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与管理科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与管理科学范文1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长效机制
1概述
报告强调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内涵式发展有利于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明要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及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为导向的导师责任制及项目资助制,鼓励在产学研模式下推行“双导师制”。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方向)学科研究生是地产、设计院、施工公司、高校等单位的人才输入来源,此类单位对研究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探索适合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方向)学科特性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办法及长效机制是大学、企业、科研机构自身发展的需求,对提高建设管理行业技术发展水平、提升创新力及实践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
“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术型硕士,在不同学校的不同院系培养方向有所不同,以工程管理二级学科为例,该学科培养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与决策的研究型、应用型、综合性人才。“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以工程与管理因素相结合,培养掌握工程理论与管理办法,具有协调组织项目全过程管理决策能力的综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与实践应用结合度较高。3实践基地建设现存问题3.1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高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高,使得研究生对工程实践的了解及实践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企业对人才与技术的真实需求被忽略。
3.2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缺乏成熟稳定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缺乏可借鉴的科学有效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成功经验。
3.3政校企协作程度较低
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主体协同推进,缺一不可。但因缺乏利益链与职责链的统筹机制,导致三方主体存在合作动力不足的问题,使得研究生实践基地存在投入不足、数量不多、合作浮于表面、配套政策法规不到位的现状。
4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该模式是以项目为引领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将硕士3年培养期分为第1年与第2年~第3年两阶段进行培养。研究生第一年由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见习两个部分组成。校内理论学了常规必修课及选修课外,加入企业专家讲座,深入了解各类建设行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企业各岗位工作内容及目前遇到的技术难题等;并加入名校学者讲座,深入了解本专业目前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现状,尚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校外见习包含校外企业见习及校外研究所见习,通过到校外企业参观、交谈,了解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对在企业工作实践有一个大体认知;通过到校外研究所参观、交谈,了解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对在研究所工作实践有大体了解。通过第一年的了解,结合第一年的在校成绩及两种模式可容纳人数,按成绩排名依次选择在硕士培养第2年初加入“模式一:科学研究型”或“模式二:专业技能型”。
4.1“科学研究型”模式
“科学研究型”模式由校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师联合校外研究所专家共同组建导师团队,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科研项目特别是高水平项目的研究过程可以有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塑造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该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与学生的潜能,导师团队的构建能够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实现总体效能最大化。该模式由校外研究所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制定以项目为中心的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前期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及兴趣申请课题,后期结合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所需研究技能制定每个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校内实践基地可通过构建腾讯会议、QQ群、优学院等功能互补的多维互动平台,在平台中校内外导师与研究生之间进行“屏对屏”的教学与互动[1],指导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项目研究工作,协助培养研究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通过项目的实操不仅可以锻炼研究生科研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而且能开阔视野,增进与行业专家的交流,了解本领域发展最新成果[2]。
4.2“专业技能型”模式
“专业技能型”模式通过高校与企业开展充分合作并确定研究课题,由研究生与导师共同开展研究。每名研究生由一名校内导师提供理论指导,由一名校外导师提供实践指导,在校内、校外建立双基地,共同进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研究课题的来源可通过向企业的技术人员征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难题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通过研究生在企业实践中自主发现制约部门或企业效益提升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征集到的问题在校内实践基地进行分析,提出拟立项课题建议,报企业技术负责人与行政负责人,最后由企业根据需要确定课题,再以横向科研项目的形式交由研究生及校内外导师共同研发,使最终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及经济价值[3]。研究生的研究课题确定后,由校内外导师结合课题需要的实践技能、企业需求人才的能力素质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实施计划[4]。对于学位论文,校内实践基地的校内导师着重论文的理论升华,把握论文的写作规范与理论深度,校外实践基地的校外企业导师着重论文的工程应用价值,指导学生的论文与实践过程紧密结合[5]。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又要突出研究生的研究型特性,在项目研究的实施过程中,研究生不仅可以通过实际探索得到具有实践价值的可作为学位论文课题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结合工程实际的专业实践经历。
