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院校的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院校的特色范文1
近几年,好多职业院校的音乐专业,不论是招生、就业,还是整体的发展,都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做调整,办出自己的特色,终将会被淘汰。
一 职业院校的音乐专业所存在的问题
1.由于普通本科的音乐专业逐年进行扩招,导致职业院校的音乐专业的生源越来越紧张,学生的素质条件也逐渐下降,同时将职业院校当做一个过渡,实际目的是“专升本”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更是寸步难行。
2.职业院校通常是几所中专学校合并和升级而成的,音乐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论在学历层次、职称机构,还是知识水平上等都比不上有名气的高校,同时知识的更新、队伍的壮大和人员的调整难度较大。
3.职业院校音乐专业的收费较低,与高额的办学成本相冲突,导致学科科目、专业门内不易被细化,无法保证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时间,因此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4.学制太短,学生的专业水平得不到系统性的提高,与本科音乐专业的学生相比,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很不利的地位。
5.近些年,国家已培育出大量的艺术人才,因此,艺术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已供过于求,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提供。
6.职业院校的音乐专业相比本科院校的音乐专业,就业竞争压力大、专业吸引程度小。并且在招生上各职业院校之间也会引发一场战争,因此,生源是职业院校的音乐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的音乐专业的发展和生存上还有很多的困难,然而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终将会优胜劣汰。
二 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特色办学的目的
1.建立具有时代意义的高等音乐教育体系。首先,要明确办学思路,准确定位音乐专业。要始终坚持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遵循职业院校的艺术规律,引进先进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音乐人才,为社会文化事业做贡献。要秉承弘扬民族音乐的宗旨,根据职业院校的特色教育和市场需求,培养出音乐理论素养和文化素质并存的、且具有编排、辅导、教学、表演等能力的、能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实用性的艺术人才。其次,要采用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在保留原先的钢琴、声乐、合唱指挥、舞蹈等主要课程外,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些譬如通俗唱法、录音制作、电声乐队、文化运作知识和MIDI制作等课程,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要加大基础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兼具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和科技素质,成为适应能力强、高素质的复合型音乐人才。要合理安排专业课程,将一些摆设性的专业课程删除或是合并,重点培养专业技能。增加一些譬如表演、语音、排练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要增加艺术实践课的比重,激励学生多参与各类大型的比赛或是演出,学校也要多举办一些院内的、演奏会和演唱比赛。两外把最后一个学期改为实习期,为学生安排对口的企业进行实习。第三,壮大师资队伍。建立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多引进高素质人才,调整职称结构。
2.建立与市场需求相符的艺术实践教育体系。第一,要开设多样性艺术实践课程,加大实践课的比重,彻底落实实践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多创新、多进行业务实践,多进行未来就业的技能训练,构建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与基本技能相结合的艺术实践教育体系。第二,院校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学校要多组织各类比赛和音乐会,培养学生艺术实践的能力。第三,多鼓励学生参与其它各类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了解群众的心声,了解市场需求,获得更丰富的演出经验。
3.聘请知名的专家,提高教育质量。最好能聘请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文化艺术家、演艺团体,来担任音乐专业建设的顾问或是成员,商讨出音乐专业的更合理、更完善的发展方向。或是聘请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着名的专家,来进行某专业的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 保证专业的就业率,提高专业的吸引力
我们在传统的就业模式的基础上,要开拓出新的就业模式来。第一,自由音乐人。没有依靠单位个人进行音乐制作、音乐经纪、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的都属于自由音乐人。范围可大到着名作曲家、歌星,小到各种娱乐场所的歌手。他们同样是依靠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来营生,为中国的音乐发展做贡献。第二,企业文化的宣传者。较大型的企业,它的服务和产品都可以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时就可以利用音乐人才来实现。第三企业的文艺骨干。高等音乐人才,他们集合理论知识、综合素养、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于一身,他们能从事很多的职业且具有音乐才能,在企业的群众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俞锟.高职音乐专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 2009(10)
职业院校的特色范文2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念 高等职业院校 公共英语课程特色
前言
本文针对于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课程教学主要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和探讨,一是,具体的研究了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特色,进而详细的阐述了教师如何根据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二是,分析了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实际的需求,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1、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特点分析
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才能够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由于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就是面向社会直接输送人才,而英语是社会对于人才衡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很对的职业都需要会英语,像,营销、财会、机电等等。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英语已成为求职就业中的一项重要职业技能。高职学生将来主要不是通过阅读外文专著来提高科研和学术水平,而是能运用英语解决实际业务问题,能看懂应用文献进行涉外业务工作,能在一般涉外交际活动和业务涉外交际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高职公共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也应结合学生所在的专业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水平[1]。因此,在职业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于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2、高等职业学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2.1 教学中需要考虑就业的需求
