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学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经济学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经济学专业

体育经济学专业范文1

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职业能力和全面的专业素养。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素养的途径一是加强课堂教学,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三是做好幼儿园实习实践活动等。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素养;要求;培养途径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的一生发展如同建造一栋高楼,地基的坚实对高楼的作用不言而喻。人脑生理学家发现,儿童的智力与性格在0―3岁之间就完成60%,3岁―6岁完成80%,所以学前教育对于人一生发展的“地基”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社会流行语,相对应的幼教专业也逐渐成为热门专业。

一、学前教育专业优势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步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然而高等教育在成为大众教育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21世纪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学前教育作为规划的20个重点问题之一,备受关注。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重视学前教育,政府大力兴办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这些都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火爆的重要原因。相比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情况,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似乎成为了就业宠儿,据中国教育报报道,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就业前景前十位的金牌专业。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到,幼儿教师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公共业务”。笔者通过到多家幼儿园进行调研了解,如今幼儿园急需要“热爱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理念新,具备较强幼儿教育教学技能,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富有爱心、耐心且细心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

专业技能是幼儿教师的立身之本,学前教育学生就应该具备以下的技能:

1、扎实的理论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首先应具备从事学前教学工作及其相关工作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其次需要有分析解决教育工作中出现实际问题的本领。要想掌握这些能力,必须牢固掌握学前教育学原理、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中外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科学教育等理论知识。

这些理论知识的掌握,不仅需要在课堂中仔细聆听教师的讲授,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融会贯通,比如在图书馆查询相关书籍、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探讨等等。

2、过硬的职业能力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们越发重视幼儿素质的培养,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受到良好的教育,多方面的发掘幼儿的特长,并培养幼儿的兴趣与爱好,这一切都要求从事学前教育的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如钢琴、美术、声乐、舞蹈、语言等,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并不断积累与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从而为之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全面的专业素养

综合能力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而它的强弱是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关键内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会进入各个幼儿园担任教学、保育等不同职责的教师工作。幼儿园是一个集体,集体的健康发展需要集体内部个体的共同努力,只有合作无间、上下一心、团结协作,才能使幼儿园运营正常,形成管理合力,达到健康正常的壮大,所以学前专业学生应具备很好的团结合作能力。

另外,创新能力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幼儿纯真、大胆、随心所欲,既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跟不上幼儿的发展,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这样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打破常规,创新性的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与社会发展、知识剧增相适应,时刻把握幼儿的动态发展,尊重其个性发展,并鼓励幼儿在创新过程中勤于实践、不怕挫折,这样才能培养幼儿坚韧、勇敢的良好品质。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素养的途径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技能型相当强的专业,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学习才能胜任这项工作。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加强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要注意教师基本素养的培养,比如英语、计算机、普通话、三笔字等,还应更偏重于音乐、钢琴、舞蹈、美术等课程的开展。在音乐课上学习发声理论,准确动听的演唱幼儿歌曲,并配合表演。在钢琴课中学习规范、正确的弹琴方法,并能即兴伴奏,达到边弹边唱的能力。在舞蹈课中练好基本功,学习民族舞及幼儿舞蹈,掌握舞蹈的精髓,培养美感,做到能独立排舞。在美术课中模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学习制作教具、学画简笔画、学习美工、剪纸,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创作图画等。教师在每个阶段做相应的技能考核,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

2、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

“以赛促学”,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业技能竞赛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技能竞赛要求突出专业特色,将最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基本技能作为竞赛主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开展绘画、手工展览,教案设计比赛、幼儿歌曲弹唱比赛,故事大王比赛,幼儿活动设计比赛,自编舞蹈比赛,自编自导儿童剧比赛,以及综合性的汇报演出,充分展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及过硬的专业技能,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出更优质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3、做好幼儿园实习实践活动

体育经济学专业范文2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经贸专业;问题;对策

作为教育部于2001年要求率先实行双语教学的六个专业之一,国际经贸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已为各界所认识。随着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国对外经贸领域迫切需要大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以及国际经济贸易业务规范的复合型商务人才。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带动下,中国高等教育也需要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在此态势下,国际经贸专业由于其专业特性,通过教学改革实行双语教学已是大势所趋。

然而,双语教学在中国仍属于新生事物。虽已经过若干年的探索实践,但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制约,近几年来,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正呈逐渐萎缩之势[1]。在此大背景下,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也不能独善其身,其推行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教学质量亟须提高。本文结合笔者从事双语教学的实际体会和观察认识,分析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以期对促进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有所裨益。

