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报表审计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报表审计重点范文1
关键词:医院 内部控制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 整合审计 应用重点 关联性
医院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在实务方面是存在关联性的,二者共同形成整合审计。可以说审计工作从指引、计划再到完成都需要立足于整合审计,因为整合审计可以提高医院内部财务管理效率,它已经成为国际上各个行业领域所普遍采用的管理手段。
一、基于整合审计的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侧重点划分
内部控制是医院重要的管理活动,它希望试图解决三方面问题,它们分别为财务报告与相关信息的可靠性、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审计工作对法律法规的有效遵循。优秀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医院经营效率,也能促进医院未来长期发展战略的快速形成。
具体到内部审计工作,它就要求医院实施控制设计财务运行的有效性,并交由注册会计师来实现对单位内部的控制审计工作。如果医院内部存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会通过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来实现审计披露,基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来合理确保医院财务报告及相关真实信息被应用于整合审计的控制过程当中。再者,内部控制也能确保医院资产实现可靠性控制目标。
再看财务报表审计,它基于以下两种状况才会强制要求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第一是在评估认定层次出现重大错报风险时,此时预期控制运行有效,医院可以确定实质性内部控制程序性质,也能够通过验证注册会计师拟信赖度控制的有效性;第二就是实施性程序无法为整合审计提供认定层次适当且充分的审计证据,也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业务需求。所以说,要基于整合审计来有效划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内部控制侧重点,尽量防范和降低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所存在的现实风险。
二、采取正确的整合审计方法
根据我国审计指引第十条规定,医院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必须采取自上而下的实施方法,它主要针对注会识别风险、选择拟测试控制等基本思路展开。之所以采用该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它能够起始于财务报表审计层次,充分了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诸多风险,鼓励医院注册会计师将关注重点集中于财务控制层面上,并将财务工作自然过渡到大账户、列报等相关财务报表的审计认定层面上。具体来说,要采取正确的整合审计方法来促进医院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应该做到以下3点。
一是要了解与医院财务报告所相关的内外部风险,能够清晰识别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所必须的医院层面内部控制内容。另外,要对医院层面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进行性质、时间安排以及范围的有效界定,看其是否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测试环节。注册会计师也要考虑在早期业务执行阶段来对医院内部控制实现中肯评价。
二是要做到对重要账户、列报的有效识别和认定,判断账户列报中可能存在的固有风险,并考虑整合审计对医院内部财务的控制影响。
三是要合理选择拟测试控制,要对医院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进行内部控制影响测试。而选择项测试项目标准则取决于该测试单独或合并后是否能满足医院对相关认定错报风险的应对对策。
三、正确认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相互关系
根据医院整合审计的基本要求,医院内要同时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发表,并正确认知两种审计报告所存在的微妙关系。这种做法能够促进医院更好理解有关财务信息处理与规划,确保医院方面做出正确决策。
对医院而言,财务报表就是其财务信息的最终要载体,它体现了医院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先进流量,所以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医院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整合审计时一定会发表无保留意见,为医院避免重大错报发生可能性。当注册会计师对医院财务报表发表过程中提出无保留意见时,就说明医院的财务报表是不存在重大错误的,此时其内部在整合审计方面会出现两种状况:第一,其整合审计规划下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正在有效运行,可以即时防范并纠正重大错报问题;第二,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或重大错报已被校正。此时可以证明医院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存在重大缺陷的,医院在整合审计工作当中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非无保留意见,避免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时出现更大的错报风险。
四、结束语
伴随单位双审时代的到来,整合审计也已经被成功引入,它对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从医院方面工作实践进程中也可以看出,整合审计是能够为它降低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的,但如何从实务操作层面来妥善处理医院财务成本、效率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还将是未来医院内部控制审计所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萍.论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J].商业会计,2013,(12):37-38
[2]郑宽晨.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5,(3):208-209
[3]李森莉.探讨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J].卷宗,2014,(11):232-232
财务报表审计重点范文2
内容摘要:随着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出台,内部控制审计越来越被关注,内部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评审之间的关系容易被混淆,论文重点分析以上几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便深入了解内部控制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部控制在防范财务信息失真,预防重大的会计舞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一个好的制度都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才能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才能对由此产生的财务信息的质量进行合理保证。所以利用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外部审计,出具合理保证的审计报告,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随着美国SOX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绝大部分国家都意识到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我国在2008年5月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上述5部门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指出,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为发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审等工作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特作用,切实推进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通常指定内部审计部门为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围绕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控制要素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指出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企业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真实性,是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是否如实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合法性,是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章的要求(吴秋生,2010)。
