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辨识管控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辨识管控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辨识管控方案

风险辨识管控方案范文1

为贯彻落实《教育系统构建“六项机制”强化校园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重心下

沉,坚持分级管控、分类实施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落实开展校园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

责任“六项机制”建设,有效提高风险预防处置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学校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提升学校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在全面编制完成各级各类学校风险点清单的基础上,科学核定风险级别,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保持校园安全稳定。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起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推进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有效促进校园安全科学管控,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安全风险防控,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校园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体系,提高学校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二、工作原则

(一)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二)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是指按照安全风险点的不同风险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三、职责分工

学校作为安全风险管控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校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防范和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全面负责。学校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责任制,明确各岗位风险管控的责任人、明确责任范围等内容;

2.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关资质或教育主管部门审核认可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对校园及周边进行风险辨识工作,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形成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

3.编制本校安全风险点名册,并根据风险等级、管理和环境评估状况,提出管控措施;

4.学校应当在存在风险的位置、区域,设置明显的告知标志,将风险基本情况、危害特性以及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本校师生和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5.学校应当制定风险巡查制度,明确各风险点风险巡查责任人,对存在风险的环节、物等安全状况进行巡查,建立巡查档案;

6.学校应组织制定并对教职工进行岗位风险培训,使其了解风险的危险特性,熟悉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

7.对学校存在的风险实施动态化管控。因设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原因,致使安全条件有较大改善的,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级别。

四、学校安全风险级别划分标准

学校安全风险指的是学校可能发生危险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组合。

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I

级、II级、

III级、

IV级、

V级。

I

极有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极高

II

很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较高

III

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偶有发生;评估范围未发生过,但类似区域/行业发生频率较高

IV

较不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偶有发生

V

基本不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极少发生

作为安全风险管控至关重要的是要认清风险,找准危险点。学校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就是针对学校制度管理、人员素质、设施设备、环境和教育教学活动等项目进行辨识与评估,认清风险,找准危险点,采取预防措施或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限度。

五、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针对学校事故发生规律和季节性特点,采取调研商谈、第三方参与、专家论证等形式,找准安全风险点,实施超前预判。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风险预判,并建立重大安全风险工作台账。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成立工作小组,收集和研读相关资料,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本校及周边概况,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

(二)实施阶段

依据风险分级评估方案,组织安全、管理、技术、设备等技术人员和专家(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技术机构),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突出本校设备设施、施工场所、操作行为、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重点部位和环节,全方位开展排查,了解学校各岗位、部位、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学校安全管理现状、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状况,汇总、分析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分析研究制定本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

(三)编制分级报告阶段

在前期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排查和预判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并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影响特别重大(5)

、影响重大(4)、影响

较大(3)、影响一般(2)、影响很小(1),编制本校风险五级分级报告,根据风险等级、管理和环境评估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议。

(四)管控与警示

学校针对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建立管控手册,确定各级风险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告知风险管控职责,并在重点区域设置风险警示牌。

六、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按照工作原则,对分析预判存在的安全风险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1.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处室组、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校一册”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学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位教职员工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见附件2),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险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关单位。

3.排查消除隐患。学校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风险隐患排查

风险辨识管控方案范文2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专业的服务机构或者经济组织来完成的一种经营策略,以达到降低成本、强化核心竞争力、分担风险的目的。业务外包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点,本文旨在分析经济新常态下电网行业业务外包模式存在的风险,并探讨相应的管控措施,为成功实施业务外包规避风险。

[关键词]

电网行业;业务外包风险;风险管理

1深刻解读,从研究背景找寻关键驱动

一是战略优先,内因外力驱使提高核心竞争力。随着中国发展的经济新常态、依法治企、深化改革等社会趋势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等战略发展,电网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及新挑战。业务外包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策略,实施业务外包,将非核心业务转移出去,借助外部资源的优势来弥补和改善自己的弱势,从而形成并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向着业务更精、更专方向发展。二是前瞻预防,系统设计风险的先期预防管理。安全可靠运行是电网行业的首要要求。电网企业的各个业务单元,在业务外包的策划及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退出阶段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巨大的业务外包风险。在充分调研国内外、行业内外业务外包风险管理的经验基础上,运用既科学先进又成熟成功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机制,将业务外包风险控制在“未病”状态,对电网行业业务外包的成功推进具有领航效应。三是问题解决,配套完善切实可行的体系机制。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整合外部优质资源,规避所有风险,仍然存在许多风险需要辨识、评估及控制。业务外包是促进企业发生重大变化的催化剂,因此需要企业在开展业务外包的同时,不能以包代管,必须结合业务特性,梳理、分析电网行业业务外包风险,并建立配套完善的、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机制,为电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及业务外包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2切中肯綮,为业务外包风险管理提供方法理论

