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概念范文1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应充分重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并与时俱进地将多媒体这一教学辅助工具引入到课堂活动中,将物质概念变得更为生动而直观,从而切实提高概念教学实效;本文采取理论与案例结合方式,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多媒体教学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优越性和实效性,以飨读者.
一、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科学构建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图式积累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材料,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其以更大热情投入到物理概念的学习中去.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实验,使得学生获得丰富知觉与感觉图式,从而尽可能多地了解和物理概念有关的各类矛盾现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提问手段唤醒学生记忆,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知觉,积极把新的物理感性素材同化到旧的知识体系中去,从而恰当找到记忆的“衔接点”,使得学生精准了解自己要学习的物理概念和什么相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全面分析学生新了解的信息和旧知识之间有无矛盾之处,如果有的话在什么位置出现了什么矛盾.这就有助于学生排除与发现旧概念的影响,从而为构建新的物理概念做好了准备.比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中《浮力》这一概念时,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在死海漂浮的视频,并提问他们为什么人在死海中不会下沉?然后再播放实验:将小木块、压扁了的易拉罐放在水槽中后,小木块漂浮在水面,而压扁了的易拉罐沉到了水槽底.教师提问是不是只有木块受到了水的向上作用力,压扁了的易拉罐没有受到作用力呢?很多学生回答“是”.有的学生回答水只会对自己密度小的物体产生作用力.教师可先不评价学生的回答,将压扁的易拉罐恢复原状后放回水中,当学生看到它也能漂浮起来都感到很吃惊.教师这时可告诉学生:所有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的浮力,这也是人们在水中搬运重物更轻松的原因.
二、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抓住理解概念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展示出与概念相关的感性材料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并逐渐构建出新的物理概念.建立新概念的过程也是将客观材料主观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借助课堂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努力思考,从而逐渐排除物理现场中的无效因素,挖掘出与概念形成有重大关系的核心因素,从而获得物理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而构建出新的物理概念,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比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浮力》概念时,教师就可将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抓住浮力概念的本质,从而使得他们更加深刻理解概念内涵.物理教材中是这样定义“浮力”的: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但是影响浮力的因素有哪些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几组实验,并要求学生一一记录实验中弹簧秤读数.实验中体积不同但质量相同的两个铜块铁块,上端用绳子悬挂在弹簧秤先浸泡在水中,同学们会发现悬挂铝块的弹簧秤读数小于铁块,在更改铝块外形后弹簧秤读数不变;再将悬挂在弹簧秤上的铁块与铝块再次放到油中,弹簧秤读数均变大.然后,再为学生播放牙膏管放在水中的实验:处于正常状态的牙膏管漂浮在水面,而将牙膏管揉成一团后再次放进水中后下沉.实验播放完毕,教师引导学生就几组实验现象展开讨论,分析影响浮力的各种因素,最终学生在对比中抓住了影响浮力的因素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密度.
