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内农业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内农业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农产品 冷链物流 国外发达经验
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29.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3.6万亿元,增长3.1%。另一方面,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增速虽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但明显低于社会物流总额、GDP增速。由以上数据可知,我国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升,但农产品物流方面,特别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而言仍十分落后,本研究拟通过对国内外冷链物流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借鉴国外成熟和先进的经验,为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建设提供些许启示。
一、国外发达国家冷链物流的特点
美国己经建立了以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为市场主体的先进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冷链物流包括预冷在内的各环节实现了无缝衔接,一体化程度高。美国的农产品大多由大农场主规模化生产,收获后的产品可以经过冷藏技术保存后直接卖给批发商或者自己销售,然后农产品再经过冷藏车等运输配送到各个销售末端,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有效减少了中间环节,一体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物流的费用。
加拿大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既有产地冷链加工企业模式:以国家铁路公司(CCM和最大产地加工企业Melvin Farms为主体;也有批发市场与冷链配送中心模式:由北美最大农产品批发市场OFTB与最大配送中心Sobeys组成;还有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如Thomson Group独立运作等。这些多样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互相之间高效结合给农产品一体化的进程进行了提速。
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主要批发市场为主,以“直买所”等形式为辅的冷链物流模式,日本和我国一样,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比较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面临着“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r产品的流通基本会通过两个以上的批发市场,使得流通成本增加。但在日本,最主要的产地供货组织是农协,农协将农户的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冷藏后再规模化销售,提高了自身的议价能力,并使中间环节降低大大加快了农产品流通速度,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
二、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比较
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对其他物流而言算的上是一个完备的低温保持工程,具有多个环节,确保各环节的质量与安全是整个低温工程的重中之重,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从农田到餐桌”的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表1给出了国内外冷链物流主要衡量指标比较:
首先从农产品预冷保鲜环节来说,国外先进国家通常达到了80%以上,而我国不到30%,如果当季果蔬没有产地收货商及时收购,大量果蔬因为没有预冷就会烂在田间地头,造成严重的损耗。
从冷藏运输的装备上来看,中国目前冷藏保温车辆约7万辆,大部分为改装且冷冻机质量相对较低,而易腐物品装卸也不是在规范性的冷链环节中操作,即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这些冷藏保温车的人均占有率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保鲜需求;而铁路运输方面,由于铁路资源的限制,要优先满足大量民生物资运输的铁路,无法协同配合公路冷链运输,效率无法提升。
从冷链物流企业建设来看,发达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冷链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冷链物流管理规章制度,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物流企业,其果蔬冷链流通率达95%以上。而我国目前能独立开展预冷、流通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比较少,各地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但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跨区域服务网络没有形成,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冷链流通率仅为5%。
从冷链物流流通环节来看,我国的农产品走上市民餐桌,流通环节往往大于或等于5个,每一个环节至少加价5%~10%:产地收货商集配―集散地批发市场―销售地批发市场―销地超市―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由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者进行资源整合,这些环节没有办法进行精简,最终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本大大增加。美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渠道短、环节少,服务机构健全,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只需经历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3个环节。由于美国农业生产区域化程度高,且绝大部分农产品由企业化经营的少数大农场生产,供应给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市场,这使得美国农产品的产地市场比较集中,从而使流通的成木大大降低。
最后从冷藏链管理来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基本建立适应各冷藏品特点的高效冷藏链,第三方物流企业冷链服务完善;而我国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占有率不到20%。另外,出于成本和质量考虑,大部分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产、零售商自己解决,变相阻碍了第三方专业物流
三、来自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启示
总体来说,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国家流通模式影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共同特点就是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在横向上实行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集约经营,实现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管理企业化和服务社会化。要加速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我们需要加强以下方面:
(一)大力加强冷链物流技术应用
发展用于产地的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有效消除日间热,降低果蔬的呼吸强度,延长了保鲜期;发展并大量运用RFID技术,实时对各类生鲜农产品进行动态监控,将需求信息和经营网点信息进行整合,实时进行运力分配,确保物流信息传递畅通无阻;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和气调储藏技术,使鲜活果蔬贮藏保鲜期比普通冷藏延长1-2倍。
(二)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业转型升级
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物流服务。大力发展铁路、水运冷链物流,降低整个冷链物流综合运输成本。通过创新驱动、整合物流数据资源,运用全网采购、调度、监控服务,有效减少资源错配及无效运行,提供精益、精准、精细的创新物流服务。
(三)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衔接配套
生鲜农产品的预冷、低温加工、低温存储及运输、低温装卸、低温查验及销售都需要专门的设施,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设施整体规模不足。要为农产品提供全程冷链物流服务,就需要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进行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分布布局,全面规划农产品冷链设施格局。
(四)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及技术标准化
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冷链发展,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冷链物流标准和法律法规体系,能有效保障农产品在整个冷链运输中的质量安全。而我国则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去规范冷链物流市场的运作,不同的冷链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无章可循,大大延缓了相关冷链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玉鸣.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比与借鉴[J].中国农村科技,2013.
