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1
一、汉字构形的特点和字理识字教学简述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端正美观,字形复杂多变,内涵丰富,具有因形示义、寓意形中的特点,字形结构和字的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字数量繁多,结构复杂,有些笔画、结构上的差别很细微,难以辨认,且表音功能不强,但又有其内在规律,是音、形、义的组合体,是以表意为主的文字,所以掌握汉字的规律是识字的基础。“字理识字”教学法就是运用汉字的结构和演变规律教学识字的。所谓字理,即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是我们的祖先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每个字的构形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其主要表现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抓住了汉字组构和演变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就抓住了汉字的本质特点,也就抓住了识字教学的根本。
二、分析汉字构形特点,依据汉字构造原理进行识字教学的理论依据
1.依据构形特点教学,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前我们的识字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提不起兴趣。效果自然就可想而知,如能根据儿童形象记忆占优的年龄特点,对字形做通俗形象的分析教学是一种较好的识字法。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虽然因其阅历的限制而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但他们的想象力却有着离奇怪异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海阔天空”式的联想,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运用形象分析和联想,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有助于培养其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识字析词教学质量最好的方法。众所周知,汉字是复杂的,仅字形来说,形近字就让人眼花缭乱。不少字的构形基本相同,仅是多一笔少一画之别;有些字笔画完全相同,只是其笔画长短而异,或是组合方式不一样等。因此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对字形精细识别。
2.依据汉字的构形特点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
手段
教师以形象的动作,辅以生动的语言进行识字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识字方法。这种教法演示与练习交替进行可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多感官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记忆效果。
3.依据汉字的构形特点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字形的认识及对字义的了解
追寻字义形成的渊源,搞清字形的来历,以加深学生对字形、字义的印象,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例如,不少学生把“篮球”写成“蓝球”。篮球不是竹子做的为什么“篮”字要竹字头呢?原来篮球运动始于美国,起初并没篮板和篮圈,而是在室内墙上挂一个竹篮子,把球往竹篮里投。随着篮圈传入我国,“篮球”(basketball)也就是通过意译进入了汉语。当学生了解了篮球的历史,搞清了竹字头的来历之后,就不会再写错了。
运用汉字的构形特点教学,学生往往在认字识词中懂得许多原来不知道的东西,这就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识字教学中如何分析字形,探究字理,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
对于今天仍能进行形体分析的汉字,我们可以按照其造字规律解剖分析,以便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增加学习兴趣。例如,(1)象形字。对于这类字,教师可根据造字的“象形”特点,画个太阳教“日”字,画个月亮教“月”字,画条河流教“水”字,画座大山教“山”字。(2)指事字。教师可根据其造字特点,引导学生察而见意。如教“天”字启发学生“大字加一横”就是“天”,表示在“人(大)”的上面。(3)会意字,我们可根据这类字“合谊”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各个部件进行综合考查,以“会”其“意”,如告诉学生,很多人在一起就成“众”。这样教学,可促使学生很快地记住字的意义,并掌握一种构字的规律。(4)形声字。汉字80%以上是形声字,运用汉字这一特点教学,可使学生迅速扩大识字量。教学时如能根据所教生字归纳一些通俗易记的歌诀以配合分析字形,学生学习就更轻松愉
快了。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独体字做部件后,组装成复杂的合体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根据汉字的构形特点识字的方法,如“赢”可用“亡、口、月、贝、凡”五个部件组装而成,通过练习,学生便可以自己对难字、繁字进行拆解组合,从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些字在拆装时,可以配合有趣的意义讲解,增加形象性、生动性。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2
