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1
关键词:国防教育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学术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09-02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从无到有,建设层次也在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国防教育已经逐步从课程建设中走出,开始向更高层次的学科建设迈进。但是,回顾国防教育建设历程就会发现,科学研究与其他方面想比较,始终是一个“软肋”,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间专业学术成果展现、交流平台缺乏是一个常被忽视的因素。很多国防教育者在进行科研时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即自己的学术成果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展现,且大家的学术成果也比较分散,缺少一个长期固定的、可以集中交流的文字媒介。久而久之,从业者投身科研的积极性降低,科研水平难以提升也就逐步成为国防教育体系建设的“短板”。因此,无论是现实还是长远地看,国防教育都需要创办一个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因为这既有助于解决科研人员在工作当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又有助于行业学术成果的交流和科研学术水平的提升,还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那么,打造国防教育专业学术交流平台,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正确认识专业学术交流平台对学科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
首先,创办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平台,是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课程建设向学科建设跃升的必然结果。根据教育学理论,从课程建设转向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是一种质的飞跃,相应地对学科从业者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亦然。通常,“学科建设(disciplinary development)”就是“指学科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规律,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1}学科建设的内容涉及广泛,主要包括:学科布局调整、学科组织完善、学科制度建立、学科建设方向确立、学科基地建设、学科的学术成果建设、学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术环境建设,等等。{2}可见,与科学研究相关内容的建设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相应地,对于科研成果的展现也比课程建设时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建设时期强调的是科研的孕育、生长,而学科建设时期则要求对科研做整体规划布局,成果的展现是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其他成熟学科拥有的众多专业学刊就是例证。国防教育要想“知识领域实现专门化”{3},即成为“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4},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显然不可或缺。
其次,创办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有可能的话,出现多个),不仅能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工作当中面临的学术成果展现和交流的难题,而且还会从整体上激励和提高全国国防教育科研的水平,进而推动和完善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2006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国防教育者投身科研,“积极参加……学术研究……开创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5},努力成为教学与科研的双优人才。但是,在实践中,国防教育者不约而同地发现自己处在发文章难和难以交流的窘境当中,要么不少期刊编辑部不认可国防教育学科科研成果,要么已有的成果分散、凌乱,最终国防教育者不得不各自为战,交流沟通的渠道偏少,这些都制约了学科科研水平的提升。而专业学术交流平台一旦创办成功,并且出现多份,显然有助于国防教育者走出当前窘境,调动和激发后者的科研积极性;反过来,国防教育科研成果通过专业期刊等平台集中展示,使从业者在了解整体学科成果和水平的同时,还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可以就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当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专题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实现共同进步。显然,此举有助于国防教育行业整体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无疑对当下的学科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鼓励有条件的国防教育集体单独或联合创办国防教育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的平台
创办国防教育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的平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千头万绪。考虑到刊号的审批、编辑人员、资金等一系列切实问题,创办的难度不小,这是远非一般国防教育集体所能承担的重任。担当重任的单位必须有多年的国防教育经验,雄厚的科研基础和较高的科研水平,相当的人员的编制,充沛的资金保障,以及顺畅、广泛的行政和学术关系,等等。即便如此,在创办过程中,考虑到工作的难度,这些单位在自身努力的同时,还需要积极争取相关方面的大力协助。那么,创办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具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具体工作的落实。首先,如前所述,基层单位要意识到创办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平台的重要性,以及对促进学科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共识,并且还要尽可能地扩大这种共识,最终促成行业共识,以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学术平台创建工作。其次,创办专业学术期刊面临许多现实的问题,如前文提到的刊号的审批、内容编审、人员的选拔与编制问题、资金的保障等,这就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具体操作中,承办单位要克服困难,努力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与支持,解决工作的外在条件需求,其间既有政策方面的支持,也有资金、人员配备方面的保障;同时,内部更应积极行动起来,统筹各方面的具体工作,调动和激发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各方面的工作。只有内外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术交流平台创办工作的顺利推进。
2.内容设置。首先,在专业学术交流平台内容设置问题上,要贴近和服务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在内的各项工作。在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范畴内,宏观上,可以将学科布局调整、学科组织完善、学科制度建立、学科建设方向确立、学科基地建设、学科的学术成果建设、学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术环境建设等众多学科建设的内容涉及其间;微观上,以教学内容为例,国防教育分为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两部分,因此内容设置最起码应顾全两个方面。其次,主编应及时把握各时段的学术热点或突出问题,以卷首语征文等方式,引导国防教育者认真思考,并以论文的形式阐述各自见解,以期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再次,设置一个固定的交流、辩论平台,为大家就某一问题发表不同见解提供空间,以期在交流甚至辩论中提升整体的学术研究水平。最后,预留其他内容的空间。
