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旅游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旅游的现状

乡村旅游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乡村旅游;营销;创新

我国是一个具有多民族特色和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田园风光,以及淳朴的风土民情和乡风民俗。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已成现代旅游发展的主题旋律,过惯了都市生活的城市居民越来越渴望能回归自然、享受清新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乡村风情。因此,构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模式是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还没有统一的体系和标准,其营销模式也没有系统的规划,因此本文通过探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现状及问题,结合本次项目经理的系统性学习,分析了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提出了营销模式构建策略。

1.乡村旅游

1.1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顾名思义就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促进农村发展的社会活动,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1.2乡村旅游特点

时间上多为假期或农产品成熟季节;空间上多为市郊、山林、岛屿等农村地区;经营主体多为农户;参与主体则多为市民;活动内容主要是游览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参与农事劳动、了解民俗风情等。

2.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2.1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旅游、乡村休闲游、民俗旅游将成为农村旅游业的主体,我国农村将逐步成为深受喜爱的旅游观光目的地,从而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通过市政府推动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由于各种原因,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滞后,导致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借鉴兄弟省份发展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以作探讨。

2.2问题分析

2.2.1乡村旅游产品种类不够丰富

我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类型较少,大部分以特色蔬果采摘、农业休闲庄园观光、鸡鸭美食等为主导产品,产品类型单一,同其他市县、乡镇相比,特色不明显。使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一种低端的状态,不能适应旅游需求市场的发展要求。或者是在开发过程中,偏离了乡村旅游的主旨,盲目的上项目,结果使乡村旅游地失去了乡村味,丧失了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2.2.2认为乡村旅游越土越好

现在不仅是乡村旅游的开发者甚至于很多的专家都有一种误区,就是乡村越土越好,土得掉渣才好呢!事实上大家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就会发现这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2.2.3盲目削价竞争

许多旅行社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报价远远低于成本。合理的低价策略能够增加经济效益,但是过度的低价营销会导致乡村旅游经营的恶性循环,影响了旅游企业的产品形象,损害了旅游企业自身利益。

2.2.4缺乏统一规划管理

从旅游规划来看,大多数乡村旅游的开发缺乏专项规划,呈现无序经营,遍地开花的状态。从管理角度看,大多数乡村旅游仍处在经营理念低下、片面追求利润低循环局面,且由于盲目的简单模仿,不少地区出现建筑风格相似、经营项目以及管理方式的相互抄袭的商业浅层状态,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2.2.5品牌意识淡薄,缺乏竞争优势

品牌是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各种关系的总和,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必须树立品牌意识。龙岩是中国著名的老区,具有相当丰富的红色、绿色、金色旅游资源,由于开发的点多面广,乡村旅游缺乏统筹安排和相互协调,线路组合难度较大,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和传统景区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就难以形成乡村旅游的品牌。有的知名度很高,但旅游产品点小、面多,规模不大。比如上杭的红色旅游,会址、蛟洋文昌阁、才溪乡调查报告等这些景点闻名全国,但规模小且面广,无法形成规模。多数乡村旅游景区知名度不高,缺少品牌,管理者也缺乏足够的品牌意识,也就更谈不上乡村旅游的品牌营销了,从而使得我市的乡村旅游产业缺乏应有的竞争优势。

2.2.6时间季节性较强,后续不足

由于旅游业属于假期经济,本身具有明显的时间性,而农业生产又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所以乡村旅游具有不可避免的季节性,导致在旅游淡季时村民的旅游收入得不到保障。

3.营销策略

3.1乡村旅游的营销

乡村旅游产品是有形的物体和无形的服务的总和,它与别的产品不太一样,对于旅游产品来说后者更为重要。乡村旅游营销首先要以品牌资产为资本,策划项目,吸引游客,对不同客户应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尤其对潜在客户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想尽办法开拓新市场。

3.2对策

任何一个知名的旅游产品品牌都要有一套成功的市场营销方案。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和特色需要营销活动来进行展示,以便于旅游者从众多的旅游产品中顺利识别;还可以发现新的市场需求,并不断改进产品;持续的旅游市场营销活动也能给旅游者和社会公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可以在公众中树立并强化本乡村旅游产品鲜明的品牌形象。虽然我国乡村旅游的销售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体系,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乡村旅游含义,但不论乡村旅游如何定位,对其品牌营销更是重要。

3.2.1形象营销

目的地形象是公众以一个潜在或现实旅游者的眼光对一个地区的评价,是旅游者对一个地区的信仰、印象和想法的总和,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应增强形象营销意识,注重形象塑造,个性设计以及形象传播。

3.2.2人员推销

人员推销就是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直接与旅游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接触、洽谈、宣传介绍旅游产品或服务,以达到促进销售目的的活动过程。它是旅游企业所有促销手段中唯一利用人员所进行的最直接的促销活动,是构成旅游促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2.3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就是利用任何想象得到的形式来传播。可以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进行广告宣传,还可在城市干道悬挂路牌广告等。

