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

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范文1

关键词:传统教育观念;新教材的特点;基本策略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与传统的教学大纲不同,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在新课标改革下寻求一种既恰当又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找出其特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新课标改革强调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应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和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

教育理念对于教育改革而言起着先导性的作用。教师是奋斗在教育一线的实践者和传授者,教师教育的观念决定着教育改革实施推进的速度,关系到教学目的能否完成。物理新课标教材与从前的传统式教材相对比,更能充分地体现以实验作为物理学基础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教学方式可为以下几点:(1)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动手实验;(2)观察实验的过程,认真记录;(3)探讨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开展学习的组织者、教授者、引导者和配合者,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精神,从而教授学生怎样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把知识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拷贝在学生的脑中,这种强迫教学法其实是在扼杀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这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的结果。

二、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在内容上添加了大量的插图和“迷你实验室”“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等多个小栏目,这使教材的形式多样、鲜活,内容也丰富多彩,可读性、可视性、启发性都有了较大的增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插图在课堂上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插图来导入课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物理初中三年级的第一章中,安排的插图是让学生通过联想来思考水的旅程,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这就达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效果。因为插图的直观性比较强,能有效地让学生了解在现实中教师无法进行描述的场景。

挖掘和发现新教材里小栏目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促进新课程的实行。例如,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讨论与交流”,它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推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合作,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活泼的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物理教学的基本策略

1.建设活力课堂

学生自身具有很强的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师通过探究的方式构建了一个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建立具有活力的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了解物理学知识。

2.建设魅力课堂

初中生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和旺盛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很差,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地设计课堂问题,建立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交流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惯性”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当你坐在汽车里的时候,如果汽车突然启动或者急刹车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然后鼓励学生将这种感觉在课堂中进行分享、讨论。这种关于生活问题的物理知识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在生活中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合理的科学依据,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轻松、主动地去探求新知,这样也就达成了建设魅力课堂的目标。

3.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通过Flash和幻灯片,将抽象的物理学知识和微观世界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与传统教学时的教学设备,即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的方式相比更加生动形象且带有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与学中都起着带领和指导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其业务进修,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去挖掘新教材的特点,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尚荣.创新教学创造快乐: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0(05).

[2]许光.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的理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

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范文2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合作学习 引入对策 

合作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健全人格的素质教育方法。实践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参与性,使学生在体验物理科学探究中掌握探究和学习方法,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协作能力。 

1.合作学习引入的基本原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科学分组,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划分极为重要,教师应在全面、系统了解学生物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等基础上,基于异质同组和隐性分层原则,将学生分成优、中及低三个层次,每个小组控制在4到6人。(2)统一课堂,合作学习的落实要求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性发挥要做到统一。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效用,能激发学生表达自我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小组互动、交流的积极性。另外,也要平衡及协调各个学习小组[1]。(3)机会均等,在学习小组内部,应让不同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学习小组间,要为每个小组提供均等参与和成功机会,并要积极优化评价方式,将小组成员的情感、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作为重要的评价要素。 

2.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引入对策 

2.1明确合作学习教学内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非所有章节内容均可开展合作学习,比如知识背景、基础理论等知识就不宜开展合作学习。再如速度、路程等基本物理知识只需要学生通过思考理解就可以达到教学目标,没必要开展合作学习。所以,物理教学必须对教材进行足够的研究,深入挖掘教学资源,选择学生通过思考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及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和探究的内容开展课堂合作学习。比如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中,让学生对浮力概念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显然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这些内容在教材上是找到的,无法锻炼学生的发生思维和实践能力。若教师引导学生对“下沉物体会不会受到浮力影响”进行合作学习,在学生会先进行猜测,再进行交流讨论,课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他们会积极地合作交流,并一同完成实验找到答案。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及目标,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及目标,课堂上有序引导学生打成小组和个人学习任务。 

2.2教授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首先,应指导学生掌握分工技巧。要让全体学生都明确在合作学习中合理分工的重要性,教师要指导各小组组长正确掌握组员分工方法,根据组员实际情况分配合理的学习任务,确保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学习活动。比如:通过合作学习开展物理实验时,必须明确各组员的分工。《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操作步骤,告知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包括记录蜡烛的熔化、凝固中物体的温度、形状变化等。在此实验中,学生分工明确,有负责观察温度变化的、有准备实验器具的、有动手操作等,通力协作顺利完成实验,不仅保证实验教学的开展,还激发学生的热情。 

其次,锻炼学生善于总结的能力。每个学习小组对于同一内容的学习方法是有所差异的,不同学习方法具有其优势[2]。教师应指导每组成员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看法,并学习他们的方法,从中得到启迪,并要善于总结和归纳。 

