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政工程法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政工程法规范文1
介绍了城市规划的特征与理念,分析在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几点城市规划评估模式构建的建议与方案,以期城市规划可以引导城市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
公共政策;城市规划;方案评估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城市的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化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扩张为城市规划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其所具有的调控能力逐渐减弱。同时,其重要性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为了使城市规划可以发挥其作用,对城市规划实施评估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中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可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建议、整定、调整,从而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当前城市规划方案评估存在问题
目前在我国对城市规划的评估模式主要是基于城市规划的编制是正确的、科学的理念,这是一种假设理念,这种评估模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城市规划实施评估应将城市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划分进城市评估中,从而保证评估模式对城市规划的整体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以下是现今在城市规划方案评估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分析。
1.1规划评审制度不完善。在我国有相应的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模式,其主要是由规划评审会、论证会等组成的,由于城市之间对城市规划评估理念的不同,在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是,这种城市评估模式存有一定的问题,虽然有国家下发的相应的评估政策,但是在一些地区对评审会并没有严格的管理体系,这就造成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意性较大。在城市规划评估中,因对评审权责没有明确的原则性规定,评审会组织结构松散,随意性强。
2)评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在许多评审会中参与评审的专家水平不同,并且评审人员的来源也不同,评审过程没有相应的权责规定,再加上受自身专业水平或是利益的影响下,使城市规划的一些不合理的编制通过。
3)认识不全面。一些专家在短时间内对城市规划方案进行大概的了解,对其实际内容了解的不够深入,致使自身判断有所偏差。
4)公众参与流于形式。在一些评审会中,存在着排斥公众参与的现象,对公众意见采用率极低,对公众的需求没有起到应有的重视。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评估时要依据公共政策的理论,制定出相应的评审论证,完善评审制度。
1.2先建设、后规划的乱象。在我国的相关政策中,对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取得“一书两证”,而在许多的城市中,在没有取得城市规划许可证时就已经开始进行项目的建设,这种没有相应城市规划许可制度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城市建设属于一种不合法的行为,因此为了使其可以合法化,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会采用后规划的方式来使城市建设合法化。在评审规划时通过物质或领导的影响力,规划编制很容易通过,规划评审会成了包庇违法行为的工具。就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是规划重要性认识不足,规划编制滞后以及规划评审制度的不完善。
1.3规划方案评估偏于技术理性。重视量化轻视定性分析,重静态模型技术轻规划编制的动态过程性。没能认识到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的重要意义,不能对规划所涉及的各种利益群体区别对待,更不能关注规划公平、公正的价值。
2公共政策视角规划方案评估再认识
2.1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再认识。城市规划是公共政策中的一部分受到了普遍的认识,其不只作用与城市建设中,还可以对城市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维护城市中的社会公共利益,使城市健康、良好、有序的发展。如今规划更多的是作为城市政府的一系列政策的综合体。城市规划维护公共利益的核心就是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关注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2.2规划方案评估组织机构的建立。规划方案评估的主体必须明确。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评审应是规划组织编制机构组织。这种组织必须是独立的,而且需是多专业人员组成,其中应包括公众代表。规划方案评估主体明确、组织机构事权独立、组成人员代表不同利益群体这些满足以后,必须有法律保障机构的合法运行以及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的权责规定以约束评估人员的行为。
2.3规划方案评估标准的构建。对城市规划方案进行评估需要有相应的评估标准作为理论支持。目前,在城市规划中,主要是从社会经济方面进行考虑,以此作为发展基础,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进行城市建设规划,对城市空间进行综合部署,使规划方案落实到实际的城市建设中。规划方案评估标准构建不仅需要依据以下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更要具有动态性原则。
2.4公众参与规划方案的评估。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帮助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有效的对城市进行管理。而公共政策内容中也明确规定了对公共的问题、目标、利益等进行政策上的帮助。因此,城市规划的合理性与否应该是从公众利益角度进行考虑。在城市规划方案的评估中,应给予公众相应的话语权,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到规划方案评估中,这样可以促使城市规划方案更符合于公共的利益诉求,同时公众参与其中能够使政策制定更加合理,也为积极配合政策的执行奠定基础。
3城市规划方案动态评估模式构建
