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优秀创业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实践教学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80
Abstract Entrepreneurship is essentially a market oriented innovation, this essence requir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practice teaching. This research based on the case analysis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in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DPST). And to explore how to make more students to cultiv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ial skills through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teaching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resource constraints. In GDPST,we construct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mini enterprise", solved the problem of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in the real business practice of large-scale students. We hope to bring enlightenment of operational aspects to similar institutions.
Keywor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case studies
0 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16)中明确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①创业本质上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区别创新教育而言,这一本质要求创业教育更需聚焦实践,更需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国内典型的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目前主要来自于对9所试点院校经验的总结。②例如清华大学的“创新环”模式,其以创业大赛载体,对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选拔和孵化。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构建了由创业管理培训学院、科技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组成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平台体系。上海交通大学,实施本科生参加实验研究计划,成立科创实践中心,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外创新活动机会,举办创业创新大赛,提供创业辅导。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学生创业园的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等等。
上述各院校的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但实践教学通常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终因不同学校提供创业教育资源的能力不同,导致很多实践模式无法被借鉴复制。这在办学资源相对的匮乏的职业院校中表现更为突出。笔者所在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科院),突破了资源投入不足的限制,实现了面向大部分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教学的难题。本研究基于广科院创业教育实践的案例分析,探索如何在创业教育资源限制条件下,让更多学生能够通过创业实践教学培养其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从而为同类院校开展创业实践教学带来一些操作层面的启示。
1 案例研究:广科院的创业教育实践
1.1 广科院创业实训实践教学体系
为积极响应国家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系列文件精神,2008年,广科院在其二级院系展开创业教育的试点。试点院系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重要培养目标,提出“专业职业我行、创新创业我能”的教育理念。先后成立创业辅导与咨询办公室、创业教育中心、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中心、大学生迷你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形成以实训实践教学为主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主体部分实现的功能,是从创业知识到创业技能的逐步递进,从创业精神到创业技能的逐步加强,惠及学生数量从多到少。③辅助部分实现的功能是营造校园创业氛围的同时,通过参赛和相关辅导增强学生的创业技能。
1.2 广科院创业实践教学解析
开设创业课程,并通过软件、沙盘进行创业模拟实训,很多院校都能做到。由于资源投入等因素的限制,如何让大规模学生有系统地体验真实的商业实践一直都是个难题。广科院将格子店的商业模式成功地引入到创业实践教学之中。这个设计实现了60m2的场地300个创业格,同时容纳1500名学生的低成本、低风险的真实创业经营的体验。④广科迷你创业园建成,每年两个学期共安排3000名学生入园实践。2010年建成至今,已有15000名学生接受了这一实践训练。由于迷你创业园解决了商业经营和创业实践教学较为完美的融合,因而获得教育部高职工商管理教指委授予的“优秀教学企业奖”,以及教育部高职文化素质教指委授予的“教学成果奖”。这也是这一创业教育体系中较为创新的部分。
支持这一创业实践教学的运营系统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创业园实践教学SOP(标准作业流程)》,用于指导教师对创业园运营管理和创业实践教学,提供了创业实践教学与运营管理的标准作业流程。二是《大学生迷你创业园创业实践工具书》(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用于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迷你创业园完成独立的经营过程、创业学习以及课程测试。三是建成了在线教学和运营管理网站,用于在线了解经营动态、营销信息、答疑解惑等等。这一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教学资源缺乏和大规模学生创业实训需求的条件约束,实现超低成本、超低风险情境下,惠及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创业实训教学设计。
2 思考与启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策,前所未有地吹响了“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全面创新驱动转变”的号角。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积极回应这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其中提出“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要求建设创业实验室,鼓励高校整合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然而,现实条件是一些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办学资源缺乏,没有条件建设“大学科技园或创业园” 用于学生创业实践。即便建成科技园或创业园,也只能服务为数有限的创业团队。
然而,今天的创业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规模学生如何通过创业实训实践教学来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创新的命题。本研究的案例广科院,构建的“迷你创业园”创业实践教学载体,解决了资源短缺下的大规模学生进行真实创业实践的难题,因此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随着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突破资源投入不足的条件限制,创新性的设计出“能够融入大规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训实践教学体系”的任务,依旧任重道远。本研究仅仅是来自实践的单案例分析,其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普适性程度有待进一步探究。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和导向性的改革,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高等教育的各项改革还将围绕这一主题更为丰富和深刻地展开。
注释
① 罗伟其同志在广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Z].广东省教育厅通报.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2016(2).
