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导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问题导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问题导学

数学问题导学范文1

摘 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确立和生成需要师生在课堂多维互动,推进学生在自主和合作学习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成课堂教学目标。高中数学课堂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互动问题,组织推进问题探究的运行。文章就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问题设计的意义、原则和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导学;问题设计;运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27-01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激起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而应该以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为手段、点拨互动为抓手,让学生发现、探寻,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数学思维水平的提升。因此,如何设计问题、如何恰当引导、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和合作中解决问题,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而问题导学中问题设计则体现教师的业务水平、指导能力。

一、问题导学教学模式问题设计原因及原则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是落实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教学思想结合的产物。高中数学课堂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力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数学思维运行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就在于学生围绕哪些问题学习与探讨,在问题解决中获得哪些知识和能力,怎样有兴趣和动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因此,教师为了课堂的高效,就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设计问题,并巧妙地安排好问题串、问题链;预设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出现的状况和引导方法,深层次挖掘和拓展问题,从而在问题的设计和运行中,引导学生在不断地生疑、质疑、研讨、释疑、再生疑的认知循环中获得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素养的提升。

在问题导学模式的运行中,教师要关注学情和教学内容,在导入环节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冲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遇到阻碍时,教师要通过追问、点拨和启发,使学生找到突破瓶颈的办法。在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要通过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运用与迁移的方法。因此,数学教师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运行的问题设计方面就要注重以生为本原则、螺旋上升推进原则,重视数学思维提升原则,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探索过程的乐趣,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与动力,获得课堂学习的高效。

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及运行

教无定法,但不是不讲究方法和策略。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时,也要注意设计方法和运行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设计问题导学。问题导学需要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学生要学的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建立联系,要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质疑生问,让他们有兴趣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如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课堂导学环节,教师就以生活中超市促销的降价活动为教学情境。超市有某种商品采用降价促销策略:问该种商品第一次打x折销售,第二次打y折销售,还是都打(m+n)/2折销售优惠?这一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能够激起学生思考和解决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并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激起联想、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质量。

(2)趣味故事游戏,生成导入问题。教师设计问题要水到渠成,要让学生有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用趣味故事和具有游戏色彩的情境呈现问题。如学习“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r,以李咏主持的栏目“非常6+1”中“价格竞猜”环节切入,教师拿出自己的手机,告诉学生:这款手机价格为1500元~2000元,且是整数,老师只给出偏高、偏低或正确的提示,同学们如何快速猜出它的价格呢?如此,游戏导入生成问题,会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对要学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同时,这样的问题还能激发学生寻找新的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另外,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注意对问题的深入挖掘,以追问和加深问题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知识掌握的质量。如在“导数与单调性定义”的学习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本中关于导数与单调性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这个命题是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充分不必要条件,还是非充要条件、等价条件?如何证明?引导学生在典型的例题中解决问题。接着,教师追问学生:函数在单调递增(减)的过程中存在有限个孤立的点会不会影响函数的单调性?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使自己的数学思维严密起来。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运行中,教师要有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要通过问题的分解和深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数学问题导学范文2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对于初中数学教是来说,教学任务并不仅仅是教授数学知识,还重在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他们数学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备受推崇,它可以打破传统的固有教学模式,创造数学教学的新思路。

一、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来做导向,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探究主线的原则,通过问题来引导教学,通过围绕问题而开展教学,最后通过问题来指引学生自主探究并解决,最后以新的问题结束教学。

问题在问题导学法中是贯穿课堂的主导线。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来开始课堂教学,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预习学习及其对问题的探究思考;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来展示预习学习的结果,学生对问题通过协作或自主探究来找寻答案;教师在最后对学生的意见做总结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度层次的思考,使得学生的数学思路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问题导学法对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问题均是围绕教学目标形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问题而获得教学知识理论及技能实践,有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思索中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去探究数学之间的内在规律,并在探究中培养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激发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及思维。这种数学思维的运用并不仅仅限于数学教学的知识学习,还可以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对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预习思考

教师要合理利用问题来切合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得全体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对问题的思考。比如在图形平移的教学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预习,设计基础性问题来引导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去思考图形平移所需要的前提与条件,结合书本的图形平移概念加深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其次,教师在基础问题上再提出启发性思考的问题,使得学生可以自主想象图形平移的过程,在想象中结合问题来探究教学,使得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创设情境课堂时,教师要注意:第一,问题的创设要切合教学目标,重点突出理论知识的重难点;第二,问题的设点要明确具体,使得学生可以有思路可循;第三,问题要具有层次性及延展性,切合实际的初中生数学基础水平来设置问题,才能起到全体学生参与思考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展示交流