(一)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的区别
1.范围不同。内部控制审计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主。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直接决定着审计的质量、成本和责任,决定着审计的可行性。为了遏制内部控制的各种可能的缺陷滋生,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促进被审计单位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整个内部控制为审计范围。但是,以整个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既不明确,也不好把握,容易产生审计风险,审计的可行性会有问题。所以,目前内部控制审计只能突出重点,重点解决内部控制弱化可能产生输出虚假财务信息的问题,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应当限于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杨瑞平,2010)。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内部控制评价围绕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控制要素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性质不同。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外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是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审计,是一种独立的鉴证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内部管理层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通常情况,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服务业务。
3.目的不同。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发表审计意见,为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评价是管理层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的一种自我评价,一方面,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时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投资者、社会公众等企业利益相关者根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可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评估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从而为投资决策和正确行使相关权利提供资料依据。
4.责任主体不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按照该指引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企业内部控制责任是由企业承担的,而内部控制审计责任是由注册会计师承担的。两种责任的分离决定了企业和注册会计师在分别实施内控自评和内控审计时必须按照不同的规则独立完成,两者之间不能够相互替代和免除(金灵,2011)。
5.评价依据不同。内部审计评价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进行评价,而内部控制审计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进行审计。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的联系
1.评价对象相同。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控制审计都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只不过两者对于内部控制的范围各自有所侧重。这两种评价必然存在内在的关联性,所以往往也依赖同样的证据,遵循类似的测试方法并使用同一基准日。
2.内部控制评价滋生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对于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或其他中小企业,按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同时对外披露或报送。由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催生了内部控制审计的产生。
3.内控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适当利用企业内控自评工作。内部控制审计执行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利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的工作以及可利用的程度,相应减少可能本应由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工作。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相应的联系。需要强调的是,注册会计师虽然可以利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所形成的结论,但需对其本身发表的审计意见独立承担责任,该责任不因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而减轻(王晓丽,2011)。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审之间的关系
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审,是指为编制审计计划能够准确确定审计重点和抽样规模提供可靠依据,进而进一步确定实施实质性程序的范围、性质,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应当首先了解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且出现下列两种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内部控制实施控制测试:
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一)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审的区别
1.直接目的不同。内部控制审计是出于管理方面的需求,从公司层面对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尤其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评价,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措施的实施及目标的实现,表现形式为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发表审计意见。而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审是为了满足审计方面的需要,评价那些可能对财务报表可靠性有重要影响的内部控制,判断其可依赖程度,从而合理确定审计程序,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