在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行相关的英语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实用为导向,与职业紧密结合,整个英语教学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中心,而且要把英语作为手段或工具来学习运用,而不只仅是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课程设计中,首先分析不同学习者的就业需要,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和项目模块,编制教材以及确定测试方法等,以保证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获取胜任将来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2]。教学实践中,对于那些大众化的话题材料,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些与此话题相关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工作岗位中派得上用场的职业英语内容,实现英语知识和职场语境的有效结合,体现出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特色。因此,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就业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就业特点,使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能够具备更大的优势,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2.2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与专业进行有机的结合
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专业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以下2点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紧密的结合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需要从社会需求出发,然后结合学生在工作中所需要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二是,适用性原则。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坚持适用性原则,通过结合学生的工作发展需求,使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英语知识能够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适合于学生未来的工作实际,能满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真正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比如,从事贸易工作的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业务洽谈、涉外接待、商务礼仪、外贸跟单等业务;涉外旅游专业学生能用英语从事导游、业务洽谈等工作;工科毕业生能用英语和外国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能看懂最新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等。高等职业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就是要求其内容与学生未来工作实际相适应,充分体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的把握针对性原则和适用性原则,才能够不断的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
2.3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
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公共当中。教师应该与社会上对口的企业积极的取得联系,帮助学生获得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积累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学生在进入到社会之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另外,职业学校还可以采用校企办学的模式,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上各个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的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的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4 注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公共英语教学应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高职英语教材应体现职业性特点,达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的学生能阅读相关专业的英语资料、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能看懂或书写英文产品说明书、汽车电子专业的学生能正确理解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英文技术资料的人才培养目标。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特色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日后的发展需求等等,集合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的体现职业学校的教学特色,不断的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职业院校的特色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
2014年6月23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06年国家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提出要重点进行专业群建设以来,全国高职院校对专业群建设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盲目建设、缺乏特色、管理运行不畅等问题。为了在国家新一轮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占据高位,高职院校应加快专业群建设步伐,进一步发挥专业群建设对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本文以长沙市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为例,探讨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1.专业群建设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
专业群,一般认为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工作需要拥有多学科、多专业知识技能背景的人才能胜任。然而,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一般都以单一专业为主,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也较为狭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专业群建设应运而生,打破了这种供求矛盾的局面。专业群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或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来构建的,其群内专业相关度较高,具有专业丰富、师资、实训等综合资源优势,能够培养具有多专业知识技能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更加能够适应社会要求。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是以服务湘菜产业发展而建设的。湘菜既是烹饪菜系品牌,又是现代服务业品牌,更是基础民生产业品牌。2007年9月湖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湘菜产业的意见》明确表示,要不断完善湘菜人才培养机制;2010年11月湖南省出台《支持湘菜发展的若干财税政策措施》,湖南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支持湘菜产业发展。目前湘菜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湘菜产业链的中下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纵观湖南省内对接湘菜产业的人才培养,仅有十所左右的专业学校,高职类院校仅一所,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因此,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湘菜学院,建立了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发展湘菜高等职业教育,加强湘菜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是对接湘菜产业、服务湘菜产业、壮大湘菜产业的需要,是人才培养与湘菜产业的深度融合。