为了兼顾规划公众参与的公平与效率,公众参与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是规划评估委员会成员,通过一定的评估标准按照规划评估的相关规定参与规划方案的评估;另一种就是广大公众通过媒体、问卷等方式参与规划方案的评估,表达自己对城市美好未来的意愿。在合理高效的组织基础上,按照规划方案评估的标准,这种标准的制定上文已经说明,基于公共政策视角更加关注规划方案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有机协调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动态评估标准。通过规划方案的评估得出规划方案的层次:优,则按照规划评估委员会提出的修改意见以及公众意见进行修改后履行法定报批程序;中,则按照修改意见进行规划方案的调整和完善,再进行下一次评估;差,则重新编制规划并重新进行评估。在这一动态评估体系中重视评估机构的独立性、评估人员的代表性以及评估运行的效率,重视对各种利益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关注,重视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力求为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目前规划实施评估正是规划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之一,但对于规划方案评估关注较少。规划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关乎规划实施的绩效,现有的规划方案评估多是通过规划评审会等形式就规划内容的逻辑性进行评价,而已有的规划评估方法过多重视技术工具且没有动态的评估过程,反馈和优化方案的作用甚微。由于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决定其具有较强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对于规划实施的绩效具有直接的影响,在当下规划方案评估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公共政策视角建构规划方案评估的动态体系,以期待对规划方案评估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高王磊.公共政策属性导向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4.
市政工程法规范文2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1 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概况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公共产品具有其特殊属性:所涉及的城市各种设施较多,如给排水、煤气、电力、热力、通讯等各种管线以及道路、桥梁、轨道交通、雨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其工程特点是工期短、各专业多工种、交叉作业、技术复杂、材料设备品种多、施工环境影响大、结构施工难度大、人际关系复杂、违规处理牵涉面广;特别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行政命令使工作程序难以到位,常常是先干了再说,事后补办手续,造成工程质量监管工作难度较大,在工程前期手续、工程招投标、实施工程监理、办理质量监督手续、领取施工许可证、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等方面往往不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行政命令的管理模式仍然是左右市政工程建设的主要手段。政府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同时扮演了投资者、执法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性质内容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各级质量监督机构以保证建设工程结构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以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以及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使用功能为主要内容,以巡回抽查、随机抽查为主要方式,以施工许可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为主要手段,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法律法规,工程质量标准对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质量缺陷提出整改纠正措施,并督促落实,通过监督,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规范的贯彻落实,从宏观整体上把握市政工程质量和结构使用安全,确保政府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目标的实现。
2 切实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2.1 完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必须坚持“公正执法、科学执法、严格执法”的工作原则,建立以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质量监督体系,围绕工程项目和建设主体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工程质量监管。但由于市政工程专业性强,技术发展速度快,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而使用的规范标准相对滞后,如道路、桥梁、排水等工程;鉴于此,应从市政工程的实际出发,从工程立项、造价、施工许可、招投标、监理、验收备案、运营养护及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系统调整和合理控制,尤其是要对地方政府建设行为和监管职责进行有效约束和适当设定,实现市政工程建设有法可依,依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进行严格管理。
2.2 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监督人员必须是政府颁布的各项质量标准和质量政策的忠实支持者和执行者,是履行政府对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实施有效监督和提供高素质质量技术服务的实施者和服务者。
1)具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必须认真学习、细心领会、坚决贯彻并自觉执行国家有关市政工程质量的政策、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严格按照市政工程质量标准对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依法进行监督。
2)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监督人员必须坚持“严格、公正、科学”的工作原则,实事求是地反映质量情况,及时稳妥地处理质量问题,要以全心全意地为受监项目各参建单位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具备全面的专业技术素质。平时要加强自身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刻苦学习市政专业技术知识,尊重数据,尊重科学,熟练运用技术管理制度、规范、标准的处理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
4)树立依法监督的思想。必须养成贯彻执行各项质量监督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在实施质量监督和处理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的过程中,要严格按质量监督法律法规、设计文件、质量标准办事。
5)加强现场实际操作能力。现场监督检查、巡查进行随机质量抽测,改变传统的敲、打、看、摸等落后的质量检查方法,加大科技含量,增加检测设备,如便携式的智能化回弹仪、钢筋扫描仪等。
2.3 加强建设过程的质量监督。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构、各主体的共同努力,实现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参建各方负责工程质量等环节的有效衔接;与时俱进,始终坚持程序与实体并重的思想,既注重程序的监督亦重视施工现场实体质量的监管,两者应是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应以施工主体为主线,对业主、监理、勘察设计、材料设备供应、工程检测等各主体实行严格、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把各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及产品质量均纳入监督管理的范畴,将参建各方均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通过质量监督,保证各主体质量行为规范,质量活动结果有效,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使国家和公众质量利益通过实体有效操作得以全面实现。