一、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因素,一般可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两类。前者指社会文化环境与社会性质、国家双语制度、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学校的性质与规模、学生的家庭背景等;后者则包括师资水平、学生外语水平、教学方法、教材、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等[2]。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背景下,与其他专业的双语教学类似,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更突出地表现在后一类因素方面。

1.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当前,国际经贸专业师资队伍一般以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为主,并正迅速补充以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这样一支教学队伍在常规汉语授课方面已相当胜任,并具备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的空间。但双语教学目的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顺畅地运用外语将课程基本概念、相关理论以及重点内容等讲授清楚,并通过与学生的现场互动了解其掌握理解情况。这对教师的外语口语、听力以及知识表达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相当数量的教师缺乏在国外系统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其外语能力不全面,语法知识不系统,外语发音不标准,知识内容表达不规范,在授课中难以使用外语与学生做有效沟通,完成双语教学任务显得相当吃力。

2.学生外语素质及参与主动性需要加强。学生的认可和积极参与,是双语教学能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之一,而这又是以学生的外语水平及学习主动性为条件的。较之其他专业,国际经贸专业学生的外语基础应相对较好。然而笔者的直接感受是,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持续扩招,该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似亦呈下降之势,且良莠不齐现象明显。同时,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大多数学生仍只是被动地听课、接受教师提问和参加考试,缺乏主动性及与教师的交流互动。笔者曾就《世界经济》双语课程对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关于双语课程教学过程的侧重点所在,仅有少数同学选择“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沉默且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好多唱“独角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缺乏适用的双语课程教材。教材是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是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基本工具。没有一套好的、难度适中的教材,双语教学的开展不啻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据要求,高校双语教学要使用原版教材。目前的问题主要在于:一是教师获取原版外文教材的信息渠道较为狭窄,常常难以做出恰当选择;二是在结构及内容上,原版教材与其对应的中文教材往往不相匹配;三是原版教材价格一般较高,学生缺乏购买积极性;四是原版国际经贸教材通常部头较大,其中专业词汇较多,知识涉及面广泛,对高校师生都存在一定难度。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在授课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又要如期完成教学计划,结果难免顾此失彼,也降低了原版教材的利用率。

4.教学支持条件尚显不足。据调查,目前高校双语教学缺乏相应的配套支持机制,如双语教师培养机制、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以及教学研究机制等,从而使教师的双语教学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双语教学的推进[3]。由于多数国际经贸专业课程所体现出的宏观性和发展性,要求教师在培养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较高的听说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及时了解国际经贸理论及现实动态,部分课程还要求教师深入对外经贸实际工作部门,了解其业务流程。这些都要求教师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目前各高校普遍重科研而轻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在双语课程方面的付出未必会使其获得期望的回报。此外,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所需的硬件条件,如图书资料、数据库、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也存在诸多有待改进之处。

二、推进国际经贸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对策

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当前制约高校国际经贸专业实行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虽然它们错综复杂且相互影响,但仍属可控因素。通过实施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对策,将能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的不利影响,推进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1.培养与引进合格的双语教学师资。为提高双语师资水平,应实行培养和引进“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在高校现行体制之下,要使双语教学持续系统地开展下去,教学主力只能是在职教师。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其从事的是外语教学而非双语教学;聘请对外经贸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或他校教师,也仅能起点缀或过渡之用。因此,除在职教师需主动设法提高自身双语教学水平外,高校也要创造条件对现有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技能培训,包括选送优秀人员赴国外对口高校接受培训。此外,当前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已学成归国,高校对他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有条件从中选拔出专业知识理论水平高、外语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强并且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现有双语教学师资队伍中去。

