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德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德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德育

初中数学德育范文1

关键词:数学;德育;渗透

初中数学教学中,新课改把德育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给我们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想当然认为,德育只是语文、历史等其他学科的任务,数学是自然学科,没必要进行德育,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数学课中进行德育教学必不可少,它是感化学生心灵,唤起学生自信的良药。那么怎样在数学课中进行德育渗透呢?以下是本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有益探索。

一、培养数学良好习惯,进行习惯渗透

习惯很重要。良好的习惯一生受用。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前功尽弃。数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即是理性且逻辑严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数学特点,对学生加强德育。

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我结合学校教室的实际情况,运用勾股定理,设计了“如何用卷尺检验教室的窗户是不是直角”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并抓住这一例子教育学生,数学定理看上去比较抽象,但都和实际结合在一起,来源于实践,并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此外,数学题做起来比较难,很多数学问题有时还要靠辅助线来帮助解决问题。在一些比较难的数学题面前,粗心大意、不肯用功者就不会成功。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解题的过程中,也应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起不怕失败、迎难而上的信心和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心细如发、细微求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过程渗透

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这些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会起到很好的德育作用。

比如我们平时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方法。初中数学教学有其自身特点,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很难发挥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行动起来,针对发现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在学生对数学规律的讨论总结中,我们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起集体主义意识。以小组合作学习法为例,这个学习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学生组织在一起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一起学习,互相合作,共同受益。学生在双赢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学习,会意识到个人与集体是一种相互依赖、共同进步的关系,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这种学习方法中,我们在培养初中生合作意识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别人的学习成绩,从而养成合作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要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知识点,抓住数学教学中的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

三、挖掘教材德育因素,进行内涵渗透

为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依据教材内容,深入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数学知识的内在分析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思想品德教育。

在某些定理公式教学中,可适当补充发明者及发明过程等数学史。例如我在讲解《勾股定理》一节时,就搜集了很多的国内外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西周的商高在发现这个“定理”时,要比欧美各国家早近五百年;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同样要早几百年。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和科技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此外,在初中教学中遇到一些时间问题时,我就结合《今日歌》《明日歌》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就可以找到很多德育的素材。

不仅在教材上,在我们平时练习的题目中,也可以在充分运用教材德育因素的基础上,将它们适当加以拓宽、加深,进行德育渗透。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进行活动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我们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从中让学生受到教育。

如在学习有理数内容时,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本章内容,安排学生分别扮成正数、负数和零,分别上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及乘方的演算,学生不仅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又如在讲《同类项》这节课前,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活动:

(1)让几位学生拿着纸板站在讲台上(纸板上写着xy,-y,-3.5等单项式),然后将另一些写有单项式的纸板发给其他学生,让他们上讲台根据单项式的特征来找朋友。

(2)让学生思考:你找朋友的依据是什么?

在讲明多项式的定义找好朋友之后,我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还对定义进行延伸,让学生明白朋友在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要学会团结。

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家故事比赛、数学趣味问答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五、联系现实生活实践,进行实践渗透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初中数学中的德育渗透,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否则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手,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更应立足生活实践,充分把握好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上八年级平方差公式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课堂导入:小明去市场买糖,这种糖每千克9.8元,他买了10.2千克糖,给售货员应该是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来的和小明说的一样。然后我就问同学们小明为何算得这么快,小明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里。最后我告诉同学们,小明之所以算得如此快,并不是他比你们聪明多少,而是他善于学习,用一种数学方法来算的,如果你们学会了,也会算得这么快。这时,学生就会对这堂课的数学知识产生很大兴趣,听讲也很认真。在这样的情况下,达到了把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起来的目的,从而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很重要。只要我们认真贯彻新课改理念,充分把握好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初中数学教材中所蕴涵的德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使数学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就一定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德育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德育