3.2.4加强与中间商的合作

我市的乡村旅游景区应该与目标旅游市场的中间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尽快打开市场。

3.2.5采用会员制

组织旅游爱好者沙龙和旅游俱乐部,广纳会员,不断举行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吸引旅游者参与,宣传乡村魅力与文化,培养旅游爱好,以加深旅游者对乡村的印象,激发旅游者的消费欲望。

3.2.6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营销活动。使潜在的客户利用互联网,通过电话、邮件、QQ等方式联系到旅游目的地,将潜在客户变成有效客户的过程。其中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如E-mail营销、博客与微博营销、网络广告营销、视频营销等。

3.2.6.1制定搜索引擎营销计划

搜索引擎营销是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点击进入网站/网页进一步了解他所需要的信息。一般有搜索引擎优化(SEO)、关键词广告、固定排名、竞价排名四种模式。

3.2.6.2博客营销

博客就是网络日记,简单地说狭义的博客,它是网上写作的一种特有的流水记录形式。从客户分析入手来评估一个网站的商业价值是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手段。

3.2.6.3微信营销

灵活利用所有线上线下推广渠道,在微博、人人网等平台的皮肤模板右侧都加上了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在其的内容中也多次通过文字图片植入关注微信公众号的信息。

4结束语

乡村旅游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

鉴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加速发展,乡村旅游已发展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一支十分重要的骨干力量。这是因为旅游业具有非常大的乘数效应以及综合功能,从而让乡村旅游发展为落实解决城乡统筹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在我国乡村旅游开发进程之中,如何推进农产品销售始终是无法忽略的重要课题。虽然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乡村旅游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如何利用乡村旅游推动农产品销售却极少有人进行深入探究。在此,笔者针对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实施了探究,期望能够更好地调整我国农村地区的 产业结构,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实际参考。

一、开发适应于乡村生态旅游农产品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对乡村农产品销售工作愈来愈重视,逐步采取了诸多举措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在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的情况下,应当深入结合本地耕地资源、水资源和农产品等各类资源,使用新型包装技术以及设计新观念,结合乡村旅游实际,利用各项销售措施,从而让当地农产品能够升级为具备浓郁地方特点的乡村旅游纪念品。这类农产品不但能很好地满足广大游客对原生态产业的好奇心,而且还能够丰富当地的乡村旅游形态,进而产生旅游升级换代新产品,形成吸引外来游客的全新焦点与亮点。乡村生态旅游视角下的农产品外包装设计应当尽可能地做到天然和无污染。农产品包装视觉语言应当侧重于对色彩、图形以及文字的调配,并且还应当在技术上加以全面创新,通过把传统工艺和当前的新型工艺技术相互联结,从而推动农产品朝适应于乡村生态旅游的方向加以转换。

二、乡村旅游视角下我国农产品的特点

乡村旅游具备了有别于与普通旅游产品的鲜明特点,这样一来,乡村旅游之中的农产品销售自然也就具备了特殊性。归纳起来,乡村旅游视角下的我国农产品销售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具备即时消费性。乡村旅游之中的农产品销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购买与消费之间协同性。我国乡村农产品绝大多数为各类食物,诸如蔬菜、水果以及海鲜之类,此类农产品因为自身所具备的生物性以及自然性特征,往往具有鲜活和易于腐烂的特质,因此游客们买了之后马上就可食用,例如烤玉米棒、烤鱼以及新鲜水果等。此类食品的最大特征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农家风味,显得清新而又自然,而且这类当地农特产品对外来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实现农产品的即时消费。二是供给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乡村农产品可以说是当前乡村游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乡村农产品文化资源的鲜明特色是地域性非常强。我国的地域非常广,民族很多,而且风俗也各不相同,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差别非常大,我国 各地在食品口味上具有极大的差别。例如,我国的西北地区的口味偏酸,西南地区的口味偏辣,华北地区的口味偏咸,而华南地区与华东地区的口味则偏甜。在乡村农产品旅游之中,各地农产品自然也会有极大的差异。同时,南方与北方的饮食习俗也各不相同,两地游客在乡村游中购置农产品的偏好自然也不会相同。三是直接销售降低了流通成本。乡村游中农民们往往会把自家所产农产品直销给外来游客 ,这就极大地压缩了农产品营销途径,自然也就压低了流通的成本,提升了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同时也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实际收入,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取得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旅游视角下的我国农产品销售现状

(一)农家乐销售模式

农家乐作为新开发的一种乡村旅游方式,业主们对自家所生产的农产品实施加工,依赖于周边良好的自然田园风光以吸引外地游客前来住宿、休闲、购买农产品,且价格较为低廉。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均有农家乐在经营,通过这种方式来购买农产品,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乡村休闲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据经营特点之差异,农家乐可划分成以下三大类型:一是食宿接待模式。此类农家乐以餐饮和住宿为主要内容,通常位于城市附近或者知名景点周围,致力于为广大游客提供高质量的食宿类服务、特色化农家娱乐体验类项目。二是农业观光模式。以参与和互动为主要内容,一般位于城市郊区或者乡村,致力于让游客们深入学习农业方面的知识、开展农耕文化方面的亲身实践,以投身农事活动的方式来体会农家乐的内涵。如浙江省宁波市奉化滕头村就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三是休闲度假模式。主要内容是品茶、娱乐等。这类农家乐依托于本地出色的生态环境,从而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消费,比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梅家坞就是如此。