[2]张洁.发达国家冷链物流供配技术[J].世界农业,2016.
国内农业发展现状范文2
寻根溯源,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首先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并于1977年明确提出“都市型农业”一词。我国都市农业的提出与实践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的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开展得较早。1998年,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都市农业研讨会,我国学者对都市农业的内涵各抒己见,有些学者认为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有的认为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圈内进行的农事作业,包含“市区农业”和“郊区农业”两个层次;有的则认为都市农业是现代都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郊农业的高级阶段,是发达的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看,都市农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短,国内对都市农业的研究也还是停留在理论性探索、国外发展经验介绍和对各地都市农业发展做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策性建议的层面上。
2乌鲁木齐市发展都市农业是多方因素综合影响的必然趋势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早在2000多年前,这里就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全市辖7区1县,总面积1.38万km2,建成区面积339km2,全市常住人口已超过300万。根据2010年数据统计,乌鲁木齐现有耕地6543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55%,其中水田990hm2,菜地4618hm2,水浇地面积56872hm2,山旱地2950hm2;现有园地1007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09%;林地5771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89%;牧草地804679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8.23%;城、镇、村庄及工矿用地3070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6%;水域总面积362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07%;未利用土地17841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13%。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规模化发展,现有耕地面积在不断缩减,这势必造成以很少的耕地来保障和供给庞大城市人口正常生活所需的局面,并成为该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大瓶颈和短板。虽然乌鲁木齐市农业生产总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较少,但其关乎民生、社会稳定、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战略意义不容小觑。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正是从现有农业耕地和种植技术现状出发,追求科学、环保、合理、高效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和产值的一种全新模式,进而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达到解决城镇人口就业、提高经济收入、新兴农产品产业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3深刻认识都市农业发展特点,以务实创新、科学合理的原则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发展因所处地域不同,其特点、类型、功能也不尽相同,应以务实创新、科学合理为原则发展乌市现代都市农业。农业自身发展的生物性、适应性和区域性决定了都市农业的多样性,不同国家、省份和地域,其形式、内容和功能独具特色。只有以务实的态度从本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大局出发,借鉴和吸取国内外宝贵经验和成功模式,并在实践中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规划和细则,才能确保乌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城市地域、人文、科技、消费习惯和水平、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人员素质等诸多情况,本人认为乌鲁木齐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应具有五大功能和七大类型。
3.1五大功能
3.1.1生产功能
能为都市居民生产并提供更多的生鲜活嫩、名特优新的农副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同时,还要确保农民和农业经营者有较高的稳定收入。
3.1.2生态功能
保护生态平衡是现代都市农业不可或缺的功能。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创建一批生态园林区、休闲农业区和绿色食品生产园区等,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达到保护生态资源与生产绿色食品相结合的目的。
3.1.3旅游功能
通过开发农业旅游产业,为都市居民和国内外游客提供洁净、优美的休闲、游览场所,提高人们的休闲生活质量。
3.1.4教育功能
通过兴建教育农园、观光农院和科技示范园,为城市生活的儿童、中小学生打造农业教育基地。
3.1.5辐射功能
现代都市农业在农业设施装备、农业高科技开发应用、农业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将对区域内农业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3.2七大类型
3.2.1产业型
