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家庭教育的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家庭教育的内容范文1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重要性
怎样提高幼儿的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所谓的幼儿教育其实就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它在整个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环境下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其主要包括在思想道德上与言行上的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及关系简述
1.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所以想要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从幼儿开始抓起。所谓的幼儿园教育其实就是结合国家所制定的教育目标与学习任务,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的家长还没有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上还存在着较大的误区。而正规的幼儿园具有开放性与整体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发展。我国制定的《幼儿园规章制度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并对幼儿实现全方面的发展,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的发展目标,并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幼儿园教育不仅要以幼儿自身的特点为基础,还应当在教育中循序渐进,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任务。随着年龄的不断上升,幼儿所遵守的规矩也就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也就更长,对于这些,需要幼儿能够及时调整自己,这样才能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思考
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影响决定着这个人的未来发展,家庭教育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同时也是在家庭互动的过程中长辈对子女的未来成长所产生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教育不仅包括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还包含了子女对父母的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单向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但是在幼儿教育中,所讲述的家庭教育更倾向于第二种,也就是比较狭义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高、连续性好等特点。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不会受到时间与地点等外在条件的影响,教育内容也可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而幼儿在接受这样的教育时,记忆也会更加深刻与具体。且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结合幼儿已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也是幼儿园教育无法达到的。且在这种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幼儿不需要适应期,就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巩固自己的思想道德与言行,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二者互补
想要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让家庭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让幼儿园教育辅助家庭教育。一方面,由于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与片面性,所以会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教育的性质上,呈现出了较强的目的性与系统性。另外在实际教学中,家长对孩子的不听话常常无计可施,这是由于家长对教育的理念与概念不了解,也就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育。虽然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来说伴随在整个发展阶段,但是也应当借助幼儿园教育的指导,这样才会真正确保家庭教育具有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幼儿园教育的教育目标能够反映出社会的需求。
二、促进家庭教育与幼儿
园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的策略要想做好对幼儿的教育,就必须充分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要积极开展亲子活动,通过亲子活动让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且通过开展亲子活动让教师、家长与幼儿之间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加深对彼此的理解与认识,家长通过参加亲子活动,能及时了解幼儿的实际成长情况,并了解幼儿园教育,从而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学目标。这样还可确保将幼儿的知识体系与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最终让幼儿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总之,想要真正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就需要幼儿园与家长联合起来,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在一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这样才能够确保幼儿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宋雯.关于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作用的点滴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1).
简述家庭教育的内容范文2
(一)研究的缘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做了详细的阐述:“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国家已经意识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将影响幼儿一生的成长。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根据我们对幼儿园幼儿的调查显示(请参看附件1),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还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阴影,从目前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咨询机制、缺乏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而在幼儿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二)国内外研究简述
学者李槐青在文章《幼儿心理探究途径探讨》中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应加强家庭、社区、幼儿园相结合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但是缺乏实践研究的支撑,也缺乏操作性。学者姚本先和邓明在文章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与途径》中也强调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社区、家庭合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目前国内的研究者把幼儿园、家庭、社区联成一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学者们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缺乏实践的研究和应用,也缺乏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与社区进行一个整合的深层次和系统性的研究,不能够深入挖掘幼儿心理状况,提出解决策略。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俊利认为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以训练为主,幼儿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他们通过触摸、感觉、行走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她认为感官训练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一些专家认为她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个体,缺乏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忽视儿童的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著名教育家加德纳认为幼儿表现出来的能力,初步获得这些发展并不需正规教育,这些能力的获得大多是通过透过幼儿世界或接触范围,自发性互动产生的,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演变对儿童的潜能发展至关重要。意大利人洛利斯・马拉齐利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创办了瑞吉欧方案教学,注重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参与,学校注重民主管理与合作,课程灵活多变教学注重研究、强调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国外的研究注重幼儿个体的智力及能力的培养开发,对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不够。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目的
1.通过研究大沥镇各片区幼儿园中幼儿的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操作策略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更为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2.在大量个案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形成有效、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
3.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使幼儿园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4.尝试通过实践研究社区委员会、社区医院精神科医生、学校三者之间的合作研究,探索一种“四位一体”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1.文献法:查阅幼儿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本园实际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2.问卷调查法:在本课题的前期、中期等时间段,下发一些教师、家长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等,可先进行问卷内容的征集,再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书面调查。使课题研究尽可能的真实、可信、有效。