2.性质不同。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独立的鉴证业务。而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审是财务报表审计工作中的一部分,一个重要的环节,而非单独的一项业务。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审的联系
1.审计对象相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审都要对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审查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
2.审计方法相似。针对相同的审计对象,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审在审计方法上相似,都需要运用检查书面文件和记录、询问有关人员、穿行测试等方法。
正因为两者的相似点,现阶段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评价可以开展整合审计,即由同一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同项目组执行同一委托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有利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沟通,方便协调各自的工作进度,互相借助对方的工作成果,可以大大加速审计时间,节约审计费用,降低审计成本,有利于促进内部控制审计顺利开展。当然在整合审计过程中,应同时实现如下的目标: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
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审时可以直接利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作为对控制风险的评估,最终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因为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并承担法律责任,关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结论是较为精确和可靠的,因此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可以利用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来评价控制风险。
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提出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结论时,应考虑财务报表审计控制测试的结果,若财务报表审计的结果表明相关认定中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不能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则通常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要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审结论,再进行补充和扩大内部控制测试范围,以收集更充分的有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的证据,最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合理评价。
财务报表审计重点范文3
【关键词】整合审计 可行性 必要性
一、相关概念
财务报表审计是会计师事务所遵照审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目的是提高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客户的委托,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对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发表审计意见。
整合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并分别对其发表审计意见。
二、整合审计的必要性
从整合审计费用上来讲,与单独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相比,无论从审计工作量的投入程度看,还是从审计风险高低的视角看,在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一定情况下,在审计整合的情况下,检查风险会增大,这样注册会计师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保持更高的职业谨慎,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获取更有效的审计证据,来应对增加的检查风险,相应地注册会计师可能会要求更高的劳动报酬和风险溢价。对于整合审计,首先,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都是鉴证业务,可见,二者在业务分类上是一致的。其次,两个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在两个都强调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同时。最后,这是因为有两个以上的联系,因此,应运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审计的整合,否则会增加审计成本,增加经济负担和审计工作的负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避免被审计单位和重复同样的审计证据,减少工作负担。审计的整合可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可见,审计的整合是一个经济上可行的,考虑到预期的信息的用户,是衡量审计单位和注册会计师三者的效益。
三、整合审计的可行性
我们对于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研究较晚,且主要仍在对PCAOB AS NO.2的评价和分析等方面,PCAOB AS NO.2关注的是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在国内研究方面,张龙平等和谢晓燕等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其从审计目标,商业元素,审计的方法,审计计划,证据的收集和整合的深入研究等方面,认为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虽然认证对象,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不同,但最终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信息。
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在实践中可行,原因有三:第一,这两种审计的目标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本统一的目标,决定了整合审计的可行性。其次,有许多类型的审计工作是相同的重复,而是在某一类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基础和出发点的审计,审计结果可以互相利用,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审计的协同作用。三,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必须由相同的会计事务所审计执行,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实施可靠的依据。同时,由同一家公司负责上市公司审计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更加有利于的,对于审计和会计事务所,以节省成本,控制审计风险,同时兼顾审计目标。
