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美术科研课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美术科研课题范文1
一、巧用多媒体,让课堂导入水到渠成
将多媒体适当应用于课堂引入之中,就能够创设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切合实际的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例如:学习《认识三角形》一课时,我广泛收集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诸多素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进行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课一开始,我就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进行简短的语言沟通、心灵交流,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出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引领着孩子们去欣赏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三角形”:雄伟壮观的桥梁上有三角形、高大建筑工地上有三角形、高压电线杆上有三角形、自行车上有三角形……这样一来,创设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我们身边居然隐藏着那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三角形应用这么广泛,它到底有什么特殊性呢?”让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逐步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研究生活的能力,从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操作性,化难为易攻破难关。
多媒体可以集声、光、色、动于一体,能根据教学需求把教学内容实现大小、远近、快慢、整散、虚实、动静之间的转换,突破时空的限制,生动、形象、逼真地再现事物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能使静止的画面动态化(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繁杂的过程简单化,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再将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化难为易攻破难点的目的。
例如:在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单凭课本中简单的图文介绍说明,学生仅观察画面难以发挥空间想象进行正确理解。于是,可依据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师可设计多媒体动画展示具体转换的全过程,将“圆柱体转换成长方体”这个抽象复杂的过程形象逼真直观化,把“新知”转化为“已知”。 学生很快就会找准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积相当于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高相当于长方体的高。因此,圆柱的体积就可仿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推算)。然后组织学生再次小组操作学具,进一步让学生看清楚、想明白、理透彻、说准确、牢掌握、活应用,理解到“形状”变而“体积”没变。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渗透了重要的数学转化思想与方法。
其实,无论是采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是采取传统媒体教学,都应殊途同归:有效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能最大程度地获得知识,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有效地完成一堂课,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
三、把多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机结合,追求数学课堂的高效
在教学生活中,我经常尝试计算机多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结合教学。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数学《方向与位置》一课时,我将计算机多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两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之服务于我的教学活动:首先我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需要制作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认识四个方向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动画,引出了方向问题,并在多媒体的帮助下,直观地认识了四个方向,接下来,为了让学生把头脑中形成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现实对方向的认识,我让学生制作了方向卡,然后把学生带到校园,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熟悉了生活中的方向,完成了教学目标。在这堂课中,我有效地利用了黑板、图片、课件、白板等媒体来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假设,本节课,我只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即使我的课件制作的再精美,都只能是一堂课件演示课,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中,等着一节课结束,很难和实际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佳。
所以,贯通两种教学媒体,并能把传统的教学媒体和多媒体有效的结合起来,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正如《劝学》中所说的那样: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那么,既然教学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和工具,究竟应该怎样选择教学媒体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媒体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标
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需要。比如:小学三年级上册要学习《测量》,在第一课时,需要学生达到的目标是:认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这两个单位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对于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就要选择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用三角板或米尺直接测量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建立感性认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媒体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内容
各学科的内容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学科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就应选择石英钟表盘和电子表盘来辅助教学、同时选择三维动画模拟学生一天的生活,使学生更加清晰地在头脑中建立24时计时的方法和12时计时的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教学媒体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对象
小学美术科研课题范文2
初中美术课堂氛围是否融洽,我认为关键在于是否转变教师角色,改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要学生喜欢教师,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他所教授的课。那么,要如何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变独奏者为伴奏者,变控制者为引导者、启发者,将课堂主角的位置交给学生,从而给学生以宽松的心理空间和和谐的课堂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学会尊重学生。教师和学生作为“教”与“学”的双方,不存在人格上的不平等。作为教师,我们应抛弃以往高高在上的态度,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份子,融入学生中间,以一份平等、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从而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再次,教师要关爱学生,学会宽容学生。爱是教育的永恒。只有有了爱心,教师才会懂得怎样宽容学生。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教师有时也会犯一些错误,更别提学生了,我们应以关爱为前提,学会宽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需要注意的是,宽容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不断地给他们补过的机会,不断地给予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里,心悦诚服地自觉改正自己的不足;在教师的微笑里,不断地进步,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这样,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了,学生才能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学会合作
要想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美术课堂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为了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避免合作过程中的“偷懒”,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第一,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有相应的分工,由小组成员自己决定做哪项工作;第二,小组成员应发挥互帮互助的精神,帮助学困生。这样一来,就能避免小组合作的无效化,使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比教师讲授效果更好。
2.注重探究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活动丰富化的表现之一便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探究活动。那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呢?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将原先用于讲授的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究的一个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其次,要为学生独立探究和相互合作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引导。教师的语言要结构化、操作工具要精心设计,共同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展开服务。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将其应用到美术教学中能够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动态的画面,给学生以清晰、直观的理解,从而使他们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三、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