3.个案观察法:有针对性地对观察幼儿某一情境下或某一方面的行为表现,并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有效性,并对每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从而调整课题实施方案,使课题研究凸显实效性。
四、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启动学习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包括参加相关培训讲座,召开启动会议,对全镇下辖的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成立研究核心小组并分工布置任务。培训师资,开展园本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第二阶段:初级研究阶段(2010年5月―2011年2月)。交流学习,提高认识,园园联合,形成片区幼儿园心理健康探究共同体,定期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支持,课题组定期交流、小结、检查工作,撰写初级阶段研究总结等。
3.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深入研究。(2011年2月―2012年2月)。扩大研究“统一战线”,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和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四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包括对上一阶段的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4.第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包括收集教师有关教案、经验总结、心得、随笔等工作资料,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思考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五、创新表现――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研究方式及策略
本课题首次开展四位一体的研究即把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联系成一个整体,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还有大沥镇各片区的幼儿园一起进行研究。这样为研究增加了联系为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机会,这些条件都为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素材,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分两大部分,四位一体的功能简述和四位一体怎样合作的。
简述“四位一体”各自的功能
1.家庭教养环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有研究表明0到6岁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决定着幼儿长大成人之后的心理健康,换句话说,成人的心理问题以及引发犯罪等一些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0到6岁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初始环境,儿童最初形成的人格特征,同家庭的初始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儿童教育工作者们有一个相当确定的观念,那就是任何形式的儿童心理问题,除非是源自于明确的身体疾病,否则,只有一个原因,即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影响所致。可见,幼儿的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园不具有的,因此联合家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家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持久性和连续性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2.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把握不够,可能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此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最主要的一方就是幼儿园,显而易见教师们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面需要加强,这需要一些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弥补其理论不足的一面。因此,邀请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资询师来幼儿园为教师做幼儿心理学方面的讲座,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疾病预防方式受到国家的关心和支持,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过简易而有效的计划免疫使发病率急剧下降。其他的儿童常见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病、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步下降。另外,医学模式也在改变,由原先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地被目前的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所替代,引起疾病的原因除了生物因素外,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在某种程度上后两者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因此,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的医生长期与患心理问题的儿童接触,对那些身患心理问题的幼儿的心理行为变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这是家庭、幼儿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不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邀请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医生对教师和家长开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对于整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简述家庭教育的内容范文3
教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0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教育家中被视为“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的是
A.洛克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斯宾塞
2.创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教育家是
A. B.黄炎培
C.晏阳初 D.陶行知
3.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著作是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人的教育》 D.《教育论》
4.主张教育是“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是
A.心理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人类起源论
5.中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A.格致书院 B.京师大学堂
C.福建船政学堂 D.
6.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A.教材 B.课程
C.教育内容 D.人类文化
7.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的
A.普遍性 B.特性
C.目的性 D.方向性
8.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政治经济 B.生产力
C.文化 D.环境
9.决定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的个体身心发展的特征是
A.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1O.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是
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人类实践
11.目前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7年 B.8年
C.9年 D.1O年
12.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
A.教育活动 B.教育内容
C.教育制度 D.教育目的
13.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
A.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个人需要来确定
B.教育目的应该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C.教育结果的衡量标准是它的社会功能
D.教育的一切活动应服从和服务社会需要
14.主张“任何科目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的课程理论是
A.结构主义课程论 B.实用主义课程论
C.发展主义课程论 D.范例主义课程论
15.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学大纲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16.体现课外教育不受课堂教学内容局限的特征是
A.组织上的自愿性 B.活动上的自主性
C.形式上的多样性 D.内容上的广泛性
17.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社会实践
C.学校教学 D.科学研究
18.“社区教育”这一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于
A.20世纪初期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C.20世纪80年代中期 D.21世纪初期
l9.将教师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 B.乌申斯基
C.马卡连柯 D.夸美纽斯
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
A.教师的职业具有多重性 B.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
C.教师是一种职业 D.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请任选4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4小题评分。每小题6分,共24分)
21.简述当代外国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22.简评“教育万能论”。
23.简述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
24.简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25.简述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O分,共20分)
26.生产力是如何制约和推动教育发展的?
