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治理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治理体会范文1
[关键词]地籍测绘 监理 检查
[中图分类号] P27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86-1
0引言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对于地籍测绘项目的监理制度工作刚刚起步。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测绘工作在经济发展、城乡规划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全国正在开展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对农民切身利益的保障相关的重要意义。建立一套符合测绘项目工程监理制度,对我国的测绘项目管理及规范测绘市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监理的职责和分工
1.1监理职责
监理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力配合委托单位,全面履行合同,认真实施监理工作,保证测绘项目工作按要求有序进行。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依据有关规程、细则、办法、实施方案等,采取相应措施,掌控工作进度,检查各阶段成果质量,同事向委托单位报告检查情况。对查查内容进行评价,并对监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负责,在项目结束后向委托单位提交监理成果。
1.2监理分工
监理项目成立由监理组长、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组成的监理实施机构。监理组长由监理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全权负责项目的监理工作,监理工程师负责项目监理的业务工作,监理员具体负责日常监理工作。向委托单位提交的监理意见必须由监理组长或监理工程师签字。
2监理保障措施
2.1监理日志
监理日志是监理人员工作过程的记录,反映了监理人员每天的工作内容,作业单位的人员设备投入情况、工作进度、质量情况以及现场协调的实际情况,是监理工作最基础的档案资料。
2.2监理会议
定期召开监理会议是监理和作业人员进行交流的一种必要方式。可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对项目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会议纪要,指导推进下一步工作。同时根据工作进度情况,对工作进行统一的协调和安排等。
3监理的内容与实施
3.1准备工作阶段监理
项目开始前监理对技术设计书进行了审查,主要检查内容是: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检查;主要技术指标检查;质量控制措施检查;成果提交检查;投入人员情况检查;投入仪器、设备、软件情况审查。现场检查投入的仪器设备各项指标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检查作业单位实际进场投入人员是否与标书拟投入人员相符,是否取得相应的职称证书等。
3.2权属调查监理
地籍调查是一件极为严肃的行为,政策性强,调查结果直接影响最后的登记发证法律效力。
监理全过程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保证调查程序合法有效。调查结果现场填写调查表并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内容能够真实表达调查信息。监理对形成的内业资料进行全面的检查。
3.3地籍测量监理
为了保证测绘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地籍测绘的数学基础和测绘基准必须统一。测绘方法满足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
监理抽取不少于调查宗地的5%,采用相同的测量方法,检查界址点误差是否超限,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精度评定。
3.4数据库建设监理
地籍数据库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合一的数据库,并在数据库基础上建立起图文一体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跟踪检查了外业调查资料的整理、数据预处理、数据字典的建立、图形信息的形成、属性数据的录入、图形信息与属性数据的挂接、影像文件的扫描等。
3.5最终成果监理
最终成果包括:地籍测绘外业观测记录、计算平差报告、文字性报告、图件成果、数据库成果。
检查各种成果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性、成果的归档合理性,对检查合格后的成果,报请市、省主管部门验收。
4感想与展望
通过对以上监理工作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引入监理制度的必要性,其对测绘项目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测绘服务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可以预见,将有越来越多的测绘项目引入监理制度,监理制度在测绘项目中的意义也会更加凸显。
参考文献
[1]孔祥元.测绘工程监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
[2]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2.
乡村治理体会范文2
求解公共行政身份危机的三种理论途径
多中心视阈下的治理模式转型——基于治理模式二维划分的实然分析
西方政策过程理论的最新进展、趋势与启示
关键基础设施服务的缺失风险对应急准备的影响
后单位社会民生建设中的国家责任机制分析——以辽宁省棚户区改造为研究个案
基于社会团结的包容性社会——关于当前中国社会管理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村治研究的发展轨迹、学术贡献与动力机制——基于1998—2009年CSSCI检索论文的研究
平均分配机制批判及其“批判”的批判
司法审查的第三条道路——弱司法审查的兴起、发展及其中国意义
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立法表达问题研究——以北京等八省、市地方政府规章为分析样本
“半主动性适应”与“建构型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模型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北691个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
从隔离走向融合:失地农民社群隔离现象的破解——以长春市为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农民退休年龄的调整及其可适性研究
深圳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的案例研究
从“压力型考核”到“公众制度化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模式的转型与路径依赖
我国灾害风险补偿多元化机制的制度架构——从社会保障的全景出发
“村务共治”:村民自治的非典型嬗变——基于湘北S村的实地研究
扶贫移民:一种扶贫工作新思路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与经验研究述评
乡村巨变中的信贷合约风险及其控制——基于濮阳模式的制度分析
作为“过程”的法律文化类型研究——以梁治平教授的研究为考察对象
法制改革与政治权力关系的微观分析
发达国家及地区排放权交易的法律研究
“大部制”改革:理论审视及路径新释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解放
行政改革30年:中国政府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分层机制
政府绩效测量及其解释——兼评罗伯特·帕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政治理性和技术理性——以珠海市万人评议政府为例
体制内外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比较——以穗深两市为例
中国贫困治理三十年回顾与前瞻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政府财政责任探讨
递进式推进农村
水利·国家·农村——以水利社会史为视角加强对传统社会国家社会关系的研究
当前农民土地财产权体系重构之探讨——以基本人权为视角
公共基础设施PPP融资模式问题探讨
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以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为维度
紧急状态下公民权利的保障——基于公法救济之行政诉讼的视角
