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科德育实践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科德育实践案例范文1
近年来,随着网络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如火如荼,课题组在教学中研究并实践具体什么样的网络教学方式适合什么样的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差异化一直都是需要认真面对,且较难解决的问题。伴随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变迁,本科层次生源的素质、能力及分数都呈现了较大区分度,社会对大学生的认知也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课程改革背景
当前,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很多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转型体现在教学计划和大纲上主要就是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例的变化,更多的知识需要从实践和自学中去掌握与领悟。一类大学的学生自律性较好,自学能力较强,通常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低,只需在很少的知识环节进行引导和辅助,此类大学在转型过程中的问题相对比较好解决。以西安某一类重点大学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为例,教学学时只有42学时,但是教学效果依然有保障。实际上,该校学生在上课前需要通过网络学习先预习课程,课后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进行复习,学习中较难的部分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单论学习时间,可能反而还有所增加。课堂课时虽有所减少,但学生灵活可控的部分比例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基础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其学习认知的差异。当前,手机的普及对学生拓展知识面和扩大知识量很有好处。然而,同样的方式如果放到其他层次的学生就不一定合适了。近年来我国高考不断扩招,从一本到三本,学生的入学分数差异很大,本身的知识水平差异也大,有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自觉性较低。在课题组过去两年的教学中,面对的是本科生中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入学成绩较低。基于此,课题组对三届累计80人的“交通工程学”和累计103人的“汽车电器设备”课程的学习进行研究改革,构建了一套适合此类学生的学习模式。
当前研究对象在课程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1.大规模网络视频公开课学习中发现的问题
美国著名的慕课网站可汗学院建立了大量的学习视频,并且承诺永久免费向大众开放,现在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网络视频学习网站,但是具体到知识难度就大不相同了。大学层次的专业课程难度较高、知识的专业性比较强。以麻省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一些公开课为例,教授讲课语速非常快,对学生的语言有较高的要求。尽管有些志愿者和机构进行了翻译,但是在学习的时候对语言的理解造成的障碍还是存在的。相对而言,国内的公开课对比国外的公开课语言方面不存在障碍,但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每一节课程的时间比较长,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比较困难。学生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求学生课前把视频多看几遍实现起来很有难度。
2.微课学习中发现的问题
现有的微课视频都具有比较高的水准,既有深度又有吸引力,对于综合能力好的同学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但是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就觉得晦涩难懂。课题组在初期录制的视频主要以重点知识点为主,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多次学习予以掌握,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难度较高的重点知识部分的视频有抵触情绪,他们更愿意看一些基础知识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入门比掌握更有需求,学会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比去听那些根本听不懂知识点要强。针对学生对视频课程的不同意愿,为了准确定位,课题组进行了统计调查。在校内对不同专业共计2068名三本学生就该问题进行了随机调查,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认可入门知识的掌握更重要,图1为调研数据汇总分析。
3.翻转课堂学习中发现的问题
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学生进行课前准备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先学懂,再反复演练,从知识和讲演两个角度提升自我,达到能上讲台讲授的程度。学生理解的程度可能浅一些,但要求不宜过高,本身能够做到上台讲授的学生数量就非常有限,如果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培养学生的讲课能力上,必然会占用本就不多的理论讲授时间。根据课题组的研究实践,所带三届103名学生中,真正能站上台讲课的约占五分之一,且效果并不理想,翻转课堂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把翻转仅仅当成一个形式,而忽略其效果,只能是浪费时间。
4.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在当前政策的指导下,应用型大学普遍增加了实践环节的课时比例,减少理论课时,学生上课学习理论的时间缩短,但是理论的难度并没有降低。
(2)当前社会,手机几乎全面普及,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低头看手机成为一个常见的现象,注意力不集中,对于高新技术如何合理利用也是教师应当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
(3)由于招生录取的原因,学生所学专业可能并不是其感兴趣的专业,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构建基于微课的案例式教学模式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多种不同的组合教学方式,最后确定了“案例导入+基础微课为辅+能力突出者展示+上课解决问题+课后?拖啊钡淖酆辖萄?模式。