一、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形、声、义结合教学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具体形象,有利于学生从音、形、义的联系和统一上来认识汉字。例如,教学“草、地、马、牛”时,我把课本中的插图绘成投影片,进行教学。教“草”字,先映出拼音指导学生观察,并通过提问加深印象,再映出拼音指导学生拼读“cǎo”。拼读熟练后再出示汉字,最后用折叠片指导学生逐步分析字形和学习书写。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我又在提问的基础上,先后映出“小草”“草原”和“草房”三幅图景投影片,让学生看图拼读词。这样,学生不仅读准了字音,认清了字形,而且理解了字的意义,还节省了时间。
二、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突破认清字形的难点
根据汉字的特点,识字教学要把汉字的音、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并着重指导认清字形。运用电教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比较辨析、拆散组合等,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例如,教学“渴”“喝”形近字时,利用投影把字形的不同部分着色,指导学生对比观察、辨析。由于突出了知觉对象之间的差异,因而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了知觉效果,突破了难点。再如,“掰”“裹”等结构复杂的字,我运用复合顺序法或拆散合并进行投影教学,增强学生感知效果。这样,边演示边指导观察边讲解,学生不仅迅速牢固地记住了字形,而且容易理解字义。
三、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掌握汉字结构规律
汉字结构复杂,教师难教,学生难认、难记、难写。但是,汉字结构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规律,就变难为易,能提高认字能力。在识字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以下规律:(1)汉字的笔画、笔顺的规律;(2)认识偏旁的规律;(3)汉字的组合规律;(4)汉字的形声规律。
四、运用音乐媒体,营造识字氛围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3
关键词:汉字特点;字形;意义;效率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提笔忘字、书写错字的现象有所增多,如果这样下去,中国人使用汉字的能力堪忧。
近年来,国家重视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提出要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将其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应运而生,必将推动对汉字的正确使用,中国的汉字文化将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那么,怎样更好地认读书写汉字呢?我认为需要从汉字的特点入手,认识汉字的造字规律。
汉字的特点是一形一音一义,我们习惯上认为每个汉字都是有意义的,教师如果运用文字学的知识,分析出字形和意义之间的联系,学生认读汉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使用汉字的能力。
方法一:利用字形本身的意义
如,学习《乌鸦喝水》中讲到“乌”字,“乌”字和“鸟”字只差一点。如果讲到这儿还不够具体形象,我让学生想象乌鸦浑身黑色,眼睛也是黑的,所以看起来乌鸦好像没有眼睛,于是用“乌”字表示,我记得学生听后恍然大悟,可见这种方式形象生动,学生能把字形和意义联系起来,印象深刻,学习效率高。
方法二:利用汉字之间的联系建立字形和意义的联系
一个汉字可以通过若干特征和其他汉字形成一个聚合,如“月”字,一般我们认为它是个“月亮”的“月”,如果以月亮之月看脑、肝、脸、脖、胳膊、腰、背、腹、腿、肚、肝、胆、脚、肺等字就会不得其义,也不知这些字的联系,认读汉字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其实“月”字的来源除了月亮之“月”还是古“肉”字,在字形演变中二字形合并了,如果以“肉”字部首去认识前面例字,这些字正好以和人体“肉”字相关的组成一个聚合,学生的印象会很深的。
又如,雀、焦、霍、集、隼字中“隹”和“住”很形近,单以三横四横说明二字符的区别恐怕不好认读,其实,“隹”字读zhuī,阴平,甲骨文、金文、小篆里的字形就是鸟的另一种写法,从字源上讲,“隹”就是表示鸟,《说文解字》里说“隹是短尾鸟总名”(其实就是鸟),从“隹”的字往往和鸟有关,“雀”就是表示小隹,即小鸟,两个字符上下合在一起表示这个意义,从字形看意义很明显,只不过“隹”字短撇变形为长撇而已,如麻雀、孔雀、山雀、欢呼雀跃,“焦”字上面是“隹”,下面是四点水(四点水表示的是火之形,是火),可以想见古人造字之初,围山放火狩猎,看见鸟儿尾部着火之现象而引起的造字灵感,“焦”字由鸟尾巴烧焦引出,表示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烧焦、焦土,又引申表示人心里着急之意,如焦急。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4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始终保持着自身表意文字的特点,担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对于低年级的中小学生来说,识字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高效的记住数量众多的汉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我们需要运用符合汉字自身发展规律和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使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需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识字教学教和学的都是汉字,因此识字教学要符合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在识字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要充分考虑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1按照符合汉字自身的特点的方式进行教学。