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科学的性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科学的性质范文1
关键词: 中职体育理论课 教学方向 教学策略
近年来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各地体育教师进行了深入实践探索,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果,对学校体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目前,中职体育教学中,有计划的系统理论教学工作做得不够好。由于理论课时极少,除了开学和期末,一般都在不适合上室外课的阴雨、雾霾天气进行,而且没有相应的考核,使体育理论教学不能系统化。而且教师存在重技术教学、轻理论传授的思想,缺少这方面的教学经验,使理论课教学水平很难提高,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体育教师理论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存在脱节情况。
一、体育理论教学在课程中的重要性
在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是教育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中学体育目的和任务”一章明确指出:“体育知识技能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运动技术的传授,更重要的是 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体育课的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确定的,可以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制订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自我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收获运动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中职体育理论课的作用
体育理论知识课是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长期体育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理论。通过有计划的教学,学生系统地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科学性。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不仅能够指导平时的体育锻炼,而且使学生懂得防止疾病、预防创伤的基本卫生保健知识。所以牢固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学生坚持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下,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出了新要求。过去体育教师进行体育实践课时,一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注重运动型教学,忽略体育理论教学。而体育理论教学对学生而言,指从根本上理解体育运动学法、练法和健康养护法,从而配合身体锻炼需要进行合理饮食、睡眠、卫生、心理调节等保健方法,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加强体育理论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但传授运动技术,还要把运动技术的健身原理、学法、练法和健康养护法等终身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给他们。这种缺失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增进健康是一种缺憾。因此,体育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体育锻炼、欣赏、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锻炼,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效果。
职业教育的性质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方向是就业,需要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职业学校学生一般是十七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的身体尚处于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年龄段如能进行科学的锻炼,则肌肉、力量、肺活量等将有较大地发展,促进大脑中枢神经发育,提高对问题的思维能力,增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因此,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必须根据职高学生的心理及职业特点,科学安排理论知识传授,形成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三、中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方向
职业高中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有很大的相似性,理论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和方式可以参照普通高中教学。
1.体育课堂常规,包括体育课的结构、组织、基本要求、安全及考核评价等方面。
2.体育与健康相关的内容,包括体育课目的、健康的概念等方面。
3.保健养身,包括运动处方、常见运动损伤、体育保健等方面。
4.比赛知识,包括组织小型竞赛、参与运动会、相关比赛规则及体育欣赏等方面。
相对普通高中学生,职高学生需要更快速地融入社会生活,在某些方面要有进一步的要求,因此可以在前面的基础上尝试加入一些更深入或更实用的内容。如:
解剖和运动力学,可以让学生明白身体如何运动;对于机械专业学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体育绘图,培养学生空间感,建立空间和结构概念;对于绘画、制图类专业的学生,同样起到促进作用。
武术和健美操,增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气质与姿态,增强身体素质;对于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工作岗位。
体育科学的性质范文2
【关键词】 高中体育 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日益更新,传统的体育教学已经显得滞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素质教育是以贯彻教育方针、发展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是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体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非常重要。