1.案例的导入
无论是交通工程学课程还是汽车电器设备课程,首先选取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让学生观看,这一步是一个趣味性比较强的环节,学生就像平常玩手机一样轻松地完成。所谓导入就是在看完案例以后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疑问。
2.基础微课学习
“基础微课”的主要内容是基础知识。对于三本层次的学生而言,根据前述调研数据分析,他们更愿意先入门,基础微课就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这样课前的预习部分可以利用案例导入和基础微课学习完成,以弥补理论课时的压缩。
3.能力突出者展示
这不是一个必备环节,事实上是翻转课堂的一个点,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个章节,可能就会有个别同学比较擅长或者有兴趣,这是给学生的一个展示机会。从兴趣的角度出发,增设了这个环节。时间一般不长,一个人5分钟左右,一堂课最多2人展示。
4.课堂讲授环节
课内以有难度的知识为主要目标,重在解决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问卷星”等软件设计问卷,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加入问题并用手机回答问题,这可以起到点名和提问的双重作用。学生旷课和低头玩手机的现象有了极大改观,课堂重新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
5.课后复习环节
课后复习以作业为载体和检验工具,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多少与学习效果没有明确的比例关系,思考多的人也许问题多,课后复习时间区别也比较大。实践证明,大多数同学经过课后作业和复习环节之后能够大致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基于微课的案例式教学模式实践策略
课题组在汽车电器设备和交通工程学重点课程建设过程中都运用了前述的教学模式。以汽车电器设备课程为例,把教学内容分为9大应用案例部分(如图2)。
1.案例导入部分实践
课前学生先观看相关的案例视频,然后分析并思考提出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进入学习,效果更好。学生还可以在课前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头脑风暴,迸发灵感火花。汽车电器设备相关案例众多,通常选取常见问题案例作为课前的导入学习。
2.基础微课学习实践
汽车充电系统、汽车点火及工作系统、汽车仪表及空调系统是汽车电气设备的三大系统。基础知识点的学习是为后续掌握汽车设备相关工作原理及维修安全规程等作准备,课前先通过微课学习这三大部分的基本知识点。
3.能力突出者展示实践
汽车电器设备在当前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中有驾驶执照者也较多,有部分学生在假期已经开始社会兼职,他们在生产实践中掌握了一些知识,也很乐于进行自我展示。有一个双休日在修理厂实习的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比较多,在解决相应问题的过程中也就积攒了比较多的经验,他展示的次数是最多的。
4.课堂讲授环节实践
课堂讲授环节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兼老技师进行讲解。原理清晰,方法简单实用,再辅以丰富的技术案例,学生理解接受的效果较好。
5.课后复习环节实践
汽车电器设备课程建立了5万字的课后复习习题集,习题都来自于案例库,结合汽车电气设备的实践环节,学生课后复习的问题基本都可以解决。
学科德育实践案例范文2
【关键词】大课间;课课练;对体质健康的促进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49-01
学生身体素质包括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对体育“课课练”的界定大致形成了以下三个共同点:一是“课课练”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二是“课课练”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身体练习;三是“课课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同时,“课课练”是针对学生学习现状,结合体育单元、课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生理、身体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和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将“课课练”这种有效的形式,转借到大课间中来,不失为促进全体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
一、大课间中推行“课课练”的必要性
《全国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指出,“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13年江苏省中小学体质健康测试蓝皮书的发表,中小学生主要身体素质指标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学生身体素质指标连续下降趋势得到遏制的同时,耐力、肥胖和近视率等指标有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因此,加强学校大课间中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从学校层面有效地干预当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提高“课课练”的实效性,进一步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方案和形式,关注农村小学大课间中学生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为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案例。
二、大课间中“课课练”活动案例
学校的大课间设计,首先在于构建良好的模块,为有效开展并能常年坚持,案例中尝试:按照“弟子规操”――“校园集体舞”――“身体素质天天练”――“班级自主活动”――“放松操”五个模块进行的组建,这五个模块的内容,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调整锻炼的项目,在“身体素质天天练”环节上,尝试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身体素质练习,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晴天大课间“课课练”活动案例
1、晴天大课间“课课练”的内容安排
(1)万马奔腾;(2)比谁跳得高;(3)高人矮人;(4)快马扬鞭;
(5)挖萝卜;(6)比谁站得稳;(7)拍手歌;(8)对脚;(9)“斗鸡”;(10)“炒蚕豆”。
2、晴天大课间“课课练”的练习要求