都市农业直接面对450余万都市人口的“菜篮子”问题,首先要进行农副产品的规模生产,要成为都市农副产品的保障、供应基地。
3.2.2休闲型
都市农业依托地域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交通等优势,合理开发、建设休闲设施,满足都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需求。
3.2.3庭院型
都市农业针对目前已初具规模的农家乐、认领地、采摘园等功能单一的郊区农业,采取整合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规划和布局、高新技术扶持、转变经营方式等措施,建成规模虽小、功能巨大的庭院式现代都市农业。
3.2.4文化型
都市农业利用区位优势,以人文景观、乡村文化艺术等形式,建设集休闲度假、文化参与、旅游观光、民俗民风体验等多重功能的现代都市农业。
3.2.5示范型
都市农业可遴选和引进适合本区域发展的国内外先进种植技术、先进设备、高附加值加工手段、名优特稀品种等进行试验示范,对区域农业发展起到相应的辐射带动作用。
3.2.6公园型
都市农业应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及资源优势,建设一批花木繁茂、碧草蓝天,或牧野风情、影视基地等生态公园,既起到退耕还草、还林的环境保护作用,又提高农民收益。如乌鲁木齐县已建成的“花海南山”,就是这种模式。
3.2.7亲子采摘认养型
国内农业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设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661.1 文献标识码:A
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现代农业,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多元化收入来源体系、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十五”以来,平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生产,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扶持和培育。但由于该地区受自然条件、地理和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化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设施农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本文通过对平安县设施农业现状的研究分析,立足平安县实际,对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提出一些认识和看法。
1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1.1 设施农业现状
近年来,平安县凭借独特的气候资源及当地富硒土壤的开发和利用,设施农业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确定了“生态、绿色、富硒农产品”的定位,通过汇集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推进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和创建“企业+基地+合作社+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设施农业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
1.2 平安县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对普通日光温室重点茬口生产效益进行调查,分析了普通日光温室中常种作物在不同茬口的生产效益。
1.2.1 一大茬番茄
8月中旬到来年5月中旬一茬番茄,平均每667m2产量5000kg。价格分别为番茄1元/kg。每667m2产值20000元左右,除2012年生产成本2600元(农用塑料膜、化肥、农药等),折4000元,效益为13400元。
1.2.2 一大茬黄瓜
一大茬黄瓜平均每667m2产量为3500kg,平均每667m2产值0.7万~0.85万元,除2012年生产成本2000万元,平均每667m2纯收入5000元。
1.2.3 一大茬西葫芦
一大茬西葫芦平均每667m2产量5000kg,价格2元/kg,每667m2产值4万元,除2012年生产成本7500元,折旧3600元,每667m2效益29900元。
1.2.4 一大茬茄子
一大茬茄子平均每667m2产量12000kg。价格分别为茄子1.1元/kg。每667m2产值26400元,除2012年生产成本6500千元,折旧6000元,每667m2纯收入14400元。
综上所述,平安设施蔬菜发展与国内其他设施蔬菜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比较,在每667m2平均效益上还存在有较大的距离,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3 平安县设施农业的市场分析
1.3.1 市场需求空间较大
2010年平安县总人口12.1万人,将全县常住人口每人每天平均消费的蔬菜按照0.5kg/人计算,全县每日平均蔬菜消费量为60.5t,将县辖区内自产自食部分人口(约占50%)0.92万kg蔬菜扣除后,全县每日平均蔬菜消费量为51.3t,全年蔬菜消费需求量为51.3t/d×365d=1.87万t(其中还不包括流动人口的蔬菜的消费需求)。2011年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867hm2,总产量2479t,设施蔬菜总产量约占蔬菜总需求量的13%,因此,市场需求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
1.3.2 进入西宁及周边市场比较优势突出
利用高原冷凉性气候和工业污染少等优势,生产无公害、绿色及有机设施农产品,为海东各县及周边高端消费市场提供充分的绿色农产品。充分发挥我县富硒产业区位优势,加快富硒资源开发,推动富硒产业发展,打造富硒农产品品牌。平安县是海东地区地委、行署所在驻地,介于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之间,兰青铁路、兰西高速公路、109国道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2 平安县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设施农业分散,规模偏小
从设施农业的总体布局来看,分布不均,相对集中在县城附近及离县城较近的乡镇,不仅生产规模偏小,对企业及老板的吸引力不大,不愿专程上门收购,难以产生规模效益。
2.2 设施农业投入不足
