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交际礼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交际礼仪范文1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179-02
《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考,精设问题,激发中职生的质疑能力。中职化学教师要有别于一些充满情感和文学性较强的科目,中职化学的学习有较多的原理和实验,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职生学习化学的困难。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质疑能力
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中职生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按照民主教学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发展,不但要鼓励积极思考、爱提问的学生,而且要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制造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诱发其积极性,让学生为寻求正确答案而主动探究。同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以及分析过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实现对其思维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质疑能力
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开始,也是开展思维活动的助推力,没有问题的思维是浅层次的思维。因此,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尽力营造问题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地探究问题。人的思维能力来源于问题,有疑问才有思考。用质疑启发学生开展思维,拓展学生思维,指导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享受探究问题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可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质疑能力
中职生处在好奇心较强的年龄阶段,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灌输方式,变讲授教学为动手活动教学。通过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让他们结合相关化学概念进行总结分析。在将实践和知识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形象理解,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拓展思维,有利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另外,在实验活动中,教师应充当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实验活动的组织者,而非简单示范一次了事,否则只能重回传统教学的路子。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拥有展现自我的空间和平台,使他们敢于动手,亲身参与,主动思考,有效激发质疑能力。例如,在“温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学生上台对一盆热水进行测量,并将各自的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当学生发现自己与大家的答案不尽相同时,必然会对标准的测量方法产生兴趣,激发起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再适时引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显然有较好的效果。
四、精设问题,激发质疑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探究中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不能在课堂上一言堂,而让学生充当录音笔,只管接收不思考,否则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要少而精,突出教材重点,解决学习难点,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全面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另外,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太容易就起不到锻炼和引发思考的作用,太难则无从开口。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关注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创设符合其认知情况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例如,某考题问去除铁锈后溶液的变化,要求写出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反应方程式。学生都知道酸可以除铁锈这个基本知识,但不会发散思维,以至于束手无策。为了解决这个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
五、增强课堂趣味,激发质疑能力
化学教学主要通过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因而在课堂上通过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神奇、快乐、充满神秘的体验过程。通过实验带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快而准确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除此之外,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化学思维模式。例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将分别盛有3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指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离子,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质疑能力和学习激情,并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六、授予质疑方法,激发质疑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则是在于“不教”。教无定法,然而就中职化学教学而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敢问、想问、会问,还要授予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提问的技巧,有效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另外,应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化学知识来阐述生活中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用石灰浆抹过的墙过一段时间后很坚硬;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对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授予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鼓舞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被现有的答案或理论所束缚,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层层深入探究。
