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范文1

【关键词】 数学教学;优化环节;做法

一、前言

新时期,人类发展进入了以智力资源占有、配置为主,重视知识生产、分配、使用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时代。但是,从国内教育现状来看,重“分数”的应试教育依然存在。就家长来看,一味地追求高分;就课堂教学而言,一味地“填鸭教学”;就学校而言,盲目地追求高升学率。凡此种种,导致学生学习单一、被动,缺乏主动性和探究学习精神,导致学生的创造性严重低下。由此,新课程推进下的人教版初中教学课程对原有的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线教师必须要优化教学环节,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尽快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

二、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环节

(一)优化课堂导入

创设适合数学课堂学习的问题情境。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标准:“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设置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好奇心,诱发其去探究学习内容,尽早地进入学习的备战的状态。比如:通过进课堂学习找座位的方式创设直角坐标系的教学情况、通过猜字寻找数字间关系的方式来创设函数与方程的教学情境等等。

(二)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的要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遵循这一原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地接受能力,进行分层教学。

首先,进行学生分组,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要采取学生自愿、老师及家长意见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将全班的学生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将小组冠名的时候要避免“差”字出现,可将A组命名为“竞赛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基础组”,这样也给每一组提出了学习上的要求。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这样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学期我们都会根据学生成绩和本人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其次,进行分组备课。学生分出不同组之后,教师课前要做的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备课,这样就不至于学生分组流于形式。在备课中要明晰,那些内容是该小组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该小组只作了解的等等。最后,进行分层次课堂授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上课,在上课时,可以考虑将学生分两大组,即优等生组和相对差等生组。同时,采用帮扶教学的方式,即“优等生——差等生”的一一对应方式。

(三)优化作业批改方式

作业批改是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师生双方获取“教与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作业批改方式的多样化。具体可做一下的尝试:第一,随堂作业批改,主要是针对比较简单的随堂作业进行的,采用集体讨论答案的方式,进行统一批改。第二,小组批改,将A、B、C三组学生均匀分组,保证每组都包含了同等比例的三个层次学生。有老师在上课前对上节课留下问题的答案进行阐述,由小组内学生对答案进行批改,并把批改情况向教师汇报。第三,教师批改,由老师对分组成员进行抽查批改,寻找问题,了解情况,并对明显的问题进行面授。第四,进行批改信息的反馈。

三、具体的可选择做法

(一)要鼓励教师大胆地去尝试

首先,老师要自我激励,相信自己是可以上好新课程的。其次,学校及上级部门要给予其足够的信心和勇气上好这些课程,减少对教师新教学方法的责骂。最后,就是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为上好新课程做好准备。

(二)要注意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当学生学习注意力下降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向A、B、C分组的同学进行简单的课堂问题问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积极性给予适当地加分。

(三)合情使用小组讨论,使课堂结构高效化

如何有效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在正确理解和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基本理论内涵和特征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了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职责,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3)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顺利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就应该建立一种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四)示例演练

示例演练是进行学习的方式和认知心理学中信息加工原理。 在课堂上进行示例演练是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法则、提高能力的新举措。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学得又快又好,是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示例演示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示例演练教学的做法是:基本概念习题化,基础训练多样化,习题编排合理化,训练方法科学化. 且每组习题都应具有低起点、快节奏的特点,从而提高正确率。

(五)双边活动

课堂教学以师生双边活动为主要形式,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智能的重要场所。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由于教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所以,学是教的基础,是教学过程发展变化的内因,教是促进学的外部条件,教是通过学起作用的. 从教与学的关系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参考文献:

[1] 肖爱贞.新课程标准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2)

[2] 汤志新.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20)

[3] 王信华.优化数学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 2010(10)

[4] 刘洁.研读新《课标》 引入新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之我见[J]. 甘肃教育. 2009(23)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范文2

关键词:难点处理;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随着各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课堂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角色,激发出数学独特的魅力,成为教学改革的焦点。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把握课堂,准确处理课堂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心备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整个教学系统都处于高效运转的状态,必须提高备课的质量,实施有效备课。首先,作为教师应该明确角色转变意识。教师不再去唱独角戏,而是如何做一名指导师、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通过文本研究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出教学计划,这个计划要反映教学大纲要求、要体现进度安排,更要突出重难点,同时还要关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并做好相关课件、实验、教辅资料的准备。当然,备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备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个性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及学习习惯、方法等,尽量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