(二)科普旅游销售模式

科普旅游销售模式是指利用农业观光基地、农业科技园、农业展览馆等科普场所,通过让游客们参观游览,从而对农业技术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此类乡村游所销售的农产品包括两大类,一是采摘类农产品,比如瓜果蔬菜等;二是深加工之后的农产品。我国科普旅游发展步伐较晚,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宝钢的开放型生产流水线开放对外参观,标志着我国科普旅游销售的开始。其后,我国的诸多卫星发射基地、航天机构以及汽车、电力、石油、酒业等行业中的大型企业开始实施科普旅游销售工作。本世纪以来,我国农业企业的科普旅游开始兴起,很多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开通了农业科普旅游项目。比如,天津农科院就建立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其中的农产品科普旅游项目有农事体验园、园艺植物世界、农产品深加工区以及酿酒文化休闲区等,可以让游客们在放松休闲的同时学到许多农业科普方面的知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农产品一定要以本地乡村特色化产品为其内容,切不可照搬传统旅游景区所售商品,否则就会失去自身的特色,从而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

(三)民俗风情旅游销售模式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所构成的,具有十分辉煌的文化以及文明史。各民族均有自身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耕种文化、婚丧习俗、传统节庆、工艺产品等,从而组成了我国民俗文化的美丽画卷。乡村旅游中的民俗风情游就是将民族风情作为吸引外游客的主要特点,通过吸引各类游客来开发民俗类旅游资源。民俗风情游可分成乡村民族文化游览、耕作文化游览、民族文化游览等,能够很好地提高乡村旅游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含义,并且依靠这一特色来销售民族特色农产品。这一类型的乡村游的典型代表当属北京民俗旅游文化村。

(四)农事体验旅游销售模式

近年来,因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宣告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体验经济下的人们已经不再只局限于以观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而是需要追求更加多的参与感以及新奇体验。这样一来,农事体验旅游就开始兴起了。参加乡村旅游的广大游客唯有通过这种旅游方式,才能全面参与到当地农村生产生活之中的诸多方面。在此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把垂钓、采摘以及狩猎等体验内容穿插于旅游的全过程之中,这样一来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推动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进而让游客们在最大限度上体验到当地农村生活之乐趣。

四、乡村旅游视角下农产品销售的发展前景

(一)农产品价格定价体系将会持续调整

价格始终是广大游客购置农产品过程中极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如今,我国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极为混乱,甚至影响到了商品流通量。除本地工商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依法提高监管工作的力度之外,还应当积极运用更有效果的举措,以规范农产品经营人员 的营销方式,切实防止在乡村旅游农产品市场之中出现不合规定经营之现象。当然,农产品经营者还可依据消费者的差异化层次出台合理的农产品差别化措施,从而更好地提升农产品对外销售的额度。一是用技术上的差别进行价格认定,也就是按照农产品所采取的技术以及服务难易状况来进行定价。二是用团购优惠来进行定价,也就是依据购置农产品的具体消费者人数进行定价。比如,一旦有十人以上购买即可享受到八折优惠等。三是用时间差别来进行定价,也就是分淡旺季、工作日与节假日等时间上差别,分别收不一样的价格。

(二)农产品品牌销售将成为常态

今后的农产品市场营销如果缺少了品牌效应,那么营销成效就会事倍而功半。所以,未来的农产品营销必然会向着品牌化加以发展,品牌化发展也能给农产品销售带来很好的经济利益回报。消费者们在品尝特色乡村旅游农产品之后,如果对产品比较认可,就能够感受到当地的农耕文化和品牌特性,这样一来就能带来更加多的游客。

(三)农产品网络销售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网络销售可以说是传统市场销售方式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相互结合之产物,也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商品销售方法之一。网络销售以国际互联网为基本载体,把全新市场营销手段以及观念融合至市场销售实践之中,全面发挥出网络的巨大优势,跨越时空之限制来实施营销活动。 农产品网络销售就是把网络营销方式运用至农产品销售之中。它具备了个性化和跨越时空等特征。因为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农产品企业以及政府均愈来愈重视农产品网络端销售状况,而且政府部分也及时采用了诸多举措来推进我国乡村网络建设,而且成效明显,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实施网络销售的进程。因为电子商务技术在持续稳定地发展,在具体的农产品网络销售过程中,乡村旅游类网站也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如今,淘宝、艺龙、携程、同程等网站在乡村旅游中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利用这些网站,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来促进农产品销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网站中的乡村旅游页面一定要有十分丰富的信息,除常规旅游网站都有的旅游类信息之外,还要着重介绍本地农产品的详细信息,诸如当地农产品的鲜明特色、实惠的价格、出色的外包装等各类信息,并且可以提供线上交易,消费者下订单后只要数日即可收到新鲜采摘的特色农产品,如此一来自然能够吸引到众多对乡村旅游感兴趣的消费者们前来购买,就能够很好地提升本地农产品的销量,进而提升当地农民群众的收入。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乡村旅游的全面推进,运用乡村旅游来推动农产品销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一销售方式不仅能够为当地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加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升当地农村群众的实际收入,而且还能推动我国农产品行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予以更大更有力的支持。当然,通过乡村旅游视角来分析农产品销售的探讨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的分析还不够细致全面,对于下一步发展前景的把握也不一定准确,这些均需要在今后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和农产品销售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构建新型生态旅游产品销售渠道系统探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01)