一栋334m2的日光节能温室需要建设资金1.5万元左右,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更大。虽然多渠道筹措资金,但对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2.3 农民认识不到位,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
设施农业建设中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省、地、县三级领导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建设,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个别干部群众依然习惯与旧的传统生产方式,思想认识不到位,瞻前顾后,认为设施农业是政府部门的事,等政府投入,靠政府出资,影响建设进度。
2.4 注重设施农业产前、产中服务,对产后服务重视不够
在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初期,积极引导经营户进行建设,出主意、想办法、跑项目、筹资金。当项目建设完成后,虽然也在引导种植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对后期经营服务过问的多,帮助销售的少,造成一部分产品销售不畅甚至积压,影响群众的建棚积极性。
2.5 技术人员缺乏,科学指导不够深入
虽然通过培训等方式培育了一批技术人员,但真正懂蔬菜种植技术,能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的科技人员严重缺乏,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加之大部分农民都是粮农转菜农,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有限,掌握新技术慢、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影响温棚种植效益。
3 平安县设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服务
政府在设施农业建设发展当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不但要引导设施农业良性发展,同时还要协调各部门之间形成合力,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政府因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充分发挥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对设施农业发展的组织,调控作用。要争取各渠道资金,加大对设施农业资金、技术、人力上的投入,不断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在土地调整、征用、项目申报、资金整合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认真解决影响设施农业发展的种种问题。业务技术部门切时搞好技术指导和物资供应,促使农民种植技术不断提高。要重点组织实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管理者对新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对设施农业生产者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3.2 扩大生产规模,实行区域化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原则,选择优势比较明显、有发展潜力的主导品种,实行规模化经营。根据不同地域条件,选择有水源、交通便利、劳动力素质较高、群众有一定积极性的地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建设。
3.3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设施农业对地区经济条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如果没有一定的投入很难产生相应的规模和效益。政府应发挥职能作用,多途径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信贷资金支持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生产水平,同时要引导农民、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充分调动投入主体农民建设温棚,科学种植的积极性。
3.4 加强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结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科技三下乡”等活动,改进培训方式,采取“手把手”、“面对面”培训和选派农民技术员、“土专家”实际指导办法,同时积极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加强联系,进一步强化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改变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加大科技投入,解决影响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支持技术引进和创新,搞好技术储备;优化设施结构,提高节能效率[2]。
3.5 树立品牌意识,推行无公害生产
充分发挥我县气候冷凉、环境无污染的条件,积极引进新品种,增加设施农业蔬菜品种的价值。严格按照无公害产品的要求和商标质量标准进行管理,争取产品达到国内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注册商标、打出品牌、提高知名度。
3.6 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化经营
组织专门力量常年在周边城市和地区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研究,建立蔬菜种植研究基地和销售窗口,与省内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信息联网,保持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态势,建立信息和市场指导蔬菜生产的服务机制。加强蔬菜上市前的处理、储藏、保险和加工包装技术的推广应用,延伸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环节,提高设施农业产品附加值,最终使设施农业生产和销售各环节服务呈现系列化,产品走上产业化经营路子。
参考文献
[1] 邓万平,张艳荣.古浪县大靖镇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J] .甘肃农业,2012(1).