重点和难点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处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而对重点难点的处理技巧更为突出。举例,在学习抛物线一节中,教学重点是图像的认识和处理,尤其是做二次函数y=x2的图像时,因为通过图像可以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性质。但识图和作图更是初中生的难点,所以教师要把握几点,一是根据图像,看自变量x和函数y的取值是否对应,二是找准自变量x的范围,三是通过给x和y赋值,进行描点、连线,最后得出图形样式和规律。如此的教师处理,不但使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到突破,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另外,具体内容固然是教学中常见的难点,但是难点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不能只把难度定格在数学知识上,更不能忽视了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因此处理教学难点时,教师应该在平衡心理位置和思维水平方面上为学生着想,分析学生,将学生具体情况和重点难点知识系统的联系起来。

三、特殊教学方式的运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已经流传很久,但魅力无穷,作为教师,一定要掌握一些专门的教学方式,挖掘教材中的有效成分,才能让课堂科学有效,让学生兴趣盎然。比如,变式教学就突出显现特殊教学法的独特作用,变式法可以让题目一题多解,也可以多题同解,举例,在一次函数的定义中,形如y=kx+b(k不能为零,且k,b为常数)叫做一次函数,但我们要突破固有模式,深层考虑,假如k等于零呢?又假如b等于零呢?定义是不是变了?情形又该如何?这样的变式让学生打开思路,并激发学好数学的动力。再如,生成性教法,即教师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生成新的知识经验,这要求教师对生成性资源有科学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并着手开发和利用,比如,一些公式的延展利用、图示的再加深等。这种教法能让学生深入学习,层层递进,有效培育数学人才。

四、关注学生,因材施教

数学学科比较枯燥,而且大家的兴趣度不尽相同,因此,关注学生,分析学生,并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1.积极评价学生

中学生已处在青春发育期,他们希望教师能把他们看做独立的,有自己思考的成人。在数学课堂上,很可能遇到学生反应不到位等现象,如采用批评态度会引起学生逆反,影响到今后的学习。怎么激励呢?除了及时表扬,还要适时启发,比如三角函数的理解有难度,学生对公式比较麻木,教师可以对真实的三角形实物进行测算,当学生有了兴趣后,趁势牢固公式,效果会很好。

2.采用分层教学

数学教学一定不能一刀切,那样会将大部分学生关在数学的大门外,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一是设立学生分层档案,按短时摸底情况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然后从学习成绩、课堂表现、数学能力、潜力程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动态跟踪。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要在课堂设问中体现层次性,既包括提问的内容要分层次,找同学回答时也分层次,通过不同层次回答,做不同点评和总结。

五、设计练习,强化巩固效果

数学的练习环节非常重要,所以,教师为学生设计练习非常讲究。一是作业的设计,基本要分达标、拔高两个档次,另外量也要科学合理,作业的评改也体现层次性。二是课外练习,教师最好根据本班级特点设计不同的练习内容,这样的效果会非常好。

总之,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挖掘科学方式处理数学中的关键环节是初中数学教师不能放松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凡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技巧.河南教育出版社,2011.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范文3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觉得五环节教学是成功的,可取的,它最大的优点是面向全体师生,使每个学生得到了均衡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的中小学均实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体制,班级的容量比较大,教师授课可能顾全大多数中等生,这就势必要出现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这种现象从七年级就开始显现,八年级更明显,九年级则更为严重。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尽可能的避免出现上述情况?五环节教学法则给出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解答。