3.严把质量关、科研风气关。首先,严把质量关是任何一个学术平台生存、发展的关键,国防教育专业期刊也不例外。期刊的质量关观念必须从一开始就坚定的树立,并且要一直抓下去,时刻不得松懈。期刊上刊登的文章一定要高水准,必须经过专家的认真评审,该修改就修改,严格要求,并且始终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将最优秀的论文呈现在读者面前,进而促使国防教育科学研究在较高的起点上扎实推进。“高标准,严要求”,既关系到期刊的长期发展,也影响到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各方必须加以重视。其次,树立科学严谨的科研风气,培育良好的学术氛围。科研风气和学术氛围必须从学术平台创立伊始就要树立和培育,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要不断地强化。“科学严谨”是对任何一个科研工作者、机构最起码的要求,学刊也不例外,后者要勇于与破坏学术规范的行为作斗争,引导、监督集体和个人科学研究工作的正常、有序和健康进行,着力营造、维护和保持科学严谨的学术风气与氛围,并使其成为一种集体的规范,进而配合学科建设,将科学研究规范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进。
综上所述,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并适时引导有条件的国防教育集体创办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平台,既可以解决本学科科研工作中的部分现实难题,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国防教育整体科研水平,消除学科建设当中的潜在“短板”,且源源不断结出的理论硕果又会服务于学科建设。
注释:
{1}罗云.论大学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5(7)45-50
{2}李铁君.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11
{3}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4
{4}辞海(中)[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947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Z].教体艺术,2007(1)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2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岗位针对性强,多数是依托产业有序发展,产业政策和政府法规使企业有义务参与职业教育当中,因此校企双方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政府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承担“政行企校”合作育人的研究、规划和推进,按照国家相关法律,企业有义务承担职前培训,与职业院校是平行主体,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能够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要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发展目标。国家在100所高职示范院校建设中,重点推进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续的100所骨干校建设中明确了主要建设任务是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从宏观规划到项目实施,都有力的推进了高职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改革创新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整体上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更多停留在教学改革层面,尚未真正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政府主导作用仍需加强,尽管国家出台了《职业教育法》,校企合作仍缺乏地方政府有效引导、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机制缺失。二是企业与学校价值取向不尽一致。提高经济效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的;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追求办学育人的社会效益。双方在合作动机和合作利益的追求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企业缺乏热情,校企合作难以深入。三是学校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服务企业能力弱吸引力不足,企业缺少合作育人的责任感,校企合作缺乏源动力。现有合作项目更多取决于企业需求,合作层次比较单一。四是行业协会在办学育人及专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综上分析可知,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运机制并未真正形成,推动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依法确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架构,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规范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主体的权利、义务,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成果法制化,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校企合作长效育人机制仍然是高职院校在较长时间内必须面临的现实课题。
二 我校“政行企校”合作育人实践及成效
1 打造专业品牌、争取政府项目支持
我校汽车专业建设和改革历史悠久,起步早、起点高、成果丰硕。自1997年起借鉴加拿大CBE教育理论在汽车专业探索和实施能力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2年被确定为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学校持续支持和建设,积淀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自有的品牌特色,尤其获得了政府项目的诸多青睐。经过2006年和2011年国家两轮评估成为重点剖析专业,2004年被确定为国家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汽车专业教师中职省培及高职国培基地,先后参与专指委专业资源库建设、专业目录审定等工作。目前,已建成了2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规划教材、以及汽车检修专业全套统编教材资源。依托职教集团辐射支持省内外十几所中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承办每年全省大赛等。中韩合作办学达10年,近几年,国赛先后获得过一、二、三等奖项。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丰厚的回报,打造了一支国家级教学团队,提升了专业品牌影响力,成为省汽车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学校,得到了教育和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的关注和政策支持。
2 提升服务能力、成为行业协会“主人”