国内农业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共享;互联网+
当互联网发展迈入3.0时代,农业信息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正加速向各领域覆盖渗透。2015年3月5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此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与新业态。河北省农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河北省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北省可以将传统农业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建立农业互联网思维,创造互联网渠道,打造互联网平台,形成“万物互联”的统一体,进而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网络化、信息服务便捷化、行政管理透明化。当前,河北省生态农业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现代农业建设运营也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农业产业链系统效率低下,农业现代化程度有待升级。在国内和国外问题日益突出、现代农业发展国际竞争越发激烈的形势下,河北省必须把握机遇,以“互联网+”的理念推动传统农业发展[1]。国内外文献调研表明,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数据库与网络、精准农业、农业专家系统、虚拟农业、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等方面,着重于资讯数据化、生产数据化、监控实时化的互联网技术开发;国内有关河北省农业信息化问题的研究集中在互联网思维、渠道和平台等方面,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是河北省农业信息化重点研究的问题,但农业生产智能化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农业种植与知识数据化等工作进展缓慢。因此,河北省可以利用“互联网+”切入农业,重塑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过精确农业、农业物联网、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等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等问题,对于打造农业互联网生态圈,实现整个农业产业共生、共赢、互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河北农业互联网普及利用调查情况分析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在确定“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农业信息化的推进策略研究为研究对象后,进一步查阅资料,进行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在了解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最后给出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在“互联网+”背景之下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查阅法,实地调查法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这里以河北省部分县市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户的需求调研分析。调查了农户需要的信息类别、获取信息的信息源、信息渠道和障碍因素等问题。从表1调查结果显示,农户需要的信息种类序列为:农业科技信息占调查人数的65.82%:农业政策信息占63.29%;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占调查农户的49.37%;第一手经网络的气象灾害知识所占比例为44.73%为第四位需要的信息。从表2可以看出,农户在七种类型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依次为互联网,占40.51%,其次是农技推广部门和村干部,分别占27.43%和20.25%。
2河北农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1问题分析
依据以上对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农民需求分析、基层信息服务人员需求分析、信息资源现状剖析,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因素带来的障碍,一方面因为公共财政资源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农业管理体制缺陷。二是信息制造者和信息内容的障碍。首先,农业信息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其次,信息处理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因此需要积极响应互联网+的方式来改变现状。
2.2解决方案
2.2.1技术上的农业智能化生产物联网指出智能农业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就是农业先进设施与露地相配套、具有高度的技术规范和高效益的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智能化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2.2.2运营上的电子商务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15年12月,我过网民规模达6.49亿,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调查显示:半数用户会在一周内多次访问电商网站;超六成用户会在购物时选择网购。利用互联网平台,降低流通成本,优化流通渠道,将产品与市场直接对接,建立农业电商的生态体系。“互联网+”时代,农业市场必将催生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转型,品牌农业将迎来绝佳机遇。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如图2所示。2.2.3政策上的“互联网+农业”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实现方式为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等数据中心等为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优势构建互联网农业平台。如省“12316”设计结果模式如图3所示。
3关于河北省农业信息化政策的建议
一是完善网络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注重与国际科技情报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各类农业信息主体成为按照市场规律运作、自主发展、独立经营的面向农业信息消费者提供服务的真正主体。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政府应当支持农业信息数库建设和信息传播工作。要通过机制创新,广泛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三是“互联网+”农业实际上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其根本是要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产品;探索一批农业物联网节本增效应用模式[2]。
4小结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近二十多年来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应用技术已经覆盖我国城市农村各方面,网络成了人们生活的平台。通过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生活质量。近年来,“互联网+”的思维在农村普及和利用也逐渐提上日程,重视引导农村网络发展,提高了农村电子商务等功能,促使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对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方式意义重大。所以当前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开创农村互联网的新局面,使互联网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26).