5研究生实践基地长效机制
5.1政校企合作方面
实践基地长效运行需要政府、高校及企业(研究所)共同维持、协同推进,为使三方对实践基地建设拥有长足动力,需考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合作关系与互动机制。
5.2科研项目及研究生管理方面
实践基地实行规范化管理是研究生实践基地稳定长效运行的基石,规范化管理需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中首先应明确高校、企业(研究所)、导师、研究生在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所应承担的职责和拥有的权力,再者需明确成果产权的归属、研究生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安全保障措施、项目经费的来源及使用办法等。
5.3评价考核方面
评价考核是对导师、研究生、实践基地运行成果的检验,评价得到的反馈有利于制定详细的改善措施。对研究生的评价由校内外导师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评级并附书面意见,评价结果影响研究生评奖评优。对校内外导师的评价通过对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法进行,评价结果可作为导师续聘、绩效考评的部分参照。对实践基地整体的评价由研究生及导师对项目实施效果、运维管理科学性等通过问卷调研、访谈法进行信息收集并形成总结报告作为基地进一步改进的参照。
5.4服务管理方面
在服务管理方面,分为学术指导管理及行政管理两部分。学术指导部分由校内外导师组成,负责密切关注研究进展,提出指导意见。行政管理部分在校外实践基地(企业)由专人负责,在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为研究生在企业顺利实践保驾护航。
5.5信息交流方面
在信息交流方面,校内外导师与研究生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定期就研究情况及培养心得进行交流,交流过程由记录员进行记录,使校内外导师统一思想的同时把控研究方向与进度。
6结语
借鉴三螺旋理论进行实践基地建设有助于形成强有力的实践基地建设复合源动力,可进一步探索结合三螺旋理论核心思想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具体实施对策。在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建立健全对于基地建设状况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复盘和改进机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研究生培养更能适应时代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洪强,翁孝卿,罗惠华,等.疫情背景下《毕业实习》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学刊,2021(7):95-98.
[2]邵永健,毛小勇,赵宝成,等.土木工程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大学教育,2020(3):161-164.
[3]邵永健,李国建,毛小勇,等.土木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8(11):232-234.
[4]范小红,许斌,马海龙.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45-246.
工程与管理科学范文2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C931
一般认为,国外和我国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国外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和管理丛林,而我国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的是初创、重建发展和繁荣三个不同阶段。二者的起止时间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却有很大差异。时间上,国内研究要比国外晚20-50年;内容上,国内基本上是在学习引进西方的理论和方法。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和知识资本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丰富了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并带来管理方式新的变革,给我国管理科学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1]。随着理论研究自身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旧的领域在逐渐淘汰,而许多新的领域已诞生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出现时间、热点形成的原因也在不断变化。
1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可以看出国外对管理科学的理解与我国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解比较一致。它主要是指通过吸收、改造、转换其它学科如运筹学、数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为管理科学其它两个领域提供合适的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3]。
1.1 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本文首先通过因子分析[4]和其他有关资料,选定了有代表性的59种国外期刊;然后通过关键词检索的方法统计了1990年-2000年这些期刊被SCI和SSCI收录的全部论文[5]。
从总量来看,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运筹与管理;其次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评估技术、复杂性研究和一般管理理论;而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预测技术、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工业工程等领域论文数量相对少得多(见图1)。出现上述研究格局是因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70年代,国外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在于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等数量分析方法来提高决策的精确度和管理的效率,这些领域一贯以来都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资助。而工业工程、预测技术、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则更多的被从工程角度和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如果得不到新的学科的支持和工具的改造,其研究力量则会逐渐变弱。
从纵向的历史变化规律来看,所有领域的论文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2年,论文数量增长最快,随后就进入一个平均量比较平稳的增长时期。论文数量增长最快的领域有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和运筹与管理。而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运筹与管理、信息技术和管理仍将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
图1 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论文总量图
