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实习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美术教育实习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美术教育实习总结

中学美术教育实习总结范文1

论文关键词: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教育实践活动 从教能力

本文为2002年安徽省教育厅科研立项课题

目前,三年制高中起点和五年制初中起点美术教育专业同时并存,它是在师范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面对广大农村中小学和农业地区县级小学开展教学,培养师资。

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学历层次美术教育在全国一定范围普遍存在,且具有发展空间和意义。就此而进行研究很有必要。这里,就我们课题组近年来研究的情况和成果与各位同行交流,愿有所益。

一、初中起点美术教育专业生源特点(概要)

1.入口的生源质量较低

我们对03、04、05、06、07级548名新生进行接受美术教育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 33%的小学和23%的中学没开过美术课;43.4%的小学和39.4%的中学开课不正常;96.2%的小学和58.1%的中学没有专业或专门美术教师。只有2﹪的入校新生进校前接受过初步的美术基础训练(考前训练)。

2.对自己前途不明朗

在对入学后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状况调查中,90%以上的同学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其中学历问题,就业问题是最为焦虑的事;80﹪以上的同学没有考虑过将来要当一名教师。其中一个班30名学生,表示愿意做美术教师的8人,不愿意的9人,处在两可之中的13人。

二、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及主要课题

1.改革美术教学,确立美术课堂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

2.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实现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的有机结合;

3.加强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探讨全程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及主要做法概要

1.调整课程结构,“四大模块’交会融通

专科层次师范学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任务就是要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胜任课程改革需要的美术教师,为此,我们将课程设置为“四大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调整课程结构:1、五年制课程模式采用2+3,即前两年完成高中课程的学习任务,后三年完成高师专科层次课程的学习任务。2、提高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约占总课时数的15%,同时降低理论难度,加强教学技法的训练,设想学生“出口”时,既要美术专业学历合格,又要教师资格合格。3、增设选修课,使课程更加适应学生。4、加强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时间由过去的6周提高到14周,占总课时的15%,并且明确了课程标准,建立了全程、有序、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加强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生活方式的熏陶、演练,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产生职业情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

2.学科专业课程,突出教育性

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要具有示范性,教会学生会学会教。

在素描、色彩等绘画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素质差异分为若干个小组,为其提供交流、研讨的机会,并促使其形成探究、互动的习惯。成绩好的同学有义务,帮助后进生;成绩差的学生有压力,主动钻研。每次写生或专业课结束前,要求学生谈个人体会,总结自己本阶段或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并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问题提出之后,引起全体同学的思考,引起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合力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后还要求学生写绘画学习日记,谈自己学习的感受,谈自己的想法和未来目标。当学生完成绘画作业之后,我们又开展评画活动,学生互评,教师参评,鼓励推出不同观点和个性的评论。在绘画、质疑、讨论、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

专业课上,在对学生进行绘画技法、技巧的训练过程中,我们指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作为学生学习的参照,使其学能为了教。如色彩课,我们在技法训练上更趋向服务于小学美术教学,更倾向适应儿童绘画的学习;强调儿童美术的特点,充分理解儿童审美心理。比如,不过分强调比例、结构、透视,而提倡个性的张扬,色彩的夸张。

其次,把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观摩、评价中发现教育理论知识,运用教育理论知识,进而学会教。主要做法是:1、观摩、评价成功与失败的教学案例;2、模拟教学;3、请小学特级教师上示范课,了解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

3.活动课程,苦练基本功

基本功分教师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两类:前者包括三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一话(普通话)、简笔画、教学挂图制作等活动;后者包括速写、素描、色彩等。各项基本功都要在第二课堂上由教师指导,自主训练,学期考核,计核学分。学生掌握了基本功,还要鼓励他们美化校园、美化教室和寝室,为学校及其他系科设计、布置墙报、黑板报、橱窗、海报等,锻炼其美化校园和生活环境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美术系列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运用美术服务教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4.教育实践活动与时俱进