五环节源自杜郎口教学法,吸取杜郎口中学教学的优点,与本土学生实际结合形成了“导学、自学、展示、探究、总结”五节一体的教学新方法。

“导学”即导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喜新厌旧是常人的心理规律,当然初中生更喜欢新鲜东西。因此,在学习中恰当的给学生提供新题型、新题材、新教具、新问题、新方法、新数学故事、游戏等新鲜东西,就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节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从前都是老师出题来考你们,今天则让你们出题来考老师好么?你们随意写一个有解的一元二次方程,我就能马上回答出这个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各是什么。”同学们感到很新鲜,马上动手出题考老师。我一一进行了回答,并让他们进行检验。全体学生热情高涨,主动快乐地求知,整节内容在热烈的气氛中学完,可见只要有特色地“导学”便能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中生激起兴趣,开始美好的一节课。

“自学”即预习,预习分为课前预习,课堂预习。教师在备课时已将每节课的重、难点及所要掌握的任务打印好,在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将容易完成的任务课下完成,例如:定义、公理、定理、公式的记忆背诵,做标记等。课堂上再自主学习重、难点,主要是运用基础知识如技能和方法。自学时,小组内交流讨论,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师从旁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良好的自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差等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心中的疑惑,即在课堂上得到了解答,又保全了他们的脸面。小组内提问题,小范围就解决了,从而树立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优生与中等生则有一种成就感,为解答问题而骄傲和自豪,为能帮助他人而欣喜,觉得学有所用,这样会激起他们更强的学习欲望。

“展示”即输出知识。自学效果如何,全在展示环节,与以往的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让每一组学生都能参与展示,将本节课学习内容用自己的嘴说出来,用自己的手写出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展示出来。在展示中,优等生展示比较难的任务,中等生展示一般任务,而差等生则展示比较简单的任务,展示一段时间后,差等生的胆子会由小变大,展示任务的难度可逐渐增加。展示面由班额大小决定,班额小的可各人展示,班额大的可合作展示,总之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最好的最擅长的一面表现出来。

“探究”即探索疑难。这个环节比较灵活,可穿插于自学、展示环节中,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学生突发的奇思妙想等都可以进行探究,当场解决最好,如有困难可放在课下,目的只有一个,令全体学生都满意,既学得好,又学得深,记得牢。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范文4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要使教学观念现代化,应做到以下三点:

1.要实现四个“转化”:(1)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不过,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巡视,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稳定教学秩序,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二是因材施教,帮差辅优,分类指导,全面提高;三是根据及时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控教学与矫正错误,使全班学生都能当堂达标。(2)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相结合。“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由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4)由追求做题数量转化为提高做题质量。因此,要求“教师游题海”,博览群书、资料,精选例题、习题,以一当十,触类旁通,从而使“学生驾轻舟”,达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思想。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精心安排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3.课堂教学中要能体现出“两全、三动、一参与”。“两全”即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所有学生都能进行积极学习,二是通过因材施教,使全班学生都能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概念习题化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根据教材的小步子、及时强化、变式和目标值的测定(反馈测试结果)等心理学原理,通过反映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式习题演练,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问题解决智能化

“问题解决”即善于解题,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它与知识、技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即知识、技能的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而问题解决则是知识、技能学习的结果。

如何把“问题解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呢?

1.把“问题解决”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即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解决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2.突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概念、法则和定理等知识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等问题,让学生彻底了解,才能把教师的“知”转化为学生的“知”,使学生由“学会”提高到“会学”的层次。

3.重视解题后的反思。解题过程包括从审题开始的预测,直到一种解法完成的延续这样一个思维的全过程。

4.善于把问题进行转化。数学教育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教育,而数学问题的解答则是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的数学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通过恒等或同解等方法,将问题转化,由繁到简,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四、训练方法科学化

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课堂训练应注意以下问题:

1.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2.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训练效果。

3.习题的编排要体现出教育性原则,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内、外两方面强化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范文5

关键词语 防错 认错 理性 重要环节

幼儿学习走路,要经受反复爬行、站立、迈步的锻炼,其中父母的呵护、帮扶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学步犯摔跤的错误是必然的、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多次学步失败后,在父母的引领下,体会迈步的方法,逐步掌握身体平衡,最终学会自由行走。同样,小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出错,也是必然的,应正确理解并善待学生犯错,要及时地抓住这种契机,寻求产生错误的根源,探究纠正错误的方法,驳错反正,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学生出错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法的问题,二是学生学法的问题。出错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无法避免的必然王国,认错、纠错才能步入“天马行空”的自由王国。