② 杜海东.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5.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方法在医学院、法学院和军事院校的教育实践中被广泛应用。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率先倡导管理案例教学法,并推广覆盖至学院2/3的课程。直至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案例选编、出版发行等完善的管理案例体系,建立了校际案例交流中心,每年更新使用超过四百个案例,在校生要求完成500个以上的案例阅读分析。20世纪80年代经中美大连国际合作项目开始引入中国,逐渐被人们所认知。为了培养秘书学专业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协助领导有效地进行组织管理。学校开设了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必然会用到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在教学场景和管理情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案例答案可能是多元的,不侧重于描述“是什么”而强调“为什么”,是最优解决方案的选择。教师在其中扮演着教练、导演和仲裁员的角色。
一、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指引学生运用企管理论工具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在团体思辨求解过程中职业能力得到训练,运筹帷幄间吸收管理经验的养分,经营管理理念入脑入心,对于今后适应错综复杂的企业管理环境大有裨益。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检索收集案例关联资料,做读书笔记的学习热情,学生从中受到教益。案例口头表述环节,透过演讲及辩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案例分析报告的书面写作练习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学生逐步学会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写成内容具有一定深广度的说理性文章。“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为了搞好案例教学,迫使教师不得不加强自我学习,开阔视野掌握大量的企管资料,无形中促进教师素质提升,教师的管理专业教学能力和课堂把控能力将与日俱增,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当下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困境
所用案例多零散独立、烦冗,缺乏系统性,容易使初学者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用于教学讨论的许多企业案例来自国外教材原文翻译,譬如微软、索尼等外资大型企业。还有某些援引国内海尔、联想等企业的新闻报道案例,鲜有契合秘书学专业特色,基于秘书视角思考管理问题的素材,缺乏今后主要就业方向的中小型本土化区域型企业案例。类似于空中楼阁式的案例架构不利于学生的经验积累和能力拓展。师生实践经历欠缺,导致分析归纳深度不够或游离实际,学生停留在问题浅表的想象之中,无法提出问题解决的周全方案。秘书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激发。习惯于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学生,对于需要较多前期资料准备,现场参与投入的案例分析教学活动有畏难情绪。案例分析课前,一般要求学生阅读收集相关资料并完成分析作业。部分学生只是被动看案例,敷衍了事。草草书写五六行字便提交。有的学生甚至临阵磨枪,匆匆忙忙地在课堂上完成。阅读量小、作业水平参差不齐必然影响课堂讨论效果。每次学习小组的划分不固定,成员松散,相融性、互补性差。团队组长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等问题使得学生案例讨论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案例分析活动组织不力,往往开头热烈,结尾潦草。案例分析课仅仅是老师一个人在讲企业故事,其个人陈述往往带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倾向,影响学生回答案例问题时的走向,容易造成人云亦云,不利于创意的萌发。教师难以有效引导,迫不及待地自揭分析谜底,自问自答。学生过多纠结于细枝末节的问题,讨论出现跑、偏、漏题的现象。分析倾向于选择成功企业的案例,其实经营失败的企业研究价值不容小觑,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著作《大败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旨在训练和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管理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教学方法运用规律和技巧的把控有一定难度,加之管理科学独特的权变特征。教学中的案例撷取往往沦为原理阐述的注解。学生无法较好地从案例分析课中汲取管理原理、要素及技巧的精华,不利于创新、批判思维养成和现实管理能力的突破。
三、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革新路径
(一)精心选编企管教材及案例
增加教学案例经费投入,购置公开出版的案例集和新近发行的案例分析教程。加强对专业教师案例撰写能力的培养,使其充分娴熟地运用案例教学。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增添案例的趣味性、可读性,教案中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关键人物塑造,充满感染力的深刻管理哲理。确保案例时效性,淘汰陈旧案例。本着实用性、针对性、代表性的原则,扣准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案例的甄选,结集成册。案例涵盖多种行业,呈现企业发展脉络,从不同成长阶段时间点上取用编选。改变过去以纯文字定性描述为主的案例教学,精选的案例应图文并茂,配以视频播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发互动、交互的多媒体案例库,内容包括国内外企业成败案例、学生创业企业案例、本地企业专项问题案例、企业流程各环节热点问题案例等资料供学生查阅自学,保持每年更新1/3的案例。
(二)细致做好课前筹备
课前准备阶段,教室课桌成U形摆放,桌上放置学生姓名标牌,便于辨识,拉近师生距离。配置多块黑板及移动白板方便展示、记录和总结。教师考虑学生当前知识储备状况,提前一两周下发难易适度的案例资料供学生阅读和深入思考,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做好案例分析的前期准备。指导学生制订完成作业的进度计划,监督跟进。利用微博、微信、慕课等互联网手段开启网上案例讨论模式,为正式的分析课做预热。任课教师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前提下妥善做好分组工作,一般以4—7人为宜。人数过少讨论不热烈,意见缺乏代表性。人员过多则导致众说纷纭,难以调和。每个学习小组有班干部,作为气氛调动的积极因素。每组学生学习能力相当,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建竞争团队,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小组中有人负责资料收集整理,有人负责写作报告文案,有人负责案例主陈述,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资源的统筹协调。约定案例讨论发言规则,要求组内成员必须发言,对不踊跃参与案例探讨的学生,要相应扣减团队竞赛分值。形成团队间比学赶帮的正向舆论,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增长才干。
(三)周密组织教学过程
《学记》有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引导重于说教,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不要有顾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当追问、反问。安排学生作为计时员进行时间的调控,教师观察并恰当指导学生的讨论、演讲技巧。首先由学生代表做10分钟—15分钟的开场白,介绍案例背景及需要讨论解决的症结,教师随后补充并明确分析方向和规则。为了防止出现冷场或争辩不休,教师可以采用提供一些案例新信息或重组新的讨论方阵,请真实案例企业人员现场答疑或播放企业人员访谈视频等形式化解僵局,使讨论沿着教学目标逐层推进。管理案例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训,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有问必答。可采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产婆术式”的辩证法,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照此观点进行推理演绎,随后引出观点中的偏颇,最终使学生意识到先前认知中的欠妥之处。充分利用好角色扮演法辅助案例分析,学生进入案例情境,扮演管理者、执行者等角色,体会站在不同立场下的抉择和考量。每每在案例讨论时会有某些新的发现和原先预设未曾料想的问题,这些案例学习中的真知灼见师生要做好心得记录惠存,避免遗漏。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教学集体备课时记录可作为参考。教师对于学生的案例分析点评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以权威话事者的形象出现,随意打断他人发言,批评否定。教师要多一些教练的角色成分,要待学生酣畅淋漓地充分发表意见后,再做启发式总结评价。在点评过程中,对于案例分析全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适时褒奖鼓励,肯定其成绩。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从正面引导学生自我检查,分析原因,以期改观,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分析意见和创新观念给予赞赏肯定,中肯地点出讨论中的不足,并将剖析思路甚至调研经验和盘托出分享给大家。教师可鼓励各学习小组代表来做总结收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案例分析课上的讨论收获转化成书面成果,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案例分析报告。书写报告由标题、案例概括、分析建议、教师评语、附加表格五个部分构成,避免空谈,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据。教师可将自己写作的案例报告或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范式供大家借鉴。对于案例分析作业完成不好和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教师要主动与其沟通,了解原因做好疏导工作。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要点面结合,主要囊括课前作业,课堂表现,书面报告和团队表现等方面内容。学生课上发言次数、质量、时间把握等课堂参与表现占成绩评定的30%-50%。加权分数采用强制分布法,每班将有5%的低分者将接受教师的问询,以适当压力唤醒学生求知欲,恪守评分标准,避免教师据学生平时印象给分不公正进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下次分析时调整策略,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有效整合案例资源