课堂的教学提问环节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初中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多媒体技术是其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比如在进行一次性函数图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开展,通过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形象图表播放,来引导学生对图象直观性的思考,结合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通过对比及分析来引导出结论。这一过程不仅使得初中生对教学问题自主探索思考,还使得初中生在思考中激发对数学探究的兴趣。

除此之外,游戏也是运用提问的有效形式。将问题与游戏结合,促使学生在一边游戏一边思考,给数学课堂增加趣味性,调动数学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可以自主发散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素养。

(三)知识生成,共同总结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阶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提示,帮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并解决问题。在此探究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形式来引发对教学问题的讨论。

问题导学法的最终目标不是教授学生通过书本找到答案,也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来获知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主探究来求取答案。如果学生不经历探究的过程,就不能对教学知识有着良好的把握,也不能真正去理解并自主运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探究教学阶段,必要时通过恰当的提示或方法来引导学生运用思考得出结论,切忌一讲了之,失去问题导学法教学的意义。

最后的教师总结,要根据学生所探索的结论基础来引导,一来增加学生对问题的层次性思考,二来在于启迪初中生在数学探究的思维,使得初中生在课堂中自始而终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深刻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对数学梳理清晰的脉络,便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问题导学法是切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新兴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课堂问题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在问题探究阶段,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使得学生可以经过自主思考来探索出结论。问题导学法最大的优势在于既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教学的知识理解层面,也引发学生的自主数学思维的拓展。

【参考文献】

[1]邹金贵.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109

[2]柴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271-272

数学问题导学范文3

关键词:问题导学学习主动性引导

近年来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不足进行了探讨。特别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大多数学者最后都达成了一致意见,即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的,而应该是主动、自主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为此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以下是笔者对这一方法尝试后的一些看法。

一、问题导学教学方法的定义

问题导学的教学是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数学知识)问题化,以”问题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问题解决”获得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重在“问”“导”“学”三个字。 “问”,是指问题,即数学问题。包括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布置的巩固深化知识的问题。“导”,是指教师的引导,要求“三导”:导趣,导思,导法。 “学”,是指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学会解决问题。“问”、“导”、“学”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该方法的基本观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引导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

二、问题导学教学方法的实施

1、恰当合理地设置问题。在问题导学法中,如果没有问题,这个方法也就成了空谈。只有在所设置的问题恰当合理的情况下,这个方法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因此,问题的设置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问题设置一定要注意现教学任务,紧扣教学目标,解决了问题就等同于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问题的难易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笔者认为在初中课堂中使用问题导学法的时候还应与学生的学情相符合。比如在浙教版“分式的乘除“中,例2是分式及其乘除的应用。题目如下:

如图,一个长宽高分别为l ,b ,h 的长方体纸箱装满了一层高为 h 的圆柱形易拉罐,求纸箱空间的利用率(易拉罐总体积与纸箱容积的比,结果精确到1%)?

这个题目涉及到参数的设置与使用,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这个问题过难了,有一部分同学读完题目后一头雾水,无从下手。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下列问题:①一个易拉罐相当于什么几何体?体积怎么计算?

②假设易拉罐底面半径为,每一横排易拉罐有几个?竖排呢?

③根据排列情况,易拉罐总个数是多少?

④纸箱的容积是多少?空间利用率怎么求?

这四个问题简单易懂,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独立回答,基础差的同学也在合作交流中完全理解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解决了例2这个难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分式的乘除知识,体验了参数的应用,还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还可以设置前后呼应的问题。问题根据其出发点不同,提出的方式也不同。比如学习”菱形“时,课题引入时可以提出问题:请你用两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等边)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几种拼法?这两个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点?目的是为了引出菱形这一概念。而在课堂最后提出:这节课刚开始时提出的另一种拼法为什么不是菱形?怎样拼才能成为菱形?说明理由。目的是为了巩固菱形的性质。问题的提前后呼应,呈现出整个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2、问题导学法要关注导的重要作用。导是问题式导学法最关键的一部分。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加高效地学习。对于任何一节课,教师提出问题的时间都不会很长,但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却往往要花上几倍的时间。在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掌握大部分基础知识,但仍然有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组织组内合作,组间交流的方式,如还不能解决的,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引导要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紧扣教材,引导其用正确的思路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尤其在问题导学法的实施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数学最强调人的理性思维,如果没有静下心来独立思考,数学思维将很难得到发展。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展示成果,分析思路的原因和过程,还要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学习。最后还要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归纳。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练习反馈来实现。