1.2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在考察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时,本文综合了四个方面的材料:一是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认定的18种期刊;二是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针对重要管理学术期刊进行的调查结果;三是2000年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四是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中文核心期刊。根据这些材料,确定了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44种专业性学术期刊。
本文通过关键词检索,对所有这44种期刊在1994年到2000年间被中国期刊网收录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6]。
从总量来看,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与管理和管理系统工程,其次是预测技术、评估技术、运筹与管理。管理科学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和复杂性研究则在20篇以下,尚未成为主流(见图2)。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且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系统论的产生在国外已经有一个世纪之久,虽然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但在与管理问题相结合方面,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且持续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产生;预测技术、评估技术、运筹与管理等传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在解决新的企业管理和社会经济问题时,得到了检验和新的发展。
从纵向的历史变化规律来看,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预测技术和评估技术增幅最大。最近三年,管理系统工程、预测技术和组织理论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可以预见它们仍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研究领域。此外,大部分领域的论文数量增长都不是很平稳,落差比较大,可能是由于受到诸如政府政策、资助环境的影响太大,这对于一个学科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剔除掉这些影响,我们还发现,1996年和1999年分别是研究论文数量增长的波峰期。由此在没有更长时间序列资料作为实证的情况下,推测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周期大体上是3年。这也提醒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资助机构,在制定资助计划时应该最少覆盖3年以上。
2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问题的比较分析
“研究热点”反映着某一个时段内,学术界对于一些特定问题或领域的关注程度。对于理论研究来说,这一关注程度指标同样可以用这一领域内的情况或相关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来反映。热点问题是随着理论研究的进展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变迁的。
根据热点问题形成的来源不同,可以把热点问题分为来源于实践的热点和理论发展自身形成的热点;根据热点持续的时间长短,热点问题可以分为持续的研究热点、前一段的研究热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根据热点问题的地域差异,可以把热点问题分为国外的热点问题、国内的热点问题和共同的热点问题。
图2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论文总量图
2.1 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热点问题和研究的主流领域有惊人的同一性。通过对国外1990-2000年的研究论文分析,得出其主要研究热点问题如表1。
表1: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领域 国外研究热点问题
一般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团队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系统的哲学属性
运筹与管理 随机多目标问题及算法、生产系统的调度优化、网络冲突分析和资源罪优分析、交互式组和优化、金融/保险市场的定价模型
决策与对策理论 多目标决策、不确定性方法、神经网络、多参与主体信息不对称决策问题、风险和微机决策分析
组织理论 组织变革与创新、网络组织的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组织的影响
管理系统工程 系统分析方法、模拟技术
评估技术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造、评估技术在项目投资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应用
工业工程 并行工程、供应链、人因工程
信息技术与管理 面向应用的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数据挖掘、信息系统开发的全面质量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可扩展数据库模型
复杂性研究 混沌理论、量子理论和复杂策略的模仿
2.2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管理科学理论逐步渗透到我国的社会实践中来,并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引起我国理论界与决策界的高度重视。
通过对我国1994-2000年的重要研究论文和最近3年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与发展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软科学》的全部论文进行分析,研究热点见表2。
表2: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领域 国内研究热点问题
一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人性假设及管理研究方法论、管理模式的研究、知识管理的初步理论、基于知识的管理激励
运筹与管理 动态规划、线性规划、生产系统库存优化理论、多重运输调度算法、各种限制条件下的排队系统
决策与对策理论 实际管理问题的决策模型、群体决策(委员会决策)问题研究、决策准则、多目标决策、模糊决策、公共选择的方式及决策规则的选择、可拓学在决策中的应用、事元、物元分析与决策过程、博弈分析
组织理论 组织结构、组织变革、基于流程和信息技术的组织再造、虚拟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
管理系统工程 管理系统分析方法、系统最优控制、网络计划技术、灰色系统与灰色理论、系统效能分析、系统模拟与仿真方法
评估技术 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灰色关联评价模型、模糊评判、数据包络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风险评估、具体对象的效益与竞争力等指标的评估
预测技术 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糊预测、数据包络模型、因子分析、灰色预测、遗传算法
数量经济分析方法 经济计量模型、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统计方法、投入产出模型、生产要素对经济效益的贡献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工业工程 敏捷制造、ERP、并行工程、生产调度模型、先进制造技术及其评价、质量成本模式研究、制造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供应链管理、先进制造系统的抓钩排序问题
