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的规划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生涯的规划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生涯的规划性

职业生涯的规划性范文1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对于建立科学择业观十分有利

有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欠缺必要的自信,在就业时经常饥不择食。有的学生还会存在天之骄子的心态,常常会目标过高,背离社会需求,这两种状况都会降低就业的成功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首份工作是择业的结果,可是这样择业大多是父母的想法、学校的举荐、社会单方面需求的结果,同高职院校学生本身条件或许并不匹配。而所谓的科学择业,就是求职者通过自身职业期望和兴趣,通过自己的能力择业,令自己的能力素养以及职业需求特点相匹配。因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传统计划分配己经被自主择业、相互选择所取代,变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可是这样体质上和观念上的转变同高职院校学生在成长时期接受的教育模式毫不相同。对于逐渐增加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学生在步入学校时选择专业的标准是毕业后容易找工作,欠缺主动择业观念。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时容易走入极端,就是过于自信和纯粹的现实主义心理。

(二)对高职院校学生缩短无谓的择业时间十分有利

高职院校里欠缺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因为职业目标不够清晰,欠缺自我认知,在一些程度上体现为自目择业和就业,致使入职不符,紧接而来的则为快速跳槽。而通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院校学生通常都具有鲜明的职业方向,对于首次择业通常都十分谨慎,可以在真正双选的基础上找到符合自己的职业,进而避免因入职不符而导致的不断求职的情况。

(三)对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体现自身优势十分有利

建立一个有效的、能够付诸实施的职业规划设计,一定要在充分且可以正确认识本身条件和相应环境的基础上执行,透过相关专业的职业能力判断,确保自身的核心价值观、个性特征、天赋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等都会成为对职业选择及职业发展有所影响的主要因素。因此,学生首先要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自身的个性特征,了解自己想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所要进行的工作和职业兴趣是否相符,可以发挥出多少能力,是否能够长期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等等。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仔细考虑选择的职业是否符合自身的职业取向和性格,以便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身的潜能,这对此后的长远发展十分有利。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并设置了相应的职业指导课程,这不单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资源,还可以有利于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都十分有利。可是,身为新生事物,高职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仍具有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学校、家长、学生没有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2.学校欠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度保障,重视的就做,不重视的就不做,欠缺硬性制度;3.欠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团队,学校多数人都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看作是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4.学校欠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以及完善的组织;5.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进入到学校的教学、教育以及管理当中;6.不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使得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够清晰,职业准备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够深入,很多学生对院校提供的人才以及职业发展的服务并不清楚,对自身的职业前景十分模糊。所以,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正在逐渐将工作对象由应届毕业生拓展到所有的在校生,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出发,积极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主要在于积极强化大学生就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通过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来建立就业目标,并透过不同途径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为毕业时寻求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做好铺垫。

三、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在传统上,我们高职院校对教育的理解往往局限在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但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有另一种重要意义,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就是创造力(creativity),这种教育方法是需要创新的教育手段和创新型的学习平台,以实现创新、创意、创业的三创结合。

(一)不断创新体验式教学

高职院校应在多角度上认真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与有关产业园、科技园等单位联合,增设专门课程,这样能够将创新创业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经验带给广大师生,要积极应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与创新创业资源,努力为高职学生在开办新企业上提供专业的、系统的帮扶。在体验式教育中,除了授课老师外,也通过邀请有关企业家、投资顾问来校,开展专题授课和给予相应辅导,以便为学生们带去更多的创业经典。在创业教育中,学校要在创业中渗透创新与创意,以创新与创意带动创业。此外,积极协商相关政府部门,在创办文化创意产业园中给予必要支持,如:成立设计创意中心,可展示销售学生自己创作的工艺品、动漫设计等各种创意产品,也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展销活动。