2.3.1 对建设单位及招投标监管。市场竞争和政府监督的有机结合,构成对建设主体质量行为准入选择的有效机制。通过招投标监督管理来保证施工主体的质量能力和企业素质满足工程项目的需求,以资质准入把关、质量行为监督审查促进市场竞争的规范化和良性运转,通过严格的质量监督来保证市场的有效运作。现在招投标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施工、监理以及勘察设计挂靠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建设单位不能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在不办理施工许可证和质量监督手续的情况下,为了搞政绩、树形象而纵容施工企业盲目施工,突击抢工期,重视施工进度而忽视质量与安全,影响工程质量及扰乱监督管理程序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查处,利用系统网站、文件或新闻媒体进行通报或曝光,该处罚的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2.3.2 对勘察设计单位的监督。对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重点是对勘察设计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主要监督审查勘察设计文件有否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设计图纸、文件是否经过具有施工图审查资质的机构审查并出具施工图审查报告。
2.3.3 对监理单位的监督。在对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方面,重点加强对人员到位率、持证上岗、专业对口、严格执行监理规范、工作职责到位、材料工序把关的监督。我国现行的监理制度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的FIDIC准则差异较大,主动权掌握在业主手里,监理的控制管理流于形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现实使各方关系微妙而复杂,市政行业更是如此。有些挂靠老板非常强大,在这种体制环境下单让监理去协调管理工程上所有事情,也勉为其难。这还有待于体制的改革创新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2.3.4 对施工单位的监督。施工企业是市政工程完善过程控制、实现质量目标的自控主体,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其素质的高低。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创新,探讨新的监督管理模式。采取“差异化”管理,根据企业实力、质量信誉、管理能力、诚信级别和综合素质的不同进行分级管理,对素质不高、质量信誉差的施工企业实行重点监督。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是通过关键工序的监督检查验收和随机抽查来实现。关键工序、主体结构和关键部位是重点监督的对象,关键工序只有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应加大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随机抽查力度,发现质量问题不姑息迁就,该整改的一定要整改到位;对于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必须按要求整改到位,不留死角不留余地,该处罚的按照相关规定实施。要在建设工程质量信息网站上随时公布质量信息,及时反映质量动态,对“问题工程”还应通过新闻媒体曝光。
市政工程法规范文3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监理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些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国家对市政工程的建设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市政工程包括城镇道路建设工程、桥梁建设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等。因此,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因素也相对比较复杂。如设计、规划、建筑材料等都可以影响到施政工程建设。推进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管理,必须加强人员管理、健全质量控制的组织网络、监督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而且,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市政工程施工。做好市政工程施工必须在施工阶段重视质量监理工作,严格监管,确保市政工程的良性发展。
一、我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有一些与市政工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但是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以前颁布的法律法规已经完全不能适应需要。要想适应新型的市政工程管理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1、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在工程质量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在执行力上还不强势,还缺乏力度。同时,实施细则还不够完备。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且加大执行力度。
2、市政工程相关单位的工程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意识,那就是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的过渡产品,从而人们通常比较重视它的工程时间,而忽视了它的工程质量。再加上有些监理单位也缺乏质量管理意识,没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并且,由于监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也不尽相同,对市政工程的质量不能很好的把关监控。所以不能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
3、质量标准不严格,质量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市政工程的质量标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适应现阶段市政工程的质量检测标准,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并且,由于责任制度不完善,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没有承担责任的人,人人都在逃避责任,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所以,必须要制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
4、与市政工程建设相关企业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由于与市政工程相关的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在质量方面比较欠缺,缺乏工程质量管理的能力。另外,整个公司技术力量不足,制度体系方面都不够健全,距离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这些是工作效率不能提高,工程质量不能保证的根本原因。