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根据造字法的不同,可以分成:象形、会意、指事、形声、专注、假借等六种,这是古汉语的造字法。现代汉字是从古汉字发展演化而来的,有一些规律可循,充分利用汉字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象形识字法。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比较欠缺,象形字比较直观、易学,先学象形字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规律。比如“日,月,”等字,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就能联想到这些实物,看到太阳就想起了“日”字,想起月亮就记起了“月”字,这样容易识记。
指事、会意识字法。指事字、会意字是古汉语中常用的造字法,现代汉字中这种字比较少,虽不具有通用性,但这也是一种识字的方式,对于学生以后遇到不认识的字进行字形分析,学习古汉语都有帮助。比如“刃”字,就是在刀上加一个点,表示刀刃之所在;通过老师的讲解,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比如“休,从,明,森”等字,一个人靠在树上就是休息的意思,即为“休”;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走,就是跟从,即为“从”;很多树木放在一起就组成了森林,即为“森”。
形声识字法。形声字不论在古代汉字还是现行汉字中都是数量最多的一种,现行汉字中80%以上是形声字。掌握了形声字的构字方法,对于识字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掌握形旁。比如“氵”作形旁的字,一般同水有关,如“江,河,湖,淋,汤”等字。掌握这些字对于理解字的意思有所帮助。
掌握声旁。声旁表示字的大致读音,掌握形声字的声旁对于学习汉字大有用处。比如“冈”字做声旁,知道了它读Gāng,那么由他组成的一组字“刚,钢,钢”等字的读音就明确了。这种方式虽不具有通用性,但是对于扩大词汇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所谓的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同偏旁归类法等都是在充分掌握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清,情,晴”这几个字,如果充分掌握了形声字的偏旁,那么就很容易区分掌握这些字:“清”和水有关,“情”和人的心情有关,“晴”和天气有关。形声字的在帮助我们学习汉字方面的功能是强大的。
1.2按照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生长发展阶段,好奇心较强,形象思维占优势,针对其年龄特点,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有助于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编顺口溜识字法。这是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快速帮学生识字的一种方式,生动、形象,易于识记。比如:识记“丛”字,老师可以教学生编成“双人走钢丝”。这种识字方式幽默、诙谐,寓教于乐,既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识记汉字,又能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猜谜语识字法。老师鼓励学生将简单的字,拆成谜底和谜面两个部分,鼓励大家动脑筋思考思考。比如:教“全”字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猜字谜“一人胆子大,敢把王子踩在脚下”来学习这个字,形象生动,易于掌握。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巩固已有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锻炼学生思维。
二、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拓宽识字渠道
从课程标准来看,识字的重点在中低年级两个学段。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识字。识字是通过日积月累逐渐提高的。因此学生要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拓展词汇量。《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应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汉字,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生要通过多种渠道,有意无意的积累字词知识。
2.1充分利用校内文化资源学习汉字。学校是一个广阔的文化圈,学校中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文化的气息。教室内的学习园地,黑板报,学校里的广告栏,草地的旗号标语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资源。学校的图书馆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如果能够充分合理运用的话,将会获益终身。