[2]范小华,牛永革.基于独特销售主张理论的旅游口号评价――以中国5A级旅游景区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3]李肖楠.体验营销在邮轮旅游销售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1)

[4]张佳通.黑龙江省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J].农场经济管理,2015(05)

[5]刘雷,赵丽丽.新常态下海南农业旅游营销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16)

[6]王凯.SWOT分析视阈下的生态农业旅游营销开发[J].商,2015(47)

乡村旅游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农家乐、主题化设计、乡村空间

【 abstract 】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leisure travel, leisure agriculture as a rookie ris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wenzhou model of farm tourism system rebranding and planning, regional country the theme of space design, farm tourism provide new development for ideas.

【 key words 】 organic, topic design, in the countryside, spac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资源特色与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现状全国农家乐发展较为迅猛,已成为全国旅游经济一朵奇葩,然而各地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同质化现象严重,分布在城市郊区的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往往只是以“吃农家饭”吸引游客进入,呈现出无序与缺乏整体化。因而,打造主题化、体系化的乡村旅游空间尤为重要。

二、相关概念

1、乡村空间

乡村地区是指人口相对稀疏并且较少受到大城市的影响,具有明显农业经济特征的地域。乡村地区与城区的高密度定居地有明显的区别,而且,与荒野和不毛之地也有明显的不同。

2、农村与乡村

乡村,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国家生活和伦理社会的空间基层组织。观念上,它首先是生活和社会的空间组织,其次才涉及到产业特征,乡村还是国家政治和文化精英的策源地。古人多单称为:乡、村、里、闾,指向空间的形式的构成关系,并不看重在业态差异。在欧美国家,表现出乡村空间与城市人口融合的趋势,中国自身的情况也在得到印证,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已经有极大的比例以各种形式在城市找生活,留在农村的人口也有极大的比例并不直接从事农业。

乡村生活可以是农业,却不必一定是农业,信息技术和交通的发展能够使各种产业以乡村为空间形式,乡村的业态完全可以多样化。

2、乡村旅游与农家乐

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农家乐”的雏形来自于乡村旅游,与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相结合,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为主要特色,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

三、国内外农家乐发展现状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较早,多是依托农场、牧场或大型庄园,将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作为旅游吸引物,吸引以城市居民为主的旅游者前往。国内农家乐旅游模式对其有一定的借鉴。

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借助背靠大都市的地缘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其成功之处是一方面把现代文化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以增加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变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吸引市民体验、休闲的文化活动,使文化产业与农业产业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发展农家乐不征地、不拆迁,实现了农民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保证了农民失地不失利、不失业、不失权。

四、研究区域概况

1、区位概况

瓯海区地处温州市南郊,鹿城、龙湾两区环绕其侧,隔江与永嘉县、乐清县两县相望,南接瑞安市、西邻青田县,地形狭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

2、资源禀赋

瓯海区农家乐资源分为5类,主要有: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生态度假旅游资源、山水古村落、古建筑遗址旅游资源、爱国教育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民俗旅游资源。

3、现状农家乐一览

瓯海区现状农家乐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景区依托型,这一类农家乐分布在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周边或内部,依托景区已有的旅游优势,作为景区周边配套旅游接待设施来吸引游客前往。

一类为农业观光型,这类农家乐的旅游主体主要是邻近城市的自驾车游客。

五、研究重点

1、利用瓯海区的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完善落实《总规》中对温州近郊生态休闲度假文化带的构想,政策扶持,多方融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挖掘农家乐旅游的地域文化内涵,走品牌化战略,提高瓯海区农家乐的知名度;

3、充分考虑区内外农家乐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合理整合,完善布局,避免产品同质化;

4、协调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既要利用资源发展产业改善环境,又要不破坏现状资源品质;

5、加强管理与监督,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和服务技术,适应现代消费需求。

六、体系构建

1、总体布局

根据瓯海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旅游资源分布形态,结合农家乐旅游开发现实状况以及市场开发目标,规划确定瓯海区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空间总体布局形态为“一带、多点、三片区”。