一、高中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学生强健其体制。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强身健体。中学生因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强健的身体与旺盛的精力来开展学习活动。因此,在中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若能采取正当的教育方式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免疫力的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及科学锻炼方法的掌握就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有利于学生顽强意志与团结精神的培养。实践证明,中学体育教育中学生不仅能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提高其身体素质,更对其顽强意志的培养、团结精神的树立起着莫大的推动作用。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中认真学习与顽强拼搏,尽自身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生理或心理困难,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时,都对学生的精神发展有巨大的作用。最后,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中学生而言,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使其有更多的学习收获。
二、体育课教学要进行创新
1、正确认识学生的创新。一提起创新,人们往往把它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联系起来,事实上这是一种误会,我们说的创新,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在充分开发自身潜能的基础上,去掌握对他而言是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正如布鲁诺所说,学生的这种发现与发明创造相比,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程度。因此学生经常地、系统地受到这样的教育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不断增强,为将来成为“创新型”的人才打下基础。体育教学的创新,应着眼于融音、体、美于一体,加强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着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汇多种灵活的、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于课堂,如“体育游戏”教学法、“快乐体育”教学法、“自主体育”教学法等等,与活动能完美地结合。
2、创新应立足于日常的教与学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提供创新的机会,选择创新的激励方法,鼓励学生去创新,从而获取良好的教育效果。如若不然,则人云亦云,循规蹈矩,毫无突破。
3、创新应立足于知识的转化和运用。如在体育教学中,“前滚翻的学习”以往教学是教师示范――讲解――强调注意问题――学生练习等。为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先提问:同学们你有什么办法才能更好地完成动作?这时,一个篮球从教师手中抛出在地面向前滚动,学生有说:双脚用力蹬地向前滚得快些就能完成;有的说:团身紧一些像球一样就能完成动作;此时,老师又用叠起的垫子放到另一个垫子下面,使一头高一头低,同学们见了有的说再垫高些动作就更好完成了,又有同学说不如用手推他一把帮他完成等等。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都说出了他们很好的意见,最后老师进行了总结,并采用同学们提出的好的建议,使得本教学内容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圆满完成。
4、创新应立足于活动、兴趣和能力的结合。在教学中老师注重融单纯知识的教学于兴趣浓厚的系列活动中。如体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兴奋性,可在课的准备部分安排“反口令”游戏和“报数找朋友”游戏等。在丰富而又较强的组织性、目标明确的活动中,使学生有了极大的参与积极性。
三、高中体育课程中融入素质拓展内容的注意事项
体育科学的性质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排舞教学;可行性
排舞是一项集舞蹈、体育、艺术于一体的体育活动,已成为一项风靡全球的健身运动。排舞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健身舞蹈,一种生活时尚,兼具拉丁舞的热情奔放和国标舞的优雅舞姿,有时兴性、健身性、文娱性和群众性的特点。有研究表明,排舞是一项益于锻炼人体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性的健身项目,具有健体娱乐、健心解压、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过程、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延缓衰退等作用,因此深受各年龄阶层大众喜爱。目前,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开始了排舞的推广普及活动,已有300多万人参加排舞健身活动。在这种大环境下,排舞运动也开始渗透到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自2008年起,已有中职学校将排舞作为一项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增设为文体课程。我们初步调研显示,一方面,中职生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阶段,且以女生居多,舞蹈是女生的偏爱,所以多数中职生都十分乐意学习和实践排舞。但另外一方面,排舞在中职学校的开展尚不尽如人意,学校未把排舞纳入必修课程,学生多是在课余时间自发地参与这项运动,这直接影响了排舞在中职学校的开展和推广。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职学校排舞运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以探讨中职学校体育课中开设排舞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揭示中职学校排舞运动开展现状和趋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广州、深圳两地10所中职院校的6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系统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广州市教育局网站、深圳市教育局网站,搜集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为本研究问卷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
1.2.2专家咨询法
选取上述10所中职学校的20名相关体育教师进行咨询。内容包括教师对中职学校体育课开设排舞教学的认知态度和价值取向,中职学校体育课开设排舞运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中职学校开展排舞运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所在市各级排舞运动的竞赛情况等。
1.2.3问卷调查法