审计的整合将产生两个审计意见,一种是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另一个是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一体化审核是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的审计,通过一个独立的,平行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两个审计目标,审计人员不仅要通过财务报表审计结果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且通过审计结果的整合,以更好地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要确定是否合法合规公允的财务报表。审计人员为了把风险水平保持在可接受的低风险水平,势必会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来避免因整合审计而带来的审计风险,根据审计费用定价原理,相应地会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溢价。内部控制审计是用来评估设计和运行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形成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有效性,根据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可以作为内部控制审计独立审计组织和实施项目,但作为实施其他审计活动的程序或进程,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四、结论
综上,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上市公司的整合审计,以及将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一起审计,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达到了审计的协同效应,最终对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审计整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审计目标都是为了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审计计划的方法使用统一的审计重要性水平,结合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程序的控制点,用内控测试与财务报表收集相关的审计证据的,获得的证据是相互结合的,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是相互结合的。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整合审计业务提供一些理论建议和为我们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相关审计的整合进行一些启示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谢晓燕,张龙平,李晓红.我国上市公司整台审计研究[J].会计研究,2009(09).
[2]张龙平,陈作习.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会计研究,2009(02).
财务报表审计重点范文4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息息相关,二者都是鉴证类业务。内部控制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有效性进行的审计,更加关注控制活动和过程,关注管理活动的有效性;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的审计,更加关注控制结果,关注具体定量数据的公允性。因此,二者作为不同的鉴定业务,需要各自分别进行审计测试,出具不同的审计报告。需要指出的是,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与内控审计意见可以相互印证,然而并不一定完全一致。内控的否定意见报告并非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及公允性的否定。上市企业应正确面对内控审计发现的问题,不断加强完善和整改,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2002年7月,美国政府和国会通过了SOX法案,该法案于2003 年6月正式实施。其中法案第404条款(a)要求管理层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结构和程序有效性进行评估,第404 条款(b)要求编制或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对管理层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进行鉴证并出具报告。我国财政部于2010年4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配套指引,该指引自2012年1 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施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执行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这对我国之前所的现行规定进行了整合,改变了不同层次之间要求不同,同一层次的规定也存在差异的混乱局面,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由非强制性改为强制性。这就意味着,我国的A股上市公司必须对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进行双重审计,增加了企业的审计成本。在如今的经济背景下,整合审计已经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在实施整合审计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及企业与事务所是如何应对的,值得研究。
二、整合审计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最早始于对内部控制的审核,这为我国学者研究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打开了思路。目前学术界有不少学者均是通过内部控制审核来研究财务报表与内部控制整合审计的。孙银刚指出,根据审计的范围、重点及方法,内部控制审计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审计业务,又可以作为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一个程序或环节,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王军只配对分析了2007年上交所上市公司首次内控审计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无论是分行业还是以全样本,首次实施内控审计的公司盈余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整合审计将产生范围经济,降低内控审计成本。安永的调查结果显示,执行 AS 5 第二年的审计成本下降 46%,其中两项审计工作更好地整合是一个主要原因。但整合审计是否会影响审计独立性,从而影响审计结果,降低财务信息质量?对此,美国审计质量中心指出,不同于审计业务与咨询服务之间存在独立性的冲突,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分别对年报审计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承担责任,不存在为了获得一项业务而牺牲另一项业务的审计独立性问题。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对于整合审计并未作出强制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也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
2.国外文献。安永通过一项调查发现,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均认同执行AS5 第二年的审计成本将下降 46%,其中两项审计工作将更好地整合是一个主要原因。
CAQ指出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整合进行会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减少重复劳动,避免审计判断出现不一致。与此同时,两项审计工作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整合进行并不会影响审计独立性,因为会计师事务所需同时对两个审计意见都承担责任,不存在为了确保得到一项业务而牺牲另一项业务的审计独立性问题,这一点与管理咨询业务和审计业务之间存在独立性冲突的情况不同。
三、实施整合审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类型包括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鉴证业务又分为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首先,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都属于鉴证业务,也都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可见,二者业务类型都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合理保证业务。其次,二者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同时二者都强调风险导向审计思路。正是由于二者存在上述关联关系,所以,应当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否则会加大会计师事务所制度运行成本,并增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负担和工作负担;整合审计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又可实现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最终目的。可见,整合审计是一种经济可行、切实兼顾了社会公众、被审计单位和注册会计师行业三者利益的制度安排。美国PCAOB及加拿大等国家均采用整合审计这种制度模式,效果很好。
