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定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化学定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化学定律

初中化学定律范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2-0072-02

[作者简介]陈义海(1978―),男,江苏泰兴人,本科,江苏省泰州市孔桥初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初中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定理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教师要加强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能力,使其能够掌握定律的含义,达到轻松解题的目的。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

在我国古代研究炼金术、炼丹的时候,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就被注意到了。17世纪海尔蒙特通过柳树实验证明了水变成了其他的物质,但是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他首先将柳树和生长的土壤分别称重,然后给小树只浇水,五年之后,小柳树长大很多,土壤却没有太大变化。所以,他认为水变成了柳树的一部分,质量没有变化,这种说法误导了很多人。1673年,波义耳煅烧金属的时候,发现了质量基本关系。1760年,罗蒙诺索夫的实验表明物质的质量减少,必然引起其他质量的增加。1774年,拉瓦锡使用铅和锡进行实验,证明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于是,质量守恒定律就被人们广泛承认。

质量守恒定律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让人们能够精准地进行化学实验,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质量守恒定律也为哲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证明了物质不灭原理,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发展基础。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要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是分子破裂、重新组合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的分子个数和原子量都没有变化,所以保持着质量守恒。明确了质量守恒的本质,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强调以下要点:第一,质量守恒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第二,明确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和其他的性质守恒。例如,在很多的空气燃烧实验中,气体进行化学反应前后的体积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不符合体积守恒。第三,明确物质的确参加化学反应,在化学实验中,很多的物质虽然进入到了化学反应阶段,但是却没有真正参加反应,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反应物过量的处理中。第四,明确所有的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守恒,不能忽略掉生成的气体或者液体或者其他的物质。

三、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策略

了解了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之后,教师要利用定律进行相关题目解析。关于质量守恒定律最常见的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师要熟练掌握每一种题目的性质,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想。

(一)激发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质量守恒定律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学不成功,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因此,教师要认真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详细的策略,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改变原来死板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思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告诉学生,质量守恒定律非常关键,需要学生全力以赴克服困难。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认真聆听每一个小组的研究成果,确保他们的理解没有偏差,能够从本质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二)使用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的理解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产生各种疑问。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是会发生变化的,最常见的就是日常物质燃烧之后,就变成了灰烬,学生认为这是质量减少了。教师要能够理解学生的困惑,并耐心地为学生解答。化学实验操作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在严格控制下进行的专业的化学实验的视频。在氢气的燃烧实验中,首先称重氢气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将二者做密封的燃烧实验,收集实验结果产生的水滴,并进行细致的称重。在燃烧中,确保氢气燃烧完全,称重前后燃烧的氧气,确定氧气实际燃烧的重量。经过最后的测量发现,氢气燃烧的质量和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产生水的质量,误差在合理的范围中。燃烧实验要求装置的密封性好,操作过程严谨,在学校的实验室很难做到,使用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能够清晰地展示这个过程,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由于设备和装置的限制,很多化学实验学生都不能亲自进行,所以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开辟了新的方法,使学生可以了解质量守恒的相关信息,拓展自己的视野。

(三)通过实验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教材中提供了很多可以课堂上进行的实验,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课堂实验的机会。例如镁带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教师就可以和实验室申请适量的镁带,在确保教室环境合适的情况下,在课堂上当场进行镁带的燃烧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看,加深印象。当堂进行实验,学生能够获得最直观的印象,并且对镁带燃烧前后的状态有清楚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镁带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从而加深印象。通过实验可以清楚地解释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之后质量增加了,有的物质燃烧之后质量减少了,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化学反应,导致了奇妙的化学变化。

(四)通过实际例题进行教学

教师在讲述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之后,学生还是要通过例题完善知识。在初中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广泛,下面将列举一些典型题目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深刻分析这些题目,来加深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应用。

第一,质量守恒定律能够解决有关的化学现象。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释镁带在空气燃烧之后质量增加的原因,因为镁带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带燃烧之后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质量等于镁带和参与化学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总和。

第二,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一些化学反应物质的构成。例如:在4X+5B2=2A2B5,则X的化学式是( )。在这类题目中,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反应前后的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所以,反应之后还有A原子4个,B原子10个,所以X的化学式应该是A。