依据实施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所获取的基本数据和信息,自编学生用调查问卷表,该问卷信效度得到了专家认可。内容包括对排舞运动的认知程度、喜爱程度,参与意向、动机。向每一所中职学校均发放问卷60份(男、女各30份),共发放了600份问卷。收回问卷6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576份,有效率为96%。
2.结果与分析
2.1中职学校体育课开设排舞课程的重要性
2.1.1有助于健体和娱乐
排舞具有良好的运动锻炼价值,经常进行排舞练习,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过程,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和人体活动能力、增进健康、延缓衰退等作用。由于没有升学压力,中职生刻意健身意识比较薄弱,身体素质普遍不够好。而排舞这种集娱乐性、健身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可有效激发其参与锻炼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增强体质等作用。
2.1.2有助于健心解压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即注意是受指向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锻炼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音乐,并沿着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注意力的转移能使身体其他部分的机能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可见,排舞运动能消除紧张情绪和缓解压力,锻炼者在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可消除疲劳、陶冶心灵、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中职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排舞运动可减缓其心理压力,防控与矫治其心理障碍。
2.1.3益于健脑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记忆力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减退。在排舞练习过程中,练习者不仅需运用形象记忆、概念记忆,还需运用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所以排舞练习可对大脑神经不断产生刺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减退,起到良好的健脑效果。中职生学习压力较高校学生来说相对较小,学习能动性下降。他们着重于借助使用计算机来解决学习上的问题,需要开动脑筋的时间少,要记忆的东西不多,因此开设排舞课程对其健脑,保持记忆力有一定作用。
2.1.4益于健美
排舞练习是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用心灵共舞,把细腻的情感注入舞姿中,并以高超的舞蹈技艺形神一致地表现出各种动与静的姿态,塑造出各种美妙的意境组合,体现出美的姿态、美的造型,创设出体育与艺术、健康与能力高度结合的意境,给人们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因此,排舞练习对参与者形态、姿态、健康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经常参加排舞练习是一项很好的形体训练,对提高人体协调能力、强健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群以及增加骨骼的骨密度,具有十分积极的健美作用。中职生课余时间较多,他们喜欢健美,较为看重外貌,注重自身的形体,所以在中职学校开设排舞课程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2.2中职学校体育课开设排舞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2.2.1中职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有关“中职学校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的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男生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及排序是:篮球羽毛球排舞足球乒乓球游泳健美操排球体操长跑;女生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及排序是:羽毛球排舞乒乓球健美操篮球排球游泳体操长跑足球。表1显示,排舞在10所中职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中名列前三,受男生欢迎程度仅次于篮球和羽毛球,受女生欢迎程度仅次于羽毛球。心理学认为,人类只有对有兴趣的事物才会产生行为上的热情参与和积极表现,而持之以恒地参与有兴趣的事物,会逐渐形成个人的行为习惯。可见,排舞运动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体育观念,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开展,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提示在中职学校体育课开设排舞课程的教学不仅是重要的且是符合学生意愿的,是必要的且可行性的。
2.2.2中职学生喜爱排舞运动的动机及原因
有关排舞运动的基本特点以及锻炼价值研究已形成一致观点。概括来说,排舞运动具有以下特点:入门易,成本低,舞步多样,身体动作自由;娱乐性强,跳起来其乐无穷;柔韧性要求高,要有力度;能消除疲劳、陶冶心灵,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使大脑得到充分锻炼,又不至于在运动后引起身心过度疲劳;无需大范围跑动,运动
量和强度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情绪进行调控;无碰撞,受伤机会较少,运动后一般不会对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中职生喜欢排舞运动的动机及原因见表2。男生喜欢该项目的原因是:①舞步多样化,利于智力发展;②消除疲劳,保持愉悦情绪;③有氧运动,防治肥胖;④有助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⑤习得一技之长,显现个性;⑥提高身体素质。而女生青睐该项目的理由是:①趣味性、娱乐性强;②无身体直接接触、冲撞;③运动强度可控性强;④有健心健美作用;⑤利于发展智力,增强记忆力;⑥有利于身体发育、健美。总之,排舞具有社交性、简易性、经济性、趣味性、竞技性、安全性、治疗性等特征,非常符合中职生时尚新潮、开放融合、兴趣广泛、活泼好动、张扬个性等身心特点,易受到其喜爱。
2.2.3中职学校排舞运动开展状况与存在问题
2.2.3.1排舞的场地设备严重不足和滞后
场地设备是排舞运动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由表3知,lO所中职学校中,没有一所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训练场所,表明中职学校场地配置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学生正常上课和课外练习需要,影响了该项运动的开展。
2.2.3.2排舞课程教学计划欠合理