(二)以课外活动促进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优秀的课外活动会给学生带来课堂教学中无法获得的实际操练机会。课外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创业实际.因为创业是一项风险性极高的活动,创业的过程犹如学习游泳,那么创业教育就像是室内泳池里学习游泳,教师讲授的是思路和技术动作,将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讲授给学生。如果学生在游泳池里都没有学习好,那么,等到海里实际操作时,就会出现大问题。因此,应从创业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课外活动,为学生增长实践机会,为创业的学生们打开新思路,避免或者尽量少犯错误。但应注意的是,创业要想成功,创业者就要有不畏困难、不畏失败的勇气,这种勇气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培养出来。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大赛

一个好的创业大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可在老师、评委和投资人的具体帮助下,设置科学的比赛流程,实现较好的创意成功转化为商业模式,以便在足够资金的支持下,顺利的完成创业企业的市场导入。作为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素质,以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可以设置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商务营销等多学样的创新实验室。除此之外,学院也应在经费上予以支持,每年划拨一定的经费支持学生创新项目,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创业大赛。高校的创业教育要形成特色,最重要的还要坚持走自己院校的特色,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借鉴本院成功的创业经历,指导学生们创业实践,整合高校的创业资源,大力支持学生的创业教育。

职业生涯的规划性范文2

1、实施战略举措,经营美好未来。职业生涯设计或规划,简而言之就是对人才与职业进行匹配与再规划过程。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来断发展的变化过程。职业规划不是应变之策,而是经营未来。有效的职业规划,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

2、把握自己,争取成功。职业生涯规划是以人的认识为基础,又要解决目标问题的,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也就把握住了自己。

3、先给一个高度,经过努力会跳得更高。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大致设计好一个自己将要为之奋斗的目标,即自己以后要走的路。

职业生涯的规划性范文3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生 重要性 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展的特征,根据自己职业所学及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提前规划和主动实践。能否未雨绸缪、规划在先,则取决于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执行能力。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职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高职生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自己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施展个人的才华,谱写辉煌人生,奉献社会。

一、加强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一)能激发高职生发挥出潜能

调查发现,没有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人,很容易沉陷于繁杂事务中,学习工作无侧重,且容易分散精力、丧失自信心、缺乏斗志。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高职生集中精力,树立奋斗目标,建立自信心,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潜能。虽然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惟有善于激发个人潜能,才会为了理想中的奋斗目标,有重点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从而使职业能力得以提高和锻炼。可见,职业生涯规划能使高职生明确个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发挥,使自己的职业目标得以实现。

(二)能完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最终要走向社会,去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在高职毕业生离校阶段,他们和他们的亲友最关心和敏感的问题可归结为就业去向、情感归属和学习所得等问题,其中以就业压力最为巨大。在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下,高职毕业生的心态极其复杂难以言表。当其情绪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就会产生更多的矛盾、焦虑、激动、自卑、自我否定的不良情绪,随之更容易出现反常的行为举止。这时学校可以对存在就业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充分了解高职生心理状况,通过心理测验技术和心理咨询方法的运用,使高职生增进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心,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生涯规划。从而使高职生调整自己原有的不切实际的就业取向,优化自己的择业心理目标,不能“三心二意”“、眼高手低”,可以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方法,先找到一个工作积累社会经验,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找到最终的理想工作岗位。

