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活动评分规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活动评分规则范文1
关键词:Excel 投标报价 评分系统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help bidders how to use Excel design for the bid scoring system to simplify offer score calculation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designed to offer scoring system in before the bid assessment standard can be simulated, adjust the price, in after mark collection of bidders offer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 of bidders offer habits and strategy for later bidding accumulate experience.
Keywords: Excel scoring system for the bid
中图分类号:TU7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在招投标活动中,投标报价评分的计算较其它评分稍显复杂,如果用计算器计算,即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而利用Excel软件事先设计好报价评分系统,则能省略计算过程,防止出错。并且投标报价评分的人为因素较少,所以用Excel软件设计可以完全掌控。用Excel软件事先设计好报价评分系统,还可以在开标前模拟评标过程,进行开标前的价格调整。通过Excel建立投标报价评分系统,在开标时可以很方便的收集投标者的报价信息,分析竞争对手的报价习惯,积累投标经验,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研究思路
目前,招投标中采用较多的是综合评估法,其中的投标报价评分过程一般是先确定有效报价,然后计算评标指标。评标指标确定后,根据评标指标计算报价得分。设计报价评分系统时,只要根据评分规则一步一步地进行,运用一些函数计算出相关参数,据此计算报价得分即可。
3.案例分析
以下举个例子来说明如何用Excel来设计报价评分系统。
例:投标报价总分为100分。投标报价在招标人控制指标价和大多数投标人报价平均值的+5%~-7%(包括+5%、-7%)以内者,为有效投标。由招标人当众随机抽取浮动点(浮动点分别为:+1%、+0.5%、0%、-0.5%、-1%、-1.5%、-2%)后,计算得出评标指标。有效投标人不多于4家(包括4家)时,去掉一个最高报价和一个最低报价的算术平均值为基数计算评标指标;评标指标=投标人报价去掉一个最高报价和一个最低报价的算术平均值/(1+浮动点绝对值)。当有效投标人满足3家(包括3家)时,以全部有效报价进行算术平均方式计算评标指标;评标指标=投标人有效报价的算术平均值/(1+浮动点绝对值)。投标报价与评标指标相比,每向上浮动0.5%扣0.5分,每向下浮动0.5%扣0.5分(高于0.5%按1%计,低于0.5%按0.5%计)。投标报价与评标指标相同时,得满分100分。
根据以上的报价评分规则,先确定大多数投标报价的平均值,主要用SUM和COUNT函数,计算时要减去自身。如图1中D6~D12,其中D6=ROUND((SUM(C$6:C$12)-C6)/(COUNT(C$6:C$12)-1),0)。大多数投标人报价的平均值确定后,要进行报价是否在控制指标价和大多数人报价平均值的+5%~-7%以内的筛选,在此范围内的为有效报价。在控制指标价和大多数人报价平均值之间可用OR函数,在+5%~-7%以内用AND函数,可设E6=IF(OR(AND(C6>=D6*(1-0.07),C6=B$3*(1-0.07),C6
图1报价评分模拟计算
4.总结
以上只是一个例子,具体到不同的评标办法时,只要针对评分规则,一一设参数,设公式,就能逐步建立起一套评分系统,这样在开标时只要输入各投标人的报价,就能即刻得到报价得分与排名。
参考文献:1.《关于印发《甘肃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综合记分评标定标办法》的通知》(甘建建[2006]230号)2006年6月
2.《关于《甘肃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综合记分评标定标办法》个别条款修订及解释内容的通知》(甘建建[2008]17号)2008年1月
作者简介
姓名:陈洁
性别:女
出生年:1973年
籍贯:河北
职称:经济师
最高学历:硕士
活动评分规则范文2
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培养自律、团结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具体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建模比较感兴趣,并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他们对于数学及其他课程的学习.有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依靠数学,平时做的题都是理论性较强,实际性较弱的题,都是在理想化状态下进行讨论,而数学建模问题贴近生活,充满趣味性";"数学建模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广泛,使我们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理解得更为深刻"。数学建模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进行分析、推理、证明和计算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及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表达数学结果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及相应数学软件的能力;独立查找文献,自学的能力,组织、协调、管理的能力;创造力、想象力、联想力和洞察力。由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当前我国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如何呢?下面是节自有关人士对某次竞赛中的一道建模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所作的抽样调查。题目内容如下:
某市教育局组织了一项竞赛,聘请了来自不同学校的数名教师做评委组成评判组。本次竞赛制定四条评分规则,内容如下:
(1)评委对本校选手不打分。
(2)每位评委对每位参赛选手(除本校选手外)都必须打分,且所打分数不相同。
(3)评委打分方法为:倒数第一名记1分,倒数第二名记2分,依次类推。
(4)比赛结束后,求出各选手的平均分,按平均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此确定本次竞赛的名次,以平均分最高者为第一名,依次类推。
本次比赛中,选手甲所在学校有一名评委,这位评委将不参加对选手甲的评分,其他选手所在学校无人担任评委。
(Ⅰ)公布评分规则后,其他选手觉得这种评分规则对甲更有利,请问这种看法是否有道理?(请说明理由)
(Ⅱ)能否给这次比赛制定更公平的评分规则?若能,请你给出一个更公平的评分规则,并说明理由。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很强的好题,给学生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不少学生都有精彩的表现,例如关于评分规则的修正,就有下列几种方案:
方案1:将选手甲所在学校评委的评分方法改为倒数第一名记1+分,倒数第二名记2+,…依次类推;(评分标准)
方案2:将选手甲所在学校评委的评分方法改为在原来的基础上乘以;
方案3:对甲评分时,用其他评委的平均分计做甲所在学校评委的打分;
然而也有不少学生为空白,究其原因可能除了时间因素,学生对于较长的文字表述产生畏惧心理、不能正确阅读是重要因素。同时,一些学生由于不能正确理解规则(3),得出选手甲的平均得分为,其他选手的平均得分为,从而得出错误结论.不少学生出现“甲所在学校的评委会故意压低其他选手的分数,因而对甲有利”的解释,而没有意识到作出必要的假设是数学建模方法中的重要且必要的一环。有些学生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则对甲有利”的理由,例如:排名在甲前的同学少得了1分;甲所在学校的评委不给其他选手最高分(n分),所以甲得最高分的概率比其他选手高;相当于甲所在学校的评委把最高分给了甲;甲少拿一个分数,若少拿最低分,则有利;若少拿最高分,则不利;等等。以上各种想法都有道理,遗憾的是大部分学生仅仅停留在这些感性认识和文字说明上,没能进一步引进数学模型和数学符号去进行理性的分析。如何衡量规则的公平性是本题的关键,也是建模的原则。很少有学生能够明确提出这个原则,有些学生在第2问评分规则的修正中,提出“将甲所在学校的评委从评判组中剔除掉”,这种办法违背实际的要求。有些学生被生活中一些现象误导,提出“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评分规则修正方法,而不去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这道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题解答情况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在数学应用能力上存在的一些问题:(1)数学阅读能力差,误解题意。(2)数学建模方法需要提高。(3)数学应用意识不尽人意数学建模意识很有待加强。新课程标准给数学建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中学数学建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相信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高中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会有大的提高!
那么高中的数学建模教学应如何进行呢?数学建模的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学建模课程指导思想是:以实验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工作。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数学建模以学生为主,教师利用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和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主动探索解决之法。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创造一个环境去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的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知识与结果。
(一)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初步的数学建模知识。
中学数学建模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时将数学建模中最基本的过程教给学生:利用现行的数学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典型的数学模型。如函数模型、不等式模型、数列模型、几何模型、三角模型、方程模型等。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数学基本模型问题,如储蓄问题、信用贷款问题可结合在数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一些不大复杂的应用问题,带着学生一起来完成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一些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的初步体验。
例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后,通过下面的应用题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客房的定价问题。一个星级旅馆有150个客房,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实践,旅馆经理得到了一些数据:每间客房定价为160元时,住房率为55%,每间客房定价为140元时,住房率为65%,
每间客房定价为120元时,住房率为75%,每间客房定价为100元时,住房率为85%。欲使旅馆每天收入最高,每间客房应如何定价?
[简化假设]
(1)每间客房最高定价为160元;
(2)设随着房价的下降,住房率呈线性增长;
(3)设旅馆每间客房定价相等。
[建立模型]
设y表示旅馆一天的总收入,与160元相比每间客房降低的房价为x元。由假设(2)可得,每降价1元,住房率就增加。因此
由可知
于是问题转化为:当时,y的最大值是多少?