“一带”是指贯穿瓯海区东西的农家乐密集带,呈“S”型布局。该带距离中心城市比较近,处于城乡之间,交通发达,环境优越,具有发展农家乐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多点”是指分布在“S”型带上的呈多点布局的农家乐集中发展点。

“S”型带又由三大片区组成,即东部片区、中部片区和西部片区。

2、总体定位

形象定位:瓯越情韵浓 浙南乡村美

主题定位:畅游秀山美水 体验农家风情

六、结论

1、乡村空间与城市空间不同,乡村空间没有城市空间高密度的居住环境,噪杂的交通,只有大片高质量的绿色环境,传统的农业产业;而且由于存在的时期长,与乡土文化、各地景源相互包容渗透,其文化上具有独立性。乡村的人们依据营造的天赋而构筑的建筑形式和空间集合状态,是建立在具体生活条件上的原生态建筑。

2、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它伴随着“旅游扶贫”政策而诞生,是充分挖掘乡村空间特色与乡村原生态文化的产物,也引入了全新的产业方式,将单一的农业产业推向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中。乡村不再仅仅是“农村”,观光休闲、体验度假形成了乡村空间新的聚类人群。

3、资源与文化的差异性是划分农家乐主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以果树为主的村落,以采摘体验游为主;位于景区的,利用景区优势,也为景区提供基础服务设施配套;位于邻近城市郊区的,以原有生态农业与花卉养殖为主,发展观光农业。

把现代文化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以增加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变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吸引市民体验、休闲的文化活动,使文化产业与农业产业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发展农家乐不征地、不拆迁,实现了农民进厂不离家。

4、主题的体系化也是本案试图研究的内容之一,在定位上不仅对整个区域进行定位,同时也在区域中划分出大片区,在大片区内部还可进行细分。分片明确主题,有利于避免空间的趋同性,同时通过交通、景观廊道等空间发展轴对其进行联系,形成区域的整体定位。

5、创新点:引入一些新的理念,造出一些旅游资源。如本案中出现的农家修学游,就是以原有的资源为基础,以修学为主题,吸引新的阶层进入项目内部,挖掘出了新的旅游契机。

参考文献:

1李凯生.乡村空间的清正[J].时代建筑,2007,(4):10-16

2殷杰 尹占娥.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对策——以上海为例[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6(5)

乡村旅游的现状范文4

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发展趋势

自从托马斯·库克组织了近代历史第一次正式意义上的旅游之后,旅游业的发展便以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内发展壮大。由于旅游业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能源资本,不会产生大量的工业污染,因此被称为“无烟工业”和“绿色产业”。现代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模式的组合要素,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主要内容,极大地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使经济结构向良性方向发展,因此它成为了各国竞相发展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产品的开发,乡村旅游是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开发乡村旅游的意义

(一)对旅游企业的意义

我国的旅游业开始于入境接待,随后旅游市场逐步打开,转向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由于起步时间晚、旅游发展模式存在缺陷、缺乏有效的市场规范等原因,我国的旅游市场目前呈现出恶性循环的状况。为了追求客源,低价竞争使旅行社利润越来越低,直接导致了频繁出现的负地接、零地接现象,破坏了我国旅游市场的良性运作,使旅游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和挑战。乡村旅游是一个新型的旅游模式,对于优化旅行社产业升级和净化旅游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二)对旅游者的意义

旅游业的发展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也就是要迎合旅游者的需求,寻找符合现代旅游理念的产品。当代的社会发展使大部分都市人处于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中,旅游成为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一种绝佳方式。但是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多数人只能在放假期间进行旅游活动,而这也正是旅游旺季,景区人数呈爆炸性发展趋势,吃住行等方面都很不方便,使旅游失去了原来的乐趣。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最求安静、纯净、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

(三)对旅游目的地的意义

旅游业的连带性特别强,辐射面非常广泛,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有重要影响。我国现阶段对三农问题极为关注,解决农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保证,而发展经济则是主要手段。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当地住宿业、餐饮业、建筑业、零售业等行业的发展,并且直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二、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现状

我国的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发展时间相对较晚,理论建设还不完善,并且受到整体旅游市场环境的影响,使其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旅游基础设施差,服务质量难以提升

能够进行旅游开发的乡村一般位于地理区位偏僻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这些地方由于很少受到现代都市文明点影响而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但是这些同样为旅游业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受区位条件和经济的影响,很难进行先进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旅游中的吃、住、行等要素受到很大限制。同时由于提供旅游服务的人员大都为当地村民,缺乏现代的服务理念,使对游客的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直接导致游客回头率降低和旅游地形象难以提升的现象。

(二)缺乏市场细分,旅游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市场缺乏有效的产品规划机制,使乡村具有的丰富旅游要素不能充分表现出来,致使市场结构相对单一,旅游产品项目数量较少,并且缺乏新意。主要表现在不能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开展合适的营销活动,只注重景观的设计而忽视了农村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开发,使乡村旅游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普通旅游形式。