我们认为,教育实践活动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观照下进行的旨在促进师范生专业成长的现实活动。就活动范围说,有校外校内之分;就活动内容说,有教育、教学之分;就活动形式说,有参观访问、教育调查、教师基本功训练、模拟教学、见习实习;既有个体独立的实践活动,也有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实践活动。

教育实践活动全程化,分三个步骤进行,即:校内实践、阶段见习、集中实习。教育实践的整体构思、布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经过“实践一体会一再实践一再体会”这样一个不断实践和反馈的过程,使学生更加明确作为一名未来教师将过一种怎样的职业生活。校内教育实践是职业生活的积累阶段。通过入学教育,教材演习、观摩国内外优秀的美术教学资料、模拟教学、举办学生的教学技能竞赛(书画比赛),组织各种学术报告、毕业生座谈会等活动,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

教育观摩、教育见习。教育观摩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教师职业,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实际,在观摩中学生可进行参观、考察、访谈等个体活动并初步验证教育理论。

具体操作:每学期进行一次“一日见习(教育观摩)”,分散到各学期中。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写出体会、反思。

教育见习是教育实习的重要过度和准备。见习时间大于4周,分阶段进行,贯穿于职前教育的全过程。学生见习的主要任务:协助教师进行课外辅导、课外艺术活动、批改作业、班级日常管理和组织工作、听见习指导老师的课等。通过教育见习,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实习。课堂教学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以及绘制教学挂图、幻灯片、课外辅导、批改作业等等,使实习生得到全面、严格的专业训练,使其具备小学专业美术教师应有的业务知识、技能及教学能力。

关于课堂教学,我们的做法是分阶段进行,抓问题解决,稳步推进。

第一阶段的主要课程内容:1、组织实习生听示范课(示范教师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同科教师担任)、观看优秀教学录象资料:2、模拟教学,试讲、试教,听课、评课;3、进行微格教学培训。

第二阶段进入实地上课阶段。我们的做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开展问题研究。如,针对实习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障碍----心理障碍,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站住讲台,引起注意、调动学生。这个问题三周后基本解决。又如,小学生班级人数多,课堂秩序混乱,而实习教师又年轻、没经验,往往上课无法进行。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具体做法是:1、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寻找内在原因,2、树立教师形象,外严内温,3、精练课堂导入方式,精彩课堂内容,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教法研究阶段。主要课程是:研究多种教法和学法;研究教学挂图制作和教具的使用;研究教师语言表达技巧;研究板画和板书设计。同时有计划地集中听课、评课,开展案例研究。

第四阶段:集中总结,个体反思。集体诊断教学疾病,个体反思教学行为、教学实践中的体察、体会、体验,将经验升华为个体化的理论知识。

四、在反思中成长

中学美术教育实习总结范文2

(阜阳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摘 要:发展是事物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原因,任何事物都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取得新发展,才能不断的更新自我,这就需要实现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以及素质教育的迅猛推进,使得美术学专业旧的培养模式和发展路径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只有通过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发展路径,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课程体系建设的规范性,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美术学专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新形势;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J2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202-02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新事物,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和更新,更是事物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原因,任何事物都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取得新发展,才能不断的更新自我,这就需要实现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以及素质教育的迅猛推进,使得美术学专业旧的培养模式和发展路径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只有通过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发展路径,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课程体系建设的规范性,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美术学专业的良性发展。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近年来,随着各个国家、社会和各高校对美术学发展的投入不断加大,美术学无论是在人才培养还是在自身成果的积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美术学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到,从美术学发展的长远目标及培养人才的预期价值来看,美术学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正是这些问题和不足,制约着美术学的发展,我们必须正是这些问题,对其加以深入分析,以创新性的战略眼光,加大美术学的改革力度,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实现美术学的良性健康发展。

一、美术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统计和多年来的观察,美术学在发展的定位、教育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原有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当然,由于各地具体条件的差异及一些具体因素的约束,这些问题可能在各地的表现不一样,但其共性是存在的。