为了全面管理业务外包的风险,本文从风险管理的经典理论、法律及行业文献、标杆企业成功案例和企业实际等方面,结合精益管理工具FMEA等,经过大量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等,萃取风险管理成熟成功的方法论及最佳实践,引导并规范公司相关风险管理模式在业务外包过程中向外包单位延伸。第一,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双双纳入其中,它是一个多向的重复性过程,任何组件的失效都能够且确实对其他组件造成实质性的影响。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由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共同组成,并贯穿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之中,成为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第二,《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等电网行业内外的政策相继出台,对业务外包的风险管理进一步指明方向。第三,针对业务外包开展成功的标杆企业,包括通信、电力、石油、化工及电子和汽车制造等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进行了调研分析,以掌握风险管理方法理论及政策制度在企业的实践运用情况,为实际运用奠定基础。第四,通过综合调研、专题调研等多种方式,在不同组织层面、不同职能及不同试点单位,充分了解电网行业的业务外包风险管理现状,总结归纳好的方面予以推广,明确界定需要改进的方面予以防范。整合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相关法规及行业文件、标杆企业最佳实践及全方位调研等理论依据构建业务外包风险管理机制模型。

3操作落地,整合理论实践形成操作流程

为使业务外包风险管理得以操作落地,整合COSO风险管理框架、《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等相关体系及政策等,制定了电网行业业务外包的风险管理操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管理目标。开展业务外包风险管理要努力实现战略目标、合规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和减灾目标的落实。第一,应确保将业务外包风险控制在与总体战略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不能仅为解决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企业长远规划。第二,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框架范围内规范加强风险管控是业务外包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第三,确保企业与承包单位之间就风险管控的措施得到真实、可靠及有效的落实,及时了解承包单位的意见和需求,并把企业的各个政策对承包单位进行公开、透明地宣传,消除沟通不畅带来的不良因素。第四,确保企业业务外包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措施的有效执行,确保外包风险管理机制进入一个连续不断、循序渐进的累积、改进和提升的良性循环,确保经营管理的有效性。第五,确保企业建立针对业务外包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等遭受重大损失。二是开展风险评估。明确业务外包风险管理目标后,企业应对收集的业务外包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外包业务管理措施及其重要流程等进行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第一,开展风险识别工作,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是否有风险,有哪些风险,企业应当重点关注并识别与电网行业业务外包紧密相关的风险。第二,开展风险分析工作,是根据外包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危害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和主次,以有的放矢地制定外包风险管理措施。基于电网企业精益化管理的成功实践,采用失效模式分析(FMEA)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它是基于数据分析的风险防控方法,目的在于识别及评估一个业务(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影响,分析如何消除或减少潜在失效的发生,并找出改善措施。计算方法为:风险度(RPN)=严重程度(SEV)×发生频数(OCC)×探测度(DET)。第三,开展风险评价工作,是根据风险分析得出的风险度值(RPN),评价该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等,SEV大于等于8或RPN大于等于280的风险项目是高风险,RPN大于等于120且小于280的风险项目是中风险,RPN小于120的风险项目是低风险。三是采取风险控制。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业务外包工作目标,确定合适的业务外包风险的总体策略及具体措施,并确定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等的配置。第一,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根据业务外包的工作特性,分别采取规避(终止)、减少(控制)、分担(转移)、接受(保持)四个策略(如表1所示)。第二,实施风险管控方案。企业应根据业务外包风险采取应对策略,并对每一项高风险及中风险制定具体解决方案,包括风险管控的具体目标、组织领导、管理方式及业务流程、所需条件和手段、风险事件应对策略及具体措施、人财物的资源配置等。风险控制应满足合规的要求,坚持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平衡的原则,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各个管理及业务流程,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方案,并配以相应的程序和政策。四是实施监督改进。企业应以业务外包的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为重点,定期对各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的业务外包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检验,要根据风险管理手册中的风险应对策略进行评估,对跨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控方案进行评价,提出整改建议,出具评价和建议报告,及时报送企业高层或分管风险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内审部门应至少每年一次,对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开展业务外包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及工作成效,进行监督评价。

4结语

随着电网企业内部依法治企和电力体制改革等趋势发展,外部业务外包市场的逐步成熟和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化、深化,业务外包将逐步成为电网企业的常用经营策略,同时业务外包也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必须采取预防措施管控各业务单元、各阶段及各环节的各类风险,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业务外包的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明确相关部门和监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强化业务外包的全过程监控,防范外包风险,充分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支持电网行业实现业务发展的集约化、体系化、法制化及精益化。

作者:袁翔 吴悠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S].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S].2010.

[3][英]保罗•霍普金(PaulHopkin).风险管理:理解、评估和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M].第2版.蔡荣右,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4]白世贞,国彦平,陈化飞.服务外包业务管理流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5]马林,何桢.六西格玛管理[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风险辨识管控方案范文3

关键词:煤炭业;公司内部;风险控制;A煤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和不断发展,“风险”越来越成为企业和人们关注的焦点。企业的更新技术改造以及产业化的不断升级不断推进着煤炭企业的资源整合工作,这对于煤炭业而言,可以说既有很大的机遇也有挑战。但是,目前煤炭行业越来越向规模化、市场化、自主化靠拢,并且矿井采掘的难度加大以及深度加深,煤炭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尤其自2012年以来,煤炭行业始终呈现出持续低迷的状态,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煤炭企业,它们面临的风险以及企业自身的组织管理备受人们关注。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如何能使自身更加有效地进行管理与风险。