27.试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简述家庭教育的内容范文4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德育 素质教育
幼儿时期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要把幼儿教育抓紧抓好。幼儿教育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进行教育渗透,从而培养幼儿能力,发展幼儿智力,养成良好习惯,使他们入学前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一、幼儿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另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爱好、兴趣、为人处世的态度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对家长工作应根据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
二、创造一个充满道德情感的环境
德育对幼儿来说,首要的不是让其具有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而是促进其道德情感的萌发。因此,创造一个充满道德情感的环境至关重要。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把《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教育目标作为首要任务,自然地、慢慢地把道德感情渗透到每一个幼儿的心里,让他们都向往做一个好孩子。特别是当幼儿做了好事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幼儿体验到做好事、做好孩子的自豪和荣誉,从而产生追求赞誉的情感和愿望。在这种积极情感的带动下,幼儿之间会形成良好的、向上的,充满道德情感的环境氛围。
三、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因素
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从知、意、行几方面教育幼儿,如让幼儿剪剪、贴贴、画画,自制一些漂亮的小玩具等,然后启发他们将自己制作的东西送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让他们从小就能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从而形成善良的道德品质。
四、创造一个展示道德美的环境
一切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思想、行为、语言都是美好的,爱美是人的天性。教师在布置教室时,要尽量展示幼儿的心灵美、行为美与语言美。如按季节特点挂上展示一年四季风光特点的画,同时教师要注意在画面上反映幼儿的四季活动特点。此外,可将幼儿画展和手工展中的作品挂在教室里,如“我爱家乡”、“献给妈妈的礼物”等。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布置,都展示了幼儿对道德美的体验和追求,也是对幼儿良好行为的正面强化,更是唤起幼儿自我教育的好途径。它是德育与美育的综合,也是持久、广泛、潜移默化的德育形式。
五、教师要有爱心,充满感情地爱每一个孩子
教师要特别着重了解那些顽皮、淘气的孩子和一些智能显露较迟、离开父母就胆小羸弱的孩子的要求和心理。这是教师建立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基础上的对幼儿的深厚感情。一个不热爱幼教事业的人,是不可能具备这种感情的。台湾有一位幼儿教师说过:生命是宝贵的,幼儿教师就是做启发生命的工作。教与爱表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密,没有这种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是很难胜任幼教工作的,这样的幼教事业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六、幼儿教师要努力钻研并熟练地掌握保、教业务,这是德育渗透的基础
幼儿园的各科教育、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教育环境设计与实施,劳动,等等,都有其不同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并结合各科活动特点渗透德育。幼儿教师要娴熟地掌握这些业务技能,就必须认真学习幼教理论,掌握各科技能,及时吸收幼儿教育的新知识,掌握幼教信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断实践。这样,才能在各种活动中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科学性为一体。
七、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学有其特殊性,对幼儿的德育教学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到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幼儿感兴趣并且喜欢的。游戏是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如在一次教学中,德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幼儿尊敬师长的品质,通过设计一个游戏完成教学。教师先将游戏规则宣布,规定谁先完成相应任务,谁就可以领到最多的糖果和玩具。通过游戏内容,幼儿懂得了尊重师长的重要性,加上奖励的刺激和强化,这一品质逐渐在幼儿思想中成型。
八、积极引导幼儿正确调整日常行为
教师还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德育因素,及时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日常生活中,幼儿与同伴都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可能会发生一些矛盾与纠纷,老师应该有效利用这些看似麻烦的德育机会,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通过教师耐心的开导和教育,让幼儿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老师应该鼓励其他幼儿主动帮助别人;当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时,老师就要耐心引导幼儿学会原谅,学会宽容;当幼儿心情不愉快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忍耐,学会坚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断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养成不乱发脾气的好习惯。如果幼儿从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养成中能够实现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那么,就会为幼儿今后的良好品质形成打下基础。
总之,幼儿德育,教师要把握好各种教育资源,从情感入手,以幼儿为中心,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通过一点一滴的身教言传,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萌芽,在此基础上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进行德育养成教育,最终使幼儿“文明乐群,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童忠惠.幼儿情感教育方法简述[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8,33(4).
