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朗读训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朗读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朗读训练

小学朗读训练范文1

关键词:朗读 ;情感 ;训练

中图分类号:G 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30-01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

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逐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有感情的朗读《小小的船》,但他们不可能读出《在大海中永生》的悲痛,《船长》的惊险、紧迫。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进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另外,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也不能以成人化标准来衡量。在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的差异,就每次训练来说,也要逐步提高要求

二、朗读的目标总体讲有三个要素:正确、流利、有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先扎扎实实的落实“正确、流利”目标,非常明确地提出每一次朗读训练的具体要求,但是,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中要体现差异性。复杂层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训练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异,让学生多享受到一些成功的喜悦。

三、有的放矢, 朗读形式切忌“百花齐放”

钱梦龙先生曾经说过: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读的方式也有七十二种。按音量大小划分,有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按速度快慢划分,有浏览、略读、精读等;按参与面划分,有个体读、小组读、齐读等;按思维运动划分,有自由读、带问题读、悟读等;按表现形式划分,有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此外还有老师的范读、带读、领读、引读等。

四、朗读的重要作用

首先, 朗读能加强理解的深化。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要使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知识,提高学生内在知识的质量,仍需要强调朗读中的“大量”和“反复”的传统做法。我以为包括词语、标点、句式的教学中均须植入语境,让学生反复诵读。由此,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心通其情,意会其理。

其次,朗读能加深言语的敏化。朗读的动态思维过程中,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能不断地被调动参与,对被感知的对象形成立体思维,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学生通过不断地朗读,对于感知课文形象,体味文章的节奏韵味,领略作者的风格特点,都能产生敏锐的感受与感悟。如能让学生人情入境地朗读,便能触动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而语感敏锐者,更能提高他的朗读水平,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再则,朗读能带来情感的美化。真正意义上的精彩的朗读,能使课文深邃的内涵、高尚的情操、优美的语言自然流通,诱使学生的情感油然而生,有关的心理活动随之活跃。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种种美的模式化为学生表达感情的模式,才会使课文的声韵节奏与学生心理感知结构一致,主客协调,激发起让人荡气回肠的审美体验。

小学朗读训练范文2

关键词:小学英语;朗读训练;激发兴趣;注重差异;杜绝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173-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的二级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四级目标又进一步指出:“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过分看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忽视朗读训练的现象非常普遍。具体表现在:学生看不懂,读不出;或者读出的音、句没有节奏感,没有轻重音之分;或者朗读不流畅。因此,小学英语朗读训练亟待加强。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有效的动力,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机械朗读会使他们感觉乏味枯燥。根据朗读材料的特点以及小孩子好动的生理特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孩子有表情地朗读;朗读材料节奏化、情景化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倾听英美人士的朗读录音或观看有关的影碟,然后模仿练习,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组织丰富多彩的朗读训练,如讲故事、演讲、猜谜、报道校园新闻等,也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朗读英语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正确发音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语言首先是有声音的。人正是通过发音器官发出声音,凭借有声语言,才能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学一门外语,同样也应从语音入手。如果不先输入正确的发音,盲目追求所谓的流畅,会使错误的发音得到强化,从而影响言语输入的质量。朗读是一种全面的语音练习。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在起始阶段,应鼓励学生朗读所学材料,并且要正确地发出每一个音,注意音在连贯语句中的变化,做到连读;要会按照内容正确划分意群,安排停顿;同时要求运用适当的重音、语调、节奏、音律等。英语语音中的每个音素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发音上的错误往往会引起意义上的误解。

三、家校合作保证朗读时间

学校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尽量让学生得到朗读的机会。例如,让学生跟录音读单词、对话和课文。让学生组队朗读,并尽量从中找到错误之处予以纠正。朗读前,教师要讲解材料中的某些生词、词组和难句,使学生了解内容、思想等。由于英语课时少、训练项目比较多,课内朗读训练是有限的,把朗读训练延伸到课外进行可以说势在必行。因此,学校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在家庭中搞好朗读训练,充分利用早读与晚读多读一些学过的课文或适合小学生的英文读物。实验证明:两次外部刺激之间夹一次睡眠,易于记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天朗读两次,临睡前一次,起床后一次,每次以20分钟到30分钟为宜。

四、多种感官介入,保证朗读效果

朗读训练最终应达到眼到、口到、心到之境界,要求口、眼、耳与大脑并用,达到眼睛所看到的口里即能准确读出,耳朵加以监听,同时大脑能立即反映其语义,不需要转换母语。最初,可能达不到这个要求。从发展的角度看,可以先做到“眼到—口到”,逐步达到“口到—心到”。朗读训练以“词形—语音语调—语义内涵”三者最终建立起自觉的联系为目的。要求学生朗读时保持良好的朗读姿势,声音响亮,音调合乎规范,不漏词或加词,不重复。这样,学生会用心去读,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朗读材料的音(发音)、形(拼写)、义(意义)同时印在学生的大脑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五、搞好督促、检查和评价

恰当的评价方式不仅会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建立学生朗读档案,收藏每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朗读成果,如朗读录音作业、朗读竞赛获奖情况等,以督促学生不断反思他们的朗读方法和朗读成果,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定期进行朗读训练评估,以便找出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辅导;期中、期末考试时适当增加英语朗读的考查比例等。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朗读作为测试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必将对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