三、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精准应用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范文2
如何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我认为概念教学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不同物理概念常常采用不同的办法来创设学习环境,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压强、摩擦、力等概念的教学时,我利用许多典型、、为学生所熟悉的事例来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这样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要注意,列举事例要恰当典型,语言要简练生动,并且是学生确已熟知的。又如学习“大气压”时,我先将一只水杯装满水,再将一张薄纸片压在杯口,然后将水杯倒过来,他们惊奇得看到这张薄纸片竟将这杯水托了起来。这种意想不到的现象,不但引起他们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激发起他们主动探索其中奥妙的积极性。再如在讲解原子结构时,我使用模拟的模型和挂图;讲解天平时(由于讲台上示范用的天平太小,整体结构也比较复杂)我运用天平的投影片,从底座开始,逐步复合再逐步分解。
这样,通过各种事例,进行必要的实验,图表、电视、参观等方法,使学生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并建立起研究对象的正确清晰的表象,这是形成概念的基础。
二、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是形成概念的关键
概念的形成,并不是感性材料的堆积,而是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因此,在现实已有足够数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就要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抽象,即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逐步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以达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所以在概念教学中,不能只提供形成的概念,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也不能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简单演绎。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形成概念的抽象概括方法比较简单。如建立机械运动、电压、压力这类概括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概念,只要有足够典型的感性材料作为基础,又善于引导学生从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属性,这样就利于学生掌握。而密度、电阻、比热等这类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的物理概念(即物理量)的建立,是把被研究的事物的某一属性隔离出来加以研究,用另外两个(或几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转贴于 学生对物理量的理解,往往偏重于其量值的大小,而忽视了它所反映的物理意义,即用量度公式代替它的物理意义。例如,学生由密度公式 ρ=m/V 把密度理解为单位体积所含的质量,而掩盖了密度是物质的本质特性这一物理意义。因此,对这类物理概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量度公式,而且应从物理意义方面来加深理解。在概念教学中,我还常常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清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蒸发与沸腾、压力与重力、串联与并联等。
三、运用,是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
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必须及时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情境中去,使他们在运用概念联系实际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注意逐步教给学生正确运用概念去分析、处理、解决简单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勤于思考,逐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概念范文3
关键词:初中 物理 概念教学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物理学体系而言,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展开其他物理学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很好地掌握了物理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公式的含义,更好地掌握物理的规律。青少年在初中阶段开始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比较严密的概念教育,但是对于刚脱离小学教育的初中生而言,这一认识上的重大飞跃是有一定难度的。我认为,如果概念都无法弄清,那么以后的学习无从谈起。只有初步掌握这些科学概念后,才能继续探究科学的奥秘。所有初中知识概念中,最不好解释的就是物理概念。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主要使用平铺直述的教学方式,教学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将枯燥的物理概念讲授得生动、有趣。只有抓好概念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感知,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①一个较胖的同学和一个较瘦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②同一个人穿平底鞋和穿细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这样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强烈欲望,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对初中学生,尤其要讲究实验形象、鲜明、生动。例如讲磨擦起电这一课,当教师手托一块事先使之带电的泡沫塑料块走进课堂,将它放在一个同学头上磨擦后吸引该同学头发,一定可以很快地吸引住学生,促使他继续了解磨擦起电的原因。又如做电路实验,切忌教师自己在讲台上连接线路,坐在稍后的学生什么也看不见。要讲究示教板的大型化,鲜明化,这方面多费点精力是大有效益的。在讲授新概念之前,教师千方百计要从形象入手。用一开头就抄黑板写定义的方法,是注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三、联系生活实践,提供应用概念的环境
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是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抽象概括的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清概念,形成内涵,就要从物理事实或自然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提供的基础材料,围绕学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展开教学,并对现象进行分析,理解其特征,综合各种现象的共同特点,进行抽象概括,从现象到本质,形成概念的内涵。 联系生活实践完成概念教学,把生活中的现象穿插到概念的引人、概念的认识、概念的应用等过程中,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物理世界被拉近了,就可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有了生活的经验积累和兴趣的驱动,建立物理概念就显得容易多了。 让学生运用概念解答一些他们常见的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应用物理概念的生活环境也是帮助学生深化概念的有效方法。
四、实际应用,理解概念
对概念下定义要适时,应培养学生会分析实验中的有关因素,实验中暴露的本质、分析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直观错觉的产生原因。例如,力臂概念的教学,必须从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起,最后才能建立力臂的概念;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必须及时给他们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使他们在运用概念联系实际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深化和活化概念。初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过程。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往往要从具体经验出发,使学生思维不断向高水平转化。初中物理中,有些概念的意义在日常的生活中已有感性的认识。在学习这样知识时,应顺应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简化理解过程。例如,对于水烧开的过程,学生往往只注意冒气泡这一现象,这样不利于形成完整的沸腾、汽化的概念。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水开的全过程:加热前有无气泡?加热过程中,气泡的部位如何?气泡怎么变化?剧烈程度如何?温度是否继续上升等,从而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上正确的轨道。
综上所述,注重概念教学,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物理意义,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物理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郭建清.中学生物理概念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J].企业家天地,2009,(11).