三、“问题导学式”教学的原则

“导学式”教学应遵循自主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得学生的自我觉醒与完善。又要遵循兴趣性原则,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觉学习。还应遵循常识性原则,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去领悟方法,在尝试和主动建构中形成能力。同时,还应该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使数学回归到生活,回归到生活的普通常识上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总之,问题导学法的使用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能够起到许多积极的作用,但是,这需要广大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合理、科学的把握,不能够把此法当做提高课堂教学的唯一法宝,而忽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以便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爱菊 .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13)

数学问题导学范文4

关键词: 问题导学法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教师在采用问题导学法教学时,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从而使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问题导学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因此,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并采用合理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改善课堂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教师合理应用问题导学法教学。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向学生传授理论性的知识,使得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忽视学生主体性,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就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严重阻碍了问题导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所以,数学教师要及时明确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这样才有可能提高教学效率[1]。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问题导学法能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

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将教学内容强加给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学习需要,并且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使得学生无法合理分析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兴趣。而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可以改善这种教学现状。问题导学法会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让教师在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并使用合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样教师既能改变教学观念,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

(二)问题导学法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对于学生而言,问题导学法具体灵活多变的特征,教师在利用问题导学法教学时,会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指导学生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从而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师可以结合问题导学法,让学生自由地学习[2]。

(三)问题导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当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对学生提出带有疑问性的问题时,学生就会被吸引,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然后当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再以这种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围绕不同数学问题学习更多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只有形成良好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针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提出的策略

(一)注意问题的质量。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学生设计优质的问题,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例如:在研究关于《圆的面积公式》时,只有为了增强教学效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教学问题,并在学生研究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做到独立思考,并形成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3]。

(二)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在问题中。

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利用问题导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把主要的知识点设计在问题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设计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围绕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方案设计教学问题,从而有效地将重难点融入到问题中,这样教师就可以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三角形边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果任意给出三条线段,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吗?”然后组织学生集体研究教学问题,并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分析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又可以扩大学生思考范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

(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并且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问题,并有耐心地指导学生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合理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心与爱护,并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和自信心。但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全面性,才能让每个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多层次、立体化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总而言之,问题导学法对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教师在利用问题导学法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数学课堂,这样学生才能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福利.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要点分析[J].求知导刊,2015(23):12-23.

数学问题导学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文化 实际应用 价值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16-01

一、高中数学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推行原理

高中数学的难度很大,有很多知识点在理解方面存在着很多具体的困难。结合实例展开数学教学,实现一题多变和触类旁通。《函数》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基础中的基础,重点中的重点。展开提问式教学,改变例题中的部分条件,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课本上的例题各个要素前提下,进行思维的变式和发散。高中教师在日常的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在学生理解了函数的基本变化形式之后,可以更改问题的结论,在不断的求证变形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关注函数的前后联系。抓住函数问题中的“定义域”、“值域”和“对称轴”这三个最重要的数学元素。通过新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不断的变形过程中,关注到函数习题的前后联系,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有利于学生“吃透”每一道题,掌握多种题型的变化规律。

二、提高高中数学中问题导学法的有力措施

(一)强调问题导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在道路施工和桥梁建造的过程中,运用的相当广泛。比如,高速公路的弯道和坡度设计,利用的就是数学学科中的函数计算方法,对施工路段的周长和弯道的角度进行规范化设计。

通过对高速公路弯曲部分进行抛物线模拟图表再绘,通过详细数据的精准计算,制定出坡度适宜的施工计划。只有最佳坡度的高速公路,才能够保证在大雨的状态下,高速公路不会因为积水过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高中教师在日常的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就地取材”,推行问题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计算“京珠高速”某一段的坡度角和弯道角度,既能够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数学教学原理,还能够激发起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在桥梁的架设过程中,桥身的直线部分相当于数轴中的X轴,桥梁的中心承重拉索相当于是数轴中的Y轴,通过多个未知条件的等式关系,可以计算出在施工过程中,桥梁建筑过程中的各项细节要求,保证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二)设置合理的问题导学