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原因有三:第一,两种审计服务的最终目标一致,都是为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目标的一致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将二者进行整合的可行性。第二,在两种审计中有大量工作内容相近,而且在某一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还可以为另一类审计提供线索和思路,使工作成果能够互相利用,充分发挥审计作用。比如,如果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了重大错报,则说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肯定存在重大缺陷,可以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线索。第三,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必须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这为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提供了外部条件和实施基础。由同一事务所负责同时审计同一上市公司的相关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更有利于注册会计师适当节省审计成本、控制审计风险和实现二者的审计目标。而且目前从世界范围看,没有任何实证证据表明由不同事务所分别承办这两种审计业务会更有效地实现二者的审计目标。
四、上市公司应如何更好地实施整合审计
现阶段,整合审计实施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为实现更好的整合审计,企业需要理清内控和财报审计的联系和区别:财报审计要求企业评价其重大财务风险,内控审计同时要求企业披露重大缺陷,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结果,后者注重过程。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操作的误区往往在于不能从整合的操作体系出发,吸收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员构建团队,有效的整合可以遵循一个流程、一套工作底稿和参照样本,实现一箭双雕的目的。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目标是让企业在没有外部审计的情况下实现审计的正确性,合乎会计准则。从企业配合的角度讲,内部控制要涉及整个业务流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企业在选择事务所角度来说,企业的财务状况,经济实力,未来发展战略以及企业高管的权利集中程度,董事会的选择等等,都会影响企业事务所的选择。企业应做好配合的工作,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力争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更好的应对整合审计的审计目标与程序。上市公司和事务所配合方面,监管部门要求公司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披露,基于对自身业务的了解,切不可借鉴专业机构的审核底稿。对于披露中存在的缺陷要正确认识,并进一步分析是否可以通过持续的评价弥补缺陷,给投资者信心。
五、事务所在实施整合审计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内控建设地位的加强,整合审计作为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内控审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财务报告整合审计是结合财务报告审计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专业工作方法。同时,信息技术审计是财务报告审计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一个关键审计工作。与非整合审计相比,整合审计具有:节约社会成本和审计成本,内控审计与报表审计人员的系统安排和无间距衔接,两项审计结论可以充分及时地相互印证,提升被审计单位在公众中的公信度,保证和提升审计质量及效率等优势特点。
财务报表审计重点范文5
关键词:财务报表;审计;风险;对策
一、引言
对财务报表的审计主要目的在于查看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财务信息是否属实,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实际发展需要;同时,审查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是否遵守了法律法规等。而审计报告使用者在查看事务所给出的审计报告之后,才能进行相关决策。而如果事务所没有有效的发挥审计职能,就可能会触发审计风险。
二、财务报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会计报表不够真实、完整
会计报表不够真实、完整是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一方面,企业会计报表对各类会计信息记录的不够完整、准确,或是存在很多不确定内容,导致审计结果和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另一方面,存在企业会计人员刻意隐瞒会计事实的行为,会计人员为了牟取个人利益,不惜违反法律。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报表存在的风险会转移到审计人员身上,即审计人员如果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企业经营水平较低,未来经营失败
审计工作的开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价企业经营是否合法合规,评价财务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而通过审计并给出相关意见之后,企业决策层会根据审计结果来制定相应的经营管理决策。但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导致亏损现象的发生。而一部分企业把导致亏损的原因归结于审计问题,甚至需要注册会计师进行相关赔偿。
(三)企业刻意的欺诈行为
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吸引更多投资或政策扶持,就会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修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修饰财务报表的手段层出不穷,难以准确的捕捉到。而如果审计过程中没有找出这些虚假信息,就会导致审计结果和实际情况不符,并使投资者或其他审计报告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在出现问题时,审计机构就需要承担这方面的责任。
三、规避财务报表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理念