第三,解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例如:有一些混合了铜粉的氧化铜,质量为6.4克,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在化学反应完全之后,发现试管中还有铜5.5克,试问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我们能够得出试管中的质量减少是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之后,氧化铜变成了铜粉。试管中全部都是铜粉,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的质量。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为6.4-5.5=0.9克。

第四,判断物质元素组成。例如:一种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之后只有水和二氧化碳,那么这种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有( )

A.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B.只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C.肯定有氧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D.无法判断具有有哪些元素。

初中化学定律范文2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673-9132(2017)07-005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31

一、我国现阶段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通过对我国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发现以下三点问题。

(一)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落后,忽视化学学科的意义

我国农村许多地区都不重视化学学科的教学,教育教学所相关的实验室以及设备缺少。这会间接导致农村学生理解知识困难,课堂效率低下。除此之外,许多农村教师认为初中化学仅仅是学习基础知识,没必要涉及太多的实验等。更有甚者认为只要会做题解题就可以了。这样就会形成误区,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在初中化学方面的成长。

(二)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能力低,教学方法老套

因为农村地区环境较为偏远,工资待遇水平较低,导致了农村初中校内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初中化学虽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但农村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会忽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要求与精神,进而造成教学方法老套传统,使得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就只有“死记硬背”一条路。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化学课上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程度低,最终会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不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行。

(三)农村学生综合素质不高,新课程改革难以实施

农村的初中生因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与大城市的同龄学生相比,在知识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导致了学生接受新课程改革时效果不明显。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解读以及融入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意义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解读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指的一种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快速有效掌握各种实践性较强和有一定动手能力的知识或者技能。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系统分析,结合之后所要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之后布置合适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一个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这个学习过程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而学生则是这个学习过程的主体。

当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一些客观条件来做出改变,以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要将初中化学知识结合一定的情境,之后通过布置若干任务的方式来让学生完成。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来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给予学生合适恰当的指导和建议,并对他们完成任务的效果做出合理的评价。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知识。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3.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任务,提高课前预习效率

学习化学之前,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学生要对即将所学的内容以及课程目标有一定的了解。课前预习工作能够让学生在后续学习之中更加容易理解知识,同时还能够通过预习发现问题,之后在课堂之中对此部分认真听,进行重点学习,这样就能够极大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如果按照传统的预习工作,即让学生进行独立预习工作,很少有学生能够达到理想效果,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课前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初中化学预习工作中应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以组为单位来进行课前预习工作。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课前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针对质量守恒定律设置两个基本任务:(1)快速浏览本节课所学内容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2)尝试发现其中所蕴含规律。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小组内各成员当遇到问题时可以集中探讨并相互监督,并由小组长自行安排任务,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加以记录。这两个任务就能够对本节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能够更好地开展后续教学。

(二)构建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化学定律范文3

一、创设“真”的情境,激发化学求知欲望

现在,一些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存在随意臆造的现象,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情境的虚假性。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只有发挥化学真实的魅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可亲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化学求知欲望。

1.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真”的情境。化学知识是对生活中常见化学知识的抽象与概括,因此,联系生活创设化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真实性,从而激发起主动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学“酸的性质”一课时,我联系生活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小时候你们一定碰到过在吃鱼的时候被鱼刺卡到的经历,这时候,爸爸妈妈一般会给你们喝一些醋,这是为什么呢?人们为什么都喜欢蘸着醋吃松花蛋呢?”通过这两个生活问题,有效地引发了学生对酸的性质的思考。这样的情境,由于是紧密联系生活的,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在化学史料中寻找“真”的情境。傅鹰说:“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相关的化学史料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两位科学家的‘争论’”的情境:化学家波义耳把金属锡放在敞口容器时燃烧,燃烧后物质的质量比燃烧前多了,因此得出质量不守恒的结论。而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金属锡放在敞口容器时燃烧,发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从而得出质量守恒的定律。那么,当时波义耳为什么没有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呢?”这样,利用化学史料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质量守恒定律是在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从而让学生体味会到了道学精神,激发起学习的动力。