2.专业群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2.1服务需求原则
在进行专业群建设时,首先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社会总体需求出发,根据所在地方或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来选择专业群所要对接的产业,确定重点发展的专业。在此基础上,围绕产业或行业企业发展所面对的职业岗位群的需求,确定群内的其他专业。同时,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预测市场需求的规模,掌握同一区域内同类或类似专业的设置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人才的规模和具体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盲目建设,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2.2特色发展原则
专业特色是高职院校形成办学特色的基础,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专业群建设必须坚持特色发展的原则。一是要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二是要体现学院自身的特色。根据学院自身的师资、实训、财力等实际情况,注重学院长期办学以来所形成的的传统优势专业,尤其是办学前景广阔、产学研结合紧密、师资力量强、具有地方特色、在社会上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专业,形成特色专业群。
2.3产学研结合原则
产学研结合是专业群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首先,产学研结合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综合资源,实现教育、产业、科研实践等的有机融合,促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只有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其次,产学研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校办学设施、经费及学生就业、师资培养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3.专业群建设的内容
3.1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湘菜产业最新发展对专业群人才需求格局和岗位的变化,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以深度对接湘菜产业发展为宗旨,构建以专业群各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相互融通,行业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三层递进,产、学、研、训、赛五位一体的“1235”的工学结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提升学生的湘菜理论运用能力、生产实践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实习实训能力和团队竞赛协作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采取学业中和毕业后的多方多元质量评价模式。根据湘菜产业专业群职业岗位要求,建立职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考核和评价实行“考教分离”等制度,形成学校、家长和学生实践过的行业、企业的三方联合评价机制,不断提高考核和评价的科学性。
图1 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图
3.2课程体系建设
传统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往往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一致性、连贯性和可提升性,因此造成学生就业面过于狭窄、适应性不强,后续职业生涯难以提升等问题。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尤其注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方向,从就业岗位群出发,根据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构建学生培养的知识和能力体系,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在此基础上分析岗位的工作过程,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平台”即对群内各专业学生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模块”是根据群内各专业的特色而设置,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
3.3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保障,在产学研合作、学生岗位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湘菜学院通过“培养、引进、聘请”等途径,打造“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一是强化专业带头人团队的培养,群内各专业分别选拔一名具有副高职称和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教师通过出国考察学习、企业挂职锻炼、培训研讨等多种措施,使其掌握先进的职教理念、课程开发技术、实践技能与管理能力,成为专业带头人;二是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通过大师工作室、下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加强双师队伍建设,使专业群专业课教师全部达到“双师”教师标准;三是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行业、企业聘请了29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校外大师、行业经理担任兼职教师,为兼职教师提供同等的培训机会,提升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四是强化师德建设,努力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3.4实训教学体系和基地建设
一是统筹规划,建立实训教学体系。按照“共享性、实用性、先进性、前瞻性、拓展性”的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实践实习实训新模式,形成以提高学生岗位主要专业技能和素质为中心,包含课堂教学的实验实习环节、实训室条件下单项仿真摸拟实训环节、实训室仿真或企业真实环境下的综合实习实训环节、企业真实环境下的顶岗实习环节和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共五个环节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二是配合该体系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尽可能使实训设备配置水平与技术进步要求相适应,注重实训基地的仿真性、开放性与功能性。三是立足生产实际,模拟甚至直接置身于生产环境之中,不断创新实训项目,让学生在高真实性的环境中增强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4.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4.1专业群的管理与运行
专业群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打破了传统的按照专业来进行教学和管理的模式。在对专业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一个与之适应的组织结构,尤其是在平衡群内各专业的师资、实训基地等资源;在人事安排、薪酬待遇等方面要综合考虑,科学设置岗位和岗位职责,确保专业群建设科学有序地开展。