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的很多潜能都藏于心灵深处,中职化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质疑,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教育学生更高效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敢于思考、勇于辩驳教师意见,这样思维才能变得更加活跃,才能使中职化学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绚烂多姿。当然,如何在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还需要教师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去探索,去实践,去完善。
参考文献:
[1]徐崇文.学习理论与学习潜能开发―中小学教师读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小学生交际礼仪范文2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069―01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自制能力差,由于体育课的室外教学特点,极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进而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体育教学中,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课堂常规“规范”注意力
在体育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最直接条件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常规里集中注意力,是学生能够学好的重要保障。因此,体育教学的课堂常规,正如我们生活中的法律法规一样,可以让学生在玩、乐当中有所收敛,有所顾忌,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习效果。体育课堂常规教育,从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所具体要求。如,在课堂中的安全常规教育、动作中的保护和自我保护教育、器材使用教育、课堂纪律教育、游戏规则教育等等,在一开始教师都要一一明确告知学生。这些都需要从课堂的点点滴滴抓起,从严抓起,从细抓起,并且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只有抓好了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在其他众多外来的影响中不受到干扰,才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去。
二、教学组织“引导”注意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无意注意的特点,把握直观性原则,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常常对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表现出集中的注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变换教学手段使教学方法充满新意,多采取能够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使得体育课的传统方法得以奏效并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例如,当学生进行练习时,可采用交换的方式或者竞赛、游戏、讨论、互相纠正等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相对的集中。
三、教学方法“吸引”注意力
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不同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接力跑教学中,可使用游戏、竞赛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在练习队列队形时可以采用竞赛法,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法;而在学习前滚翻时,则可采用竞赛的方法看谁滚翻得快,等等。除此之外,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可以采用讲故事法、哨声法和提问法来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的准备部分,可以采用游戏法让学生充分热身,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贴烧饼游戏:男生、女生各一队分别手拉手站成一个圆,分别进行“1、2、1、2”报数,喊2的学生站到喊1的同学后面,这样游戏就开始了,然后一人跑一人开始追,跑的学生要贴到站着的学生的前面,若是注意力不集中被逮到了,不但要受到惩罚,而且还要去抓别的同学,这样学生就会集中并长期保持注意力了。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热身的作用;在教学的基本部分,可以采用哨音法、报数法、提问法和比赛法等让学生保持长期的注意力集中。
小学生交际礼仪范文3
我们会惊讶于一个5,6岁的外国孩子能懂两门外语,而对受过四五年英语教学的中国孩子无法开口说英语的现状颇为担忧!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就是环境,气氛,习惯!
环境:有大环境,小环境。现在上海的语言环境应该说是非常优越的,为学习英语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随处可见的中英对照标记,各类外语书籍,各种形形的外文课。小环境:就是要优化校园,教室,课堂的环境。这个环境是学生习得语言能力的根本和源头,也是我们老师需要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才能使这个小环境得以发挥大作用!而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
一、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是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发展英语的语言能力。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眼睛是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比耳朵等其他感官有更特别的贡献;而且眼睛识别事物最快,获得知识以后,记得最牢。根据这个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现阶段的教具层出不穷,有最简单的图片(包括单词图片),剪贴画,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充实了直观教具的阵容,这些都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不可避免的看到教师为制作这些直观教具所付出的相当大的前期工作,而且并不能深入到每一堂课,每堂课的每个步骤。