实战经验是笔宝贵的财富,学校出台政策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走进案例分析课堂举办讲座、报告。将第一手的管理前沿咨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意识到企业对管理人才规格的真实需求。深挖校友及实习学生资源,案例分析课穿插邀请创业校友或已经在企业担任管理职务的校友,现身说法讲述企业经营真实案例。选用实习生的企业实践报告,在分析课上结合工作实际介绍所在企业的基本情况。根植管理实践,教学与研究相融合,积极筹措成立企业管理案例中心,分享案例教研及最新学术成果,集思广益优化并推广案例研究方法。定期举办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校园大奖赛活动,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专业活力,争取企业冠名资金及赛事指导智力支持,通过现场PPT陈述,团队互辩和评委提问、点评等环节激荡思维,决出胜负。待该活动做成校园品牌后,可以举办校际联赛,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使用数码影像技术,全程摄录案例分析课堂,为教研及学习者提供借鉴。有序安排教师到国内外商学院访学和进修,学习前沿管理学科理论和领先案例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调研,参与管理咨询活动。采访企业各级人员,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自主编撰走访企业真实案例。学生的亲身感悟使案例分析课更缤纷多彩、生动鲜活。作为管理问题研究的一种手段和管理教育的方法,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并驾齐驱,加快学生管理知识向管理技能的生成。坚信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必将使秘书学专业的管理教育活力焕发、生机无限。
参考文献:
[1]刘柯.建构主义视域下的秘书学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5(23).
[2]王友云,郭征帆.秘书学本科专业管理学课程开发探析[J].秘书之友,2014(5).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范文3
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创业教育在我国迅速兴起。在创业教育试点高校和非试点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不但形成了多种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也有许多各具特色的“非典型性”创业教育模式存在。“非典型性”创业教育模式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多数院校在教育资源上无法与优势高校相比,只能依托地域特色发展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从数量和层次上看,我国的“非典型性”创业教育模式更具有广泛性。因此,对“非典型性”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创业教育模式的理解。完善“非典型性”创业教育体系,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整体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我国创业教育的类型
许多学者认为,以1947年MylesMace 为哈佛商学院 MBA 学生新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课程为标志,西方开始了持续60多年的创业教育,形成了以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学位授予、创业学术期刊和常设创业研究中心为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吸收柯林·博尔三本“教育护照”的观点,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1]。以2002年4月教育部启动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为标志,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进入到了多元探索阶段。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创业教育形成了多种教育模式,其中既有创业导向明确的专业化教育,也有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普及性创业教育;既有较为全面的系统化创业教育,也有各有侧重的特色化创业教育。
经过试点高校和一些非试点高校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创业教育形成了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深度聚焦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扩展模式、以黑龙江大学为代表的实体体验模式和以温州大学为代表的岗位创业模式等几种典型创业教育模式[2]。这些代表高校依托优势的创业教育资源、优良的区域文化基础和浓厚的创业氛围,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和创业实践活动上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形成了各自的创业教育模式,成为中国创业教育的主导模式。以温州大学的岗位创业模式为例,其人才培养目标为:以培养岗位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导向开展创业教育,通过成立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开设创业先锋班、经理成长班、企业接班人班、创业管理双专业班等,构建独具特色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课程包括:风险管理、温州模式与温州企业家精神、企业管理、知识产权法、合同法、领导学和现代管理学基础等;主要创业实践活动有:在校内创建以专业创业工作室、学院创业中心
[收稿日期] 2014-06-16;[修回日期] 2014-06-26
[基金项目]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科类)“独立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计”(项目编号GDJG20142558)、2013年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重点教改项目“国际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方向)课程设置与平台建设研究”(2013JG11)和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本科类立项建设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粤教高函[2012]204号)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铁成(1965-),男,黑龙江兰西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会展经济,区域经济,创业教育;刘力(1966-),女,吉林四平人,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和学校创业园为主,具有转化、提升和孵化功能的三级联动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实践场所。同时,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各地温州商会,与知名公司共建校外大学生岗位创业实践基地,培养既能在岗位上发挥专业特长又兼具创业精神的岗位创业人才。