(三)营销手段落后,管理体系不完善

乡村旅游的发展的还不成熟,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营销手段也相对落后,使旅游产品不能有效地进行推广,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虽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但乡村旅游市场的潜在动力非常巨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通过产业升级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乡村旅游市场必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期,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全面整合乡村旅游市场营销

整合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将企业的营销力量进行集中,从而发挥更大的营销效力和影响力。通过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可以为扩大企业品牌效应形成产业整体优势做出重要的贡献。

(二)运用先进技术开发营销渠道

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市场营销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使传统的营销策略在方法和技术上得以改进,从而更适应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要求。除了运用网络营销方式进行乡村旅游的的推广之外,还应该根据乡村旅游市场的特色开发出多元化的营销模式,例如将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在推广农业产品的同时对旅游进行大范围的宣传介绍。此外还应抓住目前国家对农村的大力扶持这一机会,争取资源的有效配置,使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具有更大的政策优势。

(三)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和品牌化

进行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前提是提升乡村旅游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只有这些旅游基础要素的完善才能为市场营销的有效进行提供保证。农村旅游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品的单一和服务质量的地下,通过增加对乡村旅游地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旅游市场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尤海涛,马波,陈磊.乡村旅游的本质回归:乡村性的认知与保护[J].中国人口,2012,(09).

[2]高玲.乡村旅游安全控制与处理的科技支撑系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25).

乡村旅游的现状范文5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建立在乡村区域范围内,利用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开展起来的旅游活动。而青川大坝乡民风淳朴、民俗较具特色,乡村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同时在灾后重建的之后,由于政府的有力支持,当地老百姓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有一定的信心,且在南溪村、大屋村等处已经有本地住户零星的办起了农家乐,但总体来看,整个大坝乡乡村旅游还不成气候,有赖引导。本文在对青川大坝乡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坝乡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及建议。

二、青川大坝乡现状分析

位于四川省青川县的大坝乡,辖4村19个农业合作社,交通、区位具有一定的优势,境内有有空(桐树)大(坝)公路穿过,90%以上的社通公路,距县城23公里。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0.8%。

大坝乡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作物的种植主要有玉米、小麦、茶叶、木耳等,当地也产乌药、天麻等中药材。在整个大坝乡的范围内,当地居民、政府广植银杏林,形成了大片的银杏林,在大屋村、南溪村更有年代较为久远的大银杏树,当地居民有些以卖银杏叶子来增收,但规模不大。大坝乡的民风民俗也有一定的特色,“薅草锣鼓”独特的山歌文化、川北民居建筑为大坝乡增添人文色彩,但开发力度欠缺。

同时位于青川大坝乡周边的有较为知名的景区如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阴平村、青溪古城等,对于大坝乡发展乡村旅游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大坝乡可以与当地有名气的景区共享客流,但其较高的知名度对于大坝乡易形成遮蔽效应。

大坝乡是政府扶贫的重点乡,乡政府同时在不遗余力的引导大坝乡居民通过农旅结合来实现村民致富,但其产业较单一,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度不高,其规模化、立体化农业不成形,同时其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地貌地形的制约,小而散的山区丘陵分布使其难形成大规模的景观农业效果,总体来讲,大坝乡发展乡村旅游优势不明显。

三、大坝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探讨

就现状而言,大坝乡的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大坝乡乡村旅游开发发展的策略探讨尤为必要。

(一)大坝乡乡村旅游与周边景区景点抱团发展

大坝乡乡村旅游发展要与青川以及广元等地知名旅游景点联动起来,如青溪古城、阴平古村等,形成旅游组团,通过各方旅游资源的整合,整体营销推广,形成合力,为大坝乡乡村旅游的发展分享名气、带来客源。同时当大坝乡乡村旅游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之后,应深入挖掘多种资源,深度发展,打造出青川地区具有有一定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二)大坝乡乡村旅游与本地产业联动发展

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元素,目前大坝乡产业较为单一,立体的、综合性农业发展不足。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农业资源优势,将银杏、茶叶、中药材种植以及养蜂、养羊业等加以鼓励带动,加大投入,为现有的基础产业润色,提升整个大坝乡的综合吸引力。

(三)大坝乡乡村旅游与扶贫事业共同发展

大坝乡作为贫困乡是政府扶贫的重点乡,其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更需要依赖当地的农村劳动力。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在政府的规划引导下,积极吸收当地劳动力,并且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提供经营管理、技术上的支持,带领当地居民通过旅游的发展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四)大坝乡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健康、生态之旅已经成为时下旅游业的发展潮流,大坝乡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较好,山青水秀,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生态环境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是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也了造福当地百姓,为当地居民创造了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四、现阶段大坝乡乡村旅游开发的建议

大坝乡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开发规划、经营管理等,才能使当地的旅游资源发挥其吸引力,打造出一定的知名度,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发展过程,因此,从如下角度出发,对大坝乡乡村旅游发展的提出一些建议。