2.3准确掌握合作学习开展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生开展的时机把握极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一方面,在学生出现“卡顿”时,教师要适时进行合作学习。初中物理中有较多抽象性的概念知识,通常教师向学生进行基本物理概念提问时,学生无法准确答出。此时,如果教师采取知识直接灌输,则学生很难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可实施合作学习。首先向学生给予典型的物理现象,再引导每组学生讨论,在互动交流中学生更容易投入学习,进而优化学习效果。比如在短路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先向学生列出实际生活中的短路情况,再让学生对短路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了解短路发生原因,最后阐述短路概念。这样就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在学生疲于思考时可进行合作学习。初中物理中大部分实验需要动手探究,仅仅思考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将演示性的物理实验转变成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的设计、记录实验操作步骤、详细阐述实验结论。特别是在学生疲于思考时,应鼓励并指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去理解知识,比如:小孔成像、灯泡功率测定等实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 

2.4重视课后合作拓展学习 

教师应重视课后合作学习,以延伸和强化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可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课后物理作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比如:在《电阻》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在未安装电压表的状况下,如何知道未知电阻物体的阻值。各学习小组会自觉进行讨论,每组会设计具体的测定方法,甚至提出多种测定法。通过此种开放式、探究式合作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 

3.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是符合教学发展要求的,不仅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培养。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并应用好合作学习,实现优质、高效的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杨鹏俊.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讨[J].中学生数理,2014,20(6):144-146. 

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弊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策略

在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了要将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教育融合于物理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观念,从而改变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观以及人生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思维能力,为以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现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教学,还应该在教学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生理特征出发,并且以新课标中所展示出来的初中物理的感情、价值观和态度为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的教学。不仅如此,初中的学生们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在这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都是非常明显的,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说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会随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改变,针对自己比较喜欢的教师非常感兴趣,认为自己可以胜任这个角色,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而且,学生对于一些新鲜事物还会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但是在产生好奇心的时候会伴随一些负面情绪,会阶段性的出现一些不稳定的情况,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物理产生一定的兴趣,要积极的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意识。

二、将初中生的特点和态度、价值观、情感结合在一起

为了更好地进行初中生的物理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初中生的特点出发,寻找一定的优势进行教学。

首先从初中生的意志力进行分析,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学习中会经常性的感情用事。例如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告诫学生在把握其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态度。

其次从学生的思维角度进行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初中生能够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但是这些想法一般都是非常不成熟的,容易产生偏激的心理和倾向。所以说,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并且针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加强自身的判别能力。

三、将初中物理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模式融合在一起

针对这一小节,本文主要从物理教学中的“简单机械主体为主的杠杆平衡条件以及滑轮内容、杠杆知识、浮力、匀速直线运动、惯性进行分析,着重体现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融合。

众所周知,在生活中以及生产过程中会有不一样的杠杆,比如说钢丝钳、大力钳等。通过学生在学简单的机械的时候,会发现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能够更深入地体验科学技术的力量。通过书中对我国古代杠杆平衡条件的描述,从俄国人了解到了古代劳动人民使用简单机械的情况,会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这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的情感应用。

在学习杠杆知识的时候,先让学生爱上这个知识,然后让学生通过对物理学习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

比如说在学习“浮力”中,新课标中并没有涵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但是在教学参考中明确指出了可以通过对潜水艇以及轮船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浮力知识的兴趣。在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感悟到科学家对科研刻苦钻研的精神,要积极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家对待困难的态度和求知的态度,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这也是情感策略的一种体现,正是源于情感策略的这一研究,才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学习。

比如说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讲解的时候,要结合生活中的表现,将生活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可以通过看报纸对交通标志和城市交通的了解,要了解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希望能够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生活中的一些感悟激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应该产生一定的安全意识,要努力的培养社会公德心,要形成一定的科学观。不仅如此,在教学目标中还明确地提出了要让学生感受到所有的物质都是在进行永恒的运动。如果我们是静止的状态,那么地球就是运动的状态,无论什么时候一切运动都是相互的,是对立的。再比如说,在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时候,新课标还提出了要将车、船时刻表结合在一起,要学会使用时刻表来判断飞机、火车以及轮船的速度。要求学生要时时刻刻关注生活中物理科技的应用和作用,可以对车、船、飞机的速度进行比较,感受一下我国科技的发展,感受一下科学的力量,从而更努力地学习物理,这正是本文中所倡导的价值观的理念。

总而言之,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和物理教学结合在一起,将生活和物理教学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傅雪平,楼松年.在习题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探讨[J].物理教学,2011.(10).