2.提高学生双语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性。应继续强化大学公共外语教学,使学生切实提高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为后续双语教学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程度不够的问题,教师除要抓好其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外,还可采用研讨式、启发式及辩论式等生动活泼的创造性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4]。双语教学还须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教师应根据班级内学生外语水平的差异情况,确定授课内容中的适当外文占比。应该指出的是,鉴于课程成绩在学生参与评优、保研以及毕业求职等方面的作用,教师需对双语课程考试方式以及外文试题的占比、难度、涉及面等进行综合权衡,以使考试成绩能相对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开发出适用的双语课程教材。鉴于高校的现实状况,笔者以为目前双语教材建设的一种较好方法是,由国内知名高校的资深学者在选择高质量国外原版教材后,参照对应的中文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对原版教材的章节和内容进行精选和改编,并在添加注释、名词解释、练习题、小结等内容后汇编成教材。以笔者负责的《世界经济》双语课程为例,由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当代世界经济》教材包括中文版及英文版各一本,其在内容上完全对应且篇幅适中,很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当然,广义的教材不仅包括教科书本身,还包括PPT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参考材料等。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定教材后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制作形式生动的教学课件以及从有关外文网站上选用材料等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相关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情况等告知学生,充分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4.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管理和支持。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得到教学管理部门等方面的大力配合支持。教学管理部门作为双语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一方面要设置双语课程准入门槛,实施教师授课资格制度,设立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将双语教学及其授课质量同教师的业绩指标和待遇挂钩,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并同时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保障。要尊重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材选用、考试方式、学生成绩判定等方面给予教师必要的自主权,避免凡事搞“一刀切”。此外,教学管理部门还应会同学校其他有关机构,为教师参与国内外进修、异地参加教学研讨会及教学观摩、发表教改论文和出版双语教材等,提供相关信息、机遇以及必要的财力支持。

三、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双语教学既是实现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一个主要途径,也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前,囿于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整体上并不顺利。在“全面地用英语讲课,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在英语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术语和单词,这才是双语教学的标志。” [5] 这种“规范的”双语教学难以一步到位的状况下,推行双语教学还需要管理者、研究者以及任课教师去不断总结和探索。国际经贸专业由于其更适于实行双语教学的内在特性,在探索和推行双语教学方面责无旁贷。本文结合笔者作为一线任课教师的实践与体会,分析了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不足之处期望有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邹芝.试析大学双语教学的瓶颈及出路[J].教育探索,2009,(10):68-69.

[2]冯晨昱,奥喜平.影响高校双语教学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7):60-62.

[3]章帆,郭福,刘建萍.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路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6-80.

体育经济学专业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田径 考核 评价

田径本身是一切运动的基础,田径普修课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田径学科考核是体育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改革教法、加强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手段,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一种导向的作用。考核标准确定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影响对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考核内容和标准是随着培养目标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它服务于培养目标,又始终与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步。随着社会对体育人才需要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展的需要。

一、研究对象

湖北省三所有体育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比较他们的技术教学考核评价方法,内容,手段等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查阅近几年的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技术考核评价研究的论文;问卷调查法:走访各学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做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任课老师进行专访。提出关于田径普修课技术考核的相关内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现今田径普修课技术教学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3.1.1考核内容单一

当前田径普修课考核中都存在着内容单一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内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考核都是以技术考试为主的手段考察学生田径成绩,考核标准只注重技术动作规范性和最终达标结果,并且考核形式让学生只着重专业技术而忽略了综合素质。

3.1.2考核方法和手段的公正性不够

首先,每个学生的专项素质不同,评分标准不能一概而论;其次技术考核技评分由老师给分,其中不能避免“人情分”的存在,这样对学生的练习也是重大影响;再而,技评打分比较主观,也会因为老师自身存在的专业素质差异对同一项目产生不同的理解,标准本身模糊,也容易让学生对正确技术的认识不够清晰。即使达标,也是可能弄虚作假的。

3.1.3考核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不和谐。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学体育教师为主,术科考试只重视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田径普修课也变成了一种田径训练课,这样只单方面解决了对学生自身掌握技术的能力考核,而忽略了对动作讲解,分析能力,课堂组织、指导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让学生在教法运用和组织教学上出现较大的空白区。

3.1.4标准高低不适宜

近几年我国高教事业发展迅猛,高等院校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以满足它的发展,班级人数的增加也影响了生源质量,很多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多年的系统的体育训练。而面对庞大的人数使学校配备的师资以及一些硬件设施发生欠缺,课时减少。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调整考核标准。

3.1.5考核评价不完善

田径运动作为典型的竞技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关注的更多的是他的竞技性。田径普修课考核评价方法陈旧,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跑的快,跳的远”未必是好老师,现在需要的是“跨世纪新型体育教师”。所以除技术外,必须重视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对一些综合素质(例如心理素质;外在素质,文化素质等)和综合能力都给予评价。

四、考核评价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4.1综合素质考核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1998年5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深化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课程纲要》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不能纯粹以成绩达标为原则,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己任。在考核技评和专项达标同时,将考核内容全面化,技评考核专项外加入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类等基本身体素质测试(见表一)