(三)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和谐发展

据了解,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仅能提供一些单位的招聘信息,或是举办一些就业讲座,教高职生一些应聘技巧和就业包装等常识,对于高职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设计很少触及。显然,这种状态不利于高职生就业,也不利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为此,高职院校要知识此项工作,因为就业率是社会评价一所高校的硬性指标。高职院校帮助高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在促进高职生顺利就业的同时,也提高了本校自身的社会声誉及竞争力,从次层面上讲,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这就要求职业指导教师通晓就业政策,接受专业培训。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是由辅导员来进行指导,应重视辅导员职业指导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方法、国家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以及求职择业技巧等。通过培训,引导辅导员转变职业规划观念,掌握职业指导必需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将职业规划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一方面帮助高职生认识自己,认识外部职业世界、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并付之于行动;另一方面通过职业咨询和职业测评服务,帮助高职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困惑和难题,同时结合职业世界的不断变化对高职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满足高职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需求。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将职业教育的理念真正贯穿于高职生整个学习过程要将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 将科学的理念内化于学生。同时,应引进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进一步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意识。 2014年3月22日,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演讲中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透露,2000年后600多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新的工作部署,提出了职业教育到 2020年的发展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此后国务院印发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些,对于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为此,加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建设一批综合性、实践性强,特别是能够促进高职生职前职后衔接的教育课程迫在眉睫。而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每一位高职生的必修课程,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

(三)构建企业全程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制

企业等用人单位是高职院校所培养人才的最终用户。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加强同企业联系与合作,共同制定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第一阶段,围绕现代企业需要何种素质和能力的高职生等问题,可聘请企业领导及人力资源部人员来校开展讲座和交流,使高职生从入学起就明确应该注重哪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第二阶段,通过组织高职生到企业现场参观,让高职生真切感受到企业有哪些工作岗位及岗位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了解到本专业的前瞻性知识和发展趋向,从而激发高职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在第三阶段,通过聘请企业人事经理介绍企业招聘人员的常规工作流程及要求和现场招聘等形式,使高职生明确应聘注意事项和应聘技巧,提高他们对自己职业远景规划的能力与技巧。

(四)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机制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生涯规划辅导工作主要由职业指导机构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开展。这主要是基于职业指导机构的工作职责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性考虑。仅仅如此,并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得到有效、深入的开展。除此之外,还需要教育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及相关项目培训部门,甚至家长、校友的配合与参与。笔者所在学校建立了由学生工作处统筹,团委、教学系等多部门联动,学生工作者、专任教师、校友或行业成功人士、学生干部或学长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每学期由学生处牵头、协同多部门共同制定《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方案》,教学系具体执行落实,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册》要求制定三年或五年《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并定期从课程学习、能力发展、素质拓展等维度,通过个人对照小结、学生互评、导师评价等途径开展生涯规划评估,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规划人生。同时,高职院校应系统地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与方法。建立实习基地,使高职生在实习中了解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与素养,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此外,还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拓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时空跨度,为高职生了解职业世界、了解社会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五)自我定位、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大师雷恩・吉尔森说: “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穿了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要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中国社会调查(2012年)所完成的一项在校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50%的高职生因为没有目标而对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41.7% 的高职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 8.3% 的高职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由此可见,培养职业意识就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就读期间,每位高职生应首先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将来想做什么? 我现在学到了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 要准确回答以上问题,高职生着重要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需要、价值观等,然后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再结合社会环境,如市场人才供需、社会资源等,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就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规划活动

在全面系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去帮助高职生掌握一定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引导高职生提高技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高职生职业指导课、心理与行为课、礼仪交际课、公共关系课、口才课等课程,从内在心理、外在形象、语言表达、社交关系、工作认真态度、团队协作意识等多个方面去训练高职生。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高职院校的校园网上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网站,开展网上指导,从而使得高职生根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利用网络资源有选择地自我删选。高职院校的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知识大赛、主题演讲比赛、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让高职生生参与进来,在潜移默化中融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文化氛围。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的问题,还关系到职业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生毕业后人生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就业为导向,做好以上六个方面的工作,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系统地帮助高职生规划好他们的职业生涯,帮助高职毕业生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最终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匡霞.对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6,12(12).

[2]刘华菁.对做好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思考[J].黑河学刊,2015,6(6).