4.2群内专业的共同发展问题
专业群往往是以一至两个核心专业为重点建设对象,其他专业协调发展。因此,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核心专业的地位较高,容易获得支持和重视,享受更多的优势资源。而其他专业的发展相比而言则可能较缓甚至还不如以前的发展,出现专业群内发展失衡的问题。虽然群内专业地位与功能本来就不是等同的,但核心专业如何充分发挥支撑、带动、辐射、聚合作用,真正形成群优势,实现群内专业共同发展,共同提升,是专业群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4.3专业群建设的评价和激励问题
目前对于专业群建设的评价还未形成科学的标准体系,现有的评价体系往往存在主观性、随意性等问题,不能很好的体现专业群建设的实效,不能正确指导专业群的发展。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具有指导性的评价体系,将评价与合理激励有机融合,从而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水平,发挥专业群建设的最大效益,是目前专业群建设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4.4动态性和灵活性
专业群建设是产教深度融合的结果,要适应市场需求。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优化,专业群的结构也要不断地调整。一些旧的专业或专业方向需要缩减或者改造,一些新的专业或专业方向需要开发或者拓展延伸。因此专业群建设要注意把握发展中的动态性和灵活性问题,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之中,保持专业群建设的活力和持久力。
【参考文献】
[1]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04)
[2]沈建根,石伟平.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概念、内涵与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
[3]丁宗圣.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逻辑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群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02)
[4]曹兴,王栋娜,张伟.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其绩效分析[J].科学决策,2014(12)
职业院校的特色范文4
[摘 要] 阐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建设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服务于医药行业的必要性。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图书馆依托行业优势,紧贴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重点打造CNKI职业技能资源在线平台、《化学文摘》特色文献馆、中草药实用手册全文数据库和“专业馆、课程馆、考证馆”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特色馆藏资源服务医药行业的水平。
[关键词] 医药行业;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62
[中图分类号] G250;G2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133- 03
1 引 言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与网络信息等文献资源,为师生教学科研、实验实训,为行业技能鉴定、继教培训提供信息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作为文献信息中心与图书情报中心,图书馆不仅是高职院校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高职院校教学科研、行业企业培训鉴定的服务平台,更是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和深度对接行业、产业、企业的重要保障[1 ]。
当今时代是以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泛在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师生和行业企业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广泛迫切,伴随着3G、4G、云技术、大数据理念、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已衍变为集纸质图书、文献数据、特色资源库和职教特色服务为一体的数字资源中枢和网络服务平台[2 ]。作为湖南省唯一一所专门从事药品(食品)生产、质控、经管、服务及监督全产业链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行业高职院校,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图书馆依托行业优势,紧贴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重点打造特色馆藏资源,进一步提升信息资源服务医药行业的水平。
2 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中规定:“图书馆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及馆藏基础和资源共建共享的要求,统筹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其他载体资源建设,保持重要文献、特色资源的完整性与B续性,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高等职业学校要努力成为当地继续教育和文化传播的中心,搭建多样化学习平台,开放教育资源。”根据《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的要求:“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依托本地区和学校特色学科专业或专题资源优势,结合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根据教学科研的需求和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专题特色资源建设。长期积累以形成专题特色文献资源优势。”
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与保障,特色资源建设是图书馆面向学校、行业、企业信息服务的重点,也是体现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之一。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为行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馆藏文献资源既要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又要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在经费缺乏、人才偏少、馆藏规模小、技术手段和服务管理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将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建设“专而精”的特色馆藏已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首选。其次,学科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尤其是为重点、品牌、特色专业或专业群建设提供完备的文献信息服务,凸显学科专业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再者,高职院校依托地方经济和行业产业,可以更好地保护优势资源和发扬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和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文献资源保障[3 ]。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显得尤为关键、迫切。
3 建设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服务于医药行业的必要性
