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制定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律制定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律制定流程

法律制定流程范文1

几年来,鞍钢从企业实际出发进行积极探索,把法律风险的预防、管理、控制三项重要内容有机融入企业管理,逐步形成和运行企业法律风险的“防―管―控”一体化管理模式。

一、“防―管―控”一体化法律风险管理模式的内涵

“防―管―控”一体化法律风险管理模式就是以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为核心,以全局计划部署、整体有序推进、业务无缝链接为原则,以防范先行、管理跟进、控制把关为工作链条,形成组织保障有力、制度完备可循、工作联动有序、防范严密有效,能够高效运行全面防范企业经营管理各类法律风险,可应对大型企业集团多基地、跨区域管理的法律风险管理模式。

“防―管―控”一体化法律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防范法律风险,以此为引领实现对企业法律风险的有效控制。法律风险有很强的伴生性,在企业经营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企业的所有经营风险最终往往转化为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对法律风险实施预防、管理和控制无法由任何一个独立的业务单元单独完成,也无法以常规的法律事务管理为手段和依托得到有效解决。一体化法律风险管理强调法律管理部门借助“专业力量”,形成“法律+专业”工作团队,全面识别、分析、评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重要涉法事项中蕴含的各类法律风险,制定法律风险防范预案,对法律风险源点逐一拆分细化到岗位。一体化法律风险管理强调各专业管理部门借助“法律工具”,引入法律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机制,制定专业领域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形成“专业+法律”的专业管理体系,作为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涉及重大法律风险和复杂疑难问题,由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切实做到事前防范得法、事中控制有力、事后补救及时。一体化法律风险管理强调集团与子公司之间建立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上下结合统一联动的法律风险识别、分析、评估、排除机制,形成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集中统管+执行反馈”的全方位共同防范各类法律风险的整体管理模式。

二、“防―管―控”一体化法律风险管理模式的构成

“防”是指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前置,做好防范意识培养、规章制度约束、工作流程规范、风险预先辨识、措施制定实施等工作。“管”是指做好法律风险计划安排、工作运行指导、效果检查考核、总结研究提高等管理工作。“控”是对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特别是对重要决策、经济合同、规章制度及法律纠纷案件的法律风险实施重点控制,辅之以事后补救。“防”、“管”、“控”三者既相对独立,又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整体。这种一体化法律风险管理模式具有横向协调和纵向贯通的整体特性,需要建立和完善三个支撑体系。

第一,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组织体系。设立从集团到各子公司的企业总法律顾问和独立于其他业务管理部门的法律事务部门,明确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各项职责,通过总法律顾问、法律事务机构、总法律顾问职责“三到位”实现法律风险集中管理的组织保证。

第二,建立以系统控制为支撑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三个控制系统:一是制度流程管控系统。全面构建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充分体现“专业+法律”管理体系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二是动态跟踪防控系统。通过识别、分析、评估现实和潜在的法律风险,制定防范措施、发出风险预警等工作,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组建“法律+专业”团队,对法律风险的多发区域和部位,组织采集法律风险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法律风险。结合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重点区域、部位可能发生的重大法律风险进行预测,提前制定应对措施。三是信息化监控系统。为实现法律风险全过程控制,最大限度地保证法律风险无遗漏、无缝隙,建立以防范合同法律风险为中心的企业法律事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发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

第三,建立网络式联合防范工作体系。形成各职能部门横向专业防范和从集团公司到各子公司纵向逐级防范的网络式法律风险联合防范工作体系。横向专业防范以集团法律事务部门为主,其他职能部门配合。各部门从其专业职能出发,负责对本专业领域中的法律风险进行信息采集、识别评估、确认及制定措施进行防范,集团法律事务部门组织从整体上研究、把握法律风险的变化情况、特点和趋势,总结规律,掌握风险的多发区、高发期,从全局角度提出法律风险防范的指导意见和具体防范措施。纵向逐级防范以集团总部专业主管部门为主,子公司专业部门配合,接受集团法律事务部门的指导,层层负责,逐级延伸。