[3]汪永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探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

职业生涯的规划性范文4

关键词:性别;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近些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步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女大学生在就业大潮中较男大学生更是处于劣势地位。女大学生在就业准入时就遭到用人单位的歧视。本文从性别角度分析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女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女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对策。

一、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受多种因素,包括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用人单位的期望以及女大学生主观因素等。

(一)传统性别观念。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性别关系是多种繁杂关系中最基础、最自然的关系,男女性别关系经历过粗糙的原始平等观念后,很长一段历史性别歧视作为人类最长的性别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受封建传统禁锢及儒家思想影响,一直以来女性被动、从属于、依附于、服从男性的观念,到如今,法律虽规定男女平等,但我们仍能看出在多方面对女性存在着偏见。女大学生在就业时仍会遇到尴尬。用人单位虽然在招聘启事时不会写明不招女生,但总有些单位会存在男性优先的现象。认为女大学不如男大学生能吃苦,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抗压能力不如男大学生。

(二)当下用人单位的期望。

传统上女性负有天然的家庭责任那就是要生儿育女。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精力旺盛,进取心、创新意识都较强,很多用人单位希望这些青年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发展。因此用人单位也担心的是女大学生毕业后几年就面临着结婚、生子。女职工在怀孕期可能工作效率会降低、生产期面临着要请产假以及哺乳面临着精力分散等无法避免的事实情况,给用人单位带来负担。

(三)女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

女大学生的对生涯规划的认识较男大学生更模糊些。女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一般女大学生很少出现挂科现象,成绩较优异。但实际动手、实践能力较男生有欠缺。另外多数女大学生较男大学生心思细腻,导致做事优柔寡断,即便面对职业生涯规划或择业时都会出现难以抉择的现象。女大学生在面临学习、工作压力时心态稳定程度较男生低;很多女生对自我认识不足,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不能准确自我评价和定位,缺乏信心并影响自身的生涯规划。

二、性别视阈下提高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几点看法

(一)逐步完善社会保障。

当今社会女性和男性同样为重要的劳动者主体,社会强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由女性同男性一起创造者,女性同时作为劳动力的再生产着,她们还肩负着生育下一代的重任。女性在家庭和事业的两端扮演者自己的角色,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和责任。所以社会应从保障制度方面逐步完善对女性职工的保护和支持。例如为用人单位解决招聘女大学生所带来的后顾之忧,使用人单位在本单位女职工怀孕、生产哺乳期间得到适当的补偿。用人单位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在招聘时不再顾虑,对促进女大学生的就业具有推动作用。

(二)高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针对女大学生开展差异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目前针对女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教育的高校还很少。高校可以根据专业设置特点有选择性、有规划地招收女大学生数量,避免因数量不合理给就业带来压力。把考虑性别因素作为开展差异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因素,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充分发挥各部门有效合力,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差异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从职业生涯课程设置、心理咨询环节、就业指导、测评系统的开发等,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化教育,将有助于提升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水平。

(三)女大学生应增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女大学生应有主动规划意识。主动探索自我,了解自我、剖析自我,深层次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倾向、个人价值观等,这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女大学生应该具提升对抗压力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升自己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与人交往的能力。积极利用好学校的有利资源和各项政策,参与高校专业课教师的科研课题,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研究等,利用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平台积累实战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实力。

综上,女性是人类的心灵,女大学生应不断通过自身努力,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高校通过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女大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女大学生自身作用、高校、社会保障三方面合力促进女大学生发展,促使女大学生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获得真正的权利和尊严,获得自由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原丁.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

[2]王玉玺.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大学生择业观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

[3]李兰芬.性别和谐视阈中的女性发展[J].苏州大学学报,2008,(3).