(一)进行大坝乡乡村风貌塑造

大坝乡在旅游资源方面虽然具备一定的优势,山清水秀,环境质量较好,但其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却并不集集中。而在现阶段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中,观光市场依旧占据较大的比重,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种植适宜的经济与美观兼有的作物来美化环境,营造乡村氛围的同时,打造景观亮点吸引游客,同时发展当地的经济。

(二)开发特色化大坝乡乡村旅游产品

大坝乡的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依托其乡村特色旅游资源,比如大坝的田园风光、银杏林、蒿草锣鼓的山歌文化、传统川北民居、茶叶木耳等农产品,营造出具有大坝鲜明特色的乡村意境。在当地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以原汁原味的大坝乡土文化为依托,以生态休闲体验农业为亮点,打造具有大坝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在其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中,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如依托银杏产业可以开发出爱情、长寿、家庭等特色文化产品,并可开展一些列的乡村银杏文化节等来吸引游客眼球。

(三)加强大坝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大坝乡目前基础设施体系不完善,虽然境内已通公路,但受到山地地形的限制,急转弯多、路况差,空大路仅为宽约4米的水泥路,因此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宽或增设会车点,保障通行顺畅。此外,大坝乡境内环卫设施、标志系统、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缺乏,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五、小结

乡村旅游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海南乡村旅游;旅游竞争力;关键因素;策略

一、前言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地位的提升、市场经济大环境和产业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旅游的需求与供给也在发生着相应地变化。海南旅游业在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和城市竞争后,开始步入乡村区域旅游竞争的时代。

二、影响海南乡村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海南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多有利的因素,但也面临了很大的挑战。所以,要使乡村旅游地区提升旅游竞争力,就要对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做简要剖析,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影响该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1.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开发形式。海南乡村旅游兴起于本世纪初期,以海口、三亚两个重点城市为依托,附近的琼海、文昌、万宁、澄迈等市县都先后开展了乡村旅游。到目前为止,三亚田园小鱼温泉、兴隆热带植物园、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文昌文亭休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龙泉乡园)四家景区已列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根据区位、资源、客源等多方面的特点,海南乡村旅游可概括为四种模式:

①生态观光型

②休闲度假型

③民族村寨型

④古村古镇型

(2) 存在问题

①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Buhalis D强调市场营销对提高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作用,他认为采用营销的新技术如网络营销,可以增加可视度、促进区域合作,从而提高旅游的竞争力。据资料,海南乡村旅游的游客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报纸杂志,其次是亲友介绍,电视媒体和网络宣传只位居其后。

②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滞后。在乡村旅游遍地开花的现状下,不同区域的旅游产品虽具有特色,但是难免会存在替代性。如果这些可以替代的旅游产品分布在不同的乡村旅游地区,就难免会导致目的地旅游的竞争力。而众多的旅游开发商正因为看到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所以致力于用独特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这样,在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同时,市场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③对生态环境和繁荣农业的意义小。特定的旅游开发管理模式对乡村的旅游竞争力有明显影响。一方面,一种合理的管理模式可以以很强的吸引力使乡村旅游极具特色,进而改变单纯从经济上获利,可以使乡村旅游开发成具有文化、政治、教育意义的高品位旅游模式;另一方面,过度的、不合理的开发模式,会带来如环境破坏、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进而造成旅游竞争力的衰弱。

④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企业中将提高员工的素质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在旅游业当中,从业人员的高素质更是增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2.海南乡村旅游竞争力关键因素分析

迈克尔・波特建立的竞争力“钻石模型”为这里所要讨论的海南乡村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笔者运用“钻石模型”并结合海南乡村旅游业自身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简单绘制出海南乡村旅游竞争力的影响要素。

(1)资源开发现状。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区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旅游资源因素是公认的关键性因素。海南省所拥有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已有四家景区被列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示范点。这里有独特的自然风景、田园风光和古村古镇,又因为孤悬海外,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不仅风光优美,风情小镇和黎苗文化更是一朵奇葩。海南从这些独具文化理念的乡村旅游资源中开发整合了槟榔谷景区、田园小鱼温泉等乡村旅游发展的示范点。

(2)旅游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作为旅游产业的物质基础,对整个海南乡村旅游的整体竞争力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南虽孤悬海外,但现已有美兰机场和凤凰机场两大国际机场,东环铁路的开通更是使海口与三亚实现了“一日生活圈”,公路干道直通各港口、市、县,并延伸到全岛318个乡镇及旅游景点,因此,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高。乡村旅游点农家乐、渔家乐及度假别墅的建立,为游客提供良好的餐饮住宿条件。但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所以各乡村旅游点的联动性差,景区内的通讯、环卫、餐饮、娱乐设施都亟需完善。

(3)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做好热带现代农业基础建设,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展示、田园风光、农业生产体验、瓜菜采摘、农家旅馆、特色餐饮、垂钓捕捞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的结合。

笔者认为,可以将某个具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一系列旅游产品进行适当的整合,完善食住行游购娱要素,使旅游产品的配套性更全面并形成规模体系,这样更有助于加强旅游者停留的时间;在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业的同时,重视大中型城市周围乡村地区的度假型旅游,因为度假型乡村旅游群体很有可能成为旅游的回头客;乡村旅游产品要突出当地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还要保存自然原始的状态,让游客真正体会到乡村旅游的魅力。