一、A煤业概述

A集团作为一个老牌煤炭企业,是一个国有独资公司,成立于1995年10月。其以煤为基础,铁路、港口等与煤化工为一体,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主要经营国务院授权范围内的煤炭开发、国有资产等资源性产品,进行电力、港口、煤化工等行业领域的投资。

二、A煤业集团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分析

(一)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作用是为了明确管控对象。A集团开发了一套信息化软件,用来对现场查出的危险源及时录入系统并反馈给被检单位。

缺陷:危险源的产生有76%的原因来自于人员本身,A对于危险源的辨识是来自检查人的检查及录入系统。如果检查人没有正确意识到危险源或者没有及时在系统中录入危险源,则会导致后面流程的不正确性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管控重点。一般在煤矿企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管理人员因为急需相关信息而导致的差错、没有合理的估计相关人员对自身岗位的胜任能力等。评估风险的时候要合理量化风险评估。

缺点:风险评估是由风险发生的几率及风险导致的损失组成,在A的风险评估表中关于损失只提到了人员伤害程度及范围,这是关于安全风险的范畴,但没有涉及到比如对于环境的破坏程度这种环境风险的损失。

(三)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

目的是为了明确管控依据和落实管控责任。

缺点:对于管控责任的模糊,在通过与煤矿企业高中层管理者以及各部门相关业务人员的访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煤炭企业的管理层中尤其是其中的中层管理者对于企业风险管理方面还不够深入,尤其在战略风险管理方面,极为缺乏。煤矿企业人员对战略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解和风险管理理论所要求的“业务层是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相违背。

所以,在上述错误的理解下,一些业务部门在可行性分析报告、预测以及项目立项等方面,存在论证不足和理解不透彻,忽视或者隐匿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给企业以及整个管理层的决策埋下了隐患。

(四)执行标准和措施

由于煤矿企业资源不共享,导致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当一个业务流程或一个战略风险事项涉及多个部门或者需要跨部门处理时,如何获取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也存在一些问题。煤矿企业目前已有一些风险管理体系的子系统在发挥作用,在风险管理子w系分别运作,各自发挥作用,职责之间存在重叠、漏项,尚未全面、有效、共同发挥作用。

三、完善A风险预控管理系统

(一)煤矿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规划

对煤矿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制定煤矿企业在4-6年内建立健全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计划,在遵循平稳过渡的原则下,努力开展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风险管理总目标。

煤矿企业在建设其风险管理系统时,必须遵循平稳过渡、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原则,以保证其他各业务的正常运行并达到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总目标:

1.通过确保煤矿企业的总体经营活动能够遵循内外部相关规定,从而达到合规性目标。

2.创建煤矿企业风险管理的整体氛围和意识。

3.建立煤矿企业的战略风险管理系统时,在企业内培养一支知识水平高的、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

(二)基于内控的煤矿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

由一个相对静态的专业人员、组织架构、风险管理文化以及组织制度系统等和一个相对动态的风险管理过程组成的煤矿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主要由风险判断、标识风险、风险评定排序以及转移风险等组成。

(三)煤矿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成效

煤矿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应能在稳定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资产的安全管理以及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成本,从而为形成煤矿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保障,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开辟道路。

1.减少企业的成本提高预期收益

煤矿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可以为煤炭企业的中高层决策者提供依据,能让他们准确的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机会,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防患于未然,转被动为主动,从事后改正到事前预测,促进整个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2.不断促使煤矿企业合规发展

针对煤矿企业面临的不同风险,可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在煤矿企业面临一般的风险时,提出波及面小、针对性强、见效快的解决方案,既能够防止过多矫正,又能“药到病除”,最大限度的保证煤矿企业维持正常运转;在煤矿企业面临相对严重的风险时,根据煤矿企业的自身特点,找出符合企业风险能力的解决办法进而最大可能的降低企业的负面影响,促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明确基于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目标

明确煤矿企业的控制目标是完善基于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建立煤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管理的核心。

4.提高风险评估的程度

很多企业发生的风险有时候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尽自己所能预测出企业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并识别出可以采取的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而把企业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5.成为煤矿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安全的、合规的以及收益机会更多的保障,从而降低煤矿企业风险的成本和损失。

四、结论

在风险管理制度逐步推行的现在,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其实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以及本行业的特点,结合企业内外部条件以及市场环境建立一个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而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A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系统,公司员工的风险意识非常淡薄。一方面,人力因素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各部门人员缺乏基本的技能培训以及风险意识,所以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加大对员工的专业能力的培训,提高人员风险意识,员工自身也应当定时对自我进行评估,及时发现自身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煤炭企业应首要关注安全风险,市场及政策得变化对企业的经营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2012.财政部首提从价计征煤炭资源税渐行渐近[J].煤炭经济研究,9:32.

[2]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国总会计师,2010.

[3]陈芳,徐良虎.2009.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体系[J].会计之友.10:71-73.

[4]冯淑文.煤炭行业内部控制研究[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

[5]官峰.2007.内部控制理论若干问题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04:38-45,

[6]郭琳.COSO框架下的风险评估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7.