[2]张玲.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J].科学教育,2009,(6).
[3]杨连成.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1).
[4]刘风领,,徐晓美,张轶炳.浅谈初中物理概念学习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2009,(11).
初中物理概念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引入;深化;掌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6-0069-03
物理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通过大量的实践将研究对象的非本质属性剔除,抽象出共性的、普遍的本质属性概括而成。它是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大量物理现象中最本质的、最抽象的东西。物理概念是掌握物理规律(包括定理、定律和公式等)的基础和运用物理规律的保障,学生只有掌握好物理概念,才能正确理解物理事实、掌握物理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概念的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概念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着物理教学的成败。如何让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能够自然流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成为我探究的方向。下面就概念课的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引入工作做得好,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了解概念引入的目的、意义及作用,从而顺利地建构起正确的概念,这对于学生把握要点和深入理解有着积极而直接的影响。
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概念引入的目的和作用。也就是说,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引入的目的及概念的作用,才能为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对于“速度”这个概念,教材在前一节已经介绍了物体的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引导学生注意到不同的运动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的多少不同,有的物体运动的路程多(如飞驰的列车),有的物体运动的路程少(如爬行的蜗牛),即它们运动的快慢不同。为了区分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就要引入“速度”这个概念。在此基础上再比较女子百米赛跑的冠军某次的参赛速度和男子马拉松冠军的某次的参赛速度(路程、时间均不同),加深学生对概念意义、作用的理解。事实证明,只有让学生明确了概念引入的背景和物理意义,才能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而这一点在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中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比热容”这一概念。(在下文的引入方法中会列举)
其次要注意概念引入的方法。引入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概念,结合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学生的不同学情及认知水平,应该选择不同的引入方法。
(一)故事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小故事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概念教学同样适用。
例如,在学习“电流”时,从富兰克林放风筝的故事引入,既可以增加趣味性,又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在具体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模拟电流的形成),还可以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安全用电”埋下伏笔。
(二)情境植入
物理现象在生活中广泛存在,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教学中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掘、归纳、总结、提炼,不仅贴近学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感受到逐步形成“从生活走进物理”的理念。
在“惯性”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列举一些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例如在汽车突然启动、急刹车时人分别会向后仰和向前栽等,发现其中的共性,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最终提炼出惯性的概念。
(三)创设情境
对一些学生比较生疏或不易理解的概念可以创设情境,利用演示或分组实验进行突破。
例如,在“比热容”的教学中,什么是物质的吸热能力?怎样说明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吸热能力?如何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如果仅用语言来表述,那显然是苍白而单薄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但借助演示实验“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初温相同的煤油和水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上述问题将迎刃而解。
(四)形象类比
适用于一些比较抽象、生活中接触不到或不易观察的概念,利用既与其相似又为学生所熟知的概念进行形象类比。
例如,“电压”这一概念就比较抽象,而“水压”却是学生熟知并易于感受的;且与“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相似的“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也是为学生所熟知的。在教学中,可借助水压与水流来说明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了解电压的概念。这样就把陌生而抽象的概念“变成”了熟悉且形象的概念,降低了思维的梯度,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概念引入的方法还有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加深引入新概念,由逻辑推理引入概念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引入方法。
二、概念的深化