国内农业发展现状范文5
封面故事
(6)十五年品质打造专业温室设计和配套设备引领中国温室行业发展的潮流 无
特别关注
(11)2012中国设施农业装备行业大事top10 无
行业视点
(13)周博士考察拾零(二十三)走进多伦——多伦温室发展现状与条件分析 周长吉 丁小明 鲁少尉 穆钰
(18)荷兰温室园艺生产技术现场参观记 丁小明 魏晓明 蔡峰 张日新
(25)宁夏设施果树发展现状分析 张国顺 关耀华 关耀兵
温室与设备
(28)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四十五 花卉幼苗移栽末端执行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冯青春 王秀
(30)一种国内领先的科研温室简介 吕艳
(36)甘南州设施蔬菜不良环境因素发生与防治对策 陈广泉
(42)浅析温室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与日常维护 姚宝根 沈清
(44)见赏凤梨温室栽培种植指南 李春华 李天纯 李柯澄
(52)通化地区日光温室草本花卉育苗技术 伍艳萍 张武义
果蔬栽培
(58)新型无土栽培模式系列谈(二)多功能(lg—d)无土栽培模式及配套设施 汪晓云
(62)日光温室草莓-番茄套作高产栽培技术 王振学 王庆广
(63)《温室园艺》杂志征订约稿启事 无
(64)大棚里的盆栽韭菜走进家庭 苗全亮 王国梁
(66)无公害杏日光温室生产技术 王秋萍
(68)冬季异常天气设施栽培防灾减灾技术 吕丽英
(69)寿光棚室蔬菜生产把握“五忌八注意”科学应对连续雾霾天 郎德山 亓延凤
植物保护
(72)李明远断病手迹(三十二)未定种名的茴香霜霉病 李明远
(74)花卉害虫康氏粉蚧的综合防治 褚方钢
(74)江西省投4亿元扶持“菜篮子” 无
企业/人物
(75)吉尼嘉的五层共挤技术 无
(77)雾霾、农业 无
(78)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无
(81)设施农业文摘 无
(82)日先温室蓄能调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吕艳
(83)2013年第一期priva经销商技术培训工作圆满结束 无
(84)吉林榆树市棚膜产业科技含量高农民人均增收一千五百八十元 无
(84)吉林白山市实施“菜篮子”工程让菜农钱包鼓起未 无
(84)吉林通化市休闲农业有新突破 无
(85)天津宁河“服务型政府”进大棚 无
(86)天津市设施农业达60万亩带动40万
民就业 无
(86)天津滨海新区汉沽设施蔬菜基地建成投产 无
(86)海南省农业厅加强瓜菜产销对接 无
(86)天津将实施七项举措 提速现代农业发展 无
(87)陕西汉阴现代农业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无
(87)陕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将实现“阳光操作” 无
(87)2013年1月北京中荷园艺产业对接会召开 无
(88)甘肃省供销社助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 无
(88)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大棚里的别样年味儿 无
(88)海峡两岸现代农业高峰论坛在厦举办 无
(89)大力发展“棚室吊袋耳”推进东宁黑木耳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无
(89)辽宁设施农业超常规发展面积突破1100万亩 无
(90)“斗南亚洲花都”年底投入运营农博会将移师斗南 无
(90)云南玫瑰大连“野蛮绽放” 无
(91)广东万顷园艺世界拟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园艺基地 无
(92)广州供大于求大花蕙兰价格跌近三成 无
(92)名贵花卉蝴蝶兰湖南安乡落地生根 无
(92)宁夏百万株露地花卉为首府添彩 无
(92)荷兰“国王文心兰”来了羊城 无
(93)山东平邑评估低温雨雪对设施花卉影响 无
(93)山东滕州市花卉产业效益日益显现 无
(93)违规使用燃煤锅炉花卉大棚被令整改 无
(93)国内首创“无菌空杯”技术 泉州花卉“轻松”出国门 无
(94)泉州跻身福建省三大花卉重点产区 无
(94)海南儋州花卉市场15万株兰花出口新加坡 无
(94)河南郑州花卉种植面积逾七万亩 无
(94)贵阳气象经助大棚花木安全越冬 无
(95)北京顺义国际鲜花港引进生产线自产鲜切花 无
(95)北京昌平蝴蝶兰有了国际“绿卡” 无
(95)天津滨海农业生态园推出新品蝴蝶兰 无
(95)本刊常用计量单位符号 无
(96)2013“中国温室网”会员温情回馈活动 无
国内农业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有机蔬菜;存在问题;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1 有机蔬菜发展现状