二、创设“实”的情境,推进化学探究动力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化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化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化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前面已经提及,创设情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实”的情境,推进学生产生化学探究动力。“实”的情境,就是指能够有效引发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情境。

1.利用趣味故事创设“实”的情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创设情境,能够有效地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化学探究中去,从而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时,课堂上我利用“死狗洞之谜”的故事给学生创设情境:在意大利,有一个名叫那不勒斯的山谷,在那不勒斯山谷中有一个山洞,也叫“死狗洞”。原因是只要狗一进这个山洞,就会立刻死亡,而人进这个山洞则安然无恙。同学们听了以后很是疑惑,到底是什么物质导致狗会死亡呢?于是他们进行了小组讨论,认为是山洞中的二氧化碳导致了狗的死亡。还有的同学提出疑问:人为什么不会死呢?他们经过讨论得出这样的猜想:那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沉”在山洞的底部,因为人比较高,所以不会死,而狗是很“矮”的,刚好在山洞的底部,吸进去的全部是二氧化碳,所以立刻死了。这样,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这一神奇故事的引导下,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这一性质进行了猜想,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想办法验证,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定律范文4

一、巧用探究实验,引入化学世界

对初中生学习化学的过程进行调查发现,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动手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些学生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提出问题,进而无法顺利地进行实验.或者是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实验的探究态度不端正,导致他们的动手能力不高.因此,教师应当力求改变现状,通过探究实验去展现化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化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教师应当让那些对化学学习有较多困难的学生为一组,其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小组成员要轮流发挥作用,尽好自己的职责.这样,能够避免这些学困生在学习化学探究实验时总是被那些好学生的光环所影响,当他们在探究实验中进行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大的时候,就能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了.例如,在v“仪器认识与使用”时,难免出现意外情况,如试管炸裂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为什么试管会炸裂?然后指导学生共同分析原因.最后根据试管炸裂的情况再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这样,形成了一次完整的探究实验过程.在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意外不一定是坏事,教师要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实践价值,提高化学的魅力.

二、善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习领域

在初中化学知识结构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定律.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实验,开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教师可以适时借助多媒体来完成实验教学,从而提高化学的魅力.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可以通过如下两个实验进行学习.一是白磷燃烧实验.在教材中,为了验证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一般只会用到天平作为工具,由于天平灵敏度等问题,需要称量时间较长,课堂冷场,学生感觉无趣.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电子秤来帮助实验.二是镁条燃烧实验.镁条燃烧实验测量数据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来说明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这一事实,引起学生思考,进一步辨析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实验过程拍摄成视频,作为一个教学素材,为以后学生的复习巩固提供参考资料.有一些耗时长,成功率低的实验,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法达到直接实验的效果,如电解水实验、粉尘爆炸实验.有些家庭小实验,鼓励学生将实验过程用智能手机拍成微视频,到课堂上展示,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不仅仅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这么简单,重要的在于进一步凸显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创新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化学思维都有重要作用.

三、强化实验操作,提高化学技能

初中化学定律范文5

初中化学 基本概念 教学

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然而许多初三学生认为化学概念多,难记忆,不好理解,因此将化学概念从抽象中剥离出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公式、定论的推理过程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仅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一、从实验中引出概念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最大的阻碍就是觉得抽象,所以在课堂上,通过对化学实验的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将化学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正确推理,从而有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通过白磷燃烧和稀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时的质量变化得出,参加反应的化学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且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新物质。例如,物理变化是玻璃破碎,小麦磨成面粉,石蜡融化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举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中,关键是让学生从感性的认知中获得抽象的概念思维。实验结果并不会自动生成化学概念,这需要教师对实验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从而引导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培养学生从化学实验的事实、现象中进行逻辑推理,通过思想加工,实现化学实验从抽象思维到感性认知的升华。

二、从问题中引出概念

例如,在讲解化合价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化合物形成的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并用板书书写形成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电子得失情况,引导学生用原子结构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并提出为什么要一个氯原子与钠原子结合,一个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让学生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结构最外层必须为稳定结构的理论,导出化合物形成的道理。观察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所带的电荷数,分析得失电子情况,指出化合价有正价、负价、零价之分。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问题中理解化合价的概念。