小学美术科研课题范文3
一、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升课堂语言的生动性,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调节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知识比较枯燥无味,这样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有经验的教师都比较善于利用课堂语言来调节课堂氛围,利用一些语言上的比喻、类比等方法,把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事物,利用课堂语言的魅力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爱上这门学科。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幂”这个概念的时候,由于这个字比较难写,教师可以编一个故事:一个人头顶着太阳,用一块大布盖上,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这个字也就记住了。所以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能够弥补数学知识本身的枯燥乏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学习。另外,课堂教学也需要一些幽默,幽默本身也是语言的魅力表现。与日常生活中的幽默就是开玩笑不同,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幽默更是一种艺术。有经验的教师与刚进入学校的教师的差别就在于此,教授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经验的教师可以讲的精彩无比,而与之截然相反的就是让人感觉平淡无奇,主要原因就在于课堂语言的表达能力。幽默有趣的语言不仅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其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使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二、课堂语言要具有灵活性
以往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习惯于给学生发出指令,学生根据教师所要求的事项展开学习活动,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一切都是按照教师的安排按部就班去做,学生本身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在原有教学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执行者,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才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一个比较和谐的教学环境。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语言的灵活性,改掉以往命令式的语言口吻,采用相对温和的语言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三、使用正确规范的课堂语言
小学美术科研课题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有效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理论抽象,工艺流程复杂,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随着课程体系改革的推进,理论课时大幅度减少,所以,如何在相对少的理论教学时间内,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显得更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硬件的投入和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在我校口腔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专业课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现状如何?为此我们进行了本调研,以其结果促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参考。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评价模式,具体指标按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效果进行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进行有效性评价。
1.问卷调查法
以口腔专业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问卷设立课件内容、技术水平、教学过程、媒体使用、教学效果五个评价项目,分别按突出、明显、一般、无效四个有效等级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7份,问卷回收率为97.5%。
2.访谈法
设计多媒体教学有效性访谈提纲,以我校8位教学督导、我专业8位教师以及随机选取的我专业学生100人为访谈对象,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依据、有效性等级以及存在的问题。
3.课堂观察法
笔者借助听课走进口腔专业课多媒体课堂,了解多媒体教学的现状,感受课堂教学效果,由此来参与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
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二、研究结果
(1)调查问卷的资料统计显示:“明显”等级的学生认同度最高。秩和检验结果:不同评价项目有效性等级有显著性差别(卡方值15.796,P值0.003,详见表一)。
(2)访谈结果显示:不同访谈对象的有效等级百分比不同,但都主要集中在“明显”等级(详见表二)。
(3)课堂观察:大多数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简洁干净、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也有个别多媒体课件或内容过深或仅仅是课本知识的照搬,导致课堂气氛不佳,再加上教师忙于翻课件,忽略了课堂管理,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三、讨论
1.口腔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是明显的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评价主要集中在明显性等级,其次为一般性等级;从访谈结果可看出,教学督导、专业教师、学生评价中为明显性等级的达到75%,50%、60%;课堂观察也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优势。这一结果与专业特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分不开的。口腔专业课程大多理论抽象、工艺流程复杂,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方式不容易解决学生的理解难问题;而有效的多媒体课件可加入图片、三维动画、视频等,使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全面提升了教学效果。
2.在不同的评价项目中,等级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
有效的多媒体教学不但要求教师能熟练制作和应用多媒体课件,而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统计结果显示,项目中的前两项“突出”和“明显”分别为78%、66%,说明学生对这两项满意度较高,而后两项“一般”和“无效”的总百分比均超过了45%,说明学生对这两项的满意度较低。
有效性访谈和课堂观察也体现了后两项评价项目的薄弱之处。如,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设备不熟悉,操作中切换不当、链接失败等,导致不但没有有效发挥多媒体效果,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有些教师过分依赖课件,有效备课不足;有些在教学过程中专注于课件,忽视了课堂管理,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些课件播放过快,学生没时间做笔记,课后无从下手或无兴趣复习和做作业,自然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本研究也证实了其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明显有效性,但需要综合考虑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过程、多媒体效果等因素。目前还有很多方面比较薄弱,需要我们努力改进和提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晓琴.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小学美术科研课题范文5
初中美术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了多少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住多少知识,而是在学生掌握住知识的同时,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要想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思维,革新教学模式,充分的尊重学生,整合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 打造宽松的美术课堂,强化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要想实现有效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就必须搞清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依据,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是有“教”和“学”共同组成的,那么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也离不开学生的“学”,其中学生的“学”起着关键性的直接作用。为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首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生课程的学习兴趣受到师生关系的影响,受到课堂学习氛围的影响,为此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打造宽松的美术课堂,强化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这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新形势下,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素养,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尊重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堂话语权,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宽容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吸收和运用所学知识,这样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很是尴尬,学生完全被压制,在课堂上好像教师主宰一切,学生只能被动的服从,其实这样会产生很多的负面情绪,学生的所想所感所知得不到有效的表达,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不到提升。