[7]韩洪灵,郭燕敏,陈汉文.2009.内部控制监督要素之应用性发展一基于风险导向的理论模型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8:73-81.

[8]何威风,朱莎莎.2008.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来自国储铜的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2:24-25.

[9]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M].电了工业出版社,2008.

风险辨识管控方案范文4

关键词:风险预控 施工 火电

1 概述

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建筑安装总承包壹级施工企业,主要从事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常规岛及大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自2005年以来,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公司将重大风险分级预控思想贯穿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完善,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重大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机制,建立了对高危作业预控的标准化。在施工规模不断扩大、项目增加的情况下,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的状态。截至2012年连续8年未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局面的长周期保持,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基础和保障。

2 实施重大风险作业预控标准化的背景

2.1 适应建筑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

2.1.1 自投招标法实施后,电力建筑建设项目投标标段划分往往按照功能或单位工程整体划分。西北电建四公司作为电力土建施工企业,存在先天资质缺陷,只能参与土建标段的竞标和施工。因此,自2005年开始,西北电建四公司施工项目集中在火力发电厂烟囱、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输煤系统、火电厂主厂房建筑等单位工程施工上。加之中标工程利润的微薄,要确保公司的生存发展,只能通过增加承建工程数量,增加产值规模来确保公司正常运作的利润、资金需要,项目总价从一亿多到几百万大小不一。

2.1.2 施工周期的不断压缩增加了安全风险。近年来,火电建设项目在管理上主要呈现“两高、两低、一快”的特点,即:标准高、要求高,价格低、利润低,进度要求不断加快。形成很多反常规的施工工序,立体交叉作业增多。同时,严苛的工期要求,导致现场人员数量超常规增加和频繁流动,进一步增加了施工风险和安全管理难度。

2.2 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2.1 管理对象发生了变化。一是用工形式变化。由以前的以自有施工队伍为主,分包方作为补充,逐步转变为公司自有队伍、分包方并重的组织形式。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承建项目和产值规模的扩大,分包方将逐步成为公司项目施工的主体力量和安全管控的主要对象。分包方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力差,间接增加了项目的安全管控的风险和压力。二是作业人员素质发生了较大变化。分包方大量使用的短期农民工代替了公司以往的长期合同制协议工。这些施工人员大多昨天才放下锄头,今天就扛起了钢管,拿起了焊枪,安全生产的意识和技能与长期合同制协议工存在很大差距。随着建筑市场劳务价格信息透明,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也成为建筑市场存在的普遍问题。

2.2.2 施工机械的现状。随着项目的增多,企业自有施工机械、料具不能满足项目现场施工需要。施工现场企业自有机械、企业外租机械、分包方自机械、分包方租赁机械多种机械管理模式并存,机械安全管理的多样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2.2.3 规模扩张导致管理能力稀释。随着承建项目增多,项目各类管理人员的需求增加,企业原有的管理能力被不断稀释,安全专业管理人员年轻化趋势明显,部分新进安监人员缺乏施工经验和风险辨别能力,造成对现场存在问题的洞察力不够、敏锐度不高。

3 重大风险具体做法

3.1 确定重大危险作业项目 西北电建四公司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其所承建的项目作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确定重大危险作业项目,重大危险作业项目又根据控制的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一级为公司进行控制的项目,二级为专业公司、施工项目部进行控制的项目。

3.1.1 确定重大危险作业项目原则。西北电建四公司承建的火力发电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为高处作业,火力发电厂工程绝对大多数为特级高处作业,在判定重大危险作业项目时,公司按照以下原则进行:①容易造成3人及3人以上的人身伤亡的作业项目。②受机械、人员、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作业项目。③本单位、同行业曾经发生过事故的项目等。

3.1.2 一级重大危险作业项目预控范围。①火力发电厂主厂房工程。a大型起重机械的拆除;b屋架吊装作业;c桁架跨空连接作业;d大型输煤栈桥吊装等。②火力发电厂烟囱工程。a操作平台、提升平台系统的拆除;b施工升降机拆除;c筒身外爬梯的安装及航空涂料的涂刷;d烟囱钢内筒顶升安装等。③火力发电厂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工程。a冷却塔淋水构件吊装;b孔井架至16孔井架(其中包括吊桥、乘人电梯部分)拆除;c模板及支撑系统拆除;d施工电梯及附着架的拆除;e平桥系统安装及拆除。④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a塔吊拆除;b导轨式外爬架的拆除;c高层垂直运输施工升降机的拆除;d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中出现的其它高危作业项目等。⑤输变电工程。750KV及以上变电站工程钢构架吊装。

3.2 重大危险作业活动预控方法及流程

3.2.1 对属一级(公司级)重大危险作业项目,责任单位在开工10日前向公司生产技术部上报施工方案或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由公司生产技术部、安监部对方案进行审核, 审核结果填写《高危作业项目施工措施(方案)审查表》,必要时,由生产技术部对方案组织进行研讨,由公司总工程师(或主管副总工程师)对方案进行审批。同时,西北电建四公司对于同等条件下,施工工艺、作业方法相同的施工项目的方案实行统一化、标准化,由生产技术部组织编制了施工方案范本,为类似项目的方案编制提供指导和借鉴。