(1)各班必须严格按照“课课练”方案开展活动;
(2)体育教师分年级组负责对室内各种活动进行指导;
(3)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随机指导,确保本班学生能够按老师要求进行集中练习。
3、晴天大课间“课课练”活动场地的安排
站在做操位置上,随教师口令集中练习。
(二)雨天大课间“课课练”活动案例
1、雨天大课间“课课练”内容安排
(1)《身体素质天天练》游戏。如:拍手歌(两人对面拍手),1′;对脚(两人对面脚互靠练习),1′;高人矮人(下蹲起立,30″);扶墙高姿俯卧撑1′等;
(2)有利于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掰手腕;站在前后课桌的当中用手扶在桌上进行俯卧撑练习;下蹲起立;举重物(用书包代替);提踵练习;
(3)有利于发展速度素质的练习:原地前后摆臂;原地支撑小步跑;
(4)有利于发展灵敏、协调素质的练习:摸耳摸鼻练习;末四位练习(1指两手扶在头后2指两臂肩侧曲3指两臂屈肘,前臂交叉置于胸前4指两手叉腰);手心手背;手脚画圆(注意手脚画圆方向相反);抓纸团;找朋友(输方5-10个下蹲起立);侦察兵(猜猜谁的手中有物品);
(5)各种小球的练习:原地托乒乓球;原地对墙打乒乓球;定点拍球、左手运动会;击鼓传球等。
2、雨天大课间“课课练”的活动要求
(1)各班必须严格按照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分班活动时各班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些学生喜欢的、有趣的活动内容;
(2)体育教师分年级组负责对室内各种活动进行指导;
(3)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结合室内活动特点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地参加活动。
三、大课间中“课课练”的组织尝试及成效
在积极推进大课间活动案例中,在认真开展“课课练”的一年多时间里,课题组针对一至六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寻找不同年龄段学生都能接受的动作及形式,结合学校整体的发展要求,在组织尝试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巧用击掌。将击掌与健身动作进行组合,可以集中学生练习的注意力和练习兴趣。如弓步压腿练习时,前四拍练习弓步压腿,后四拍在压腿的同时,在弓步下击掌。
二是巧用“应答”。在练习过程中,边练习,师生边上下半句进行应答。如踏步练习中,师:“1-2-1”,抬头挺胸,生:“1-2-1”;师:“1-2-1”,大腿高抬,生:“1-2-1”;师:“1-2-1”,两臂伸直,生:“1-2-1”等。
三是勤于变化。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要提高学生练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可以对练习的方向和动作进行一些变化,如在练习游戏《高人矮人》时,可以进行相反口令练习,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在练习弓步击掌时,每一个八拍换一个方向进行练习,先顺时针练习,在逆时针练习,变化增加了学生练习的兴趣。
此案例推行一年多来,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有了明显提升,说明在大课间中推行“课课练”是可行的,且富有成效。2013年,大课间活动方案被江苏省体质健康测试中心面向全省推广,并获得全国优秀案例评选二等奖,在2013年江苏省体育学科指导委员会上受到与会专家和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学科德育实践案例范文3
关键词:化学学案;化学教学;教学设计
一、化学学案教学的提出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把教学结构放在第一位。作为教师,应该从课堂的教法入手,并且也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属于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化学学案教学方法,可以做到教与学的统一,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二、化学学案教学的设计
1.化学学案的组成
通常来说,化学学案内容上不仅包括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目标,也包括达标练习、学习活动设计和推荐作业等部分。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把活动设计放在首要地位。在内容上,要涵盖学法指导和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习的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
2.化学学案的设计思路
(1)研究四项内容:①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分析,整体上规划学习重、难点和制订大致的学习目标,然后对划定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挖掘。②从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水平着手,制订出学生个体到整体的学习策略。③探寻学习的规律,注重学习的细节,尤其是关联的知识点,通过学法指导线、知识流通线和能力培养线的方式来更加巩固知识点的学习。④在运用知识点的同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方向上与内容上达到训练的目的。
(2)制订学习目标。在化学学案中明确学习目标相当重要。学习目标由非智力目标和智力目标组成。非智力目标有意志目标、情感目标、心理目标等;智力目标有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非智力目标在学案教学中称为隐性目标(可不写于学案上),教师要做好调控工作,把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师生情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智力目标在学案教学中被称为显性目标(写于学案上),完成这一目标,学生需要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学习手段。
(3)贯穿学习活动设计的三条线:①第一条线是知识线。从认知规律出发,分析所有知识点,然后再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明确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知道知识点的范围和层面。从整体来看,这是一条明线,它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②第二条线是学法线。这是一条或明或暗的线,主要是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③第三条线是能力线。这是一条暗线,通过解剖知识点的情感价值和能力价值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整体设计出发,应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有机地统一起来加以运用。