数学知识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出门购物需要计算,在家看表和时钟时需要读数,吃饭时摆对碗筷,喝药时分准剂量等等日常生活细节都要运用到数学.同时数学课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载体,常常把它作为一个重要渠道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数学课堂上透过数字、符号、公式、规则、程序的简单组合,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法、严谨的思维、有趣的规律.通过这方面的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去体验一代代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发展进程中,他们是如何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对科学的严谨精神,创造了许多数学成果.从中了解到数学家一代代的传承与突破,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从这些数学家身上领略到更多的高贵品格和数学精神.这样的数学课堂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好的途径,如何在数学课中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品德教育,并进行扎实有效的德育渗透呢?下面是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要求.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时要常常运用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书本上的数学理论知识都是一代代数学家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这些科学理论又指导我们的实践,教师经过课堂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启发,学生就会了解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运用.比如,在学习负数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的零上度数与零下度数,仓库运进20吨粮食与运出50吨粮食等,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由此就有反映其意义的正数和负数了,学生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也由此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了,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只有掌握好了数学知识,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再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二、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有效地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教学活动融合起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教会学生爱自己的国家与民族,这就要求教师科学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而数学教材就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作为数学老师要充分利用这方面的素材,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的知识,预先在备课中就选取相应的实例来为学生们讲解,这样的实例是十分丰富的.比如,古今中外那些伟大数学家的故事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通过讲解这些在世界数学史上闪闪发光的不可磨灭的成就,无不激发起初中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沿着先辈的足迹继往开来,学好数学为祖国的壮大而拼搏的信心.

三、充分挖掘教材,对学生实施个性教育

(一)数学学科相对其他学科的独特个性

1.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数学的这种特性来让教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又从数学中感受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创设了以下情境:请你帮学校的总务主任算一下,学校计划花5400元钱买篮球和排球,共准备购买138个,其中每个排球30元,每个篮球50元,问两种球各买多少个?题目以发生在身边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2.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利用数学这种独特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视渗透和揭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内容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学生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如何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能力,分享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锻炼独立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及发展学生个性

个性教育就是实现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及积极探索精神.而在传统数学教育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填鸭式教学是教学的主要方法,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是接受了知识,而没有掌握知识,也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个性教育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例如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障碍的设计就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双边活动相结合,其基本教学结构,如以下程序组织活动:1.创设教学“障碍”.其基本内容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现有知识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具有有效性和启发性的障碍,让学生有意识进入探索问题的情境,明确探索的方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下一环节探索排障做好心理准备.如在教学“二次函数y=ax2+bx+c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先画出如下函数的图像:(1)y=x2+2x-3;(2)y=x2+2x+3;(3)y=x2-2x+1.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有些是一个?有些是两个?而有些又没有?”通过设疑巧妙地设置了教学“障碍”.2.引导探索排障.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推到高点,教师依据教学目标,预先设计好一系列的探索步骤,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回忆,多角度、多方位考虑,从易到难,有效迁移,指引已初步激发探索心态的学生,根据客观条件,寻找最佳方案,快速、独特设计排障途径.在上述问题中,当学生出现疑惑时,教师提出“金点子”,引导学生探索排障途径,先让学生动手解如下方程:(1)x2+2x-3=0;(2)x2+2x+3=0;(3)x2-2x+1=0.再根据上述方程根的情况,结合每个方程“Δ=b2-4ac”的运算,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对比,讨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Δ=b2-4ac的值与二次函数y=ax2+bx+c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的关系是怎样?”3.培养创造意识.这是教学“障碍”设计的第三个环节,这实际上是前两个环节的延续、发展和升华.学生通过动机、心智训练,已由被“他人激发”转向“自我开发”,进而跃迁到感知和领悟层次中,利用现有条件,已知的信息,对已有的设想方案进行集中、筛选、归纳、模拟,设计出一种新颖的、独特的、相对于学生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新方法.