3.2.2 方案审批后,由施工项目部向公司安全监察部申报《重大、危险作业预控审批表》,审批表中的监护人一栏必须由本人亲自签名,报公司安监部审批。开工前由施工项目部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高危作业项目的开工条件进行核查,并填写《高危作业项目开工条件核查表》,参加核查人员确认条件满足后签字确认,公司派现场旁站监护人员对开工条件进行复核。是否具体开工条件由施工项目部主管生产副职与公司派现场旁站监护人员共同确定并签署开工意见。

3.2.3 按照公司《安全施工措施及安全施工作业票管理规定》要求须办理安全作业票的项目,同时办理安全作业票,经安监部门负责人审核签署意见,由项目生产经理、项目总工审批后执行。

3.2.4 为了使重大危险作业项目过程监护落实到位,公司制定了《重大危险作业过程监护记录表》,记录重大危险作业项目监护过程。

3.2.5 对于二级(施工项目部级)危险作业项目,由项目所属专业公司与施工项目部参照公司级预控方法进行控制。方案由专业公司总工程师审批,专业公司安监部门派员对开工条件进行复核,签署开工意见并对作业过程进行旁站监督。西北电建四公司于2005年使用MIS办公系统后,对重大危险作业项目的方案审查实现了网上处理,大大提高了方案审查的效率。

3.2.6 动态跟踪管理。①每年年初各单位根据本年度施工计划,编制年度重大危险作业项目预控计划表,对全年本单位的一、二级重大危险作业项目进行统计,由公司安全监察部进行汇总,形成西北电建四公司本年度重大危险作业项目预控计划。②各单位根据当月的工程进展,编制当月重大危险作业项目一览表,上报公司安全监察部汇总后,在公司施工动态中进行下发。③公司安监部每周对施工的重大危险作业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每周一编制《重大危险作业动态跟踪表》,对上周施工的重大危险作业项目的实施情况,本周计划开工的重大危险作业的准备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同时,抄报公司有关领导和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4 实施效果

通过对公司级重大危险作业项目的重点预控,一是强化了各级安全责任的有效落实,特别是与重大危险作业项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得到了加强,杜绝了管理责任的缺失,有效防止了此类作业事故的发生。2005年至2013年6月底,公司累计预控一级重大危险作业254项,均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预控和监督旁站,确保了施工作业安全。

二是在点多面广的生产形势下,确保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能控、可控、在控状态。截止2012年连续实现7个安全年,截止2013年6月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记录3106天,创造了西北电建四公司建司以来的最高安全生产记录,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伟.变电运行管理危险点分析及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4).

风险辨识管控方案范文5

关键词施工企业HSE管理体系问题 对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SE system audit in the course of the operation of HSE management system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proposed management measures.

Countermeasures of enterprise HSE management system of ke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3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施工企业HSE管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随着业主生产辅助活动与主业的逐渐脱离,施工企业作业活动已渐渐渗透到业主生产经营活动的诸多方面,其HSE管理状况和现场表现将会直接影响业主的整体HSE业绩。笔者结合在对施工企业体系审核过程中存在的实践经验,对施工企业进行体系审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管理措施。

1施工企业HSE管理体系运行存在问题

1.1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不充分

在对施工企业审核中发现,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主要体现在业主入厂教育培训,如进入业主生产区域应遵守的劳动纪律,安全纪律等方面,缺乏安全知识、安全防范技能和HSE规章制度的培训学习。其次,在审核中发现,业主对施工企业施工人员实施的培训代替了施工企业单位对员工、临时聘用人员的培训,而施工企业单位的HSE规章制度往往束之高阁,其HSE制度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使得现场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时有发生。

1.2没有针对具体施工项目进行危险源辨识和环境因素识别

施工单位按照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HSE管理体系,其目的是围绕作业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一系列管理,提高防范风险的水平,以体现HSE管理绩效的提升。体系建立之初,施工企业建立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清单》往往包揽了将来施工企业所承揽的工程项目存在的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但是没有对具体所在施工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危害因素分析和环境因素识别。如:某储罐公司承揽了储罐本体预制、安装施工任务,但在提供的《危险源清单》中辨识了中毒等危险因素,在《环境因素清单》中辨识了污水排放等与施工活动无关的环境因素。

1.3HSE记录管理不系统、不规范

“做你所写的,记录你所做的”,这是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本要求。策划、建立HSE管理体系时组织根据其施工活动需形成相关的程序、制度,每个程序都附有一个或几个记录表形式,是证实程序文件得到有效实施的证据。但是在体系审核中发现,项目部在记录管理上缺乏追溯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在审核过程中某些项目部在接受审核时HSE管理人员将HSE记录集中提供给审核员,并向审核员交代说所有的记录都在这里,并没有按照标准条款的要求,审核员需要哪方面的记录就提供哪方面的记录。有时提供的HSE记录不能涵盖所有的HSE管理活动,没有按照标准要求对HSE体系运行过程所形成的记录分门别类予以标识、保存和系统化管理,从提供的HSE运行记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方面,如:管理方案缺少公司领导审批而影响其实施的可信性;项目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清单及是偶那个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缺少作业人员的签字。某些记录管理活动的客观证据不足以体现本单位的管理活动的实质,如内审记录、数据分析等知识应付审核的需要,对于HSE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成为纸上谈兵。