2.2在家庭、社会中学习识字。通过爸爸妈妈有意识的教、讲故事来认识汉字能起到“随风潜入夜”的效果。“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拒细流,故能就其深。”社会也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亭子上的刻字、石碑等,纪念馆、博物馆等地方都有文字记载的东西……这些都是我们识字的资源。只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处处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在不经意间词汇量就扩大了。
三、结语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需要我们发扬光大,而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需要认真学好汉字,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因此识字教学的任务刻不容缓。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方法识字,将会发现原本枯燥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5
从表中的数据情况可见,出现错字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由于学生缺乏一丝不苟的态度,以致形成多笔、少笔、改笔、替换而致错。而我们教育的目标,不但是要使学生学会文化知识,更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因此,我认为降低学生错别字的发生率是当务之急,且具有现实意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少写错别字?除了将错误的字词反复抄写外,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对错别字的预防以及有效纠错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探究汉字特点,了解构字规律
(一)分析形旁,解析字理
汉字的最大特点是表意性,字理是汉字结构的规律,是汉字形与义的关系。在识字教学中,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在字形分析中渗透一些字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字义,做到见形知义,促使学生牢固记忆,防止机械记忆而引起的高遗忘率,从而减少错别字的产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在讲“直”字的时候,讲清“直”可以分成三部分“十、目和一”,下面一横表示人立于地上,目是眼睛,“十”表示多次地、上下左右地、来来回回地看,如同木工、泥工眼里的吊线一样,只有多次目测调整,才能得到一条直线。经过汉字的多次演变,如今把“目”字两边拉长和下面的“一”合并成一部分就是今天的“直”字了,所以“直”字里边是三横而不是两横。学生了解了字形中每一部分的意思,就不会出现上述误写了。字理识字法形象生动地运用了汉字的构字知识进行教学,有效地解决了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有利于对汉字的识记、储存和再现,比一般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又如教学“虹”字时,可以告诉学生:古人认为“虹”是天上的一条长虫雨后下来喝水。由此联想到弯弯的彩虹出现在雨后初晴的天空中的美丽景象。通过这一连串的联想,学生的思维变得流畅。这样抓住字“形”让学生辨别汉字中形近字的细微差别,炼就一双“火眼金睛”,防止学生片面依赖字的形符而搞错字的意义和读音。
(二)分析声旁,掌握规律
汉字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字形跟字音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有规律可循,可以结合字音来记忆字形。如“含、琴——零、岭”, “含(hán)、琴(qín)是前鼻音韵母, 所以用作声旁的自然也应是前鼻音“今”(jīn)字。而“零(líng)、岭(lǐng)”是后鼻音韵母,其声旁自然也应用后鼻音的“令”(lìng)字。教师在教学“今(jīn)”与“令”(lìng)这两个生字时,一定要有超前性预测,准确地把后鼻音韵母和前鼻音韵母区分出来,普通话要标准。可以这样识记:前鼻音“今”(jīn)字少一点(、);后鼻音“令”(lìng)字多一点(、)。如果“今”“令”两字初学时前后鼻音念不准,多一点少一点不理解,就会为以后的正字正音带来被动和麻烦。又如,用“仑”作声旁的字,一般读“lun”。如“抡、沦、论、轮、伦、囵”等;用“仓”作声旁的字,一般读“cng”或从“ng”。如“沧、苍、舱、抢、枪、呛、跄”等。“艮”(gen)和“良”(liáng) 这两个字,字形也只相差一笔,在合体字中也都担任声符,可以根据读音来辨别。从“艮”的字,韵母为“en”或“in”,前鼻音。如“很、狠、恨、痕、跟、根、垦、银、垠、龈”等。从“良”的字,韵母为“ing”或“ng”,后鼻音。如“粮、娘、酿、狼、琅、浪、踉”等。因此,声旁对于识记汉字、区别字形是有很大帮助的,只要细心辨认,是可以找到语音线索的。要注意的是,生字首次书写时的字形都要正面强化,不宜反面举例。如教学“浅”字时千万不能强调“右边不要写成一横两撇”,这样学生受到错误信息的干扰,反而会写错,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三)展开联想,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适当地让学生进行联想,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还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字形特点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灵活地讲解字音、字形、字义,难写易错的汉字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如教学“蝶”字时,班上有学生编了儿歌来帮助记忆:一只小虫子,满世界飞舞,最后停在一棵树(木)上。又如学习“拔”字时,学生编出了小故事:几位小朋友手握绳子拔河,“友”上边的点就是小朋友头上出的汗。告诉学生拔河要用力、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小朋友流着汗才拔了过来。这样既记住了“拔”,也不会与“拨”搞混。