2.陈学寿.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J].成功(教育),2010.(09).

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范文4

【关键词】基础教育 初中化学 教学思考

一、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的途径

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对化学兴趣最好的途径便是化学实验法,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多媒体影片和实验室操作。基于学生对于化学未接触,其一: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搜寻一些相关的动画片中,一些有利用简单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画效的动画片段,或者播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的案例,让学生们对化学有着一个初步的印象。其二:利用实验室现场操作,注意教师严格规范学生在实验室的纪律与行为,对于一些试图擅自拿取化学药剂的学生,进行严格批判,加以警示。实验室现场操作,利用“镁条燃烧”“氢氧反应”等一些入门化学实验,但具有一定的高温与强烈视觉系的反应现象,让学生们对于化学立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则加以解释,让学生们按部就班,学有所成之际便能亲自做实验,给予学生一份化学实验的憧憬,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一)化学记忆法

化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更是一门充满趣味的学科。学习化学中,虽然有较多需要记忆的化学方程式、化学元素、化学物质等,但结合文学音韵的特性,化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一些趣味的记忆方法。如歌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会意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浓缩记忆法等等。常见的一些口诀,在教授化学元素学习过程中,利用谐音法“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嫁给大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又如在实验室制氧气,利用浓缩记忆法,把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也可巧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新课标下的化学记忆法层出不穷,即考验了教师的化学智慧,又加强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记忆效率,鼓励学生自主创造记忆口诀,实现学生对于化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新课标下的初三化学教学方式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下,要求对于化学学习与实验的重视程度相一致。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有利于课堂内学习与讨论的实施,更保障了实验室中化学实验的规范、安全操作。

例如,在金属Na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性格、性别、学习优异性等综合学情,进行合理化、科学化地分组,6人一组为宜。在实验室中,首先进行安全规范教育,让学生们知道化学的危险性。先进行Na和H2O的化学实验反应,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实验过程、反应速率、反应现象、是否有沉淀等方面,让小组学生协同合同分别记录,进行课堂参与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而综合Na和H2O的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学生对于金属Na的全面了解,教师合理化、安全性地分配每2组一瓶Cu(OH)2溶液、稀HCl、浓HCl,通过小组之间的配合4人做实验、一人说相关反应现象、速率、过程等进行描述,一人用白纸记录实验报告。采用小组制度,保证每个人能够参与一次实验的操作,增强其化学实验规范与安全操作技能。综合小组实验报告,提出对比Na和H2O的反应不同,教师引入酸性溶液和氢氧化碱性金属溶液,引出置换反应、还原原理等知识点,实现一体化的化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化学知识全面性学习。

(二)环保意识教学法

基于新课标的我国素质化教育体系,学生们对于环保意识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注意与重视。引入环保意识的概念,利用化学的知识与原理去解释其中的来因去果,既能实现化学教学的兴趣化,又能巩固与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材播放臭氧层的破坏状况、酸雨的破坏力、温室效应导致的不良现象、白色垃圾的污染、三废的危害等视频动画配音解说,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与生活、自然与生活中存在的环境污染。教师利用化学的知识与原理,对于部分环境污染现象进行解释。

例如:酸雨现象。书写酸雨的形成反应化学方程式: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分析其中SO2的主要来源:工业制造排放、汽车排放尾气以及火山喷发。让学生们能够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SO2的利用方向、危害、化学与物理性质的学习,提醒学生用化学科学发展观的观点来讨论未来SO2的使用率,是否降低乃至不用,可以用何种化学物质来取代?

又如:温室效应现象。再次,利用一些图表,简单地分析全球气温的不协调变化,让学生认清现代社会化进程下的全球气温的怪异现象。对于CO2的化学与物理性质进行解释,介绍一些相关利用途径与危害。解释其产生原理,大部分是通过能源的氧气燃烧所产生。提出“新能源”的开发与研究,让学生们讨论未来“新能源”的重点开发对象,有哪些“新能源”的绿色环保型?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创新思维、强化其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化学科学发展观的人生观,实现未来化学人才的启迪。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的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奠定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知识。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初中化学教师秉成刻苦钻研、推陈出新、锐意进取的精神,让初中化学学科渐渐地走向了一条多媒体化、实验实践型、教学多元化、环保意识化的科学综合学科道路。

【参考文献】

[1]孙正霞.兰州六中初三化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11).