信息技术与管理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模式与安全研究、组织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技术
复杂性研究 灰色系统、集对分析、复杂系统的分析方法、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研究、混沌理论、非线性复杂经济系统
2.3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比较
通过分别对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们的异同点(见表3)。
可以看出,管理系统工程、信息技术与管理和运筹与管理是国内外共同的主要研究内容。持续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这些领域。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是国外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预见,受国外的影响,国内未来3-5年内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大量出现。
表3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内容的比较
国外的主要研究内容(前5位) 我国的主要研究内容(前5位)
决策与对策理论 信息技术与管理
组织理论 管理系统工程
运筹与管理 预测技术
信息技术与管理 评估技术
管理系统工程 运筹与管理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差异比较大,即使是共同的热点问题,研究侧重点也不同。如线性规划,国外的重点是随机多目标优化问题[9],而国内的重点是传统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算法和应用;此外,在热点问题的形成来源来看,国外基本上来源于管理实践和其他学科的启示上,而国内则更多的是应用国外理论结合我国国情来解决管理问题(见表4)。
表4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比较
类型 问题 特征说明
国内外共同的热点问题 线性规划、优化理论、决策模型组织结构、组织学习、系统分析方法、决策支持系统、并行工程、电子商务[10]、数据挖掘 经典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在与实际管理问题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外研究的共同重视。
国外热点问题,国内尚未成为热点问题 复杂性研究[11]、供应链与价值链、知识管理、虚拟组织、绩效评估技术、复杂决策问题的博弈分析、风险管理 在前沿的研究问题上,国内要落后于国外。
国外非研究热点,国内为研究热点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敏捷制造、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预测模型、评估指标体系 国外前些时候的研究热点,在国内有很强的应用背景,所以成为研究热点。
此外,在其他方面的差异还包括:
(1)知识管理、复杂性研究[12]等国外研究热点,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国则引入的时间不长,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13]。
(2)对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和行为理论、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等国内外研究成果日益减少的领域,如果不借助其他学科的方法加以改造,将难以继续引起学术理论界的重视。
(3)国内关于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理论等一般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现在,我们已基本了解了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状况,所以对这些理论的介绍在国内不会成为热点,但其应用研究在国内还有前景。
(4)在信息技术与管理、决策与对策理论等领域,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差距最小。
3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问题比较的启示
(1) 研究的主流领域越来越多地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或者说,这些新技术、新的时代特征给管理研究主流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突破。
(2) 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有些研究领域要逐渐被淘汰,像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同时也会出现新的研究领域,如复杂性研究和电子商务等。这就要求国内研究主体要跟踪最新研究动向,培养发现研究热点的敏感性。
(3) 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多来自管理实践的需要,即问题导向,注重技术和可操作性。这要求国内研究主体更多地关注管理实践,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
(4) 国内的研究热点普遍地落后于国外,但也有自己领先的领域,如工业工程。
(5) 国内的资助机构应加强对研究热点问题的资助,因为研究热点与管理实践联系得最紧密,而且也容易在管理实践中产生效益。特别是那些国内外共同的研究热点,其所在领域将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起到示范作用。
(6) 国内研究热点的形成,基本上有两个前提:一是国外已经是研究热点,国内研究主体加以介绍和引入,结合国内实际,形成研究热点,如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二是国内出于国家政策的需要,由政府大力推动而形成研究热点,如复杂性研究。
(7) 从内容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管理科学基本上处在借鉴应用的阶段,根据中国的管理实践提炼出自成一体的管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还不多。
参考文献
[1] 席酉民.21世纪的管理与管理研究[J].软科学研究,1997,(12).
[2] 管理科学学科代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00年《项目指南》[D].2000,(4).
[3] 成思危.中国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与发展重点选择[J].管理科学学报,2000,(1).
[4] 汪寿阳,金碧辉.SCI、SSCI与管理科学期刊[J].管理科学学报,2000,(12).
[5] WebofScience:wos.isiglobalnet.com,wos.isitrial.com[DB/OL].2001.
[6] 中国期刊网:cnki.net/[DB/OL].2001.
[7] ArenierMJ,HourryL,SweeneyMary.Sciencesoftheartifi cialandknowledgeproduction:thecrucialroleofinterventionresearchinmanagementsciences[J].DesignIssues,1999,15(2):16-55.
[8] SrinivasanA,SundaramD.Anobjectrelationalapproachforthedesignofdecisionsupportsystem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00,127(3):594-610.
[9] BruscoMJ,StahlS.AnInteractivemultiobjectiveprogram mingapproachtocombinatorialdataanalysis[J].Psychome trika,2001,66(1):5-24.
[10]金碧辉.国内外管理科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比较[J].管理科学文摘,2000.
[11]SharonNovak,StevenDEppinger.Sourcingbydesign:productcomplixityandthesupplychain[J].ManagementScience,2001,(1).