[求解模型]
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可得到当x=25即住房定价为135元时,y取最大值13668.75(元),
[讨论与验证]
(1)容易验证此收入在各种已知定价对应的收入中是最大的。如果为了便于管理,定价为140元也是可以的,因为此时它与最高收入只差18.75元。
(2)如果定价为180元,住房率应为45%,相应的收入只有12150元,因此假设(1)是合理的。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数学建模意识。
首先,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二是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他的身边。其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中,介绍知识的来龙去脉时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以及“变量间的函数对应关系”、“变相间的非确切的相关关系”、“事物发生的可预测性,可能性大小”等,这些正是数学中引入“方程”、“不等式”、“函数”“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概率”的实际背景。另外锻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出现的数学现象。数学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它能够准确、清楚、间接地刻画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应让学生养成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习惯。例如,当学生乘坐出租车时,他应能意识到付费与行驶时间或路程之间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鼓励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再把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系统去处理,当然这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能力。学生的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把数学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也就是要不断的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经常渗透数学建模意识,学生可以从各类大量的建模问题中逐步领悟到数学建模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去研究数学建模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相关学科加以运用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应该重视选用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美学等知识相结合的跨学科问题和大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如投资买卖、银行储蓄、测量、乘车、运动等方面)的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选择应用题,通过构建模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该学科难题的能力。例如,高中生物学科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有的学生往往以为学好生物学是与数学没有关系的。他们尚未树立理科意识,缺乏理科思维。比如:他们不会用数学上的排列与组合来分析减数分裂过程配子的基因组成;也不会用数学上的概率的相加、相乘原理来解决一些遗传病机率的计算等等。这些需要教师在平时相应的课堂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其它学科的呼应,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其它学科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又例如教了正弦函数后,可引导学生用模型函数写出物理中振动图象或交流图象的数学表达式。
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应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除需要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数学建模理论,并且努力钻研如何把中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学教师只有通过对数学建模的系统学习和研究,才能准确地的把握数学建模问题的深度和难度,更好地推动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活动评分规则范文3
关键词:教育性评价;学生;特征;启示
一、美国教育性评价的特征
(一)真实性特征。教育性评价的真实性特征即是指进行一项任务或者活动在一个最接近于现实的模拟条件下得出的表现,以便于不断改进,得到最真实可靠的表现效果,确保在真正的实体环境下和模拟的真实环境中的表现一样,甚至更出色。因此,真实性,即评价环境和评价任务要尽可能接近现实,以便能了解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的真实表现。[1]
那么在一个仿真环境或者任务中怎么样才能让学生获得进步或者学到东西更甚至于在未来的真实环境或者任务下能够创新并且去解决问题。这里就涉及到判断教育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特征的一个标准:第一,所谓的仿真环境和任务必须具有能够检验出学生或者被试者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作用,如果所给予的环境和任务本身不具有这样的功能的话,那也只是纸上谈兵,达不到改进学生和被试者表现和能力的效果。第二,学生和被试者在设计的环境和任务中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测试后,必须要具有能够自行处理没有遇到过或者在仿真环境和任务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也就是在学到东西的条件下,学会创新和解决问题。第三,在仿真模拟环境和任务中或者结束后,学生和被试者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也许测试人员或者教师只教给了一种方案去解决某问题或者学习某门课,那么学生必须要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其他学科其他问题的方案和方法,不能按部就班,重复已给予的方案。
