10-20年之间。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是,10-20教龄的教师多数是中年教师,在他们的性格因素中控制性和主导性更加强烈,所以他们在民主管理和师生互动上相对较差。而教龄10年以下的年轻教师,由于他们与学生年龄层更加接近,彼此认同感会更强烈,所以他们对学生更加民主,喜欢与学生交流。那些教龄达到20年以上的教师,因为他们的经验更加丰富,性格更加平和,在对待学生时,可以用更加民主的方式管理学生,并与他们产生互动。
C.初中生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评价的特点
a.总体特征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张家港地区初中生对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评价较高,平均在4.3。其中,环境控制和有效教学的平均分达到了4.4,表明目前我市初中生对数学课堂管理策略满意程度较高,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市初中数学教育质量较高的事实。
b.性别差异
下转第112页
上接第088页
通过表3,我们看出不同性别学生对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评价差异并不显著,但都是男生略微高于女生。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相较于女生,男生可能对数学课更具好感。
D.建议
新课改以来,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对学生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本人对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培养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a.形成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理念
课堂教学监控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要求课堂教学监控以人的本性、需要、追求及基本存在状态为本,以人的方式实现人的发展[3]。而初中数学教师以人为本的信念是实现初中数学课堂高效管理的基本保障。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管理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及其学习的真实状态,更好地以智启智、以情激情,使课堂形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教学“生态环境”。[4]
b.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育素养、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新要求,而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了重中之重[5]。结合本研究,本人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以期抛砖引玉。第一,重视继续教育的作用。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另一面是终身学习。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进入大专院校进行学习深造,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以及个人品质;另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观不应是固守于数学这一门学科的狭隘专业人士,除了侧重数学外,科学、技术、宗教、艺术、哲学等都应在他的视野之内。第二,进行教育科研。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能凭经验去上课,应在理论指导下去教书育人,应善于从教育实践中发现、归纳、总结出有意义的教育理论与方法。第三,善于创新。有研究结果显示,创新性较强的初中数学教师能在更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能站在时展的前沿,具备超前于学生的意识与能力,对未来时代的气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使自身具备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
[1]陈东.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控策略[J]中小学教育.2008
[2]丛晓波.以人为本:课堂教学监控的核心理念[J]教学科学研究.2003
[3]袁彩楚.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辽宁教育研究.2004
初中数学特点范文2
创新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实效性,利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改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接受先进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自身学习方法的不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扬长避短建立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并且加以引导。比如,认真听课、总结错题、课后及时复习、做笔记等方法。学习成绩的产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需要规划学习时间,建立学习目标并确保学习计划执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同时要求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要明确自己现在的具置和建立明确的目标,促进新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加强小组合作
课堂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占居主动学习的地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之中,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反比例函数时提问:“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点(M,3M),则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A.第一、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二、四象限D.第三、四象限教师要求同学们分好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这时前后左右的学生聚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室里嗡嗡的声音学习氛围浓烈。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讨论之中。几分钟后,小组中选出的代表发言,“根据我画出的图像可以看出经过一,三象限„„”“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是我应该„„”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学习,是一种实现资源共享、大家凝聚智慧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以讨论交流的方法相互学习、交换看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初中数学特点范文3
关键词:兴趣;理解力;记忆力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加减乘除和简单的方程式过渡到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越来越吃力,即使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正确的结果,教师也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这些复杂的知识费尽心思,然而,仅仅是紧张和盲目地乱用方法是无法改变这种现状的,因此,只有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提出适用的方法,才能够切实提高初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下面,我从几个具体的方向谈一谈如何抓住学生的特点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一、学生是否对初中数学课程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于数学提不起兴趣来,即使老师再努力地讲课,学生的心思也不在课堂上。教师在讲授数学课的时候,应当首先了解学生对于哪些事情感兴趣,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或者平时生活中遇到的情况融入数学中,让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常用性、趣味性,学生自然会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
二、学生的理解力与记忆力如何
数学是理科知识的代表,也是理科知识之首,因此初中数学的学习还是重在理解,很多学生虽然从教材中得知了某个公式的存在,然而却不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得出的,虽然当时记住了,但是很快就会忘记,并且无法在做题的时候灵活地运用。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教师在教授数学课程的时候,要让学生以理解为主,同时利用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把已经理解的东西牢牢地记住,不断地在运用的过程中巩固这些知识。
三、学生是否足够认真仔细
在练习或考试的时候,通常会出现这种状况:明明这道题很有把握,却做错了,这就是由于学生不认真造成的。这样的错误最遗憾,也是最不应该出现的。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这种状况,教师应当训练学生认真仔细的态度,让学生把每一次的练习都当作最严肃的考试,当学生把认真仔细当做一种习惯的时候,数学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上去了。