城市治理中的政府作用机制浅析——从治理主体利益定位的角度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身份认同与专业化研究
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发展中的难题及对策研究
认真学习《文选》切实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在甘肃行政学院2006年秋季主体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的新飞跃——学习《文选》关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有关文献的体会
永远不忘甘肃人民(下)
韩国政府绩效评估及其评价
创建高绩效党政机关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青岛市创建高绩效机关的探索与实践
从中国地方政府门户网站测评结果看其发展趋势
平衡计分卡理念对构建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启示
浅谈地方政府战略管理模式的选择
论政府雇员制应该缓行
从义务本位到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解读之一
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略论公务员意识
多元互动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律探究
基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在绩效审计中的功能作用
实现绿色承诺的关键是完善制度实施环境
“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甘肃上市公司实施独立董事制度状况调查与分析
乡村治理体会范文3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阅读服务体系 城乡一体化
分类号 G252.1
Abstract The public reading service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is the platform of system and policy guarantee for national reading activities.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ublic reading service system in Xinyang,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government of Xinyang city sh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Pingqiao model", and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rough government leading, professional guidance, social autonomy and other forms to construct the public reading service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Reading service system.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随着全民阅读逐渐上升为国家政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民阅读的基础平台,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提升到文化兴国的战略高度。图书馆是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促进全民阅读的重要公共文化实施,是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阵地和场所。图书馆是一种较为昂贵的事业,在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时候,图书馆职业不得不考虑结束各自为政的状况,走资源共享之路,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1]。城乡一体化战略主要解决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城乡二元结构、地域阶差等非均等化问题,为公共阅读资源的供给提供公平的制度平台和政策环境,使地域、城乡获得同等的待遇。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在制定阅读服务体系发展战略时,将不同地区、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兼顾,谋划布局,做到规划同步、设施同建、人员同组。建设重心下移、眼光向下,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体现大众情怀,借助“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扶持农村公共阅读服务活动的开展。实现地域、城乡公共阅读资源共享,通过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手段,实现城市阅读资源向农村的辐射和延伸;建立对农村的阅读服务体系援助机制,积极开展公共阅读活动志愿者行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以活动开展为载体,搞好城乡、区域互动。在公共阅读服务领域,我国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有比较成功的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模式,比如以“三级投入、一级管理”为特点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嘉兴模式”[2];在合作基础上的全委托形式的“苏州模式”[3];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流动图书馆”模式、深圳图书馆创立的“图书馆之城”模式、广州市创立的由政府主导的图书馆发展模式、东莞图书馆创立的“集群图书馆”模式、佛山市禅城区创立的“联合图书馆”模式五种构成的“岭南模式”[4]等,在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中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了借鉴的模式、制度和技术支撑。
1. 信阳市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现状
1.1政府主导城、乡、村三级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
信阳市位于鄂豫皖三省交接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市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58.96万,辖八县二区,六个管理区、开发区。20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乡99个、镇78个、街道办事处25个),共有村民委员会3042个,居民委员会278个[5]。信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建设,尤其以信阳市新图书馆和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为标志,在全市范围内大力进行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信阳市新图书馆从2010年9月8日起免费开放,率先在全省引进先进的RFID自助借还操作系统和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6]。信阳市平桥区高标准新建18个乡镇公共图书馆,完善区图书馆软、硬件设施建设,村级图书馆试点建设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区图书馆为总馆,以18个乡镇图书馆为分馆,以村级图书馆为支馆,以数字图书馆为补充,互联一体、辐射全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2013年10月,信阳市平桥区《关爱留守儿童: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创建项目被文化部批准成为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以视角的独特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带动性,获得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7]。