工程与管理科学范文3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74
1引言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自国内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首次招收从事管理科学研究的硕士研究生以来,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逐步发展与完善,截至2015年,全国设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校已多达289所。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集管理、经济和、计算机、工程技术等多科学交叉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但现今社会仍面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质量和数量上的需求不对称的“尴尬”状况,所以,让管理科与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实践相一致变得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对国内外部分高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期望进一步揭示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统一性,对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2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划分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为了实现管理目标,综合应用工程技术科学、数学、系统科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工程方法及社会科学知识,结合信息技术,对人员、物资、设备、技术、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各种系统进行设计、评价、决策、改进、实施和控制,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此外,管理科学与工程体系划分在国内外略有不同,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3国内外典型高校现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比
3.1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的比较
通过查阅国内外高校官网资料及相关文献,整理综合得出表1所示的国内外典型高校现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比,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近年来,国内外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均趋向于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学校综合实力或院校特色的不同,致力于培养全面或专业人才,课程特征总体都贴近现实,考虑到社会需求,注重社会实践,但国内高校仍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子;在考核方式上,国外高校较之国内高校更加多元化,国内高校对学生考试成绩较为看重。故国内高校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上,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仍有很大完善和发展空间。
3.2国内一般院校与“985”、“211"高校的比较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各高校官网信息,综合分析得出表2所示的国内一般院校与“985”、“211”高校关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比较,“985”、“211”高校在经费投入、教学设备、学术交流等方面较普通高校有着较大优势,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对普通高校起着引领的作用。“985”、“211”高校放眼于国外高校,积极学习国外优秀经验,为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积极探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3国内重点综合类大学与同层次财经类高校的比较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的专业类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国内一般偏理工类大学多把管理科学与工程划为工科,对于财经类院校或偏管理类一般把管理科学与工程划为管理学门类。对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国内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学科培养模式有两个显著特点:(1)重点综合类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更注重编程技术的教学,偏工程应用,重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并以此为发展重点方向;(2)财经类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更注重管理类知识的教学,偏财经应用。此外,根据各个学校的特色会略有不同。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注重农林信息的教学,偏农林信息应用。
4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分析
4.1学科范围广,但不深入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涉及管、农、工、理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交叉性的学科特征导致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概念及其关系没有明确的界定,像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情况,外加教学时间的限制,导致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出现“范围广,不精”的误区。
4.2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偏离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社会需求对其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通过我国部分高校现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大多数学校与企业缺乏一定的交流与沟通。社会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的需求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我国高校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实践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学校教学与实践需求脱节,以致人才市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供需”不等,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
4.3教学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平台建设起步较国外晚,由于教学经费及师资、学术交流上的限制,导致大多数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设备不齐全,或存在功能单一、运行封闭、低效性等诸多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4教学模式单一
通过与国外高校对比,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课程较国外高校更为看重传授理论知识,教学模式较单一,不能很好地践行实施“多元化”目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一定力度。而国外高校大多比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设置实践课时和课外实践课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5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认知度、认可度不高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涉及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学科,即该学科学生既学习管理类知识,又学习计算机技术。这是一个学科优势,然而,却也形成了一个“误导”疑惑,不同的高校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专业根据学校侧重点不同设置在不同的学院,有的设置在管理学院,有的设置在信息学院,还有的设置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故导致大家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认识存在一个普遍的困惑,到底它是属于管理还是属于技术呢?再者,企业招聘时,也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产生了疑惑,有的企业甚至没听说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可见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在社会上很低,很不利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5关于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5.1科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应以社会需求为基准,结合发展环境,科学定位,加强学生对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故建议各高校加强管理科学与工程下所属专业特色,打造不同的专业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科的知识创新与科学定位。例如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可以医学信息系统或企业信息管理等为特色,培养具备管理与专业知识的实践性人才。同时,各高校应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要求其阅读一定数量的相关课外专业书籍,增加学生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5.2与时俱进
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及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起步慢,使得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其研究问题和研究背景也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在不断变化与发展。因此,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对称问题也需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故建议各高校积极与社会企业、业内专家及其他高校交流学习,多举办一些学术交流会或实训讲座,把握最新研究进展,用最新的知识与技术来进行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完善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校方,要想拓展学生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视野,就得不断学习世界先进技术与经验,引进新思想、新理念。
5.3加大教学平台建设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知识涉及计算机技术,因此很多课程要求我们实际上机操作,并要求设置一定时间的实践课时,因此加大教学平台建设,保障教学设备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故建议如下:(1)作为校方,学校须得积极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国外高校进修,或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并为其提供一定补助;再者,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时,继续进修博士学位或者积极参与实践项目。(2)作为学院或者相关负责人,须得积极争取政府和学校资金,建立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室,像沙盘模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高质的教师资源和优质的教学设备。