转变思想,发挥自身优势,在做好育人工作同时,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行业企业及院校的能力。作为省市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参与维修企业建设标准审定,承担我省行业培训、行业大赛,为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承担每年一次的哈尔滨市卡思调研,直接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与行业协会共同在我校建立机动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中心及维修司法鉴定所等,共同开展业务;行业协会专家直接参与我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专业建设及校企合作项目相关工作。作为省内高职汽车专业的龙头,长期支持3所高职及7所中职专业建设;作为汽车专业中职骨干教师省培基地、高职教师国培基地,每年利用假期举办两期中职汽车骨干教师培训、一期高职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并承担援疆专业教师培养。
3 引进品牌项目、探索合作育人机制
2010年以来,与品牌企业合作,我校汽车专业先后引进了教育部中德SGAVE项目、宝马BEST项目、长安福特STWP项目和以大学生创业为主的PICC汽车保险项目4个校企合作项目基地。不仅获得政府和学校的政策资金支持、行业的指导和帮助,而且企业作为合作主体直接投入车辆、检修设备、技术资源、培训模式及管理模式等先进的软硬件资源,更重要的是引入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搭建了育人及服务的合作平台,实现育人、培训及社会服务功能,助推整个专业群的建设及改革。项目启动至今,从人才培养方案上,前三个项目已逐步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上进行了嵌入,利用基地开展合作育人、合作培训、合作服务、合作就业;依托汽车保险项目,为汽车专业学生提供了创业平台,汽车保险服务部业务启动以来,以本校教师作为优先开发的客户,并向校园周边辐射,已经开发了200多个车主提供了便捷的车保服务,使其成为长期客户,PICC省公司和哈尔滨大庆市公司将我校列为人才招聘基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开展的案例教学及实习改革,与中宝财险公司实现就业直通。
4 实施军校合作、夯实思想教育基础
汽车学院作为预备役高炮师三团列编的修理所,师生应履行国防义务,承担相应的维修、培训及训练任务;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团分期承接校企合作项目班学员第一学期的营地集训,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爱国意识、职业忠诚度和养成教育,学生在营地学习军事理论、参加素质拓展训练、参与车辆及高炮维护、军事训练及大比武,我校学生已经连续两年代表三团参加全师集训和大比武,均获团体第一名;每到假期三团都要接收汽车学院学生干部参加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不定期入校为学生做国防教育讲座;接受列编的军官教师参加军营日及实弹射击训练。
三 “政行企校”合作育人机制建设的几点启示
就我国目前体制及经济发展现状,要有效建立“政校企协”合作育人机制,学校主体作用发挥是核心、是内因和源动力。即学校首先应做强自己的专业,发挥好育人和服务区域经济功能,才能真正得到政府的政策倾斜,行业的支持和企业的青睐,从而吸引好的校企合作项落户学校,促进企业先进的技术、规范的标准、现代的文化、精细的管理融入到育人的各个环节当中,实现“政行企校”合作育人和服务的机制创新,又会反向进一步促进专业的发展和品牌影响力提升。这就解决了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项目中目前普遍困惑的几个问题。
解决了“政行企校”合作育人缺少政策制度保障问题。结合校企实际,依据前述项目目标,引入企业成熟的运行、管理及考核机制。
解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问题。行业企业为平行主体,按照协议双方资源共享,参与育人服务也是其职责所在,能为企业实现定制化育人服务基础上,还要提供行业企业技术培训、认证、业务竞赛等服务。
解决了教师实践能力不强、服务行业企业能力较弱的问题。如中德项目培训师要按要求参加国内外及项目培训;宝马项目要求参加培训课程开发、承担经销商开业培训,每学期不少于一周深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福特项目的新车型培训;各个项目培训师应有企业兼职服务、承担行业及师资培训等。
解决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对接的问题。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育人过程,承担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定期深入企业,共同承担社会服务等。
通过诸多项目实施,逐步建立师资配置和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硬件资源建设及更新、文化建设、教学及实习过程管理、基地运行管理、学生管理及相应的考核机制。另外,创新了“政行企校”合作育人有效模式,创新了师资队伍综合能力提升方法途径,使企业标准、企业文化真正进入校园;最终实现多元互动、“政行企校”合作育人、合作服务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3
在第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欢聚一堂召开这次全区庆祝教师节暨教育表彰大会,意义重大。在此,受华蓉同志委托,我谨代表区四大班子及全区24万人民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学校和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前面,春刚同志全面总结了近年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全面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教育工作,我都赞同。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清醒估价我区教育发展状况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教育优先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教育发展措施,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全区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灾后重建顺利完成。全区教育系统完成了除亭子口水利工程淹没区学校外的46所学校重建,新建、维修校舍21.1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二是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落实,教育民生工程广泛实施,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三是总结了一些成功的教育经验。中小学校“四改一加强”经验在全国推广,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校长和班主任,为全区教育进一步提升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深刻的认识到我区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总体来讲就是几个“不够”:一是教育质量不够高。从纵向看,我区教育质量这几年是逐年提升,但横向比较,我区教育整体质量在七个县区中排位总体靠后,差距很明显,特别是普高教育这一块。二是教师结构不够优化。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老化,部分学校50岁以上老师偏多,知识老化、教法陈旧现象突出。知识结构与学历不优,部分学校老师,特别是农村学校老师知识结构单一,学历偏低。部分基础学科老师缺乏,存在身兼多学科的现象。三是教育资源还不够均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区域、校级教育资源不均衡,出现了农村教师想进城,想到交通干线、想到好学校的现象,致使城乡差距更加明显。四是教育投入力度不够大。这主要受制于我区财政弱小的现状,筹措经费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教育观念不够新、教学管理不够严、德育水平不够高等一些问题还局部存在。
挑战与机遇并存,虽然我区教育发展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实现教育加速发展、跨越发展的平台已经基本形成。一是我区有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肯打硬仗的优秀队伍,他们是实现我区教育腾飞、重塑教育辉煌的关键。二是我区建成了一批设施先进、配套齐全的教育硬件基础设施,这是实现我区教育腾飞的基础。三是政府支持教育发展的力度逐年加大,全区教育发展环境逐年好转,这是实现我区教育腾飞的保障,定能开创大发展教育、发展大教育、高质量教育的良好局面。全区教育工作者要敢于亮剑,发扬负重前行的纤夫精神,树立全面赶超朝天、青川的近期目标,部分赶超剑阁、旺苍的中期目标,顽强拼搏,努力打造教育资源汇聚洼地和教育质量高地。