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市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76个,农家书屋220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覆盖全市,建成10个县级中心和3010个村级站点[8]。目前,信阳市已经基本形成了包括市图书馆、县(区)图书馆、乡(镇、办事处)综合文化服务站、农家书屋在内的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1.2信阳市全民阅读活动全面开展
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阅读空间,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成为读书活动的一个主要阵地,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也承担了图书馆的阅读功能,成为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图书馆事业实现全覆盖、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组织支撑和平台依据。以信阳市图书馆和平桥区图书馆公共阅读活动开展引领的信阳市城乡公共阅读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
固始县图书馆开展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少儿读书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读书心得演讲比赛[9]。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郝堂村图书馆每年定期举办手拉手心理健康辅导、精品动漫连连看、儿童才艺展示比拼、零距离亲子视频对话等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特色服务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学习知识、拓展视野的同时,尽情享受家的温暖[10]。光山县文广新局斛山赛区联合中心学校举行了读书朗诵比赛活动,参赛选手来自斛山乡的10个农家书屋。斛山乡文化服务中心开展举办了中小学生农家书屋夏令营、主题阅览、“我的书屋・我的梦”演讲、读书心得体会座谈会、全民阅读活动等,动员组织群众和学生走进农家书屋和社区图书室,学习文化科技知识,赏读名人名篇,涌现了一大批读书用书和喜爱朗诵的读者[11]。光山县槐店乡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和暑假还乡的大学生到农家书屋读书,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围绕县里每年举办的读书朗诵大赛确定的主题,15个农家书屋组织了不同形式的主题阅读活动 [12]。光山县文广新局协同乡镇党委、政府把组织留守儿童到农家书屋读书消夏作为掀起2014年全民阅读活动的抓手,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儿童读书工作。派出7个辅导小组,组织培训农家书屋管理员410人次,深入书屋辅导指导借阅活动[13]。
1.3公共阅读服务呈现区域间不平衡
普遍均等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是我国政府和图书馆界同仁的共同价值诉求,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生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更是没有前途的[14]。信阳市城、乡、村三级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信阳市公共阅读服务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书香引领社会发展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纲领,关爱留守儿童成为开展公共阅读活动的重点。但是,信阳市是革命老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普遍缓慢、基础薄弱,图书馆事业建设起点低、欠账多,不仅在实施建设、运行管理、人才队伍、服务效能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大中型城市的相对差距仍然在持续扩大。各县区之间也由于服务对象、财政保障、基础建设等外在条件,以及服务理念、管理手段、技术应用等内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阅读活动开展不均衡现象。比如信阳市的平桥区和负忧,同样处于市辖区,平桥区已经形成了以平桥区公共图书馆为总馆、18个乡(镇)图书馆为分馆、村级农家书屋为支馆的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负忧图书馆处于中心城区的老馆由于馆舍面积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于2013年11月搬迁到琵琶台,目前还没有正式开放。
据信阳市文化政府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介绍,信阳市县级图书馆(新县图书馆正在拆建)和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公共阅读活动的开展呈现不均衡现象,平桥区的做法是一个好的尝试,但是乡镇图书馆不能替代文化站,还不能称之为“平桥模式”。对于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该负责人对“一体化”提出质疑,图书馆与文化馆功能不同,受众群体不同,政府投入渠道不同,管理运行方式和手段不同,评比标准不一致,怎么可能实现一体化呢?政府每年都在增加投入,乡村两级主要是数字化设备和资源,目前正在解决农村偏远地区上网问题,一批无线网络终端设备即将配送到网络无法覆盖的农村,保证所有的农村地区能够足不出户享受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资源。但是,由于村级组织的空壳化问题,政府投入的网络资源设备被盗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乡镇经济落后,不能进行配套的资金投入,仅仅依靠国家投入的资金不能发挥太大效益。因此,需要加强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整合文化职能部门的资源,以便利性、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为原则,构建运转协调、经济高效的制度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普遍均等化发展。
2.信阳市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模式构建类型
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构建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两级,由于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乡村公共阅读服务仍然停留在有阵地无经费,有图书无专业人才的尴尬境地。目前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运作最好的平桥区,依然遭遇发展的经费短缺和专业力量薄弱的困难。2014年10月8日,为更好地推动平桥区承担的文化部公共文化示范项目的实施,平桥区政府在平桥区会展中心召开了全区综合文化站站长及主管领导、乡镇图书馆管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大会,集中讲解文化部公共文化示范项目的申报过程和目标考核要求。在随后召开的部分乡镇图书馆管理员与文化站长的座谈会上,乡镇图书馆和文化站长普遍反映了经费短缺的困难,几个乡镇图书馆的附属设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却没有维修经费,农家书屋管理员经费没有来源等。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1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明确不同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16]。