(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提供个性发展的永久平台

初中数学德育范文3

【关键词】德育内涵 ; 初中数学 ;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63-01

在多数国家的学校德育限指道德教育,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德育包含理想、原则、规则层次的道德教育。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按照数学教学所蕴含德育因素的不同特征,可分为两类:显性德育因素和隐性德育因素。数学教学通过图片、幻灯、录像等使人能直接感受到德育的体验,其中各种语言文字、数学符号、科普报告、学生活动等称为显性德育因素。数学教学的大多数内容主要反映客观事实,并不带明显的德育色彩,但这些内容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仍然会默默地使人感受到其中所隐含的德育因素,这就是隐性德育因素。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要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教会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必须的数学知识,又要净化其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德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德育教育与数学教育有着不同的特色和任务:德育的任务是端正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德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而数学教育的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运算能力等。当然初中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并毫无关系,它们在育人的目标和任务上都有相同之处,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丰富、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在《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教学的德育内容,数学教学则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严谨、科学的思维方法,促使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两者关系来看,德育教育是数学教育的先导,他能使枯燥、空洞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和直观,而且充满感染力。数学教育则使德育教育有了依托,两者结合,相得益彰,不仅必要,而且可能。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阶段,他们容易接受高尚品德的影响,也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如果不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增强其识别能力,那么他们的未来是很危险的。课堂教学是对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在学生阶段也是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期,在教学中如果经常地给予其关怀、帮助、鼓励,及正确方向的引导,学生就可能会从挫折、失败中振奋起精神,克服困难,更加刻苦地学习,反之,就会因困难的积累而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由此可知,数学教学中注重德育工作,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培养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

1.从数学资料、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的数学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并不明显,需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科学计数法和近似数时,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感受认识,一方面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在求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时是这样说:“方自乘,以高乘之既积尺”,就是说先用边长乘边长求得底面积,再乘高,就求得长方体的体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掌握牢固,又可以从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为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的理想。通过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数学典故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国家;此类在教材中的相关因素很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还可通过选取我国综合国力在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飞速上升,祖国经济建设的美好前景等类型的例题及习题等,使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2.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故事。从数学语言,文字符号的既简单又具深刻的概括性;黄金分割等方法的和谐性;甚至解题方法的精巧。从圆、正方形等优美图形的既简单又深奥;圆锥曲线、对称式子的和谐、奇异,甚至每一个数学、字母的统一作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美、具体的美、和谐的美、统一的美、奇异的美等方面的审美教育。另一方面从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的教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产生及发展,同其它事物一样严格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如:从数学概念的产生及延伸、推广,从数、式、方程、函数的应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可对学生进行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等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从数、式的正与负、加与减等的转化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等等。平面几何则是更好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教育素材,如:四边形教学中,通过对四边形的四条边位置的运动及长短的变化,则四边形可在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棱形、正方形之间互相转化等等,对学生进行事物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数学是一门结构严密,系统性与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可通过数学推理的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及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格式、步骤安排、书写整齐、清洁美观、努力寻求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找出错误的原因,自觉进行补救和改正等。在讲解数学定理时,可讲述一些科学家的生平和他们呕心沥血的研究过程,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很多,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德育贯穿始终,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数学实践的需要,只有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使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新课程》2012年2月

初中数学德育范文4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政治思想教育

政治思想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有意的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对于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生活作风是十分必要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大,生物之谜,日用之繁,勋坏用数学。”社会上流传着“学了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结合数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这些反映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和数学家对祖国建设所作的重大贡献的感人事例。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激励他们勤奋向上,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刻苦学习数学的动力。使他们把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的学习结合起来,为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革命的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客观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的知识,方法以及它们的来源和发展都充满着辩证因素,教材中“数的概念的扩充”、“角的概念的推广”,各种定理,法则的发现,所有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在教学中有意渗透这些观点对学生是一种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诸如函数中的“常量与变量”、“直线与曲线”等等,在教学公式与定理的推导过程中,较多的学生对未知的问题感到棘手,我就略加点拨,指出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体现的“抓主要矛盾,问题就迎刃而解”的哲学思想,所以学生解二元―次方程组时,就采用消元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来解,使学生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辩证地观察事物处理问题。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教材中多处提及我国古代数学家的经典著作以及他们对于中国和世界数学方面的杰出贡献。我在给初一学生上代数课时,介绍我国清朝数学家李善兰首次把“algebra”译成“代数学”,从此我国正式使用“代数”一词,它对算术来说是―个巨大的进步。讲“方程”时说明方程的概念在世界上要数《九章算术》中的方程最早出现,其中解方程组的方法,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这一成就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才干的伟大民族。在讲“圆”时,介绍了我国古代《周髀算经》记载“周三径―”。数学家刘徽在公元三世纪用“割图术”求得丌的近似值为157/50,到南朝祖冲之父子对数学的贡献,尤其是其密率:355/113,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好的结果,比十六世纪进入欧洲人得到同样的结果早了一千多年。在“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中,介绍了“杨辉三角”等这些我国古代史上的重大发展,是以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介绍可以使学生了解伟大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及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从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以这些数学家为榜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勤奋学习,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严肃认真、刻苦学习数学的思想品德