二、认真贯彻,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目标
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为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制定我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办让人民满意教育,深刻理解教育发展方针、目标、主题,准确把握教育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三个发展方针,切实明确教育普及程度、教育公平惠及全民、教育质量显著提升的三个发展目标,牢牢抓住德育优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三个教育发展主题。加快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地震灾区中小学教育提升计划、学前教育发展计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计划、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计划、高等教育计划等“六大教育计划”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名优教师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教师周转房宿舍建设工程、绿色生态示范学校建设工程等“六项重点工程”,积极开展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教育协作交流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等“六项改革试点”,大力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宜商宜居活力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力争到2015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三、再添措施,狠抓教育质量提升
教育发展最紧迫、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教育质量,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而又以成绩论英雄的今天,我们要提升教育质量、正确估价教育质量,首先就要明确素质教育实质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教育,学生考试成绩和本科升学率仍然是考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要提高我区教育质量就要凸显几个“新”。
(一)在教育质量上要有新提高。全区各类学校要牢固树立“质量立教”意识,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核心任务,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实现教育事业的内涵发展。一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授人以渔。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重视学生文明习惯养成,重视学生道德操守和情感教育。加强文化艺术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国防教育,重视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等专题教育。二要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要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速推进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师范项目建设,积极完善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要结合灾后重建和我区实际,加快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要贪大求洋摆摊子,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发展从注重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提升、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软件建设转变,把教育管理的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健全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三要重点发展普高、职高教育。高度重视普高发展,中学要继续坚持“重文考、突艺体、强管理、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做大规模和做强质量并举,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凸显艺体特色教育,力争短期内教育质量实现新的突破。加速发展职业教育,职中要坚持以创省重点职业高中为突破口,优化专业设置,优化师资配套,大力探索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不断壮大办学规模,提高职教办学整体水平和社会效益。
(二)在惠及民生上要有新进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一要优化资源配置。城乡不均衡是现阶段我区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把农村、偏远地区教育发展摆到更重要的位置,把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投向农村学校,保障农村群众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积极推行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鼓励城镇优秀教师赴农村学校支教,缩小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差距,提高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二要健全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激励机制,尤其是加大对农村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的政策倾斜,积极鼓励教师在农村学校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对凡在农村学校工作20年以上,男满58周岁、女满53周岁的农村教师,符合申报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条件的,可以申报中级职称,不受岗位限制。对长期在农村任教,在原任职岗位达10年以上,符合晋升同级职称上一级岗位条件的,可在办理退休手续前晋升一级岗位,不受岗位限制。农村教师岗位津贴,要按照一类学校每人每月50元、二类学校100元、三类学校200元的标准严格兑现。要优先实施农村学校周转房工程,努力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农村教师,且分居10年以上的,区教育部门要根据学校岗位需求,逐步解决其分居问题。三要强化政策保障。在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和残障儿童等特殊群体上学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坚决治理乱收费,依法维护正常教育秩序。