公共阅读服务是公共文化产品的一种形式,应当由政府主导建设,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方向转变过程中,需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组织机构体系。信阳市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应当以信阳市图书馆法人治理试点为契机,认真总结平桥区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经验和不足,按照总分馆体系的模式构建政府主导型、行业指导型、社会自治型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2.1政府主导型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政府主导型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通行做法,该类型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如苏州、嘉兴、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县、乡三级政府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进行持续投入,从而形成较好的服务效益,好的服务效益能够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发展态势激励政府对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投入的力度加大,如此形成了良性循环。邱冠华馆长对于苏州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经历的两次建设过程感慨颇多,第一个分馆―沧浪少年宫图书馆是他历时半年才寻找到的合作伙伴,由于运用了“动态资产权”、“孵化式培训”、扁平管理等方式,直接由总馆向分馆派遣工作人员,保证了分馆正常开放、资源适用、服务专业、活动统一,从而吸引了大量的社区居民,读者盈门,后来的合作伙伴主动找到市图书馆,到2011年底,苏州市已有36个分馆[17]。
信阳市平桥区总分馆制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由政府主导、统筹城乡,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标准、统一验收”原则,统一建设乡镇图书馆,形成了以图书馆建设为中心整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了以平桥区图书馆为总馆,以18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图书馆为分馆,以社区街道图书室、农家书屋为支馆,以图书流通车为补充,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的区域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18]。“平桥模式”是政府突破政府管理体制和财政供给体系的前提下,使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向农村地区延伸,主动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让乡镇公共图书馆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19]。目前,平桥区图书馆正在积极创建文化部公共文化示范项目,以留守儿童特色服务为抓手,带动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点带面促进平桥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发展。经过文化示范项目的创建,平桥区将以50个标准化农家书屋建设和阅读活动的开展,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和流动图书服务方式作为补充手段,积极与乡村学校图书室进行融合互补,形成公共阅读服务设施齐全、阅读活动常态化、阅读服务人员培训专业化、阅读服务制度规范化的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2.2行业指导型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不仅需要政府主导建设,而且需要阅读专业团体的指导,尤其对于公共阅读服务活动开展很少或是没有开展的县区,行业指导对于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公共阅读服务实践领域,完全依赖政府主导建设而最终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上世纪90年代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等地出现的万册乡镇图书和千村书库都遭遇了昙花一现的宿命。总结上述现象的发生,于良芝教授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缺乏专业化品质的塑造,同时指出,十二五时期兴建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如果不能完成专业化品质的塑造,依然逃不出昙花宿命的结局[20]。
信阳市图书馆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文化建设项目,对于公共阅读服务活动开展较少的县区应当以信阳市图书馆为平台,通过完善信阳市图书馆协会,将阅读指导与推广的活动向农村地区延伸的方式,构建行业指导型农村图书馆阅读服务管理体系。比如负忧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构建,由于负忧图书馆的拆迁导致无法正常开放,现有的15名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面临退休、病休等原因,只有5个能够正常上班,并且没有图书馆专业人才,因此不可能将公共阅读服务向乡村延伸。负忧图书馆王建东馆长也希望能够像平桥区图书馆一样将公共阅读服务延伸到乡村,负忧图书馆的受众群体有许多是居住在工区路的工人、学校的学生、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很多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有的读者到图书馆反映说:“图书馆的藏书还没有自己家里的书多,信阳市的交通、绿化都那么好,政府为什么不把图书馆建好呢?一个城市的文明不仅表现在建筑上,而且表现在居民的思想和修养上,没有公共阅读的城市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文明城市。”
对于读者的质疑和抱怨,王馆长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汇报,图书馆专业人才招聘计划虽然已经批准,但是政府现行的人事管理办法需要按照公务员考试的程序进行公开考试聘用,图书馆的专项经费每年10万除去水电费也所剩不多,数据库中的文献资源有20多万册,大部分都是时期的旧书,搬家的时候仍然放在市中心的老馆旧址处,基本上没有阅读的价值,没有持续的文献资源更新,就无法吸引读者产生服务效益。因此,负忧图书馆目前的境况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必须依靠当地的图书馆协会的专业指导。最好的解决方案是负忧政府能够将国家下拨的条块不同渠道的资金进行整合,组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专项经费,与市图书馆签订委托协议,成为市图书馆的分馆,借助市图书馆的专业化平台逐渐发展壮大,在负忧图书馆做大做强之后,将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文化服务中心、村级文化室和农家书屋进行功能和经费整合,实现各级各类文化资源共享,让乡村居民切实享受到国家和政府的政策优惠。
2.3社会自治型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的阅读难问题,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提供政策、资金、专业技术的支持,力争让阅读成为农民的一种习惯,从要农民读书转变为农民自己需要读书。当各种途径搭建的平台让农民阅读成为可能之后,农民自发组织的读书会、致富信息交流会、娱乐健身交谈会等将成为社会自治型农村图书馆阅读服务体系的主要模式。
当然,为乡村提供公共阅读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相对于城市而言,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精英和技术能手等社会自治力量的重要源泉流向城市,农村逐渐演变成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386199部队,农村社会自治资源匮乏导致村级组织虚化和空壳化。国家逐年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的力度,城乡一体化文化发展机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到知识工程的农家书屋建设,从文化服务中心到综合文化站的达标建设,每一项工程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关心农民、关注农村、关怀农业的惠民情结,但是当我们深入农村之后才发现,上面的千条线到下面却找不到描绘农村发展蓝图的穿线人。
乡村治理体会范文4
近年来,黑龙江省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机合作社成为重要的农业经营主体,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伴随着农机数量的迅猛增加,与农机有关的事故也在不断地增长。但当前落后的事故救助手段和缺失的灾害损失补偿机制,使农机合作社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何利用农机保险化解风险就成为我省农机合作社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黑龙江省农机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与保险意识差影响了市场对农机保险的有效需求