二、完善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人是市政工程建设的最基本要素,项目质量控制靠人来执行,所以,搞好质量管理的前提首先要做好人的工作。首先,我们要明确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顺利进行离不开项目管理部门,我们必须熟悉项目管理部门的详细情况,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安排具体的人员对整个施工质量进行跟踪。其次,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还需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工作人员,因此,不仅要重视员工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员工的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定期组织专题讨论和讲座,培养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最主要的是强化他们的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并且让他们主动积极的去工作。再次,对员工必须实行工作岗位责任制,要让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保证工作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位。一旦发生质量事故,能够很快的找到责任人,及时分析原因,采取补求措施。
2、材料是市政工程施工生产要素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所以,材料的质量非常重要,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进入施工场地的材料严格检查,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进入使用。为保证材料的质量,凡是进场的施工材料必须要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合格证。
3、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离不开机械设备,只有有了这些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物力和人力。因此,正确合理的选择和使用现代化工程机械设备优为重要。在做一个市政工程项目时,前期必须对环境有一个充分的考虑,考虑到施工环境对工程会产生哪些影响。然后根据具体的影响因素来选择相对应的工程建设的施工机械设备。
4、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1)、市政工程质量管理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每个承包合同中都会有一个总的质量目标,要想顺利,完整的完成工程目标,单靠总工程质量的目标是不够的,必须要把总的目标细分,细化成若干个小目标。再逐个确定小目标的施工方向,进而完成总的工程目标。对目标的要求有两点:一是要求施工按照计划的方向进行;二是施工活动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2)、市政工程质量管理要按照前期的规划进行实施。质量管理控制活动的根本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时刻关注施工进程和施工情况,将实际的施工情况和计划的施工情况做详细比较,看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差异,分析差异是不是允许范围内,如果不在允许的范围内,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因此,施工合同必须要有明确的施工计划和技术标准。以便及时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由此看来,在施工前期做好合理的施工方案是保证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
(3)、一个新的市政工程项目的开始,意味着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开始,市政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连续的,全面的控制过程,它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终。因此,一个新的工程项目前期要做很多工作,我们必须了解工程项目的基本特点,掌握它的施工过程,仔细研究它的施工方案,并能预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不仅要做好预防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而且还要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在项目开工以前,进入施工作业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的技术,安全问题等,使每位相关的作业人员都能够深入了解整个工程的相关信息。在施工阶段中的每项作业都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不合格的材料,不合格的施工机械设备,都禁止在工程中使用。对于不按预定方案进行的施工绝对制止。必要时责令停工整顿,并提出进行施工管理整顿的建议。
5、环境因素是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最后一个要素,也是施工前期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在施工前期,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考虑到施工可能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突发事件,所以说,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做好预防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还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把在施工过程中因环境变化而给工程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所以说,为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环境因素的变化。
结束语
总的来说,市政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业人员的高度敬业,在施工阶段就注重质量监理工作。管理者人员在市政工程项目监控管理过程中,面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时,具体的从人、设备、材料、法和环境五个方面分别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确保市政工程的质量,实现市政工程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军.浅谈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5)
【2】毋文彦.浅析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1(32)
【3】杨建林.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管理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7)
市政工程法规范文4
要想对现阶段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需要对我国以前的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对新形式的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一)代建制模式
代建制的管理模式主要是指项目管理公司,受到工程建设项目业主的委托,对工程项目招投标、实际勘探、设计规划、项目施工及工程监理等环节进行管理,直到整个工程项目竣工以后,再把其交付到业主手中。在采用代建制管理模式的初期,在市政道路项目建设中往往都会采用BOT的管理模式,并用公开的形式,向同区域内的投资商开展招投标活动,在这个时期,国有企业、具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等会成为公路项目建设的法人。由于代建制管理模式刚刚投入使用,导致项目公司的工作经验不足,政府部门为了加强控制,逐渐引入了市场法规,并邀请一些熟悉工程项目管理的代建单位来协助项目法人来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并逐渐将这种管理模式应用到了市政工程的其他建设项目中。
(二)工程总承包模式