一、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出错,原因何在呢?下面就我个人体会,执果索因,做如下刨析:

1、数学教师课堂上没有亲和力,师生关系未达到亲密和谐的程度,学生对教师讲课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教学效果必然不佳。常言讲:亲其师,信其道,反之,疏其师,必然厌其道而出错。

2、小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在课堂上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如教师不注意有张有弛的调控,必然导致课堂秩序紊乱而出错。

3、教师备课,不考虑学生的学情和知识储备,不熟悉课标,不深研教材,不贯彻“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三为主原则,结果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生吞活剥,不求甚解,解题出错,再所难免。

4、只注重教法的探索,轻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不到梳理,杂乱无章,形不成网络,像断了线的珠子,随着时间的流逝遗忘殆尽,解题时失去理论根据,能不出错吗?

5、教师对“三维”目标把握不够精准,也可能导致学生出错。新课标提倡“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能力是基石,过程与方法是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前二者的升华。这“三维”是一体的,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不明白知识形成的过程,知识就是空中楼阁;如果不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的数学能力就不可能提高;如果不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不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不了解数学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生是很难学好数学的。

上面总结的是学生学习数学出错的五个方面的原因,既知错因,教师就应该防错于未然,像打仗一样,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错误与正确,失败与成功均是一对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人们只有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从错误的反思中找到正确,从失败的教训中获取成功。

二、人们常言:“失败是成功之母”,这种血缘关系值得深思,错误与正确的关系又何尝不是母子关系呢?错误既然是母,就应该善待她,把她做为重要的反面教材。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认识和对待教学过程反映出来的错误:

1、预设错误,堵塞源头

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尤其小学生大脑发育不成熟,知识储备匮乏,思维方式简单,情感、态度、表达形式与成人有差距,因此在解答问题时,往往出错。然而学生犯错误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是学生学习和应用新知的本能反应,英国心理学家贝思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所以教师设法防错,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教师能力的体现,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可以在平时积累总结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凭借经验,在课堂上精心呈现有趣的错误,引导学生从各自的认识角度,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找错、认错、纠错,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比较、分析、判断、思考,甚至引出争议。让学生在认错中反思,在反思中辨析,在辨析中改正,以达到防错于未然的目的。

在学完带余数除法后,出示判断:“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等于除数乘以商”。让学生自己编一道除法计算题,亲自验证,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个判断是错误的,正确的数量关系应该是被除数等于除数乘以商加余数。又如出示判断:“在两数相加的运算中,和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加数。”让学生列举加法算式,学生会引发争议,若一个加数不为零,判断正确;如果有一个加数为零,则判断错误。通过比较,学生找到了错因,并学会了举反例来说明判断错误的方法。这样,教师故意出示错误,让学生议错、辨错,进一步理解应用知识,既防止了可能发生的错误,防错于未然,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诱入“陷阱”,吃堑长智

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分辨对错的能力,应当有意设置带有伪装的“陷阱”,诱导学生犯错,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落入“陷阱”,而自得其乐。当指出他们的错误,并发现错误的严重性时,让他们从糊涂中翻然醒悟时,从而记取教训,能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学习异分母分数通分后,可以诱导学生产生错误认识,探究比1∕4大,但比1∕3小的分数是否存在,这样的数有几个?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我是这样做的:凭直觉,比1∕4大但比1∕3小的数是不存在的,接着又进行通分,1∕4=3∕12,1∕3=4∕12,发现比3∕12大而比4∕12小的分数仍然不存在;因此我便下结论:“满足条件的分数是不存在的。” 同学们都异口同声赞同我的观点。然后我又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的恒等变形,1∕4=6∕24,1∕3=8∕24,分数6∕24﹤7∕24﹤8∕24,所以1∕4﹤7∕24﹤1∕3。马上否定了前面的结论,同学们面面相窥,挠头兴叹,表现出上当受骗的无奈,又流露出从“陷阱”脱身后的惊喜。最后我进行方法的拓展,1∕4=60∕240,1∕3=80∕240,此时,比60∕240大而比80∕240小的分数就有19个,如果公分母再无限增大,便可知:这两个分数之间还存在着无数个分数。这样把学生诱入“陷阱”,又把学生从“陷阱”中拯救出来,继续寻找新的答案,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善待错误,因势利导