一是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近几年,黑龙江省的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长,但相对而言仍然增长缓慢,农民资金缺乏是导致农机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二是农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农机保险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不需要购买农机保险,或者即使有购买农机保险的想法也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或者因为侥幸的心理而最终没有参保。三是由于农业生产往往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很多时候农业机械都是处于闲置状态,部分农户认为自己的农机不会出现事故,缴纳保险费就是一种浪费。四是由于近年的劳动力输出较多,留守的老人与儿童对于农机的购买、操作和维修有一定的难度,减少了对农机的购买,也间接影响到对农机保险的需求。
(二)农机保险整体利润偏低影响保险公司承保的积极性
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机保险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农机保险金额小、机具分布广,由于农机合作社多分布在乡镇的农场,商业保险公司在乡村普遍还不能设立服务网点,保险公司的经营工作难度较大,业务开展成本高。同时,农机事故勘查定损专业性更强,保险公司缺少技术人员和力量,无形中给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增加了成本负担,而承保和理赔质量还无法保证,就更加难以让农民信服。另外,农机保险属于政策性险种,因具有公益性而保费价格较低,在没有形成规模的情形下,保险责任范围又相对狭窄,从而投保率较低,最终导致整体利润偏低,保险公司承保经营的积极性较差。
(三)农机保险的经营体制与运作模式不规范
一是农业保险的经营运作涉及多个部门。农业保险的经营运作相对复杂,保险公司办理业务时需要各级政府相关机构和专门部门协助办理,但是由于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费用支付模糊等问题一直影响着农机保险业务的正常开展。二是依靠农业保险公司现有的组织机构网络,对于像黑龙江省这样地域分散、数量众多的农机保险业务而言是很难做到的,提供有效的承保、定损和理赔服务是很不现实的。三是农机保险在运作上一般鼓励采用“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的原则,但是具体的业务操作、经营运作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体系责任不够明晰,具体谁来监管、如何监管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农机监管制度不完善
目前,省内的农机监管制度还不完善,很多农机都是无照无证无保险的农机。虽然国家发改委早在 2005 年就公布了规范农用车的相关通知,但由于黑龙江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警力不足,还做不到对乡村道路安全和农用车辆进行细致的管理,再加上农机管理部门又无权管理,许多农户为逃避税费等诸多原因不上牌照,使得部分农用车监管出现空白,从而埋下安全隐患[1]。
(五)农机保险政策体系不健全
一是农机保险在相关立法上还存在空白。作为农业保险的子系统,法律的缺失给农机保险的保费补贴政策、理赔政策等的稳定性、持续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二是政府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由于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的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的经验不足,没有完善的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进行农机界定工作和监管工作会有点力不从心。三是农机保险的税费减免政策不清晰,落实不力,包括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等的工作都会对农机保险带来影响[2]。
二、黑龙江省农机保险支持农机合作社治理机制完善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
应充分认识到农民才是农机保险的主体,因此,要加大农机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的保险意识。农机管理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帮助农民认识到参保是一种互助互济、自我救助的行为。依托全省农机监理系统现有的服务体系和人力,充分利用农机年检、技术培训、防灾防损宣传等机会,对农民宣传推广农机保险;保险公司也可现场为农户办理保险手续,节约人力资源和成本。这不仅方便了群众,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促进农机监理业务的发展。其次,通过媒体农机政策性保险信息,向农户免费发放各类宣传材料,扩大农机政策性保险影响力,并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展上门服务,在年检、农机补贴发放的同时办理保险业务,并要让农民懂得承保与理赔、防灾防损等保险知识。再次,要让农民知道保险并不是乱摊派、乱收费。通过宣传和报道体现农机保险的优势,让农户了解保险知识,提高参保意识[1]。
(二)体现政策性保险优势,加大政府的补贴力度和水平
国外的成功经验主要集中于通过贷款贴息、减免税收、风险补贴等方式直接补偿,或者通过发展涉农保险业务、贴补保费实行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进行间接补偿。黑龙江省政府一是要加大对农户参与农机保险的补贴力度,对不同保险项目采取不同的补贴方式,激发农民投保的积极性,重点支持农业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二是对开办农机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免收营业税和一定比例的所得税。由于农机保险本身的利润就很低甚至是亏损,应按保费规模对经营此类业务的保险公司提供经营管理费补贴,有利于保险公司对于农机保险项目的开发,促进农机保险的发展。三是给予开办农机保险的保险公司一定优惠政策和优良的政策服务,如对一些投资项目、业务等给予支持。省政府应将农机补贴直接以农业补贴的方式下发到基层政府,由基层政府给保险公司直接补贴。此外,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提高补贴强度,支持各地试点开展农机保险业务[3]。
(三)创新农机保险经营体制,改革农机保险运作模式
农机保险属于政策性保险,若商业化经营将导致保险难、理赔难,很多农民对商业性的农机保险都会敬而远之。一是创新农机保险的经营体制。农机保险不是保险公司一家的事,要由政府、农机监理部门、农机安全协会与农民的共同参与与管理。二是改革农机保险运营模式。如创建政策性保险公司,专门经营相关农业保险业务;或者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营农机保险业务,由政府给予相关补贴。三是积极扩大保险覆盖面。既要对新农机承保,以后还要逐步把旧农机、小农机覆盖进来。四是拓宽保险业务范围。既要加大承保责任范围,向农民进行相关政策倾斜,还要逐渐把跨省农机作业事故保险考虑进去。
(四)保险公司加大业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农民投保
一是加大产品创新。如农机机身损失保险和驾驶人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公司应在产品设计时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在总体保费水平较低的同时,设计多档费率,由农民自己选择相应的农机保险。引进无赔款优待制度,对上一保险年度不出险的农民给予费率优惠,对出险次数较多的则上浮保险费率。二是加快理赔效率。实行救援先行、补偿跟进,市、县两级农机监理所、站初步定损,相互协作、互助监督的管理机制。三是采取通融赔付方式。作为政策性的农业保险,为鼓励农民积极参保,在一定程度上向农民进行政策倾斜,保费少,赔付高,让农户实实在在体会到参保的优越性。四是加强相关岗位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管理体制,对省内各县市区农机服务及保险服务人员进行不同岗位和不同内容的业务培训。五是开展防灾防损服务。由专人深入乡村,配合相关部门在农闲季节对农户进行农机技术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学习,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农机事故损失[4]。