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品德是每一个同学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任何―个好的学习品德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要求,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由少到多,逐步养成。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产生畏难情绪时,就以我个人切身的经历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不怕牺牲,永远向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志说得好:“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自己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我们―定要有这种不怕困难,勇于登攀的精神。

初中数学德育范文5

了解一门学科的美韵所在是生成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因而数学教学中必须有效突显数学美,而美育又是德育的基础.鉴于此,我们可以说挖掘数学中美韵是德育向数学学科渗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数学教学水平的实际需求.数学美并不是抽象的,而是与实际知识相关联的,所以数学美韵的挖掘必须落实到实际的教材分析当中,这也是德育能够真正作用于教学实践的前提.比方说,数学中对字母、符号以及图形的应用非常普遍,这不仅简化了烦琐的数学语言,同时也清楚地显示出其中的种种数学关系.以勾股定理“c2=a2+b2”为例,结构简单清晰,但内容丰富,直观地表明了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之间的关系.这显示出了数学的简洁美.此外,数学还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严谨性.例如,在证明“三角形任意两边均大于第三边”时,只要懂得“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一公理即可,无需其他烦琐的计算或证明.这又体现了数学的逻辑美.如上所述,数学的美韵是深邃的,隐藏于表面之下的.也正因如此,许多学生无法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身的兴趣点,而单纯地将数学知识看做各种理论的枯燥堆砌,但只要教师立足于教材,并在教学中加以引导,让学生透过这些看到数学真正的魅力所在、挖掘出数学隐含的美韵,就能轻易打破数学枯燥和单调的表象,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专注于知识点的传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和鉴赏能力.利用多媒体还原教材中如抛物线形成、椭圆轨迹等抽象知识,适当加入小组讨论活跃课堂讨论气氛,反问式启发学生对数学美的探究等,都是较为有效的方法.正如数学家罗素所言:“正确地看待数学,你不仅能够发现真理,同时也会看到至高的美丽.”这也是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教育准则.

二、魅力渗透,彰显教学本色

知识实践于生活,同时也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是如此,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与数学有关的各种信息,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数学教学已经远远偏离了实际的生活轨道,失去了其原有的色彩,逐渐变成了一门孤立的课程.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让数学教学重新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数学更加“生活化”和“情境化”,彰显出其应有的教学本色.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德育教育的渗透和干涉.德育教育并不局限于课堂,如课外学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都是学生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机.因而,德育向数学教学的渗透就要求了数学教学“走出理论、走入生活”,切实地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例如,在讲“同类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的互动活动:制作一些写有xy、-5.2、y的单项式卡片,并将卡片分别交给两组学生.之后让这些学生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内容“找朋友”,即寻找同样持有与自己卡片单项式同类的学生.这一活动将现实中的交友问题带入数学教学,教师在让学生深刻掌握“同类项”这一知识点的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应当谨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一道理,要持有正确的择友观,才能够对自身和他人形成良好的影响.此外,类似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知识问答、数学历史趣事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小活动.在活动中,正因为教师巧妙运用了德育教育理论,将教材的内容与我们身边的生活相联系,才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收获了乐趣,同时也加强了对该环节知识点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强化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帮助.