5.4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网络信息一体化,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现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学要求,故建议各高校可以通过积极发展MOOC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优化教学模式。实现网络化教学与课堂式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网上共享教学资源,还可以节省老师的备课时间,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甚至,还通过MOOC网络资源实现学生在宿舍也可以上课。其次,建议各高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校内平台与校外企业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同时不断跟进企业对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的需求,进而培养出企业优秀的管理人才。最后,不断加强师资建设,通过企业调研丰富教学经验,充实教学内容。
5.5脚踏实地,注重宣传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其科学体系不断完善,培养出来众多优秀的管理人才,但现今国内高校普遍上存在一些共有的问题,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内知名度不算高,最近几年就业竞争激烈,但政府和各大高校对外交流时,积极宣传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正确阐述该学科下各专业的定位和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公众和各企业提供正确的视听,尽量消除之前的“误导”疑惑。同时,也建议各高校积极设立该学科相关比赛,通过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打开一定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工程与管理科学范文4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工程质量
0.前言
园林工程施工项目高效管理不仅能使给项目企业带来良好经济效益,也能给一个城市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良好的管理,不但可以促进项目和企业的良性发展,而且能推动整个园林业不断发展。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水平高低,决定着这个项目质量的好坏和盈利的多少,只有严抓管理,才能使整个工程顺利有效地运行。
1.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是施工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国家政策倾向而大力发展起来,但是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1施工队伍内部协调机制不健全
园林工程项目涉及建筑科学、生物科学、工艺美术科学、传统风水学和经济管理科学等多学科和绿化栽植、假山、园路、造地型、给排水等多项内容,这就需要多种人才相互配合,但目前我国园林施工队伍中成员较为单一,且协调性较差,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脱节,沟通不充分。
1.2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
施工现场工作主要包括:施工准备、正式施工、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几个阶段。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欠缺,经常存在施工准备不充分,施工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而拖延工期,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从而导致工程返工等现象。
1.3工序质量管理不严格
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因为苗木质量、未对苗木和土壤进行有效处理壤和植物未进行有效处理或者后期养护不到位等使园林植物成活率低,从而影响园林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2.园林施工管理要点
2.1组织好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工作
园林工程施工图纸施工之前进行会审并定稿,尽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更改图纸。在施工前应进行设计交底,设计单位应该向施工单位详细讲解其设计意图、设计理念以及施工要求,施工单位人员则应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力求领会该设计的整体构思以及详细施工要求,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但是,园林工程施工又具有创意性,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要始终密切联系,及时沟通,解决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设计规划更为完善。
2.2开展好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
园林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因而,在施工中通常就需要各项园林工程项目的相互配合。在施工过程中要统筹规划,相互协调,落实好施工组织,从而使施工顺利进行。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主要应有以下几方面:在获得工程施工项目后,应及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按照设计要求做好该工程概预算,做好专业施工队伍、施工材料、施工机械、常用工具、施工场地、施工人员饮食和住宿、项目部办公场地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要进行合理规划,依据施工工期组织好材料、施工设备、安排施工人员进入;对于施工现场,要计划好工程进度,保证能连续施工,同时应设想好可能遇到的突况;最后,施工队伍需涵盖全面,确定单项工程负责人,根据各施工阶段所需的人员安排人员入场时间。
3.园林施工管理的科学方法措施
我国的园林企业由于企业管理松散落后,施工现场管理不力,发展受到限制。园林工程项目中往往由于计划性不强,操作不规范,停工返工率高,从而造成成本高、浪费严重、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归结于施工现场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松散。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加强园林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的园林施工管理队伍存在着许多问题,园林工程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肯吃苦、不怕累的管理队伍。园林工程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的项目,因而,园林施工管理人员要具备园林工程施工相关的多个学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但目前我国许多园林施工都是由项目管理人员兼任,这些人由于某些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势必无法有效管理园林施工,最终园林项目变成了单纯的建筑项目,失去了园林项目本该具有的特色。作为园林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修和培训,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涵养,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项目核心管理人员还必须执有相关的国家执业注册资格证书。
3.2完善施工队伍的结构,培养高素质的施工团队
园林施工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工作,这就要求设计者及施工人员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既不能把园林建设简单地看成一般的工程建设,也不能仅仅将其看成是栽树种草,园林施工是一个多项内容复合的复杂性建设,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要比普通的施工人员更高。园林工程企业要有计划地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岗前培训,让他们明白园林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并且深入理解设计图纸,以便在施工中能够按照设计图纸顺利进行施工。此外,还要让施工人员明白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到权责分明,各施其责,严格按照要求和施工图纸施工,并且及时与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沟通,不断完善工程设计,从而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3.3严格掌控现场管理,切实把关工序质量
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施工现场管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精于细微,细节决定成败,往往一个很小的细节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者和施工人员都要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和反馈,认真地剖析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优点加以发扬,找出不足,加以克服和改正,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
在园林项目施工进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切实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同时还要考虑到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比如,在工序时间安排上,要特别注意安排好绿化施工过程的实施时间,注意考虑不同植物所适合的种植季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因地制宜地选择好栽种的品种要适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在后续的养护阶段,要做好园林的浇灌、修剪工作,以求得绿化效果的最佳化,保证工程质量。
4.总结
园林工程建设属于建筑建设,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建设,它比一般的建筑设计要复杂得多,它是集建筑学、经济学、管理科学、生物学、美学、园林科学于一身的综合学科。它的复杂性决定了它必然比一般的建筑建设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园林工程施工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更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现场施工指导能力以及综合管理协调能力,以工程合同为纽带,以设计图纸为蓝图,在切实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把园林工程的技术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尽量缩短工期,节约建筑成本,建设出集经济、美观、实用于一体的园林工程。目前我国园林工程管理与建设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才水平的提高,未来的园林设计和施工管理水平必然会大大提高,中国的园林工程必然会日益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中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及控制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10(8).