1.4HSE管理制度不切实际,与施工现场的作业活动不相符合

在现场审核时发现,尽管按照要求建立了《HSE管理程序》、《HSE管理制度》,但多数单位提供的管理制度和程序文件是套用相似的文件,更有甚者将与其自身风险活动无关的程序和制度也加以套用,业主管理不严格的单位项目部此种现象尤为突出。如:某些项目部提供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清单》中无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及其管理,但在管理制度中将危险化学品管理程序描述的非常详细和具体;在风险管控方面,对一些比较简单的施工作业活动,提供出的管理制度内容繁杂,可操作性差;而对于一些与作业活动有关的的风险却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予以控制。

1.5应急演练针对性不强

在审核中发现,部分单位通过工作危害分析辨识了重要危害因素,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是在施工过程控制时为了赶工期、赶施工进度,没有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和相关知识的教育而直接组织施工;有的项目尽管组织了演练,但是演练培训记录没有针对性,不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如:项目部提供的110米反再框架安装施工中《重要危险源清单》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这两项是风险值最高的两项,但是提供的演练记录却是“消防应急预案演练培训”记录,在施工过程就控制中没有针对高空坠落造成的人员伤害进行演练,会造成风险控制措施不到位,更谈不上应急设施配备了。

1.6施工现场的HSE监督检查流于形式,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不到位

经过对施工企业历年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由于违章作业、现场缺乏有效安全监管而导致的事故占80%,主要表现在施工行为不规范,随心所欲;施工前安全条件确认不彻底;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等。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员工的习惯性违章依然存在;二是施工现场的管理者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存在走马观花,一看了之的态度。在审核项目部的检查记录中存在着“一切正常”的记录,没有具体记录具体的检查内容是什么,每次综合性的HSE检查针对性不强。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只在记录中登记上“已整改”,没有将检查问题进行阶段性总结,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发生问题的管理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以避免重复发生,就是论事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按照体系要求对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PDCA循环管理,也就不能实现持续改进的管理要求。

1.7体系运行侧重安全,环境和健康环节薄弱

通过对施工企业的审核中发现,提供的HSE记录中安全方面的记录相对全面,但是能够提供的环境和健康的记录很少,这就反映出各级管理人员的环境和健康的管理理念没有充分融入到管理活动中,在多数人的观念中还是重视安全的内容会多一些,不能全面反映两个体系运行的整体情况。

2施工企业HSE管理体系运行控制对策

2.1加强HSE教育和培训

项目部开展有针对性的HSE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从事本岗位作业必要的安全知识;机具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文明施工基本要求和劳动纪律;本工种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部位及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岗位主要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的相关内容等。项目部应结合施工现场特点,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HSE教育,可以分为入场教育、班组安全活动、专项教育、现场专题会等多种形式。

2.2完善制度及程序文件

HSE管理的核心就是对其策划的都作业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管理。这项工作的前提以满足法规的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前提,编制符合企业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导制度、程序。完善责任连带制度,通过执行连带制度,确保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要求。完善HSE教育培训制度,培训内容应规定具体详实,以确保全体员工均能得到HSE方针、政策、法规和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并经考核后方可上岗工作。要完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建立安全控制措施与意外及紧急情况时的应急预案,加强与现场作业的相关方协作,共同管理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有效控制不同施工作业活动的风险。

2.3强化加强现场HSE检查

按照体系文件要求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专业检查和综合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开具不符合项报告单,督促被检查单位限时整改,并做好信息反馈、跟踪验收工作。检查组织部门及时将检查结果记录备案,以证实其遵守国家和安全规章制度。同时,定期组织召开会议落实对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以提高自主管理的水平。

2.4开展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演练

风险辨识管控方案范文6

关键词:大规模抗灾;应急抢修;安全管控

中图书分类号:X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126-03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现场频发,2008年席卷全国大部的冰雪灾害及2010年全国大范围强降雨所至的洪涝灾害,给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国家电网公司严格履行社会责任,为尽快恢复受损电网的供电,全力开展抗灾抢修工作。在2008年冰灾及2010年洪灾中闽北电网受损严重,福建公司紧急启动应急预案,集全省之力,全力支援地处闽北的南平电业局开展抢修复电工作。由于驰援参战的抢修队伍、人员数量庞大,在灾情仍在继续发展的情况下就投入抢修施工,任务都是急、难、险、重,体力消耗大,地理及电网不熟悉,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安全监督保障体系有效运转、没有一整套成熟安全保障方案,难以确保大规模抗灾抢修施工期间的人身安全。南平电业局在上述抗冰、抗洪保电抢修过程中,精心制定并严格落实一系列抢修安全保障措施,保证了整个抗灾抢修施工期间没有不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对期间的安全管控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对今后做好大规模抗灾抢修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灾情介绍