简述家庭教育的内容范文5
养成教育体现出的是人文关怀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过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在简述养成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了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基本属性,并重点从教育制度、教育活动、高职院校养成教育氛围营造、学生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等层面围绕高职学生养成教育方法和途径进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养成教育来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养成教育也成为了一种实现学生自身终生教育的有效且重要的手段之一。养成教育通过学生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阳光的心理品质,最终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高素养人才。本文将围绕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和路径进行详细的论述。
1养成教育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养成教育是指:“在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配合下,根据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施以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和素养。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养成教育的效果如何将对其未来成人、成才造成直接影响。同时,养成教育也是关系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能否提升,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关于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属性,学者陶菊良在《关于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科学内涵的研究》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高职学生养成教育主要具有如下属性:高职养成教育仍是一种长期、细致的习惯教育;高职养成教育是一种严格制度下“亚学成式”的行动教育;高职养成教育是以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为目标的素质教育;高职养成教育是一种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生活的生活化教育;高职养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为落脚点的职业教育;高职养成教育最终是一种活动中的自我养成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承担起开展养成教育的重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
2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2.1建立健全养成教育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健全养成教育制度。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与自身培养目标相应的教育制度。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高校还应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基础,联系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组织各级学生会对学生宿舍的卫生情况、上课出勤情况、自习出勤情况等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渠道。宿舍管理制度、学生奖惩制度、综合能力测评制度等都是高校规章制度的组成部分。这些制度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身心发育特点、思想成熟程度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还应发扬民主,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制度的可行性。除此之外,还要严格执行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2开展多样化的养成教育活动,拓展养成教育的新渠道: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现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习惯以及所学专业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活动内容要有具体的要求和侧重点,将养成教育渗透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的养成教育活动体系。因此,高校可以开展以下形式的养成教育活动:一是,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例,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应该组织他们重点学习《学生日常行为礼仪规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文明规范的行为举止。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讲,则应该更加侧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习人文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诚信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以及守法意识,使其逐渐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而职业精神培养的主要对象则是三年级学生,主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就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出发,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但这些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以一系列的活动为基础。二是,定期开展讲座、演讲、社会活动等教育活动。这类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各类教育讲座、行为养成活动班会以及思想道德专题演讲活动等等。三是,各大高校应该实施包括文明行为养成、人文素质养成、职业精神养成在内的养成教育内容,通过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有侧重的对各个年级进行行为教育。
2.3建立全面的辅导系统,相互协作致力学生养成教育:高职院校应建立全面辅导系统,组织思政部、学生处、就业服务中心等部门相互协作,使之贯穿于高校养成教育的整个过程。全面辅导系统包括:首先,在思想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认知方面的疑惑和问题。其次,通过开设心理辅导部门、心理辅导课程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困扰,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再次,在学习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后,在就业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职业生涯规范、职业能力测试和求职训练等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增加就业率。
2.4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控制的方法。自我教育在养成教育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该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看成一个主动形成的过程。所以,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举个例子来说,要想让学生养成不吸烟不喝酒的好习惯,就应该让学生了解吸烟喝酒的危害。对于纪律的维持,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才能转化为自觉行为。自我教育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教育者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对于那些行为习惯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表扬,以树立典范。第二,做好宣传工作,开展“自我教育”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经验。第三,为宣传工作提供空间和场地,如板报、广播站、主题班会等,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某些行为的好与坏。
2.5注重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合力促进学生养成教育: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曾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形象,做到“以身作则”。孩子喜欢模仿,而他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最多,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必须先做到。第二,多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慎用责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多表扬,避免不必要的责骂和惩罚。过于严格或过于宽容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对于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教育者应该更加有耐心,不断对其进行语言教育。第三,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的目标保持一致。家长不能过分地偏袒溺爱孩子,爱要保持一定的度,这样才能达到自我教育的最大效果。
总之,养成教育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养成教育在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充分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将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引入到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之中,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方法,深化养成教育,为社会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剑.基于高职学生特点的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0,04:4-6.