工程与管理科学范文5
(一)建立和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
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核查是工程项目安全进行的有效保障,安全审查工作往往要对施工单位安全责任制、安全保障设施以及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往往还要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确保安全生产。对于建设单位一般还需要建设安全管理的机构或组织,负责安全监管,进而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二)培养安全文化
作为建设单位必须坚持实施安全管理机制,认真开展相关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工作,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也要加大力度培训施工人员的施工方法,严禁违规生产,减少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事故。安全监管机构也要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场地和施工设备进行检查,争取在事故发生前排查出事故隐患,确实落实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促使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文化。
(三)安全设备设施的配置
安全设备设施是发生安全事故后最有效的营救和自救的设施之一,也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最大保障。因此加大对安全设施的资金投入极为必要。在危险施工场所必须要有相应的警示标志和消防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率。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定期检查安全设备设施,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并对对应的设备运转情况做好记录。只有做好了安全防护工作,才能合适的增加工作量,安全就是效率,因此必须坚定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对于施工单位的领导者来说,加大安全设施的资金也是极为重要的管理理念,只有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能提高生产量和工作量。否则,盲目提高工作量带来的往往是事故频发。
二、施工质量管理
(一)监理在施工单位的管理作用
项目工程质量的监管主要工作在于工程监理。承包合同中强调的施工质量就是监理检查的主要标准,并会逐步验收。作为工程项目质量的监管者,监理必须坚持三检制,确保整个工程项目都在合同规定的指标内。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往往会遇上超出自身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监理就需要充分协调施工单位中各层之间的关系,全面调动施工单位的监管力量,以人为本,期以提高施工项目的质量。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面监控。
(二)施工材料和设备质量的管理
在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除了监理的监管工作,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施工材料的质量。因此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设备质量才能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与施工材料供应商之间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作为施工单位必须密切注意施工材料的质量变化,不要将不达标的材料带进项目工程中,而作为材料供应商必须严格保持提供材料的真实性。通过施工单位和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协商,加大对材料的检查力度,提高质量检测力度。
(三)关于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的管理方法
对于某一个工程项目,首先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组织设计计划,并需要技术主管部门和监理工程师审核,在完成了上述流程之后才能应用于项目的施工中。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会贯穿工程实施的始终,因此,合适的施工程序会直接影响项目工程的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建设单位应该加强对技术主管部门的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自身技术素养,确保能够制定出最合理的施工程序,同时也要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的工作体制,做好各程序的交接工作能有序进行。
三、施工进度管理
工程与管理科学范文6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一、引言
当前,在我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势下,各地对公路工程项目进行了较大的投资。这对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促使公路工程管理走向规范化与科学化的良好契机。在一些地方的公路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管理问题,这需要实现一个转变,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应用到公路工程管理全过程中,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管理控制能力。
二、公路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的意义
由于社会对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视,使得公路工程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在公路工程管理模式发生创新的时期,公路工程管理就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思想与方式,规范化的管理流程进行创新发展。
一方面,公路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能够有效改善公路工程管理的水平,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在一些公路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反思中,可以发现其管理存在着明显的不规范,不科学合理的地方,这导致公路工程质量必然会出现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提高公路工程的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方式,不断解决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的管理达到较高的水平。