旨在揭示概念的本质,全面准确地掌握概念。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有理解了概念,把握概念的本质,才能牢固地掌握概念。上述的引入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还需要通过学生的思维加工,才能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即实现由感知到理解的跨越。这既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又是使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一步。为实现这一飞跃,在概念教学中,常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归纳等多种思维方法引导、启发学生的正确思维,逐步揭示概念的本质,使学生全面地掌握概念。
例如在讲述力的概念时,可以先举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例。如:①手提水桶;②马拉车;③脚踢足球;④磁铁吸引铁块等。然后对这些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和总结,得出力的定义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进一步引导手提桶时手也感觉到向下的拉力,脚踢足球时脚也感到疼等,使学生明确: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手和水桶;马和车;脚和足球;磁铁和铁块。最终明确两个孤立的物体之间并非一定有力存在,但这两个物体之间一旦发生作用――产生力,这种作用一定是相互的――力的相互作用。因此,有力发生时,每一个物体都既施力同时又受力。
三、概念的掌握
通过练习巩固,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初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是不清晰、不完整、不深刻的,并且容易与已有的旧的概念发生混淆,甚至与原有的一些错误认识交织。这就需要通过有关的练习,在利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纠正、完善,最终巩固加深概念。
例如,学习“弹力”和“摩擦力”这两个概念后,可以设疑:物体相互接触一定有弹力吗?两物体间存在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吗?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吗?(生活中常常听到“摩擦阻力”的说法)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相互接触发生挤压而产生弹性形变时产生弹力”。而摩擦力必须是两物体间产生弹力后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才会产生的。设计活动“比比谁更快”,让学生亲历并体会出行走需要依靠摩擦力,得出摩擦力也可以是使物体运动的动力的结论。
初中物理概念范文5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特点
1.感性特点
概念是人们在感觉、知觉和表象有效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形成的,所以概念给人们的感觉是抽象的。但是概念并非凭空产生的,离开了感觉、知觉和表象的有效积累,人们也就无法科学、有效地建构概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应该是感性的。
初中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对物理科学还比较陌生,甚至还有点畏惧。让学生充分地体验趣味的物理实验,观察独特的物理现象,不断地丰富感性积累,不仅有利于学生物理概念的高效建构,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愿望,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合理地认识并把握好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感性特点,笔者认为以下3个方面应予以重点关注。
(1)观察和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物理、探索物理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会给学习者带来许多生活经验以外的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科学地建构概念积累宝贵素材,所以强调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感性特点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我国着名物理教育家、苏州大学朱正元教授很早就提出过“瓶瓶罐罐做实验”的物理教学思想,虽然现在教育现代化水平高了,也许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瓶瓶罐罐了,但是这种思想决不能丢。而在当前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忽视、轻视、甚至漠视观察和实验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原本属于学生实验的,改成了演示实验的,原本是演示实验,变成了“口头”实验,原本是“做”的实验变成了“写”的实验,全然不顾学生的真实感受,教师用自己的经验想当然地替代了学生经验,用自己空泛的说教简单地替代了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物理课失去了“物理味”,这也就难怪学生为什么听了许多遍,却依然会概念不清。
(2)媒体与软件
考虑到某些物理对象和实验对条件、成本、可看性、可重复性等的具体要求,物理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图片、动画、音视频和仿真实验室(如国内的仿真物理实验室、美国的鳄鱼夹仿真物理实验室等)加以辅助教学。例如在探究“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时,不妨调用一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模拟动画(如图1所示);再如在讨论“声音的三要素”时,可以调用一下示波器仿真软件,对各种声源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如下页图2所示);又如在进行有关“电路”方面的习题教学时,不妨运用仿真物理电学实验室加以动态演示……科学、合理地应用媒体和软件可以有效增强物理教学的感性特点,以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科学建构。
(3)问题与情境
众所周知,物理问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有其现实根源的。合理地设置物理问题与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思维。例如在讨论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特点时,教师不妨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如你站立在一个绝对光滑的冰冻的湖面上,如何才能顺利地返回岸边?(参考答案:脱去鞋子向前扔出去,你会沿相反的方向退回岸边)我们在教学中,每每会激发出许多学生的奇思妙想。当然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关键是要注意如何积极、及时地加以运用,努力避免机械地就事论事,了然无趣的概念教学。