六、注重差异,因人而异

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一段新的文字材料,朗读3到5遍是难以做到“心到”的,但7到8遍之后便可以做到“词形眼到—语音口到—语义心到”了。所谓“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材料的难易程度和每段文字达到“三到”境界所需的朗读次数是因人而异的。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来说,即使是较容易的文字也需要朗读好多次;随着水平的提高,文字难度随之加大,而朗读重复次数可能相应减少。同一个班的学生用不同材料,达到“三到”境界所需朗读次数可能也不同;最终应由学生本人控制,教师可以督促、辅导和检查。教师要适当给学生压力,要求学生背诵规定的段落,用任务驱动型学习方法使学生强化记忆、扩展知识和夯实基础。

小学朗读训练范文3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能够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等明丽的色彩,能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了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能够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了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能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朗读训练范文4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这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的热烈达到最高点。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朗读,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才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同老师一起进入角色,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例如,《长江之歌》和《老师,您好!》这类感彩很浓厚的课文。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更难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体会不到感激老师、歌颂老师的思想感情。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每篇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

例如,教学《草原》一课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要正确地停顿,二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使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段落,加强指导

课文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夹竹桃》一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夹竹桃的“韧性可贵”,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韧性”一词,充分进行自读自悟、圈点批注。在接下来的师生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又开出一朵”“又长出一嘟噜”“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无不奉陪”等词句,指导他们理解句子中这些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这些词语重读,读出感情来,感受到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始终花开不败。当学生感受到了夹竹桃的花期之长,没有任何一种季节性的花朵能与之相比的时候,也就自然能够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央竹桃“韧性可贵”了。

四、讲究策略,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训练活动,对于提高课文阅读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行动中,带动学生“读”起来,在效果上,让学生发现朗读之后的感悟更多、更透彻,使朗读成为学生主动的学习方法。

2.努力创设朗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置身于朗读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养成敢于创造性朗读的习惯。教师认真创设朗读氛围,或介绍作品相关信息,让学生准确把握感情基调,或作部分示范,引导学生逐渐进入作品,更好地演绎作品。

小学朗读训练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新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小学朗读训练范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重要性把握重点

1.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便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有助于促进言语表达能力和想象、鉴赏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熟读与背诵,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有效提高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2.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2.1帮助学生正确识字识词。小学低年级识字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地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流畅,增强语感。教学时教师可指导范读,使学生对字音形成初步印象,再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进一步读准字音,然后抽读生字、指名认读,进行适当检查、正音。如《美丽的大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都是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当学生理解句中的“宽阔”、“优美”含义时,教师可让学生把“宽阔”换成“宽广”,“优美”换成“美丽”进行比较朗读,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快理解“宽阔”和“优美”的妙处,更易领略当地风土人情。

2.2增强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能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把握作者的写作感情,常常是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朗读是理解的基础,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品味、揣摩,然后教师再作适当点拨、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克服在口语中存在的词汇贫乏,辞不达意的毛病。

2.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强化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读通、读懂,沿着循文―明理―领悟的路径养成“读书内化”的习惯,在循文的过程中,引起疑问,诱发思维,在思维过程中诱发灵感,引起联想,达到明理和领悟,在明理和领悟中走向创新,从而逐步掌握“感知、领悟、积累、运用”这一学习规律。这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发展思维的过程。在低年级学生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考虑到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充分利用跟课文相关联的色彩鲜艳、画面形象逼真的插图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此外,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思想,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丑的能力,收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2.4有效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动植物的文章,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了祖国秀丽的自然风光,对此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如在教学《林海》时,教师可根据岭、林、花的不同特点,抓住“亲切、舒服”等统领全篇的线,使学生如临其境,饱览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感受兴安岭兴国安邦的作用,并通过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彩,激发学生语文的兴趣。

3.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应把握的重点

3.1严格按照新课标准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的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正确读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有感情的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语文教师应明确它的重要性,摆正读与讲的关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下,由学生去读、去悟。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读的机会,通过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领悟、积累,为日后运用语言打下扎实的基础。

3.2注重训练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师要针对不同课文内容创设出各种生动有趣的朗读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正确、流利的朗读,要求学生朗读时发音要准,吐字要清晰、圆润,发音要响亮,不念错,不任意加字、丢字,不读错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特别要注意不可拖长尾韵。同时教师还要多给学生提供独立朗读的机会,及时纠正错误。如果学生读“准”了字音,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养成边读边看标点符号的习惯。反复给学生进行范读训练,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如何使用标点符号,领会这些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做到正确、清楚、流利地朗读。

3.3训练教学要注重寓教于乐。训练教学不仅仅要通过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要使学生掌握好朗读的要领与技巧。在这一点上,教师需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阅读时间,但是又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机械式地进行同一内容的反复,而是要掌握一定的训练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指导朗读,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教师可通过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让学生在不同语段读出不同的语气,抓住“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这一情感基调。这样的朗读使得文章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流露的感情会有所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也会不同。同时,教师还要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提高自身范读水平,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进行示范。

3.4采取科学的训练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在朗读训练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及时给予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可采取教师打分、小组互评、学生互评等形式,使得评价得分来源更加多元,得分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在评价中引导学生自我比较、自我提高。同时,教师在评价中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总结评语,评价语尽量客观公正,同时又恰如其分,起到赞美和表扬先进、引导鼓励后进的积极作用。

4.结语

现代语文阅读的朗读教学要求让学生乐读、会读、善读。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小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并培养语感。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