三、鞍钢的实践及研讨的问题

一是通过制度流程体系建设,发挥法律风险事前防范功能。建立和完善三级核心管理制度体系和三层核心业务流程体系,整理核心管理制度156项、核心业务流程210项,编制核心管理制度及核心业务流程汇编电子版下发部门、单位实施,并通过检查督促落实;实行法律风险计划预警和随机预警制度,制定阶段性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规划,从2005年起每3年制定一个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规划,2011年还与规划配套制定下发了《鞍钢法律风险防范重点指引》,对全公司范围内的法律风险重新识别、分析、评估,两大类21大项80个子项,涵盖企业合规运营所涉及的270个重点区块,辐射近千个法律风险点,分别制定了防范措施,指引各单位贯彻实施。对日常管理中发现的现实或潜在的法律风险进行研判并发出预警。二是介入重要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发挥事中管控功能。在实行法律事务集中管理的同时,向下属22家重要子企业派驻兼职总法律顾问,为企业重要决策及日常经营管理提供法律支持;集团公司法律事务人员按照分块介入全程跟踪、分类进入整体审核、分项研究风险排查、分责承办履职把关相组合的重大项目法律保障工作模式,全程介入公司重大项目,参与尽职调查、可行性研究、股权模式设计、风险评估和商务谈判等工作,起草和审查合作意向书、合资合同、公司章程等各类法律文件,分析论证法律风险,提出法律意见或建议,提供法律服务,为多个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法律支持。三是有效化解法律风险,发挥事后补救功能。采取集中管理与分级授权管理相结合的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模式,一般案件由涉案单位自行处理,重大、疑难案件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处理,全公司历史遗留的法律纠纷案件已全部处理完毕,新发生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基本杜绝,企业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法律制定流程范文2

    论文关键词 企业合同 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

    合同是市场经济下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从事民事行为的媒介,是现代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载体,对于企业交易活动的正常开展和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企业通过交易获得盈利,并利用合同确定交易活动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达到顺利完成交易,获得利益的目的。而由于在合同签订、履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如签订流程不规范、管理不善等问题,使得合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面临着合同法律风险。

    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

    风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常发生和客观存在的现象,人们认识风险时,通常是将其与损失联系在一起。对于风险的涵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综合起来可以归纳出风险的基本要素,即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被预测的、与不确定存在着差异。在风险管理学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按承担风险的主体来划分,风险有个人风险、家庭风险、企业风险和国家风险。企业风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企业内部、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风险以不同的分类方法也有不同的种类,从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法人的角度来看,企业风险可以简单划分为自然风险、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法律风险中的一部分,它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合同签订、履行中存在的不规范的因素而引起的合同约定中企业权利和义务的失衡,导致企业需承担实际法律责任、遭受损害的现实可能性。一般来说,企业所承担的法律风险与当前社会中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社会中法律、法规越健全、完善,企业不依法经营所要承担的法律风险也就越大。

    (二)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特征

    作为风险的一种,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同样有着客观存在性、损失性和可预测性,在具体的实践中,则表现为分布广泛和不可避免性、损失严重性和可防范控制性,同时由于法律就有专业性,合同法律风险也有着专业性。

    在社会活动中,只要有合同存在,使用合同的主体就需要承担的法律风险,因此,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有着分布广泛和不可避免性。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一旦形成,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化解风险,是可能性的风险成为现实就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清算。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但由于风险的可预测性,在实际工作中,风险是可以管理的,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保证企业依法经营,就能有效地实现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将风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从而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促进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二、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形成原因

    由于合同的种类多种多样,合同的签订、履行、管理也是一个较为系统复杂的过程,企业合同法律风险也有着不同的分类标准。

    (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种类

    按照企业合同法律所涉及到的法律部门,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分为刑事、民事和行政法律风险三种;引发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来源有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种,因此,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又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合同法律风险和内部合同法律风险;而按照合同具体的实施流程,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有合同签订法律风险、合同程序法律风险、合同内容法律风险、合同履行法律风险和合同救济法律风险。

    (二)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形成原因

    在企业的合同管理中,由于企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完善、合同审查缺乏规范化管理、合同执行缺乏严肃性等原因,都会形成企业的合同法律风险,并导致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对企业的权益造成损害,使企业蒙受损失。

    1.法律意识淡薄

    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合法的合同中,合同签订双方的关系是受法律保护和制约的,如果企业对这一点认识不足,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做一些违法违规或是违约侵权的事情,就会引发企业的法律风险。