2.渐进性特点
美国当代着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他最有影响的着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1968年再版)的扉页上,有一句被广泛引用的反映学生原有知识状况重要性的话:“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或多或少地带着一些“先验经验”,这些先验经验是概念教学的起点,它们也常被称作“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大多是零散的、肤浅的、片面的、甚至还是错误的,有的是学习物理前形成的,有的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待于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甄别、矫正、完善和巩固、强化,逐步地趋近于科学的物理概念。
前概念中有许多积极的元素,值得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加以发现和利用。例如教学中可以借助学生对水流、水压的认识,逐步建立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将小车在不同路面的分界线上发生偏转的原因类比光的折射原因……
前概念中也不乏错误的元素,值得教师予以关注和警惕。例如许多学生常认为“白雾”是水蒸气、物体远离平面镜成像变小、没有力就不运动……如果教师漠视学生头脑中与科学认识相异的这些前概念,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该物理概念的理解很容易会退回到原有的水平,以至于在新的问题情境下连连出错。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简单地求全责备,要更多地反思和改进教学的不足,要让他们知道科学家在探索物理世界时,也经常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干扰,例如他们曾把对宏观现象的理解简单地映射到微观领域,以至于对光本性的认识、黑体辐射的认识出现过错误。
科学的概念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前概念发展到科学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例如对力的认识,从起初的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逐步发展到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再到F=ma,F=Δp/Δt……,人们对LUnWEN.1kejIAN.com 力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因此,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概念形成的渐进性,不可急于求成,一下子拔得太高、太快。
3.严谨性特点
许多初中物理概念虽谈不上严密,但都很严谨。例如在力臂和功的概念表述上,学生稍不留神就会犯错。这一严谨性特点同样地体现在对许多物理规律的表述上。如对于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应该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可以说成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再如在描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说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而不可以说成是质量与重力成正比。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练习和及时的诊断反馈。
4.系统性特点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并与学习者现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更为合理的认知结构。可见,任何概念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都要和其他概念发生联系,概念与概念的联系就形成了命题,而命题是知识意义的最小单元。从这个意义上讲,概念教学还应该体现系统性特点。为了更好地呈现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知识和能力上的意义建构,上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等人,根据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提出了概念图这一图示化的教学工具和思维工具。如下页图3所示的是笔者学生绘制的一张关于初中物理“内能”这一主题的概念图。它以图示化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了与内能这一主概念相关的各级子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使原本孤立的概念联成了一个整体,从抽象到具体层层展开,简洁而明快,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加以立体化的拓展和完善。
概念图模拟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层次性,并以层级结构组织知识,有利于学习者把握新知识的“同化点”,从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同时,概念图将知识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增强了信息的回忆和识别,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和补充,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从而加速了学习者思维的发生。为此,笔者一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尝试着基于概念图的物理概念教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积极地引入并运用概念图建立、梳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可以突出概念教学的系统性特点,同时也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概念教学过于孤立化、线性化的倾向,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发展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目前概念图已被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并被许多国家列为国家教育改革策略之一,值得我们广大师生积极地实践、探索和推广。
二、关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建议
初中物理概念范文6
关键词:初中物理;公式概念;学法;指导