(一)美术学理念落后,不能适应新时期美术学的发展

当今的时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大方面了人们互相交流和绘制图画的需要,一些传统的单靠手工绘制的许多东西在几年有计算机就能够很快完成,且速度和效率都比传统的手工要高的多。加之,信息爆炸,观念多元,民众见多识广,传统的美术学发展理念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二)在美术学培养人才方面,课程体系缺乏多样性

自2001年9月启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美术学的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学校美术课教学个培养人才也不能例外。美术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多个领域,主要包括色彩、素描、设计、中国画、工艺美术、美术鉴赏、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而美术学专业原有教育教学体系着重绘画技能的传授,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美术学教育教学多样性的需求。

同时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之余往往还需承担学校的各种活动的宣传工作,为宣传绘制一些图画,这些也占用了美术学教师时间和精力。此外,一些美术学教师单一的知识结构也束缚了其工作能力的全面发挥。

(三)美术学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存在局限,难以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育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年来一直缺少变化,未体现出美术学专业师范性特征,实践教学环节形式也过于局限。比如教育实习课程,学生四年只有一次集中的教育实习机会,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实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按照教学计划统一安排到挂牌的教育实习基地对口的中学听课、上课等传统模式。

(四)美术学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单一,不够科学合理

课程评价机制缺乏多样性及科学性,忽视或淡化了对美术教育及教学能力的评价。比如毕业设计长期以来以论文写作为主,毕业创作为辅,而写作内容又与师范性特征脱节,造成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缺乏整体的评价。

二、新形势下实现美术学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美术学专业的改革创新和长远发展,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又要赋予其新的内涵,体现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要立足本土人文资源,结合现代教育理念,突出个性特征,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要有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实现美术学突破式发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现美术学理念上的改进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美术学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发展,直接影响着美术学的发展。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不断探索和总结。

1.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美术学理念,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其学习心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美术教学特点,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组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加师生之间的自由交流与沟通。

而面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如何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要通过增加课内与课外的互动,比如组织学生观摩各种画展、专业考察等系列教学活动,利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手段来帮助学生感悟和理解,旨在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让课堂教学得以延伸。

2.强化实践教学,建立长效机制。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启发学生艺术心智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是美术学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在新形势下,可以建立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要各具有特色,以便于满足不同的需要。

3.支持成立学生社团,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或举办作品展,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例如“书法爱好者协会”、“雪花剪纸协会”等学生社团的成立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各展其能、各得其所,这对课堂知识与技能的巩固与提高有着可或缺的作用。

(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美术学发展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是进行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前提条件。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设置应该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并重点考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未来社会适应性,在建构学生知识体系合理性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就是解决“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美术学的培养目标应当设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美术教育教学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这一新的目标较之前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创新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将原有培养“能够胜任中等学校美术教师”改为“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将小学美术师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二是将原有的“能够进行美术创作、研究工作”这一目标取消,因为美术创作与研究人才需由专业美术院校培养,而这一目标的取消更符合美术学的学科特征,满足了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完善课程结构,增强培养美术学人才的针对性

1.将课程分类排列。专业课程分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拓展课三类,把专业必修课程比例缩减,增设系内的专业选修课程及拓展课程。要依据《课程纲要》将原有课程对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进行了课时调整。并在教师教育基础及拓展课程中设有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美术教学论、地方美术课程案例开发、课外美术活动组织、课件制作等课程。在实践教育课程中,设置了入学教育、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毕业教育等环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系内、系外不同类型的教师资源,打破专业界限。一方面是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原则,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实用性技能,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增强了毕业生的岗位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2.注重专业课程之间的承继关系,使今后的专业课程能够得到深入和扩展。《美术表现》这一课程,选择开设了中国画、油画、水彩、民间美术4方面内容,主要是将美术学院现有课程结构进行整合,调整课时分配,并按方向将教学内容细化(如国画分白描、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山水画、创作),充分考虑课程的先后顺序、难易程度,分别安排在第二学期至第五学期授课,但总课时数有较大下降。

3.注重课程优化。传统经典的课程要传承,不适宜的课程要更新,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推出一些新专业课程,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比如新增的《设计基础》总学时为80学时,包括平面设计基础、色彩设计基础、立体设计基础及动态设计基础,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加强创新观念,提高欣赏能力及应用设计能力。