现阶段,想要规避财务报表审计风险,首先需要转变会计师事务所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具体指的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经营理念,想要转变这一理念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1)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都完成了脱钩改制。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都属于自主经营,而这种经营模式必然会使事务所出现出资人以及非出资人这两个阶级。过去由于阶级利益关系处理的不到位,导致事务所经营不善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经营不善就会导致审计风险。所以,处理好事务所各阶级之间的关系是转变经营理念的重中之重;(2)会计师事务所在经营过程中,应该保持长远的目光,不应该为了利益而铤而走险,避免掉入到“陷阱”中,避免风险的发生;(3)会计师事务所在经营过程中,当以自己的品牌以及信用为主,在面对利益时,必须要把自身的信用及品牌建设摆在首位,不应该因小利而失大节,从而保证自身品牌、信用的良好;(4)会计师事务除了要规避风险,还需要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而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积累充足的资金。所以,事务所在经营过程中,应该保留部分资金用于抗风险建设,而不是赚多少花多少;(5)过去,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来自于自身工作的不到位,发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审计成本较高,所以,在审计工程中,事务所为了降低成本而简化了很多工作,导致审计不到位,从而引发相应风险。想要改善这一问题,事务所需要加强成本管理,同时,避免工作的简化,宁愿放弃某些项目或亏损,也不要偷工减料。事务所应该加强日常经验成本管理,从细节着手,避免浪费,合理利用好每一笔资金,降低项目开展成本,从而提高经营效益。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也是规避财务报表审计风想的有效对策。审计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审计工作质量,而审计工作质量又决定审计风险大小,所以,提高审计队伍综合素质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具体需要从以下两点出发:(1)不断提高事务所会计师的专业素质。首先,应该不断提高事务所会计师聘选门槛。过去,很多事务所为了降低成本,聘用的员工甚至都不是注册会计师,使用这种员工必然会导致项目开展的效率、质量极低,从而加大审计风险的发生几率。而提高门槛,需要重视学历、资格方面,同时,有效的评价会计师的业务能力及专业素质。其次,应该改善用人机制。明确各岗位会计师的权责,增强会计师的责任心,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采用“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制度,提高事务所内部的竞争风气。最后,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对事务所会计师积极展开有关审计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会计师的业务能力;(2)帮助会计师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一方面,做好法律知识的普及工作,避免会计师受利益诱惑,与被审计单位隐瞒审计事实。另一方面,提高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会计师应该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项业务,要有用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意志,面对困难时,要积极的克服困难,而不是选择逃避,并养成会计师团队良好的作风,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保证审计工作的合法性。
(三)完善约束机制
完善约束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约束员工行为。约束机制的构建可采用奖惩办法,即在会计师出现不正当行为时,需要通过惩戒机制来对会计师采取物质上的惩罚,如扣除奖金等,从而使会计师认识到自身利益是和事务所利益挂钩的,减少会计师从事危害事务所利益的行为。
(四)加强审计过程的监管
做好审计过程的监管工作,对会计师审计行为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工作失误等情况的发生,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做好业务承接过程的监督。业务承接是事务所开展审计业务的首要环节。目前,我国很多事务所业务承接方面的把守不严格,导致很多劣质审计业务进入事务所中。而想要改善这一现状,首先就需要建立科学的业务承接模式。在全体员工共同承接业务的基础上,领导要做好业务承接方面的审核,避免劣质业务流入,降低审计风险;(2)做好审计业务开展过程中的监管。建立完善的审计工作规范,并按照这一规范来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善;(3)做好审计报告的监管。审计报告签发必须要有一个人负责,且不允许出现多人负责的现象,这样就可以明确报告签发的责任,避免责任不明确出现的工作混乱现象。
(五)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想要彻底规避财务报表审计风险,还需要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遵守执业准则。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转变对执业准则的看法,很多会计师认为执业准则是对自身行为的限制,其实不然,执业准则应该是会计师用来保护自己的武器。在发生审计风险时,如果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遵守了执业准则,那么需要承担的责任要比不遵守执业准则轻很多。同时,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不应该只是以执业准则来作为自身行为的最高标准,应该把执业准则当作自身行为的基础规范,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从而在遵守执业准则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2)加强符合性测试。目前,很多事务所对符合性测试的重视不是很高,在开展该方面工作时也是草草了事,没有发挥符合性测试的作用。而想要做好该方面的工作,就必须加强领导对该方面工作的重视,同时还需要深化符合性测试的内容,加强对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估算审计风险大小,从而做到趋利避害;(3)事务所应该针对目前常见的审计风险来建立风险库。首先,风险库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会计师了解审计风险的种类、触发原因,从而使会计师提高警惕,做好自身工作,避免踏入工作雷区。事务所在长期的经营中,应该不断累计并总结已有经验,向外学习未知风险,制定相关案例供给会计师学习,做好该方面的培训工作,提高会计师对风险案例的认识,使会计师掌握避免审计风险的方法,找准审计工作重点;(4)审计报告通常是审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该环节就是对审计结果进行总结并汇报,审计报告中体现了整个审计工作,所以,加强对审计报告的审查极为重要。事务所可以建立该方面的审查制度,即在审计报告披露前,需要经过系统的审查,可建立专家组对审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并分析审计工作是否存在漏洞或其他问题,并及时进行补充。
四、结语
财务报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失真、经营失败以及恶意欺诈等因素,而审计风险的发生必然会为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经济损失,甚至还需要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使事务所信用、品牌形象降低。而想要规避审计风险,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完善约束机制、加强审计过程中的监督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只有做到上述内容,才能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并促进事务所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者:李小咏 单位: 河南豫林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闫俊.财务报表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J].企业导报,2016(01).
[2]刘蕊.会计师事务所承接新客户后财务报表审计风险应对策略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
[3]刘素彤.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3(31).
[4]马程琳.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4(18).
[5]李洪,拓亚芬.地方投融资平台发债审计风险探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0).
[6]许建菊.财务报表审计风险及防范[J].中国科技财富,2012(05).
[7]张帮金.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2013(04).
[8]牟彩艳,张露.财务报表舞弊和审计程序浅析[J].商业会计,2012(21).