而我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运用了简笔画这一直观教具。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在刹那间就能表现一件事物,一个行动,一个情景和一个情节。而且简笔画概括性强,能准确表达意思,几乎可以用于一切场合,一切课型和一些环节。它的特点是:简练,概括,工具简便,线条简明,容易学习,占用的时间少,却具有形象,风趣,活泼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这样学生看到人和物,根据联想,进行描述,既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又可以初步利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思想,发展了语言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恰当运用游戏可以调节一个学生紧张的状态,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上英语课,喜欢上课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我要学’的学习热情,形成一种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良性循环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游戏可以贯穿于整个过程,使之成为提高课堂质量的剂。每一个游戏的运用都有其特殊的目的,为了巩固知识,抑或为了引出新授内容,有的是要加强学生说段能力的培养,有的是为了提供给学生可说的话题,增加他们对语言的支配能力。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牛津英语的时候,比较注重对学生听说的培养,以听说促动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我设计这样一个猜谜游戏,我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单词,让一个学生猜是什么,其他学生通过用句子描述这个单词来提供给他信息。例如,我显示了一个“mirror”,同学们就很踊跃:It’ssmooth.It’shard.It’sasquare.Maybeit’sacircle.Icanseemeinit.由于把最显著的特征说出来了,该生一下就猜到了。然后,我趁热打铁,反过来要求学生试着用刚才的话来描述下“mirror”。这样由听-理解-猜意-说,循序渐进的几步下来,学生的语言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在复习阶段如果运用游戏,往往事半功倍,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觉的气氛中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和语法点。例如在复习havehas这两个经常混淆的单词时,我放弃了一贯的题海战术,在黑板上画了代表havehas的两大篮子,然后再给出一些常见的人物名称,让学生把这些名称放入正确的篮子中,最后由老师统计,看谁篮子里的东西都放恰当了。由于代替了以往枯燥的练习,学生的兴致很高,就算错误多多,也乐于接受改正。
很多游戏具有竞赛性,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引导他们主动投身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必然更加热烈。经常采取一些小组比赛,个人比赛或者男女之间的比赛非常有效。例如为了加强对学生说段的训练,我设计了一个竞聘教师的广告。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广告上我给了他们一些提示:Areyouyoung?CanyouspeakEnglish?Canyoutellstories?Doyoulikechildren?AreyoutheteacherIneed?为了要得到这个岗位,学生们非常踊跃,积极组织语言阐述自己是最佳的人选。有一个学生这样说到:IamMary。Iamveryyoung。IcanspeakEnglishverywell。Icantellfunnystories。Ilikechildren。Icanrunandjump。Icanplayfootball。Ilikeswimming。Icandoanything。Iamgood。Iamtheteacheryouneed。
在运用游戏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的设计既要求合理,更要求新奇,有想象力。这样比较容易满足学生的胃口。
2.游戏不应为了玩而玩,而应经过精心设计为本课的中心和内容服务。
3.游戏必须有一定的参与面,让大多数学生动起来。
4.老师应控制好游戏的时间和规则,这是游戏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5.游戏应常换常新,不然多次使用后效果会不明显。
三、在情境中,抓住一切契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冲破学生的开口关,培养学生交际合作的能力。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是师生之间进行感情,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与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和表达感情。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达到不同的交际水平。只有将语言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使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在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创设出真实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语言交际实践活动。尽管这模拟的情景并不就是自然生活环境的再现,但比起机械的语言操练,它更贴近生活,学生也容易掌握语言的正确意义。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设置’表现’的舞台,当学生从’无法表现’中燃起学说的愿望时,再于学习进程中递进的设计表现层次,辅以激励效应,顺应学生思维发展,让他们产生交际的愿望,而且会越说越好。
1.教学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主要围绕“愉快,竞争”四个字进行。
设置情景结合表演是很好的方法。例如在教学theanimalsIlike这个topic的时候,我设计了让四个小组竞争的情景。他们每个小组就是一个代表团,带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头饰),然后设计台词,对下面的同学进行一番现场演说,最后由下面的学生进行投票,选出哪一组的小动物为今天的明星。学生的表现欲望非常强烈,他们用简洁明了的口语加上适当的体态,争先模仿动物的憨态,急切的想让大家认可他们的动物是最好的,随着学生表现欲越来越强,表达的效果也越来越好。有的小组合作地非常地道,有专人表演小动物,专人演说,还有专人学扮声音,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这样的情景教学在课堂中是屡见不鲜的。
2.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创设情景,输入大量语言信息,文化背景,为学生的交际创造外部条件。
学生通过感知,理解,记忆,归纳等思维活动,才能输出正确,得体,流利的口语。外因只有通过内应才能发生作用,交际化的课堂模式必须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常的给学生讲讲外国的一些风俗习惯,阅读一些简短的外国笑话或者一些常见的外国谚语,对孩子们来说非常好奇,求知欲望增大。这些信息量的输入对于他们今后的口语及写作打下了基础。
3.课外发散,利用一些场所活动进行交际合作。
刚刚提到了引导学生用英语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但是课内几十分钟的学习与表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只是开始,其练习量远远满足不了操练的需要,更别说进一步交际了。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学生缺乏大量的生活与社会实践,有必要创造一些小环境。
小学生交际礼仪范文4
【关键词】基本原理 教学现状 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高校基本原理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从教学体系来说,基本原理教学被归类于文学教学中,教学模式较为传统。一方面,基本原理需要教师通过讲解等传统形式来传递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表现能力息息相关,即教学受到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基本原理教学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并且不同的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方式也不尽相同,在解读时会夹带着自己的主观情绪和情感,即教学受到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教学模式墨守成规