对于市政工程项目而言,工程总承包模式并不是简单的指普通工程中的总包和分包中的总包形式,而是把业主最终产品交付的服务作为目的,进而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整体的构思、设计、安排,对工程项目前后承接情况进行合理组织,详细分析,主要包括了遵循工程项目的合同约定,承包商需要对工程项进行勘察、设计、材料选购、项目施工及竣工检验,并且可以对上述各个环节进行整体承包。建筑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了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发展,并且在《建筑法》中做出了明确规定,对其概念做出了准确的诠释,促使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三)其他管理形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力度,同时组织临时工作人员组建成了了一个具有临时性的管理小组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当工程项目施工结束以后,再解散各个管理小组。这种灵活性的管理模式,利于工程项目的推进,但是这种临时的管理小组在由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管理中比较适用,而对于由社会团体投资而形成的项目,在管理中通常不会采用该形式,而是会采用指挥部与工程项目公司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指挥部在项目建设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改革
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往往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上述三种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发挥出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很深,未能从而管理层面入手,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时代在不断发展,院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前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需求,而且在管理过程中多弊端不断显现,降低了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效率。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在新时期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呈现出了一些新形式的管理模式,在对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中呈现出了新面貌。
(一)建立起了专业化的投资公司
随着工程项目建设数量的增多,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多个省市逐渐建立起了专业化的投资公司。正常情况下,每个市区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局需要对市政工程项目的监管起到主要作用,并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规划、调研、制定节点目标及相应的管理措施,而投资公司会将政府制定出的规章制度为基准,对工程项目的施工、验收以及转交等工作负责。
(二)建设单位进行整体规划
由于市政工程建设规模逐渐加大,为了更好的应对市场的变化情况,很多建设单位会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改革的一个比较重大的举措,增强了管理的力量,促使各个建设管理单位的优势互补,推动了“政企分开”改革的步伐,同时也为代建制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市政局管理职能逐渐分离
在新时期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各个市政局下设的工程项管理处的管理职能也做出了相应改变。例如上海市公路建设公司隶属于上海市市政局,而在管理模式改革的浪潮中,上海市公路建设公司的建设职能逐渐被剥离,其相应的管理职能逐渐转移到了投资公司中的其他部门中。随着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改革的推进,公路管理处和市政工程管理处将不再直接负责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而只负责市政工程建设的行业管理。
三、新时期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建议
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经过几年的改革以后,取得了一定成就,逐渐形成了“管办分离、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不仅体现出国家出台政策的理念精神,利于建设项目的统一管理,同时也为新时期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当前社会,政府的管理智能相对弱化,人们对政府的服务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网络平台大众化的今天,倡导言论自由,形成“阳光”政府的呼声日渐强烈。在这样舆论压力下,首先,市政工程项目的相关负责人,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决策。由于每个工程项目实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对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都起到了影响作用,因而要做好规划,要求每个部门都相互配合,为后续施工创造便利条件。其次,加强监管,制定出严格的法律法规。在现代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尽管建立起了科学、严谨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未能真正落实,时常会出现政府越位的现象,这种做法不仅会增加政府部门的工作压力,同时由于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管理,也会导致工程参建单位对政府产生依赖心理,出现问题就会找政府帮忙,而且政府的过度干预会使一些建设单位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政府对相关工程项目监管效果不够理想。因而政府要以法律手段为依托,加强引导,对各种管理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实现多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要加强沟通,提高服务职能。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部门,需要与各个参建单位进行沟通与交流,增加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了解彼此的需求与施工要求,共同协商,促进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的提升。
市政工程法规范文5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理创新;施工管理;一体化管理
Abstract: the safety management is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as an important job. This paper mainly aimed at municipal engineering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combined with certain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puts forward integration safety management model, and analyses the model 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施工进度延误,可以通过增加施工技术人员、平行施工作业队伍等措施赶上施工进度,质量不合格问题可以通过重建或者加固等措施改进。但是如果在项目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是没有有效的弥补措施的。所以,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中的任何一个人声明财产受到损害,就说明项目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当前我国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即使一些施工单位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但是都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把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落实到实处。并且传统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也不够完善,项目参与者的专业水平等各个方面也不同,不能有效的进行信息流通。针对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用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对其进行改善,是个不错的方法。