1.1 2008年闽北冰灾

2008年1月25日起,南平市遭遇了50年不遇的罕见冰灾,邵武市、浦城县、光泽县陆续发生输配电线路覆冰倒杆断线,随着时间的推移,灾情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扩大,全市10各县(市、区)都受到波及,其中邵武市、浦城县、光泽县最为严重,局部电网特别是农村电网遭受了毁灭性打击。由于输配电线路大面积受损,共造成15座35 kV变电站停运,4 452个配变台区停电,29.24万户居民受影响停电。冰灾发生后,南平电业局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成立闽北电力救灾指挥中心,启动预案,全局动员,全面投入抗冰保电应急工作。同时,省电力公司启动了全省电力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全力组织全省电力抢修队伍1 000多人支援南平电力救灾,省政府、南平市政府以及各县(市、区)政府也对电力救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物力支援。

1.2 2010年闽北洪灾

2010年6月14日开始,南平市出现百年一遇的强降雨。全区各县(市)平均降雨量超过500 mm,局部地区(如武夷山城区、光泽崇仁乡)最高超过700 mm,导致全区各县(市)同时发生洪水、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大面积塌方等严重的自然灾害,致使全区前所未有地同时出现了多县(市)、主配网同时严重受灾的局面;受自然灾害影响,南平全市电网累计停运变电站12座(台次),累计停运110 kV线路8条,35 kV 22线路条,10 kV及以下线路488条,配变6 372台,影响用户455 738户。灾情发生后,福建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成立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中心,全省抽调9支近1 000人的抢修队伍、10部移动发电车、172台发电机和大量的抗洪抢险所需物资支援闽北抗灾。

2 安全管控存在问题分析

①灾情认识、安全教育培训等急待补充加强。参加抢修人员普遍对灾情、险情及灾害特点认识不足。2008年的冰灾是百年罕见,很多参加救灾的人员起初面对南方少有的冰天雪地感到兴奋惊奇,但很快就对极度寒冷的气温、结冰打滑的公路、停水停电、粮食补给防寒防冻等保障跟不上、电网设备履冰损坏严重、灾情反复持续时间长等想不到的困难所困扰。2010年的洪灾,由于长时间的强降雨,闽北地质灾害险情连连,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及交通道路破坏等,已给闽北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抢修人员来自全省各地,素质参差不齐,有电网职工、外委施工队伍、农民工、军人、普通群众等,不少人对如何在山区强降雨中防范地质及洪涝灾害没有足够认识与以往经验。由于闽北变电站、输配电线路等电力设施一般地处山上或山脚,受损严重,在灾情延续的过程中组织抢修,如何保障抢修人员的生命安全是第一要务。

②组织指挥体系需要快速理顺。由于驰援参战的抢修队伍、人员数量庞大,来自全省不同的单位,相互间需要紧急配合与协作。加上受灾供电单位职工在内,全地区参加抢修的人员在2 000~3 000人左右,每日参加现场抢修的车辆达上百部,如何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需要授予临时成立的抢修指挥中心极大的权力。特别是安全管理方面,及时安全禁令、安全通知并保证迅速准确的层层落实,是重中之重。

③抢修组织方式与流程要求需要尽快明确、规范。抢修队伍对灾害当地电网接线、周边环境、设备特点等不熟悉,容易现场勘察不到位、作业风险辨识不足,需要受灾单位设备维护部门的引导配合与良好沟通。来自全省各单位的抢修队伍,平时各自的作业习惯与方法、接受的管理要求与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也需要立即统一思想、统一方法、统一流程,否则极易发生偏差与混乱。

④安全监督与保障体系需要尽快建立。监督与保障是安全管理的两块基石,在大规模的抢修保电施工安全管理中也是必不可缺。组织关系隶属于全省不同单位的抢修队伍,需要包括省公司、市公司、县公司、施工队等多层次的安全监督与安全保障力量,层层管理、层层负责,才能使各项要求得以及时真正落实、存在问题得以及时发现与整改,使事故安全隐患及时控制在萌芽状态。

3 明确安全管控的工作目标

即需要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管控措施,确保抗灾抢修期间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人身安全,杜绝人身死亡及重伤事故,实现“八不发生”(即不触电、不倒杆、不高坠、不砸伤、不摔伤、不淹溺、不车祸、不中毒)安全目标。

4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与成功经验

4.1 组织准备阶段

成立了地区电网抗灾抢险指挥中心,省公司驻点领导亲自坐镇指挥,同时接受省网抗灾抢险指挥中心的领导。指挥中心下设的安全监督组,具体负责抗灾抢修安全管理工作。所有抗灾参战的抢修队伍、人员必须完全服从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统一调配、统一指挥。在应急抢修和全面修复中坚持发挥安全监督体系作用,落实安全监督保障措施,严防安全事故发生。一方面建立了以省、市、县、抢修施工队安全员组成的三级安全监督网。安全监督组有权进入任一施工现场,对所有的抢修施工现场开展安全监督检查,有权违章通报、提出整改要求及考核意见。另一方面成立安全、技术、调度指导小组,负责对各受灾片区指导督察现场施工安全、现场施工质量、电网调度、停送电管理工作,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剖析,根据现场实际提出更好的安全管控办法,积极帮助外援队伍加强安全管理。