(四)创新美术学评价标准和方式,实现评价多样化

传统的美术学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要根据课程特点、课程性质设定不同的评价内容与方式,使课程评价能够真实有效的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评价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提高与否。比如,毕业创作课程在美术学专业的背景及平台上应定位于体现学生素质的综合课程范畴,课程考核除作品创作,还包含美术基础理论、美术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展示设计环节等内容,按比例分别考核的办法,区别于绘画、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毕业创作课程。

三、结语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必须紧密结合时代需求。美术学也是如此,美术学发展的决策者和实施者以及学生都应当积极参与进来,在美术学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思考、探索、总结,不断的完善和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分析新情况,找出新路子,解决新问题,才能实现美术学在创新之中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亮生.从教育实习看地方师院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03).

(2)胡玮.高师美术学专业特色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0(10).

(3)明兰.民间美术与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艺术探索,2010(05).

中学美术教育实习总结范文3

关键词 中学 美术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自2005年秋季以来,新课程改革开始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在我国中小学全面铺开。美术新课程标准也随之推广开来。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我国广大中学美术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力求突破现行中学美术教科书的局限,积极开发和利用新的美术课程资源。

1增强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并利用好美术教材

课程资源开发不只是专家特别是课程编写者的工作,作为中学美术教师也要主动地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美术教师不能只以课堂的课本为主,还要面对课堂以外学生的全部生活;教师要创造性地去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

中学美术教材是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把美术教材上规定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与补充。实际上,学科专家对中学美术教材的开发只是做出普遍性的假设,最终需要由教师和学生来完成相应资源的开发,即对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内化和建构,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形成经验、建构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关于美术教材存在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认为,一切用于美术教科书的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教案、教学参考书及教学辅助材料(如挂图、范画、幻灯片、录像带、磁盘等)都是美术教材;狭义的理解认为,它是指美术教科书或美术课本。自1986年原国家教委提出在统一要求、统一审定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教科书的多样化即“一纲多本”的原则以来,我国中学美术教科书的建设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绩,各地区相继出版的教科书多达十几套。这些教科书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不同美术思路。

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中学美术教材是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写的系统简明地反映中学美术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技能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教师应从学生兴趣出发,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美术教育内容,并能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建议,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知识,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提高综合美术素养。

2开发并利用地方特色或学校的中学美术课程资源

2.1地方美术课程应该要有地方特色,根据需要利用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

各地区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美术课程资源各有不同,这就要求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地方特点、学校特点、中学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开发各地优势。教师要根据需要利用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构造地方或学校的中学美术课程,创造生动活泼的美术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地方美术课程应该要有地方特色,如历史古城可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现代城市则可充分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广场、青少年宫、展览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旅游景区可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来开发课程。在同一地区,城市学校可以更好地开发校外公共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展览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而农村及民族地区学校则可利用本地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如剪纸、年画、泥塑、湘西苗族银饰、刺绣、蜡染、挫花、傩面雕刻、土家织锦、凤凰纸扎等具有浓郁传统的乡土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各地的学校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展现自己的美术与教学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不同学校的地域优势,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

将校园、教室等场地作为美术课程资源之一,如利用学校建筑的门厅、走廊、图书馆、食堂、寝室、操场、美术教室等处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在显著位置安置著名教育家的雕像等形式,发动教师与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艺术角”、“才艺展示”等栏目,创造可观赏且受审美熏陶的校园文化,一方面促进学生美术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成长。