基本原理的教学具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特点。大多教师都是直接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少举出原理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这样会导致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不透彻,甚至觉得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没有学习的必要性。实际上,基本原理是整个理论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是重中之重,只有掌握了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学习以后的知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合理,只注重学生专业素质与技能的提高,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专业课程设置较多,而人文类课程设置较少,且课程之间重复性高。这样一来,虽然高校学生有着不错的专业素质,但人文修养不够,缺乏基本的政治涵养,从而对基本原理也就无法真正理解。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是缺乏良好的时事政治分析能力,他们不能把学习到的知识生动地展现出来,缺乏实践经验,最终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二、高校基本原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过去,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传授基本原理知识,教学效果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学方式的推陈出新,可以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到基本原理教学中。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给学生带来听觉、视觉的双重享受,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其基本原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还可以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录像,方便学生课后复习,随时随地温习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或者学习成果展示进行录音或者录像,让学生有效利用零散时间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进一步反省,在思考中不断进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后学习能力。
(二)重构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首先,教师要懂得创新基本原理的教学方式。比如,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现象,然后展开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挑选表现优秀的小组做示范演说,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配合,考验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与调动力。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频与视频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基本原理的过程中逐渐领会其中的深意,加强理解与感悟。虽然这个过程花的时间可能较长,但是能够大大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习成果的展示活动,活动以调动学生兴趣为目的,可以设立相应的奖项与奖品用于鼓励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
(三)开展个性化教学
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要严肃课堂纪律,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创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尊重每位学生的自主选择意愿。课堂上的严肃与课堂下的活泼相结合,更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给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基本原理看似都是纯粹的理论知识,实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探讨来引入基本原理,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也促进了与生活的结合。
(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对高校基本原理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校教师除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应该有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创新基本原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且要明确教学目的,能够合理安排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与复习的交替过程中学有所成。此外,教师尤其要重视提高自身的言传身教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其贴近生活的魅力。
三、结论
总之,如今高校的基本原理教学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制约着高校基本原理教学的深化改革发展,更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推动高校基本原理的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全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陈出新,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的优质学生。
小学生交际礼仪范文5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3岁以前处于感知动作思维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思维伴随着动作或行为进行。3岁至6岁(学前期)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主要特点是思维具体形象性。7岁至14岁(学龄初期和少年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阶段,主要特点是逐步学会正确地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下面就如何培养、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问题,谈两点建议。
一、教给学生善于运用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方法