每项10分,共考核10项。这种考核手段可以较为准确的评价不同年级、不同专项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水平,全面了解学生基本能力的状况,为专业技术和技能教学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除此外对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自信心)外在素质(气质风度,言谈举止),文化素质(自身修养)等做出评价,考核方法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的综合评价手。

4.2结合实际的对教学能力的考核

体育教育专业是要培养未来的中学体育教师。培养方案要从现实的中学教育情况出发。考核内容应该与中学教学实际相联系。要弄清楚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技能有哪些。而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的“重技术运动能力忽视教学能力”的技术考核评价方法方式与之并不符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出来的人是要从事体育基础教学,面对的是一群无体育基础的学生。只重视技术教学忽略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只会导致教与学的不和谐。所以对课程内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态仪表、分析、思想教育等方面做考核评价。将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作为其中一部分。

4.3裁判能力的考核

田径比赛时中学体育竞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校田径运动比赛时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所以必须重视这项技能的培养。尽可能达到一定的等级水平,这样能更好的巩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标准可以让老师可以对学生参与裁判工作的实践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把评价结果纪录在案,期末总评的时候作为参考资料之一。

4.4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的考核

考核是全面的考核,除了上述所谈到的方面外,也应该将整个学习过程做为评价之一。对整个教学过程做评价是比较科学、合理、客观的。每个教学内容,每个单元环节都要评价。这样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老师的教学行为做了监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4.5公平、公正的考核

对于考核成绩存在“人情分”的问题可以将“教”与“考”分离。这能检测教师平时的教学情况,调动了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的工作态度,责任感加强,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潜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使双方避免师生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切问题,人为因素的干扰降低,师生关系也不会因为所谓的“分数”产生奇异。考核尺度也相应科学,公平,准确。考核成绩现考现出也保障了可信度。

4.6健身属性的考核

我国《体育法》的颁布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等各种体育教育思想以及各种新的体育教育模式的出现,都将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新的要求和冲击,因而我们推断21世纪的教育将会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而国家教委1998年制定的《径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要将健身手段纳入考试范围。

五、结论

良好的考核与评价是教学的客观依据与基础,为教学提供参考。规定教学方针,方向,从而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教与学起到积极的相互促进的作用。使得教学评价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多元化。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法,体现因材施教,公平竞争的原则使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比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对田径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熊西北,等.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曲宗湖,等.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肖成.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考核内容与办法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

[4]刘明.体育院系田径普修课技评方法与达标标准科学化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

体育经济学专业范文4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在大学生田径专项运动训练中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及其预防。

关键词 体育专业 膝关节 运动损伤 调查分析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学生膝关节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探讨膝关节受伤的特点、规律及原因。从中总结出预防损伤的方法,从而可以据此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损伤,保证运动员能够正常参加训练和比赛。

膝关节在田径运动中的损伤主要有以下几种:

田赛:在跳跃运动中,跳高运动员常发生髌韧带损伤,这主要是由于多次起跳后,膝关节负荷过大所致。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越低,损伤就更容易发生。此外,跳高运动员还容易引起膝关节脂肪垫损伤或踝关节扭伤。在进行跳远或三级跳远时,常发生跟骨炎,踝关节扭伤或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这是由于小腿力量不够,多次起跳后踝关节乏力,加上踝关节起跳时间很快造成的。

径赛:在中,长跑训练中,还常发生膝关节周围疼痛,休息几天就会好转,但再训练时又出现疼痛。其主要原因是,膝关节不能适应长时间下肢屈伸活动而引起了肌间隔中的滑囊发炎。只要因人制宜,区别对待的采用大运动量或要求新手实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就可以预防这种现象发生。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学生117人,其中男生97人,女生2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阅读现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117份,回收117份,全部有效,有效率100%。

3.数里统计法:对有效问卷中问题回答情况进行数理统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膝关节损伤部位

膝关节由股,胫,膑,腓骨构成,其结构复杂,是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关节。

1.内侧副韧带:膝关节屈曲(约130―150度),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及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都可以使内侧幅韧带损伤。

2.外侧副韧带:膝关节屈曲,小腿突然内收内旋,或大腿突然外展外旋,可发生外侧副韧带损伤,该韧带受损机会较少。

3.十字韧带:在关节囊内共两条,主要功能是限制胫骨过度前移或后移。膝关节半屈曲位突然完成旋转及内收,外展是重要的损伤机制。

4.半月板:膝关节半屈曲位小腿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时两块半月板滑动不协调,就会使半月板夹在股骨踝和胫骨平台之间,受到急剧的研磨,捻转而撕裂。