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不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是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具体分析,并使用有效的方法来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特点范文4
一、问题设计的特点a
首先,问题设计要具有针对性。从教学角度说每一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应针对其展开,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作为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问题设计要具启发性。当教师的问题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出发,又稍高于他们现有水平,学生关于怎样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才有可能真正被诱发,思维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学生也才能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积极探究、多方思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出问题的答案,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多设置开放性的问题,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再次,问题设计要具有实效性。课堂教学首先被教学课时所限制,一堂课只有45分钟,如果什么问题都提,时间就会白白浪费掉,那么这节课就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遵循实效性,从教学的实际入手,针对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问题,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乱问、滥问。
二、问题设计的主要方式
第一、设计有趣味的问题。趣味的知识可引发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例如:在讲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时可引入故事《分马的传说》:从前,有一位商人,临终前立了一份遗嘱:“马厩中的19匹马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得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得总数的四分之一,小儿子得总数的五分之一,但不许把马杀掉”。你能帮他们分清楚吗?这个传说隐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和研究的欲望。
第二、设计发展的问题。所谓发展的问题就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设计的问题。例如,在讲授直线平行的条件时,教师可以预先让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平行线的画法,然后提出画图时三角板的作用?进而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接着提出内错角相等呢(同旁内角互补呢)?遇到一个新问题,就需要学生把它转化已知或已解决的问题来解决,问题环环相扣,使学生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奋之中,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设计探究的问题。初中学生心理特征表现为好奇、喜欢探究、好表现自己等,巧妙设计探究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问题设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问题的背境设计,问题背景指的是产生问题的过程或原因,提供一段含有数据或方法的阅读材料背景,然后提出原因解释或问题解决。常见背景有数学历史、数学故事或数学的研究过程的问题。如勾股定理的历史、无理数的产生过程、乘方的故事、概率故事等等。二是问题方向或内容的设计。例如,如图1,E,F,G,H分别是正方形ABCD各边上的中点,要使中间阴影部分小正方形的面积为5,则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多少?
本题的解法具有多样化,有利于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四、设计开放的问题。数学开放问题是指条件不具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问题。数学开放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在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可促使主体认知结构的重建。例如,有一个正方形,要把它的面积四等分,请你给出设计方案。问题的条件、解题途径和结论都呈现出很大的开放性,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空间。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交流中,加深其对四边形和面积等有关知识的理解。
初中数学特点范文5
关键词:初升高;数学;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79-2
在高一教学中,一些在初中学习成绩较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因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数学成绩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过去的尖子生变为后进生,甚至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数学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面对如此状况,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也就迫在眉睫。
一、初升高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
1.基础知识不扎实。初中教师同样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迎考,挤压新课学习时间,删减未列入考试的内容或自认为考试不重要的内容,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初中对函数和平面几何等内容的新课学习时间不够,学生感到困难,带着这样的阴影,学生到高中碰到函数和立体几何等内容的学习时就感到困难,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2.习惯方法未优化。初中教学不太关注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忽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渗透,热衷于通过大量的练习模仿来掌握解题方法,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拓展等几个方面。
3.心理准备不充分。初中学生通过升学考试跨入高中学习,他们是带着胜利的喜悦,满怀豪情、充满希望进入高中学习,希望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大显身手,能够取得象初中考试中的高分成绩,另外,由于他们是初中的“优生”,时常得到老师关爱和称赞,是在鲜花和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心理上具有自豪感和优越感,进入高中后,拔尖学生相对较集中,数学成绩不再占优势,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优越感和自豪感得不到老师及时的呵护,从而自信心丧失,自卑感增强。
4.教学方法反差大。高考的激烈竞争,高考试题命题方向的调整(由过去的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致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战略”性调整,教师赶教学进度,提前结束新课,争取复习时间,没有顾及到高一学生的接收水平。另外,高中数学教学重在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思维的培养训练,代替了初中的强化知识掌握和解题为主的培养训练,这种定位的不同必然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这是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5.教学内容变化多。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删减,要求在不断地降低。而高中教学内容,现使用的教材新增加了不少内容。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到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知识的独立性大。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学科教学衔接的策略
1.加强师生沟通,做好心理调适。高一新生入学,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地给学生指出:初、高中数学在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和不同要求,在成绩标准上要降低要求,能保证在70-80分(百分制)就是不错的成绩了。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学习障碍,甚至是严重的挑战,同学们需要具有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决心,高中数学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培养思维能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比初中多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比简单机械模仿要辛苦得多。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课堂上要努力构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融洽的“教学场”,让每一个学生敢想、敢言,要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无论是对与错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剖析,抓住每一点成绩和进步,给予鼓励和赞扬,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自强心。