另一方面,公路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能够确保公路工程项目的顺利竣工。由于公路工程项目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下,面临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为了能够保证公路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与竣工,就必须提前进行科学规划,使该项目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有效消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创新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解决制约公路工程项目开展的阻碍,使公路工程项目能够按照施工计划顺利竣工。
三、公路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与提高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方面,要对公路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这样才能找到公路工程管理不合理的原因所在。由于公路工程项目涉及面比较大,施工管理比较复杂,要对公路的规划、测设、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都进行管理。有的公路工程单位缺乏从宏观方面进行规划,也没有在微观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当前的公路工程建设面临着投资规模大、技术复杂以及分工细致等诸多问题。在公路工程的组织机构设置上面不合理,削弱了专业技术管理的作用,一些公路工程在监督管理方面没有到位,造成了公路工程的质量、安全、环保、进度、费用等方面频频出现问题,因此,要转变业主管理模式,发挥工程监理的真正职能与作用。造成了管理资源浪费,降低了公路工程的管理水平。有的公路工程单位缺乏具有施工管理经验的人才,对相关的技术与法律知识比较匮乏,这些都影响了公路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水平,影响到项目实施过程。同时,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门对公路工程的管理还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在管理制度上面还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否则就不能发挥有效的管理机制。
另一方面,公路工程提高管理水平的措施。公路工程单位要提高管理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管理的责任感,这样才能使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都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公路工程单位要重视投资盈利能力,加强对资金的有效使用,推进责任成本管理,认真落实成本领先战略,实施成本的综合优化控制和动态跟踪控制,分析每个管理流程、环节对企业利润和效率的价值贡献度,逐步建立以利润创造为导向的绩效考评体系,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公路工程单位加强内部管理要深化技术创新、统筹创新资源、完善创新机制、落实管理资金保障、提高管理创新的适用性与管理创新的贡献度。
四、公路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实施路径
公路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能够促进公路工程的长效发展,为了能够让不同情况的公路工程单位逐步形成规范化与科学化的管理,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实施路径。
首先,要提高公路工程单位全体员工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的管理意识。只有公路工程单位具有良好的管理意识,才能贯彻和执行规范化与科学化的管理措施与方式。因此,规范化与科学化的管理意识具有引导全体员工的行为指向的作用,各部门应加强这种意识,要不断进行创新发展。公路工程的管理者应重视工程的质量,让质量与安全意识渗透到全体员工的日常工作当中,不断改变以往不规范不合理的错误观念与行为模式。这种规范化与科学化的管理意识要能够与公路工程单位的外部环境进行协调,能够使公路工程单位的管理成为社会的领先地位,成为引导社会积极向上的良好管理氛围,更好地团结公路工程单位的全体员工,增强凝聚力。
其次,要加强对公路工程进度与编制规划管理。为了能够实现公路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就必须加强施工项目的进度管理。要通过制定规范与合理的进度表来进行管理。要突出进度表的灵活性,要能够发挥进度表的职能,依据公路工程的施工顺序与完工时间进行掌控。通过图表的形象化的方式展示公路工程的进度。公路工程施工单位要合理的规划工程的相关步骤,掌控工程管理内容。公路工程进度与编制规划管理整体性体现公路工程,重视对施工现场的布局等,使得公路工程的施工与当地的经济环境与社会发展相一致,这样才能实现公路工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最后,要重视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精细化管理。要使公路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能够在具体的公路工程管理中得以体现,就必须要加紧制定与落实精细化管理细则。这样才能使全体员工都能够有具体的要求与规范进行操作,否则就使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仅仅停留在口号当中。通过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精细化管理,有效保证了施工现场的进度,能够全面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与现场安全状况,重视节约与服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场的监督管理,增强施工的质量,杜绝出现质量和生产不安全隐患,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使公路工程的现场施工更加严格与规范,这样才能使公路工程的进度正常进行。
五、结论
通过对公路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进行探讨,得出新时期的公路工程管理必须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公路工程管理走向科学化与规范化,这样才能满足社会进步与公路发展的需要。公路工程管理的提升离不开创新,要将粗放型管理转变成精细化管理,更好地节约资源。公路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实现,要从多个角度着手,要提高社会与企业对公路工程管理的意识,重点加强现场的工程管理和全过程的管理创新活动。要使公路工程的施工企业将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柱,要能够使公路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统筹和集聚创新要素,更好地协调好公路工程管理的内外资源,建立公路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体系,更好地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益,促使公路工程管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博.浅析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10)
[2]范宁宁.公路工程管理中关于质量与进度管理的思考[J].科技创业家.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