中职学校排舞课尚未列入正式体育课的教学计划,所调查的10所中职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开设有校本课程。大多数学生没有在体育课中接受过专业排舞训练或体育教师的专门技术指导。所幸的是,这10所学校的学生多数对排舞有一定了解,他们接受排舞知识主要不是来自体育教师的传授,而是来自家人、朋友以及电视、网络,部分学生还参加了社会上举办的业余培训班学习,具备一定的排舞基本技能。
2.2.3.3缺乏各级排舞竞赛制度
从表3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教育局、体育局)未组织各中职学校开展排舞竞赛;在学校层面上,大部分中职学校也未组织各种校内排舞比赛,只有少数中职学校每学年在班级之间举行过排舞比赛。此外,各校对排舞重视程度亦有不同。实践证明,组织竞赛能促进学校对该项体育活动的重视和投入,激励教练员的从教热情和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推动训练水平提升。可见,应加强对中职学校排舞竞赛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出科学可行的中职学校排舞竞赛制度和办法,这对中职学校排舞活动的积极开展有重要作用。
2.2.3.4排舞师资力节薄弱
师资队伍是影响排舞教学与训练的关键因素。遗憾的是,中职学校缺少排舞专业老师。10所学校中,只有3名是排舞专业及相近专业出生的体育老师;在所调查的20名体育教师中,获排舞岗位培训等级证书的只有3人。显然,中职学校排舞师资的缺乏直接影响了排舞运动的广泛开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排舞运动深受中职生喜爱,受男生欢迎程度仅次于篮球和羽毛球,受女生欢迎程度仅次于羽毛球。学生喜欢该项目的原因是因为排舞运动具有社交性、简易性、经济性、趣味性、竞技性、安全性、治疗性等特征。
3.1.2排舞在中职学校尚未得到广泛开展,原因是相关部门对该项目不重视。体现在:场地设备匮乏、师资不足、市各级相关部门未组织各个层次的排舞竞赛、排舞尚不是中职学校体育课的必修内容。
3.1.3排舞运动在中职学校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排舞所具有的自身特点、健身作用以及学生的喜爱程度表明在中职学校体育课开设排舞是可行的、必要的。
3.2建议
3.2.1中职学校应考虑学生热爱学习排舞的意愿和热情,及时修正体育教学大纲,将排舞纳入必修内容;应采取引进人才、在职培训等途径,加强排舞教练队伍建设,应增加对排舞场地设备投入。
体育科学的性质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激趣方法
自从教育部推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本,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不被师生重视的体育课也变得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可是从中职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学生上体育时不爱活动,只是应付,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体育课丧失兴趣,不爱上,不想学。我们该怎样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上好中职体育课呢?
一、导课新颖,引人入胜
教师自身对体育课要予以充分的重视,精心备课,组织课堂,特别是上课伊始的导课环节更要精心设计。教师需要以精彩的课堂导入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对上课内容的兴趣,保持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设计导课环节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这样才能够保证导课环节的有趣性和有效性。比如,我最经常用的方法就是给学生将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故事、新闻,或者有关体育项目的明星,这些一般学生都会很感兴趣,产生学习兴趣。
二、营造氛围,保持轻松
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适用于每一学科的学习,体育课也不例外。因此,体育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活动氛围,布置适合学生运动的良好的活动环境。如,在教立定跳远时,我就先设计了一个“青蛙跳荷叶”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练习氛围,接下来依据学生在游戏当中的表现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教学内容上来,并针对学生的跳跃方式向对学生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纠正他们活动姿势及用力方式上的不足之处,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跳跃接力赛,进一步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练习,巩固本课重点。学生整节课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立定跳远的练习,但是他们感觉不到重复练习的单调,而是兴致盎然地进行活动。学生在游戏中、在竞赛中进行了新的活动项目的练习,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同时又保持了学生对活动、对体育课的兴趣。
三、创新手段,提高效率
依据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是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表现,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的有效方式。因此,中职体育教师要广开思路,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探求、活动、掌握的兴趣,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欲望,提高中职体育课的教学效率。在组织学生学习篮球的基本技术的时候,我并没有一味地让学生进行发球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等练习,而是穿插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如,折返跑等,甚至组织学生在教室内观看美国职业篮球赛(NBA),引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再如,在训练起跑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我运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如,背身起跑、下蹲起跑、听到法令枪声跑、听到哨声起跑、听到老师口令起跑等,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刺激,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高度集中,提高了训练的效率。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与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强健学生的体魄,完善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杨勤.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健康.湖北体育科技,2003(3).