事实上,许多创业教育资源或创业文化并不具有显著优势的高校,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整合现有资源,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与典型创业教育模式相比,这些模式可能在教育体系上还达到典型创业教育模式的水平,但是在创业教育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从而形成“非典型性”创业教育模式。在“非典型性”创业教育模式中,既包括公办高校,也包括独立学院;既有本科层次、也有高职高专层次;既有“广谱式”创业教育[3],也有面向商科专业学生的技能型创业教育。因此,这些“非典型性”创业教育模式丰富了我国创业教育模式的构成,推动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年来,我国的创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加以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创业教育模式尚不成熟,缺乏对创业教育模式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在许多高校,依托其他学科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开展创业教育是普遍现象,创业教育模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创业教育模式的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尚不突出。如多数学校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除提供少量的创业基础课程外,很多高校仍将创业教育划入职业规划或就业指导范畴,没有形成独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此外,受师资力量和配套政策等方面的影响,许多高校未能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创业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实施和教育评估等环节上做出长期和整体的规划,创业教育模式的系统性和层次性特征体现不够鲜明。
第二,缺少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是制约我国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学生创业实践的需要:一是教师总体数量不足,特别是缺乏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整体师资力量不强;二是创业教育课程学术化,教师讲授技能不足,实践指导能力偏弱,难以真正培养学100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三是教师整体研究水平不高,特别是结合本土创业案例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较弱,尚不足以构成对创业教育的强大支撑力量。
第三,课程设置水平不高,在开设创业课程的高校数量、课程的门类和课程的层次设 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我国107所211高校中,开设与创业相关课程的高校仅有41所,且所开设的创业课程数量覆盖面不够广,甚至仅局限于一门创业管理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即使在创业教育相对领先的高校,课程设置不够细、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培养支撑不足等问题依然明显。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向本科生提供了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与交流、创业实务三门必修课和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创业市场调查、公司法与合同法、创业财务基础等五门选修课,相比之下,美国有1600所以上的大学提供了2200门以上的创业课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分别开设了21门和23门创业课程[2]。
第四,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少创业实践机会,影响创业教育的实效。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采用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辅以其他一些活动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创业实践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相对而言,我国一些直属高校打破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创业实训、实战模拟、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教育在创业课程中的比重,值得许多地方高校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案例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等新兴教学方法的运用还不够普遍和深入。
第五,创业教育配套机制不健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创业实践扶持资金短缺、创业孵化场地不到位和创业实践政策保障不完善等方面。目前,学生创业实践资金的来源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民营企业家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学校设立的创业基金等,但多数创业基金规模不大,示范作用有限。受学校资金、用房、用地以及硬件配套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很多高校仅能提供非常有限的孵化场地,甚至未能提供,从而影响了部分学生创业实践的开展。此外,现有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多数并不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支持力度不足。
三、我国“非典型性”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途径
在我国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的背景下,“非典型性”创业教育也必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多数矛盾和问题是共性的,也有一些矛盾和问题在“非典型性”创业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构建“非典型性”创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应吸收典型性创业教育体系的精华,突出自身特点,增加创业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
(一)因校而异形成多样化的教育模式
各高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创业资源、基础条件和发展定位,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创业教育模式,同时有意识地将创业学纳入学校学科整体建设体系之中。例如,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应强调在师生案例讨论中强化学生对创业理论的学习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授课教师和案例选取有较高的要求;仿真实训与实践平台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一方面使大多数学生在模拟训练中体验创办企业和企业经营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让少数学生或团队有机会在学校提供的平台上实践创业计划,成为创业实践的先行者;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理念并与创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重在帮助学生将技术性强的专业与创业技能结合起来,在创业课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增加与专业更贴近的相关课程内容,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引进创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等。
(二)以“企业家型学者”或“学者型企业家”为目标建设师资队伍
高校创业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创业理论水平,而且非常需要有相关的创业实践经验作支撑, “企业家型学者”或“学者型企业家”是理想的创业教师人选。让更多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加入专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创业教育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发达国家著名大学的创业教育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各高校除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来校传授其创业经验外,要更加注重将本地优秀的“企业家型学者”吸收到教师队伍中来,让其在校开课教学。此外,要增加投入,鼓励经管类学科教师走到创业一线中去,通过积累创业实践经验,增加“学者型企业家”的感受,以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完善多层次课程体系设计
我国的创业教育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课程设计应该体现出多层次性,服务于不同的培养对象。例如,以相关专业学生为主的专业创业教育应以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从观念层面、技能层面、能力层面和心理素质层面进行引导、教育和培训;通识性创业教育可以通过举办校园讲座、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创业社团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等等。在课程类型设置上,应满足多层次的需求,通过开设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学习相关的创业理论;通过开设创业沙盘模拟、创业仿真实训等贴近创业实战的训练课程,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等。在课程内容上,既要有常识类创业课程,如创业基础、创业案例分析、大学生创业指导等,又要开设一些针对性和专业性更强的技术类课程,如创业机会识别、新企业创办、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网络创业、创业资本与企业成长和IPO管理等,使创业所需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备。