小学里的不少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都可运用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方法来讲解。如讲解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值就越小这一规律时,教师先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1/2;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1/4;平均分成8份,一份是1/8;平均分成若干份,一份是若干分之一。分的份数越多,它的一份就越小,表示这一份的分数的分母就越大。从而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值就越小”的规律。
二、让学生掌握好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思维方法
在解决复杂的四则应用题时,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思维方法显得特别重要。一个生产小组去年种棉花40公亩,种小麦的面积是棉花的7/2倍,棉花、小麦的面积共占总面积的60%,种水稻的面积又占总面积的1/4,问种水稻多少公亩?教师讲解这道题时,首先要分清条件和问题,要按问题去分析条件。求水稻种了多少公亩,这是问题。要解决这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应全面分析已知数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经过分析,可以把它分成三个简单问题。
(1)水稻占种植总面积的1/4。要求水稻多少公亩,就需要知道总面积。
(2)棉花、小麦的面积共占总面积的60%,就要知道棉花和小麦共有多少公亩。
(3)种小麦的面积是棉花的7/2倍,要求棉花和小麦面积一共多少公亩。种棉花40公亩,已经知道,所以只要知道小麦的种植面积就可以了。反回来,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解决这三个问题依次分析、综合如下:
(1)棉花、小麦共有面积:40×(1+7/2)=180(公亩)
(2)总面积:180÷60%=300(公亩)
(3)水稻面积:300×1/4=75(公亩)
小学生交际礼仪范文6
关键词: 高校学生干部 人际交往 礼仪风范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高校师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特殊的群体是学校的一张“名片”,代表了学校的形象,也是其他学生的榜样。但是不少学生干部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人际交往中的礼仪风范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高校学生干部人际交往中的礼仪风范及实例。
一、高校学生干部人际交往中礼仪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礼仪一直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名词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一直以来,中国一直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由此可见,礼仪一直作为一个传统美德范畴的概念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然而,结合笔者的观察,不少大学生到了高校就忘记了礼仪的重要性,而将文化课程、各类考级等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高校学生干部时刻与学校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是其他学生的榜样,而礼仪正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
二、如何提升高校学生干部的礼仪素质
基于高校学生干部人际交往中礼仪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全面提升高校学生干部交往中的礼仪修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长期的一项任务,应该跟教学一样,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以下笔者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谈谈如何提升高校学生干部的礼仪修养。
(一)培养学生内在的礼仪素质
礼仪修养是一门长期的功课,与学生的成长环境、后天教育等方面不可分割,礼仪素质更是由内而外传递出来的一种素养、气质。所以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重在培养学生内在的礼仪素质。
笔者认为高校可以增开一些关于礼仪修养的公开课,结合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礼仪常识开设相关的课程,通过实际案例呈现出来,应该会产生较好的效果。比如有的学生干部平时不太注重个人形象,在与人交往中个别学生干部只注重身段好、脸蛋靓,而“败絮其中”,其实内心的完美、有修养才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美。
(二)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
礼仪修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绝非短时间可以完成的,高校学生干部接触的群体、对象一般是老师、学生,那么老师的礼仪修养也显得很重要。
有一次笔者就见识了这样的现象,一个学生干部要组织一次学生会的活动,他邀请了学校的一个老师参加活动,为本次的活动做一次发言,在这次邀请的过程中,这个学生屡次找到这个老师,虽然这个老师年龄已经很大、身体也不太好,但是这个学生干部表现得理所当然,有时候为了讨论一个问题,晚上十点半还给这个老师打电话。自然,这个老师是有苦难言的。这就呈现出一个人的礼仪修养问题,一般来说,我们跟人交流、打电话,都会在上班的时间段,晚上十点多是别人休息的时间,不应该打扰别人,这是一种不礼貌、缺乏礼仪修养的行为。
所以笔者认为礼仪修养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培养,平日的一举一动都要留意,多为别人着想,多想想这样的行为是否恰当、合适。
(三)注重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交往礼仪
社会实践是学生与外界交流、交际的一个窗口,高校的学生干部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更多些,而真正的人际交往中的礼仪风范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加以锻炼。
比如曾经有个学生干部,由于自身的条件较好加上本身确实很优秀,在暑假期间,学校就将这个学生推荐到一个知名企业锻炼、实践。但是这个学生多次迟到,另外,由于到了陌生的环境里,与人交流甚少,第二年便失去了去知名企业锻炼的机会。这些小细节的背后,其实渗透出的是正是这个学生缺乏礼仪风范,如果他能随时做到彬彬有礼、待人接物得体大方,相信就能牢牢把握这样的机会了。所以注重在社会实践中的交往礼仪非常重要。
(四)关注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元素,得体的语言能为礼仪风范加分,高校学生干部接触外界的机会较多,自然少不了与人的语言交流,通过言语的交流,能透露出这个学生的礼仪素养。有学生干部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待人彬彬有礼,跟老师交流时会主动使用“您”、“请”等礼貌用语,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也能做到彬彬有礼,友善而友好。
所以笔者建议学校平日可以开设一些礼仪公开课,专门针对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艺术做专题培训,让学生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待人接物做到彬彬有礼。
总之,高校学生干部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渗透着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整体形象。同时,高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只有自己严格遵守礼仪规范,才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良好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