(二)反馈性特征。教育性评价的反馈性特征不同于传统评价中的反馈,传统评价中涉及到的反馈一般是任务或者事件完成过后给予的反馈,进而根据反馈改进评价。教育性评价的反馈性,反馈不再是评价后的评价或两个评价之间的事情,而是评价的核心部分,贯穿评价过程始终。[2]
反馈性作为教育性评价的质的规定性特征之一,可见教育性评价中的反馈与我们常见的反馈差别甚大。在教育性评价中,格兰特・威金斯博士认为最好的反馈是能根据目标和标准非常具体的、直接的揭示或细微的描述对表现者来说是清晰的、可利用的实际结果。[3]这里的最实际可用的反馈除了让表现着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什么没做,距离目标或者结果还有多远,还需要做哪些努力之外,还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在过去有哪些优秀的表现,为什么优秀,或者有哪些不好的表现,为什么表现不好,问题出在哪里。
(三)透明性特征。美国教育性评价的透明性特征是很多传统评价所不具备的一个典型特征。所谓透明性即是评价者对评价的各个环节公之于众,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在教育性评价中的透明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评价标准上,教育性评价中的评价标准的制定,实施,操作和结果都是公开透明的。
在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时需要考虑到评价标准的内容包括哪些,那么这些内容都是公开透明的,学生都都可以提前知道评价标准包括哪些内容,所有的评价标准都对学生公开,学生可以对照这些标准,对自己的操作进行自评或者互评得出自己应得的结果。[4]再者是教育性评价的评分规则也会提前公布,对每个水平阶段的表现都会有相应的评语和给予相应的等级,或者对某项任务必须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需要做到哪些注意事项,满足哪些条件等等都会有相应的标准和规则,学生可根据评分规则做好相应的准备即可。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一)塑造模拟环境,关注学生表现。在我国现有的学生评价中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在于对学生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把评价与考试和测验等同起来,评价只局限于教学过程结束后对教学结果的评定。5那么这样的评价的致命的弱点就在于没有一个仿真环境去关注学生的表现动态,仅把视点聚焦在最终的分数上,学生只能看着自己满意或者失意的分数高兴和沮丧,却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学生。
在未来的学生评价路途中我国应该彻底摒弃那种“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方式,把更多的视点放在学生过程中的表现,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学生的表现,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模拟环境,设计更多的仿真任务让他们去看到自己的表现,并不断完善,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水平,这是当前我国学生评价的任务所在。
(二)把握评价中反馈的实效性。在我国传统评价中的反馈仅限于在某次任务或者事件结束后告知学生在这次任务中哪些事情做了,哪些事情没有做,而没有对于学生来说真正有用的清晰的反馈。这里就出现了两个严重的问题:首先是传统的反馈仅在事件结束后;其次,给予的反馈信息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而在美国教育性评价别重视反馈的作用,在教育性评价中反馈是评价的核心,与我国的区别在于,反馈贯彻与整个评价过程的始终,而不仅是结束后并且反馈的信息清晰,有效。
因此,我国应该借鉴美国教育性评价中对反馈的运用,只有让反馈存在于评价的各个环节,才能把握学生或者被试者的表现和进展情况,并不断提供反馈,不断改进学生的表现,促成其发展。
(三)强化评价标准的公开透明度。我国传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的标准时保密的,不公开的,相当于学生和社会大众并不了解整个评价的过程和标准以及评分规则,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我国对学生评价标准有了一定程度的公开,但是还有一点的问题,在实施中并没有那么公正透明。
在美国的教育性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做到了真正的公开透明。在进行教育性评价之前,他们会提前把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评分规则等等公开,方便学生按照内容、标准和规则进行准备或者自评、互评等等,及时改进自己的表现。
在未来学生评价发展的道路上,我国需要不断强化评价标准的公开透明度,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使学生在一个公平健康的学环境下健康的发展,改进,提高自己的表现。
参考文献:
[1][2]于开莲发展性评价与相关评价概念辨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3)
活动评分规则范文4
一.活动目的:
为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增进寝室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也为了进一步推进我班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丰富大学班级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提升班级凝聚力。同时,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让同学们不断成长。
二.活动主题:
音乐点亮青春 歌声唱响未来
三.活动时间:
$2下午4点
四.活动地点:
一教1108
五.策划主办班级:
11生本班
六、参赛形式
以寝室为单位进行报名参赛,(因为条件有限,只需轻唱)
七、参赛要求