(四)着力建设完善的创业实践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过程,社会实践是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设创业教育的高校应通过有效利用现有硬件设施,并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体平台,如在校内创建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等实体或虚拟创业实践基地,在校外组建校企联盟,整合企业的场地、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创建校企合作的创业实践基地等。各高校可通过自发或学校倡导等方式组建创业实践社团,鼓励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展开创业实践。学校可以通过创业实践社团这一平台,整合校内和校外周边资源,增加创业实践机会,推动创业实践社团向品牌化方向发展。此外,各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完善暑期创业实践活动,扩大暑期创业实践成果的示范效应,如联合非营利组织、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等,由教师指导暑期创业团队就某一项目进行创业实践等。
四、我国“非典型性”创业教育的实践案例
(一)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mdash ;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
作为国有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试点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地处创业教育资源丰富的浙东地区,近年来在创业教育上突出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据浙江万里学院官网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2年6月,该校应届毕业生自主创办的企业累计突破1000家。浙江万里学院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上的主要做法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基本取向,以创业文化为先导,以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专业教学为主渠道,以创业实践为路径,突出创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实战化特征,从而形成了以开放、融合和实战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模式[4]。
在创业教育理念上,突出开放性和融合性。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即首先培养一种具有创新意识、首创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开创型工作人才;其次,培养一种具有较高组织、协调和交流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第三,培养具有相关创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直接创办企业的“未来企业家”。融合性主要体现在创建与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融为一体、以专业教学为主渠道的创业教育体系上,这一体系既包含创业文化、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全方位培养,又注重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保障的全面系统性建设
在创业文化构建上,体现地域特色和校本文化。浙东地区创业文化资源丰富,“甬商文化”和“浙商精神”成为开展创业文化教育的宝库。为此,浙江万里学院举办系列报告会以及“创业教育高峰论坛”等活动,开展“甬商文化”、“浙商精神”课题研究,编辑出版《未来企业家》,设立了“万里创业史展览馆”,开辟“创业文化林”,成立“万里创业者联盟”等。
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课程内容的系统化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作为SYB 教程全国首批试点院校,浙江万里学院形成了由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课程构成的创业课程体系。创业教育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包括创业意识启蒙课程、创业理论知识课程和创业品质拓展课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等。
在教学方式上,浙江万里学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如开展“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开放式”课外创新实践,创新“课程化”学科竞赛培训,形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
在创业实践上,突出平台构建的多样化和运营保障的制度化。如设立每年100万元的创新创业基金、投资100万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投资50万元成立学生创业公司、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成立浙江万里学院创业教育学院、成立面向社会并独立建制运行的宁波青年创业学院等。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商科独立学院创业教学中的运用——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
参与式教学法是基于合作学习和建构主义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具有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组织形式的合作性、教学氛围的民主性、教学评价的多维性和教学结果的反思性等特点,其目的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目标[5]。在将参与式教学法运用到创业教育过程中,又可融合其他多种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和商业游戏法等[6]。
基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创业管理》课程教学中,以参与式教学为主,融合案例分析法,结合创业设计大赛和模拟商品交易会,利用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实践基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创业教育。《创业管理》课程教学中采取的主要做法是:基于蒂蒙斯“创业团队—机会—资源”的创业模型,以参与式教学法为主线,配合案例分析法和课堂讲授等方法,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进行创业过程的前端模拟。
第一,上课伊始,首先根据学生意愿重新排座位,确定有意向进行网络创业、实体创业、暂时不创业和没有明确想法等四个方阵,之后围绕“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单元展开分析、讨论和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思考为什么要创业、创业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如何组建创业团队等问题。经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后,最终形成了进行网络创业、实体创业和暂时不创业等三个方阵,并确定若干个由3至5人组成的创业团队。
第二,在接下来的“创业机会”单元学习中,通过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讲授法和头脑风暴法等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如何识别和评价创业机会的方法,而且逐步明确各自团队的创业领域,使创业项目逐渐聚焦,并引导学生实现从发现机会到构思创意的升华。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最终使每一个团队都找到创业项目。
第三,在“创业资源”单元中,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讲授法和市场调研等方法,使学生重点掌握商业模式设计的逻辑与框架、商业计划制定的基本要求与核心内容、商业计划书撰写的原则与技巧、创业融资的渠道与过程等内容,使各创业团队对如何将创业机会转化为商业行为有一定的思考和体会。
第四,结合创业设计大赛和模拟商品交易会的开展,要求所有创业团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知识进行市场调研,将自己的创意与市场对接,从中发现问题,完善创意,修改计划,使模拟演练达到最大化的体验效果。对比较优秀的参赛作品,不但进行评优,还优先推荐申请省和国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操作性较强的项目可以推荐进入学校的创业基地进行孵化。
参考文献:
[1] 李华晶,贾莉,郑娟.高校创业教育教学问题与对策探究——基于《创业管理》课程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3):291-292.
[2] 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42-51.