2.2积极开发校本美术课程资源,构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学乡土教育课程

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外的自然、社会的大课堂拓展课程资源,如风景名胜、传统壁画、历史古迹、博物馆、美术馆等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引导学生从中观察、感受、获取相关的美术信息。其次,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拓展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下转第120页)(上接第104页)公园、路段、社区等环境中的美和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美化环境的强烈愿望,然后进一步要求学生的设计草图或制作模型来解决问题,或为公共设施设计标志,给各种社会活动制作宣传画等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美术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在课程教材改革中,不少学校在分析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域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中国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学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美术课程的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文物和自然资源,例如雕塑、壁画、岩画、宗教建筑、园林、名宅以及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尤其是当地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非物质遗产,可开发新的美术教学内容,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这些课程在传播乡土文化、培育学生的乡土文化底蕴、培养文化认同感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有的初中开设了“剪纸”课,把本土传统手工艺引入课堂,甚至聘请民间艺人传授技艺,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我国古老的民俗与民间传统文化,使之成为美术教育现代化可以凭借的资源。这潜移默化地培养了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责任感,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美术教师在中学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开发适合本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同时改变以往狭隘的美术学科观念。所以,中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既要考虑到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与联系,又要体现出中学美术课程本身的特点。同时,中学美术教师一定要从理论上认识中学美术课程资源的概念、性质、种类和存在状态,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步骤与利用方式,同时,还应进一步重视学习和吸收国内外中学美术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总结出的实践经验。

本文为2014年吉首大学师范教育综合改革课程建设委托项目《中学美术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014JSUKC020)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肖明华.阳光・雨露・清风――感悟新课标下的农村中学美术课程资源建设 [J].宜春学院学报,2010(1).

[2] 范向军.对中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再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

[3] 谢芳.中学美术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林钰源.艺术考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中学美术教育实习总结范文4

关键词:儿童画创编;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254-01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儿童画创编课程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画的最高领域,这门课程涉及面广,溶中西绘画技巧于一体,儿童画创编课程主要研究的是创编的思路和绘画技能,提高手绘能力、创作能力为重点;结合美术教学理论,美术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及设计与指导要求等问题。是培养幼师生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帮助教师形成和掌握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态度、知识与技能,为高质量地开展小学及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现状与分析、要求与目标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培养模式密切相关的课程体系结构不严谨,课程设置不够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没有新意,相互关联缺乏理论依据,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课程设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有些课教学内容的“课程本位”唯美倾向严重;尤其是不能适应当前幼儿美术教学的发展,达不到学以致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们学习美术积极性;师资队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不能适应儿童创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等。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知识素质水平和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创造优质高效、动态而有活力的学前教育改革对人才的需要,我们应认真研究美术专业的职业性质和整体规划教学活动,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特定职业岗位的要求。

三、教学研究措施

(一)从实际出发深入浅出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在结合儿童画整体发展趋势上找突破,通过网络和资料了解国内外大量的优秀的儿童画作品,仔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分析儿童的绘画心理,把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共性和差距提到日程,在如何发挥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上动脑筋。努力从思维、立意、创新及表现方法上做文章。创造出具有个性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有高超的艺术境界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上好一堂“儿童画创编”课不仅能让孩子们在活跃热烈的气氛中学到丰富的知识,经历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使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二)实践能力的锻炼。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的儿童画创编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美术应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找到事物间的联系,发现教育规律,对教育教学现象做出敏锐的判断力和形成新的教育和教学方法,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在实际教学上的问题及能力。

儿童画创编课主要以绘画为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它是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想象力,从而实现自主创作为目的。因此,充分的课前准备就变得至关重要。首先,在材料的选择上要做到内容广泛、内涵精深、知识全面准确,然后要熟读并牢记,最后消化理解成为自己的知识。注重教学环节,为了能在短短的一堂课时间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就需要备课教师反复推敲,变广泛为具体,变复杂为直观,知识全面而不杂乱,寓意深刻而不难懂,通过整个备课过程使幼师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三)创作能力的培养。

儿童画创编课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超丰富的想象力,发散、跳跃性的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而儿童画创编课又把主动权和自由发挥权都交给了孩子们自己,这对课堂教学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为了应对孩子们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怪异的问题,及时解决小家伙们不断出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聪明灵活的回答和机智果敢应变使幼师生们炼就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超强的组织能力。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也是炫丽的,他们最善于用五颜六色的画笔表达内心世界。“儿童画创编”是为幼师倾听孩子们心声设立的频道,是师生情感沟通的纽带,它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而且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户外写生、课外活动、学生见习、实习和执教环节的实践运用等形式,能充分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合教学实际工作需要,具有很强的特色,有十分的必要。