(4)编辑、推荐作业。在学生编辑、推荐作业的时候,教师要该在起点上做到适中,并且与学习同步,使得每个接受层面的学生都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3.化学学案设计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化学学案中的问题源自课本内容,但是又要高于课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在不同维度引导学生思维。所以把握好难易程度对于学生学习和吸收知识的程度异常重要。
(2)诱导原则。学案设计能够诱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展现教学课程的“弹性”,营造良好、上进的学习氛围。高中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排布与能量、建立电子运动的图像,不能仅仅生搬课堂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以下有趣、科学的问题来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①由于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带正电荷,但为何没有产生电子被吸进原子核里的现象?②弄清楚钠原子核之外的11个电子是分散开来在核外周围或核外不同距离处运动,还是11个电子集合成堆在核外某一点发生运动。③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运动的本质与电子围绕电子核的运动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别?④由里向外2,8,1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什么一定是钠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而不属于其他原子?最后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能增强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牢固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适中原则。首先,学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层次和水平;其次,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思路和学习技巧的培训,需要在教案设计时,为学生的学习铺桥造路、多做提示,适度给学生难度适中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要求。化学课程设计学习电解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时,不可直接做出如下设问:氯化铜溶液为什么在CuCl2里通电之后能够分解,而水通过却无法再分解出其他原子?如此教案设计内容跨度太大,令缺乏系统知识的学生无从下手,增加学生在学习的心理负担和学习障碍。如果将以上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搞清楚通电之前和通电之后CuCl2溶液中的离子类型、浓度、运动情况,分析分布、聚集在两极附近的离子种类、“放电”倾向,电解中的总反应式内容、电极两极的反应表现等问题,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只要像以上这样的教案设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为学生降低难度、减轻心理压力和学习障碍,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良性学习,通过适中降低难度等手法也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为以后更为复杂的电解原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量力性原则。化学学案应建立在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基础之上来设计,这样才能发挥学习的最大推动力。也就是说,学案最基本的就是把握好度的原则,在简单和复杂的情况下做到平衡。如,在学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内容时,若设计:①原子核外的电子运动不运动?②原子核是怎样运动的?其实,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是没有帮助的。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下才能探索出更加有价值的设计。
(5)系统性原则。学案设计要遵循知识的“感知―深化―运用”的学习模式。对于任何知识点的设计都应该如此。所以在学案设计中要深化和拓展知识,又要迁移和运用知识。从系统的原则出发,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化学学案的运用
1.指导学生预习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提前将教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规划学习的目标,让学习内容更加突出。
2.用于课堂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目标与教师在教案上的教学步骤相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案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将自己听到的内容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前后衔接起来,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成效。
3.组织复习
在学习中运用整合的手法将学案进行加工,变成一份新的资料,简单明了,结构明确,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案教学的运用,不仅可以体现教与学的统一,还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案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案教学进行自学,不仅能够明确学习目标,而且可以理解教师的思维体系,更加深刻地学习学案,以此解决疑难知识。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质,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把教与学真正融于课堂。所以,化学学案教学的运用,旨在教学结构和过程的优化,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学习效率上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2.