三、导入哲学,落实辩证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许多公理和知识点都蕴含着辩证法思想,这与德育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这一目标是相一致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基于德育教育引入辩证法的观点,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对数学知识进行阐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片面性,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如果对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进行研究和梳理就会发现,其中许多的概念都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培养其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授几何的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罗列出如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多种相似图形,让学生先自行思考其中的关联,并总结出各类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等,而后教师再进行系统的归纳,完善学生在知识点认识上的不足.采用这种方法,无论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都会有所提升,尤其是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明显加强.数学中的知识点除了具有关联性外,同时存在着许多矛盾,而且这些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在认识负数之前,我们所知道的减法就是两个整数相减,且减数必须大于被减数.而在认识负数之后,同一题目我们却可以看做是一个整数与一个负数的相加运算,而且原有的减数与被减数之间的关系也被了.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入手进行侧面启发:我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障碍和困难,但是这些困难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甚至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之后再举出一例,让学生对(x+1)(x+2)(x+3)(x+6)+2x进行因式分解,学生就会进行思考:如果按照其顺序进行一次分解,这道题就会变得非常烦琐,但如果转变思维,将式1与式4相乘,式2与式3相乘,之后再做进一步运算就会发现该题的解题过程被简化许多.由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找到了解题的新思路.

四、习惯培养,增强学生意志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知识点的关联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更强,因而数学的计算和推理也更加严谨.而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德育教育的理念刚好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单纯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扩展到生活当中来,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往往很难理解公式本身的含义,最终选择了死记硬背.这时,教师就可以随意借助道具,如窗子或桌子等,让学生去测量窗子或桌子的两边和对角线,再根据测量的信息去证明窗子和桌子的两边形成的是一个直角.这时,学生就在实践中理解了勾股定理这一公理.所以,当学生再次遇到同一问题,或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就会很自然地在实践中寻找课本知识的突破口或有效的方法,而不会如以往一样放弃寻找问题根源,而进行毫不理解的死记硬背.这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不断进取的学习意志的养成。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增加团队讨论环节.尤其是面临学生普遍不易理解的问题时,更应当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和相互学习、研究,让学生在团队智慧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往往能够使同一个难点得出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是依靠教材所不能达到的学习效果.而学生在团队的合作与沟通过程中也会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因此再遇到不能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很本能地求助于团队智慧,继而养成虚心向学、依靠集体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结语

初中数学德育范文6

[关键词]中学;数学;德育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献身精神教育

数学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数学学科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我们可以在学习相关内容时适当介绍相关的数学史知识。了解我国数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尊心,鼓励学生献身科学。我国首创“十进制记数法”“勾股定理”“剩余定理”等,当时领先于其他国家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数学史还可以教给学生科学献身精神。欧拉临终时还在石板上演算刚被天文学家赫舍尔发现的天王星轨道。毕达哥拉斯学派成员希帕索斯因发现无理数,违反学派信条,竟被处死。华罗庚28岁时,穷得连买米都困难,却完成了60万字的“堆垒数论”。目前,担任着剑桥大学业最崇高的教授职务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史蒂芬·霍金只能用微弱的变形语言交谈,不能写字。他看书时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这位科学巨匠的成就是这样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而完成的。

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念、对立统一的观念、运动变化的观念、量变到质变的观念、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念的教育。初中数学本身蕴涵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用唯物主义的观念阐述教学内容,这样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如在整合方程、不等式与函数这几部分知识时,教师可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的研究,揭示等式与不等式这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等与不等的辩证关系,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律。

三、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

数学史上许多数学家的优秀道德品质,教师可以介绍给学生,学生自然会从中受到教育。数学中到处充满严谨的思维,严密的推理论证,教师可利用它们培养学生做人做事要真诚的道德品质。还可以通过数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等美德。如学习“统计初步”时,教师可以安排小组活动,搜集每家每天带出的生活垃圾的数量进行数学统计。可以通过这个活动,教师让学生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的美德、爱护环境的社会公德意识;还可以让他们从家里的生活垃圾想到父母除了辛勤工作,从而怀有感激父母孝敬父母之心。

四、培养学生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如学生刚学数学时,兴趣较浓,但随着知识的深化,尤其到八年级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少数学生出现作业难以完成,考试不及格等学习障碍,这时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抗挫能力。

学生的意志品质是搞好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意志品德的培养和训练,如注意力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等,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有的学生意志薄弱,面对挫折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从而害怕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进步就表扬,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