(四)教学法的运用。

充分运用观察法和实践法,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侧重水墨画、色彩画、黑白画等:对作业保存、成绩评定等环节开展研究。培养学生掌握创编规律基础技能外,通过运用欣赏法、教学情境教学法、拓展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儿童画创编教学,将学前美术知识综合的应用,学前专业开设儿童画创编课的班级多,又是必修课程便于进行课程研究和推广。

中学美术教育实习总结范文5

美工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一直以来没有较完善的系统教材,部分教材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技能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捕捉、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应市场的变化、人才的需求适时编制行之有效的、结构合理的专业实践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美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

首先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体的方式贯穿理论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实践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整合统一,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新专业教师教学思维

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老师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授课的方法都是跟大学老师传授的方法基本相同,没有考虑到所面对的学生水平的差别,培养的目标不一样,教学的方法也应有所改变。如果我们的老师没有思维方式上的根本性转变,那就不可能建立起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可能有适应职业学校工艺美术教学的新模式。同时,设计教育既是职业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在我国设计教育界极不深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学科专业的“双师型”人才的学术带头人。只有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才能加速和促进工艺美术教育知识结构人才的良性循环,为保证专业课教学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四、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改变实践教学中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实践教学方法。

1.理论性与示范性的互补式教学方法。是指将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具体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补充,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发展,把已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的讲授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层次地具体实践指导。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加深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幻灯、图片、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适当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扩大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

3.开辟第二课堂,注重能力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使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积极开展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安排学生亲身体验岗位环境,聘请用人单位、技术人员亲临讲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提高。

4.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方法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它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改选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

5.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指导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实践、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实践内容、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原有基础上达到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个阶段,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相关企业基本技能为主。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最终由企业方、学校共同组成的工作组对学生实习结果做出具体评价并提出建议。

六、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概述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比理论课的闭卷或开卷考试工作量大,组织难度更大。美工专业实践教学课考核应将期末一次性“全权式”考核改为“分层式”即多次考核。实施考核多次打分制,分层考核的方法,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使学生由过去的横向评比转为纵向评比,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种考核方法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考核进程中还要注意考核的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的选题要求,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力度,从而让学生切实提高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陶昕.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研究——教学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A].2004年广东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论文集——教学探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

[2]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中学美术教育实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师范生 美术字 书写技能训练 “六法”

一、“六法”提出的背景

笔者曾在一次师范生毕业班举办的“美术字抽签比赛”中目睹:有90%左右的学生不仅不能把字写得美观,就连字体最基本的笔画、部首也难以写准确。问其原因,学生回答:“忘记了。”事实证明,按照教材规定的美术字教学仅一年级有8课时,学生只能在理论上知道一些常识,作业练习很少,技能得不到巩固,毕业后仍不会写美术字。而目前随着文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中小学美术字的应用很广泛,教学、生活、环境美化等方面都离不开美术字,师范生若能熟练掌握书写美术字的技能,对面向农村、面向小学、面向实际都是很需要的。故此,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一直把美术字的书写作为师范生十项基本功常规训练与过关项目之一。

因此,笔者围绕“如何强化师范生美术字技能训练”这个课题,根据书写规则和学生心理特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力图寻求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3年下来,使每一个师范生都能写一手漂亮的美术字。

二、“六法”的内容

1.个人练习法。即学生依据教师系统传授的美术字书写知识结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选用不同字例进行自我练习,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根据基础状况学生可采用模仿性和创造性、半独立性和独立性、课内和课外等练习方式。经由单线体──黑体──宋体的先后顺序分步进行练习,教师定期进行辅导、抽查、批阅。

遵循的规律是:自练──辅导──掌握。

优势是:自学能力发展快,知识技能迁移快。

2.辐射辅导法。由教师、科代表、小组辅导员、组员构成网络系统,逐级进行辐射辅导。根据字体特点、结构、书写规律,教师有计划地提前向各班科代表布置书写内容,并对其作业进行当面辅导。科代表对小组辅导员,小组辅导员对组员,以同样的办法、相同的内容依次类推,教师随时在学生中进行个别抽查,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控,有的放矢。