    2.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企业合同制定管理的过程中,不少企业都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格式合同,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但由于格式合同不具有针对性,也就使得合同的实用性大大降低,合同过于概括,有时还存在着合同内容、条款与企业实际不适应的问题,合同的种类、性质界定不明确,结构体系不合理、不清晰,不能满足合同内容条款的要求和企业实际的需求。

    3.合同审查不规范

    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法律的严谨性要求合同在制定的过程中,其所使用的专业术语、法律语言等必须规范,因此,合同条款、内容中的专业术语、文字及关键字的措施都要十分准确、严谨,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合同制定后的审查不力,相关的专业术语、关键字使用不规范,就会造成“一字之差,谬之千里”的现象,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4.合同执行缺乏严肃性

    另外,由于对合同的法律效力认识不足,有些企业只将合同当做是双方之间的一个普通约定,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对合同中的具体内容、条款的要求不重视,合同执行缺乏严肃性,十分容易造成违约侵权的现象,引起纠纷,给企业带来损失。

    由于我国风险理论的研究发展较晚,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有一些理论工作者将风险问题和如贝叶斯法、决策树法等风险决策的方法介绍多国内,之后,风险管理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而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对风险认识不足、不全面的现象,企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或者是认识不到风险的重要性,或者是将风险与损失划等号,对风险采取一味的回避态度。这就使得企业对包括合同法律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管理不力,缺乏对合同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在风险形成时,不能对风险进行较好的化解,进一步扩大了风险的影响范围,增加了风险的破坏力,使企业面临更加严重的困境。

    三、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对企业发展有着十分大的影响,风险一旦形成,不仅合同的原目标无法实现,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而针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形成的原因,在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进行管理时,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加强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合同签订流程,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示范性的文本,构建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合同法律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合同的规范化管理,进而实现对合同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

    (一)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全员法律意识

    从以上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形成原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引发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原因中,最基本的原因是企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在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对企业全员法律意识的培养力度,提高企业全员的法律意识,通过举办合同法律知识讲座、发放合同法学习资料等方式开展各种法律教育活动,对合同的种类、主体、合同法条款等进行讲解,使企业全员能够更为全面对认识到合同和合同法,树立其正确的法律观念,从基础上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进行防范,提高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将合同法律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管理

    科学合理的制度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企业在对合同进行管理时,应当根据企业的自身的特点,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实际,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立起基本制度、具体制度和专门性文件三个层次组成的较为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以基本制度为基础,建立专项的管理制度,对合同制定中各个程序进行具体的规范,并根据合同管理部门实践中遇到的不同情况对专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具体化合同的管理工作,确保合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从而使合同的管理制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促进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化。

    (三)优化合同签订流程,确保合同合理合法

    由于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了法律效力,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由合同签订带来的法律风险,企业应当优化合同的签订流程,在合同签订前,首先应当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对市场、产品、客户的调查,以调查的实际资料作为分析的参考资料,遴选和确定出合同签订的对象,从而再做出最终的决策,确定合同签订的方式、内容和签订对象。

    在合同草拟、制定时,合同中一些专业性强的条款、内容要参考相关专业人员的意见,对制定好的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合同中的专业术语等严格遵循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等的要求,确保合同中的文字使用准确,尤其是关键字的使用要严谨、规范。