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困惑思考

我们从传统教法中,走进了新课程,我们深切期望着,新课程改革能给物理教学以致其它各学科都带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生机。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的确,各校在教学方法和理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显现出一些困惑,并对此作了一些思考。

一、物理内容多,而课时安排少。

在我校,在高一学年物理课每周安排了3课时,从理论上看课时好像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但物理教材的内容,虽删除了部分内容,也增加了不少内容,从整个知识体系看,物理知识点是有增无减,其特点是内容更广,容量更大。教师要依靠课堂搞实验探究活动,而且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这个过程是很费时间的,且没有考虑到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是教师逐步引导、讲解还不一定能听懂。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是很仓促的。再加上新教材增添了大量学生探究实验,实验一多,老师要完成教学内容更难。

现在不少学生普遍觉得物理太难,而不愿意学习物理。在我校,这样的问题已经显现,我校位于陕西最南端一个山区小县,总人数也就6万左右,我校也是县唯一的一所高中,最近几年走出的高中生没有一个愿意考与物理有关的专业,至少没有一个选“物理教育”专业的学生。物理本来是多么有用的一门学科,物理本来是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多么紧密的学科,物理本来是多么有趣的一门自然学科,却被我们教得被题海、被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缠身,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这难道是个别现象,这难道不值得我们物理教师和所谓的专家思考么?

我经常和其他学科的教师开玩笑,教物理的是最不划算的,你想如果学生语文学不好,物理能学好?因为物理题好多是在跟你玩文字游戏,语文没有学好,理解能力自然肯定差,人家用文字跟你设置陷阱,不小心就上当受骗,因此想学好物理必须学会钻牛角尖,钻文字的牛角尖,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内容上反复强调、说明,弄得老师和学生身心俱疲,哪还有心思领略物理学科的生动有趣;更要命的是数学,如果数学学不好,那更别想学好物理了,有的物理题用的物理知识和原理非常简单,但计算、推导过程相当复杂,有的高考题就是如此,由数学推导的分值比物理知识分值多,不禁想问一下,这到底考的是物理题还是数学题,数学在高考中已经占了150分啊!我们物理只有110分,你在这里还要插一脚不说,关键是影响物理教师的声誉啊!可以说高考物理很大一部分难就难在数学上。这些虽然是玩笑话,但我想也反映了一部分问题吧。

二、初中、高中物理知识台阶相差更高。

初中教师一般讲得细致,类型归纳得全,练得多,考试常见题型也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只要学生围着教师转,听老师的话,学好(实际上是考好)物理不成问题。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讲的是面面俱到,只能选讲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自然感觉高中物理好像一下子上升了好几个台阶,太难学了。普遍感觉听懂容易,学会不易,一听就懂,一做不会。

我校学生以前文科班不到2个班,而现在,文科班占了一半,甚至超出理科班的学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正常现象,但我知道很多学生是喜欢学习物理的,他们只是一开始就被吓退了,我想我们的专家,我们物理教师是有责任的,我们从一开始就宣传物理难懂难学,学生也先入为主,对学习物理有畏惧感,加上一开始无法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而影响高中学习的情绪,无奈地放弃理科选择文科。

我想我们为什么把物理搞得这么难学?为什么不想一些更好的方法吸引学生对物理更感兴趣?我们平时考试、高考为什么把物理搞得这么难,为什么不把难度弄得更均衡?还好,通过最近几年的新课改考试,高考物理题的难度已经有所下降,但是话又说回来,高考的选拔制度并没有什么改革,作为教师在平时上课敢把难度降低么,因此高考的选拔不改革,新课改可能也只是换汤不换药,课改前的惯性不自觉的就延续下去了。

三、高中和大学物理知识衔接问题尤为突出

不仅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有问题,高中和大学物理知识衔接问题应该更为突出。我们陕西物理的选修教材,《选修3-1》和《选修3-2》是必选的,《选修3-3》、《选修3-4》、《选修3-5》要求只需选修两本,这样必有一本物理知识没有学到,比如学生进入大学或考上研究生,学习热学,结果《选修3-3》的基础知识都没有学,怎么办,只有临时自学了,很多大学教师应该有此苦恼吧。更何况,据我所知,很多学校为了挤出更多时间,甚至只选其中一本,这样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缺憾就更多了。

四、数学知识准备与物理教学进度不同步

高一物理一开始就经常用到斜率、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向量等数学知识,但这些知识点在数学上安排滞后,这对学生学习物理和老师教学时造成了很大困扰,有时物理教师不得不充当数学老师了。

我在想当初搞新课改时,各科难道是在独自进行的,物理和数学联系这么紧密,相互之间就没有沟通,这恐怕本身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吧。

五、新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上是有些缺憾的。

教材选择的多样性和学校自主选择未得体现,陕西的物理教材是大多选的是沪科版,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而学校基本上是被动选择的,教材培训时听到培训老师讲的都是赞美之词,最有权站出来说话的一线教师基本上没有声音。只是提到新教材时我听到的基本上是否定态度的。