遵循的规律是:逐级辐射,环环相扣,共同受益。

优势是:(1)科代表、辅导员既是被强化训练的对象,又是强化训练的一支力量,“小先生”制促使他们美术字写得更好。(2)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照样可以兼顾辅导几个班的美术字技能训练。(3)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精神。

3.亮相训练法。即学生当众书写美术字。学生可在教室黑板上用粉笔或油画笔、排刷书写大美术字。利用每周上课开始5分钟,安排3名学生到黑板上各写一个美术字,教师当场批改、纠正;每天晚自习时间由4名学生到黑板上各写两个美术字,8个字组成完整内容。由于是亮相书写,人的自尊心理得到强化,求成动机受到激励,学生写起字来特别专心,字的好坏一目了然,大家方可相互点拨,共同切磋。这样,每学期平均每人有9次上讲台亮相训练的机会,长期坚持下去,书写技能大大提高,且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训练环节是:亮相书写——相互点拨——教师辅导——共同提高。

优势是:书写的同学得到锻炼提高,旁观者相应提高其鉴赏、判断能力。

4.实践锻炼法。美术字除了课内外经常练习外,还要联系实际参与校园美化和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如学校的橱窗布置、会标、黑板报、节日庆典、校园美化等,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予以适当指点。如附近的其他学校、厂矿等单位需要写美术字,就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学用结合,相互促进,既使他们得到了锻炼,又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基本环节是:实践锻炼——教师指点——技能形成。

优势是:(1)有利于加快技能技巧的形成。(2)有利于增强实际应用能力。(3)有利于培养大胆工作的精神。

5.识错辨认法。教师根据学生练习现状,把能反映普遍性问题的笔画、部首、例字有意写错,让学生辨认,并找出易错的原因和矫正办法。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完全掌握某种技能需要有个过程,其间教师可按不同阶段随时注意发现学生练习时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典型字例,在班中进行识错辨认,或组织学生走向社会查找广告、版面、招牌、会标文字中易错的笔画、部首以及错别字,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情况的再现。

基本环节是:辨识错字——寻找原因——矫正错误。

优势是:(1)有利于学生书写规范,准确。(2)有助于养成学生做事认真、细致、严谨的良好习惯。

6.现场比赛法。根据学生训练状况,适时、适度、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技能水平。因为学生在比赛前,人人积极准备,个个发表意见,组织内部观摩,互相评头论足,教师此时因势利导,通过评论的形式促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比赛中,人的威信动机和自尊、自我求成的需要得到强化,而竞争心理又会反馈为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兴趣的提高。比赛后,通过评委的评判,学生明确自己的成败所在,鉴赏力、判断力不断加强,以利于更进一步学习与提高。

比赛的形式有:选拔赛、抽签比赛、集体表演赛。

遵循的规律是:在比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赛。

基本环节是:比赛组织——比赛活动——比赛评讲。

优势是:(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诱发求知欲望。(2)有利于培养竞争意识、集体主义观念、互帮互学精神。

三、“六法”之特点

1.以技能为主的职前岗位训练及训练方法的多样化。

2.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书写规则为主线的原则,注重技能教学的实践性。

3.利用求成动机对学生的激励,使学生主动争取时间,积极强化训练,共同商讨切磋,技能明显提高。

总之,上述“六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成套化、系列化、结构化的有效训练形式,便于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和动机,突出学生书写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不过在实施过程中,这六种训练方法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而要相互结合取得整体效应。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六法”进行技能训练,一年后即可大见成效,学生基本上能独立书写黑体和宋体字,再经过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强化训练,巩固提高,到第二学期进行过关考核时,合格率便可达90%以上,优良者占70%—80%左右,到了第三学年主要应用于校园美化和各项社会活动,练就过硬的本领,实习时人人就都能以熟练的技能服务小学,服务社会,适应当今时代文化、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