(三)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有新突破。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快建设高素质的教育队伍是社会各界的期盼,也是教育发展的关键。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任务,切实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加强政策法制教育、全局思想教育,大力倡导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者。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好师德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任(聘用)、评优奖励、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选派进修等的首要条件。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要从严处理。二要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把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重点,从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校内结对帮助、校际交流帮扶等教师素质提升活动。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计划,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要大力实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的“三名工程”,每2年评定一批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由区财政给予补助奖励,激励全区教师安心从教、敬业乐教。三要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度、任期目标制度、定期述职制度、任期交流制度和公推直选制度。校长要坚持深入教学一线、深入学生、深入教师,坚持带头上课、上主课、上毕业班课,坚持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坚决反对宏观校长、走读校长、甩手掌柜。连续2年年度考核和民主测评居后几位的校长要让出岗位,着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作风踏实、善于管理的校长队伍。一个好教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学生。要严格落实教师准入、退出制度,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完善教师职务(职称)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职务(职称)时,必须要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着力培育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同时,要规范教师流动,新取得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在取得职称后原则上必须在区内服务满5年以上,才能申请向区外调动。城区学校出现缺编时,原则上在农村名教师或名班主任中择优选聘。
(四)在办学活力上要有新提升。要破解发展难题,提高教育水平,必须依靠改革创新来加快教育发展。一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教育统筹,更多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二要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推进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健全教职员工考核、奖惩和绩效分配制度,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要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和内部民主监督机制,积极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水平。全面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师生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要坚持品德、学习成绩和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三要扩大教育交流合作。要进一步深化校际合作,不断健全与援建省、市教育对流合作长效机制。支持学校与国内大专院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企业依法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引入先进办学模式和优质课程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强化保障,营造助推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明确对教育的领导责任,坚持把教育工作纳入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积极为教育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搞服务、办实事,积极争当“重视教育书记”、“重视教育乡镇长”。区级相关部门要始终把教育工作紧紧抓在手上,经常研究教育发展问题,及时解决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区发改、人事、规划和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切实增强服务教育的主动性,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优先考虑教育事业;在制定和调整城乡建设规划时,要优先保障教育用地;在落实或调整事业编制时,要优先保证教师补充。区公安、交通、城管、文化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强化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二)要强化社会保障。要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部门分工负责、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各学校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好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上,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不断激发教师爱校思教的热情,不断提高学生习惯养成,切实提高办学和管理水平。各级各部门也要从大局出发,加强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不符合卫生条件的饮食摊点,该停的停,该关的关,该规范的规范,切实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要强化经费保障。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三个优先”的政策措施,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按照“三个确保”的要求,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教育经费,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的保障水平,实现“三个高于”目标,即财政教育支出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高于中央核定比例,教育投入增长高于全区生产总值增长。区教育、财政等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支持。同时要完善财政、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
(四)要强化机制保障。要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评估机制,加强专(兼)职督学队伍建设,坚持督政督学并重,强化对各乡镇和区级相关部门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增强行使督导职能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要严格落实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把推进教育发展作为各乡镇(办)、区级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严格督查督办,对抓得好的要表彰奖励,对抓得差的要效能问责,确保各项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