中国是地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国家,蔬菜种植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而有机蔬菜指的是蔬菜生产过程中,根据相关有机生产的规程,遵循生态学原理与自然规律,不利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废料、农药、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等物质,使用系列持续发展的生产技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持续,经过相关机构鉴定之后,颁发了食品证书的蔬菜类产品。作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有机蔬菜得到了快速发展。总体而言,有机蔬菜的组织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状况呈现如下特点:
1.1 组织生产模式
相比较而言,有机蔬菜的种植往往需要更密集、更大量的技术与劳动力,比起一般蔬菜种植,有机蔬菜的种植产量低下,远离污染,有自然本色,但更精耕细作。总体而言,国内生产有机蔬菜的方式有多种,从规模大小上,主要有单独生产型、合作开发型、公司枢纽型等。一家一户普通农户种植方式管理成本较高,见效慢,农民收入提升速度不快。开发专业合作社模式解决了分散经营中存在的标准问题与技术障碍,提升了投入产出效益。而公司往往可以建立起全套且完整的有机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公司可以利用多种股份合作模式经营,如“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场+农户”等方式。从销售市场上看,又可以分为本地销售型与出口创汇型。从销售渠道上看,有机蔬菜有大型超市、直销、有机食品专营店、团体销售等多种销售方式,国内起主要市场支配力的是大型零售商。
1.2 管理制度
有机蔬菜的生产需要严密的管理制度,它依赖于一种低输入、良性循环的生产管理体系,非常注重自然环境的平衡与保护,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石油类产品的消耗,不断促进食品加工生产与流通的安全性与规范性,因此,无论在农药管理还是田间管理上,都应该尽可能地周密。
1.3 进出口状况
国内的有机农产品市场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有机蔬菜价格高出一般蔬菜产品价格50%~500%,因此,国内市场中有机蔬菜的流通尚不够乐观。欧洲市场是有机蔬菜消费的主要市场,年增长率高达21%,然而,由于生产商品的季节、质量、流通渠道等多方面因素,中国在欧盟的销量并不大。日本、韩国是当前中国有机蔬菜的主要出口国,消费潜力较好。
2 存在问题
尽管有机蔬菜是个很有前景的产业,但国内在政策诱导及其生产、流通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不足、产品定位不明确、产业化水平不高等。有机蔬菜的投产、开发、销售是一个全局的过程,也是一个投入较大、收效较慢的过程。尽管国家对这一方向十分重视,但在政策与资金扶持上仍相对欠缺,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每年都会拿出相应的专项资金,促进有机蔬菜的发展,但支持力度仍偏小。
在产品定位上,由于目前国内的有机蔬菜技术仍相对落后,他们在病虫害草的防治以及土壤培肥等技术上,与国际一流水平差距甚大,这就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从外观还是口味上,都比不上国外同类产品。同时,由于国内产品生产上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开发细分市场,导致产品定位大众化、模糊化,产品销售动力不足。
在产业化方面,农户与相关公司难以做到从种子选择、肥料的使用、作物的生长与管理、原料的验收与收购、产品的加工、半成品的储存至最终成品包装出货,全套生产流程的具体环节,都实施严格的管理。同时,目前国内开展有机质量监督追踪体系并不多,如何通过产品的包装编号,直接追踪到产品的生产、流通每个环节,乃至最早的种子选取特点及相关记录,对有机蔬菜生产农户及企业而言十分重要。
3 解决对策
鉴于国内有机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有机蔬菜产业的支持力度,从人员培训、政策优惠、资金投入等各个方面着手,鼓励广大民众参与从事有机蔬菜的生产与销售。同时,政府还应以客观、理性且务实的姿态,从科学技术、组织监管以及市场开拓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政策方针,为有机蔬菜的健康发展创造出积极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相关生产商、流通商应进一步明确有机蔬菜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前景,通过强化科研、不断创新的方式,建立起全套的保障体系。
在产业化方面,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到有机蔬菜的制造、加工环节之中,是扩大内需、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性举措。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建立起认证、咨询等机构的纽带作用,促进有机蔬菜的生产进一步产业化,为国家成为真正的有机蔬菜出口强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