    (四)加大合同执行力度,正确处理纠纷

法律制定流程范文3

一、坚持三个到位,推动活动有序开展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以理事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室经理为成员的“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推动小组,负责组织、安排、布署活动的开展。召开动员大会,认真传达学习银监会、省联社及办事处活动方案,深入进行动员发动,大大激发了全员参与活动、践行合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工作措施到位。坚持定时发送合规短信;为全辖办公用计算机安装了合规屏保;组织开展了合规文化建设漫画征集活动;加强法律法规传导,组织员工集中学习了银监会法律法规清理结果公告;对法律法规变化情况保持了持续了的关注,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进行了反馈;结合各部室对全员进行法律法规、监管知识、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的学习,组织了合规知识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了测试,及格率100%,平均成绩达90.05分;对本单位各专业部门拟出台规章制度、拟签订的合同文本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建立规章制度合规性审查登记簿、合同文本合规性审查情况登记簿及相对规范的审查流程。三是制度保障到位。为有序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合规文化建设年实施方案。为有效堵塞弥补制度漏洞流程缺陷,按照分级负责、专业分工、谁制定谁梳理的原则,牵头组织各部室对上一年度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梳理,建立了年度规章制度梳理审查登记簿,对已不符合当前形势要求或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悖的,予以废止;对制定的规章制度适应信用社长远发展需要,同时又符合形势政策和法律要求的,予以保留;对部分内容不合时宜的文件,予以修订;对管理制度尚有空白点的,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予以制定。同时,会同各专业部室,对本部室规章制度的制定质量、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评价,编制了年度规章制度评价报告。

二、搭建三个平台,营造活动开展浓厚氛围

法律制定流程范文4

【关键词】法律风险;预警系统;预警指标;预警流程;预警保障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133-01

一、法律风险预警系统框架

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有层次、有步骤的推进。综合对于相关理论和企业实践的深入研究,文章探索构建“三位一体”的企业法律风险预警系统,指导企业从法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法律风险预警流程体系、法律风险预警保障体系三个维度共同建成高效的预警系统。

指标体系是法律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和依据,通过预先识别企业关键法律风险点,全面和深度掌握企业法律生态环境;流程体系是法律风险预警系统实施的指引和规范,全过程指导预警工作有序开展,促进预警工作有序推进;保障体系是法律风险预警系统的支撑因素,全方位提升法律风险预警水平,确保预警工作有效落实到位。

二、健全预警指标体系

首先确定指标内容,不同性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有所差异。企业应当结合内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一个可识别、可操作的法律风险预警指标库,精确覆盖企业风险的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常见的企业法律风险包括重大事件风险、日常运营风险、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其次进行指标分级管理,根据法律风险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建立法律风险评级矩阵,将法律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级别,进行分级管理。可借鉴ABC管理法的思路,首要密切跟踪发生频率高且危害大的风险事项,建议将此类风险定位A级;对于发生频率较高但危害性相对较低或虽然具有较大危害性但发生频率较低的法律风险点归为B级,进行重点监控;对于发生频率和危害性都相对较低的风险项归为c级,可选取相应的适度预防措施。

上述指标内容的分级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同时,企业还要根据法律环境变化和企业发展变动情况,适时调整法律风险体系的预警重点。

三、规范预警流程体系

建立规范化的预警流程,有利于实现对企业法律风险的全方位、动态化预警监控。完整的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流程应涵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预警提示、动态反馈四个环节。

风险识别是企业法律风险预警工作实施的第一环节,能否准确、及时的发现潜在风险隐患,在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法律风险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导致风险识别并非易事,这也往往是预警实施工作中的难点。因此,除了及时响应已明确化的法律风险问题外,有必要通过定期或非定期的排查比对各项预警指标,及早识别可能或正在发生的潜在法律风险问题。风险评估是法律风险预警的主体工作,需要深入分析诱发法律风险的内外部因素,判断风险的程度及发展趋势,确定对各项风险的管理优先顺序和策略。评估结果将作为后续法律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依据,引导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先处理紧急且重要的风险。风险预警提示的目的是告知相关人员做好风险预防、应对工作。关键是要在第一时间准确传达风险预警信息,并建立沟通机制,充分协调各方开展后续风险处理工作,避免出现信息孤岛或合作不畅的问题。预警系统发出预警提示还需要配合相关人员充分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根据前期掌握的风险发生条件、涉及法律法规、可能的法律后果等信息,提出杜绝风险发生或将降低风险损害的具体应对建议。

四、完善预警保障体系

首先要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保障,建立规范、详细的内部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将企业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不仅要建立清晰化、可操作的制度,而且还要加强检查监督的力度。

其次要完善风险管理架构,高效的法律风险预防系统离不开完善的组织,不仅需要设置专门的法务部门或配备法务人员牵头执行法律风险预警工作,还需要通过机制获得相关部门的配合。以法律组织配合企业监督检查体系、经营管理体系共同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