高中物理沪科版教材内容中有的概念就不严密,有的感觉就是为了显示出跟老教材不一样,非要换一种说法,个人感觉别扭,不像老教材中的简洁。这样做这些本来“爱钻牛角尖的考试题”带来更大的困惑。比如《必修一》第27页,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为“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考试选择题中,如果这样说的话就是错误选项。更准确的概念是“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我们都知道学生认知过程一般是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有的又是从特殊到一般好理解些,有的又要从一般到特殊才好理解,这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必修一》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课本安排的顺序是先讲特殊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及其公式,再讲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样不是不习惯,而是从特殊的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很难推出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相反如果先讲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再导出特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那就是顺水推舟的事了。

有的内容又显得凌乱,比如《选修3-1》在三个地方都涉及到“多用电表”,在第55页的§3.1、第69页的§3.4和第85页的§4.3中都有。这样分节介绍,似乎降低了难度,但学生的综合能力达不到的话,我个人认为这样过分零散是很难学好的,并且电表的改装未学之前,也是不适合介绍多用电表的。

基于以上的困惑,我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1、学习新课标、熟悉新教材、实施新课程。

学习研究新课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新课标包含了新课程的性质,理念与培养目标,这些都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作为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标非常重要,是进行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新课改理论提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中心,教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物质基础,教材是具体教学活动的起点。熟悉教材内容是搞好教学的必要前提,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熟悉教材的内容、结构特点、编写理念,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就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会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要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其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是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我们要发挥物理这门学科的优势,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课堂,而不仅仅限于高中阶段。

2、关于初高中衔接问题,我的设想是加强学法指导,跨跃初高中新台阶。

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我的想法是在教学中主要做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高一新课前,开设物理初高中知识衔接的选修课,根据衔接教材中的内容与高一教材的结合程度,加强学法指导,适当复习初中知识,并分散到各章节中去。二是与数学教研组协商,让他们适当调整教学模块,将斜率的概念、三角函数、向量等知识提前上,为物理教学服务。

3、关于课标、教材、教辅和考纲未能统一的问题.

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范文6

关键词:钻研教材;关注学生;教学有方;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随着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与实施,教师的观念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减负的观念已经深入全民的心中,从单位时间中求得教学的高质量已经成了越来越多教师所关注的问题。物理作为初中生接触的又一门新生科目,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时效性。

一、心中有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和研究透新课标的思想

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标,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师对教材的深研应转移到课前准备上。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协调发展”来进行研究教材和新课标。必须在课前作充分的准备――肯花时间精心钻研教材,要做到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抓住本课的教学目标,抓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材的再处理――所谓的教材统

整,对教学内容做适当地补充、拓展。同时,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要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课堂才会由此变得更精彩、更有效。

二、眼中有学生,关注学生基础,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让不同特点的学生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这才是教学的宗旨。我们知道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模

子。为了获得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我们应多多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时,知识内容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教师语言要深入浅出,照顾到接受能力较差、层次低的学生,使他们不掉队,学得扎实。同时,教学要求应有层次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吃得好、吃得饱。

教师应清楚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课堂上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只要学生在听、在思、在动,就不怕学生学不好。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学有所得。

三、手中有方法,精心研究教法、学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这对教师就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精心研究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授之以鱼,仅供餐饭之需;授之以渔,终身受用”,是的,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是教的最终目标。因此,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然后,再让学生利用这些方法举一反三,运用到实际学习中去。那么,怎样的方法是有效的方法呢?初中物理教学中,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不同的刻度尺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不同,如: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厘米,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那么,怎样的刻度尺才是把好的刻度尺呢?凡是符合测量要求的刻度尺都是好尺,并非最小刻度越小的刻度尺越好!同理,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的教学方法,才是好教法,才是有效的方法。

四、提高巩固练习的质和量,检测课堂的有效性

练习、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在有效教学中必不可少。提倡书面作业当堂完成;严格控制作业总量,精选作业,优化作业结构;要重视作业的批改、反馈和矫正,要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难题档案;教学检测以必要、适度、科学为原则,重视过程性、多样化、个性化检测,发挥检测的发展;重视命题、考试研究,考试要为改进教学服务。考试、检测要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五、须进行“三维”教学反思,全面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立足“三维”,即:立足于学生,立足于教材,立足于课堂的成败进行反思,从教材、学生、方法三个角度反思。要想达到三维要求,教师要乐于思考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乐于与其他教师分享交流自己成功的经验、乐于通过反思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成长、乐

于通过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做好教学反思,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