[3] 王占仁.案例教学法与“广谱式”创业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3(9):54-58.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范文4
在1982年斯文本科技大学启动了名为创业研讨班的项目。与此同时,莫纳什大学在约翰•贝利教授的指导下成立了创业发展中心,并为此提供了培训、咨询、计划准备以及风险投资经纪。随后第二个创业发展中心在昆士兰大学成立。到了20世纪90年代,陆续有大学开始提供创业教育。设置课程达到53门,其中大多数都为选择性课程,分别由经济管理学院、工程学院、科技学院等提供。不过承担创业教育的仍然是以商学院为主,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创业教育感兴趣;累计有近两千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了其中的课程学习。至21世纪初期,能够提供创业教育课程的学校占比已近百分之百,但是学校不同,在创业培训时所侧重的方面也各不相同。总体上看在小微企业方面的创业教育做得比较好。随着创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系统化,部分大学已经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开展创业教育。例如莫纳什大学的创业教育是由创业发展中心来负责、邦德大学的由澳洲家族企业中心负责、墨尔本大学由新创的全球创新与创业中心负责;甚至于其中一些中心的主要负责人都是大学的商学院院长。
由此看来,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大洋洲的创业教育里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已不足以满足教学需求,还应当具有相关的创业实践经验。创业教育不能仅仅体现在书本上,而是依靠丰富的经验积累才能将实际有用的知识生动的授予给学生。因此教师的组成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学专家已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团队需求,还应当包括更多的有实际经验的企业家、创业家等,高校经常聘请经验丰富创业者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与学生一同进行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创业培训课程中;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贴合实际,也使得优秀创业家们的优秀经验得以分享。与此同时结合分层次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即将创业教育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第一部分先通过学习基础公共模块的创业内容,熟悉掌握之后再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模块内容。课程中可以通过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创业天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的对创业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与实践;最后,将实践与学习相结合,有效的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使得创业教育更具有实践性。创业教育是开放式的教学,必须与创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因此高校必须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通过优秀的案例分享以及合理的安排竞赛来为学生营造模拟的商业环境也是最便捷的方法。部分高校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商业计划竞赛,丰富了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二、教学案例分析
大洋洲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没有将创业教育列为学士或硕士阶段课程的大学;第二类是将创业教育的内容列为学士或硕士课程组成部分的大学;第三类是提供创业教育的学士课程或开设创业教育专业的本科专业的大学;最后一类是提供创业教育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大学。在课程设置上本科阶段主要面向已在企业中承担一定职位的管理人员、未来打算创业或者有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及相关创业能力的学生开设的一些工商知识和企业经营的知识;锻炼学习者的企业管理能力和创业选择的独特眼光与胆识。为学生提供和优秀企业家深度交流的良好平台,从而了解到实际的观点与经验;研究生阶段为那些之前未取得过本科学位但确实具有相关的管理工作经验而设立的课程包括管理学基本原理,研究企业部门结构的实践,管理或设立一家公司的基本要求,考虑企业内控以及风险管理等相关问题。对于较为长远的目光还需要掌握相关国际贸易发展方向,学会把握全球商机和国际间企业合作的方法。学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行业、金融、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结构。通过结合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有助于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同时可以从创业前辈那里获得更为宝贵的创业经验和择业方法。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一)了解创业相关风险
在创业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风险,将主要风险进行分类,并结合实例让同学了解实际创业中需要面临的困难与风险。并对相关风险提供若干切实可行的避免方法或应对机制。同时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来校与学生进行经验分享交流,使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发掘潜在风险,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二)创新与创造
向学生介绍完整的创业过程,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创业步骤拟定创业规划,为创业做好充分准备。创新是创业的关键,在多元化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唯有创新才是创业的最好途径,有了创新的创意,创业才会变得独具一格。缺乏创新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变得不再具有往日的光彩。像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型手机企业,在智能机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再拥有往日忠实的顾客。所以创新才是最有效的创业途径。不过创新不单单指科技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也可以成为企业迅速发展的顺风车。像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模式便是最直观的一个例子。所以创新与创造也是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创业风险
创业风险的重点应该着重于中小企业发展所依托的新技术或新产品。新技术是否被大众接受,因实际使用带来的问题能否做出及时调整。新产品的创新特点是否足够引起人们的消费兴趣,以及销售观念是否合理等诸多风险问题。需要的相关政策有:企业孵化器的孵化标准、政府对新风险的支持、吸引风险投资、企业合法化、员工的招聘;建立企业文化阐述企业观念。
(四)分析能力
创业要求创业者们必须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包括行业竞争机会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财务分析,风险分析,市场营销分析以及人事分析。及时有效的分析会为企业带来更有利的竞争环境,才能在创业市场中抢占先机。
(五)领导力与管理能力
创业者如何在创业过程中管理好自己的企业。对于如何管理好小型企业需要具备的观念有:创业的意义,创业的特点,创业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资金来源,相关法律咨询,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企业结构调整以及风险应对措施等。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创业市场的发展情况,为学生创业提供相关保障,建立风险防护措施,帮助学生培养企业管理的能力,通过有效地学习帮助学生获得创业必备技能。该专业三年制的教学主要内容为:第一年,了解创业理论与精神,学习相关基础课程。第二年,更深入的学习相关内部知识,如法律和监管,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拓展。第三年,为学生树立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合理的风险偏好。推荐优秀的学生去知名企业中实习,拓展学生更为全面的企业知识。由此可看出大洋洲所开展的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创业教育有如下特点:(1)以中小企业为教学设置发展方向,小微企业为先导创业案例(2)着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力。(3)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创业的主导产业方向(4)注重创业教育的活动课程与实践。
三、给中国的创业教育启示
中国传统教育与现行的创业教育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与国际相比中国的学生在计算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创造力方面远不如接受西方教育的孩子。中国的学校教育学生虚心受教、尊师重道,并不鼓励学生去独立创造或者怀疑所接受的内容的正确性。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习了十二年的学生,带着这种学习心理进入大学的学生们,已经不具有孩提时代的那种创造力,而是一味的重复所学所练。所以如此缺乏创造力的学生再接受创造力的培养是比较困难的。同时,大学的教育也只是让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好学生、好员工,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而不是制定社会需求的人。服从、高效才是现行体制下的产物,而不是创业的技能和创造力。所以,在传统教育的大背景下实施如此切合实际的创业教育还是较为困难的。首先我们应该摒弃传统教育观念的枷锁,结合西方教育的优点,发展更为适合我国学生学习的方法。优秀师资力量的缺乏。澳洲高校对于教师的选择十分谨慎,因为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不单单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对于全职教师还需具有相关的学位和资质才可从事创业教育,另外还会委派教师去新创企业实践。外聘的教师需要通过学校的考核,在获得培训证书后方可从教。