如学习“溪”字时,让学生想象一条小溪流呀流,弯弯(ㄥ)曲曲(ㄥ)碰石头(幺)。把绞丝旁想象成弯弯曲曲的小溪,把旁边的一点(、)当成挡住小溪前进的一块石头。这样,一点就不会漏写了。又如“柳”字,想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再如“藏”字,字形非常复杂。我在教学这个字时,先讲清“藏”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艹、爿、臣、戈”,再讲清各部分的意思,然后结合故事演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大臣(课件显示“臣”)发现了拿着武器的敌人(拖动“戈”),他急忙跑进茅草屋(拖动“艹”),钻到床底下(拖动“爿” )藏了起来,敌人追上来没有发现他,就走开了。在此过程中,学生轻轻松松地记住了字形,通过字形理解了字义。在一周后的单元检测中,全班40多名学生都认识这个字,并能准确地组词、说句子。一个多月后的期末复习中,我又对这个字进行了检测,还是没有一人忘记。当我问学生“这个字笔画这么多,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时,大部分学生都会生动地讲出那个有趣的小故事。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感悟到“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 这种方法既直观有趣,又让学生懂得汉字的创造、发展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让学生接受了生字,丰富了感性认识,又增强了记忆,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减少了错别字出现的概率。
实践证明,教学中探究汉字的特点,了解构字规律,充分利用象形字的直观性描绘,指事字的提示性暗示,会意字的想象解说,形声字旁的表义性,加深了对字的含义的理解,从而减少错别字的出现,巩固了对汉字的识记,提高了学生运用汉字的能力。
二、引导归类巩固,形成技能技巧
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强化记忆。记忆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是必然的。要想提高记忆保持的时间,就要做到间隔一段时间及时复习。通过及时复习,使被遗忘的内容能够及时巩固下来,保持对这些材料长久的记忆,以此提高记忆的效果。
(一) 变式训练,巩固识字
在课堂上我觉得对预防错别字最为有效的一种识字方法就是“归类读”,因为形声字的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只要声旁不变,换成不同的形旁,就可以组成一组音、形相近的字。如“把、打、推、摇、摆、捉、扫;做、他、位、住、们”。课本上还有很多字,它们在读音上、形状上或意义上有某种相关的联系。根据这些特点,可以进行“比较”读。如“孔、孙;体、休;外、处;渴、喝”等。通过这样归类读字,既能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又能渗透汉字构字特点,可以有效预防错别字的产生。
(二) 串联积累,掌握规律
汉字的构字和用字是有规律的。合体字都是由基本字和部件构成,基本字大多是汉字的偏旁,学生掌握了基本字和本义的关系后,就可以由一个字引出一串字,掌握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比如 “福”字,学生易把“示”字旁写成“衣”字旁,我们可以把“福、祝、神、祥、礼、祖、祈、祷、祀”等字写出来,让学生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经过思考后明白,这些由“示”字旁组成的字大都与崇拜、祝愿、鬼神、祭祀有关,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字都是示字旁。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衣字旁汉字的构字规律,“衬、衫、褂、裤、裙、袜、裸、衩、袄、袂、襟、补”等字都与衣服相关。学生掌握了这样的规律,他们再写这两个偏旁的字就很少出错了。
(三)观察字形,注重结构
汉字非常注重结构的匀称和平正,教学生写字时,不仅要求字写得正确,还要学生仔细观察体会汉字的形体美。这可以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也能起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对汉字感情的目的。
如解决“慧”字中间部件是否出头的问题,我们这样做:在黑板上写下“事、争、康、群、伊、唐、律、妻”和“急、慧、绉、帚、雪、寻、当、邹、皱、诌、驺”,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彐”部件的第二笔,右边什么时候出头,什么时候不出头。学生发现,当中间有一竖(竖钩)穿过时,“彐”中的一横出头,否则就不出头。教师进而引导,这种字形特点恰恰体现了汉字非常注重结构的匀称和平正。若有一竖(竖钩)穿过,而“彐”中的一横不出头儿,汉字看起来好像没有“站稳”,要向一边倾斜;没有一竖穿过,而“彐”中的一横却出头儿,汉字好像多了一冗笔,看起来不利索,这正是汉字对形体美的一种追求。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6
文字是记录语言符号的视觉符号系统,在某种程度上,语言符号的某些特性体现在文字符号系统中,其两大根本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也是构成文字系统的两大主轴。汉字个体符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孤立的、零零散散的,好像是一堆没有任何规律和理据的笔画的堆砌,但实际上它们相互间存在组合和聚合的规律性联系,组成一个有序而严密的系统。如何让外国学生从看似纷繁无序的汉字中梳理出头绪,培养和建立汉字符号的结构组合认知和系统聚合认知,应成为汉字入门阶段教学的必要内容。