学科德育实践案例范文4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05-02
一、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类电力电子器件、变流装置及其控制过程[1]。该门课程在专业课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消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推导的严谨性,而忽略了初学者的思维过程和接受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对于兴趣广泛的青年学生来说,越来越厌倦被动地接受对他们显得枯燥的知识。
关于创新型的教学方法的课程实践,目前已经在国内外大量开展,有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逆向式教学等。迄今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方面,报导得不是很多。我们根据我校应用型大学生的特点,在课程介绍概念、公式中运用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并最终消化之;通过某些应用性案例,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工程概念。
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提问、置疑、问题演示及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变单纯被动地吸收知识为多角度地主动探索问题,从而得到知识[2]。启发式教学的问题的引出原则是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设置疑点的地方都是难于理解或容易误解的;而演示的范例则一般将抽象的教材直观化,经教师引导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来评价本质;师生互动的环节是在紧张的教学过程中,调节节奏,活泛课堂气氛,对问题进行探讨。
例如,在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这一节,教师首先设置问题:首先指出整流电路的功能是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那么如何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可以启发学生从两种电的性质来考虑: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改变,而直流电方向不随时间改变;然后要求学生自己画出交流电和直流电的波形,细细品味。
然后,教师告诉学生,现在的问题是:屏蔽掉交流电中负半周的波形,就可以使电流方向相同,那么电流经过哪种器件可以保留正半周波形,去掉负半周波形?学生的回答有二极管、晶闸管。这时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两种器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比较:二极管可以去掉负半周的波形,但对保留的正半周的波形的大小却无法调整,而用晶闸管既可以去掉负半周的波形,又可以通过改变触发角的大小改变输出的直流平均电压值,使其大小满足实际需求。因此要选用晶闸管。
再如,在学习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感性负载的一节,以3个问题的方式逐步引出这节课的概念。
问题1:晶闸管在电源电压过零变负时会截止吗?很多同学想当然地认为会截止。这时可以提示学生在电源电压过零变负时,在电感的两端会产生一个上负下正的感应电动势,然后让学生再去思考这个电动势对电路会起什么作用,这时候就对学生以前学过的《电路原理》课程是个巩固和提高,部分学生能回答出零输入响应的性质。最后老师给出答案:这个感应电动势对于晶闸管来说是一个正向电压,可以使晶闸管继续导通,直至电感储能释放完毕。
问题2:电感的存在对输出电压有什么影响?结合问题1,加上对波形的分析,学生很容易看出,由于电感的存在,电压出现了负半周的波形,导致整个输出平均电压值降低,电感足够大时,正半周的波形可能和负半周接近,导致输出平均电压值几乎为零。
问题3:既然电感的存在会削弱输出电压值,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教师告诉学生:续流二极管能给电感能量的释放提供另一条通道,不再对输出有干扰。
这样通过问题启发式,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的思路更加清晰。经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对原理、器件的选择、可行性分析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式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对案例提供的实施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3]。在工科教学中,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入一定的工程应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接触到实际问题,更加明确学习的意义;同时这种教学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基于这一特点,理论教学应和具体的实践实例相结合,以器件、电路、应用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例如,在讲授交流调压电路一节中,引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可调光台灯作为讲课实例。该实例是双向晶闸管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应用,授课时同样可以按步骤启发。
问题1:电路中的充电的时间数值是由什么元件决定的,待学生思考以前学过的电路知识后,可以总结是由阻容的乘积决定的。然后教师指出电路中还存在的可变电阻和触发二极管,说明调整时间的值是通过调整电阻的大小来实现的。并说明触发二极管的触发电平时间决定了双向晶闸管的移相角的大小。
问题2:移相角的大小和输出的交流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由于学生刚刚学完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很容易答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总结以下的逻辑关系:触发二极管的时间值越小,也就是可变电阻值越小,移相角越小,单相交流调压的电压和电流越大,台灯越亮。
问题3:这个电路如果就这些元件就可以实现了台灯的亮度控制了吗?学生反应比较惘然。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果电阻值比较大,移相角过大,电源电压过峰值降得很低,电容上充电电压太小,无法对二极管作用,这样就不能触发双向晶闸管,也就不能调光。
学生们比较想知道解决方案,这时教师给出旁边增设的阻容电路,指出这就是后备的充电电源。辅助电容能保证电容的电压大到触发电平,至此问题得以解决。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指出其中所用到的电力电子技术中的知识,并分析原理,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引发学生的思考,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习视野。
四、结论
启发式教学遵循教学规律,采取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思考,整个引导过程跌宕起伏,富有层次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增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案例教学法则是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对于初学者的难度,需要开发各种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思考、理解和记忆其概念、波形分析和计算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现在并没有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但是它们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渐加大。
参考文献:
学科德育实践案例范文5