(五)完善农机监理工作,强化保险运营组织的建设与管理
省级农业部门要解决农机保险所要依据的法规问题,引导险企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制定农机保险条款,使农机保险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要求农机部门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促进农机保险工作的开展。强化与公安交警、安监等部门的密切合作,联合开展乡村道路及重点区域农机安全监管,有效消除农机安全隐患。强化为农服务措施,组织开展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及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提升农机救援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农业保险基层运营组织的建设和管理,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为农户提供咨询、投保、理赔等一条龙服务。尝试启动省市县三级农业保险的联保机制,扩大统保范围,扩大承保面,增强经营机构抗御和分散风险的能力,实现农机保险与安全管理、风险防范、损失补偿的结合[5]。
乡村治理体会范文5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华能的一贯追求,是在对电力产业特点、企业自身发展前途、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使命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作出的必然选择,也是华能积极践行“三色公司”使命,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此次公开《可持续发展报告》不仅表明了华能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事业心和国际视野,还充分体现了华能主动融入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智慧和勇气。此外,向利益相关者全面展示了华能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和实践,不仅提升华能的企业形象,还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我们深感:这是华能从优秀到卓越的历史飞跃!
华能小湾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局是华能集团的一个在建企业,在华能澜沧江公司领导下,从培养责任文化入手,使《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战略构想在小湾工地落户扎根。
小湾水电站水库总库容149亿m3,设计坝高292m,设计6台单机为7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作为一项建设工期长、工程建设复杂的世界级系统工程,如何落实安全、环境、经济、社会四个方面的责任,《报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安全战略目标
努力实现员工无违章、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追求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安全生产的灵魂是责任。自2004年7月份以来,小湾工地连续40个月未发生施工安全责任事故,未发生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的责任事故,保持了安全生产“零”死亡事故并创历史新纪录。
充分分解安全责任,使之形成三级管理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安全责任贯穿在日常工作中,贯穿在每位员工的血液中。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实现“日巡视、月检查、季考核、年评比”这些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形成不断创新的安全文化,目前,预知危险源管理体系已在小湾工地扎根,安全管理的前沿不断拓展,安全管理思路不断创新,为安全施工保驾护航。
节约环保战略目标
到2010年,华能集团所有企业达到节约环保型企业标准的要求,各项能源、资源消耗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小湾电站开工之初,我们就把“来时一片绿地,去时一片芳洲”作为行动指南,坚持环保水保工作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电站在建设期间和运行以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通过水电资源开发,再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目前,小湾水电工程水保、环保投资已超过2.1亿元,绿化面积共计25万多平方米、植树5万多株,建成12个一期治理弃渣场、5个二期治理弃渣场,左右岸修建了总长60多公里的主排水渠并保持畅通,在电站中心医院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对生产、生活污水集中排放。通过各种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施工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3万m2,恢复森林植被368万m2,植被覆盖率达45.06%,减少新增水土流失80%以上。小湾工区的安全、环保、水保工作已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已初现“花园工区”、“生态工区”面貌。
经营战略目标
到2010年,华能集团装机容量超过8000万千瓦,煤炭生产能力超过5000万吨,总资产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在国内发电企业中率先进入世界企业500强。
截至2006年底,华能集团总装机容量为5718.5万千瓦,要实现到2010年达到8000万千瓦的目标,小湾水电站4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不断优化工程进度,将小湾水电站发电计划目标由原来的“1+2+3”(2010年1台机组发电,2011年2台机组发电,2012年3台机组发电)调整为“2+3+1”,再进一步调整为现在的“2+4”(2009年2台机组发电,2010年全部6台机组发电)发电方案。目前,我们已成功实现了提前一年截流、提前9个月浇筑大坝混凝土,为确保小湾水电站2010年6台机组420万千瓦装机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责任目标
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和华能实际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积极处理好公司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做到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地人民。
小湾电站地处的大理州南涧县和临沧市凤庆县均为国家和省重点扶持的山区民族贫困县,为切实做好帮扶工作,努力做到从当地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事做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实在在的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深入调研和沟通,在当地政府、群众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最终达成了既能反映我们企业与两县的共同意愿,又能满足当地群众的强烈要求的创建共识:帮扶工作的前4年,以切实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为重点,创建方向主要为学校等公益设施建设、农村人蓄饮水工程建设及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在生产发展条件具备了一点基础后,后4年创建方向主要为产业扶持,积极推动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发展。
在华能集团“百千万工程”启动后,大笔的出资金额加速了山乡巨变。就以小湾电站驻地两县的财政收入来说,凤庆县小湾镇2000年财政收入是95万元,2005年已增加至260万元;南涧县的小湾东镇2000年的财政收入是205万元,2005年已增加至1049万元。南涧县2002年小湾电站建安营业税收161.26万元,自从2002年小湾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向南涧县缴纳的建安营业税收几年来都维持在2000万以上的水平,2005年为2656.8万元,2006年为2036.9万元,2007年截至目前已完成1865.3万元!