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安以质为重、质以人为本。医药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事关药品质量安全,药品质量安全更关系着国民健康、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相结合,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医药行业作为民生行业,素有“黄金行业”之称,是典型高产出、高回报的高新技术产业,名符其实的朝阳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十大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湖南省“十三五”时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大重点产业、长株潭核心产业之一[4 ]。
随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用户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有教师、学生及行政人员等校内用户,同时又有了与高职院校合作的行业企业员工以及社区居民等校外用户[5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作为湖南省一所依托医药行业的高职院校,在培养行业急需、紧缺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院图书馆更是教师学生读者和行业企业员工知识更新、技能提升、继教培训的重要阵地及服务平台。因此,建设好服务于医药行业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不仅能够为社会、为行业、为学校培养药学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更为产学研结合、校企对接融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这对于拓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内涵和职能,提升面向医药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校企深度偶联与战略融合的共享服务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 服务于医药行业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内容
4.1 CNKI职业技能资源在线平台
CNKI职业技能资源在线平台大规模集成、整合了职业技能教育资源,包含国家职业标准网络出版总库、职业技能培训视频资源库、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数据库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试题库。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图书馆依托该平台,在湖南省药学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广泛共享这四大资源库[6 ]。图书馆业务馆员为每位学员注册、开通该平台的登录账号,学科馆员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按照平台中的国家职业标准与技能培训大纲,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详细方案,将各工种(岗位)的鉴定要素与执业药师的培训要点融入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并利用该平台的教材、视频、试题等资源指导学员开展网络在线培训,这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方式极大激发了学员兴趣,培训效果显著提高。
4.2 《化学文摘》特色文献馆
《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CA)创刊于1907年,由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编辑出版,早期出版印刷型,自1987年起开始出版光盘数据库。CA报道了来自150多个国家用56种文字出版的16000多种期刊、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图书、专利等文献。CA以收录化学化工文献为主,兼有生物、医学、药学等内容,每年报道的文献量约有50万篇。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图书馆为进一步推进特色馆藏资源建设,2013年从湖南医药化工研究所全套引进CA这一医药化工领域的权威文献,包括1907年~2001年的印刷版和2002年~2012年的光盘版,倾力打造“CA特色文献馆”,并以此为平台,契合药品制造与管理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我馆学科馆员为我院教师学生和行业企业读者全程提供CA的查询、检索、链接和获取服务,进一步加强了我馆特色资源与医药行业企业的融合共享。
4.3 中草药实用手册全文数据库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中药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的特色品牌专业,2016年我院学生在全国和湖南省两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比赛中实现三连冠,以此为契机,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图书馆全新引入的“中草药实用手册全文数据库”构建起专业化学习平台,业务馆员为我院教师学生和行业企业读者注册并开通数据库的访问账户,学科馆员依托“中草药实用手册全文数据库”,针对中药性状鉴别、中药真伪鉴别、中药调剂和中药炮制四个竞赛项目,利用该数据库中的图片、案例、辑要、通则等为技能大赛指导老师提供完整、详实、准确、即时的备赛复习资源。同时,该数据库也为我省一些中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生a企业、科技公司、研究院所在校企融通、院校合作中提供了对接共享的特色资源平台。
4.4 “专业馆、课程馆、考证馆”服务平台
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为我院能打造一批行业特色鲜明、对接产业紧密、校企深度融合的特色专业和专业群,构建一个适应行业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专业课程新体系,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推进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图书馆魅力搭建“专业馆、课程馆、考证馆”服务平台。“专业馆”为我院药学、中药、药品经营与管理及食品营养与检测4大特色专业专属打造;“课程馆”为我院药物制剂技术、中药鉴定技术、医药市场营销及营养配餐理论与设计等12门精品课程量身定制;“考证馆”为我院师生读者和行业企业员工通过执业药师、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中药调剂员、食品检验工和医疗器械购销员等16项职业准入考试创新构建。我馆学科馆员全程提供三馆服务平台的引导、推荐、筛选和咨询服务,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系列优质职教特色资源高效、精准、实时地服务于医药行业、产业、企业。
5 结 语
“服务行业、对接产业、校企合作、产教融通”发展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核心理念。特色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服务于医药行业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设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应紧抓时机、因地制宜、注重内涵,直接瞄准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彰显高职院校图书馆有异于普通高校图书馆的独特定位和鲜明特色,完成历史赋予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于行业产业的职责重任与光荣使命。
主要参考文献
[1]潘伟男,邓水秀,舒展.导入6S管理理念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优质服务平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8):165-168.
[2]潘伟男,邓水秀,舒展.慕课――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服务的新支点[J].情报探索,2015(3):118-120.
[3]殷新叶.专业群视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5):38-40.
[4]潘伟男,邓水秀,吕毅,等.药学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5):49-51.
[5]毕惠芳,陶姝成,董梅.面向产学研结合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5(2):10-13.
[6]潘伟男,邓水秀,舒展,等.CNKI职业技能资源在线在校企合作中的实践研究[J].继续教育,2015, 29(9):51-52.