课堂上尽管老师反复讲解,重点强调,让学生认错、防错、纠错,但总有一些学生错误不断,防不胜防,甚至有些学生的错误是意想不到的,不可思议的。教师要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千万不可责备、挖苦、讽刺学生。教师应该把错误当作反面教材,当作教学资源,不失时机地抓住错误的契机,引导学生关注错误,认真辨析,因势利导,化弊为利。让学生亲身体验“改邪归正”的乐趣、由失败走向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数学错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如影随行,我们教师应站在理性和科学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挖掘错误中蕴含的“闪光点”,为学生创设认错、纠错的机会,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范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反思课;模式

前 言

反思课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对教学效益的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设计较为简单,模式较为单一,整体反思效果并不理想. 如何构建高效益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体系,优化反思课内容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准备设计环节

(一)准备步骤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准备环节开展的过程中要先把握好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对初中数学学习效果进行分析. 相关资料显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差,学习效益较为低下,整体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反思课准备的过程中要对上述现象进行全面研究,在该基础上了解学生状况,准备相应反思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反思课上充分了解自身不足,了解自身学习现状,使学生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最大限度改善学生学习质量.

(二)设计步骤

要把握好设计环节,对反思设计中的内容进行体现,将教学反思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科学的反思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在反思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学习效益,改善学习质量. 要设计合理的反思层次,如目标反思过程中可以先使学生分析自身是否完成目标,然后令学生反思完成或未完成该目标的因素,反思自身在该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善和纠正,尽善尽美.

二、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强制反思环节

(一)教师强制反思

强制反思是落实初中数学反思课的关键步骤,对学生反思和教师反思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状况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确定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反思教学时自身是否依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是否严格遵守纪律,是否为学生树立榜样等. 要在该基础上对反思内容进行记录,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纠正,持之以恒,从而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二)学生强制反思

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强制反思工作,强制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进行反思,从学习、纪律、生活等多方面出发,让学生分析自身状况,反思自身的得与失,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认识. 要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不断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自由反思环节

(一)教师自由反思

强制反思开展后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容易出现厌烦现象,对反思的各项内容麻木,导致反思效益大打折扣,这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的危险信号. 自由反思可以提升教师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教师及学生对反思的认知,激发他们的热情,是反思课中的重中之重. 该反思过程中学校要对教师状况进行跟踪,广泛讨论和深入调研,了解教师在反思课中的状况并进行针对性鼓励,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反思空间,使教师的反思热情能够激发出来,让教师在反思课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自由反思写作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中还要对学生自由反思进行全方位把握,要让学生从以前的消极应对变成积极探索,反思学习、生活中的经验教训. 写反思,也写收获;写心得,也写情感,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反思,全面改善反思效益.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反思的内容进行相互交流,在反思课中相互分享、相互纠正、相互帮助,使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在反思课中享受分享和成长的快乐,使自由反思环节更加愉悦、灵活,形成新的反思内容体系.

四、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主题反思环节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落实的过程中除对自由反思进行把握外,还要控制好主题反思,合理设置主题反思内容. 主题反思可以从主题出发追本溯源,了解学生问题之本,达到反思的全面深入,实现了反思境界的提升.

(一)主题反思设计

主题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对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主题内容进行把握,依照反思课状况选取针对性主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围绕该主题反思,达到有目的性、针对性反思,直指学生初中数学学习中的要害,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身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二)主题反思演讲

教师要选取最贴近学生的反思课主题,让学生从该主题出发对反思的内容进行把握,自己写稿进行演讲. 上述演讲内容要符合自身学习的真实状况,能够反映自身的真实问题,在演讲过程中实现自我反思. 演讲完成后由学生或教师对学生在自学、交流、展示中观察到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给予其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和了解自身问题的解决办法,做到有目的的反思、有主题的反思、有效益的反思,最大限度改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