[2]罗映清.学校体育学.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
体育科学的性质范文5
【关键词】 学习以人为本兴趣 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在的中职学生绝大多数来源于农村和边远山区,年龄较小,并且原来文化基础较差。这就决定了他们视野较狭窄,世界观、人生观存在问题。克制力较差,自信不足,缺乏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一些学生心态浮躁、目光短浅。部分学生认为来学校纯粹是为了拿个文凭。因此,学习无动力、激情。
以上种种情况表现在对待德育课上,存在偏见和误解。学生对德育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上职校关键要把专业课学好,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课堂上易出现睡觉、讲小话、玩手机厌学的局面。
笔者认为必须突破传统的老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联系实际多鼔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深入了解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学生对德育课的认识,
激起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教师在上课前,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 。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弄清学生所思所想,知道学生关心的问题。教师的引导才有针对性,也才能吸引住学生。 例如,我在讲授“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内容之前,了解到学生们都希望将来工作后能拿高工资、赚大钱,但又觉得有点空想。我在上课时,首先让学生谈自己将来工作后对收入的期待。有的说希望收入比家里任何人都高一年几万就够了,有的说希望收入比村里任何人都高一年十几万就满足了。我看没有人说更高收入了,这时我鼔励学生大胆再说高一些。结果有人有点胆怯说出一年几十万 ,我进一步鼔励还可说高一些,这时一个同学说出了一年一百万,结果引来一阵嬉笑声。我看时机已到,及时切入教学内容,社会需要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而技能人才大有作为。接着举出李斌等一大批技校毕业生成为了专家、技术能手,有的成为老板甚至大老板。他们的收入一年最少一年几十万,有的一年上千万都有。成为了受人尊重的成功人士。在坐的各位只要现在就开始认真学习,通过不断努力,也会成为和他们一样的成功人士,收入远比你们今天说的要高得多。同学们对我说的一席话暴发出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次课后,同学们普遍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二.联系实际,随机应变,放手调动学生讨论问题,解除疑惑,时时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兴趣。
教师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体系,还要注意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当学生质疑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没用时,教师就可随机应变以旁征博引,用现实中的实例与他们共同进行探讨。为此,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搭建一个和谐平等的对话平台,使学生乐于参与。比如,我在讲授“人际交往应遵循信用原则”内容时,强调应说真话,办实事,不欺骗,不虚伪,信守诺言。结果有的学生就反驳我说,现在社会上老实人吃亏,说假话,生产销售假货的人发财讨好。我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说假话,生产销售假货的人只是暂时能欺骗了别人,短时发财讨好。正如《狼来了》里的那个小孩一样,最终是要付出代价讨不了好的。联系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展开讨论交流,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反思,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用榜样现身说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实际,点亮学生
希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兴趣。
体育科学的性质范文6
关键词: 小学生 身体素质 主体
身体素质是指通过身体活动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机能能力。小学体育教师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必须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小学体育课堂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误区
小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身体素质训练不仅能促进他们的正常发育,而且能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机能水平。多年来,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多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运动项目训练、教师以传授各专项动作技术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为主,以此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体能的训练手段。这种训练方法,只是把各种运动项目更加深化和技术细微化,具有明显的竞技化特征,使其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被分解和隔离在各自相对独立的专项运动中,事实上这就造成了实际教学中难以达到使学生匀称、均衡、协调、全面发展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成为片面的和暂时性的。这种教学过程过分苛求动作技术的准确和完美,使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成为教学的目的,而不是教学的手段,这种为技术而技术的教学过程造成了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的倒置和错位,也使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身体锻炼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二、身体素质训练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必要性
学生只有在身体锻炼中才能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再好,如果不能通过自身合理的运动完成,身体素质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在训练中,如果以教师为主体,全程安排训练内容和组次,那么教师更多的是要照顾“全体学生”,即“平均水平”的大部分学生。但是,毕竟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身体素质条件都参差不齐、各不相同的,教师的照顾“全体学生”在理论上说就成了不适合任何一个学生了。因此,学生面对教师安排的统一训练内容和运动量进行选择和创造,从而变成自身合理的运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这就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身体素质训练效果的暂进性和迟效性,决定了它的长期性和锻炼的主体性。小学体育课的课时,决定了身体素质训练不可能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问题并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性,把课堂的影响延伸课外,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长远效果,更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长期增长。
三、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途径和措施
1.身体素质训练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在身体素质训练中,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参与热情,因而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十分重要。要能够做到坚持身体素质训练,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采用各种措施,以多种方式培养、保护和调动广大学生参加身体素质训练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处理好完成教学任务与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在教学与锻炼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体会到身体素质的乐趣。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体育教师,应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上下工夫,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健康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从学生的不同体育基础上出发,选择和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不同的技术细节,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都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学有所得。
(1)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学生自己选择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可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兴趣爱好广泛,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地进行练习,如加强腿部力量可安排:深跳跳台阶,连续跳越障碍物,三级、五级、七级等多级蛙跳,让距跳,单足跳接力,跳远,计数跳绳比赛,计时跳绳、跳绳接力,负轻物深蹲跳、半蹲跳,直膝跳、跳起摸高等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阶段的练习而达到这一目标,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
(2)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
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取感性认识的过程,因此身体素质训练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体育需要。强调非同步化教学,区别对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3)给学生制造一点困难,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其创新能力。
新的课程十分重视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强调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信心。在素质训练中,有些练习内容本身就蕴藏着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中要采用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学生也就会自觉地在课内课外强化练习,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3.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