[收稿日期]2017-02-07
职业院校的特色范文5
【关键词】行业特色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083-02
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巨大的推动力。从工业革命到泰勒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再到百年后的今天,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的发展历程。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微软”、“福特”、“可口可乐”及国内知名企业集团“海尔”、“联想”等,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其品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巨大影响。牛津、剑桥、哈佛、北大、清华等中外名校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就在于他们能始终坚持和弘扬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凝聚形成其独特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陶冶和启示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纵观各类名校的校园文化,有的以教育理念、办学思想著称,有的以名家大师、科研项目著称,有的以学校特别的环境、建筑特色著称,有的以学校特色文化活动著称。作为新发展壮大起来的高职院校,笔者认为应以突出职业特点、彰显行业特色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体。
一、构建具有行业特色校园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日益加快,各校纷纷扩大招生、增设热门专业、重建新校区搬离老校区,但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学科却变得大同小异,原有的校园文化逐渐缺失,产生共性的、无特色的校园文化。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发展方向”。文件强调“行业”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沃土,高职院校应依托行业办出适应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特色。
为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与学校的行业特色、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相适应,充分考虑到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理念、价值、精神、风格和未来构想并体现出继承性和前瞻性,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品牌功能等六大功能,提升高职院校的品牌形象。
二、构建具有行业特色校园文化的举措
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包括学校的教学研究设施和人文景观等;精神文化包括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文化活动等;制度文化包括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规则等。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构建仿真或全真的职场,塑造具有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到美化校园、陶冶学生情操,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特点,加强职业环境的布置和职业氛围的渲染,使学生在校便可熟悉与实际工作岗位、生产现场十分相似的环境。
1.综合实训场——在全真环境中体验企业文化。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应建立仿真或全真、具有行业特色的综合实训场。按《意见》要求,高职院校应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将根据铁路行业真实工作环境,由企业提供部分设备,构建集车、机、工、电、辆铁路各专业为一体的轨道交通控制工程综合演练基地,真正做到把“车站建在学校内,把火车开进学校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体验条件下, 让每一个学生对工作任务有一个完整体验,使学生在全真工作环境中得到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与锻炼,深刻体验企业的文化内涵。
2.专业教学楼——在教学环境中注入专业文化。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应在各专业教学楼中注入专业文化。高职院校的专业主要是按职业或职业岗位群对人才要求而设置的,每一个专业都明确地对应一个或多个职业岗位,职业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都应来自相应的职业文化。一个成熟的专业应具有成熟的专业文化,优秀的专业文化是推动专业建设的重要力量,能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与未来的职业。如机车车辆专业教室里放置各种型号的火车头模型,世界第一辆蒸汽机车、第一辆内燃机、第一辆磁悬浮列车等图片及文字介绍;在铁路运输专业教室放置世界和中国著名火车站的图片及文字介绍;在铁道工程专业教室放置世界和中国著名铁路线、桥梁、隧道的图片及文字介绍等等。通过带有职业特点的专业文化熏陶,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3.道路与景观——在道路景观中营造职业教育氛围。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还应在道路景观中融入有行业特色的职业教育氛围。高职院校的校园景观文化应有别于普通高校,是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为例,可在学校办公楼前设立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雕塑,突显铁道学院特色。在学校大门主干道旁设置宣传长廊,突显铁路专业特色,宣传栏名称可取为“火车头世界”、“运输天地”等,宣传图标可用“火车头”,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动车组等的变迁图,彰显学院铁路行业背景的专业特色。宣传内容可介绍专业群教学改革、技能竞赛、科研成果等最新资讯。校园的雕塑、文化长廊、景观石、园艺、道路等是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体现了学校的行业背景、专业特色和学校精神,而这些校园景观文化营造的职业教育氛围,同时使得新入校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及将来要从事职业的认识不断提高,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和对未来职业的情感。
(二)引入行业优秀的企业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应以为企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对用人单位来说,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外,企业更看重学生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态度,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学校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密不可分。
校园精神文化具体表现为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通常用标志物(如校标、校徽、校旗等)、文本化产品(如文字、图案和符号等)和物化的精神产品(如学校人文景观,校歌、标语口号等)来宣扬。也可通过文化活动的形式来深化实践,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团队精神、专业技能、创造能力等在活动中升华提高。