4.2 抢修队伍进场前阶段

①及时启动安全监督工作,组建三级安全监督体系。迅速建立三级安全监督网,收集相关人员通讯信息。研究安全管控总体原则方针,制订灾害应急安全目标、指挥部安全一号令,制订安全监督工作方案。

②安全监督组针对灾害特点,编写施工队伍进场教育方案、安全提示内容,组织印刷安全提示卡。制作交通指挥信号三角旗、红袖标、安全哨等安全用品。建立安全短信发送对象群并及时更新。针对不同受灾情况及抢修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安全管控措施。

③施工单位领取进场安全教育资料、交通指挥信号三角旗、红袖标、安全哨、安全提示卡,提供管理与抢修人员手机号码。组织开展进场前安全教育培训,学习抗灾抢修安全目标、一号令、进场安全教育方案及纪律规范,清楚抢修主要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

4.3 “抢修队伍进场后”阶段

①指挥中心针对抢修过程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研究管控方针,指令。协调与处理安全监督工作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②安全监督组及时掌握本地区每日抢修作业情况、抢修作业施工点开工信息,检要作业现场的安全执规情况,及时现场违章查处信息。组织三级安监体系人员统一着装、统一标志,分层、分组、分片、分工到现场开展安全监督。

③安全监督组每天定时汇总安全监督人员检查情况,编写安全日志,统计安全监督工作相关数据总结现场安全问题,提出管控措施。通过办公系统、短信平台安全管控指令、安全简报、安全预警、安全提示及典型违章信息。根据抢修工作不同阶段的安全重点,实时向所有施工队伍和专职安监人员实时发出有针对性的安全短信及注意事项。及时向抢修队伍传达上级有关要求和精神,并督促贯彻执行。有权暂停存在重大危险隐患现场的抢修作业,待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隐患得到控制后方可允许继续施工。参与重大施工方案的制定,现场安全监督的同时必须监督施工方案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召开阶段性的安全分析会,分析本阶段安全工作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管控措施,部署下一阶段安全工作重点,形成会议纪要进行。编写抗灾抢修安全简报,统计安全监督工作相关数据报表。

④抢修单位认真做好每日的抢修施工现场自我监督管控工作。结合工休时间及班前会、班后会,学习贯彻指挥部及安监组的最新安全短信要求、安全简报及文件通知要求。针对违章通报情况,开展停工整顿或自查整改,提高执规水平。

4.4 施工现场安全管控制度

①抢修期间采取“双工作负责人”制度。第一工作负责人为管辖设备供电所专职监护人,第二工作负责人为外援抢修队现场工作负责人。

②严格执行现场联合勘察制度。所有的抢修作业必须进行现场勘察。现场勘察以所在供电所为主,经工作票第一工作负责人确认,并填写现场勘察单附在工作票后面。

③严格履行恢复送电“双确认”制度。故障线路恢复送电,要经过抢修工作负责人和线路维护部门负责人双重确认,方可送电。一是该线路所有工作票和事故应急抢修单都已经办理结束,工作负责人确认现场已无工作,工作人员全部撤离,接地线已拆除;二是该线路送电范围已经进行全面巡视,线路维护部门负责人确认已无故障点,巡视人员全部撤离。以上两个方面均已确认,才可以送电。

④严格执行设备异动管理制度。涉及设备异动的抢修,施工前应填写设备异动单,送电后根据现场立即进行异动,确保图实相符。现场临时决定的设备异动,施工单位必须向运行单位进行报告,经同意后实施,但必须立即填报设备异动单,确保异动及时。调度部门应在送电后

1 h内,完成设备异动工作。

⑤强化自备发电机管理,制订并落实防倒送电安全措施。

⑥强化交通安全管理,针对灾害及抢修工作特点,强化对驾驶员交通安全教育,严禁人禁货装,加强道路旁施工的现场交通管制。

⑦针对气象特点,有针对性的制订安全注意事项,并严格落实执行。

4.5 安全执规考核管理措施

①根据违章记分考核管理制度,由指挥部对每支施工队伍实行违章记分,根据每日违章记分累计到一定数值时,给予黄牌、红牌警告,抄报所属支援单位。超过上限值,予以停工整顿。

②对安全记录良好的施工队伍,予以表彰奖励,由指挥部签署嘉奖令。获得嘉奖的入网施工队伍,其安全业绩予以备案,同等条件下在承接工程中予以倾斜。

③施工单位必须对每起违章,根据本单位考核规定,予以内部相应的考核。

5 结 语

通过严抓抢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在两次抗灾抢险期间,未发生任何人身事故。在这如此超大范围、人员密集、灾情重、长时间、高强度的抗灾抢修中,能取得良好的现场安全管控业绩,很多经验值得总结提高。同时,今后还要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队伍的建设。如编制更加细化、贴切实战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抢修队伍开展培训演练,组织开展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的机制与规范制定的研究工作,使大规模抗灾应急抢修的安全管控能形成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建立一整套成熟的应急管控方案与规程制度。

参考文献:

[1] 夏志军,王刚.地市供电企业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时的应急处置[J].四川电力技术,2008,(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