(4)旅游需求。波特认为,国内需求是一个行业、一种产品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影响要素。国内需求规模、需求特征、需求国际化是影响产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地区旅游产业而言,需求规模、需求特征、需求国际化也是影响地区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海南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人们的出行方式也逐渐的由观光式旅游向休闲度假过渡,但目前来海南的旅游多集中在海口、三亚、琼海几个少数旅游城市,在旅行社安排的行程中很罕见有乡村旅游活动,所以这就导致了供需矛盾。

因此,从乡村旅游的需要出发,应该准确的定位乡村旅游目标市场,从近期看,以海口、三亚两个大中型城市为依托,加大周边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客源,长远的就要积极将海南打造成国际旅游岛,吸引国内外更多旅游者。除此之外,按游客的需求合理布局,也是针对旅游市场需求开发的重要环节,可以将便利的交通结合海南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配合完善的旅游产品,从而使海南有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5)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机遇。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海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了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对于促进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纲要》中提出要促进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建设生态文明村、旅游小镇等乡村旅游示范项目,依托旅游城市和重点度假区、景区,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息带,使海南的乡村旅游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活动。

(6)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该地的旅游竞争力。因为该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投资、旅游收入的水平都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具有的良好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旅游者来说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正大力的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更是将此提上日程,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发展旅游,发展经济。兴修公路、改建农舍、增加配套的基础设施,使乡村旅游方式更为完善。针对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现阶段应以政府支持、企业运作、集体经济和农民参与的“四合一”开发模式为主,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可见,海南省对未来十年的游客接待人数及旅游总收入做了大幅增长的预计,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正好可以借建国际旅游岛的契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开发。

(7)文化氛围。文化方面的竞争是旅游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旅游目的地如果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就大大的提升了该地的旅游竞争优势。适应新形势,在新的市场需求下,发展乡村旅游就必须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提出特色和文化。

(8)政府对旅游业态度。政府的指导、支持以及对旅游业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吸引力大小。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一定会遇到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政府如果可以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不仅能解决一个地区的收入问题,从长远角度看,更是能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

三、海南乡村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

随着世界范围内旅游目的地竞争的日益激烈,关于某一个区域内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就旅游目的地而言,弄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何在,就可以不断采取措施培育竞争优势,并且将劣势进行转化,从而提升旅游竞争力。这是确保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较其他旅游目的地更加健康、快速发展的应对措施。

1.保持乡土特色

乡村旅游核心的竞争因素就是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厌倦了大城市的喧嚣和聒噪,渴望投身于美丽的田园风光,渴望“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状态。乡间看似普通的景致和生活状态,却是吸引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最大吸引力所在。

2.优化旅游产品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了现阶段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开发多类型的旅游产品,根据旅游区域自身的特点,结合旅游市场的需求,开发区别于周围景区的特色旅游产品;第二,增加文化内涵,通过景区文化的积淀,挖掘有深度的旅游文化产品,要赋予它新的生命力,这样才能使游客感受文化产品的魅力;第三,应该结合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将一些景区现有的分散旅游产品适当的整合,形成一个有规模的产业链,使游客来此,有配套的设施、设备,能够体验农村生活,有休闲度假的活动,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的各项需求,参与到更多的旅游活动,增加品牌竞争力。

3.提升旅游形象

鲜明的旅游形象可以使人们更有效的区别各个旅游目的地,并引导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者的消费。新世纪的旅游业非常重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设计,这就是旅游地的活招牌,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份额的强大武器。可以采用广告策略、活动与时间策略、直接营销和个人营销策略等,实施对海南乡村旅游的全方位推销,力争使更多的人群了解这里所拥有的独特资源,浓郁的“乡”文化,同时,争取让权威的媒体、公众人物、政府代表前来感受某些特色的乡村旅游区并发表评论,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使海南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得以推广。

4.加强区域联动

旅游业所涉及的相关领域很宽,所以各区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总之,虽然现阶段海南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城市的旅游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但是在如何增强海南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方面,本文就核心影响要素提出了提升策略,希望对海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四、结语

海南乡村旅游是海南旅游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南乡村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影响海南乡村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对丰富现有乡村旅游竞争力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为海南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竞争力的界定,展开对影响海南乡村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关键因素的分析,分析之中构建了影响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的模型,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把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借鉴到研究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学科来,剖析了海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影响竞争力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各要素在海南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该地旅游竞争力的策略。但本文在对影响乡村旅游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的分析上还不够全面,在今后的研究中,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易丽蓉,傅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N].重庆大学学报,2006(8):154-158.

[2]唐承财,钟全林,李小霞.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分析及案例实证[N].沈阳大学学报.2007(5):8-11.

[3]隋春花.乡村旅游:21世纪新旅游初探[N].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4]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N].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