根据铁路高(高度集中)、大(大动脉)、半(半军事化)的行业特点和“安全畅通、服务旅客”的工作理念,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明德励志 求知笃行”、“严谨求实 勤奋文明”为学院精神,并通过各项活动来深化实践。如坚持寒暑假到火车站开展春暑运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实训统一着铁路制服、按半军事化要求严格管理等,从精神文化层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铸就了铁路线上“柳运人”的风采。通过与企业合作、彰显企业精神的系列活动,鼓舞和激励学生奋勇向前,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三)推行企业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
行业背景鲜明的高职院校的校园制度文化如专业岗位职责、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教研活动制度、专业教学督导制度等都与企业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息息相关。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办学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与优秀的企业管理制度对接,才能有效保证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格,培养在校生良好的工作作风。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路各专业的专业岗位技术要求均统一采用铁道部专业技术规范(俗称白皮书),毕业生取得铁路各专业中级工技能鉴定证书才能录用上岗。为达到铁路企业“安全畅通”的工作要求,学校教师、学生的管理形成严谨、半军事化的管理制度,如对教师采取开学初和期中听课评课检查,对学生宿舍采取“三点一线”半军事化内务检查等,用制度文化的约束力培养师生良好的企业工作作风。
从管理学来看,一个企业的管理,在经历了以企业管理者个人经验为主(人治)的经验管理阶段,再到以规章制度约束为主(法制)的科学管理阶段,最后上升到以弘扬精神文化为主(文治)的文化管理阶段,表明该企业的管理已走向成熟。同样,当一个学校的管理上升到校园文化管理阶段,也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成熟的标志。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更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成果。高职院校依托行业办学,构建与行业相适应、独具特色、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校园文化,对传承学校行业特色、打造学校专业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海波等.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当代高校精神文化发展研究[J].高教探索,2003(4)
[2]李方.高校新校区文化建设刍议[J].石油教育,2008(3)
[3]王冀生.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4)
[4]张梓英.基于校企文化互动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消费导刊,2009(11)
[5]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6]曾海娟.企业化——高职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元素[J].考试周刊,2008(9)
职业院校的特色范文6
关键词:职业特色;高职;校园文化;“三企”载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035-02
基于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开展具有某种行业典型精神特质的教育所形成的校园文化。师范类高职院校的“教师蜡烛精神教育”、政法类高职院校的“警察忠诚教育”、经贸类高职院校的“企业家精神教育”等,都是极具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笔者拟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企业家精神教育”的职业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为例,探讨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及方法,旨在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基于职业特色的高职
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及方法
文化需要载体加以呈现,传统的校园文化载体表现形式单调,缺乏着力点,组织机构单一,互动性不强。基于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应具有教育针对性强、载体表现形式多样、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效果良好等特点。经贸类高职院校的“企业家精神教育”形成了以“三企”进校园为载体的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即以“企业家进校园”、“企业文化进校园”和“企业进校园”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优秀的企业文化熏陶、企业岗位标准达标训练、创业就业教育等,培育学生创业、创新、奉献、诚信和担当等企业家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一)企业家进校园
实施“双师”工程,邀请企业家进校园,并聘为“经贸讲坛”讲师和大学生校外职业发展导师。企业家通过自身的创业经历、管理经验和行业资源等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品质培养、创业意识和就业观念引导。
聘请企业家担任“经贸讲坛”讲师 开设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经贸讲坛”,邀请社会和企业专家和行业能手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讲座、培训及报告会,营造高职教育文化氛围。
聘请企业家担任校外职业发展导师 建立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制度,通过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制度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和企业职业经理人担任学生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在学生了解优秀企业文化、学习企业精神、专业学习、顶岗实习、就业创业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企业文化进校园
开展“一做、一用、二学”活动。开展做职业人活动、实施企业“7S”管理、学习优秀企业创业史和创业榜样,激发、培育学生的企业家意识和胸怀。
做职业人 职业形象是职业人的外在表现,是个人职业气质的符号,呈现一个成功职业人的精神面貌与气质,对职业成功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要特别注重学生职业形象塑造,要让学生根据行业企业职业人标准着职业装,根据不同系别(专业)设计不同风格的职业装作为校服(系服);要强化职业礼仪教育,组织教师和企业公关人员编排契合职业礼仪要求的礼仪操,通过比赛促使全校学生学习礼仪操,规范职业礼仪,做准职业人。
实施企业“7S”管理 将企业管理方法用于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实现日常行为教育管理的校企“零距离”对接。“7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质(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在学生的卫生习惯、学风校风、劳动素质、爱护校园、文明礼貌、珍爱生命、节约资源等教育方面,可借用“7S”管理模式,通过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早操早课、上劳动课、礼仪操比赛、演心理情境剧、参加辩论赛,提倡不开“长明灯”、“永动扇”和“长流水”等活动,使学生熟悉“7S”管理要求,按照“7S”管理要求逐步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自觉和自信。