初中物理的学习中的公式和基本概念非常多而且重要,各种公式加上变形转换,更是多达上百个。我们很多初中生对物理望而生畏,主要就是对公式概念的理解不透彻,试想如果完全靠死记硬背,就算能做几道题目,但对包罗万象的物理现象是没办法一一解决的,因此在物理的学习中要掌握有效的方法是很重要的,这里我们对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方法进行总结,希望有助于我们教师的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学生公式概念理解困难的原因
学生感觉公式概念难记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去体会理解其物理意义和含义。一是没有找到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它不是抽象的数学不能单纯的靠题海战术,每一个公式概念的背后都有无数科学家和物理学研究者的汗水,公式规律是各种生活现象的物理总结,特别是物理公式是对物理现象、规律研究的量化结果,用它们来定义物理概念,反映物理规律,确定物理量的度量方法等等。物理科学家们往往经常长时间的实验才得出这个普遍存在的规律,因此物理的每一个定义都是非常严谨的。【例题1】:用50N的推力,推着一个80N的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10m,推力做的功为,重力做的功为。解析:本题要理解好机械功的概念,公式W=Fs很简单,但必须理解是什么力做功,s代表距离,是什么距离,如果不好好理解,看上去懂了,但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陷阱。比如本题中推力做的功应该是推力50N乘以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10m,做功为500J;而重力虽然是80N,但因为是水平方向上运动,s可以理解为0,所以重力没有做功,或者做功为0。对公式不能一味的死记硬背,缺少对每个物理量进行理解与分析是无法学好物理的。二是知识面窄,缺乏生活常识和一定的科学素养。物理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一门科学,并且初中物理注重的是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一般没有复杂的计算,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认真体会观察,只是死读书,是没办法学好物理的。并且很多公式概念联系生活很容易理解,如果单纯的看成是数学公式或背诵的内容则记起来困难,用起来也难。【例题2】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我们在门和门框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以上现象。解析:本题应用到了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相关知识。如果单从题目本身很多同学根本摸不着头脑,但只要老师一点拨马上就想到了摩擦力,主要原因就是知道摩擦力的理论,但平常缺少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物理的思考。可以说物理公式概念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物理学科教学的成败。初中物理不难,难在学生要把数学和物理区分开,难在要多观察生活,打开知识面,这也是学生感到难的真正原因。
2提高学生理解公式概念能力的方法
首先,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多与生活联系起来,物理课堂要有鲜明的物理特点,对待公式概念不是一味的做题讲解,教学中要注意揭示公式所包含的物理意义,物理不是简单的数学,要讲清推导公式、变形公式和基本公式的联系和区别。在公式变形的教学中要注意数学变换赋予的物理内容。比如初中物理学习的第一个公式———速度公式:v=s/t,这个公式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七年级和小学的数学课中曾经用它来解题。但对于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我们主要是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作为运动学的重要公式,要理解速度的含义,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反之,如果像数学课那样,仅仅把它作为计算速度的公式,那么,物理教学的任务没有完成,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会认为,这个公式在小学里就学过了,没什么新花样。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初中物理新课标明确指出在物理教学中要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平常要多通过一些多媒体如视频,音频和生活物品等展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我们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感受多动手操作,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懂得学习物理要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最终目的是要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比如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就很注重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进行组织教学,随手拿一个饮料瓶,我们利用它为道具做很多实验举很多的物理事例:瓶盖条纹,增加摩擦力;圆弧形瓶身,水透镜;装水后研究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等等,还有比如教室的门,扫把,风扇等利用起来都是很好的素材,对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概念很有帮助,同时这样打开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窗口,有利于他们多用物理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3精讲精练,提高公式概念的应用能力
物理作为理科,离不开平常对知识的巩固和练习,精讲精练,提高公式概念的应用能力尤其重要。第一要精心设计,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初中物理公式连同推导、变形公式共有几十个,不但记起来困难,用起来也容易混淆、用错。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揭示公式的物理意义,比如压强p=F/S,对压力的理解可以设计成水平上的压力和竖直方向上的压力,受力面积可以设计成大物体小桌子或小物体大桌子,让学生深刻理解压力和受力面积的真正含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就大大增强了。第二要打破思维定式,把握易错点。在讲解公式概念的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毕竟学生因为年龄,知识程度,生活体验等各方面的原因,在理解物理公式概念时有一些局限性是很正常的。比如在讲力的平衡的概念时,当我们用力推物体,物体保持静止,判断推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很多学生毫不犹豫的认为推力小于摩擦力,显然这个答案没有理解平衡状态的概念,没有从物理学的角度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