设置合理的问题导学,可以激发高中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无论是文科和理科,数学学科的教学都是老大难的问题。数学学科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征,一题多变可以对原来的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知识载体进行引申,把相关的数学只是难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数学变式中实现数学能力的迁移与提高。与此同时,设置恰当的问题不仅可以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解题情境中,还可以运用新的构思方法,变出新的问题结构,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去。从数学原题的基础上归纳出崭新的创意,有利于高中数学的拔高性训练,对于增强学生学习高中数学中“排列组合”这一知识项目的难点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通过阶梯型训练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深入到数学世界。

(三)开展阶梯型教学

在入门性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白豆”和“黑豆”教学方法入手,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计算规律,求处P的准确值。在学生适应了基础性的数学教学活动时,可以安排学生对马路上的红绿灯的更替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在课余时间,可以安排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到学校附近的马路上,观察十字路口的“红灯”、“绿灯”和“黄灯”在不同时间段出现的频率。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到实际的数学问题中去,通过纸笔记录和概率法计算的方式,求处此地红绿灯设置的最佳时长。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对于枯燥知识点的厌烦状况,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了高中数学相关知识后,可以得到“拔高性”的锻炼,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三、结束语

高中数学在学科设置的过程中,体现了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简单的数学定理和公式深入挖掘出一般性的数学规律。高中教师在日常的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推行问题式教学方法,首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参考文献:

[1]郑鸿.浅议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整合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7):102-102,103.

数学问题导学范文6

【关键词】 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来设计教学的情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来设置一个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寻找问题的答案来完成教学的任务,并且方式简单,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导学教学法对问题的设计要适当

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对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它是贯穿于整个教学中的主要线索. 如果不提出问题,就不存在问题导学教学法了. 但是也不是随便提出一个问题就能够称之为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 所以想要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一定要对问题的设计更加地重视. 由于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是根据教材的内容而实施的教学方法,所以,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一定不能够超出教科书的范围. 并且,还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导学的教学法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教学目标,如果设计的问题与教学目标相背离,那么就会导致教学的任务无法完成. 如果问题的设置脱离了教材,也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超过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学生就不能够对问题有正确的理解,就更加解答不了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到教学任务和目的的完成. 总而言之,教师不但需要重视问题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设置,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范围,把这些因素都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够起到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二、问题导学的教学法需要考虑到前后呼应

问题导学教学法中对问题的设计会有两种,一是按照实际的问题来进行提问,而不是根据教学的方式来进行设计. 当然,问题的设置不一样,教学的方式也会不同.

如,在进行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的乘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中的例题: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现在要将它的长缩短3米,宽伸长4米,然后它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以按照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提问,如何得到改变后的面积呢?就是需要算出改变之后的长和宽,那么就会引导出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的乘法的计算,最后将计算的公式和结果再带到实际问题中,学生就可以充分地理解这样的计算方式了.

实际问题的提出能够培养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数学知识的 应用能力,尽管教学的过程有一点难度,而第二种问题的设计虽然很简洁,却不能够使学生对数学公式的应用起着明显的效果,只是一种数学的基本技能.

根据实际问题提出的方法,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通常都是先根据实际的例子来提出问题,然后把问题转变成数学知识的问题去解决,在数学问题解答之后,再将答案引回到实际的例子中.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教师,在解答了数学方面的问题之后,就忽略了回到实际例子的过程,直接进行课堂练习,然后做课堂总结. 这样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不利于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的知识相互结合.

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就是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完成教学任务,以达到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的问题的合理设计和提出如果没有进行解决,之后的教学过程就不能够将之称为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理论和实际知识的前后照应,体现出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问题导学教学法需要对导学进行关注

在问题导学教学法中,导学的部分是非常关键的. 所谓的导学,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学习方式. 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时,对学生的引导性的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只是对之后的知识的引导做铺垫. 提出问题需要的时间很短,但是,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是比较耗费时间的,这就说明了导学的重要性.

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的过程就是设置问题、分析问题和对问题的解答. 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范围,教学内容和任务也都集中在这个部分. 学生将问题分析好了,将问题解答处理了,那么这些数学知识也就被学生充分地理解了,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答数学知识的能力. 但是,如果只是设置了问题,而没有了后面的引导性的学习,学生就不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全部内涵,也不能够掌握知识. 在初中的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要根据教材来设计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结合实际的能力.

总结:

问题导学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重视问题的设计、问题的引导性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的能力.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并且能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灵活地运用了数学知识,这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熟练的最好的体现. 在教师的从旁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来理解整个数学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琴.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11).

[2]胡永生.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3]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