学习优秀企业创业史 利用教学楼走廊的墙壁宣传世界顶级企业的发展和文化,使学生进入教学楼就能通过图文展示了解世界顶级企业的创业史和企业核心文化,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另外,可通过校企合作,结合学生的兴趣,由学生自行设计并参与管理的专业文化馆,收藏各种与专业有关的资源。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香港运豪集团陈晓晖先生的帮助下,建立了香港国际车迷会模型汽车收藏馆,收藏馆接受国际车迷会及企业家捐赠的各种汽车模型和书籍,宣传汽车企业的文化和汽车文化,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了解汽车企业和汽车文化的平台,为实现将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为高端技能人才目标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文化氛围。
学习创业榜样 创业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可帮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1)学习顶尖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学校组织师资力量,编写了《顶尖企业家成功之道》,该书记录了中外成功企业家的奋斗经历,他们分别来自金融、IT、传媒、零售和能源等各个行业,他们亲身创建的企业如今都已成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公司,甚至对某些行业或领域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读书节和读书推荐会等方式激励广大学生阅读此书,同时开设《优秀企业家成功之道》选修课程,为广大学生深入剖析企业家的成功之道,深受学生欢迎。(2)学习校内创业自强之星。为激励学生创业,可挖掘在校大学生创业明星,为广大学生树立创业榜样,学校精心打造了“经贸创业自强之星”评选活动,每年从在校大学生中挖掘创业典范,宣传报道学生的创业事迹,弘扬创新创业精神,评选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榜样作用得到彰显。
(三)企业进校园
通过“两办两建”,引导企业进校园,架构校企合作育人桥梁。“两办、两建”即办企业人才班、办校园招聘会,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办企业人才班 高职院校积极与企业联手开展订单培养,企业参与“人才班”培养目标的设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内容的确定、教材编写、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设计衔接、毕业指导,并承担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实现产学深度融合。
办校园招聘会 通过办校园招聘会,将企业、人才市场引进校园。招聘会期间,企业开展宣讲、招聘活动,毕业生进场应聘,非毕业生担任助聘员,并要求非毕业生到现场观摩,通过看企业简介、招聘条件和旁听企业主管与应聘人员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企业理念,了解企业用人标准,通过人才市场鲜活的就业教育,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端正就业心态、明确学习目的、规划学业、规划职业生涯、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校中厂” “校中厂”又可称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既能为高职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又能实际生产产品出效益,学生在“校中厂”可以直接参与“经营”,高职院校通过“引企入校”和“引企入教”等形式,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校中厂”,学生通过“校中厂”的实践锻炼,专业实践能力和企业经营能力将得到更大的提高,企业家的精神也能得到历练。
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创业,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从经费、场地、指导教师上给予充分的支持。通过有效地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到“孵化基地”进行自主创业或创业实践学习,培养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使学生掌握创业本领。
职业特色高职校园文化的作用
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三企”进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家精神教育”活动,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个人修养都有了显著提高。近年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5%以上,学生就业率不断提高。
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通过“三企”进校园,营造高职院校“人人关心创新,人人促进创业”的良好氛围,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一条具有经贸类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可推动高职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进校园拓宽了校园文化建设载体,契合了时展对经贸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企业家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增强了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可使新时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有抓手,推动高职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对基于职业特色的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服务于人才培养并具有本校特色 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改变职业教育“重教轻育”、“学用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有载体并且要科学规划、统一组织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临时起意、缺乏章法,要有长期的规划和短期的计划。高职院校应根据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通过系统的载体和职业文化品牌,打造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担任组长,协调学院各部门力量开展职业特色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有序、常态和可持续发展。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校企合作,开门办活动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关门办活动,要“走出去”,更要“请进来”,通过校企合作,加强校企文化活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企业通过开展校内活动可宣传企业品牌、招揽优秀人才,学校也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真正深入的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彬.论以服务为精神内核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
[2]段洪斌.“校企合作模式”视域中的高职校园文化探究[J].科技信息,2010(12).
[3]舒本平.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J].才智,2011(1).
[4]张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