八.具体活动安排:
宣传阶段:
1.通过团会宣传本次活动,详细说明关于本次活动的相关安排,让大家积极做好相应准备
准备阶段:
1.确定参赛寝室,并由抽签的方式确定比赛顺序(团会进行)
2.寝室准备好参赛曲目
3.准备奖品
比赛阶段:
1. 开场秀—齐唱班歌(暂定)
2.由主持人宣布“11生班寝室歌唱大赛”正式开始
3.由主持人介绍讲话
4.由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见附件一)
5.简单介绍各个寝室的寝室生活—ppt
6.按照抽签的顺序依次进行演唱
7.由评委之一总结这次活动;
8.颁奖仪式
19.收拾教室。
八、评分规则—见附件一
1. 各寝室开始按参赛次序上台唱歌,每结束一个寝室,评委打分,最高分100分,精确到0.1,其他寝室依次上台开始演唱,比赛结束后公开分数
2. 评分方式: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取平均分。详见评分细则。
九、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数名。获奖寝室颁发相应奖品
十、经费预算:
本次活动预算(暂定)
十一、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2011级生本班
$2
附件一: 思想政治教育一班寝室歌唱比赛评分细则
内 容
细 则
分值
音 准
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有较好的音准,咬字清晰,演唱技巧好。
20分
节 奏
对歌曲整体结构、节奏感把握到位、准确,乐感好
20分
音 色
选手音色好、优美,声音圆润,音域较宽广,演唱方式符合歌曲特色。
15分
舞台表现力
演绎歌曲时感情充沛、轻松自然,能展现歌曲的意境。精神饱满,台风端正,仪态大方,表演流畅自然、表现力强,情感表达恰到好处,有感染力。
30分
歌 曲
活动评分规则范文5
一、参赛选手须知
1.参赛选手必须将稿件交大赛活动小组。
2.参赛选手到达会场后,按级部根据抽签序号依次上台演讲确定顺序。
3.要求参赛选手着装整齐,仪表大方。
4.演讲限时4-7分钟,。
5.要求选手用普通话脱稿演讲,语言表达生动流畅。
二、评委成员
李晓瑜、沈影、黄敏、朱文君、饶燕、牛利利
三、评分标准:
(一)仪表形象:(15分)
1、着装整洁,大方得体;上下场致意,答谢。(5分)
2、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动作适度。(10分)
(二)演讲内容:(50分)
1、主题鲜明、深刻,观点正确,见解独到,符合主题内容。(25分)
2、内容充实、新颖,事例动人,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感。(15分)
3、行文流畅,用词精练,结构完整合理、层次分明,详略得当。(10分)
(三)语言艺术:(35分)
1、要求脱稿演讲,因不熟练,每停顿一次减0.1分。(5分)
2、发音标准,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速适当,表达流畅。(10分)
3、节奏处理得当,演讲技巧运用自如。(10分)
4、表现力、应变能力强,能活跃气氛,引起。(10分)
(四)时间:演讲时间为4——7分钟。不足时、超时,(计时从“我演讲的题目是《……》”开始,到“我演讲完毕”结束)。
四、评分规则:
评委根据每部分评分结果,明确给出总分,然后取平均分为选手比赛成绩。精确到一位小数。
五、奖项设立:
本次比赛根据综合得分高低,评出一等奖 3名,二等奖 7名,优秀奖若干名,,颁发奖状。
活动评分规则范文6
高一年级同声传译的比赛从暑假起就开始筹划了,考虑到以往同声传译比赛沉闷的气氛,本次比赛设置了多个环节,采取抢答的形式,并允许其他同学的观摩,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并力争能够为更多的同学普及有关翻译的认识。这一次比赛的筹备十分充分,早在第四周就开始了宣传、报名等工作,并在第八周进行了以笔试为形式的初赛,从报名的21人中选出了9人参加最终的决赛。决赛的准备过程更为繁杂,看似简单的比赛却要为很多细节仔细地思量认真地准备。由于这是首次采用抢答的形式,如何做到抢答及评分的公平成为了一个难点,为此,我部多次与负责老师磋商,修改评分细则,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并细致地考虑了赛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况而制定了相应的评分办法。同时还召集参赛选手开会,告知比赛形式并对评分标准进行了细致的解释,避免他们在赛场上因为不了解评分规则而质疑评分的公平性。此外,由于没有专用的设备,为确保对于抢答先后的判断不会有任何偏差,我部还特别设置了三名公证员。正是由于赛前细致周密的筹划,使得决赛能够顺利地进行,赛场秩序井然,气氛热烈和谐。
周一和周四的电视直播节目是本次国际文化周新增的项目,均于当天12:45分开始,面向全校师生进行直播。周一的电视直播的内容包括赵均宁校长的讲话、国际文化周宣传片的播放、对国际文化周意义(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培养国际视野)的探讨、以及对于本次国际文化周主题“博”和各项活动的介绍,希望借助这次直播帮助同学们对国际文化周加深认识。周四的电视直播包括一周活动的回顾、一些小奖项的提前颁发以及对周五闭幕式的介绍。两次的直播节目我部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事先进行了彩排,力求没有环节出差错。两次直播节目效果良好、流畅。我校本学期直播室进行了翻修,每一次使用都需要外部人员来校帮助,这一情况我部并不了解,但由于沟通及时,使得彩排最终得以如期举行,这个小插曲更加提醒我们今后任何事情都要及早准备,并与每一个相关人员做好沟通和了解的工作。
周二周三的午间小语种广播广电部成员主要进行了事先节目资料的汇总和现场的设备辅助工作,总体效果良好,各项衔接都能流畅进行,提升了小语种活动的人气。
控制室的工作对于一台演出的总体效果的实现至关重要。基于上学期的改革,本次控制室继续实行专人管理的制度,并进一步改进。每一台演出的控制室负责人都将在事前与活动各节目负责人接洽,了解节目流程、介绍控制室规定、并为他们进行技术与规则的两方面培训,力求为舞台上呈现最佳的效果。本次国际文化周的音效由特邀音响师统一控制,提升了音质效果,但也为灯光、音效和ppt的协调增加了难度,今后应进一步做好流程(尤其是视频顺序)的普及,并更好地做好事前的沟通。
总之,本次国际文化周对广电部全体成员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成长。细致的筹划和即时的沟通帮助广电部较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工作,国际文化周带给我们的启示和经验是我们的无价宝藏,让我们能更好地继续日常工作,并更加成功地完成下学期的民族魂活动的筹备。
2010年广电部工作总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