法律制定流程范文5

关键词:企业 风险防控 建设

什么是企业法律风险?作为一个现代企业,从企业成立、日常经营管理到解散清算都离不开法律规范的保障与约束。大到投资经营决策,小到日常经营管理,只要是因不了解或违反有关市场运营、行业规范、劳动和人事管理制度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而产生的不利后果,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法律风险的范畴。简单地说,企业法律风险就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不了解或违反法律规范而产生不利后果的风险。

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活动的基本元素,必然要接受法律的规范和制约。法律风险防控主要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一)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多,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可能遭受的损失。

(二)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法律的约束,规模越大,发展速度越快,面临的风险就越多,企业在不断积累资产和财富的同时,要不断增强自身风险防控能力,保障企业的平稳发展。

(三)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组成元素,除了以生产经营获取利润为目的以外,还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不仅是股东利润的保障,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需要和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保障。

一、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指导思想与主要原则

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必须同时具备完整性、科学性及有效性,这样才能真正地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切实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主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全员参与、全方位防控原则。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在参与人员和涉及领域方面都体现出了全面的原则。对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需要全员参与,包括公司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涉及的领域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法律风险防控要从源头开始,要贯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实现全程监控,全过程管理,真正把法律风险防控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去。

(二)规范运作、有效监管原则。法律风险防范需要有切实可行的监管流程和明确的制度保障,包括风险信息的收集、评估、防控措施、应急预案等,都要有明确的制度控制。特别是关键部门和关键岗位,要明确自己在风险防控中的职责和作用,制定切实的防控制度。

(三)切合实际、动态调整原则。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企业外部法律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法律环境的变化,新的法律风险种类的出现,法律风险影响范围和强度的变化,企业的风险防控系统都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是在企业法律风险总体思想的指导下,以企业法律事务管理部门为中心,由企业高管层、职能部门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对企业潜在法律风险的识别、评估、确定防控策略,并进行风险防范、转移、降低或消除的全过程。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主要从以下层面做起:

(一)建立企业法律事务部门,确定企业法律顾问的核心作用。企业法律顾问是公司法律风险防控的核心人员,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中充分发挥主导和监控作用,主要是承担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确定企业管理层、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中的职责和任务,推动机制的落实和实施。企业法律顾问通过实施具体法律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内部法律管理制度和流程,对具体经营管理环节提供法律分析意见,实施法律风险调查,进行法律风险论证,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高法律管理效率和水平,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嵌入法律管理,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二)规范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流程。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以事前预防为主,应具有主动性和计划性,主要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更新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相互独立也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第一,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风险控制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对企业内部具体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企业外部宏观经济政策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类、排序等,确定风险源和重要风险。第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企业存在的各级法律风险制定防控方案和具体的防控措施,采用不同的手段对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转移、降低、消除等,实现事前防范、事中化解和事后补救。第三,风险监控更新。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风险影响程度的变化,企业的风险信息库要保持更新,对新产生的风险和发生变化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估,制定防范措施,保持企业的风险管理与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

(三)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控制,重点监控。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来源于企业经营管理,要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去,不仅要对重要项目、关键过程进行防控,还要从整体上控制法律风险。公司针对对外合同、市场拓展、劳务管理、财务管理等,进行重点监控,将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实现全过程跟踪。

法律制定流程范文6

一、电力大客户用电管理制度的总则的建立

1、电力大客户用电管理制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供电营业中心的管理,保障中心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2、在进行相关制度建立的时候不仅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且要做到大客户和供电营业中心利益的保障。

3、供电营业中心和大客户在进行各种业务的同时应该共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相互信任,互利共赢。

二、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的建设

我们在制定相关业务流程的时候要秉着对客户和供电营业中心负责的态度进行制定,在制定的同时要对双方的具体操作方式做出详细的说明。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十条建设基本思路

1、明确应该向谁提出新装或者增容申请,用户的申请报告的应该怎样的填写。填写后的报告应该交给什么部门。

2、在供电营业中心得到关于客户的申请后应该进行怎样的工作,是否应该进行细致的勘察工作,是否应该进行相关的申请审核工作等流程的规定。并根据这些规定对相关工作展开的规范性要求做出详细说明。

3、申请进行初步的审查和现场进行相应的勘察后哪些工作部门需要做出下一步工作的流程安排,还应该列出此项申请在完成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