在澳洲大学任教的大部分教师是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优秀企业家,他们不仅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更懂得如何运营自己的企业。并且学校定期聘请非常优秀的企业家来校交流,指导、参与并点评学生实践活动,同时有效的与在校全职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而与之比较,国内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大洋洲的教育方法则显得更加适用,每一项教学都有特定的教学目的并由此衍生出更为适合的教学方法。而非像国内照本宣科的将知识点被动的让学生硬性接受,然后通过考试来检验接受情况。多数学校认为创业所要学的基本技能只有通过实践和小组合作才能够得到体现。比如批判性的思维,在实际创业中敢于否定错误的决策是企业生存的重要保证;还有团队合作能力,唯有在团队实践中才能得以锻炼。预先设定需要掌握的技能后,设定学习此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多采取“追溯式”学习方法,推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一起发掘并处理未来创业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对于案例型课程,大洋洲高校主要通过体验式教学来有效地让学生们接受课程内容。在此模式中,教师也积极的参与,为学生的创业体验设计合适的创业背景,并在学生模拟创业阶段给予充分合理的指导,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体会创业的过程,从而锻炼学生们的创造力、执行力。有些学校不局限于体验法教学,而延伸至行动教学。这种教学的教学途径主要是源于课外的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程和项目,促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团队和项目,在学校的天使投资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企业或有限公司,并结合公司运作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实践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更为真实的创业信心,使学生在真实运营中体会并理解问题,从而自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推行全新的教育模式,调整现行的创业教育方式。大洋洲的创业教育得以不断发展缺少不了教育体制中源源不断的创新精神和各个学校的鼎力支持,尤其是创新式教育从幼至老的贯穿。而我国的创业教育之所以十分落后,是因为大部分学校的创业教育仍停留在略高于课本的兴趣教育,实践活动也仅仅停留在模拟实践中而且极具缺少真实性,所有数据来源均靠想象得来。全靠想象完成的实验是无法得到真实的教训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高校首先应该完善自身的创业教育体系。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范文5
关键词: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个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234-01
一、案例概述
樊波,2005年毕业于唐山师范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现为唐山图腾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首席设计师,副总。
毕业之后,樊波就开始了自己创业之路。开始,他向老师征求建议,老师告诉他国内艺术设计思潮发展很快,需要高端的艺术设计人才服务社会,艺术设计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把握艺术设计专业的前沿思潮,他先后去北京、广州和深圳打工,并在广州南方广告公司、深圳国际游艇俱乐部担任设计师、策划师,专门了解艺术设计的社会服务需要以及新材料、新思潮,以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
2007年他回唐山在图腾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但任设计师,专门致力于平面设计、装饰装潢等业务,并将在北京、广州积累的经验无偿地传授给刚进入这个行业的设计师。由于团队的努力,公司逐渐成长起来,自己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客户基础。
2009年初,基于艺术设计市场需求、自身优势资源,图腾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扩大发展,樊波担任公司副总、艺术设计总监、工程质量总监以及设计市场开拓等工作任务。客户的成功才是公司的成功,樊波一直秉承顾客至上,设计质量制胜的理念。樊波先后设计和主持了唐山中陶实业有限公司办公楼、河北联合大学大门景观、北京钓鱼台7号院、北京中赫集团办公楼、北京国贸大厦、中石油唐山分公司办公楼等众多项目的设计和装修。
二、案例扩展解读
创业成功案例以美术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植养成为研究对象,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服务等课程作为研究平台,展开跟踪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对象是美术类大学生有着创业意愿的学生群体和成功创业的学生个体。
美术类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些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衔接不上,就业机会和个人发展条件不尽相配等问题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同学具有强烈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的特质,体现全面发展的自我素质,集知识能力、创业精神等优秀品质于一身,勇敢面对,成功创业。但有部分同学则消极悲观,缺乏创业动机,只能在父母的荫护下,依托家族关系寻找工作机会。其实,创业成功者并不一定是在校期间的成绩优等生,而是良好的人格力量和创新理念,以及创业进取精神成就他们的创业梦想。
三、案例分析
樊波同学家境贫寒,上学期间父亲病休在家,全家的经济来源全靠母亲的一个在大街上的冷饮车的收入供给,当时学校在经济方面给予了帮助,更重要的是给予创业精神的培植和养成,贫困的家境成为他奋发向上的动力之源,能够在创业的初始阶段战胜艰难困苦。有些同学有着优秀的专业技能,有着优越的经济条件,但缺乏创业意愿和创业精神。
创业之初,樊波同学没有一味的埋头苦干,而是听从老师的指导去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近的行业了解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艺术设计的社会需求和市场动向。这就说明创业需要深刻理解当代社会进步与发展对专业教育的时代要求。创业精神培植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素质对人的塑造作用,而且要更加注重作为现代社会人的品质养成;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素质教育有机契合;创业能力与品质的形成对素质教育的养成作用以及终身学习理念怎样在大学时段根植发展等。
四、解决方案
(一)创业课程中增加创业精神培植与养成的内容
发达国家的新世纪战略发展都是把全球战略和发展意识放在国家教育战略的高点。发展就是创新,创新就是能力,这种时代诉求无不体现着作为现代社会人的全部优秀品质。美术专业教育不但要把理念技能等作为教育的内容,而且要把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创业精神等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实践中增加道德教育,塑造美术类大学生创业之魂
樊波同学成功创业的案例中不难发现德育的核心作用。比如樊波同学将自己的从业经验无偿地传授给刚进入这个行业的设计师,使得团队有着核心凝聚力。德育就是教育根本性的问题,智育仅仅是工具性的。德是人性之寓舍,智,则为人之桥梁。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立世之本,更是创业的根基,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但只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修养,有能力没理想,这将是带有教育根本性的方向错误。
五、经验与启示
1、创业精神的培植养成就是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源泉,是创新型社会的发展动力所在。
2、美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与大学专业教育体系是辩论的,有机联系的。
3、时刻把握时代脉搏,转变教育理念。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范文6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已全面普及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将就业指导课列为公共必修课或必选课,列入教学计划。有的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其中一部分内容,有的学校以讲座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多数学校还未达到教育部的课时要求,只有少数学校对学生进行全程化指导。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多为课堂授课和讲座方式,有部分学校还有实训、实践课;在教学方式上,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还有案例分析教学,实训、实践教学,课堂活动教学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在就业创业课程实施上多是合班上课,普遍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和实训教学,教学的实效性差;多数学校利用专业的测评软件进行指导,有的学校还配有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软件,但工具比较单一。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内涵