【关键词】战略管理;案例教学;工商管理;探索与实践
一、案例教学: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
案例教学由美国哈佛大学率先创立并应用于教学活动,是指主讲教师运用现实案例把各种思想、观点、知识和技能直观、生动地传授给学生的互动过程。案例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该方法注重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营造活跃的互动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纯粹的理论教学很难吸引学生。因此,对其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受到教师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一致认为案例教学是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揭筱纹(2008)明确提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应高度重视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并在分析案例教学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杨国斌(2009)认为案例教学时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同时应该把握好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创造创景、知识可操作性强、因材施教、重讨论等六个原则性问题。丁钊(2010)认为通过明确案例教学目的、加强案例库建设、强化过程互动等改进该课程的案例教学。肖智润(2011)根据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特征及实际经验,就如何开展战略管理案例教学进行了实质性分析。
二、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
目前,尽管各高校的授课教师在积极探索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过程积累了很多重要的宝贵经验,但总的来说,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大家感到很困惑的地方。结合笔者近3年关于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体会,本文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在于其实施过程,具体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中充分互动以及课后充分总结。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主要包括明确案例教学目的、预期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分组。围绕教学目的收集典型案例,从而为案例教学的正常实施奠定基础。在经典案例的选取上,通常基于某个行业或几个行业企业战略管理的经典案例,比如汽车行业、饮料行业、IT行业,其目的在于向学生展示不同行业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异同,从而横向比较以便加深学生对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印象。在近3年的案例教学中,针对12个行业,收集了120个企业战略管理相关案例,并随时更新丰富了案例库,保障了本课程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在每次课堂案例教学前一周,任课教师应该把精心准备的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消化、理解案例信息,明确学生的任务、课堂讨论的问题、评分标准和案例教学安排。在分组安排方面,为使案例教学更贴近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通常选取5个同学为一组,指定一个同学为组长,每个同学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总经理、财务部长、生产部长、营销部长、人力部长等,当然这些角色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改变或调整。
2.课中互动。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师生互动,没有互动就无所谓案例教学。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对案例的思考、讨论的积极性是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关键。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教师应该从主体角色转换为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是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主体,任课教师应注意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案例讨论过程中,每个组推荐一个同学,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全班同学阐述案例涉及的思考问题,并发表本组的看法,同时接受其他小组同学或任课老师的提问,并亲自或请本小组的同学回答提问,最后根据该同学或该组的总体表现,任课教师和各小组根据案例教学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当所有小组的代表就课堂案例阐述、回答完毕后,任课教师当场评价各组的表现,对案例分析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加分,并指出各组案例讨论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案例涉及到的思考问题向同学们详细讲解。通过以上的课中互动,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案例思考的主动性。
3.课后总结。课堂案例讨论完了之后,案例教学未真正意义上结束。课后总结,无论对任课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很重要的。对于任课教师而言,要评价本次案例教学的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存在哪些问题,比如案例选取是否合适,学生是否熟悉案例所涉及到的行业,案例思考问题的难度是否适中,总结如上问题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后的案例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通过课堂讨论,可比较不同小组对同样一个案例的思考方式、思考方法,找出差距。同时,每个组在课后应及时组织小组成员,对本案例的问题,结合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再讨论,同时,再查阅同行业相关企业在战略管理的相关问题方面的做法或经验,最后写出总结报告并上交给任课老师。至此,本课程一次完整的案例教学才算完成。
三、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企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已经得到了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但仍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结合笔者近三年关于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经验,本文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精通战略管理理论,还要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因此,任课教师可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近距离接近企业,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情况,从而丰富任课教师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有利于提升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效果。同时,还应该构建一支合理的案例教学团队,有利于加强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从而保障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更好的实施。二是加强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基于不同行业,客观编写教学用案例是很有必要的。案例库所涉及到的案例要做到客观和实事求是,客观的案例背景和事实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案例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预期案例教学效果。同时,还应基于网络环境构建网络案例教学库,从而有利于实施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网络化,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参 考 文 献