4、经过部门审核后应该制定怎样的安装方案。

5、明确报告申请递交后我们供电营业中心回复大客户所需要的期限,这样是为了保证工作的效率,以防工作堆积。一般情况下高压单电源客户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双电源客户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为宜。

6、确定了最终的安装计划后我们应该对于安装计划的有效期给出一个明确的期限,一般情况下应按照“低压供电方案的有效期应该控制在三个月之内,高压的则应该控制在一年之内,若有特殊情况出现则应该根据相应的情况做出相关的调整”。

7、对应该缴费的内容作出书面的规定,具体的收费措施应该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域性差异收取。

8、对相关的安装流程做出规定,对选择的安装公司做出书面规定,并书面列出相应的安装费用,做到有据可查。

9、应该详细说明在安装过程中供电营业中心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身份来负责,明确相关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10、对于安装过后的验收工作作出相关的说明,制定有效地合格验收规定和整改规定,并制定相关合同内容。

11、安装过程完成后由各方签字确认,并明确在此之后的责任方。

对于以上的十一条措施的制定是在在客户和供电营业中心两个方面入手,对双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流程规范,防止双方交涉不当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既方便了客户的办理流程又方便了供电营业中心的销售工作,可以说是提出了一个双赢的策略规范制度。

三、用电计量和收费管理

1、对于用电的计量方面我们应该是参考专门的数据进行制定,对各种大客户做出明确的划定。

2、在对大客户的认定上我们应该要明确大客户的类型和用电量。并根据用电量的多少确定相关电量计装置的标准。

3、我们要制定制度来明确各方费用的发生,对于大客户产生的费用的条款应该明确到点。

1)对于人为损坏供电设施和不可抗力造成的供电设施的损坏的费用认定方面应该详细、具体、明确,对于大客户产生费用却不承担的,应该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2)对于日常检修,维修和更换的相应的费用应该具体划分,并制定相应的明细表。

4、明确电费的收缴工作的负责方。

5、列明大客户具体的缴费内容,并应该列出相关的收费文件来表明我们的收费的规范性。

6、确定相应的抄表日期,对于延误企业的相关措施的操作规范制定和拒绝配合企业的相关的惩罚措施。

以上的用电计量和用电收费的措施主要是对用户的一系列行为做出了规定,并对更换,维修,抄表等明细措施做出了相应的细致的规范,这样做的目的是详细划分供电营业中心同大客户之间的责任问题,可以有效的防止一般的纠纷和法律纠纷的出现,对供电营业中心和大客户之间的利益作出了保障性说明。

四、日常业务变更管理的相关措施

1、大客户减容管理

1)确定相关的业务变更管理的申请办法和接受申请的相关部门。

2)确定变更内容的相关申请的检验部门和勘察部门,并根据变更的内容确定相应的费用缴纳部门。

3)确定变更内容的申请的时间和期限问题。

4)确定在变更情况下的手续办理相关问题和相关部门。

5)确定变更业务后相关客户费用改变和核算情况。

2、大客户的暂停管理制度

1)办理暂停的时间规定制度

2)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一年内的暂停时间等具体措施明细。

3)对于暂停期间的相关费用的明细规定

3、大客户暂换变压器管理制度的制定

1)确定暂换变压器的范围、时间及相关的办理流程,

2)确定暂换的变压器的检验程序和相关的费用。

4、大客户迁址管理制度的确定

1)迁址申请的相关时间要求和相关申请规定。

2)迁址所产生的费用明细规定。

3)迁址后的相关安装等规定。

5、除了以上的四点外还应该制定大客户移表管理制度、暂拆管理制度、更名过户管理制度、用户分户管理制度、并户管理制度和销户管理制度等,具体的操作流程参见以上四点操作规范。

在以上的项目管理制度中详细规定了各个管理制度需要注意的措施,明确了各个流程办理的注意事项,节约了客户的时间,提高了服务的质量。

结语:在上文中主要分析了各种管理制度的制定方向。明确了大客户和供电营业中心之间的责任关系,费用负担问题。这种管理制度的确定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各方节约成本和时间,能够起到双赢的效果,但是在制定过程中应该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不能够一概而论,只有这样才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电力大客户用电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