新形势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渡学生一定的表达权力,形成有效的师生沟通渠道,教学相长才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二、 关注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开展广泛的体验式授课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由于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的不同,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同龄人在接受美术知识的时候却截然不同,这样的情况极为普遍,为此,初中美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和变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新形势下,初中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为此关注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培养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极为重要。目前,很多的初中美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采取的仍然是单一的讲授模式,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学习兴趣淡薄,这也导致这些年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没有多大的企业。面对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初中美术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思维,优化教学设计,转变教学模式,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策略。体验式授课直接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习得知识,不但可以?鞑ブ?识,还能领略到知识的价值,实现知识的有效理解。那么体验式授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要紧扣教材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参与其中。
三、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
初中生,特别是低端的学生,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观察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对于一些较为抽象或者充满理论性的内容是很难理解的,学生不能理解知识还谈什么教学质量,鉴于这样问题的存在,美术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在备课的同时,关注学情,在设计课件和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考虑学生。
小学美术科研课题范文6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素养;提升策略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而科学实验能力素养就是其重要一环,因此,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素养已经成为农村科学教学的极需关注问题。
1提升科学师资队伍的质素
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当地教育资源贫乏的束缚,有些学校没有专业专职的科学教师配备,就算配有专业专职科学教师的学校,其教师比例也是比较低,往往都是一个半个专职教师。但现实学校的班比较多,特别是从2017年秋季开始,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从一年级就必须开设科学课程,很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校的科学教学需要,而在现实安排中往往大多是由其他课程的任教老师带领小学生开展科学实验研究学习。这些教师由于缺乏充分的科学专业操作支持,无法有效、积极地开展农村小学实验课程教学。这就需要加强对这方面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从而不断提升科学师资队伍的质素。
2利用多媒体创设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农村小学生科学实验兴趣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有限,如果在技能掌握方面如果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形象、直观的画面,会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查找好相关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资料,在课堂上有效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其内容进行模仿,同时让学生对其进行创新,发现新思路,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比如说在进行浮力这项实验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小学生充分感受漂浮的实际感觉,让学生利用切身体会自己游泳时的感觉,让小学生在这一种“漂浮”感觉中完成这项实验操作。如临其境般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进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实验操作。又如在学习《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带同学们到校园中有花草树木的地方进行学习,一边观察一边学习,真实的实验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小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促进其科学实验的学习[1]。
3规范实验操作、提高科学实验动手能力
科学实验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逻辑性,小学科学实验难度不高,但小学科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素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规范其实验操作,增强农村小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进而提高其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仔细研读教材,精心选择高质的教学材料,设计有效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实验课堂上向小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学习目的以及研究探索任务,有效的引导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模拟科学家那样的研究学习。在实验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带领小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规范每一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操作,有效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在规范实验操作过程中,强化小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有效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与科学创造力,从而一步一个台阶的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素养[2]。
4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各科教师非常喜爱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汇聚小组各成员的智慧,因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项基本能力是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必备能力。科学教师首先要科学的划分班级合作小组,小组成员划分要依据学生学习理解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几个方面,以此来确保小组合作实验的有效性,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根据之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向小学生展示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而开展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准备实验器材,有的进行实验操作,有的整理实验数据,实验分工就是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研究学习中自主探究,共同进步,为以后的科学实验研究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说在学习《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这节课中,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划分小组。同学们自主找寻相应的实验用品,如食盐、马铃薯等,以及開展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小组自行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这项实验,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实验准备工作还是实验活动进程,都可以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能分工有序,各司其职,可以大大地提高每一位同学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容易极大地提高自身的科学实验素养。
5巩固总结、培养学生数据整理与分析能力
提升农村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素养,加强科学实验教学活动是行之有效的,而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则是其当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小学生对实验数据的重要认知,培养小学生尊重实验数据的科学素养,以便得到准确而有效的实验结论。小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科学实验活动之后,老师要给小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来整理实验数据,学生根据自己的科学知识,知识迁移,小组合作,共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最后要进行使用巩固总结,进行科学实验反思,有效地训练小学生的数据整理与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尊重实验数据、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农村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素养的提升。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小学科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部分,对农村小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在我国学生人数中,农村的比例最高,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根据客观情况,结合农村教学实际,加强农村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农村小学生的科学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为其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陆光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