一、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市政工程项目大多数是由多个承包商各自承包一标段的施工项目。各个承包商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单位的施工人员一起施工总会存在各种问题。所以各个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观念、管理方法上存在差异不可避免,在市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措施具体落实时存在一定的难度,管理效果也难以让人满意。
不过,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在市政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上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各个机构总是在不断的改革调整,所以很多的市政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上出现一定的漏洞。特别是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非工程系统企业的投资工程比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一些承包商对建设程序都不能够充分了解,对项目安全、质量的重视更是微乎其微,一旦施工发生事故,必将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财产造成巨大的危害。
二、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
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建立系统的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即是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在将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运用到实际工程之前要对其不断的完善,进行大量的安全施工条件评估,才能将安全施工法规落实到实处。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项目中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反思总结管理经验,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改进。现场管理者也应该掌握施工现场人员、物资、材料的使用调配权,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负责。
⒈完善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的方案设计。为确保市政工程的施工安全,工程监理机构要对各项目承包商进行相关项目安全性评价。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工程安全施工管理设计。①市政工程设计时,必须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符合国家的相关行业标准。如果工程的危险性比较大,必须落实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并且结合施工场地的具体条件、施工技术人员素质编制相应的施工安全细则;②对影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的环境和某些变动,要根据相应的规范做好相应的分析模拟、施工测量、安全评估等工作,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避免影响;③在监理方进行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时施工各单位应积极配合,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有效解决方法,确保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⒉加强安全施工法规的执行。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场地的地质勘察,结合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并加强对这些法律法规的落实。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培训考核制度及目标管理制度。
⒊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应聘请相关的市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专家对项目相关人员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培训,特别要注重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观察能力的培训,增强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同时也要组织增强工程项目有关人员对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认识。加强机械操作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等的技术培训及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并且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并定期组织其对市政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的教育学习,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有效的消除施工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⒋加强市政工程项目的事故统计和对事故的分析总结。对那些不依据相应的建设法律法规进行项目建设,造成施工安全事故的责任人,一定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如果造成人员伤亡,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且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报告制度。
①作为施工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必须定期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工程项目阶段性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并且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已经发现的施工安全隐患进行仔细细致的分析,找到项目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和安全管理制度的缺陷,及时的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