小湾电站的建设带动了地方建材、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电站工地两岸的小湾镇和小湾东镇经济增长更是突飞猛进。在小湾建管局帮助和支持下,南涧、凤庆两县在小湾工区左、右岸建起了一定规模的集贸市场,现在每日都有当地群众在此从事肉食和蔬菜等经营,餐饮、修理、住宿等一些服务行业全面展开,还为移民集中建盖了宽敞的住房,提供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城镇化进程,加速了周边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使地方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
小湾地处澜沧江与黑惠江交汇夹角,座落在一个相间分布的断裂带上,山高坡陡,水资源匮乏,村民之间的水源之争愈演愈烈,根据此情况,我们逐步开展了一些农村人蓄饮水工程建设项目。多年来,我们在南涧、凤庆县小湾工程施工区周边的新龙村委会、蕨菜村委会、箐头村委会、小湾村委会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7项,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中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使施工区周边744户,3440多群众从中受益,还解决了138亩水田灌溉问题。
下一代的教育事关重大。近年来,我们完成了捐资建设中小学及校舍修缮改造8项,分别在南涧县和凤庆县援建了一批中小学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给学校添置了一批教学、体育等设施,较好地改善了当地部分学校的教学、办学条件。开展乡村教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仅2007年计划培训710人。各项目的实施已累计完成扶贫项目投资488.7万元。
同时,结合地方政府村委会建设,整合地方医疗、文化资源,2007年计划完成5个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工作,改善当地医疗条件差,群众就医困难问题,还资助10000名困难群众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如果不在这里建电站,也许再过50年,这里还是依然荒凉。”这是南涧县一位政府官员的由衷之言。尽己所能地造福当地人民,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真心地希望:在小湾,每道起伏的山坳里,都充满着文化和先进文明的气息。
亲眼看到世界高拱坝小湾大坝的身姿已逾百米,每天都在节节攀升……这一路走来的风雨中,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和谐共建的精神是小湾建设者的魂魄所在,在工区内精诚团结的合作精神使我们战胜了罕见的困难;在工区外,和老百姓亲如一家人的相处使我们的维护稳定工作拥有了强大的力量源泉。
乡村治理体会范文6
一、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
林区是一个集自然保护区、资源富集区、生态脆弱区和国家级贫困区于一体的特殊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存在城乡二元矛盾突出、农村生产力低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等普遍矛盾外,还具有与平原地区和普通山区不一样的特点。
(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保护,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林区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也是全区上下的首要职责。为了加强保护,林区所有的建设与开发,都要以加强保护为前提,都要服从于保护大局,不利于保护的项目不能上、不利于保护的产业不能建、不利于保护的工作不能做,开发与建设受制于保护的约束十分明显,农民的损失得不到补偿。每年因为动物损害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就达300多万元,但由于保护工作的需要,在有矿不能挖,有树不能伐,有药不能采,有兽不能猎,导致处于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尴尬境地。
(二)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可持续增收难度大。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的耕地多为坡耕地且相对分散,土壤贫瘠,地力差,保水能力弱,自然灾害频繁,农民抗御灾害的能力差,往往是靠天吃饭。受传统观念和地方习俗的影响,农民多种植玉米和土豆,养殖生猪和山羊,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生产方式比较粗放,规模程度不大,产业化水平低,具有品种多、规模小、数量少的特点。近年来,林区各级政府虽然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新品种,引导农民种植蔬菜、干果和药材等多经作物,但受季节、交通、信息和市场价格的影响,收效甚微。同时,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入,我区继续依靠国家政策性补贴、农产品价格上涨、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发展劳务经济来促进农民增收越来越难,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形势非常严峻。
(三)山大人稀、居住分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巨大。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4人,的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9人,且大多数农民都散居住于高山或半高山,户与户之间距离遥远,解决他们的“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九湖乡东溪村一条村级公路就长达31.5公里,需要建设资金945万元。下谷坪土家族乡的相思岭村仅有497人,是我区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如要解决其交通问题,需修建一条15公里的公路,按照交通部门的规划设计,需要资金657.3万元,该村人平1.32万元,建设成本十分巨大。
(四)金融体制不顺,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由于特殊的管理体制,的金融部门多归市的金融部门管理,致使我区的金融服务功能淡化,农民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农业生产缺乏资金支持。年,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1亿元,而各项贷款仅为2.27亿元。同时,林区财政十分困难,区级财政每年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十分有限,导致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五)农民思想封闭,小富即安思想严重,民主法制观念淡漠。由于自然条件、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若干历史原因,加之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我区绝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高,进取精神不强,“等、要、靠”思想严重,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见小利而不顾大局,缺乏一种长期发展的全局观念,思想意识难于统一,聚集动力弱,商品经济意识不强,小富即安,温饱而足,民主法制观念淡漠,封建迷信思想依然存在。