[1]揭筱纹.案例教学:《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的趋势[J].天赋新论.2008(5):155~157
[2]杨国斌.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3~116
[3]丁钊.“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探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4):107~108
[4]肖智润.略论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J].企业导报.2011(11):87
[5]邵一明.提高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12):93~96
[6]肖智润.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企业导报.2010(11)
学科德育实践案例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案例教学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33
1 引言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领域中的一种形式,它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目前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关键技术,并要求学生掌握多媒体开发常用软件。
2 目前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概论、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环境、文本信息处理技术、音频信息处理技术、图形/图像信息处理技术、视频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多媒体通信与网络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应用开发、光盘存储技术与光盘刻录、多媒体人机交换技术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的教师上课时只是对内容进行讲解,而对于多媒体技术理论知识的讲解,由于理论知识过多,又涉及到课时方面的问题,教师只能是对知识点面面俱到,不能做到透彻的讲解。理论对理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就会很差。
3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亦称个案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之事。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主要在于:第一,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也是学生。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第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第三,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第四,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充分调动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案例教学法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把理论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它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因此,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会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
4 案例教学法在多媒体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4.1 教学案例设计
采用案例教学法,核心就是案例的选择,案例选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要考虑到各个知识点的运用,分清楚重点和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把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结合开发模块设计成了四个案例,分别是图形/图像的制作(Photoshop平台)、多媒体课件制作(Authorware平台)、影视后期制作(Premiere平台)和多媒体编程(VB平台),这四个案例的设计有着前后顺序的关系,前一个案例中的内容会在后一个或多个案例中使用,并且四个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涵盖了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大部分的内容。通过对这四个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通过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在具体的案例选取中,一个好的案例,应以学生为中心,应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难度适中,充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相适应,使得案例可操作性强,又有趣味性。
4.2 案例分析
下表是笔者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一个具体案例,结合前面有介绍文字、图片处理的相关实践,同时对Premiere 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个案例的主题就定义为制作个人相册。
2.时间面板:关键帧的添加\&案例2:转场特效的设置(淡入淡出效果的实现)
案例引出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分解出子案例,并引出子案例中的相关知识点,在实践教室带领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亦可以上手操作,这样能适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上机操作的欲望。
5 结束语
综上,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继续专研与专业相结合的案例,让案例教学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超.关于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探索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
[2]李淑飞.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2.
[3]鲁书喜.多媒体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