2.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广义上对“创业创新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其基本特征是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适应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高端技能人才,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培养学生首创精神和冒险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等最具竞争力的职业综合能力,这也正是现代企业需要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培育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顺利实现岗位就业、岗位立业,能够开拓新的工作岗位,创办新企业,开拓事业。
2.2 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内涵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旨在帮助学生能够利用生涯发展理论对学业、对人生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并为人生目标采取有效行动,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岗位群各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根据企业需求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引导学生与社会、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相适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创新和冒险精神、创业意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独立工作能力和决策能力等创业者具有的能力素质融入到就业指导各个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全过程。
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认识上存在偏差
一直以来,人们对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认识上偏差:一种观点是创办企业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创办企业。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只是针对少数几个想创业的人的教育,对不想创业的学生没有必要浪费人力和物力。另一种观点是创业实践活动论,认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利用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创业实践演练,通过开展创业设计大赛、企业家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这两种观点势必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将只对少数部分人的行为有影响,对全体学生影响面小,示范效应不明显。
3.2 教学形式单一,创业实践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多以理论课为主,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等方法,许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举办几场创业讲座,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训练,有的学校使用创业软件模拟企业运营,却疏于各环节的有效指导,创业实践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学校举办创业设计大赛、创业实践等活动只是几个少数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或者仅仅安排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到创业实践活动中。
3.3 缺乏专业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多为各系书记、辅导员、各部门行政人员、公共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组成,兼职从事就业创业指导,由于自身的工作负担过重,很难挤出时间从事就业创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多数教师从学校进入学校,没有企业经营和管理经验,缺乏创业实践经历,给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只是纸上谈兵,这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影响巨大。
4 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具体策略研究
4.1 树立“大创业”教育理念
鼓励高职毕业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动因。就业指导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学生增强职业竞争力,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合格的职业人,以满足现代企业需要的具有“创新、创造、创业”为核心的高素质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教育之中,将创业者素质和能力培养融入就业指导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大创业”的理念――创业是另一种就业形式,就业也是开创自己的事业,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优秀品格,把“创新、创业”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在未来的职业世界开创自己的事业,实现自身价值。
4.2 结合专业特点优化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准备、创业准备、职场适应和就业政策等内容,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部分通过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典型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目标意识和规划意识;在自我认知教学中引导学生约纳自我,挖掘自身潜能,澄清自身职业价值观并予以纠正,学会正确地评价他人;在职业认知部分关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给本行业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对商机的敏锐度,关注行业领域中各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专业岗位群各职业不同特点,引导学生用企业思维经营自己的学业。在择业准备部分学生通过体验企业经理招聘和模拟求职过程了解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需求、企业各岗位职责和职业标准,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学会信息采集、处理和甄别的能力,学会整合资源,广泛开拓就业渠道的能力。创业准备部分通过企业运营模拟,使学生初步掌握市场调查方法,了解企业经营程序,了解融投资、企业计划、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需要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养成和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学生计划、统筹、决策、组织、协调、管理和执行等能力。
4.3 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导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高职学生喜欢亲自尝试,乐于亲身体验,对冗长的说教不感兴趣,所以对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导,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把“听、看、做”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反思,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达成新知构建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使用创业模拟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过程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创业模拟软件从企业创立到运营,以全仿真的形式使学生亲身体验企业创立、市场调查、员工招聘、计划、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学生根据市场分析做出企业经营计划,对各区域员工、原材料和生产数量进行合理调配,锻炼了学生统筹规划、市场分析和决策等能力,对学生每一次经营业绩进行比较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经营企业的欲望。
4.4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业品质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场访谈、模拟面试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创业市场调查、实习实践等活动,锻炼学生创业品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澄清自己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进取精神,职场访谈能够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成功人士,从他们身上学习创业者的可贵品质,也能够让学生尽早地了解企业和职业岗位,创业设计大赛从组建团队、市场调查、确定项目、撰写创业策划书等锻炼学生组织协调、团队合作和首创精神。学生通过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在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团队合作、抗挫折能力、计划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些能力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4.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