2.重视基础认知,做好平稳过渡。客观地承认现有初中毕业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放慢教学进度,调适教学策略。根据高一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内容抽象、概念较多、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较多等特点,所以要放慢教学进度,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尤其是对概念的理解,如在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空集的概念后,很多教师就急于让学生辨析、{0}、{}的区别,这就过早地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接受起来感到困难。问题设置注意梯度,循序渐进,借用初中的传统作法,加强练习,平稳过渡,如在讲完集合的交和并运算后,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序列,让学生熟悉集合的交、并运算,并建立运动变化的观点。
3.抓住内容联系,突破教学难点。高一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与初中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如果能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对比分析、理解,那么就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轻松、自然,扫除学习障碍,如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类比初高中两种叙述的含义不够,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事实上,在初中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中。我们完全可以找出高中函数定义中的“集合A、集合B和对应法则f”。“在一个变化过程中x的每一个值”就构成集合A。“与每一个x唯一对应的y值”就构成函数的值域C。在映射中并没有要求B中的元素都有原象。“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就是说明存在着一个对应法则f。这样类比,就把初高中两种叙述方式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感到高中定义就是从初中定义中过渡过来的,而且更广泛,但其实质没有变,都是刻划一种对应关系。然后再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去找出相同的联系。
4.掌握思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需教师的指导,也靠老师的强化。
初中数学特点范文6
【关键词】注重;突出;音乐;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2-0031-01
中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才华较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培养和熏陶音乐艺术不可忽视的阶段。但在许多中学音乐课堂上,教与学出现脱节现象,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上似乎懂了许多,课后却忘得一干二净。笔者通过实践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谈一些看法:
一、重情感,突出音乐的感受性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表现的内容却是非常抽象的,用任何语言都难以描述清楚。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尽管他们对音乐艺术已有了一定的感情积累和理性认识,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趋增强,但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音乐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采取听、唱、看、表演等多种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使他们置身于音乐艺术的天地之中,体验音乐所表达、描绘的各种思想情感。
比如,在欣赏《采茶舞曲》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采茶姑娘们的劳动场面,我首先播放录像,让学生聆听观看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情景,并了解采茶劳动的特点,感受茶山、茶林的景色。此时,学生蠢蠢欲动,教师抓住时机将表演的工作分配到各大组,各组经过一番商榷,推荐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进行表演,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活跃。学生通过观看、聆听、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受、理解音乐艺术的魅力。
又如在教唱《长江之歌》时,为使学生体会那种激人奋进的精神和感受长江那广阔的胸怀,我节选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一部分画面,借助多媒体展现在课堂上,学生直观地看到冰清玉洁的雪白世界——长江发源地,还展示了江水波涛汹涌壮丽景观。当起伏高昂的《长江之歌》响起时,学生领略到了歌曲的艺术内涵,情不自禁地为赞美长江而歌唱。学生的唱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谈歌中最突出的几乐句所表现的特点,请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为大家演唱一番。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得了音乐艺术之美与体验。
二、重内涵,突出音乐的表现性
一般来说,音乐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若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那么,学生将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所以,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教学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地使学生陶醉于音乐艺术之中,让他们不知不觉地随音乐的节奏动起来,以此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欲望和兴趣。
如在欣赏人音版第十四册第二单元中的《龙船调》时,该曲是一首极具民歌风味的歌曲。教学中我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动画场面,学生们的尽头非常十足,创设了几种表演场面,他们将拖把和书包作为道具用于表演这种既载歌又载舞的律动形式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艺术的创作之中。这样一来,既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果,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学生直接地受到了艺术地感染,把自身的情感抒发出来,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演能力,鉴赏能力,使心灵和音乐融为一体。
三、重实践,突出音乐的创造性
音乐教育是通过教学中的艺术实践来达到其目的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积极参与音乐创作的意愿。我们经常听到学生随意哼唱的小曲,因我们这里是民族地区,学生夹杂着不同的民族风味,这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流露,尽管是雅气十足,但毕竟是其创作真情的再现。
如在教唱《渴望春天》时,我将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在前一节课就将此歌按组布置下去,要求每位同学画一幅表现春天的景象,等上课时,各个组将组里最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同学们看,然后老师在把《渴望春天》的歌曲教唱给同学们,当同学们看到自己亲手创造的画面能与音乐歌曲联系起来,学生那种兴奋的心情是无法比喻的,教师不失时机的再加以鼓励,学生喜欢音乐艺术是发自内心的。实践证明,色彩与音符的融合教学是体现艺术的价值,由于好奇心,好胜心的作用,使学生跃跃欲试的心境油然而生,参与实践,创造渴求成功的音乐教学情景也就随之形成。在音乐艺术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意境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到陶冶,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四、注重音乐的情感性与情趣性
音乐的情感性表现在“使人们心灵迸发出火花”(贝多芬),“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处”(柏拉图)。人们常说:“音乐是语言的尽头”,也就是说音乐能够灵活、准确、细腻地直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人主观情感的一种审美体验。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最具有情感性特征的。
而提高学生的情趣性,重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培养人对事业的追求的基础。完整地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