财务报表审计重点范文6
2008年教材与2007年教材相比没有本质的变化,但对个别章节进行了增减和修改。主要变化如下:(1)在第5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中,增加了2007年6月颁布的《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内容。(2)将第6章第六节“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调整到第8章“计划审计工作”的第一节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中。(3)对第7章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4)对第12章“审计抽样”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编写。(5)第13章至第17章中个别实质性程序有所修改。
二、《审计》章节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2007年考试情况及考试大纲的要求,2008年审计考试仍应注重审计理论结合实务,以实务为主的考查方式。为此,建议考生关注以下重点内容。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的是经常考查简答题的内容。2007年的考试中职业道德的内容仅在业务质量控制的简答题中有所涉及,并没有直接命题。因此,在2008年的考试中考生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既要把握好客观题,也要掌握好简答题。应做到根据题目所描述的具体情况,分析判断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是否违反职业道德。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掌握,应特别关注独立性、收费与佣金、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和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等具体内容。
(二)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业务质量控制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中的管理标准,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证相关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遵守相关技术准则(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所制定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尽管在2007年的考试中,对该内容考查了简答题。但对于业务质量控制要素及其内容考生仍应掌握;特别是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和保持、业务执行和监控等内容。
(三)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及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2008年的审计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由于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会计报表审计最终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发表意见,这也就注定了区分管理层、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的重要性。应该说,注册会计师只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鉴证人,并不是保证人,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才是会计报表的保证人。考生应特别注意将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与具体审计案例结合进行分析,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的司法解释。在这里考生应明确:第一,注册会计师只有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审计,保持合理的怀疑,才能履行好审计责任;第二,注册会计师无论怎样努力也难以做到绝对保证,只能做到合理保证。
(四)审计具体目标一是管理层对会计报表的认定。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管理层批准报出财务报表,就意味着对财务报表作出了认定。认定包括对交易和事项的认定;对期末账户余额的认定和对列报的认定。这部分内容属于重要的审计理论。考试题型也多样化,既可以考查客观题,也可以考查简答题甚至综合题。但近年的考试中,单独考理论的内容比较少,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是理论结合实务,也就是要求考生应做到将认定目标理论与重要项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相结合,融会贯通。近年考查的简答题经常针对所列示的各项认定,要求列示出注册会计师为实现各认定的审计目标应实施的最常用的实质性程序。二是审计具体目标。对认定、目标和审计程序的三者的关系可简单描述如下:
[字体:大 中 小]
审计目标是基于审计总目标和管理当局的认定推论得出的。要实现审计目标,必须实施具体的审计程序,最终才能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考生应将审计目标理论与财务报表各业务循环的具体审计实务(13-17章)相结合,融会贯通。这部分知识可以考查各种题型。如在近几年的客观题中经常针对注册会计师要实现的审计目标,列示若干审计程序,要求考生指出其中恰当或不恰当的审计程序等。
(五)审计重要性审计重要性,属于审计理论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考生应掌握:第一,审计重要性的含义;第二,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对于重要性的运用应重点把握两个方面,首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在财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和账户交易认定层确定重要性水平;其次,在评价错报影响时,如何考虑重要性。
(六)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路根据有关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可以将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路归纳如下:第一,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而该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的询问、分析程序以及观察和检查程序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就是风险评估程序。第二,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b(这里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七)财务报表审计中了解和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属于重要的知识。考生应将内部控制理论与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实务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考生还应把握好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例如2005年的第二个综合题,资料中描述了注册会计师所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要求考生能够指出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提出改进意见,进而确定控制测试程序,指出涉及的相关认定等。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有重大缺陷和执行失效的地方,就是会计报表存在或很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领域。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程序中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评价其设计的合理性及是否得到执行,最终确定是否准备信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确定是否实施控制测试程序以确定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控制测试是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实施进一步程序可以执行的程序。通过控制测试以确定注册会计师预期信赖的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的运行,最终确定通过实质性程序应获取的保证程度。
(八)审计抽样2008年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审计抽样。而且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客观题和综合题均涉及了审计抽样的知识。考生应在掌握好审计抽样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掌握注册会计师如何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中设计样本,选取样本,以及对样本结果的评价。
(九)各业务循环主要账户的重要实质性测试属于重点、难点和考点,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近几年所占分数较多,充分体现了突出实务的命题原则。考生应注意:第一,将主要账户的认定目标理论与实质性测试程序结合;第二,掌握好函证、监盘、截止测试、分析程序等;第三,还要特别注意掌握好有关的会计知识。
(十)完成审计工作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今年教材的第18章,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涉及审计准则,还涉及到一些会计准则,在考试中,各种题型均可涉及。考生应从以下方面掌握完成审计工作的内容:(1)期初余额。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的情况下,由于期初已存在的余额是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而且可能对本期报表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关注期初余额,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合理确信其不存在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为此,考生应明确期初余额的性质、审计程序及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2)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不仅要审会计年度内的交易事项,还要考虑所审会计年度之后发生和发现的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产生影响的事项,即期后事项。考生应明确期后事项的含义和种类;各时段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及其所采取的措施。(3)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考生应掌握好调整分录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