(六)村级债务繁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班子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不强。截止目前,我区村级债务高达1133万元,村均负债17.7万元,农民人均负债236元,同时,我区大多数村没有村办企业,大多属于“空壳村”,无力化解债务,村级运转全靠财政补助支撑。据统计,我区56名村支部书记,最大年龄的5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有8名,占14.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23名,占41.1%。在1258名建制村党员中,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党员300名,占23.8%;36岁至45岁党员234名,占18.6%;46岁以上的党员724人,占57.6%。大专及以上学历34名,占2.8%;初中及以下学历996名,占80%。
二、山区新农村建设应按城乡一体化的理念予以推进
在像这样的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现代经济社会形态转变,努力做到“四联”。
一是发展规划城乡联结。统筹城乡规划的关键是对城镇、乡村空间进行合理界定,强调城镇、乡村空间各自的完整性和融合,进一步明确功能区域,形成层级明显、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特别是要完善各种层次、种类的规划,如土地利用规划、旅农林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城镇建设规划、生态移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特别是城镇、集镇、中心村、生态移民小区等要规划好发展空间,注重环境承载能力,控制规模和人口数量。
二是主导产业城乡联动。我们采取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和据点开发、轴线延伸、网络发展的开发模式,根据优势区位,培植增长极点,通过各个极点的扩散和辐射作用形成产业带,促使各个产业带相互交织形成网络。的产业发展存在东西南部分差异特征,东部远离保护区,矿产、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我们在此兴办磷化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矿电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合理开发利用矿产、水电资源。南部和西部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大力发展“旅农林”生态经济产业链,以旅游带动农业和林业,探索“景区带动型”、“公司+农户型(林场型)”、“旅游协会+农户型(林场型)”、“综合开发型”等多类型旅农林发展的新模式。同时,积极鼓励城里人下乡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和生物工程,鼓励乡下人兴办旅游农庄、进城务工,促进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转型。
三是公共服务城乡联通。完善农村社会事业的资金投入机制,逐年提高财政在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比重,并因地制宜,在财税征收、投资金融、土地使用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各界、企业、个人等共同参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优化城乡社会事业的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以居住集中点为中心,健全完善城乡道路、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增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加强农村学校的软件配置,制订城乡教师的交流机制和鼓励、奖励师范毕业生、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的办法,提升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健全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为主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确保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创新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的运行机制,着力推进农村康居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居民并不感觉到比城里人差。
四是社会保障城乡联体。从统筹城乡医疗、养老、低保入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医疗保障首先是整合机构。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和城镇职工、居民医疗合作管理办公室合并,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其次搞好衔接。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完善衔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政策体系,并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制度。第三是扩大覆盖范围。将全部城镇居民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养老保险逐步从城镇向农村延伸,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农村全覆盖,最终促进农民由土地实物保障向社会统筹保障转变。同时,关注弱势群体,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三、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体会
(一)必须靠规划引领。我们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全区“”总体规划,组织工作专班科学编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形成生态环境优越、产业布局合理、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格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新发展。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拓宽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领域。以民主和谐的社会管理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保障,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乡村治理新机制和乡风民俗新风尚。另一方面,编制村庄规划。根据各村的地位条件、经济基础、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等要素,创造性地为每一个自然村庄搞好规划设计,使全区66个自然村做到了一村一景。
(二)必须靠榜样带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群众的思想通了,但在“怎样建”的问题上,其态度往往还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让群众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照着学的榜样,考虑到户与户之间的情况不同,我们指导村两委先发展一批示范户。以筛选出来的农户为突破点,组织他们参观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回来后发展成示范户,以此来带动全村农户参与学习乃至主动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同时,我们还将松柏镇松柏村、木鱼镇木鱼村两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组织农民代表、村干部到示范村参观学习,把示范村建设的经验做法教给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