现代汉字的字形结构分析是分层次进行的,从整字分解出部件,从部件分解出笔画。汉字的构形元素――笔画和部件的数量是有限的,并且都具有自己的组合模式和组合层次。合体字的结构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只有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两面包围、三面包围、四面包围等结构,其中左右结构数量最多,占一半以上。
汉字中80%是形声字,虽然形声字中声旁和形旁的位置比较复杂,有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声居一角、形居一角八种结构类型。但义符的位置还是有明显的规律可循的。如“亻彳冫钅氵礻衤忄讠犭扌禾 饣鱼 革 骨 纟舟目”等大部分形符一般居于声符左边;“卩刂 页 戈 鸟”等形符一般居于声符右边;“艹 竹 冖 宀 穴 网 髟 雨”等形符大都居于声符之上;“皿 灬 心 示 廾”等形符一般居于声符之下;“ 冂 门 囗 匚”等作形符时,声符则处于包围状态;“广 疒 厂户 尸 勹 辶”等作形符时,声符则处于半包状态。“贝 月 巾 力 足 火 马 石 日”等形符或居于左,或居于右,或居于上,或居于下,取决于声符特点。
看到这些组合规律,我们不再对汉字系统感到杂乱无章,而是感到组合的清晰性和聚合的系统性。清代文字学家王筠说:“人之不识字也,病于不能分,苟能分一字为数字,则点画不可增减,且易记而难忘矣。”既然部件在汉字构形中非常重要,那我们在教学中应突出部件教学的重要地位。
心理学认为,人的短时记忆一般以7个记忆单位为限,汉字的平均笔画数多超过7笔,且组合复杂,在意义上也和整字不相干,因而通过笔画学习汉字不利于记忆。有人统计:HSK词汇大纲8822个词所使用的2866个汉字的部件平均长度为2.91,如果以部件为记忆单位,则只需要记住两三个单位就可以记住一个字,而且部件往往具有表音或表意的功能,容易联想记忆,所以部件在记忆中充分显示出它的优势。这样汉字就不再让人觉得是一堆乱糟糟的没有任何规律和理据的笔画堆砌了。
汉字虽数量巨大,但拆分出的部件数量少得多。“汉字构形学的研究表明,在汉字使用的每个历史时期,形位的数量都大致在250~300个左右”。汉字拆分出的记忆单位越少,越有助于记忆。拆分汉字,得出基本部件和组合规律,便于外国学生识记汉字。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汉字部件分解组合的表象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很热衷于练习部件拆分和组合,正确分解和组合提高了他们对汉字字形的整体识别能力,从而获得巨大的学习成就感。在部件拆分和组合的基础上,再加强对汉字左右、上下、包围等汉字结构的认识。另外,部件拆分有利于对比分析某些形似字的异同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哀”和“衷”、“驰”和“弛”。
研究表明,外国学生识记汉字是一个先整体轮廓,后局部细节的过程,“通过不失时机地分析汉字结构的部分与整体关系,通过突出整体结构特征,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关于汉字结构认知的稳定联系线索”。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这些组合规律,使留学生建立对汉字体系的系统性认识。
在学习某个汉字的同时,我们会自然地想到其他与之相关联的汉字。这就是心理学和认知学所说的“联想”,即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到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的三要素都会使人产生不同方向的联想,形成一组组字的聚合群。聚合使字与字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汉字网络系统。汉字的构形元素――部件具有一定的生成能力,能帮助联想统帅一批汉字。特别是部首,如人言土口山光女日月文火心石示衣金禾走足门雨竹目等,它们“维系一个部类,统领一个集群”,构成一个个字族群。语音的声韵调方面的异同使汉字之间存在语音形式上的关联。汉语音节简单,只有400多个音节(不计声调),而汉字有几万个,必然使得汉字中的同音字较多。同样字的意义方面的异同也存在关联。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位关系、整体部分关系、等级关系、类属关系等。
可见,从汉字的构形学理论、语言的认知规律及汉字习得心理出发,只有把汉字放在一定网络系统中进行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外国学生大多是成年人,具备完善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对某个字进行形音义方面的联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复习曾经学过的汉字,另一方面可加深对新字的认识。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强化训练,他们会主动利用有限的意义线索,推知陌生的汉字,提高感知汉字、学习汉字的能力,降低认错、写错字形的几率。由此改变每个汉字各不相干的看法,存在于学习者记忆中的汉字是一个有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网络体系,能逐步扩大识字量。
现代汉字是以系统形式存在的,它内部的构形元素相互间存在组合和聚合的规律性联系。这些元素在相互组合中彼此制约,使每一个要素的功能得以体现。在教师的头脑中如果存在这个组合聚合的网络系统,进行汉字生词教学时,就能有意识地联系旧知,通过联系与之相关的同偏旁字和相关字,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形音义结构,逐步培养汉字的字感。学生一旦有了“字感”,就能通过推理与抽象掌握新的汉字,从而大大提高汉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宁.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2).
[2]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
[3]周健.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