职业生涯的规划性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个性化指导

一、研究背景及价值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逐渐得到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及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自己人生事业的策划,是一个选择和实践的过程。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广义的劳动者而言的。相对于在职人员的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知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马新建等,2003)。普遍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认识自我,提前进入就业角色,节约时间成本,提高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1.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国外从职业指导理论的提出和基本模式的建立,到强调学生就业咨询,再从注重学生个人发展和职业咨询,到强调通过把握人格特征选择职业达到人职匹配(帕森斯、威廉姆逊、霍兰德等);20世纪50年代舒伯提出“生涯发展理论”后,“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取代了“职业指导”,至今,国外早已在高校实践中将个性化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付诸实践,如:美国、加拿大的高校专门设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及咨询机构,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于中小学到大学等。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全面、动态的个性化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为目前研究的趋势:刘咏宝(2007)认为当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集中在学生大学毕业前夕的求职阶段,缺乏动态性和持续性,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相关的调查研究还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种种问题,急需改进:高校就业指导服务部门不能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付孝莉、梁建春,2007;刘荣军等,2007);高校就业指导服务部门个性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个性化就业指导和实践经验缺乏(王芹、肖斌,2008)等。

2.本文研究价值

目前,国内外多以全面、动态等角度,为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的正面指导作用研究其健全机制,还没有关于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误区方面的文献;而国内外高校还只是简单地强调对大学生个体的咨询,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个性化辅导”,更没有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构建长效机制。我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殊性和多变性。本文试图从学生的个性化指导角度出发,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效机制,使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三大特性

1.阶段性

如果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人一生的职业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不可否认,这是针对于初次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但事实上,大学生往往要在初次就业后的规划过程中,不断强化自我认知,不断努力尝试、总结、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总结做哪些类型的工作,凸显出了自己的优势,而做哪些类型的工作时,暴露了自己的劣势,并将这一结果在实践中反复印证。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兴趣,通常经过三五年的努力,都能找到自己的真正的职业目标之所在。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只是人生职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2.特殊性

过去的大学生(泛指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生长在艰苦年代,许多人上过山、下过乡,有的还当过知青,即使到了后期,生活的困苦还是使许多人经受了磨练,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自我和社会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现在的大学生有别于从前,这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由于家庭等原因使其缺乏对社会的认知、理解和经验,对自身的个性、特质、能力、专长缺乏了解,社会实践锻炼不够,对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存在着盲目和困惑,以致许多毕业生对于自己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毫无头绪,甚至无所适从。这就解释了一个现象――许多新一代大学生很难在就学期间形成成熟的自我认知、职业兴趣和定位等规划要素,从而制定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

3.多变性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在网络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每天接触到大量最新的信息,长此以往,很容易使他们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评价、职业兴趣、发展目标等方面受到影响及产生改变,在缺乏社会实践和理性思考之下,有的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天渊之别”,甚至一天一个样,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多变性。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常见的误区

近年来,众多高校极力推崇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早确立职业目标,拟定方案计划,为将来就业以及尽快进入职业角色做好准备,这一出发点本无可厚非,但许多人盲目仿效职场人员的规划方式,忽视了大学生应该更多地立足于大学时期的规划,扎实基础,导致“形式主义”泛滥。以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常见的几个误区:

1.效用期望过高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规划如果离开实践的检验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要以为获得好职业是规划出来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进入了职场后,随着不断的实践和发现自我,职业方向会更加成熟,而在这个时候作出的职业规划,会更加看得见摸得着。目前,全国高校掀起了“规划热”,其实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就业难”引发的高校责任感膨胀,使得高校不得不有所作为,以求在教育层面上为大学生就业铺路搭桥。不可否认,在大学期间尽早地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学生奋发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无疑是一种无形的鞭策鼓励和积极的自我暗示,这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职业规划本身没有错,大学生可以尝试着职业规划,并且应该贯穿大学四年。但必须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没有直接影响,它与职业发展的好坏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2.目标缺乏可行性