简述家庭教育的内容范文6
关键词:班级管理;重要性;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279-02
长期以来,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只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忽略德、美、体、劳等方面的培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等,这些问题都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研究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着力加强小学班集体建设,通过开展多样性的特色集体教育活动,来实现班级对学生的集体教育职能。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要研究小学生班级管理的策略,首先要弄明白班级管理的概念。那什么是班级管理呢?关于班级管理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权威的学术定义。班级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但从教育上说,班级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学校教育。
综合上述学者们对班级管理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和学生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对象的特点,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组织内的一切活动,以实现预定的班级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二、班级管理工作的意义和方法
(一)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学校教育工作主要通过班级管理工作落实和具体实践。可以说,一个学校的所有教育工作,都要基于班级,源于班级。班级管理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班级管理的效果如何,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运用更为高效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班级管理的方法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班级环境中,班级气氛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班级气氛对学生学习行为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气氛,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喜爱班级生活。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果老师能与学生建立互相理解、信任的真挚情感和友谊,那么老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老师时时给学生以热情关怀,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那么学生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同学看成是班主任的助手,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代表,是班级的主人翁,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班级的管理工作就好干。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人翁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班集体就越热爱越关心。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班级管理的专业理论指导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已有几百年,班级管理的实践也同时存在了几百年。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并没有以班级管理的研究与学习作为从事班级管理的基础,更不用说作为从事班级管理的条件了。如今,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赖于他们从事教师工作多年的经验。当然,人们不禁会问:“新入职的菜鸟老师,怎样进行班级管理呢?”尽管这些新老师之前学习了有关的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但很少会真正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事实上,他们更多的是向老教师学习所谓的“班级管理秘籍”。
(二)教师严重忽视小学生们心理发展规律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经常可见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这种班级管理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甚至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虽然应该按照儿童心理机能的成熟度进行,离开了这一出发点,教学就无法进行,但它只是最低教学界限,如果教学只迁就这个界限是不利于发展的,发展取决于教学能否激发、启动那些正待成熟的心理机能,即“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
(三)小学生普遍缺乏集体观念
现在教育中听得最多的是“个性张扬”。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其个性特长,成了学校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点。事物就是这样的一分为二,你重视了个性,就很容易忽略了共性。培养学生的个性没有什么不好,但也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个性的张扬,而忽视集体意识的形成。
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现今独生子女的情况较为普遍。学生因为在家被父母长辈纵容养成骄横不讲理的毛病,这些不好的毛病被带到学校中,也就导致了小学生集体观念的下降,影响了整个班级管理效果。同时,这对于班主任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也是非常不利的。但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只要教师抓住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意识教育,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应对班级管理常见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多种管理方式,优化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方式的单一化,一直以来都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难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以常规管理和平行管理为主,尤其是常规管理。常规管理、平行管理、目标管理和民主管理应该根据班级管理的需要采用。在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运用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在常规管理中也可以运用民主管理,如何同学共同制定班规。教师应该更多地运用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高段学生对班级管理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在一定标准和目标的约束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管理班级。教师也要反对极端民主化,把班级管理权和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统一起来。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的言行对低年级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在班级管理的实际活动中,管理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能力、学识、人品。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艺术的创作者也是艺术的传递者。因此,要搞好班级管理,教师必须同步进行自我管理,按照社会、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期待,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修养,通过自己素养和影响力的提高,又不断改进班级管理。
(三)多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童心世界,多考虑他们的感受
小学生是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教育对象,诸多教育对象中又存在着差异。为了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小学班主任教师要先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小学班主任老师要全方位地呵护、关心我们的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尤其是纪律、学习等都不怎么优秀的孩子,尤其需要我们去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只有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确是在关心自己,他们就不会再对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或惩罚手段等方面产生抵触情绪,并且从内心深处接受老师任何的批评教育。如此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就会更加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教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善的效果。”可见,学校教育不是单独发挥育人功能的,必须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班级管理活动并不仅限于班级的范围,因为学生在班级中的行为还受到他的家庭生活的影响,要有效地管理班级中学生的行为,还必须借助家庭的力量。家长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助手。班级管理要向家庭延伸,要依靠家长的协助,使家长能够支持孩子在学校班级中学得的行为。小学生行为的可塑性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他们的班级生活乃至终身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共同协作,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庞国彬,赵小青,陈莉欣.小学班级管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海洋.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
[3]倪绍兵.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探究[J].文教资料,2010,(34).
The Primary School Class Management of Shallow Strategy
CHEN Li-xin,DU Meng-ya
(Normal College,Dalian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62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