(二)损伤原因

1.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因为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而造成的损伤的比例最大。

2.准备活动不充分。主要表现在:运动前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和正式运动的内容结合的不好。

3.场地,器材,气候状况不良。

4.局部负荷量过大,科学的、合理的大运动量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一条重要原则。

5.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

6.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或缺乏损伤观念,在从事体育活动时,不能积极的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多发生在课外活动,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且部分留有后遗症。

2.损伤类型以关节伤为主,肌肉伤,骨性伤次之。

3.以技术动作因素,准备活动方面因素,场地器材气候因素的损伤率较高;损伤时期低年级学生损伤率最高,应加以重视和预防。

4.在调查对象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膝关节受伤的人数较高。

5.田径项目相对于其他项目的运动损伤,膝关节运动损伤机率高。

6.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场合主要是课外活动,其次为上课和比赛,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自我保护意识差,思想上不重视。

7.通过对不同项目100人膝关节损伤的调查,田径仅次于篮球,也是受伤率较高的部位,应加以重视。

(二)建议

1.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应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起因和危害,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要加强低年级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防患意识。

2.建议开设健康教育课堂,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使之有组织,有序地进行。

4.提高学生对准备活动作用的认识,要根据运动项目,气候特点等有针对性的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5.在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和教练员应合理安排运动量,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特点循序渐进,区别对待,练习内容选择上要本着由潜入深,练习方法上先易后难的原则。

6.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易伤部位力量与柔韧的练习,加强肌肉力量练习,特别是股四头肌以及小腿三头肌与膀胱肌的力量训练,使之强健有力,提高其稳定性和抗拉伸性,出现伤病及时性治疗,防止慢性损伤发生。

7.加强场地,器材的安全卫生管理,增强保护设施的配置,注意安全检查。

参考文献:

[1] 体育保健编写组.体育保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梁小刚.运动损伤与技术教学指导思想分析[J].体育学刊.1997(4).

体育经济学专业范文5

[关键词]实践教学 协同实训 岗位协同 专业协同

协同实训模式是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在该实践教学体系中采用协同实训模式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与时俱进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更好地应对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错位的客观事实,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一、协同实训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

近年来,实践教学环节由于种种原因成为制约经管类专业发展的“瓶颈”。在专业教学计划上,没有系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成效的评价上,也没有体现出对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方案。企业对经管类专业的人才要求是学习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并具备较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我们现有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更多停留在构想阶段,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实施手段与实用的操作流程。

在众多的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资源的全面协同,打破原来单纯地以各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岗位协同和专业协同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能够紧密地与生活和生产工作实际需要相结合。因此,提出一套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彼此渗透、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协同实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为迫不及待的重要课题。

二、协同实训模式的基本构成

“协同实训”包括同一专业的不同岗位间的协同实训和不同专业间的协同实训协同实训之“协同”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岗位协同

岗位协同主要解决角色模拟的问题。职业针对性、岗位适应性是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教育的鲜明特色,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不能体现“岗位”。为此,实训教学的岗位协同,首先要明确参训学生的业务岗位,做到“一人一岗,各司其职”,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其次要协调好不同岗位间的业务关系,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不同业务岗位相互联系、相互牵制的原理。为了使学生尽可能掌握不同岗位的业务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还必须实行定期轮岗实训。多角色协同实训以学生小组为中心,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探讨学习氛围。

2.专业协同

专业协同主要解决不同专业间的实训协调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也是一种扩大(或广义)的岗位协同。专业是为了满足教学的要求而人为划分的,而事实上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业务联系。因此,不同专业的协同实训与同一专业不同岗位的协同实训,具有相同的必要性。为此,经管类专业尽可能按功能组建综合实验室,而不主张按专业尤其是按专业课程组建实验室。采取多专业联动、专业内协同的方式,构建“实验、实训、实践”为重点“三位一体”的团队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

三、协同实训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1.实践教学指导思想

协同实训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产学研一体化、整体优化原则,依据系统工程的原理构建了以岗位和专业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目的是通过搭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平台、采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种模式建立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该体系的设计目标是打破现有的“学科型”体系,建立经管类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大的框架,提出实施举要,制定保障机制。按照“重在素质、面向应用、系统发展”的建设思路,最终实现“以学办产、以产辅学、产学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双需、双赢、互动”良好发展局面。对学生而言,弥补他们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竞争力;对教师而言,促使教师走出课堂,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自身的素养;对专业本身而言,优化学科建设,改善实用性较差等缺陷。