如今,总经理、董事长、大学校长等人生目标常常见诸许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从小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立足点为“读书”二字。可见,从小树立高远的理想和目标固然是对的,但如果好高骛远,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没有意识到“从奴隶到将军”的道理,那么理想也会变成空想和幻想。因此,作为大学生,现阶段思考的应该是如何当好“奴隶”,有效合理地利用大学的四年,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职业生涯的规划性范文6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来自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的压力,各大高校也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越来越被提高重视起来,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倍受重视,教育内容、形式都得到了丰富,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也存在很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生活缺乏明确目标、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不能很好地把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面对就业压力盲然无措等实效性底下的现象。针对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认为要发挥政府带头的作用和提高师资教育的力量,完善教育评价质量体系,为大学生就业搭建一个实践平台,努力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文章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入手,结合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日益受到重视。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接来下笔者利用工作经验和体会,谈一谈解决方法,以达到共同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之目的。

1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不透彻

尽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已经被人们所重视,但是还是比较肤浅,一般被认为是就业指导。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我国高校还是没几年的事,给同学们教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课的教师在大学期间也没有科学、严谨地为自己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讲清楚,再把自我认知理论、择业理论、生涯发展理论教给同学们就可以了,同学们就应该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了。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同学在上完职业生涯规划课后仍不知道怎样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大部分同学在上了职业生涯规划课后,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时仍不知道怎样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基本上仍是从头再来。

我国长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缺乏社会大环境的支撑,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增的情况下,全社会对此的关注必定是就业指导而不是职业规划。不仅整个社会如此,高校对大学教育也是关注的就业率。大多情况是忽略了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特殊性,也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要关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教育缺乏前瞻性。此外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需要有专业人员来从事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这方面的师资力量还不是很完善,从负责学生工作的队伍结构来看,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辅导员扮演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教师扮演的是学生导师。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实践层面也被简单的等同于就业指导。

2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在职业选择中忽视了职业价值观

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自我认知环节中,我们都会借助专业职业测评工具帮助、引导同学们客观科学地认识自己。全面、真实、客观地认知自己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基础,但很多同学都存在片面迷信“测评工具”结果而忽视了自己近20年的成才经历,从而导致自我认知结果的“失真”。那么按照这种“失真”的自我认知结果进行职业规划,结果可想而知。

自我认知的内容包括自己的兴趣方向、职业价值观、性格、气质、技能、智商、潜力、思维方式等。一般来说,性格、气质、兴趣、能力是影响每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人们选择职业,如果说有一个“网”的话,那么构成这个选择之“网”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职业价值观中,职业价值观是最重要的。现实中,不同的人之所以有不同的职业选择,关键在于职业价值观的取向不同。由于我们的大学生大多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对于职业价值观的理解不够清晰和深刻。很容易与职业的表面特征,如丰厚的经济收入、光鲜的职业刻板印象相混淆。这样很容易导致选择职业时出现偏差。

3 从就业指导到职业规划的转变

3.1 职业规划教育应引导学生找适合的职业

目前大学生择业的误区主要表现为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普遍追求大城市、大企业和大机关,高收入、高福利和高地位。这不仅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也不利于自己职业的将来发展。单纯追去高薪与高福利只能是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导致短期行为,尤其是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兴趣不符,往往会导致职业生涯失败。

针对大学生的择业误区,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要引导大学生学会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适合的标准就是“人职”匹配。“人”的因素涉及对自身的性格、气质、职业理想等内在因素以及专业知识。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展现自己并客观的了解自己。“职”的需求涉及市场和劳动力的变化等因素。要达到“人职”匹配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职业认知的形成也是职业目标的确定过程。

3.2 职业生涯规划要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职业生涯发展的动态性要求我们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求职心态,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政策,一个人要做好转换几次工作的准备。其次,在学生中树立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观念。使学生在离开正规学校教育系统后能通过各种途径去继续接受教育,为将来的职业转换做好充分的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现在已经成为高校一项经常性的活动,我们的专业是相对稳定的,每年每个专业的同学们所进行的职业探索过程和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我们要做好同学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探索和引导等工作,建立职业生涯目标职业资料库。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同学们做低层次的重复劳动,还可以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料,加深我们对各专业相对应职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转变[J].教育探索.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