②强化事故处理制度。对于工程中出现的特大、重大安全事故,必须及时明确的向上汇报,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拖延或隐瞒。并且要对其进行总结,吸取事故教训,坚决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三、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的原则和特点分析
⒈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中,一定要高度其质量和安全性。施工安全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是同一体而不是矛盾体,所以在市政施工过程中重视其施工安全的同时也要确保施工的质量。
⒉坚持施工安全、施工工期优先的原则。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落实的状况与施工进度是密切相关的。虽然工程项目施工之前需要对场地进行安全隔离设施,要花上一定的施工时间,但是只有将这些安全措施落实之后,才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的对项目主体部分进行施工。在没有安全事故的前提下,施工才能够顺利进行,并且也可以缩短施工工期,大大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 市政项目建设的安全设施必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所以一定要避免这些安全投资资金落实到实处,并对其进行严格把关,严防市政工程项目中的安全管理费用被一些承包商节省下来,出现安全投资落实不到位的状况。
一体化安全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团队间的密切合作。市政工程项目参与者之间需要相互协调,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在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是利益最大化;②强化工程参与者的提取参与。各个参与者都应该提前参与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使工程的设计、施工、决策和运营等各个阶段密切衔接,让项目施工顺利进行;③一体化安全管理是以信息一体化为基础的。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的前提是项目的各个参与者在施工进行中提供的每个阶段的信息必须快速、准确、透明,并且共享。
结论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技术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断改进,项目也日趋大型化、复杂化,一体化安全管理理念也逐渐被运用到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在对其管理中要把工程的安全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把安全管理作为市政建设中不断提高的对象,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孟凡丽姬晓利.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2009(4)
2. 赵润山.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J].山西建筑2009(29)
3. 赫相超.市政工程安全管理重要性研究.科技资讯 2011.
4. 牛水云,马丽萍.浅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山西建筑 2010 年(36).
5. 张彬.浅议我国市政建设安全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建筑安全,2007.
6. 赵丽艳.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
市政工程法规范文6
市政建设工程的市场运作还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也就是说一些市政建设单位并没能在施工的过程中依章程办事。这样的市政建设单位多数为当地主管部门的委托单位,对于目前比较先进的市场机制,如招标制、责任负责制等不予执行,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建筑管理过程的不规范,因而也就会间接的影响工程的质量。
市政工程的相应监理单位还存在着一定的管理上的漏洞,致使一些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未能及时的被发现和解决。监理单位作为唯一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单位,应该积极的履行其职责,在市政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抽检,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另外,加强监理单位的人员素食建设也是提高监理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加强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措施建议
上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易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如果想提高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必须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提高市政工程质量,需强化工程质量意识。应该增强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学习和运用抓工程质量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质量水平。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各责任主体执行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情况的监督,从源头上堵住不符合条件的质量责任主体单位进入市政工程建设市场。树立紧抓市场、培养市场的观点,净化市政建设市场。同时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使用,市政工程在施工水平、技术装备工程质量上得到了有力的保障。而附属工程的施工手段上,由于其空间的局限,技术要求的相对简单,仍然以人工为主,施工质量的好坏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因此在附属工程开工前,必须要向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质量要求交底。必要时要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使他们熟悉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
还有,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市政工程的监督。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工程形式,其具有施工范围广、施工干扰因素多等特点,因此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才是监督工作有效实施的保证。市政工程涉及的范围广,施工干扰大,影响因素多,专业技术性强,技术要求高而市政监督人员大多是某一专业的技术人员,时问一长,难免有凭经验办事的现象,甚至因为“熟人熟事”忽视了对质量问题的置疑。而监督工作本身就要求我们有发现质量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的,更建立在监督人员的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适应市政工程建设的发展的基础之上。所以,要求监督人员加强对不断发展的市政工程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对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学习,这是我们适应市政工程建设发展,不断提高监督管理水平最基本的要求。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站际交流,相互学习取经,取长补短,更好地开展质量监督工作。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