2.岗位协同的三种方法

岗位协同是基于一种行为引导的教学观,即:实践问题导入理论知识点介绍明确操作任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经验这一过程模式,提出了实训的三种特色教学方法:

(1)基于项目的教学:以从现场收集的综合实训模块为目标,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有针对性选择与项目生产岗位相关的学习模块。(2)基于讲练结合的课堂讨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3)基于分层次递进实训的教学:通过分层次、由浅入深地完成各项实训,全方位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建成完全开放式的、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实践环境。在模拟实训中,一种设计思路是每个学生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针对一个特定系统的业务,由实训者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目的是熟悉系统的功能,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但这种设计思想也有缺憾。企业中的各项经济事项是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且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运行是由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的协同合作下完成的。不同的角色定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有着特定的工作内容。为了全面提高实训者的综合实践能力,真实模拟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运行过程,在局域网完备的环境下,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模拟企业中的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

3.专业协同的方法

以辽东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现有四个经管类专业为例,首先,立足现有的工商企业管理、营销与策划、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四个专业,设置四个专业实践课程互认学分的跨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依靠工商管理综合实验室,以综合实训课程、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创业大赛为载体,实施多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跨专业构建创业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还联动工程、计算机、广告设计等其他专业参与开展创业项目策划、企业形象设计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创业能力;其次,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入手,突出了实践教学内容,在2008版的教学计划中设置适当创新学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既高度重视基础理论又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理论教学中贯穿必要的实践(实验、实训)内容,使两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执行的教学计划中,我们设计了以创新、实践为重点的全新课程体系,并设置“创新学分”,着重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邱晓文.浅谈高职教育中“双实训空间环境”模式的组织与运作[J].商情,2009.

[2]曾宪达.管理类教学的举例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06.

[3]张改娥.案例教学初探[J].承认高教学刊,2004.

体育经济学专业范文6

一、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性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是大部分高等院校所重点发展的科目,也是很多高等院校所推崇的重要科目。对于此科目的建立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通过理论知识的夯实为想学生的实践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实践教学的开展,通过实践教学为学生的实践指明方向,尤其实践教学更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在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不可替代,为学生未来工作生活提供借鉴。其次,我国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课程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教学和科研方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强化实践教学是对此专业应用性的补充。再者,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就需要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的和谐发展,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则是推动环境资源与经济得以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根基。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资源的优化,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完善也是社会驱动。

二、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策略

1.编写教材,为实践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教学辅助材料的支撑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是否顺利,教材的编写可谓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其需要全国各地高校综合各方面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编写教材,为实践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教学辅助材料的支撑。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在编写实践教材的时候,要注重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院校办学目的、专业开设目标入手来进行教材编写。其次,编写教材可以听取环境资源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教授以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或者通过面对面会谈形式,策??具体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再根据实践教学方案进行教材编写,从而让实践教学具有夯实的理论基础。最后,编写教材时也可以采纳学生相关的意见或者建议,充分显现出民意,这样才能够与学生的兴趣相契合,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

2.转变考核方式,推进校企结合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在我国部分高校的专业里是一个发展较晚的专业,对于此专业的考核,更多的沿用的是传统考核方式,这就让实践教学的目的难以达成,改革实践教学传统考核方式则成为推动实践教学前进的重要路径之一。实践教学的开展难以通过“一张试卷”来评定,其需要将学生日常项目的开展纳入到考核过程中来,将日常考核与试卷考核相结合,促进学生实践认知。此外,实践教学还应当注重院校与企业的结合,将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一方面推进校企结合实践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了解企业需要,为学生未来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3.结合计算机模拟实训,加大模拟实训的内容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从计算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够为学生实践提供更好的模拟环境,为学生在校园的实践开展提供条件。院校要加大计算机设备的投入,不断更新相关计算软件,为学生计算机应用提供基础。其次,教师要注重结合计算机技术类学生提供更加逼真真实的实践环境,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认识更多的环境资源,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资源在促进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三,教师要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计算机模型制作过程中来,通过计算机模型的制作和调整让学生对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应用。

4.探索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有效配合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实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实践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效配合,才能够促使学生将实验内容与数据在实践予以更好应用。首先,实验教学的开展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通过让学生开展实验项目的方式促进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之中,发掘学生潜力,让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主体。通过实验项目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实验开展过程中积累实践所需要的技能。其次,实践教学的开展要融入到实验教学之中,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开展实践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基础上通过实验构建数据体系。实验和实践教学的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