三、突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准确把握概念

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是以定义的形式存在的,定义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严密性。因此,教师在讲述概念时应该注意关键词的准确、严谨,纠正对于用词不当对概念造成的误解,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时,一定要突出纯净物这个词。因为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都要是纯净物,即组成它们的物质是单一的,再根据组成它们的元素多少划分它们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很容易将带有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混淆成单质。

又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概念时,概念中明确讲述:在电解质被电离的阳离子中全部都是氢离子的,称为酸。这个概念中的关键字是全部,然而有些物质,如硫酸氢钠被电离时产生H+和Na+离子,并没有全部生成H+离子,所以不算酸性物质。所以,在讲述酸和碱的化学概念时,都要重点突出“全部”两个字,用来区分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四、通过概念的比较,进行教学

中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因为对概念理解不深刻、记忆模糊,容易造成对概念混淆,做题出现差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对比几组实验,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存在的本质区别,从而加深对概念的记忆、理解,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元素”和“原子”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和内在联系,特别是在两者的概念教学阶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概念基础,明确元素是宏观的讲述物质组成,对物质组成的种类没有约束,只对个数有要求;原子是微观的讲述物质组成,对物质组成的种类和个数都有要求,然而他们之间又有着紧密联系,即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五、加强对概念的巩固和运用

教师在讲述完概念之后,通过对概念的反复运用让学生巩固概念,坚决不让学生依靠死记硬背记住概念。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概念,教师应按照教学内容多设立习题,通过学生反复实践,增强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对于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点拨,纠正。同时,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学生掌握概念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

六、亲自动手归纳和总结概念

初三学生普遍感觉初中化学概念多、乱、杂,需要记忆和理解的东西太多,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习的概念经常整理归类,化学概念体系的建立可以从物质的不同种类和物质的微观结构上划分,找出各概念之间存在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按照自己的学习特点,整理出一套符合自己学习方式的概念体系,从而实现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化学问题的目的。所以让化学概念系统化,是学生学好概念的重要工作。

七、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不能止步于对概念的表面理解和给概念下批注上,而是应该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来。增强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用化学概念解决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概念更深刻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更牢固地掌握化学概念奠定基础。

总之,在素质化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学意识是提高概念化教学的关键。在培养初中生化学概念的研究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验举例中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尽量做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感知认识出发,理解化学抽象概念,并且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立荣.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2,17(02).

\[2\]胡亚巧.关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B版,2010,(04).

初中化学定律范文6

一、创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体系,是改进教学的基础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展开,人们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学生的地位,才能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有效改变传统教学的生态系统。比如,在学氧化碳低点制取实验的时候,为了发动学生自主参与,可以把教学地点移到实验室进行,在教学之前,确定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的教学方向。教学任务不再是进行演示实验和讲授知识,而是变为为学生的实验准备场所、准备器材、任务和组织小组进行自主实验探究。有了这样的变化,教师要绝对地放手。这就是把教学地点放在实验室的原因,学生们到达实验室后,看到桌子上摆放的实验器材,感到很是兴奋,稍微安抚了一下学生们的情绪,进入正题,分配研究小组和研究任务,并强调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在研究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会提出疑问:实验中CO2和Ca(OH)2可以发生反应,那么CO2可以和NaOH发生反应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了学生的学习处在高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思考的过程,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时机,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学生为本的教学体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重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研究和自主发展。教学的实效性与学生的自主参与和自主研究的程度密不可分。只有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和自主研究,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体系,才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改进教学的方向

改进教学模式,实现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关注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科特点规划和选择教学模式,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由于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初中化学教学要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才是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比如,在学习质量的守恒定律的时候,为了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观察白磷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以及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反应实验,并让学生找两个实验的共同点,说出这两个实验在质量方面的变化。通过这两个实验,激活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之后引入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上来。首先提出问题:反应物和生成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是怎样的?让学生针对这样的问题,思考和小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作出几点猜想和假设。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随着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实验数据的有效收集,自主、合作、探究进入了尾声。从以上的这个事例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促进了学生自主研究的欲望,进而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有效地实现了学生的信息共享和互相帮扶,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操作和数据的收集,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研究的能力。

三、关心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实现有效性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